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預算管理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預算管理

發布時間:2021-03-07 06:56:06

⑴ 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的調整地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

有償使用費分成管理方式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提高後,仍實行中央與地方30:70分成體制。同時,為加強對土地利用的調控,從2007年1月1日起,調整地方分成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管理方式。地方分成的70%部分,一律全額繳入省級(含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下同)國庫。
四、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管理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時負責徵收,由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由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下簡稱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共同負責監督解繳。
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時,應當開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款通知書,通知申請辦理新增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的市、縣人民政府在規定的時間內依法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同時將繳款通知書抄送財政部、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備查。繳款通知書應明確新增建設用地的地類、面積、適用的徵收等別、徵收標准以及應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具體數額。
市、縣人民政府在收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具的繳款通知書後,應當及時通知市、縣財政部門填寫一份「一般繳款書」,將應當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額就地繳入國庫。市、縣財政部門在繳款時,「一般繳款書」中收款單位欄填寫「財政部門」,預算級次填寫「中央和省級共享收入」,收款國庫欄填寫當地實際收納款項的國庫名稱;填寫預算科目時,30%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013301目「中央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科目,70%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013302目「地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科目。國庫部門辦理繳庫手續後,將加蓋國庫印章的「一般繳款書」第 四、五聯退市、縣財政部門。市、縣財政部門將收到的「一般繳款書」第四、五聯分別報送省級財政部門和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備查。已經實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地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繳庫方式,按照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執行。市、縣財政部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可以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財政性資金中列支,並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2120899項「其他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等相應科目。
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市、縣人民政府已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有效憑證後,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文件,並抄送財政部、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具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款通知書、繳款憑證、用地批准文件等,抽查核實市、縣人民政府是否及時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並按月做好與國庫以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對賬工作,確保有關數據准確無誤。
嚴禁市、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轉嫁由用地單位繳納。嚴禁在審批新增建設用地時採取「以租代征」等方式,逃避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市、縣人民政府凡不按國家規定的等別和徵收標准及時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一律不得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和批准文件。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減免、緩繳、擠占、截留和挪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⑵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費標准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建〔2012〕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國土資源局:
為促進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對2008年制定的《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後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新增費)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央分成和地方留用新增費的使用管理。
第三條 新增費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
第四條 鼓勵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平台,統籌安排新增費、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其他涉農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整體效益。
編輯本段第二章 使用范圍
第五條 新增費專項用於土地整治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土地整治支出包括基本農田建設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開發支出。其他相關支出包括基本農田保護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和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條 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基本農田,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
第七條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村土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為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而進行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支出;項目區內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而進行的道路、電力、水源、輸排水(含排洪、排鹼)等基礎設施、農田防護措施和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而進行的拆遷補償等支出。
第八條 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對灘塗、鹽鹼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適度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
第九條 土地整治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具體要求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規定執行。土地整治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
有條件的地方,依據土地整治規劃,可通過「以補促建」的形式,穩步推進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開展的土地整治。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土地整治項目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和不可預見費。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
支出標准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財綜[2011]128號)的規定執行,預算定額標准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當地相關工程建設的預算定額標准執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未涉及的其他項目建設內容,省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補充定額標准,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一條 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及成果維護支出;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動態監管支出;基本農田保護標識、標志的設立支出等。
第十二條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為開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與監測、信息化建設、前期選址、立項報批和審核論證支出;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績效考評支出;項目竣工後的新增耕地核查、後續管護、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出等。
第十三條 新增費不得用於下列支出:
(一)項目區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
(二)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車輛、機械等設備購置;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於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三)辦公場所改擴建、發放獎金津貼、補充工作經費、平衡公共預算。
(四)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條 為土地整治項目配套的灌溉與排水工程按規定需有關部門批準的,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實施。
編輯本段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新增費預算草案編制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結轉下年使用的原則。
第十六條 中央分成新增費支出預算分為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兩部分。
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草案由國土資源部按照規定編制,報財政部審核。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對由國土資源部直屬單位承擔的新增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對已確定支出項目但尚未明確承擔單位的,可暫列部門本級支出;對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細化到具體支出項目和承擔單位的,可暫列代編預算,不列入部門預算。
對由地方承擔的新增費支出項目,列入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
第十七條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留成的新增費收支預算草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第十八條 新增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十九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嚴格按照批准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用於本辦法規定的新增費支出范圍以外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新增費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
第二十一條 新增費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管理按照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編輯本段第四章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預算管理
第二十二條 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支出採取因素法、項目法或因素法與項目法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具體分配方式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三條 因素法分配新增費,由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綜合考慮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下同)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田面積和實際補充耕地面積等因素確定資金分配方案,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分配因素的調整,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分配新增費,支持范圍主要包括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一般土地整治項目。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是指以農田整治整村連片推進為重點,以有效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共同投入為手段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示範省份通過簽訂示範協議確定。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是指以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大規模耕地整理、大面積節水增地、大幅度提高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比重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後確定。
一般土地整治項目是指與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各類區域發展規劃相配套的土地整治項目、災毀地復墾項目以及其他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的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五條 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留成新增費要結合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統籌使用,發揮新增費的規模效益。
編輯本段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新增費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新增費專款專用,切實提高新增費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七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新增費使用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完善績效考評工作,並將新增費資金的分配與績效考評結果相掛鉤。
第二十八條 新增費使用單位要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及時提供相關資料。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使用新增費的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編輯本段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省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新增費使用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此前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規定為准。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新增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8〕157號)同時廢

