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補償費與使用費的區別

補償費與使用費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0-12-11 03:57:37

㈠ 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有何區別

資源稅在《中國稅收制度》中定義為:「對在我國境內從事資源開發,因資源條件差異形成級差收入徵收的一種稅」。「調節資源級差收入」的意思通俗地講,就是對那些交通便利、賦存條件好、品位高、開采容易的礦產資源,國家就多徵收點稅,對那些交通偏僻、賦存條件差、品位低、開采困難的資源,就少徵收點稅。這么做是讓「吃肥肉」的少佔點便宜,讓「啃骨頭」的得到點扶持,避免開發企業因資源條件差異太「苦樂不均」,促進采礦權人的公平競爭,從而使礦產開發達到「合理、有效」的目的。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資源稅根據不同礦種、不同地區、不同資源賦存條件等因素設計了不同的稅率。顯然,資源稅是調整各礦山企業級差收益的一個稅種。

礦產資源補償費在1994年國務院頒布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第一條指出「為了保障和促進礦產資源的勘查、保護和合理開發,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制定本規定。」,也就是說,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是為了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這一定位十分明確。礦產資源屬國家所有就要有經濟權益的體現,但這一體現不是反映在資源稅上而是資源補償費(國外稱「權利金」)上。既然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定位十分清晰,那麼國家以礦產資源的所有權人向采礦權人徵收資源補償費是順理成章的。它所體現的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的收益權,它所調整的是礦產資源所有權人與采礦權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就意味著,要體現資源國家所有權的收益和稀缺性價值,提高資源價格,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能減排工作,惟有資源補償費是最好的「利器」。

礦產資源不可再生,是「稀缺資源」,這一觀點已成共識。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稀缺的資源越來越珍貴。在倡導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當前,在礦產品價格中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是必要的。但是,目前要調整礦業稅費的主要對象不應是具有調節級差收益功能的資源稅,而應是反映國家財產權益的資源補償費。道理很簡單,當前礦產資源值錢了,意味著國家的資源財產增值了,誰要開發利用自然要向所有權人多交些錢。因此,調整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應是礦業稅費改革的主攻方向,這樣才能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真正體現「物有所值」。

㈡ 土地徵用及遷移補償費與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

土地徵用來及遷移補償費源是指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對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什麼區別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而經濟學上,對於地價的權威定義則是:土地價格實際上是土地預期收益的購買價格,即地租的資本化。這說明,土地出讓金是一定年期的土地租金的資本化;深入地說,土地出讓金是以後一定年期內每年土地租金的貼現;更進一步說,對於土地使用權出租方來說,土地出讓金是對一定年期土地租金的提前預收,而對於土地使用權租用方來說,土地出讓金是對一定年期土地租金的提前預支。

㈢ 拆遷補償費與安置房的關系

  1. 拆遷的補償分兩種:貨幣或者實物。

  2. 被拆遷人即可以選補償費,也可以選安置房。

㈣ 遣散費和搬遷賠償有什麼區別

遣散費與搬遷補償,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經濟補償性質。

、遣散費,其實就是經濟補償費,根據不同情況,公司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後,應當依法給予經濟補償費;

2、搬遷賠償,實質上也是經濟補償,因此稱之為搬遷補償更科學,它是指工作地點的搬遷,公司搬遷後員工不願到新地點上班時,是否能得到經濟補償,這要看具體情形,如果搬遷了,新地點超出了原勞動合同約定的范圍,員工不願去的,應當視為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依法應當給予補償,否則不需要補償。如果雙方沒有約定,則雙方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

如果給予經濟補償,那遣散費與搬遷補償,實際上是一個意思,都是指《勞動合同法》上講的解除勞動合同後的經濟補償金,

根據原勞動部1994年12月頒布的勞部發[1994]481號《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應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具體數額應區別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1、第五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

2、第六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重病和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3、第七條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4、第八條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5、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6、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㈤ 國家征地補償費是否歸個人所得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 和青苗的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針對被征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針對被征土地上的附著物,安置補助費針對失地農民。前二項對象為物,系對物因征地受到的損失的補償,基於損失與補償的法律因果。後一項對象為人,系對征地後失地農民的勞力安置,該項是基於法律強制性規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對這些補償費的權屬亦作出規定,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1、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村集體作為抽象主體,象徵性擁有所屬成員的集體土地所有權,依照法理,在村集體失去其所有土地時,理所當然擁有該土地徵用後的所有徵地補償費。對該征地補償費的具體處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三)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體有權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形式,決定征地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村集體可以將該集體收入用於開辦集體企業,發展公益建設,可以分配到各戶,可以分配給被徵用承包經營土地的村民。而村集體依法對其所有徵地補償款作出的處理,應承認其合法性。若村集體將征地補償費進行分配,則該部分征地補償費權屬依法發生轉移,集體與成員間因分配決議而產生了權利義務關系。

