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會計制度

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會計制度

發布時間:2022-12-31 00:14:57

1. 上市公司依據的會計規范主要有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定期報告等文件向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等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是投資者評價公司業績決定投資方向的重要參考之一,也是資本市場運行的基礎。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可以規范公司行為,降低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幫助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其在公布之前屬於公司的私有信息,一旦被披露便成為公共信息,存在很強的外部性,因此企業都不願意將重要信息徹底披露,並且考慮到信息公布後的市場反映,公司會傾向於披露利好信息而刻意迴避利差信息,以此來穩定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引起會計信息披露失真。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通過謊報資產;虛構財務狀況;編造虛假利潤或虧損;隱瞞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誇大公司未來盈利等來進行會計信息造假,扭曲披露信息的真實性。信息披露虛假可以說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為嚴重、危害最大的問題,既誤導了廣大投資者,也嚴重影響到了市場的健康運行。從會計信息披露成本角度來看,如果上市公司從會計信息披造假為中獲得的收益大於其違規成本,那麼公司就有虛報會計信息的動因。而我國目前,會計造假的違規成本是相當低廉的。
首先,公司造假被揭露的概率很小。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我國相關的會計制度不完善,資本市場不健全,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缺位,使虛假信息被揭露的可能性變得很小;其次,即使被揭露出來,其受到的處罰的力度也不夠大,並不能使違規上市公司感受到切膚之痛。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目前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並未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使得造假者難以受到應有的處罰,即其造假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小於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這種成本—效益的不對稱性使得上市公司在巨額收益的誘惑下,不惜通過隱藏或歪曲某些會計信息來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面。同時這還大大挫傷了誠信者的積極性,可能會放棄原則,紛紛效仿,進而整個社會陷入會計誠信缺失的黑洞,嚴重影響整個市場的健康運行。1.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上市公司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源頭,因此是我們治理的重點。要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治理力度。除了要對公司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進行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外,還要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主要是指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新股東,分散大股東股權來抑制公司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加強不同持股者之間的制衡關系,約束大股東行為。此外,還因不斷推進獨立董事制度,提高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地位,增強董事或內部的制約機制。使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在監管公司的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促進真實會計信息的披露。
2.建立完善的會計准則
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體系包括了會計准則、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會計信息披露信用評價制度、審計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其中的核心便是會計准則。准則規定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內容,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標准,是我們進行會計監督的主要手段。但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會計准則中對上市公司會汁信息披露的規定並不完善,有必要構建一套准確、系統、適應未來發展需要、與國際接軌的會計准則體系,為上市公司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供技術保證。
3.強化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我們有必要參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政府監管、行業監管和市場監管進行有機結合。第一,要明確政府的監督職能,各部門合理分工,明確職責。財政部與證監會在工作中保持協調一致,加強合作,在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各司其職。財政部主要負責制定和完善會計准則,側重於規范披露信息的實質內容;證監會負責監管,確認會計信息披露,重點在於規范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即披露什麼,如何披露,何時披露等等。第二,健全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汁制度。比如建立注冊會計師獎懲制度,實施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輪換制度,提高會計師職業道德和執業水平,強化其獨立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行業監督作用。
4.嚴格執法,加大對違規公司的處罰力度
我們要嚴厲懲罰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以及與這些上市公司合謀或無法公正履行職責的會計中介機構。第一,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對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以及參與造假的個人給予嚴厲的懲罰,追求其法律責任。第二,構建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當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被揭發後,應該把相關的肇事者驅逐出其所處的行業,給那些沒有職業操守、不守誠信的上市公司或個人以嚴厲的打擊。比如,對會計造假的上市公司進行強制退市,對參與造假的會計中介機構進行停業整頓,對會計造假的單位責任人、會計從業人員和注冊會計師則應該吊銷其從業執照,不允許繼續從事相關職業等。
我國改進無形資產計量的緊迫性
綜上所述,與國外報表中的充分、詳盡、謹慎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不盡如人意:范圍過窄、結構不合理、表外披露太少。特別是對某些維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無形資產沒有充分揭示和披露,一方面使得報表的相關性減弱,也必然使報表國際通用的程度降低,在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更加廣泛地進行聯營、兼並及商務交往的活動中,無形資產披露不充分則會導致國內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報表披露出現種種差異的原因,究其根本,在於國內外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披露的要求不同。我國改進無形資產的計量迫在眉睫。財政部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其中關於無形資產的部分作出的大幅改動,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
修訂後的《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商譽在企業合並相關准則中規定。這樣,商譽的核算更為明確;新准則對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計價作了改變,取消了原准則第10條中「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該以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意在減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能否用評估價入賬的問題;新准則還增加了有關不確定壽命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不確定性的說明應運用穩健原則,應當進行減值測試,這一點體現了新准則中的謹慎性原則。
對於研發費用,原准則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予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新准則中,研究費用依然是費用化處理,進入開發程序後,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此條規定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披露的要求,對於研發費用較大的企業影響巨大,將極大增加企業的權益,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權益比率的提高,有利於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為了消除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粉飾報表來應付投資者及規避退市。新的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新的資產減值准則將有效的遏制利用減值准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准則實施後,利用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相應的,報表真實性會越來越高。
關於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若干思考
判斷一個會計准則的好壞不在於該准則有多先進,而在於是否適應其所處的會計環境。新會計准則是隨著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及監管環境的發展而制定出台的,是與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相適應的。以下是關於無形資產方面我國新准則與國際准則接軌的幾點思考。
(一)擴大確認范圍
