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是否有效
國稅發復【2009】88號文已經全文廢止制了。。參見:《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裡面有部分條款失效。
詳情參考神州財稅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 http://www.dcetax.com/ntax/apps/laws/index.php/LawsText/lawsContent?LawSerialNo=&term=%D7%CA%B2%FA%CB%F0%CA%A7
2. 固定資產處置損失 可以稅前扣除嗎
固定資產處置損失,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後可以在稅前扣除。
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3.《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5號)第五條,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應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後方能在稅前扣除。未經申報的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
3. 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怎麼填
1、1行「一、現金及銀行存款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現金損失和銀行存款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第2行「二、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3、第3行「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中,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且當年在會計上已作為損失處理的壞賬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4、第4行「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額應收款項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中,逾期一年以上,單筆數額不超過五萬或者不超過企業年度收入總額萬分之一的應收款項,會計上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壞賬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5、第5行「三、存貨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存貨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6、第6行「存貨盤虧、報廢、損毀、變質或被盜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存貨損失中,存貨盤虧損失、存貨報廢、毀損或變質損失以及存貨被盜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7、第7行「四、固定資產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固定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8、第8行「固定資產盤虧丟失、報廢、損毀或被盜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固定資產損失中,固定資產盤虧、丟失損失,報廢、毀損損失以及被盜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9、第9行「五、無形資產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無形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0、第10行「無形資產轉讓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在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按照公允價格轉讓無形資產發生的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1、第11行「無形資產被替代或超過法律保護期限形成的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無形資產損失中,被其他新技術所代替或超過法律保護期限,已經喪失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尚未攤銷的無形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2、第12行「六、在建工程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在建工程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3、第13行「在建工程停建、報廢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在建工程損失中,在建工程停建、報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4、第14行「七、生產性生物資產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5、第15行「生產性生物資產盤虧、非正常死亡、被盜、丟失等產生的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損失中,生產性生物資產盤虧損失、因森林病蟲害、疫情、死亡而產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損失以及被盜伐、被盜、丟失而產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6、第16行「八、債權性投資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債權性投資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7、第17行「(一)金融企業債權性投資損失」:填報金融企業當年發生的債權性投資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8、第18行「1.符合條件的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填報金融企業當年發生的,符合財稅〔2015〕3號規定條件的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形成的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19、第19行「單戶貸款余額300萬(含)以下的貸款損失」:填報金融企業當年發生的符合條件的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中,單戶貸款余額300萬(含)以下的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0、第20行「單戶貸款余額300萬元至1000萬元(含)的貸款損失」:填報金融企業當年發生的符合條件的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中,單戶余額300萬元至1000萬元(含)的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1、第21行「2.其他債權性投資損失」:填報金融企業當年發生的,除符合條件的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以外的其他債權性投資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2、第22行「(二)非金融企業債權性投資損失」:填報非金融企業當年發生的債權性投資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3、第23行「九、股權(權益)性投資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股權(權益)性投資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4、第24行「股權轉讓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股權(權益)性投資損失中,因股權轉讓形成的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5、第25行「十、通過各種場所、市場等買賣債券、股票、期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按照市場公平交易原則,通過各種交易場所、市場等買賣債券、股票、期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6、第26行「十一、打包出售資產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將不同類別的資產捆綁(打包),以拍賣、詢價、競爭性談判、招標等市場方式出售形成的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7、第27行「十二、其他資產損失」:填報納稅人當年發生的其他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28、第28行「合計」行次:填報第1+2+5+7+9+12+14+16+23+25+26+27行的合計金額。
29、第29行「分支機構留存備查的資產損失」:填報跨地區經營企業各分支機構留存備查的資產損失的賬載金額、資產處置收入、賠償收入、資產計稅基礎、資產損失的稅收金額及納稅調整金額。
4. 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政策適用范圍是哪些
企業無形抄資產發生的非正常損失,原財產損失扣除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明確規定,無形資產損失允許在稅前扣除。但在2008年1月1日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原財產損失扣除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廢止執行。在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 財政部關於資產損失又發布了財稅[2009]57號和國稅發[2009]88號文件,都沒有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進行明確。在2010年06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有關涉稅訴求問題的函(國稅辦函[2010]53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88號)採取列舉形式,對企業貨幣資產、固定資產存貨等非貨幣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審批、認定等事項進行了明確,其中並沒有規定無形資產損失稅前不能扣除。鑒此,只要你公司發生的無形資產損失真實存在,損失金額可以准確計量,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認定後,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5. 資產減值損失可以稅前扣除嗎
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回產減值准備、風答險准備等准備金准備)不得扣除,在實際操作時是不許可的,許可項目也必須拿到稅務部分的核准書,很麻煩。
納入稅務處理的資產形式主要有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均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企業持各項資產增值或減值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分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資產的計稅基礎,根據以上政策,以歷史成本計稅,不得調整。
象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方式獲得的資產以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初始價值,這個才是涉及公允價值的
參考:網路
6. 固定資產清理損失需要備案才能稅前扣除嗎如果沒有備案要如何處理可以補資料申請在損失年度稅前扣除嗎
(1)根據《來國家稅務總局關自於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以下簡稱「公告」)第五條的規定: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應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後方能在稅前扣除。未經申報的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
(2)若未及時辦理資產損失申報及扣除,根據公告第六條的規定: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資產損失未能在當年稅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稅務機關說明並進行專項申報扣除。其中,屬於實際資產損失,准予追補至該項損失發生年度扣除,其追補確認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五年。可據此辦理專項申報扣除。
7.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可否稅前扣除
固定來資產報廢損失自可以稅前扣除。
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損失,為其賬面凈值扣除殘值和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1.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相關資料。2.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核銷資料。3.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材料。4.涉及責任賠償的,應當有賠償情況的說明。5.損失金額較大的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的,應有專業技術鑒定意見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因此,上述公司的固定資產報廢損失應以清單申報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
8. 固定資產處置損失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某公司將2012年3月購買的價值60萬元自用小汽車(賬面按5年計提折舊,殘值率5%),於2017年9月轉讓給他人, 轉讓價1萬元。問:轉讓該固定資產的損失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文規定,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的損失, 應以清單申報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 該公司轉讓的自用小汽車於2012年3月購買,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第六十條規定的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其在2017年9月轉讓,超過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汽車最低使用年限,應以清單申報的方式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扣除損失。反之,若該公司轉讓的固定資產未達到使用年限的非正常報廢清理損失則應通過專項申報方式申報扣除。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處置損失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關鍵還是看該固定資產是否「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再來決定是應該清單申報還是專項申報。注意: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5號文,公告要求「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這就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具有職業判斷能力,企業的稅收風險也會大大提升。
9. 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可以稅前扣除嗎
一、依據《關於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版務總局公權告[2011]25號)第五條,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應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後方能在稅前扣除。未經申報的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因此,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稅前扣除,需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5號准備資產損失申報資料,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後方能在稅前扣除。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