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物業法規定住一樓用不用交電梯費
目前國家層面法律沒有相關規定,但有的地方有相關規定,以揚州干江區為例:
國際《關於市區住宅物業服務收費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
六、代收代交費用的分攤辦法應當通過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比例分攤。
普通住宅前期物業管理小區,按面積比例分攤電梯運行費的,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帶有地下車庫且電梯從地下車庫到達本層的一樓住戶,其電梯運行費按不高於一樓的建築面積的80%交納。
(二)以下情形一樓住戶免交電梯運行費:有地下車庫但電梯不到達一樓的;電梯從一樓起始的;戶內有樓梯到達地下車庫的。
(三)帶閣樓或躍層式的頂樓住戶,按電梯到達層的建築面積交納電梯運行費。
(1)樓房電梯使用費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第六條
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
(二)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四)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五)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七)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八)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九)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⑵ 裝修新房時需要交電梯使用費嗎
分情況吧!
1、小區里的電梯是客梯,不是貨梯,在裝修期間,電梯的使用性質被改變,用於載物、載料,這就會對電梯造成非常大的損耗,雖說電梯的質保期為1年,但電梯廠家的維保人員在這1年內,也只對電梯正常使用時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免費維修,對因裝修超載運貨造成的損害,維保人員多數是要收費維修的。
2、物業公司不該向小區業主收取電梯使用費。因為電梯屬於小區公共設施,歸全體業主所有。業主裝修運貨使用電梯,這屬於正常使用,相應的電梯維保費用應該已經包含在物業費中,所以額外再收取電梯使用費,顯然是價外加價,不盡合理。即便物業要收取這筆費用,也應提前明示,並公示該費用的具體用途,讓裝修業主消費得明明白白。
⑶ 高層住宅電梯費運行費的收費標准怎麼劃定
根據《關於復調整住宅電梯制費收費標準的通知》:
按家庭人數收費:每人每月最高10元
按建築面積收費:每月每平方米不超過0.3元
12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電梯:收費標准實行政府指導價
多層、小高層、非住宅類電梯:收費標准繼續實行市場調節價
未實行物業管理的老舊住宅樓:可按雙方協商議定的標准簽訂協議並收費
企業自籌資金改造電梯住宅樓:可按雙方協商議定的標准簽訂協議並收費
住宅改變用途或從事經營活動:物業可與業主協商議定電梯收費標准
⑷ 住宅區電梯要收費嗎收費標準是什麼
首先可以確定,住宅電梯是要收取費用的,這點毋庸置疑。
至於收取費用的方式,在早期就實施物業管理的項目中,電梯費用是全包含在物業管理費之中的。自新的物業管理政策實施以後,特別是實施酬金制管理的物業項目,電梯費用往往單獨核算。
因為電梯費用不同於物業管理費,可能會長時間不變化,電梯費用幾乎年年都需要調整,這里國家能源不斷調價是個客觀因素,電梯維護保養費用逐年增加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電梯收費中,包含電梯運行能源費、電梯日常養護費、電梯小修費、電梯安檢費。
電梯的中修、大修和更換主體配件材料等,按照國家政策,可以從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費用。不再計入電梯日常收費。
另外,電梯收費的標准,國家沒有出台相關政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物業管理和物業服務行業啟動比較早的大中型城市,曾經制定過本地區的電梯收費標准。
比如北京曾制定過一個文件《關於調整委託管理住宅電梯高壓水泵收費標準的通知 》(京價(房)字<1996>第274號),規定電梯收費標准為每部電梯每年83360元。
然而在實際物業管理中,由於每個樓宇採用的電梯型號、性能都不禁相同,其運行維護費用也各不相同。這種一刀切的標准,普通國產電梯維保費用較低,採用這個標准尚可。
使用高級進口電梯的項目,這個費用標准就不夠日常支出了。而且隨著國家能源費的不斷調整,電梯能耗費用也越來越高,再以固定的收費標准來維持電梯費用,物業公司也難以為繼。
所以自物業管理條例實施以後,電梯收費不再由政府制定統一標准,而是採取市場機制。按照具體的電梯品牌、型號、性能、能耗等等來核算本項目電梯的收費標准。
⑸ 電梯樓一樓要收電梯費嗎如收依據是什麼
物權法沒有規定一樓必須交電梯費。但是《物權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住戶即使不使用電梯,但也應按住房面積分攤費用。
從現行物價政策上看,對一樓住戶收不收電梯費沒有具體的規定,需由物業公司和業主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協商。雙方對電梯費有約定的話,就可以依照約定來執行,約定少交點或者不交都是可以的。
僅僅從物權法的角度來理解電梯費收取過於籠統和粗線條,為體現電梯收費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應根據現實情況做一個適當的修訂和完善,從一樓住戶對電梯的使用率來考慮,其電梯費應不交或少交。他分析道,電梯的費用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電梯購置費,這已經攤入到住戶房價中的。另一個是物業費中的電梯費包含運行費和維護費,運行費的成本是電費,維護費為15天一次的維保所產生的費用。
從各樓層對電梯功能的享用上來看,其他樓層住戶對電梯的使用是日常化的,而一樓住戶對電梯的使用頻率較少甚至為零,所以應對一樓住戶不收費,如果收費的話也應從低,進一步使住戶享受公平對待,在電梯費的收取上應在各樓層區間予以一定體現。在電梯收費上,行業主管部門和物業管理部門充分綜合業主的意見,從公平和電梯運行的科學規律出發,做一個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示範性規定,讓業主享受電梯服務的同時,也覺得是公平和正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