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會計計量屬性(會計計量基礎)主要有哪些
會計要素同樣可以從多個方面予以貨幣計量,從而有不同的計量屬性。例如,資產可以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等進行計量。
具體如下:
歷史成本: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重置成本: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可變現值: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現值: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公允價值: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1)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擴展閱讀
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會計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可靠性和相關性相互斗爭、相互妥協、此消彼長的最終產物。而對相關性和可靠性的不同選擇和不同的重視程度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相關性和可靠性博弈的結果使得在博弈中佔有優勢的一方會對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會計計量屬性選擇的方法及原則:
從上可知,五種會計計量屬性各有千秋,單純地選擇一種計量屬性對於整個會計工作而言都不可能永遠體現其連續。系統、全面計量特徵,也不可能始終使會計信息正如原則要求的那樣准確、真實、相關等。
盡管會計准則把歷史成本視為基本計量屬性,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創新,報表使用者對會計報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成本計量下提供的可靠性較強而相關性較弱的信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這時,選擇其他屬性十分必要,也是現實要求的體現。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會計環境和經濟環境,分析各種影響因素,選擇最能反映經濟實質的計量屬性。
❷ 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是什麼它與固定資產有什麼區別
無形資產是當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是下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計提折舊;即當月減少當月照樣計提折舊,下月不計提折舊;
❸ 目前財務報表中披露的無形資產信息有哪些並說明其計量屬性
無形資產是當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是下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計提折舊;即當月減少當月照樣計提折舊,下月不計提折舊;
❹ 怎麼判斷業務使用哪種會計計量屬性
一、歷史成本
一般在會計要素計量時均採用歷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盤盈存貨、盤盈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均採用重置成本。
三、可變現凈值
在存貨跌價准備的計提中,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四、現值
1、固定資產採用現值計量的情形:
(1)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2)棄置費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時採取現值口徑。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成本口徑選擇之一。
(4)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其入賬價值的確定採用現值口徑。
(5)盤盈的固定資產,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其入賬價值的確定採用現值口徑。
(6)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或資產組)減值測試時,可收回金額以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確定。
2、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
3、辭退福利補償款超過一年支付的,以現值確認辭退福利金額。
4、預計負債計量時,應當綜合考慮有關風險、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影響較大的,以相關現金流出的折現值作為其最佳估計數。
5、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不包括尚未發生的未來信用損失)現值,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6、銷售(勞務)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採用遞延方式、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按照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未來應收款的現值)確定銷售收入。
五、公允價值
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口徑選擇;
2、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口徑選擇之一;(企業對於投資性房地產,在存在確鑿證據且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其餘的仍採用原來的計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末計量口徑選擇;
4、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口徑選擇之一;
5、資產減值准則所規范的資產在認定其可收回價值時,公允處置凈額是備選口徑之一;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處理時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非貨幣性交易中,新准則規定了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處理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該項交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7、債務重組中,如果是以轉讓非現金資產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則債務重組利得是以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來確定的。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產轉讓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❺ 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如何做
無形資產計量是指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無形資產准則分別無形資產取回得方式的不同答,對如何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作了規定。無形資產計量屬性是指無形資產是當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計提折舊。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如何做
❻ 簡述各種會計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
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專本、可變現凈值、現屬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當然這種關系也並不是絕對的。比如,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有時就是根據交易時有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公允價值相對於歷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強的時間概念,也就是說,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可能是過去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而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也許就是未來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
❼ 新制度中強調的會計計量屬性有哪幾種
新准則突出了會計計量屬性,仍規定以歷史成本為主要計量屬性,但又不回僅限於歷史成本,在可靠的答情形下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新制度中強調的會計計量屬性有5種——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
❽ 財務會計的計量屬性有那些應用這些計量屬性應當貫徹什麼原則
你可以參考以下文章,我認為是很不錯的.
