A.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的會計處理
固定資產大修理是對公司固定資產進行局部更新,如對房屋、建築物進行翻修等。其特點是:修理范圍大、間隔時間長、修理次數少、一次的修理費用大。
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一般通過「在建工程」科目進行歸集,大修理完工後,再將其結轉到有關科目。由於大修理支出的發生不均衡,為了均衡成本負擔,公司可以採用費用攤銷或費用預提的方法。
(1)支付大修理費用時
借:在建工程
貸:相關科目
(2)大修理完工時,將修理費用分期攤銷
如費用分攤期限在一年以內的:
借:待攤費用
貸:在建工程
如費用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上的: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在建工程
屬於產品生產過程中用來改變或者影響勞動對象的勞動資料,是固定資本的實物形態。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可以長期發揮作用,長期保持原有的實物形態,但其價值則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逐漸地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並構成產品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重要原則,一個企業把勞動資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價值劃分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對於原始價值較大、使用年限較長的勞動資料,按照固定資產來進行核算;而對於原始價值較小、使用年限較短的勞動資料,按照低值易耗品來進行核算。
在中國的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和工具等。
B. 費用攤銷扣除,判斷大修理支出標準的有哪些
根據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扣除,以下屬於判斷大修理支出標準的有(BC)。
A、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20%以上
B、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C、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D、經過修理後的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解析: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需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2)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C. 企業所得稅法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大修理費用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屬於大修理費用,按長期待攤費用處理。即: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原材料、現金、銀行存款等
此外,可以一次性進成本(或費用)。
借:費用或成本
貸:原材料、現金、銀行存款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的規定:
第六十九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3)按照規定攤銷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是33%,另有兩檔優惠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10萬元的,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稅率為18%;特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為15%。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稅。
新所得稅法規定法定稅率為25%,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致,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
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即據以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D.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資本化還是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是指為恢復固定資產的性能,對其進行大部分或全版部的修理。當大修理費權用沒有採用預提的辦法,並且支出較大,收益期超過一年的大修理支出,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1、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2、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由於大修理支出的發生不均衡,為了均衡成本負擔,公司可以採用費用攤銷或費用預提的方法。
(1)支付大修理費用時
借:在建工程
貸:相關科目
(2)大修理完工時,將修理費用分期攤銷 如費用分攤期限在一年以內的:
借:待攤費用
貸:在建工程
如費用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上的: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在建工程
E. 租賃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怎樣處理賬務
一、稅法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明確: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根據上述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釋義》解釋,作為分期攤銷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
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固定資產的一般修理支出,將不被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而被當做收益性支出當期予以扣除。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修理支出,即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修理支出,才有必要作為長期待攤費用,予以分期攤銷。本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了不同來源下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方法,所以本項規定的條件就是指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達到根據本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所計算出來的計稅基礎50%以上。
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往往旨在延長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提高其使用價值。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根據本項的規定,必須是使固定資產經過修理後,其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否則就不被當做大修理支出。本項條件結合第一項條件,就構成了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的兩個充分前提。
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准則的規定,對於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不作為本企業的固定資產核算,不計提折舊。如果企業對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進行改良使可能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超過了原先的估計,即符合有關固定資產後續支出資本化條件的,則因改良而發生的支出可以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二)》(財會〔2003〕10號)規定,對於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作為固定資產,並單設「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科目核算,同時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至於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能否資本化,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准則中有關固定資產定義及後續支出的相關規定做出合理的判斷。
三、《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
對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四條規定: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六條規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後續支出,符合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二、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明確:
「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
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等後續支出,滿足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如有被替換的部分,應扣除其賬面價值;不滿足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四、本人總結
對固定資產後續支出,包括大修理支出在會計處理上要求當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四條的兩個條件時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並沒有數額的限定(稅務處理確認大修理支出是發生數額為計稅基礎的50%)。同時,在會計規定中,盡管數額超過50%,但認為不符合應當具備的條件,也只能計入管理費用,而在稅務處理上若使用壽命能延長若二年,就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分期攤銷。因此,在企業發生「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時,企業會計人員可能認為符合固定資產條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此時,存在兩者分攤年限的差異;但會計人員由於自身判斷也可能也在會計處理上作為修理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上出現不同,即稅務處理上按長期待攤費用分期攤銷,對此,企業應進行納稅調整。
F.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的會計處理怎麼做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版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權
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由於大修理支出的發生不均衡,為了均衡成本負擔,公司可以採用費用攤銷或費用預提的方法。
G.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要符合哪些條件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1、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內資產時的計稅基容礎的50%以上;
2、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由於大修理支出的發生不均衡,為了均衡成本負擔,公司可以採用費用攤銷或費用預提的方法。
長期保持原有的實物形態,但其價值則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逐漸地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並構成產品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對於原始價值較小、使用年限較短的勞動資料,按照低值易耗品來進行核算。在中國的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和工具等。
H.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攤銷問題
1、經營抄租賃發生的大修理支出,做長期待攤費用,一般在不短於3年的期間攤銷。
2.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屬於企業固定資產後續支出,增加固定資產原值,並在改良後重新評估固定資產剩餘使用年限,計算剩餘年限的折舊情況。
3、借款費用,在構建中斷期間,不得資本化。
I.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的賬務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內,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容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條例》第七十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四)項所稱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因此,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的賬務處理應當按照以上法律法規結合《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進行處理。
J.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問題
按新來的准則,固定資產大源修理支出,是計入固定資產原值的,修理完畢後的固定資產按新的折舊期限重新計算剩餘期限各期折舊額,所以大修理支出並不計入長期待攤費用,也不按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如題中所述,轉入大修理的時候,固定資產賬面凈值 5萬,修理後賬面凈值13萬,剩餘攤銷年限7年,假設殘值不變,剩餘年限每年折舊額=12/7。
分錄上
轉出
借 在建工程
借 累計折舊
貸 固定資產
修理支出
借 在建工程
貸 銀行存款等
完工
借 固定資產
貸 在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