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

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0-12-11 18:18:33

㈠ 求經濟稅收案例分析

本案例涉及三方當事人:美國ABC衛星公司、某電視台及其稅務主管部門。

該電視台與美國ABC衛星公司簽訂《數字壓縮電視全時衛星傳送服務協議》.該協議有效期至2006年6月30日。1997年10月19日雙方對《協議》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改並簽訂《修正案入根據協議及修正案規定,ABC衛星公司向該電視台提供全時的、固定期限的、不可再轉讓(除優先單獨決定權外)的壓縮數字視頻服務,提供27MHz帶寬和相關的功率所組成的轉發器包括地面設備。ABC只傳送該電視台的電視信號.該電視台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允許中國省級以上的廣播電視台使用其未使用的部分。在ABC提前許可下.該電視台也可以允許非中國法人的廣播電視台使用其未使用的部分來傳送電視信號。

協議還規定:A.電視台支付季度服務費和設備費;B.訂金(此訂金用於支付服務期限的頭三個月和最後一個月的服務費);C.為確保電視台向ABC支付服務費和設備費.電視台將於1四6年5月3日向ABC支4寸近200萬美元的保證金.保證金將在協議最後服務費到期時使用。

協議簽訂後,電視台按約定向ABC支付了訂金和保證金;此後定期向ABC支付季度服務費和設備費,總計約2200萬美元。1999年1月,主管稅務稽查局向該電視台發出001號《通知》,要求該電視台對上述費用繳納相應稅款。ABC對此不服.向對外分局提出復議申請,並按包括訂金和保證金在內的收入總額的7%繳納了稅款.合計約150萬美元。

同年8月.對外分局做出維持001號《通知》的行政復議決定。ABC據此向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01年12月20日,中級人民法院判定維持稅務局對外分局對該電視台發出的319號《關於對電視台與ABC衛星公司簽署<數字壓縮電視全時衛星傳送服務協議>所支付的費用代扣代繳預提所得稅的通知》,同時駁回ABC衛星公司的訴訟請求。

雙方的爭端焦點在於是否該由我國稅務當局向ABC公司徵收預提所得稅。這一分歧源於雙方對電視台向ABC支付的費用性質的認定不同。ABC公司認為該收入屬於營業利潤,我國稅務當局認為該收入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雙方爭論的焦點

(一) ABC衛星公司收到的是特許權使用費還是營業利潤?

當地稅務主管部門根據《中美稅收協定》第十一條規定,認為是特許權使用費。因為按照《中美稅收協定》第十一條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是指使用或者有權使用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包括電影影片、無線電視或電視廣播使用的膠片與磁帶的版權,以及專利、專有技術、商標、設計、模型、圖紙、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或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情報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項款項。

即特許權使用包括對有形財產和無形資產的使用。電視台利用ABC衛星公司設備的使用功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是特許權使用。而我國和美國都是以特許權使用地為特許權使用費來源地,所以應在中國納稅。《中美稅收協定》規定對特許權使用費徵收10%的預提稅,考慮到折舊等因素,對固定資產的價值7折計算.所以對ABC徵收7%的預提所得稅。

而ABC衛星公司根據《中美稅收協定》第五條和第七條規定,認為是營業利潤。因為這個收入是靠常年不斷的工作取得的積極收入,應屬於營業利潤。而在中國未設立常設機構,故不應在中國納稅。

(二) 這是否是「使用」?誰是衛星的「使用者」?

稅務當局認為特許權使用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使用,「使用」並非僅限於有形的使用。衛星轉發器具有傳輸信號的使用功能,電視台需要利用ABC衛星轉發器這一使用功能,使其信號被傳輸至太平洋、美洲等地區。每個轉發器的部分帶寬均可以被獨立地用於傳輸信號。根據《協議》規定,在正常情況下,衛星中指定的轉發器帶寬只能用於傳輸該電視台的電視信號,即這些指定帶寬的使用權為該電視台專有。帶寬是衛星系統提供的,該電視台有權使用帶寬應視為有權使用衛星系統。所以該費用屬於特許權使用費,該電視台是衛星的使用者。 而ABC衛星公司認為其從事了積極的經營活動,僱傭了人員,用其擁有和運營的設備向電視台提供通訊服務。ABC將設備用於從事自己的業務,並未將設備提供給該電視台從事經營業務。設備本身不能完成ABc據以向該電視台收款的業務。為了運營其衛星系統和有關地面設施,需要ABC人員的連續干預與檢測。ABC耗費了巨資設計和發射衛星並安裝、運營和維護地面設施。所以,ABC是衛星的使用人,該電視台只是佔用了一個特定的指配頻率。「使用」應該理解為積極主動的活動,而不能擴大解釋為「利用工業設備的功能」。

(三) 本案判決是否應該遵循國際通用的原則和慣例?