會計計量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務上都是會計的核心。因為會計的語言就是量化的信息(葛家澍、杜興強,2005)。財務會計計量屬性在
會計理論研究、會計准則規范以及會計實務處理中,比較明確,幾成共識;但理論界對稅務會計計量屬性則關注不夠,鮮有文獻提及,而
它又是企業會計實務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因為企業會計實務既需要從財務會計的角度對交易事項進行正確的計量,又需要從稅務會計的角
度對其中的涉稅交易事項進行正確計量,二者不可偏廢、不可或缺。
一、稅務會計計量屬性稅務會計計量屬性源於稅法,但哪個國家的稅法也沒有像會計那樣在一個規范性文件(如基本准則、編報財務報
表的框架、概念框架、原則公告等)中集中闡明其計量屬性,而稅務會計計量屬性既是實際存在,又有別於財務會計。試問,哪個企業在填
報稅務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時不需要對稅務會計要素(涉稅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而且絕不能出現差錯,否則,將受到稅務機關立竿見影
的懲罰。因此,需要認真研究稅法、正確理解稅法,並從稅法中去歸納、提煉出其計量屬性,以便正確地進行各種應交稅金的計算與申
報。由於各國稅法的立法層次一般要高於會計規范,因此,由稅法決定的稅務會計計量屬性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
合一的情況下,財務會計計量屬性要服從於稅務會計;而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的情況下,財務會計計量屬性與稅務會計計量屬性應
體現或服務於各自的會計目標。
基於對稅法的理解和認識,本文將稅務會計計量特點歸納為,以歷史成本為主,以重置成本、現行市價為補充,在特定情況下採用公
允價值。
(一)歷史成本(實際成本)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
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均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歷史成本強調:(1)其計算時點是企業取得該項資產
時,而不是企業取得以後持有期間的價值;(2)企業取得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強調的是現實性,即使是企業取得資產時應當負擔的支
出,如果企業最終沒有兌付這種義務性支出,其支出也是不能包括在歷史成本之中的。
歷史成本是在特定環境和時點下,企業為取得某項資產所實際發生的支出,其金額是既定的、固定的,而且作為資產的計算基礎,企
業不得自行調整,否則會侵蝕稅基。但企業的資產可能會在企業長期存在,在較長的持有期間,資產會因各種原因而發生增值或減值,對
此,稅法保留了一定的空間: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
資產的計稅基礎。
(二)重置成本(現行成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當前市場狀況下,用現時價格水平生產或購建與某項資產具有相同使用功能或效用的全新資
產的支出。稅法中的重置成本含義與會計准則基本相同,只是使用范圍、內容有所不同。稅法僅限於在特定情況下允許企業採用重置成本
計量屬性,如對舊房及建築物評估價格計量、對盤盈資產的計量。土地增值稅有關制度規定,舊房及建築物的評估價格是由政府批准設立
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重置成本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後的價格。其中重置成本的具體運用是:對舊房及建築物,按轉讓時的建材價格及人
工費用計算,建造同樣面積、同樣層次、同樣結構、同樣建設標準的新房及建築物所花費的成本費用。
(三)現行市價現行市價是根據目前公開市場上與被評估資產相似的或可比的參照物的價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格。按稅法規定,對
企業視同銷售行為以及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價格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時,應按現行市價確認其計稅基礎。在具體操作時,必
須按稅法規定的方法和順序依次採用(而非自行選擇):(1)按納稅人當月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2)按納稅人近期同類貨物的平均
銷售價格確定;(3)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其計算公式是:組成計稅價格=成本X(1+成本利潤率),成本以企業歷史成本計量,成本利潤率則
由國家統一規定。
對進口貨物,當需要估定其關稅完稅價格時,以同時或者大約同時(在海關接受申報進口之日的前後各45天以內)進口貨物的相同貨物
成交價格法或類似貨物成交價格法作為完稅價格,該完稅價格其實也是現行市價。
(四)公允價值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以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確定標准,具有客觀性和公平性。對市場價格,可
以理解為熟悉情況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所達成的價格。當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收入時,其金額的確定應當採用該計量
屬性,它既適用於關聯方,也適用於非關聯方。由此可見,稅法中界定的公允價值,基本上相當於會計准則中公允價值的市場法,它是基
於相同或可比資產的市場交易而產生的價格。市場法主要指市場的價格信息,即在市場真實交易中可觀察到的相同、相似或可比的資產的
價格。如果在活躍市場上能夠觀察到這類信息。應盡可能用它來進行估計。市場價格被認為是公允價值的最好反映,因為一個公開市場上
的價格通常是公允和可接受的,相對而言也是容易得到的。這種方法是站在銷售人(賣方)的立場上,利用已被市場檢驗的實際交易價格來
判斷和估計計量對象的市場價格,因此,被認為是公允價值最為直接和最具說服力的獲取方法。
二、稅務會計計量屬性與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共同之處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共同點是:以歷史成本作為主要計量屬性,以
重置成本為補充,適度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一)兩者均以歷史成本作為主要計量屬性歷史成本之所以成為財務會計的主要計量屬性,其根本原因是由於財務會計對象的特點財務
會計基本上屬於企業的經濟活動及其業績能夠用貨幣量化的歷史所確定的(葛家澍、杜興強,2005)。
歷史成本實際是過去交易的公允價值,歷史成本的可靠性和客觀性使其一直穩坐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首位,且主要應用於交易或事項
