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提折舊備案是平均年限法,匯算規定500萬元以下資產能一次性攤銷,相抵觸對嗎
不抵來觸的。會計上固自定資產計提折舊按平均年限法,但稅法規定不超過500萬元的生產用設備、器具允許一次性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這是會計和計稅的時間性差異,在折舊年限內:第一年匯算清繳時做全額扣除,但會計上是按年計提折舊的,所以第一年要進行納稅調減,第二年至最後一年匯算清繳時,稅法上已經扣除完了,但會計上計提了折舊,所以要進行納稅調增。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貳』 不超過500萬的固定資產一次性折舊怎麼做賬
500萬元以下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的處理要點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通知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業新購進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
一、文件的主要內容
企業如何准確執行此文件,筆者認為應把握好財稅〔2018〕54號以下幾個關鍵點:
1.范圍:允許一次性稅前扣除固定資產的范圍,是指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設備、器具等固定資產,即動產(包括交通工具)。
2.購買時間: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製造的。包括購進的二手固定資產。
3.單位價值:單價不超過500萬元。如果允許抵扣進項稅額,則為不含稅價;如果沒有抵扣進項稅額,則為含稅價。
4.殘值處理:如果企業選擇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一次性稅前扣除包括殘值。
會計處理:
對於財稅〔2018〕54號的規定的會計處理,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會計折舊處理文件規定。若企業在會計上不選擇一次計提折舊的方法,則會產生稅會差異,應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進行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
即根據資產負債表上的各項目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額,來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即現在少繳稅、未來多繳稅,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如: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2018年6月購入一台價值500萬元(不含稅價500萬元,進項稅額80萬元)的設備,會計上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5年,假設殘值為0。假如企業在匯算2018年企業所得稅時一次性扣除。假設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購進設備時
借:固定資產——某設備 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0
貸:銀行存款 580
2.到2018年末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等 50(500÷60*6)
貸:累計折舊 50
3.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
2018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450萬元(500-50)的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112.5(450×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12.5
4.2019年的處理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2)500萬資產攤銷規定擴展閱讀:
500萬元以下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的處理要點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通知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業新購進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
文件的主要內容:企業如何准確執行此文件,筆者認為應把握好財稅〔2018〕54號以下幾個關鍵點:
1.范圍:允許一次性稅前扣除固定資產的范圍,是指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設備、器具等固定資產,即動產(包括交通工具)。
2.購買時間: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製造的。包括購進的二手固定資產。
3.單位價值:單價不超過500萬元。如果允許抵扣進項稅額,則為不含稅價;如果沒有抵扣進項稅額,則為含稅價。
4.殘值處理:如果企業選擇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一次性稅前扣除包括殘值。
『叄』 500萬固定資產稅前一次抵扣的問題,請操作過的會計人員回答。
1月份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萬
『肆』 個人資產不得超過500萬嗎
沒有這個規定,但是我們和期待
『伍』 哪些情形不適用,500萬元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
關於設備 器具來扣除有關自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財稅〔2018〕54號
一、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500萬元的,仍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06號)等相關規定執行。
二、本通知所稱設備、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固定資產。
『陸』 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的固定資產抵扣增值稅,折舊不選擇一次性扣除行嗎
哪些情形不適用,500萬元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
。
這個文件「火」了:
《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
為引導企業加大設備、器具投資力度,現就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通知如下:
一、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500萬元的,仍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06號)等相關規定執行。
二、本通知所稱設備、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築物以外的固定資產。
我們先看看滿足的條件:
不能適用的情形
結合上面的內容,我們來分析一下不能適用的情形(部分還需要結合國家稅務總局的理解):
一是,不在此期間新購進的不能享受;二是,形成不動產的不能享受;三是,投資者投入、融資租賃、劃撥等方式取得的不能享受(進一步確認);四是,單位價值超過500萬元的不能享受
是否選擇看你的評估
一次性扣除的目的是抵稅考慮,當然反向有加計扣除的利益,如果近幾年是免稅期等,則可能並不宜選擇一次性扣除,沒有成本扣除的意義。
一次性扣除了,是不是可以避稅空間產生了,首先我們要考慮,這是購進,是要花錢的,花了錢回來為了扣除一點稅,沒有實質要求的並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但是此舉顯然會激勵製造業的發展與更新換代的速度,這是國家產業的優惠目標。
一次性扣除宜認為可以不同年度不同選擇,也可以一個年度不同資產部分選擇,部分不選擇。
最後就是有的會計人員說,我們能不能就按500萬元作為固定資產入賬標准,這個會計還是有會計的套路。但這個文件解放了稅企之前使用超過一年的小物件作為固定資產的結果爭論(其實上次5000元的也基本上解決了)。
所以政策是好政策,但是如何用,如何判斷,如何不用錯,才是這個規則的價值與專業所在。
『柒』 攤銷一次性進製造費用,還是按年限算出每月年限是5年還是10年500萬以下可以一次性入當期成本
設備進入固定資產,照常提折舊,至於你說的,500萬設備是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不是說就是直接計入費用了。而是匯算清繳可以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可以參考財稅2018第54號
『捌』 500萬固定資產一次性攤銷可以次年使用嗎
如果該設備在2019年已經入賬並未依法作一次性扣除處理的,那麼,在2020年不得進行內一次性扣除的操作容。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6號》文件第四款規定「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核算需要,可自行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未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的,以後年度不得再變更」,可見,既然2019年未選擇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2020年就不得享受該政策了。
如仍存在疑問,建議結合實際情況再進行分析,也可以直接咨詢主管稅務局的。
『玖』 無形資產賬戶余額為500萬元,累計攤銷賬戶余額為200萬元
資產負債表中項目的金額=賬面原值-折舊/攤銷-減值准備
本題就是500-200-100
再比如應收賬款賬面余版額100,壞賬准權備20,那麼在資產負債表中應該列示80(100-20),至於賬面余額100和壞賬准備20在附註里說明,不列在資產負債表上。
『拾』 攤銷年限確定
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年限最長可按5年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年限怎麼確定的?——有受益期限的,按照受益期限攤銷;無明確受益期限的,按照相關規定來攤銷;無相關規定的,按照不低於5年攤銷。企業的開辦費按照不低於3年來攤銷。
(一)長期待攤費用的概念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長期待攤費用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具體包括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根據新會計准則規定,開辦費和修理費均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其中開辦費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修理費計入銷售費用或管理費用(即修理費一律費用化)。其中開辦費是指企業在籌建期間內所發生的費用,包括員工薪酬、辦公費用、培訓支出、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費用等。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攤費用,都在本科目按規定進行攤銷。其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額,反映的是企業各項尚未攤銷完的長期待攤費用的攤余價值。
(二)長期待攤費用的主要特徵:
(1)長期待攤費用屬於長期資產;
(2)長期待攤費用是企業已經支出的各項費用;
(3)長期待攤費用應能使以後會計期間受益。
(三)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原則:
(1)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除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以外,應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期的損益。
(2)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在租賃期限與預計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
(3)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採取待攤方法的,實際發生的大修理支出應當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
(4)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減去發行股票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後的相關費用,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銷的,或者無溢價的,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管理費用。
(5)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