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內特許權的使用容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
9000)×(1-20%)×20%=2400元
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
1280=3680元
㈡ 計提的安全生產費用稅法如何規定的
根據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煤礦企業維簡費和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6號)規定:"一、煤礦企業實際發生的維簡費支出和高危行業企業實際發生的安全生產費用支出,屬於收益性支出的,可直接作為當期費用在稅前扣除;屬於資本性支出的,應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並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在稅前扣除。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預提的維簡費和安全生產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
㈢ 企業使用安全生產費用購入固定資產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
財稅[2018]54號文件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企業購入設備、器具單位價值在500萬元以下的固定資允許一次性成本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不再按年度折舊計算。
㈣ 提取的安全生產費可以稅前扣除嗎
提取的安全生產費可以稅前扣除。企業依法計提的安全生產費不應再作為相當於對股東的分配進行會計處理。
根據《 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的通知 》(財會[2009]8號)第三條規定:
高危行業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提取的安全生產費,應當計入相關產品的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記入「4301 專項儲備科目」。
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時,屬於費用性支出的,直接沖減專項儲備。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形成固定資產的,應當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歸集所發生的支出,待安全項目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確認為固定資產。
同時,按照形成固定資產的成本沖減專項儲備,並確認相同金額的累計折舊。該固定資產在以後期間不再計提折舊。
企業提取的維簡費和其他具有類似性質的費用,比照上述規定處理。根據上述規定,計提的安全生產費應當計入相關產品的成本或當期損益,並允許稅前扣除。
(4)安全使用費所得稅擴展閱讀
有關安全生產費的新會計規范,只允許在實際使用時才能根據使用金額從盈餘公積專項儲備轉回未分配利潤。
由於前述計提標準的問題,一些企業「盈餘公積」項下的「專項儲備」余額可能越來越大,從而導致可供股東分配的未分配利潤與合並利潤表中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金額的嚴重不協調。
按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8]57號》的要求,申請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相關企業為了實現利潤分配的目的,只有通過拚命開支已計提的安全費用方式,才能通過回轉增加可供分配的利潤總額,進而引發已提安全生產費的濫用。
建築施工企業以工程造價的一定比例計提安全生產費,其使用和結轉應當與有關工程對應掛鉤,當有關工程竣工驗收完畢不再需要發生安全生產支出時,與該工程項目相關的已提取尚未使用的安全費用余額,不允許回轉顯然不夠合理。
㈤ 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回以及其他答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㈥ 安全生產費的所得稅
所得稅影響
有些高危行業的企業,根據前述「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列支」的規定,將當年通過利潤分配提取的安全生產費金額全額進行稅前扣除,對於此部分所得稅款在計提當期是否需要交納,認為其存在不確定性而作為遞延所得稅負債確認。安全生產費會計處理,是否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從而確認其所得稅影響,實務中存在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安全生產費的新會計規范與稅收法規缺乏協調。
按照財會函[2008]60號文的規定,企業提取安全生產費時,既不確認資產又不形成負債,也不計入當期損益。筆者認為,根據有關所得稅徵收原則,與應稅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只有在實際發生時才能稅前扣除,因此,一般無需在利潤分配時確認遞延所得稅影響,除非稅收法規另有規定。
企業實際使用安全生產費時,對於直接計入發生當期損益的安全生產支出,按照所得稅稅前扣除規定一般不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對於購置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支出,在出現下列情況時可能產生暫時性差異:
享受安全生產設備的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條的規定,企業購進並實際使用的安全生產設備並符合稅收優惠目錄范圍的,則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 可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五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如果企業購入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當年沒有足夠的應納稅額可供抵免,但以後五年內預計有足夠的應納稅額可供抵免,應確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該項差異隨著以後年度的實際抵免而轉銷。
安全生產設備採用與稅法規定不一致的折舊政策如果企業對購入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與稅法規定不一致,也可能產生暫時性差異,從而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者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該項暫時性差異隨著折舊計提和資產清理而轉銷。
㈦ 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計算企業所得稅
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屬於知識產權收入,計算所得稅,如有高新技術優惠政策,則按優惠政策計算。沒有,那就按一般銷售收入計算。
㈧ 按規定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要不要納稅調整
不需要的。
依據《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版規定:企業安全費用的會計處權理,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屬於企業自提自用資金,其他單位和部門不得採取收取、代管等形式對其進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各級財政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對企業安全費用提取、使用和管理進行監督檢查。企業未按本辦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處罰。
(8)安全使用費所得稅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費用的相關要求規定:
1、建設工程施工企業提取的安全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在競標時,不得刪減,列入標外管理。國家對基本建設投資概算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2、中小微型企業和大型企業上年末安全費用結余分別達到本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的5%和1.5%時,經當地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商財政部門同意,企業本年度可以緩提或者少提安全費用。
㈨ 什麼是安全生產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安全生產費用(簡稱安全費用)是指企業按照規定標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專門用於完善和改進企業安全生產條件的資金。主要是礦山、建築施工等企業按規定計提可稅前扣除的費用。
㈩ 請教各位一個關於安全費用納稅調整問題
要針對那50進行調減,因為當時交稅時是按未扣除50的利潤總額繳納的所得稅,所以今年在進行調整時,不僅僅是針對那20,還要考慮已經使用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