發生時的初始確認。
稅務會計是依照稅法規定,對財務會計中的涉稅交易事項進行重新確認計量的會計。稅收的特點決定 了稅務會計的特點,即以稅法為
導向的稅務會計必須要遵照稅法規定進行涉稅事項的確認和計量。要保證稅金計算的確定性和可稽查性,一般需要以確定金額為課稅對
象。因此,稅務會計以歷史成本為首要計量屬性.且從未受到質疑。(二)兩者均以重置成本作為補充計量屬性在財務會計中,歷史成本雖
然具有明顯的優勢,但也有其局限性,還需要其他計量屬性作為補充。這主要源於會計信息質量的另一主要特徵相關性。在財務會計中,
重置成本多應用於盤盈固定資產計量。
稅法中使用重置成本更側重於扣除成本的合理性。稅法中有兩個地方規定使用重置成本:一是在土地增值稅的計算中,開發商可扣除
的舊房屋或建築物的評估價格,是採用以重置成本(現行成本)作為可扣除成本。如果按歷史成本法計算可扣除成本,則在當今房地產價格
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就不能正確反映應該扣除的相關成本。二是對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價值為計稅基礎。
(三)兩者均適度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的運用都是建立在自願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參照市場
價格確定的金額並運用一定的估值技術對資產價值的計量。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引入公允價值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原因是考慮到我國尚屬新興和轉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如果不加限制地
引入公允價值,有可能出現公允價值計量不可靠,甚至借機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2006)。公允價值的引入源於金融
資產交易在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通常情況下,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對投資性房地
產,會計准則規定當企業存在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企業一旦選擇公
允價值計量模式,就應當對其所有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不得僅對部分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
計量。同樣,對生物資產,一般是按成本計量,只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時,方可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在稅務會計中,當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收入時,其金額的確定採用公允價值計量。《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將納稅人
採用公允價值的情況分列於有關條款之中,明確規定了何時採用、如何採用,對計量屬性運用判斷的程度大大低於財務會計,是適度從緊
地採用公允價值。
三、稅務會計計量屬性與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不同之處財務會計是根據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管理,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
真實、可靠、相關、及時的會計信息,以便其做出經濟決策。稅務會計的目標是實現稅收遵從,向稅務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於其稅務
決策、實現企業最大涉稅利益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要求通過計量屬性反映可靠、相關的信息,而稅務會計要求通過計量屬性體現的計稅
依據具有確定性和可稽查性。因此,稅務會計更多地採用歷史成本計鼉屬性。我們評價所採取的計量屬性在什麼情況下才比較恰當,主要
標准應看它是否符合計量對象的特點。。(葛家澍、杜興強,2005)稅務會計對象是能夠准確計量的涉稅事項,凡涉稅事項的計量都應滿足
計稅基礎對計量屬性的要求。由此可見。會計目標和計量對象是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計量屬性差異的主要原因。
稅務會計計量屬性與財務會計計量屬性的差異,不僅表現在計量屬性的名稱和種類上,更體現在內涵上,如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雖然
均用採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和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但在採用目的、所處地位、適用范圍等方面,兩者存在明顯的差異。
(一)歷史成本: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1.所處地位不同。稅務會計採用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的目的是為確定計稅基礎,歷史成
本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靠、確定、可稽查,最符合稅法對計稅基礎的要求,因此,歷史成本在稅務會計中具有~價獨大的地位。在歷史成本
可確定的情況下,一般不能採用其他計量屬性。在財務會計中,歷史成本作為傳統的計量屬性,其地位雖說勿容置疑,但對一些新興的金
融衍生工具業務,則要求必須將公允價值作為最重要的計量屬性,才能符合財務報告目標。進一步說,財務會計比稅務會計更注重決策相
關性,而相關性的特點必然要求選擇與計量對象決策最相關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是金融t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這就意味著歷史成本在
財務會計中的地位較以前降低了,遠不及在稅務會計中的重要地位。
2.採用程度(深度)不同。在稅務會計中,計稅基礎是一種初始確認的概念,除有關規定外,不得調整各項資產的計稅基礎。一般情況
下,企業的資產均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稅務會計中對歷史成本計量的運用,就是在獲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稅務會計更加
強調計稅基礎的確定性與可靠性。在財務會計中,為提高決策相關性,會用到修正的歷史成本,特別是在資產的後續計量中,如允許對存
貨、投資、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委託貸款、在建工程等計提跌價或減值准備。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在稅務會計中採用歷史