中國與美國於1984年簽訂的《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均規定: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我國稅務當局對ABC衛星公司征稅.首先適用的是《中美稅收協定》。

ABC衛星公司認為跨國征稅應該遵循國際慣例。所得稅協定是兩個主權國家達成的協議,必須按照締約國雙方的意圖和預期來解釋。而雙方的預期和解釋只能參照獲得全球范圍內一致認可的國際稅收與協定的原則和實踐確定。

而稅務當局認為不應該遵循ABC衛星公司堅持的所謂國際慣例。出租衛星通訊線路有復雜的國際背景.根本沒有形成國際約束或慣例。

引發的思考

(一) 新行業出現對稅制的影響

近年來,電子商務貿易和通信業領域的稅收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主要原因是現行的稅制比較復雜,在執行時需要以低成本獲得大量信息為基礎.而通訊業和電子商務的數字化、無國界性、流動性使之無法滿足現行稅制這一要求。它對稅制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稅收徵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更加頻繁。ABC衛星公司稅收案反映出來的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居民稅收管轄權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地域稅收管轄權之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日趨成熟,企業會更容易的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交易的發生地,這將導致交易活動普遍轉移到稅收管轄權較弱地區進行。

第二.傳統貿易與電子商務貿易、通訊業相比稅負不公。各國現行稅制普遍倡導稅收中性原則,這要求征稅不能因為企業貿易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電子商務和通訊業都是新興事物,各國相應的法律框架尚在構築,還不完善.傳統的征管手段相對落後,使得電子商務及通訊行業公司與傳統貿易企業之間存在著稅負不公的情況。這將誘導傳統企業紛紛邁進「虛擬空間」這個免稅區。與此同時,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不甘心大量的稅收收入從指縫間溜走,採取新的措施導致新的稅負不公。.

第三.稅款流失風險加大。對電子商務免稅不僅會導致銷售稅流失,高科技手段也為納稅人針對現行稅制合理避稅創造了又一機會和手段。取消實體商店和經營場所,就可以不交銷售稅,冠冕堂皇的享受免稅的正當資格。

第四,稅收轉移問題加劇。稅收轉移是法定納稅人通過經濟交易或活動,將其承擔的稅收負擔轉移給其他人的過程。稅收轉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前轉、後轉和稅收資本化。前轉是最常見的稅收轉嫁方式。本案例中.ABC衛星公司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費將稅收負擔向前轉嫁給我方電視台。

第五,「常設機構」的概念受到挑戰。電子商務不需要從事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必須在交易地點「出場」,這就產生了對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即位於一國境內的代理軟體或伺服器,在不需任何雇員到場的情況下,是否構成固定經營地點或常設機構?在網路交易和通訊業中,伺服器或者衛星都允許國內外任何滿足條件的客戶下載數字化產品或使用其功能,那麼該常設機構就可能有多個國家的來源收入,這部分利潤如何統計、劃分? 而ABC衛星公司認為其從事了積極的經營活動,僱傭了人員,用其擁有和運營的設備向電視台提供通訊服務。ABC將設備用於從事自己的業務,並未將設備提供給該電視台從事經營業務。設備本身不能完成ABc據以向該電視台收款的業務。為了運營其衛星系統和有關地面設施,需要ABC人員的連續干預與檢測。ABC耗費了巨資設計和發射衛星並安裝、運營和維護地面設施。所以,ABC是衛星的使用人,該電視台只是佔用了一個特定的指配頻率。「使用」應該理解為積極主動的活動,而不能擴大解釋為「利用工業設備的功能」。

(三) 本案判決是否應該遵循國際通用的原則和慣例?

