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EBITDA中的攤銷我在什麼裡面可以找到
審計報告(上市公司年報中有審計報告)-財務報表附註-無形資產項找
❷ EBIT 與EBITDA的區別是什麼
1、衡量標准不同
EBIT主要用來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EBITDA則主要用於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產生現金流的能力。
2、計算公式不同
EBIT=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或EBIT=經營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3、剔除的項目不同
EBIT通過剔除所得稅和利息,可以使投資者評價項目時不用考慮項目適用的所得稅率和融資成本,這樣方便投資者將項目放在不同的資本結構中進行考察。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
(2)短期攤銷ebitda擴展閱讀
EBITDA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使用杠桿收購的投資機構在對那些需要再融資的賬面虧損企業進行評估時開始被大量使用。他們通過計算EBITDA來快速檢查公司是否有能力來償還這筆融資的利息。
玩杠桿收購的那些投資銀行家們推廣了EBITDA的使用,他們通過EBITDA來檢測某家公司是否有能力償還短期(1-2年)貸款。至少,從理論上講,EBITDA利息覆蓋率(EBITDA除以財務費用)可以讓投資者知道這家公司在再融資之後究竟是否有足夠利潤支付利息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BITDA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BIT (息稅前利潤)
❸ 在財務中,「EBITDA」是什麼意思
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簡稱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回銷前的利潤。 EBITDA被私人資本公答司廣泛使用,用以計算公司經營業績。
EBITDA的使用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假設。假設當收購一個企業時,被收購企業肯定是把投資活動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們分析的時候只看經營性活動。而經營性活動看的時候,EBITDA是很有意義的,意義在於:當營運資金凈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性現金凈流入也就等於EBITDA。
(3)短期攤銷ebitda擴展閱讀:
EBITDA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使用杠桿收購的投資機構在對那些需要再融資的賬面虧損企業進行評估時開始被大量使用。他們通過計算EBITDA來快速檢查公司是否有能力來償還這筆融資的利息。
EBITDA是一種利潤衡量指標。目前國內的會計准則和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指引雖然沒有強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EBITDA值,但根據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信息,投資者和分析員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公司的EBITDA值。
❹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是什麼意思
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內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容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❺ EBITDA中折舊和攤銷金額如何計算,求列出計算具體科目名稱。
折舊=累計折舊科目本年貸方發生額
攤銷=累計攤銷科目本年貸方發生額
會計記賬時:
借
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等科目
貸
累計折舊
❻ EBITDA中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怎麼算
3.保障比率。是將公司財務費用和支付及保障它的能力相聯系的比率。利息保障回比率表示公司支答付利息費用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利息保障比率=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費用,或=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利息費用。折舊和攤銷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對以前發生的支出的調整,實際上仍然屬於本年的現金流量,也可以用來支付利息費用。因此,筆者認為,採用EBITDA比採用EBIT更為精確。
❼ EBITDA 和毛利率有什麼不一樣嗎差別大嗎分別怎麼計算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是指企業實現凈利潤與銷售收入的對比關系,用以衡量企業在一定時期的銷售收入獲取的能力,
該指標費用能夠取得多少營業利潤。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兩者的區別實質是毛利潤與凈利潤的區別:毛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凈利潤=毛利率-費用-所得稅
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
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凈資產收益率是公司稅後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
分子不同,分母不同,所以二者不好直接比較
❽ EBITDA中的攤銷指的是哪些呢
有形資產計入折舊,無形資產列入攤銷。
❾ 「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中的「攤銷」具體對應會計科目中的哪些項目
都屬來於EBITDA中的攤銷的自概念范圍。
攤銷(Amortization)指對除固定資產之外,其他可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攤銷費用計入管理費用中減少當期利潤,但對經營性現金流沒有影響。
常見的攤銷資產如大型軟體、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和開辦費,它們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為公司業務和收入做出貢獻,所以其購置成本也要分攤到各年才合理。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或,利息折舊攤銷前收入),即EBITDA,全稱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計算公式為:
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❿ EBITA和EBITDA分別指什麼
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息稅前利潤;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A非常適合用來評價一些前期資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個很長的期間內對前期投入進行攤銷的行業,比如核電行業、酒店業、物業出租業等。EBITDA是從另外一種角度反映企業盈利能力。EBITA營業收入反映了企業每1塊錢的營業收入能夠帶來多少EBITDA利潤。
EBITDA是一種利潤衡量指標。目前國內的會計准則和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指引雖然沒有強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EBITDA值,但根據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信息,投資者和分析員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公司的EBITDA值。
(10)短期攤銷ebitda擴展閱讀
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就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在交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EBITDA=息稅前利潤(EBIT)+折舊費用+攤銷費用;EBITDA利潤率=EBITDA / 銷售(營業)收入
EBITDA利潤率表明企業每一元的銷售收入為企業所帶來的利息、稅收和凈利潤以及收回的折舊和攤銷費用。由於從理論上來說,EBITDA必須不少於稅後的經營性凈現金,因此該指標又被稱為「現金利潤率」。
對於一些基礎設施企業,例如,通信、路橋、港口、機場或大型高新技術等企業,其折舊費用或攤銷費用非常巨大,計算EBITDA利率,揭示企業應回收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這些非付現成本(經營性凈現金的重要來源),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銷售收入的盈利能力以及回收折舊和攤銷的能力就越強。該指標越低,說明企業銷售收入的盈利能力以及回收折舊和攤銷的能力就越弱。
1、息稅前利潤主要用來計算的,比如: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
2、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推導如下: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產銷量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產銷量增長率
當單價一定時,產銷量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3、保障比率
息稅前利潤保障比率即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支出)/利息費用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