成本計價的資產,從始至終(特殊規定除外)都將使用歷史成本;而在財務會計中,初始計量採用歷史成本的資產,在後續計量中大多會用
其他計量屬性(可變現凈值、現值或公允價值)進行修正。
(--)公允價值: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1.適用范圍不同在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對符合公允價值
計量條件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存貨等也可採用公允
價值計量屬性。對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按公允價值計量時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稅務會計在計算本期應納稅額時不予確
認,即此類資產的計稅基礎仍為歷史成本。只有在歷史成本和現行市場價格均無法確定時,稅務會計才不得不用公允價值計量,由此可
見,它是作為補充的計量屬性使用,且僅限資產,不包括負債。稅法中涉及的公允價值計量是:
(1)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
礎。
(2)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
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3)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存貨,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4)採取產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業分得產品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其收入額按照產品的公允價值確定。
(5)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應稅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其收入額,而公允價值就是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說明稅法中對公
允價值的估值技術只認可SAFSl57所確定的公允價值三個級次中的前兩個。
2.採用目的不同近年來,財務會計因創新金融業務和資產負債表外業務衍生出許多金融工具,它們通常屬於履行中合約,尤其是衍生
金融工具,企業一般無需付出初始凈投資或者初始凈投資很小,與金融工具有關的標的資產和負債的轉移也通常要到合約到期或者履行時
才能實現,對這類業務的核算,需要更多地運用公允價值(陸建橋,2005)。正因如此,一些原本較少使用公允價值的國家,為增強財務報
告信息披露的相關性.都在努力擴展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財務報告中的應用。
稅務會計以遵從稅法為基本目標,更加註重稅基計算的確定性與可查核性,盡量排除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只有在不得已的情
況下才使用公允價值,如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
為計稅基礎,這些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資產,因為沒有歷史成本為憑據,只能選擇其他計量屬性;而出於計稅的需要,稅務會計運用公允
價值時只涉及初始計量。因為稅法中的計稅基礎是一種初始確認的概念,即一項資產在整個壽命期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從應稅經
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資產的折舊、攤銷而減少。如果說財務會計中的公允價值對信息使用者來說是一種預期價值,
那麼,稅務會計中的公允價值對稅務機關來說,只是一種市場價格,而且是為當期計稅服務的。
3.估價方法不同 在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被分為三個級次(層次):第一,利用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的參照市場上的報價來估計公
允價值;第二,如果無法取得相同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報價,可採用類似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報價,並進行客觀的、恰當的調整;第
三,若在活躍市場上沒有相同或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或者與類似資產或負債的差異無法客觀確定,則採用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傳
統現值法、期望現金流現值法或其它估計方法)等多種估價技術估計公允價值。
在稅務會計中,公允價值的估價方法僅限於前兩個級次,而且其具體採用,不能像財務會計那樣,可以自行選擇(判斷),而是操之在
主管稅務機關。《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凡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
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稅法》中所稱合理方法,包括:①可比非受控價格法,是指按照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
各方進行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往來的價格進行定價的方法;②再銷售價格法,是指按照從關聯方購進商品再銷售給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方的
價格,減除相同或者類似業務的銷售毛利進行定價的方法;③成本加成法。是指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進行定價的方法;④交易凈
利潤法,是指按照沒有關聯關系的交易各方進行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往來取得的凈利潤水平確定利潤的方法;⑤利潤分割法,是指將企業與
其關聯方的合並利潤或者虧損在各方之間採用合理標准進行分配的方法;⑥其他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方法。
會計准則對公允價值的規定,既要求公平交易這個客觀條件,也要求交易雙方自願和熟悉情況這個主觀條件的同時滿足,與稅法的市
場價格相比,准則規定顯得更具合理性,但也增加了判斷和界定的難度。所得稅法的規定雖然沒有考慮主觀因素,但具有價格獲得的便利
性;若面臨多個市場價格時,也會有選擇的難度和任意性。