你看可以嗎?
請採納。

⑶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使用范圍

第五條 新增費專項用於土地整治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土地整治支出包括基本農田建設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開發支出。其他相關支出包括基本農田保護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和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條 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基本農田,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
第七條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村土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為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而進行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支出;項目區內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而進行的道路、電力、水源、輸排水(含排洪、排鹼)等基礎設施、農田防護措施和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而進行的拆遷補償等支出。
第八條 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對灘塗、鹽鹼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適度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
第九條 土地整治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具體要求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規定執行。土地整治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
有條件的地方,依據土地整治規劃,可通過「以補促建」的形式,穩步推進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開展的土地整治。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土地整治項目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和不可預見費。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
支出標准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財綜[2011]128號)的規定執行,預算定額標准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當地相關工程建設的預算定額標准執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未涉及的其他項目建設內容,省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補充定額標准,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一條 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及成果維護支出;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動態監管支出;基本農田保護標識、標志的設立支出等。
第十二條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為開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與監測、信息化建設、前期選址、立項報批和審核論證支出;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績效考評支出;項目竣工後的新增耕地核查、後續管護、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出等。
第十三條 新增費不得用於下列支出:
(一)項目區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
(二)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車輛、機械等設備購置;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於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三)辦公場所改擴建、發放獎金津貼、補充工作經費、平衡公共預算。
(四)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條 為土地整治項目配套的灌溉與排水工程按規定需有關部門批準的,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實施。

⑷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什麼,和土地出讓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專、征屬收土地時,向取得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1、概念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府在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

而土地出讓金是當地政府把已經得到省政府批準的土地出讓(即拍賣)給開發商或工廠時,受讓人(開發商或工廠)交給當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2、資金流向不同

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70%上繳地方財政。縣、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設用地後,應依法向用地者供應土地。


3、繳納時間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在報批階段繳納,土地出讓金在用地階段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由縣市級人民政府上交,相當於買國家的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出讓金是由拿地者(開發商等)交給縣市級土地管理部門。

⑸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土地有償內使用費)的財務容管理,根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財綜字〔1999〕117號)及預算管理的有關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上繳中央財政的土地有償使用費。
第三條土地有償使用費納入預算管理,堅持「先收後支、量入為出、統籌規劃、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四條土地有償使用費實行預決算管理,預、決算的編制辦法和具體報表格式按有關規定執行。

⑹ 雲南省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標准,最好是昭通的

《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拉開了新一輪土地調控的序幕,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的改革成為重中之重。昨天(9月17日),上海證券報獲悉,根據《通知》要求,我國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標准,擬在現行基礎上提高1倍。最高的一等地區,將從70元/平方米調整為140元/平方米。

按照規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新增建設用地的平均土地純收益。據估算,標准調整後,中央和地方實際收繳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將提高1倍,達429億元,但仍低於763億元的全國新增建設用地出讓純收益;從具體城市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標准變化看:中間八等地區,將從21元/平方米調整為42元/平方米;最低十五等地區,將從5元/平方米調整為10元/平方米。