2、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用地者在征地中,因其征地致使他人可預得收入的減少,從而造成權益損失,理應對該全部可預得收入予以補償,此補償性質同於經濟上的權利義務平等原理。該處的「他人」指該被徵用土地的承包經營者,包括已轉包經營者。村民的該項所得,是其財產損失的金錢補償,故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同於村民的其他財產,性質上並不具有其他特殊的含義。實際中,用地者在預算出其三大補償費金額後,將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連同其他費用一並支付與村集體,由村集體再行處理。因貨幣所有權隨佔有而轉移,此時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由村集體佔有控制,村民並不擁有該費的所有權,其與村集體形成法律上的債權債務關系,村集體作為享有青苗補償費的村民的債務人,必須將該費返還村民,村民亦可向村集體行使給付請求權。
3、對於安置補償費的歸屬,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安置補助費俗稱「勞力安置」,是對具有勞動能力而失去勞動對象的農民的生活安置,具有很強的人身性,但安置補助費的金額多寡、支付標准並不受被征土地多寡因素影響,其標准更多地考慮受安置農民個體因素。

㈥ 關於公司支付的租賃土地使用費和青苗補償費如何做賬

在通常情況下,像租賃土地使用費這種大筆支出,應按權責發生制的專原則來分攤到每個屬月。如果你一次性計入當月的話,必定使每個月的利潤波動很大,不具有客觀性。而且從會計收益原則來說,當月支付的款項,收益的卻是全年,計入當月也不合理。
故大部分人的觀點是正確的
建議分錄:借:預付賬款(長期待攤費用) 120
貸:銀行賬款 120
每個月:借:管理費用 10
貸:預付賬款(長期待攤費用) 10
註:一年以上支付租賃費,請用長期待攤費用
有不清楚的,請繼續追問~
我來自「立信」人~~

㈦ 房屋拆遷中的「作價補償款」、「貨幣安置獎勵費」和「使用權補償款」這幾個概念分別是什麼意思

凡土地,房屋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徵用,佔有。房屋拆遷後,重新承受房屋,土地所專屬!而對其屬成交價格,就是屬於作價補償費和貨幣安置款!貨幣安置獎勵費就是指被拆遷人在規定的日期內同意拆遷並搬家,拆遷方給與被拆遷人配合拆遷的獎勵!一般是房屋補償費的10%左右(地方不同另論)!

㈧ 問 拆遷補償安置費與拆遷安置補償費一樣嗎

是一樣的,主要分為補償和安置兩個方面
補償安置多分為兩種,現金補償和房屋安置

㈨ 國企安置費和經濟補償金的區別

國企安置費和經濟補償金的區別

第一,
支付與領受的依據不同。
一次性安置費是基於勞動保障政策性
規定,無現行的法律依據,不屬企業法定義務,是一項政策性措施。
而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是基於《勞動法》的規定是企業法定義務,是保
障勞動者權益的是一項法律手段。

第二,
支付與領受主體不同。
領取一次性安置費僅適用國有關閉破產
企業職工,
而領取一次性經濟補償金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用人單位與勞
動者。

第三,
支付與領受主體意願不同。
支付與領受一次性安置費必須經由
職工個人自願申請並與企業達成協議後由企業支付,
而支付一次性經
濟補償金無需勞動者申請是用人單位法定的支付義務。

第四,支付與領受標准不同。根據有關政策規定,領取一次性安置費
的標准為不高於所在地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收入的
3
倍,而領取一
次性經濟補償金的標准為原固定職工第一次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
按連續工齡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工資,合同制職工按在本單位工
齡,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的工資,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資【注①


第五,
支付與領受條件不同。
支付及領受的一次性安置費的惟一條件
是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及職工,
支付及領受一次性經濟補償金的是各類
所有制企業及其勞動者符合勞動法第二十四條、
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
七條和第二十八條【注②
】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六,

支付與領受形式不同。支付與領受一次性安置費屬職工自願
申請並與企業達成協議,屬雙方法律行為故應當有書面協議予以確

認。而領取一次性經濟補償金無需職工申請,屬企業單方法定義務,
無須書面雙方確認之要求。

以上分析可證,一次性安置費與一次經濟補償金有著明顯的區
別。
前者僅適用於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及職工,
後者適用於不同所有制
類型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
領取一次性安置費的人員未證明其已經就
業的之前,從理論上講可視為自謀職業人員不屬於失業人員。因此,
不能再享受失業保險金。
若將二者誤用、
混用勢必造成一方面將計付
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當著支付一次安置費,
從而規避了企業關閉
破產時應當補繳的失業保險費進而使勞動者失業時卻領取不到失業
金;另一方面有的名為領取經濟補償金,實為領取一次性安置費,而
後再享受失業保險金,
使企業與失業保險機構雙重付出。
這兩種情形
都可能造成勞動者社會保障權益及國有資產在關閉破產程序中的流
失。

㈩ 「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與「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的區別

土地征抄用及拆遷補償費:指因公用襲利益或其他原因需要,經有批准許可權的主管部門批准,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過程中,對該土地上農村集體組織和個人的所進行的補償。(國有土地拆遷不稱徵用,叫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指用地單位為取得該地塊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而支付金額,包括土地出讓金及使用權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稅費、手續費等。但部分地方將征地費用也算在其內。

閱讀全文

與補償費與使用費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