所得稅法規定的公允價值計量范圍較之會計准則狹小許多,其運用只是局限於對沒有貨幣資產計量時,為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或收入
額採用的替代計量方法。在資產的持有期間,無論其公允價值如何變化,所得稅法均不予認可,即不允許將公允價值低於計稅基礎的差額
在稅前扣除,也不要求對公允價值高於計稅基礎的差額記入應稅收入。因為所得稅法遵循的是歷史成本原則,要求資產價值的可稽核性,
而市場價值的不斷變化和人為操控的便利性,使所得稅法如果接納對持有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將導致大量的避稅、逃稅行為發生,從而
大大增加稅收征管和查處的難度,可能會導致稅收利益的非正常損失。另外,所得稅法對負債和扣除項目的確認均不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因為根據真實性原則,負債和稅前扣除費用必須是企業真實發生的、有明確合法證明支持的,其金額已在發生日被固定,不可能隨市場價
值的變化而改變了。
(三)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各自獨具的計量屬性1.可變現凈值和現值財務會計獨具的計量屬性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
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存貨和有價證券在年終報告時,要考慮存貨及有價證券的跌價情
況,往往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予以列示。固定資產在年終報告時,准則要求以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
孰高作為其可收回金額,在此基礎上計提減值准備;而稅務會計一般情況下不確認減值准備,計稅基礎只涉及到初始計量,一經確認不再
改變。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凈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如在同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時,
對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情況下,要求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固定資產的成本;短期應收和應計項目因支
付期間較短,沒必要折現,實際上是以現值為基礎計價;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中採用實際利率法也是站在現值的角度進行成本的初始計
量。因為現值計量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折現率的選擇大大降低其可靠性),稅務會計要求計稅基礎的確定性,即非常
看重可靠性,這也是稅務會計不採用現值計量的主要原因。
2.現行市價稅務會計獨具的計量屬性稅務會計中的現行市價與財務會計中市價(現行市價)的含義明顯不同。稅務會計的現 行市價可
以被理解為用現行市價法確定的當期計稅基礎;而財務會計中的市價(現行市價)
(亦稱脫手價值)是美國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5、7號)中提出的計量屬性,是指在正常清算情況下,銷售各該項資產時可望獲得的現金
數額或其他等值。(葛家澍林志軍,2001)只要將某一會計要素用其進行初始計量,以後每年需要進行後續計量,因此,被稱為新起點計
量。目前,多數國家的會計准則及IFRS未將現行市價作為獨立的計量屬性,而是涵蓋於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內。
稅務會計中的現行市價計量屬性,在具體運用時,有組成計稅價格、成交價格和以成交價格估定的完稅價格三種價格。
(1)稅法對視同銷售業務的處理,因為沒有實際銷售額,不能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礎。稅法規定,以當月同類貨物的平均售價或近期
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視同銷售貨物的價格,實際上是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現行市價計算應納稅額。納稅人的視同銷售行為,如果
無法確定銷售貨物的現行市場價格,應以組成計稅價格計稅。
(2)在企業重組過程中,應當在交易發生時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者損失,相關資產應當按照現行交易價格重新確定其計稅基礎。
(3)在關稅會計中,當進口貨物的價格不符合成交價格確認條件或者成交價格不能確定的,海關應當依次以相同貨物成交價格法、類似
貨物成交價格法、倒扣價格方法、計算價格方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確定的價格為基礎估定完稅價格。其中。以相同貨物成交價格法、類似貨
物成交價格法實際上就是現行市價。
四、不是結語的結語美國的稅務會計(尤指所得稅會計)一直處於穩步前進、日漸成熟過程中,是因為稅務會計的高度實用性,這在某
種程度上契合了美國文化所同有的實用主義價值觀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反過來,實用主義又進一步促使了美國稅務會計的實務化。這
從美國歷史上第個會計學博士點名校伊利諾伊大學80年的博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可以看出,按照其學位論文的選題領域排序,稅務會計在
會計理論之後,位居第二,排在第三、四位的是財務報告、財務會計,而管理會計位居第七。稅務會計選題比例雖然較高,但選題研究的
內容一般都是實務性較強的具體問題,幾乎不見理論性選題。因此,其稅務會計理論研究明顯落後於稅務會計實務。具體到會計計量屬
性,不論美國,還是我國,財務會計計量屬性已趨成熟,在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中,對財務會計計量屬性專門做了規范,企業
只需正確理解、認真執行即可;而稅務會計計量屬性則並未在某個(些)稅收法規中特別明示,但它又是實際存在,不可不察、不可不明。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
❾ 你好,我想問下,財政部頒發的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存貨會計准則,它們所隱含的資產概念計量屬性是什麼
無形資產計價原則:
購入的無形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企業自行開發並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實際凈支出計價。
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評估或合同協議及企業申請書的金額計價。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根據資產的市場價格或根據所提供的有關憑據確認的價值和接受捐贈時發生的各項費用確定。
