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息稅前利潤和稅前利潤需要減去折舊嗎
需要。
息稅前利潤的英文是EBIT,稅前利潤的英文是EBT,它們都是扣除了折舊攤銷的費用。
只要一個指標是EBITDA,折舊攤銷息稅前利潤,是保含當年度折舊和攤銷的。只要是考核企業的運營能力的指標。
②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回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答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③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凈利潤 計算
結論是,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和凈利潤的計算涉及到所得稅、虧損彌補等因素,其正確與否取決於企業的特定情況。首先,息稅前利潤(EBIT)等於利潤總額加上利息支出,這是在沒有考慮所得稅和折舊攤銷前提下的利潤。而凈利潤則是扣除所得稅後的利潤,即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在考慮折舊和攤銷時,如果公司沒有虧損歷史,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 EBIT+折舊+攤銷。但當企業存在虧損時,課件中的另一公式可能會有所不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虧損彌補+利息支出+折舊+攤銷。此時,虧損彌補會減少當年應交所得稅,影響利潤計算。
關鍵在於理解虧損彌補的處理:在沒有虧損的情況下,折舊和攤銷是直接加在息稅前利潤上的;而在有虧損時,虧損彌補會先從利潤總額中扣除,再計算所得稅和其他費用。因此,在計算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時,是否減去虧損彌補取決於企業是否在虧損期間。
④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凈利潤計算
文章中的關鍵點在於理解和區分不同利潤計算方法。凈利潤的計算通常涉及所得稅的扣除,有以下兩種公式:
1. 簡單公式: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但這個公式忽略了虧損彌補的情況。如果企業有虧損,所得稅計算會受影響,正確的公式是:凈利潤=(利潤總額-虧損彌補)*所得稅率。
2. 息稅前利潤(EBIT)的計算則包含了利息支出:EBIT=利潤總額+利息支出。這個公式適用於完整工業項目的投資分析。
至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它在考慮折舊和攤銷的基礎上,進一步包含了利息支出和可能的虧損彌補,但前提條件不同:如果是沒有虧損的企業,EBITDA = EBIT + 折舊 + 攤銷;如果有虧損,其公式為:EBITDA = 利潤總額 - 虧損 + 利息支出 + 折舊 + 攤銷。
因此,在計算這兩個指標時,是否減去虧損取決於企業的歷史財務狀況。如果企業以前年度未發生虧損,應使用後者公式;如果有虧損,則使用前者或後者,視具體減去虧損的情況而定。
⑤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凈利潤分別是什麼意思各自有什麼不同
1、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或,利息折舊攤銷前收入),即EBITDA,全稱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2、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是「虧損總額」的對稱。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實現的最終財務成果。企業純收入構成內容之一。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主要由銷售利潤和營業外凈收支(營業外支出抵減利潤)兩部分構成。按規定繳納資源稅的企業,應交的資源稅也是利潤總額的組成部分之一(抵減利潤)。
利潤總額應按規定在國家與企業之間進行分配。其中大部分以交納所得稅、調節稅或上交利潤的形式上交國家,小部分留歸企業,形成各種專用基金。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通過「利潤」帳戶進行核算。
銷售利潤及營業外收入,貸記該帳戶,應交資源稅及營業外支出,借記該帳戶。「利潤」帳戶的貸方發生額大於借方發生額的差額,即為利潤總額。「利潤」帳戶的二級帳戶,可按「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和「資源稅」等設置。
3、息稅前利潤
息稅前利潤(EarningsBeforeInterestand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就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在交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4、凈利潤
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所得稅是指企業將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所得稅法規定的標准向國家計算繳納的稅金。它是企業利潤總額的扣減項目。
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利潤。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5、不同點
(1)概念不同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是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後的盈餘,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息稅前利潤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
(2)計算公式不同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5)息稅折舊前攤銷利潤擴展閱讀:
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凈利潤就愈少。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25%的所得稅率,即利潤總額中的25%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
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中國人壽200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246億
舉例說明: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總共進了2萬台家用電器,平均每台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
總成本=家用電器的總進價+員工工資+房屋租賃費用=2×1500+100+400=3500(萬元)
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4000-3500-120=380(萬元)當所得稅率為25%時,其凈利潤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380×25%=95(萬元)
凈利潤=380-95=285(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所得稅是應納稅所得乘以稅率,但應納稅所得有時候並不等於會計利潤有調整項目。
網路-凈利潤
⑥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或,利息折舊攤銷前收入),即EBITDA,全稱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計算公式為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杠桿收購的浪潮,EBITDA第一次被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廣泛使用。但當時投資者更多的將它視為評價一個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隨著時間的推移,EBITDA開始被實業界廣泛接受,因為它非常適合用來評價一些前期資本支出巨大,而且需要在一個很長的期間內對前期投入進行攤銷的行業,比如核電行業、酒店業、物業出租業等。如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析師和市場評論家們推薦投資者使用EBITDA進行分析。
EBITDA也經常被拿來與企業現金流進行比較,因為它對凈利潤加入了兩個對現金沒有任何影響的主要費用科目——折舊和攤銷,然而由於並沒有考慮補充營運資金以及重置設備的現金需求,並不能就此簡單的將EBITDA與現金流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