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建工程轉土地,應該入無形資產嗎
應該轉入固定資產,按照土地使用權年限計提折舊。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㈡ 無形資產入股需要什麼步驟
無形資產入股作價入股的流程:
1、各股東同意增資的股東會決議
2、修改或補充增資章程
3、無形資產作權價值評估(評估公司出具報告,一般5個工作日內完成),
4、無形資產財產轉移(軟體著作權變更到版權保護中心提交材料,分加急和普通兩種,企業可視情況選擇。未取得證書的跳過該項),
5、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及財產轉移報告(資料齊備3個工作日完成)
6、按工商局要求補充其它材料(企業完成)-遞交工商局,
7、等待審批(4個工作日)-發放新營業執照。
8、到技術監督局變更組織機構代碼證
9、稅務局申請或變更稅務登記證。
以實物、無形資產(如商標、專利、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出資注意事項
1、用於投資的實物為投資人所有,且未做擔保或抵押
2、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股東或者發起人應當對其擁有所有權
3、以土地使用權出資的,股東或者發起人應當擁有土地使用權
4、注冊資本中以無形資產作價出資的,其所佔注冊資本的比例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最多可佔到注冊資金的70%)
5、以實物或無形資產出資的須經評估,並提供評估報告
6、公司章程應當就上述出資的轉移事宜作出規定,並於投資後公司成立後六個月內依照有關規定辦理轉移過戶手續,報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㈢ 現在無形資產入資要不要繳稅呢
企業應當繳納印花稅。
以貨幣、實物、權利注資,應當由機構作出評估,按照實際價格繳納印花稅
㈣ 什麼樣的無形資產不需要攤銷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需要攤銷。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以成本減內去累計攤銷額和容累計減值損失後的余額進行後續計量。
估計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1、該資產通常的產品壽命周期,以及可獲得的類似資產使用壽命的信息;
2、技術、工藝等方面的現實情況及對未來發展的估計;
3、以該資產在該行業運用的穩定性和生產的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情況;
4、現在或潛在的競爭者預期採取的行動;
5、為維持該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所需要的維護支出,以及企業預計支付有關支出的能力;
6、對該資產的控制期限,以及對該資產使用的法律或類似限制,如特許使用期間、租賃期間等;
7、與企業持有的其他資產使用壽命的關聯性等。
(4)要不要入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不能作為無形資產的情況:
①商譽由於其不可辨認性,所以不能作為無形資產。
②非貨幣性資產是指持有過程中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情況不確定,不屬於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例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③常見的無形資產有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然而,企業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確認為無形資產。
㈤ 購企業管理軟體要不要計入固定資產,還是計入無形資產
如果是和電腦等硬體同時購買,也無法完全將價格分離,就可以入固定資產。
如果是單買的,是erp嗎?(企業管理軟體)可以入到無形資產。
㈥ 購入無形資產是否交稅
需要交稅。
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㈦ 計入無形資產的土地款需要攤銷么
計入無形資產的土地款需要攤銷。
按《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要求,能夠確定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
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通常來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且合同規定或法律規定有明確的使用年限。來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應超過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期限。
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在到期時因續約等延續、且有證據表明企業續約不需要付出大額成本的,續約期應當計入使用壽命。
合同或法律沒有規定使用壽命的,企業應當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以確定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限。比如,與同行業的情況進行比較、參考歷史經驗,或聘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等。
按照上述方法仍無法合理確定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該項無形資產應作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
(7)要不要入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第四條規定,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十二條規定,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通過會計准則和企業所得稅規定,可以看出確認無形資產時,會計與稅法不存在差異。所以可認為,就購置一塊土地而言,由於辦理相關事項及付款過程復雜,如符合確認無形資產條件的,可不受付款次數影響。確認資產後,按相關規定進行無形資產攤銷。
㈧ 無形資產要不要攤銷,有何注意事項
要攤銷!
借:管理費用
生產成本
貸:累計攤銷
(1)要確定該無形資產是內否有確定的使用容壽命。
有使用壽命—可攤銷,無壽命—不攤銷
例如:某公司購入一無形資產,合同(或協議)中記載可用10年,那麼該無形資產使用年限為10年。
如果公司管理層經協商,確定該無形資產實際只能為公司帶來8年的經濟利益流入,則使用年限為8年。
如果該資產未來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不可確定的話(上述兩種情況都不符合),該無形資產就是「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此時不用提折舊!
(2)購入無形資產後,未來的某一日將出售。
此時就要注意無形資產凈殘值,和使用年限的問題。
例如:2009年1.1購入時,該無形資產使用年限為9年,購入時支付100萬,但是決定2012年年末出售給A公司,已簽訂相關合同,售價50萬。
則此時無形資產的年限為4年,凈殘值50萬,每年攤銷額=(100-50)/4
㈨ 軟體著作權怎麼樣才能計入無形資產
要通過增資的形式入賬,直接申請的著作權是無法直接入賬。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指軟體的開發者或者其他權利人依據有關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對於軟體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就權利的性質而言,它屬於一種民事權利,具備民事權利的共同特徵。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四條軟體著作權登記申請人應當是該軟體的著作權人以及通過繼承、受讓或者承受軟體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由此可見,我們常說的軟體著作權是屬於一種無形資產,在法律上也會得到應有的保護。
(9)要不要入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是指用於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用於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非貨幣性資產。
通過這個定義可以看出,無論價格多少,手機放在無形資產其實是不合適的。無形資產一般包括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特許權、租賃權等。無形資產的突出特性在於沒有實物形態,它只表明公司擁有一種法定權利,或者是表明公司擁有獲得高於一般受益水平的能力。
幾十年來,發達國家的企業發展方向由資本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經濟轉變,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代表了企業科技化、現代化的程度。
A股公司無形資產佔比低。據Wind數據統計的2016年年報,滬深兩市剔除金融行業後,在32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34家賬面沒有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總額從2007年的3014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3167億元,說明企業對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視,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占總資產比例來看,上市公司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平均比例為4.81%(不含金融行業)。而美國的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為20%左右。相比之下,中國企業的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例較低,代表著核心競爭力嚴重不足。
從無形資產佔比來看,楚天高速(600035.SH)、皖通高速(600012.SH)、四川成渝(601107.SH)等高速公路企業佔比最高,比例均超過60%,其中楚天高速的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例高達83.51%。
從無形資產總額來看,中國交建(601800.SH)、中國石化(600028.SH)、中國石油(601857.SH)等巨無霸金額最大。中國交建的無形資產為1483億元,「兩桶油」的也均超過700億元。
單純從數字看,這些坐擁巨額無形資產的企業,似乎具有更強的科技競爭力。但是,將年報中的無形資產拆解開來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