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俱樂部對球員的身價是如何評估的
不僅看錶現,也要看年齡,年齡大的潛力小身價也低了,還要看現有的合同年限,如果內現有合同時間短就更容好挖牆角,身價也低些,還要看球員的傷病情況,如果經常受傷身價也低,還要看球員的穩定度,如果僅僅一個賽季或一場比賽表現好那麼他身價也不會高,還有就是球員經紀人的談判能力了,因為他會從轉會費中提成,所以經紀人有能力的轉會費就高
❷ 足球運動員轉會費如何計算
足球運動員抄的轉會費襲,在會計處理上可以認定為一項資產。但是,臨時性轉會費和永久性轉會費的會計處理卻不大相同。
案例解析
假設球員A由EFG俱樂部轉會到ABC俱樂部,花費了轉會費2400萬元。A與ABC俱樂部簽訂合同,簽字費40萬元,合同期限為4年。
ABC俱樂部球員轉會費相關會計處理(單位,萬元):
借:無形資產——球員技術——A(轉會費、簽字費等)2440
貸:銀行存款2440
採取直線法攤銷當期發生額。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610 (2440÷4)
貸:累計攤銷610
假設EFG俱樂部核算球員A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不考慮相關稅金,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2400
貸:無形資產等1000
營業外收入1400。
❸ 一個足球俱樂部把一個球員租出去是什麼意思也算把他賣出去嗎
不是賣,有的是為了培養年輕球員,租出去鍛煉,有的是因為目前球隊沒有回位置留給球員,但答此球員又在球隊的未來計劃當中,租出去積累比賽經驗,有的是因為這名球員不在球隊的計劃當中,掛牌出售,但沒有合適買家,所以先租借出去,由對方球隊支付工資,或者是買方球隊財力有限採用先租借後買斷的方式。
❹ 足球俱樂部球員的轉會費歸誰
名義上是全歸俱樂部的。
但實際上成功轉會後一般都要給一部分傭金的,但全不一樣回。
有些轉會是買答傢俱樂部主動性買,也就是常說的挖人、挖牆腳,大多都是先做球員本人的工作,這時肯定要給經紀人傭金的,不過是買方俱樂部支付的傭金。比如皇馬買卡卡,除了轉會費,還要給卡卡的經紀人(就是卡卡的老豆)一部分傭金,據說是800W歐元。
有些則是有的俱樂部想賣人,就要聯系球員的經紀人,按某種方式去賣,一般都會高於正常價值,或是這個球員不怎麼好賣,這時也要支付傭金。
就像國米買誇雷斯馬,要支付給誇雷斯馬的經紀人,因為穆里尼奧和誇雷斯馬同屬於一個經紀人門德斯,莫拉蒂不想買,但穆里尼奧堅持要買,買辦法。傳言國米吃了明虧,門德斯兩邊收錢,一般拿國米的傭金,一邊拿波爾圖的傭金。
還有的,轉會費確實是補貼給了球員本人。當球員到新隊必須降薪,球員不願降薪的時候,原俱樂部為了保證轉會的順利進行,就私下和球員達成協議,從轉會費支取一部分補貼給球員,這樣皆大歡喜。
❺ 國外職業足球俱樂部是如何運作和盈利的
我就拿皇馬來舉個例子吧
盡管未能奪得2012/13賽季西甲 聯賽冠軍,但銀河戰艦還是成為當賽季結束後唯一一支收入超過5億歐元的俱樂部。這個賽季,皇馬的收入高達5.189億歐元,單就歐冠 一項賽事,就有5700萬歐元進賬;而大牌球星和俱樂部本身品牌帶來的商業贊助,更是讓俱樂部賺的盆滿缽滿。
另一方面,皇馬每每引進新晉球星後,相對較「老」的球星就會被擺上貨架。當年卡卡、C羅相繼加盟,小飛俠羅本和斯內德不得不各奔前程;上賽季貝爾駕到,厄齊爾只能遠赴英倫;如今克羅斯和J羅的到來,也讓迪馬利亞、伊斯科、赫迪拉等正值當打之年的球星考慮離開。近十個賽季,皇馬的賣人收入高達4.57億歐元,這就為球隊持續買人提供支撐。
當然,皇馬在馬德里甚至是西班牙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也讓諸多銀行願意為其提供優惠貸款,購買幾個球星只是小事一樁。2003/04賽季,當「萬人迷」貝克漢姆從曼徹斯特空降馬德里時,批評弗洛倫蒂諾「胡亂花錢」的聲音不絕於耳。而四年之後,當3.15億英鎊的巨額收入寫入皇馬賬本的時候,那些批評家卻不得不為「老佛爺」的這次引援豎起大拇指。
如同「貝式品牌」帶給皇馬的效益一樣,菲戈、齊達內、歐文、卡卡、C羅、貝爾等天皇巨星們為銀河戰艦帶來的不只是精湛的球技,更有白花花的銀子。因為他們的存在,皇馬的商業賽出場費連年暴漲,贊助合同更是批量增加,巨星效應已成為俱樂部盈利的重要因素。
2003年,為了引進貝克漢姆,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成功說服了時任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設立了一條減少外籍員工稅收的條款,規定符合條件的外籍球員在西甲踢球的前5年,只需要交納24%的個人所得稅。這正是著名的「貝克漢姆法案」。2010年以前轉會皇馬的卡卡、C羅、羅本、斯內德等都是該法案的受益者,而如果這些球星轉會到意甲、英超,甚至是法甲,購買他們俱樂部每年將因高稅率而多付出上千萬歐元。
