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提折舊、房租攤銷的記賬憑證後面的附原始憑證
1、每月都要附上明細。格式?可以發給你一份,給我你的郵箱地址。 2、攤銷表要每月都附上。 補充: 已發送到你的郵箱。 補充: 工資表 上應該有代扣的部分
麻煩採納,謝謝!
⑵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時,原始憑證是什麼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的原始憑證是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把這張表附在計內提折舊的會計憑證容後面
借:銷售費用或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攤銷時的原始憑證是無形資產按月攤銷計算表,把這張表附在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憑證後面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
⑶ 月末如何計提、攤銷、結轉記賬憑證
月末會計需要結轉的業務:
一、計提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工會經費
1、按工資總額14%提取職工福利費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貸:應付福利費
2、按工資總額1.5%提取職工教育費
借:管理費用--職工教育費
貸:其他應付款--職工教育費
3、按工資總額2%提取工會經費
借:管理費用--工會經費
貸:其他應付款--工會經費
二.計提稅金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金--營
三.結轉各種收入
1、結轉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2、結轉其他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3、結轉營業外收入
借: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四.結轉成本、支出、稅金
1、結轉成本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2、結轉其他業務支出
借:本年利潤
貸:其他業務支出
3、結轉營業外支出
借:本年利潤
貸:營業外支出
4、結轉稅金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⑷ 計提折舊會計憑證後附什麼附件(單據)
計提折扣憑證後附《折舊計算明細表》。
包括:固定資產名稱、原值、開始使用日期、已提折舊額、本期計提折舊額等。
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每月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攤銷,包括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會計在每月計提的時候按照固定資產賬套計提或者自製的表格計提,因此累計折舊計提的附件及內容主要有以下兩點:
1、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根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並按照一定的方法攤銷,攤銷的金額入當期損益或者成本,計提折舊的憑證後面主要附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明細清單;
2、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內容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原值、折舊年限、預計殘值、每月計提折舊額、累計已計提折舊額、固定資產的剩餘價值等。
(4)計提折舊攤銷要付憑證嗎擴展閱讀:
計提折舊,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是未實際支付的折舊費用。
計提:
1、根據制度規定,計算、提取有關的(留存、減值)准備。
2、在權責發生制前提下,預先計入某些已經發生但未實際支付的費用;
計提折舊時需要區分會計期間和折舊期間,這兩者所指的期間不一定相同。折舊期間指的是開始計提折舊時依次順延的年限,比方說從2000年3月開始計提折舊,對於折舊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會計期間在我國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下面通過分別介紹每種折舊方法的計算來說明計提折舊時應當注意的內容。
當月新增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下月開始不計提。
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恰恰相反:
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
⑸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憑證後面要付明細嗎 明細怎麼寫呢
無論是用哪復種方法制提取折舊,憑證後面肯定要附固定資產明細表的,不然連自己都 不知道哪個固定資產折舊提足了。這不但是會計處理的一個問題,還涉及到稅收的問題。固定資產不可能是同一時間取得 的,即便是同一時間取得的,又不一定是同一類別的。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是不同的。如果沒有明細,稅收檢查日時是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根本就不知道哪項固定資產提取了多少折舊,是多提了還是少提了?企業所得稅匯算怎麼算?本著方便自己方便他人的原則,還是附上明細吧,看似繁瑣,其實是既明晰又省力。如果覺得麻煩,可以一個季度提一次折舊,與企業所得稅季報相呼應。
⑹ 固定資產折舊和低值易耗品攤銷時,請問要附什麼單據.
