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形資產的價值計量和計量有什麼區別
是同一回事啊。
無形資產計量是指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無形資產准則分別無形資產取得方式的不同,對如何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作了規定。
㈡ 孰低計量一共有哪幾個啊,無形資產中為什麼也有孰低計量
「成本與可變現復凈值孰低」的理制論基礎主要是使存貨符合資產的定入。
當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時,表明該存貨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低於其賬面價值,因而應將這部分損失從資產價值中扣除,計入當期損益。
否則,當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於其成本時,如果仍然以其歷史成本計量,就會出現虛計資產的現象。
可變現凈值可以粗理解成凈賺的錢,凈賺的錢都不夠成本的話,那麼等於還是虧了,也就是原來的成本過高了,要把成本按可變現凈值來算,你才能是賺或是不虧不賺。也就是說存貨的成本高也就是資產高,可現在按可變現凈值來說你是沒有那麼多的資產,所以就不能按原來的成本計價。
舉個例子說,現在有個桔子是1元的成本,賣掉這個桔子要交0.5的稅,那麼現在你賣2元錢,我們算一下你能賺多少:
2-1-0.5=0.5(元),也就是你賺了0.5元,也就是說你不夠成本錢,你的成本被高估了,即資產也高估了。
如果按可變現凈值當你的成本計價,則你賺多少:
2-0.5-0.5=1(元),正好等於你原來的成本,即成本沒有高估,資產符合實際。
㈢ 無形資產計量的原則
無形資產計量的原則:
無形資產計量除應遵循公平性、客觀性、合理性、獨立性、系統性、替代性等資產計量工作的一般原則外,由於其特殊性,在無形資產計量工作中還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計量工作中的科學性原則是指計量工作一方面反映資產活動的規律,另一方面也要反映有關無形資產本身的規律,力求符合客觀現實。技術型無形資產的計量要符合有關科技的學科發展規律,非技術型無形資產的計量要符合有關權利(或關系)類別本身的社會發展規律。
(二)先進適用性原則
被計量的無形資產(主要指技術型無形資產)應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計量時應通過計量對象的技術經濟指標來考慮其先進性,結合具體條件(自然條件、技術條件、經濟條件)考慮它的適用性。
(三)經濟效益可靠的原則
無形資產價值的基礎是在繼續使用情況下長期產生的經濟效益。因此,對被計量的無形資產必須以財務分析和經濟分析的方式判斷其經濟效果,尤其要考慮其經濟效果的真實性。
(四)安全保密性原則
所謂安全保密性是指無形資產由於它沒有物質實體,其形態是無形的,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為多個主體同時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並由於無形資產涉及技術秘密、商業秘密等,極易擴散,而一經擴散,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在遵循科學性、先進適用性原則前提下,必須嚴格遵守安全、保密與環保方面法律觀念,要承擔相應的法律、經濟賠償責任,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要把遵守安全保密原則放在首位。
㈣ 無形資產如何計量
無形資產計量除應遵循公平性、客觀性、合理性、獨立性、系統性、替代性等資產計量工作的一般原則外,由於其特殊性,在無形資產計量工作中還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計量工作中的科學性原則是指計量工作一方面反映資產活動的規律,另一方面也要反映有關無形資產本身的規律,力求符合客觀現實。技術型無形資產的計量要符合有關科技的學科發展規律,非技術型無形資產的計量要符合有關權利(或關系)類別本身的社會發展規律。 (二)先進適用性原則 被計量的無形資產(主要指技術型無形資產)應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計量時應通過計量對象的技術經濟指標來考慮其先進性,結合具體條件(自然條件、技術條件、經濟條件)考慮它的適用性。 (三)經濟效益可靠的原則 無形資產價值的基礎是在繼續使用情況下長期產生的經濟效益。因此,對被計量的無形資產必須以財務分析和經濟分析的方式判斷其經濟效果,尤其要考慮其經濟效果的真實性。 (四)安全保密性原則 所謂安全保密性是指無形資產由於它沒有物質實體,其形態是無形的,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為多個主體同時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並由於無形資產涉及技術秘密、商業秘密等,極易擴散,而一經擴散,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在遵循科學性、先進適用性原則前提下,必須嚴格遵守安全、保密與環保方面法律觀念,要承擔相應的法律、經濟賠償責任,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要把遵守安全保密原則放在首位。
㈤ 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如何做
無形資產計量是指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無形資產准則分別無形資產取回得方式的不同答,對如何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作了規定。無形資產計量屬性是指無形資產是當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計提折舊。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如何做
㈥ 中級會計實務中哪些是孰高孰低計量的
資產減值中判斷可收回金額應用孰高原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資產組減值中,抵減後的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
1、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2、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零(多指商譽)
固定資產核算中的孰高孰低:
一、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孰低進行計量。
存貨的期末計量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二、折舊年限選擇:
1、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如能合理確定期滿取得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計提折舊;否則,應當在租賃期和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較短的期限內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裝修費-----計入二級科目「固定資產裝修」在兩次裝修間隔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裝修費,應在兩次裝修間隔期、剩餘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4、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攤銷。
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選擇:
應按預計使用壽命與合同(法定)年限中的較低者確定。
持有待售固定資產
企業將固定資產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般要做如下步驟:
①確定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②調整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如果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大於原賬面價值的話,則預計凈殘值只能調整至等於其原賬面價值;(注意,調整預計凈殘值,不需要做會計分錄。)
㈦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無形資產的確認
我國的會計准則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3)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這一確認條件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因為無形資產所能夠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只有在企業為獲得某項無形資產而發生實際支出的條件下,才能夠將這些相關的支出列作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確認為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計量
由於取得無形資產的方式不同,所以計量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
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以出讓方式單獨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應根據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的出讓金和為獲得十地使用權所直接相關的其他支出作為其成本。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昨為實際成本,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如果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如果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該無形資產存在活躍的市場。
無形資產徵收范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征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征稅。
(五)轉讓著作權,是指轉讓著作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著作,包括文字著作、圖形著作(如畫冊、影集)、音像著作(如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
㈧ 資產計量什麼是孰高,什麼是孰低
資產減值中判斷可收回金額應用孰高原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資產組減值中,抵減後的各資產的帳面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的最高者:
1、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2、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零(多指商譽)
固定資產核算中的孰高孰低:
一、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孰低進行計量。
存貨的期末計量是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二、折舊年限選擇:
1、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如能合理確定期滿取得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計提折舊;否則,應當在租賃期和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較短的期限內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裝修費-----計入二級科目「固定資產裝修」在兩次裝修間隔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裝修費,應在兩次裝修間隔期、剩餘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4、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攤銷。
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選擇:
應按預計使用壽命與合同(法定)年限中的較低者確定。
持有待售固定資產
企業將固定資產劃分為持有待售固定資產,一般要做如下步驟:
①確定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
②調整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如果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大於原賬面價值的話,則預計凈殘值只能調整至等於其原賬面價值;(注意,調整預計凈殘值,不需要做會計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