專家解釋,提高1倍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加大城市規模擴張的經濟約束,另一方面仍有餘地,未達到各地實際的新增建設用地出讓純收益水平。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甘藏春透露,如相關措施全面推開,征地補償安置費也將提高1倍,城鎮土地使用稅將提高2倍,耕地佔用稅徵收標准也將有所提高。「我們進行了測算,地價總水平將增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不同用途地價受影響不盡相同,房地產用地出讓價格將基本持平,工業實際用地的出讓價格將提高40%到60%。」

《通知》還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總價款全額納入地方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而非僅是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一般只佔土地出讓總價款25%左右。

⑺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使用費是一樣的么請盡量那個詳細闡述並提供文件依據。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建〔2012〕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國土資源局:
為促進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對2008年制定的《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後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新增費)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央分成和地方留用新增費的使用管理。
第三條 新增費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
第四條 鼓勵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平台,統籌安排新增費、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其他涉農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整體效益。
編輯本段第二章 使用范圍
第五條 新增費專項用於土地整治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土地整治支出包括基本農田建設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開發支出。其他相關支出包括基本農田保護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和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條 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基本農田,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
第七條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村土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為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而進行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支出;項目區內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而進行的道路、電力、水源、輸排水(含排洪、排鹼)等基礎設施、農田防護措施和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而進行的拆遷補償等支出。
第八條 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對灘塗、鹽鹼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適度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
第九條 土地整治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具體要求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規定執行。土地整治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
有條件的地方,依據土地整治規劃,可通過「以補促建」的形式,穩步推進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開展的土地整治。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土地整治項目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和不可預見費。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
支出標准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財綜[2011]128號)的規定執行,預算定額標准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當地相關工程建設的預算定額標准執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未涉及的其他項目建設內容,省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補充定額標准,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一條 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及成果維護支出;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動態監管支出;基本農田保護標識、標志的設立支出等。
第十二條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為開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與監測、信息化建設、前期選址、立項報批和審核論證支出;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績效考評支出;項目竣工後的新增耕地核查、後續管護、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出等。
第十三條 新增費不得用於下列支出:
(一)項目區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
(二)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車輛、機械等設備購置;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於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三)辦公場所改擴建、發放獎金津貼、補充工作經費、平衡公共預算。
(四)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條 為土地整治項目配套的灌溉與排水工程按規定需有關部門批準的,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實施。
編輯本段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新增費預算草案編制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結轉下年使用的原則。
第十六條 中央分成新增費支出預算分為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兩部分。
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草案由國土資源部按照規定編制,報財政部審核。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對由國土資源部直屬單位承擔的新增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對已確定支出項目但尚未明確承擔單位的,可暫列部門本級支出;對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細化到具體支出項目和承擔單位的,可暫列代編預算,不列入部門預算。
對由地方承擔的新增費支出項目,列入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
第十七條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留成的新增費收支預算草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第十八條 新增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十九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嚴格按照批准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用於本辦法規定的新增費支出范圍以外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新增費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
第二十一條 新增費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管理按照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編輯本段第四章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預算管理
第二十二條 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支出採取因素法、項目法或因素法與項目法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具體分配方式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三條 因素法分配新增費,由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綜合考慮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下同)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田面積和實際補充耕地面積等因素確定資金分配方案,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分配因素的調整,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分配新增費,支持范圍主要包括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一般土地整治項目。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是指以農田整治整村連片推進為重點,以有效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共同投入為手段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示範省份通過簽訂示範協議確定。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是指以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大規模耕地整理、大面積節水增地、大幅度提高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比重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後確定。
一般土地整治項目是指與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各類區域發展規劃相配套的土地整治項目、災毀地復墾項目以及其他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的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五條 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留成新增費要結合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統籌使用,發揮新增費的規模效益。
編輯本段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新增費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新增費專款專用,切實提高新增費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七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新增費使用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完善績效考評工作,並將新增費資金的分配與績效考評結果相掛鉤。
第二十八條 新增費使用單位要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及時提供相關資料。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使用新增費的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編輯本段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省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新增費使用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此前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規定為准。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新增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8〕157號)同時廢

你看可以嗎?