中國與美國於1984年簽訂的《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均規定: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我國稅務當局對ABC衛星公司征稅.首先適用的是《中美稅收協定》。

ABC衛星公司認為跨國征稅應該遵循國際慣例。所得稅協定是兩個主權國家達成的協議,必須按照締約國雙方的意圖和預期來解釋。而雙方的預期和解釋只能參照獲得全球范圍內一致認可的國際稅收與協定的原則和實踐確定。

而稅務當局認為不應該遵循ABC衛星公司堅持的所謂國際慣例。出租衛星通訊線路有復雜的國際背景.根本沒有形成國際約束或慣例。

引發的思考

(一) 新行業出現對稅制的影響

近年來,電子商務貿易和通信業領域的稅收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主要原因是現行的稅制比較復雜,在執行時需要以低成本獲得大量信息為基礎.而通訊業和電子商務的數字化、無國界性、流動性使之無法滿足現行稅制這一要求。它對稅制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稅收徵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更加頻繁。ABC衛星公司稅收案反映出來的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居民稅收管轄權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地域稅收管轄權之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日趨成熟,企業會更容易的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交易的發生地,這將導致交易活動普遍轉移到稅收管轄權較弱地區進行。

第二.傳統貿易與電子商務貿易、通訊業相比稅負不公。各國現行稅制普遍倡導稅收中性原則,這要求征稅不能因為企業貿易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電子商務和通訊業都是新興事物,各國相應的法律框架尚在構築,還不完善.傳統的征管手段相對落後,使得電子商務及通訊行業公司與傳統貿易企業之間存在著稅負不公的情況。這將誘導傳統企業紛紛邁進「虛擬空間」這個免稅區。與此同時,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不甘心大量的稅收收入從指縫間溜走,採取新的措施導致新的稅負不公。.

第三.稅款流失風險加大。對電子商務免稅不僅會導致銷售稅流失,高科技手段也為納稅人針對現行稅制合理避稅創造了又一機會和手段。取消實體商店和經營場所,就可以不交銷售稅,冠冕堂皇的享受免稅的正當資格。

第四,稅收轉移問題加劇。稅收轉移是法定納稅人通過經濟交易或活動,將其承擔的稅收負擔轉移給其他人的過程。稅收轉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前轉、後轉和稅收資本化。前轉是最常見的稅收轉嫁方式。本案例中.ABC衛星公司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費將稅收負擔向前轉嫁給我方電視台。

第五,「常設機構」的概念受到挑戰。電子商務不需要從事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必須在交易地點「出場」,這就產生了對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即位於一國境內的代理軟體或伺服器,在不需任何雇員到場的情況下,是否構成固定經營地點或常設機構?在網路交易和通訊業中,伺服器或者衛星都允許國內外任何滿足條件的客戶下載數字化產品或使用其功能,那麼該常設機構就可能有多個國家的來源收入,這部分利潤如何統計、劃分? 而ABC衛星公司認為其從事了積極的經營活動,僱傭了人員,用其擁有和運營的設備向電視台提供通訊服務。ABC將設備用於從事自己的業務,並未將設備提供給該電視台從事經營業務。設備本身不能完成ABc據以向該電視台收款的業務。為了運營其衛星系統和有關地面設施,需要ABC人員的連續干預與檢測。ABC耗費了巨資設計和發射衛星並安裝、運營和維護地面設施。所以,ABC是衛星的使用人,該電視台只是佔用了一個特定的指配頻率。「使用」應該理解為積極主動的活動,而不能擴大解釋為「利用工業設備的功能」。

(三) 本案判決是否應該遵循國際通用的原則和慣例?

中國與美國於1984年簽訂的《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均規定: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我國稅務當局對ABC衛星公司征稅.首先適用的是《中美稅收協定》。

ABC衛星公司認為跨國征稅應該遵循國際慣例。所得稅協定是兩個主權國家達成的協議,必須按照締約國雙方的意圖和預期來解釋。而雙方的預期和解釋只能參照獲得全球范圍內一致認可的國際稅收與協定的原則和實踐確定。

而稅務當局認為不應該遵循ABC衛星公司堅持的所謂國際慣例。出租衛星通訊線路有復雜的國際背景.根本沒有形成國際約束或慣例。

引發的思考

(一) 新行業出現對稅制的影響

近年來,電子商務貿易和通信業領域的稅收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主要原因是現行的稅制比較復雜,在執行時需要以低成本獲得大量信息為基礎.而通訊業和電子商務的數字化、無國界性、流動性使之無法滿足現行稅制這一要求。它對稅制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稅收徵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更加頻繁。ABC衛星公司稅收案反映出來的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居民稅收管轄權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地域稅收管轄權之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日趨成熟,企業會更容易的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交易的發生地,這將導致交易活動普遍轉移到稅收管轄權較弱地區進行。