固定資產折舊一般後附一張固定資產清單,上面的內容主要有,資產名稱,回原值,購入日期,折舊年限答,殘值率,每月折舊,截止至本月以前的累計折舊,本月計提的折舊,截止至本月的累計折舊,截止至本月的資產凈值。
這樣你的本月累計折舊可以和前面的憑證對應,截止至本月的累計折舊和截止至本月的資產凈值可以和資產負債表對應。
低值易耗品攤銷一般不後附材料,不過你可以在摘要里寫的明白一點就可以了。
⑺ 攤銷和計提折舊怎麼做賬
電腦與列印機一般計入固定資產(也有計入低值易耗品的),
攤銷時
借:固定資專產屬(低值易耗品)-電腦
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列印機
貸:銀行存款/現金
借:管理費用
貸: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電腦
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列印機
計提折舊時: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⑻ 計提累計折舊需要作記賬憑證嗎
需要做記賬憑證,具體分錄為:
1、管理部門用或分攤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2、銷售部門用或分攤
借:銷售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3、生產部門用或分攤
借:製造費用或生產成本---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當月新增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下月開始不計提。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恰恰相反: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
(8)計提折舊攤銷要付憑證嗎擴展閱讀:
計提折舊的原理
1、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麼要計提折舊的原因。
2、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固定資產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3、固定資產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能夠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並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而其價值則是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這部分轉移到產品中的固定資產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折舊。
⑼ 固定資產折舊與低值易耗品攤銷的記賬憑證的原始憑證是什麼怎麼做
沒那麼復雜還用什麼圖表,只要根據你的固定資產明細和低值易耗品明細自己專作個表就好了屬,固定資產的只要體現 固定資產名稱 原值 購入日期 折舊年限 殘值率 月折舊額 年折舊額 累計折舊 凈值就行了,而低值易耗品一般可以採用一次攤銷,如果非要採用分次 或五 五攤銷的話,也作個明細表 物品名稱 原值 攤銷次數 本次攤銷額 累計攤銷額 也就可以了
上述二個表格就可以作為你入帳的憑證了
具體分錄 樓上的朋友已經回答了 就不再重復了
⑽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憑證後應該附什麼單據內容都包括什麼
那是因為以前手工記賬階段,會計制度制定者擔心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就開始計提折舊,怕會計人員算不清楚,就規定下月開始計提折舊,後來就約定俗成了。」其實,很多時候,規定就是規定,沒什麼神秘的。
謝之小謝: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下月開始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提折舊,學了那麼多年會計,終於記住了...
MissStrawberry贊:好高尚的理由 會計制度制定者真是太富有同情心了!
在會計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這一條規定竟然神奇般地保存下來了。
下面與IAS對比一下,就知道它們之間存在差異: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IAS 16 —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Depreciation begins when the asset is available for use and continues until the asset is derecognised, even if it is idle。
春子雲集:每次有新增固定資產時我都感謝下制定者英明啊,當月計提要有多麻煩吶,原來還真是這原因。
其實這個問題我在財政部會計司工作時,也思考過很久,後來,還真的很認真地咨詢過當時會計司最資深的會計大腦莫啟歐教授,他的原話大致是:「以前沒有電算化,採用的都是手工賬,所以如果當月新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當月就要預估殘值和選擇折舊方法,再考慮不夠一月的天數,計算起來將會相當麻煩,而留到次月,根據月初新增匯總的值再按月來計算將會方便很多。因此實務中一直採用次月提折舊的方法。而這一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制定這個規定的時候還是手工做賬的年代,並且那個年代基本上是國有企業,相對於現在的小微企業,規模都要大得多,新增固定資產月末對賬就要花費不少時間,再按對完賬後的資產計提折舊則影響整體核算進度了,因此,出於對工作的簡化、提效,固定資產當月增加就乾脆規定不計提折舊了。
小蝸Z-L:馬老濕…那無形資產為什麼就當月新增當月計提,當月減少當月不計提呢?跟固定資產正好相反。
你問得很好!至於無形資產,基本上是改革開放後才在中國出現的會計概念。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專利法是1984年才開始實施的,至於土地買賣,也應該是90年代之後的事情了。在改革開放前的那個年代,無形資產很少有,即使有,基本上是不入賬的,等到要求加強無形資產核算時,都開始電算化了,就能夠算得清楚了。
因此,在會計核算上就跟國際會計准則一致,即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