⑻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新增費預算草案編制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結轉下年使用的原則。
第十六條 中央分成新增費支出預算分為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兩部分。
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草案由國土資源部按照規定編制,報財政部審核。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對由國土資源部直屬單位承擔的新增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對已確定支出項目但尚未明確承擔單位的,可暫列部門本級支出;對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細化到具體支出項目和承擔單位的,可暫列代編預算,不列入部門預算。
對由地方承擔的新增費支出項目,列入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
第十七條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留成的新增費收支預算草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第十八條 新增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十九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嚴格按照批准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用於本辦法規定的新增費支出范圍以外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新增費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
第二十一條 新增費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管理按照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預算管理
第二十二條 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支出採取因素法、項目法或因素法與項目法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具體分配方式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三條 因素法分配新增費,由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綜合考慮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下同)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田面積和實際補充耕地面積等因素確定資金分配方案,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分配因素的調整,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分配新增費,支持范圍主要包括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一般土地整治項目。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是指以農田整治整村連片推進為重點,以有效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共同投入為手段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示範省份通過簽訂示範協議確定。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是指以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大規模耕地整理、大面積節水增地、大幅度提高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比重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後確定。
一般土地整治項目是指與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各類區域發展規劃相配套的土地整治項目、災毀地復墾項目以及其他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的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五條 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留成新增費要結合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統籌使用,發揮新增費的規模效益。

⑼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標準是多少

第一條
第一條 為了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收繳使用管理,保證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第二條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時,向取得出讓等有有償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第三條
第三條 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70%上繳地方財政。縣、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設用地後,應依法向用地者供應土地。
第四條
第四條 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標准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全國城市土地分等和城鎮土地級別、基準地價水平、各地區耕地總量和人均耕地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平等情況制定,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聯合發布,並定期調整公布,具體繳納標准見附件一。
第五條
第五條 按照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等新增建設用地的審批程序,土地有償使用費由取得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按本辦法規定標准繳納。繳納程序為: 一、 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用地計劃對申報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擬訂的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進行審查,對符合規定的,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繳款通知書》(以下簡稱《通知書》,格式見附件二) 二、 申報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根據《通知書》核定的繳款額 和繳款時間,填制「一般繳款書」,將土地有償使用費按規定比例就地繳入中央金庫和省級金庫。 三、 國務院和省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加蓋銀行收訖章的「一般繳款書辦理新增建設用地手續。未按規定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的,不予辦理新增建設用地手續。
第六條
第六條 土地有償使用費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新增建設用地手續前繳納,具體繳納環節為: 一、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屬於同級審批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前繳納; 二、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屬於不同級審批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徵用土地前繳納; 三、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國有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前繳納; 四、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農民集體的土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徵用土地前繳納; 五、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國有未利用土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轉用前繳納。
第七條
第七條 上繳中央財政的土地有償使用費作為中央財政基金預算收入,上繳地方財政土地有償使用費作為地方財政基金預算收入,均專項用於耕地開發,不得平衡財政預算,結余結轉使用。
第八條
第八條 上繳中央財政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用於中央確定的耕地開發整理重點項目、經中央批準的耕地開發整理示範項目、對地方耕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補助、耕地信息與監督系統建設。
第九條
第九條 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經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編制耕地開發整理項目投資計劃,國務院財政部門依據審定的耕地開發整理項目投資計劃編制耕地開發整理項目支出預算後,共同下達耕地開發整理項目投資計劃和支出預算。
第十條
第十條 國務院財政部門依據共同下達的耕地開發整理項目投資計劃和預算支出負責辦理資金撥款,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耕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
第十一條
第十一條 上繳省級財政的土地有償使用費也必須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不得挪作他用,具體使用管理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製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
第十二條
第十二條 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工作所需的業務費用,分別由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在本級基金預算中按繳入本級金庫土地有償使用費金額2%的比例安排。
第十三條
第十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計部門要加強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的管理和檢查監督,保證土地有償使用費及時、足額收繳和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單位或個人均不得擠占、挪用土地有償使用費。
第十四條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起執行。
擴展閱讀:
1
http://www.mlr.gov.cn/zwgk/flfg/tdglflfg/200412/t20041227_63690.htm

閱讀全文

與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預算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