第二.傳統貿易與電子商務貿易、通訊業相比稅負不公。各國現行稅制普遍倡導稅收中性原則,這要求征稅不能因為企業貿易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電子商務和通訊業都是新興事物,各國相應的法律框架尚在構築,還不完善.傳統的征管手段相對落後,使得電子商務及通訊行業公司與傳統貿易企業之間存在著稅負不公的情況。這將誘導傳統企業紛紛邁進「虛擬空間」這個免稅區。與此同時,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不甘心大量的稅收收入從指縫間溜走,採取新的措施導致新的稅負不公。.

第三.稅款流失風險加大。對電子商務免稅不僅會導致銷售稅流失,高科技手段也為納稅人針對現行稅制合理避稅創造了又一機會和手段。取消實體商店和經營場所,就可以不交銷售稅,冠冕堂皇的享受免稅的正當資格。

第四,稅收轉移問題加劇。稅收轉移是法定納稅人通過經濟交易或活動,將其承擔的稅收負擔轉移給其他人的過程。稅收轉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前轉、後轉和稅收資本化。前轉是最常見的稅收轉嫁方式。本案例中.ABC衛星公司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費將稅收負擔向前轉嫁給我方電視台。

第五,「常設機構」的概念受到挑戰。電子商務不需要從事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必須在交易地點「出場」,這就產生了對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即位於一國境內的代理軟體或伺服器,在不需任何雇員到場的情況下,是否構成固定經營地點或常設機構?在網路交易和通訊業中,伺服器或者衛星都允許國內外任何滿足條件的客戶下載數字化產品或使用其功能,那麼該常設機構就可能有多個國家的來源收入,這部分利潤如何統計、劃分? 而ABC衛星公司認為其從事了積極的經營活動,僱傭了人員,用其擁有和運營的設備向電視台提供通訊服務。ABC將設備用於從事自己的業務,並未將設備提供給該電視台從事經營業務。設備本身不能完成ABc據以向該電視台收款的業務。為了運營其衛星系統和有關地面設施,需要ABC人員的連續干預與檢測。ABC耗費了巨資設計和發射衛星並安裝、運營和維護地面設施。所以,ABC是衛星的使用人,該電視台只是佔用了一個特定的指配頻率。「使用」應該理解為積極主動的活動,而不能擴大解釋為「利用工業設備的功能」。

(三) 本案判決是否應該遵循國際通用的原則和慣例?

中國與美國於1984年簽訂的《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均規定: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我國稅務當局對ABC衛星公司征稅.首先適用的是《中美稅收協定》。

ABC衛星公司認為跨國征稅應該遵循國際慣例。所得稅協定是兩個主權國家達成的協議,必須按照締約國雙方的意圖和預期來解釋。而雙方的預期和解釋只能參照獲得全球范圍內一致認可的國際稅收與協定的原則和實踐確定。

而稅務當局認為不應該遵循ABC衛星公司堅持的所謂國際慣例。出租衛星通訊線路有復雜的國際背景.根本沒有形成國際約束或慣例。

引發的思考

(一) 新行業出現對稅制的影響

近年來,電子商務貿易和通信業領域的稅收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主要原因是現行的稅制比較復雜,在執行時需要以低成本獲得大量信息為基礎.而通訊業和電子商務的數字化、無國界性、流動性使之無法滿足現行稅制這一要求。它對稅制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稅收徵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更加頻繁。ABC衛星公司稅收案反映出來的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居民稅收管轄權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地域稅收管轄權之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日趨成熟,企業會更容易的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交易的發生地,這將導致交易活動普遍轉移到稅收管轄權較弱地區進行。

第二.傳統貿易與電子商務貿易、通訊業相比稅負不公。各國現行稅制普遍倡導稅收中性原則,這要求征稅不能因為企業貿易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電子商務和通訊業都是新興事物,各國相應的法律框架尚在構築,還不完善.傳統的征管手段相對落後,使得電子商務及通訊行業公司與傳統貿易企業之間存在著稅負不公的情況。這將誘導傳統企業紛紛邁進「虛擬空間」這個免稅區。與此同時,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不甘心大量的稅收收入從指縫間溜走,採取新的措施導致新的稅負不公。.

