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遞延收益調整以前年度,分錄怎麼做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遞延收益 這之後是不是需要 借:本年利潤 貸:以前內年度損益調整 借:利潤容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通過調整,我們還需繳納企業所得稅,所以還要做借:以前年度損益 貸:應繳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應繳稅費-應繳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❷ 對會計做遞延收益且不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的,通過填報什麼進行納稅調整
1、對不符合免稅條件的遞延收益,應當在收到款項時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由版於後續使用該權資金購建的資產的折舊、攤銷等可以照常稅前扣除,因此,該項遞延收益的帳面價值會小於計稅基礎,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3、在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在該遞延收益的攤銷年限內預計將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前提下,可就該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❸ 遞延收益的所得稅確認原則
遞延所得稅,在會計科目上分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字面理解,遞延版,就是權將所得稅遞延到後期了。所以,既然是遞延,就是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不會遞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來說,按稅法調整納稅申報表上有一個應交所得稅額。該應交所得稅是按稅法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其中包含了和會計利潤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 所以屬於一次性確認收入
❹ 遞延收益為什麼是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而不是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收益是尚未確認的收入或收益,是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收入確認方面的應用。根據《關於企業補貼收入征稅等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081號)第一條:企業取得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補貼收入,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者外,應一律並入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根據該規定,按照新企業會計准則的核算要求,企業在以後期間收到政府補助金額,在年度所得稅匯總清算時,符合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條件時應確認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如果企業在當期收到該政府補助金額,在年度所得稅匯總清算時,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時需要確定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❺ 遞延收益可在5年內分攤徵收所得稅嗎
不是當年遞延轉多少收入,確認多少收入,按多少征所得稅么
❻ 取得政府補助應該如何進行納稅調整
來源::中國稅務報日期: 2012-12-20問:形成無形資產的政府補助,每年攤銷額是否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隨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遞延收益同時調整,不形成可抵扣遞延所得稅差異? 答:企業在取得政府補助時,應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判定,該補助是否屬於不征稅收入。 如果該補助屬於不征稅收入,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形成的無形資產的攤銷不能稅前扣除。企業分期轉入的營業外收入不需再繳納企業所得稅,每期應納稅調減。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為零,其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將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如果該補助屬於應稅收入。企業收到政府補助時,應計入收入總額,計繳企業所得稅。補助形成的無形資產對應的攤銷支出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以後分期從遞延收益轉入營業外收入額,不需再繳納企業所得稅,應做納稅調減。取得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一般情況下,與會計賬面值一致。該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符合稅法規定,該攤銷會計與稅法不存在差異。企業不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
❼ 攤銷遞延收益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取得遞延收益時:復
借:銀行存制款
貸:遞延收益
2.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准則和收入准則的相關內容中。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企業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政府補助,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政府補助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xx資產」或其他資產類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處置該資產時,將該資產對應的遞延收益科目余額轉入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❽ 遞延收益,遞延所得稅我不太明白,請您講解一下
遞延收益,您可來以參照預自收賬款來理解,預收賬款是收到錢但是沒有達到符合確認收入的條件,所以不確認收益,遞延收益是取得了收取相關款項的權利,但是不滿足收入的確認條件,所以就先不確認收入,日後滿足條件時再確認,所以叫做遞延收益。
遞延收益是針對收入不滿足條件確認的,而遞延所得稅是針對所得稅不認可或者提前認可導致的遞延,兩者都是時間或者條件導致的差異,一個是對應收益和價款(應收款)的差異,一個是對應所得稅與會計的差異。
❾ 關於遞延收益 所得稅的問題
1、你們每年有沒有稅務師事務所給你們做匯算?
如果有,你們就不用賬務處理,讓事務所每年調整即可
2、沒事務所匯算的話,你這樣做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