不過,為了保護本國球員的利益,西班牙政府規定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所有在西班牙簽訂新合同的外國人都必須繳納和西班牙人一樣的43%的個人所得稅。盡管這一稅率幾乎是之前的一倍,但與義大利、英國等超過50%的稅率相比,西甲球隊仍然是幸運的。
❻ 足球俱樂部的球員如果受傷賽季報銷俱樂部還會不會發工資
簽合同了就沒事
受傷了如果合同還在,那一定有工資可以拿,而且治病療傷內的錢還是俱樂部出(一般俱容樂部都會給球員上保險,之前皇馬給C羅的腿就上了價值一億歐元的保險),不過因為不能上場參加比賽,出場費、贏球獎金等一些獎勵性的錢就沒有了(不影響賽季結束時的獎金)。
國家隊比賽中球員受傷,該國足協一般會賠償俱樂部,國家隊和球員所在俱樂部一般都簽有相關協議。球員不會因為國家隊比賽的受傷而影響其俱樂部的工資。即便重傷的球員也有工資,只不過沒有獎金。獎金也是球員職業收入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對於不是很出名的球員,這些球員工資往往比較低,表現出色時會得到不菲的獎金
❼ 足球俱樂部在買賣球員時,都是如何做賬的
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和俱樂部談好轉會費,還有和球員本人談好薪資。
❽ 關於足球俱樂部之間的交易的問題~求達人~
因為B俱樂部也不傻,他會和這個球員續約,所以合約短的身價相對低於版合約長的身價權。當然也不排除目前有俱樂部採用以下方式,向還有一年就合約到期的球員私下協商好,球員和原俱樂部鬧別扭,然後等合約到期之後再0身價加盟新東家----這種方式買人的俱樂部可不花轉會費,球員呢可以索取高薪,但是對培養球員的俱樂部非常不公平,是FIFA禁止的不道德轉會交易。
❾ 歐洲足球運動員的轉會費是如何分配和計算的
運動員轉會是伴隨體育職業化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轉會是指運動員從一個職業俱樂部流向另外一個俱樂部的行為和結果,通過轉會,運動員改變其所屬俱樂部與足球聯合會的注冊。從行為性質上來看,運動員的轉會是一種對體育隆冬里的經營活動,即對各類職業體育人才根據生產消費的需求進行交換、流動的一種活動。這是職業體育俱樂部與其他企業相比所具有的特殊經營手段。1876年,蘇格蘭足球運動員詹姆斯·蘭轉會到英格蘭俱樂部,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轉會。此後,運動遠轉會特別是歐洲職業足球運動員轉會逐漸成為普遍現象,大大推動了職業足球聯賽中的人才流動和技術流動。
長久以來,轉會費是轉會體制的核心內容,是運動員轉會制度中最引人矚目、爭議最大的部分。轉會費是在轉會過程中接受運動員的俱樂部向運動員原屬俱樂部支付一定量的費用。運動員的轉會費和報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轉會費體現的是運動員的價值,而報酬體現的是運動員提供勞務的價值,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在歐洲足球領域,足球運動員轉會一直以來都要收取轉會費,作為對運動員原屬俱樂部的補償。但是在博斯曼案件之後,轉會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重大的轉變是轉會費的取消,這樣以來,大量的金錢轉變為運動員個人的報酬,球隊與俱樂部的發展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經濟支撐。博斯曼案件後的歐洲足球運動發展不盡人意。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轉會費制度的變化是其中之一。在博斯曼案件前,轉會費用來支持球隊的發展,但是現在看來轉會費的錢大部分流入了球員的口袋。
博斯曼法則的內容:
俱樂部和球員最長的合同為期5年
二十八歲以下球員(不包括二十八歲)自從簽定合同的當日內合同三年受到保護,之後兩年可隨時接受其它俱樂部的出價,而這時他一旦答應加盟新球隊,那麼新球隊將支付一個相當於他剩餘合同上的工資作為賠償
二十八歲(包括)以上球員的相應的保護期為兩年
而所有合同的最後半年屬於合同結束階段,任何俱樂部只要能夠給出該球員滿意的合同,那該球員將可以在合同最後半年結束之後自由轉會去新的俱樂部而新俱樂部不用支付任何費用給原俱樂部
這是合同上的一點說明