第三.稅款流失風險加大。對電子商務免稅不僅會導致銷售稅流失,高科技手段也為納稅人針對現行稅制合理避稅創造了又一機會和手段。取消實體商店和經營場所,就可以不交銷售稅,冠冕堂皇的享受免稅的正當資格。

第四,稅收轉移問題加劇。稅收轉移是法定納稅人通過經濟交易或活動,將其承擔的稅收負擔轉移給其他人的過程。稅收轉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前轉、後轉和稅收資本化。前轉是最常見的稅收轉嫁方式。本案例中.ABC衛星公司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費將稅收負擔向前轉嫁給我方電視台。

第五,「常設機構」的概念受到挑戰。電子商務不需要從事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必須在交易地點「出場」,這就產生了對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即位於一國境內的代理軟體或伺服器,在不需任何雇員到場的情況下,是否構成固定經營地點或常設機構?在網路交易和通訊業中,伺服器或者衛星都允許國內外任何滿足條件的客戶下載數字化產品或使用其功能,那麼該常設機構就可能有多個國家的來源收入,這部分利潤如何統計、劃分? 而ABC衛星公司認為其從事了積極的經營活動,僱傭了人員,用其擁有和運營的設備向電視台提供通訊服務。ABC將設備用於從事自己的業務,並未將設備提供給該電視台從事經營業務。設備本身不能完成ABc據以向該電視台收款的業務。為了運營其衛星系統和有關地面設施,需要ABC人員的連續干預與檢測。ABC耗費了巨資設計和發射衛星並安裝、運營和維護地面設施。所以,ABC是衛星的使用人,該電視台只是佔用了一個特定的指配頻率。「使用」應該理解為積極主動的活動,而不能擴大解釋為「利用工業設備的功能」。

(三) 本案判決是否應該遵循國際通用的原則和慣例?

中國與美國於1984年簽訂的《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均規定: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有關稅收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我國稅務當局對ABC衛星公司征稅.首先適用的是《中美稅收協定》。

ABC衛星公司認為跨國征稅應該遵循國際慣例。所得稅協定是兩個主權國家達成的協議,必須按照締約國雙方的意圖和預期來解釋。而雙方的預期和解釋只能參照獲得全球范圍內一致認可的國際稅收與協定的原則和實踐確定。

而稅務當局認為不應該遵循ABC衛星公司堅持的所謂國際慣例。出租衛星通訊線路有復雜的國際背景.根本沒有形成國際約束或慣例。

引發的思考

(一) 新行業出現對稅制的影響

近年來,電子商務貿易和通信業領域的稅收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主要原因是現行的稅制比較復雜,在執行時需要以低成本獲得大量信息為基礎.而通訊業和電子商務的數字化、無國界性、流動性使之無法滿足現行稅制這一要求。它對稅制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稅收徵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更加頻繁。ABC衛星公司稅收案反映出來的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居民稅收管轄權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地域稅收管轄權之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日趨成熟,企業會更容易的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交易的發生地,這將導致交易活動普遍轉移到稅收管轄權較弱地區進行。

第二.傳統貿易與電子商務貿易、通訊業相比稅負不公。各國現行稅制普遍倡導稅收中性原則,這要求征稅不能因為企業貿易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電子商務和通訊業都是新興事物,各國相應的法律框架尚在構築,還不完善.傳統的征管手段相對落後,使得電子商務及通訊行業公司與傳統貿易企業之間存在著稅負不公的情況。這將誘導傳統企業紛紛邁進「虛擬空間」這個免稅區。與此同時,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不甘心大量的稅收收入從指縫間溜走,採取新的措施導致新的稅負不公。.

第三.稅款流失風險加大。對電子商務免稅不僅會導致銷售稅流失,高科技手段也為納稅人針對現行稅制合理避稅創造了又一機會和手段。取消實體商店和經營場所,就可以不交銷售稅,冠冕堂皇的享受免稅的正當資格。

第四,稅收轉移問題加劇。稅收轉移是法定納稅人通過經濟交易或活動,將其承擔的稅收負擔轉移給其他人的過程。稅收轉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前轉、後轉和稅收資本化。前轉是最常見的稅收轉嫁方式。本案例中.ABC衛星公司就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費將稅收負擔向前轉嫁給我方電視台。

第五,「常設機構」的概念受到挑戰。電子商務不需要從事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必須在交易地點「出場」,這就產生了對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即位於一國境內的代理軟體或伺服器,在不需任何雇員到場的情況下,是否構成固定經營地點或常設機構?在網路交易和通訊業中,伺服器或者衛星都允許國內外任何滿足條件的客戶下載數字化產品或使用其功能,那麼該常設機構就可能有多個國家的來源收入,這部分利潤如何統計、劃分?