不正確的無形資產計價行為包括:企業明知計價不合法、不合理,故意將無形資產計價過高或過低;未經法定手續進行評估或確認,隨便計價,沒有企業合並或接受其他單位商譽投資時,就對商譽作價入帳
(一)固定資產初始計量原則
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固定資產的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
固定資產
必要的支出。這些支出包括直接發生的價款、運雜費、包裝費和安裝成本等,也包括間接發生的,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算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
對於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確定其初始入賬成本時還應考慮棄置費用。棄置費用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所確定的支出,如核電站核設施等的棄置和恢復環境等義務。對於這些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企業應當按照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相關固定資產成本。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應當按照油氣資產的棄置費用現值計入相關油氣資產成本。在固定資產或油氣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預計負債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應當在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一般工商企業的固定資產發生的報廢清理費用,不屬於棄置費用,應當在發生時作為固定資產處置費用處理。
要想了解有關存貨的會計處理和審計方法,首先我們需對「存貨」下一個准確的定義。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的註解,企業的存貨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原材料,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並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為建造固定資產等各項工程而儲備的各種材料不能作為企業存貨。
在產品,指企業正在製造尚未完工的產品,包括正在各個生產工序加工的產品,和已加工完畢但尚未檢驗或已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半成品,指經過一定生產過程並已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保管,但尚未製造完工成為產成品,仍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
在產品和半成品的主要區別是,在產品一般不需要入庫,而半成品一般需要入半成品庫。此外,在產品一般不能直接對外銷售,而半成品可以。
產成品,指工業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製造的代製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製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後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
商品,指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周轉材料,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如為了包裝本企業商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物,各種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動保護用品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其他周轉材料。但是,周轉材料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應當作為固定資產處理。
《講解》中只做了以上幾種分類的解釋,但是在很多企業中一般還會設立「在途物資」科目。一般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購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購成本,都會通過「在途物資」科目進行歸集。本科目應當按照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由於我國會計准則要求採用實際成本法進行存貨的計量,所以在期末對標准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處理,主要方法有兩種:
1、結轉本期損益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所有差異轉入"利潤"賬戶,或者先將差異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再隨同已銷產品的標准成本一起轉至"利潤"賬戶。在成本差異數額不大時採用此種方法為宜。
2、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成本差異按比例分配至已銷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採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稅法和會計制度均要求以實際成本反映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本期發生的成本差異,應由存貨和銷貨成本共同負擔。
成本差異的處理方法選擇要考慮許多因素,差異處理的方法要保持歷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數據保持可比性,並防止信息使用人發生誤解。
對存貨的成本審計一般散落在內控測試和細節測試中。對存貨的內控測試主要包括采購與付款循環(purchase)以及生產和存貨循環(costing)。
❿ 無形資產運用的計量屬性是什麼它的賬面價值是否能完全真實的反應其 市場上的真實價值
賬面價值不能直接反應 有歷史成本
新會計准則規定了利用現值進行固定資產和無專形資產初始計量的限制使用屬條件和會計處理方式:即購買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作為未確認的融資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並在以後各期進行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