還有關於歐洲十六歲以下青訓合同
合同只能一年一簽,並且可以自由轉會去其它俱樂部,而新俱樂部則要支付給原俱樂部一筆賠償金,以鼓勵青訓培養
博斯曼法案只限制於歐盟球員,非歐盟不受限制。
之所以把博斯曼法案稱為世界足球史上顛覆性的事件,並不是因為他維護了多少球員的利益,而在於他讓多少歐洲小俱樂部就此滅亡!由於自身培養出來的球員逐個被歐洲豪門的高薪「勾走」,十年前在歐洲賽場風光無比的阿賈克斯、基輔迪納摩和歐塞爾這些傳統列強已經沒落,而更多的不知名的球會,則只能以破產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2002年一年,歐洲有近300多家小俱樂部破產,而申請破產的小俱樂部更是數不勝數,這個數字在最近的三年不斷地增長,其中更是有了佛羅倫薩、拉齊奧和那不勒斯這些偉大的名字。博斯曼法案摧毀了無數阿賈克斯模式的足球俱樂部。在年輕人的合同結束時,他們得不到一分錢,作為原本俱樂部重要的資金來源,這樣的俱樂部很快就斷了財源!好球員出走必然影響球隊成績,這又讓他們在電視轉播和贊助合同上的收入銳減,更別提從歐冠這樣的賽事中分得紅利了!惡性循環圈正在高速運轉著,財政的拮據加上球員工資的日益上揚讓那些小俱樂部度日如年,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博斯曼法案!
博斯曼法案的最直接影響就是俱樂部之間的貧富差距,豪門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說服那些合同即將到期的球員加盟,他們可以把本該支付的轉會費轉嫁到球員的工資中去,這樣的好事,球員當然願意接受!
博斯曼法案除了讓轉會市場產生革命性改變之外,在外援的使用方面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當年歐盟規定所有聯賽都實行「3+2政策」,也就是一支球隊可以擁有5名非歐盟球員,一場比賽首發陣容最多有3個外援!這一變革立即讓歐洲外援泛濫。
俱樂部肆無忌憚地引進歐盟球員,而把寶貴的外援名額用在刀刃上。於是,許多豪門成為「國際縱隊」。1999年12月26日英超比賽,切爾西首次使用全外援首發。外援的沖擊是全方位的,因為中小球隊為了節省資金,也樂於引進廉價外援,而隨著歐盟東擴的步伐,東歐球員的湧入也更加容易。1994年,德甲外援比例僅為21%,10年後一度接近60%,上賽季才有所回落。
博斯曼法案還引發假護照問題,因為只要得到歐盟護照,在歐盟踢球就不再視為外援。雖然球員改變國籍的現象早就存在,但接連曝出假護照丑聞,卻是博斯曼法案以後的事。僅在2000-2001賽季,就有11名在義大利踢球的球員被發現持有假護照。里瓦爾多、貝隆等南美球員都被牽扯了進來。而直到今天,巴薩還在為梅西的合法身份煞費苦心。
博斯曼法案走到了盡頭
時光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足球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向前發展!新世紀我們看到了阿布這樣的足球寡頭,看到了皇馬這樣的商業王國,看到了轉會市場上的種種黑幕,新現象的出現意味著必須有新的制度來約束,博斯曼法案在過去的十年內為推動足球前進做出了貢獻,但現在,它該壽終正寢了!
歐足聯已經不止一次地討論過博斯曼法案繼續存在的必要性,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博斯曼法案讓歐洲轉會市場更加自由,讓球員的收入更加豐厚,同時它也為更多的第三世界國家球員得到了證明自己的機會。然而進入21世紀,博斯曼法案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他讓小俱樂部無以為繼,讓普通球員面臨著隨時失業的危機,更讓轉會市場浮現出過多的泡沫。這樣一個未經仔細論證的法案被過於草率地引入足球界,從他實施的那一天起,就已經註定要被新法案替代的結局!
盡管經過10年的調整和適應,各支俱樂部已經找到了應對博斯曼法案負面影響的方法,他們和球員簽訂長期合同,設置天價的違約金,更推出了依據球員表現而定的「彈性工資」,但足球界所做的努力依然無法讓轉會市場回歸有序。卡爾平要求非歐盟球員的平等待遇,阿什利·科爾呼籲球員有權接觸其他俱樂部,他們都被稱為「博斯曼第二」!與此同時,歐盟認為轉會費規定與歐盟自由就業的法律相悖,因此要求徹底廢除轉會制度,盡管這一次足球戰勝了政治,但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博斯曼法案的漏洞。
不給分,實在是對不起我的鍵盤(前面2段是鍵盤敲出來的)
參考資料: 博斯曼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