㈡ 沒有稅收協定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按什麼交稅

「營改增」以後,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時,除了需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以外,屬於「營改增」范圍的服務費支出,還要代扣代繳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其中: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五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對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稅款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0%。

  2. 如果非居民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屬於「營改增」范圍的現代服務業的,對外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稅款的增值稅稅率為6%。


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與支付對象所在國家或地區簽訂有稅收協定的,按照稅收協定相關條款執行,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按照上述規定執行。

㈢ 賬上計提,但還未實際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預提所得稅,怎麼處理

境內如果對外支付抄的是特許權使用費,則應按照《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按收入全額繳納10%的所得稅。

境內如果對外支付的是勞務費等,則需要視該境外所提供的勞務是在境內還是境外,如果勞務完全發生在境外,則按照《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不需在我國繳納所得稅;如果該境外需要到境內進行服務,則需要視提供服務的國家是否為與我國簽訂了稅收協定的國家。

如果是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則還要判斷其是否在境內構成了、場所,如果未構成常設則按照協定不需要在境內繳納所得稅;如果確實構成了常設,則應於境內按勞務所得繳納所得稅。

而對於與我國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的派遣雇員到中國境內提供勞務,通常構成上述意義上的、場所,應對歸屬於該、場所的所得繳納所得稅,適用25%的稅率,而不再區分是否構成常設。

通常情況下,技術服務費與特許權使用費的區分,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07號)相關規定進行判定。

㈣ 我們公司需支付給境外公司一筆特許權使用費,該境外公司可享受相應的稅收協定待遇

自2015年11月1日起不需要辦理審批手續。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發布<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回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答>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0號)文件第三條規定,自2015年11月1日起,非居民納稅人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的,可在納稅申報時,或通過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申報時,自行享受協定待遇,並接受稅務機關的後續管理。具體操作流程和資料報送要求詳見文件第二章<協定適用和納稅申報>相關規定。
同時須注意文件第二十七條規定,本辦法施行之日前,非居民已經按照有關規定完成審批程序並准予享受協定待遇的,繼續執行到有效期期滿為止。本辦法施行前發生但未作稅務處理的事項,依照本辦法執行。

㈤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在執行稅收協定時,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的通知》(國稅發〔2010〕75號)規定:「三、第三款是對「特許權使用費」一語的定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權利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首先應與使用或有權使用以下權利有關:構成權利和財產的各種形式的文學和藝術,有關工業、商業和科學實驗的文字和信息中確定的知識產權,不論這些權利是否已經或必須在規定的部門注冊登記。還應注意,這一定義既包括了在有許可的情況下支付的款項,也包括因侵權支付的賠償款。
(二)設備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取得的所得,即設備租金。但不包括設備所有權最終轉移給用戶的有關融資租賃協議涉及的支付款項中被認定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適用協定不動產所得的規定。
(三)使用或有權使用專用技術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還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專用技術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應用,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例如,根據中國某制葯公司的需求,美國某公司專門研發出一種新葯品,美方將該葯品配方許可給中國公司用於新葯品生產,合同規定美方保留對該葯品配方的所有權,中方僅有使用權,並負有保密責任,未經美國公司同意不得將該葯品配方提供給他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公司為取得該葯品配方使用權所支付的款項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執行中請注意:
一、我國對外所簽協定有關條款規定與中新協定條款規定內容一致的,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協定相同條款的解釋及執行;
二、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

㈥ 什麼報酬在稅收協定意義上不應是特許權使用費,而應為勞務活動所得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專函[2009]507號)規定:「屬六、下列款項或報酬不應是特許權使用費,應為勞務活動所得:
(一)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上述勞務所得通常適用稅收協定營業利潤條款的規定,但個別稅收協定對此另有特殊規定的除外(如中英稅收協定專門列有技術費條款)。」

閱讀全文

與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