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的超額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中絕大部分是無形資產,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特許使用權等)、組織資本、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等。國際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包括六大類,分別為與營銷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客戶關系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合同權利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革新有關的無形資產、商譽。客戶關系、資料庫升級費用、製造合同、設計許可等都納入了無形資產核算的范疇。其范圍十分寬泛,也充分體現了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准則規定的無形資產范圍過於狹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出現的形形色色的「無形資產」對於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日益明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將客戶關系、技術文檔、非競爭協議等納入無形資產核算體系,同時要積極研究可行的確認與計量方法,包括一些非財務計量方法,在理論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將這些新興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
(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計價的環境
與國外公司治理相對規范、監管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相適應,在計量手段上,國際會計准則對於無形資產都採用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此次頒布的新准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產、債務重組等方面均謹慎地採用了公允價值,成為本次會計准則的一大亮點。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並未完全建立。國際接軌是方向,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應在今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的計價環境。
(三)對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建議
對於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在英國,研發費用一般存在於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缺乏「獨特性」使之與其它內生資產一樣被資本化(Company Reporting, January, 2002)。目前國際會計准則(IAS No.38)對研發費用採用的是有條件的資本化方法,即通過技術可行性測試後,內生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可予以資本化處理。
新准則中,我國改變了之前研發費用完全費用化的做法。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這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應注意的是:要嚴格制定研究和開發階段的標准,以防企業利用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
Amir&Lev(1996)提出,在慎重對待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中,「內部效用」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標准。為了製造出令人滿意的產品,成功的非商業產品所含的智力資本也可能用於內部研究。因此,基於市場生存能力及內部有用性的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處理將更有意義。
(四)加強表外披露
美國的Paul B·W·Miller和Paul R· Bahnson 在《高質量財務報告》一書中指出:產生QFR(高質量財務報告)信息最可能的途徑在於提供大量的補充披露信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所有已確認的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同時應該使用這些補充披露來描述所有無形資產的來源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計價值。當衡量無形資產時,不應該給出一個單獨的確切數字,而應該描述可能的價值分布。在本文所研究的15家國外上市公司2004年年報中,發現其中對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相比國內公司而言充分很多。不僅體現在無形資產包含項目上,而且對近三年攤銷、減值情況的對比、今後五年的預計減值(具體到每項資產)、研發活動對於企業生存及發展的重要性等等都作了詳盡描述。 因此,我國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強表外披露,在擴大披露范圍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給出每項無形資產的來源、增減情況、預計未來攤銷額、預計減值情況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也使得企業的獲利能力及盈利的增長率更符合實際。
綜觀世界上著名的公司無不靠無形資產贏得投資者信任,其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從而使公司及投資者雙贏。當前,舊《企業會計准則》編制的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不完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使得報表不具相關性及可比性。新會計准則的頒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並改善了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但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全、市場監管的逐步有序,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論基礎是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從而糾正證券定價偏差,最終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真實、准確、完整、公平披露、規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資者作出理性投資決策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在沒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上信息的混雜狀態使得投資者無法辨別高品質證券與低品質證券,結果便是高低品質證券的價格趨同,換句話說,投資者不願意為高品質證券支付高價,因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質證券。這就是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直接後果便是「資源將會配置到一些低價值的替代物上作用 」(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價值的證券定價偏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降低,資源配置功能受損。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證券監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經在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中得以推行。實踐強有力地證明,通過樹立並維護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和提供投資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進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並最終促進了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從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運行秩序出發,按照法定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會計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且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公告。

2. 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有哪些

1、無形資產取得的賬務處理

1)購入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購入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價款入賬:

借: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2)自創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從會計穩健性原則考慮,自創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都列作管理費用: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貸:原材料

應付職工薪酬

銀行存款等

研製成功後,將該項技術開發費作為無形資產原值入賬: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3)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以評估確認價值或合同、協議約定金額計價:

借:無形資產——××

貸:實收資本

4)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以發票所列示價格或同類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計價:

借:無形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

2、無形資產轉讓的賬務處理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有兩種情形:一是轉讓所有權;一是轉讓使用權。情形不同,賬務處理方法也有不同。

1)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

以實際取得轉讓價款記入相關收入賬戶: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營業外收入(或者借記「營業外支出」)

將應交稅金記為轉讓成果支出:

借: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2)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

無形資產轉讓使用權時,每年實際收到的使用費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無形資產相關攤銷支出: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3. 無形資產的確認

無形資產確認

無形資產確認是指將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記錄並將其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過程。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1)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也就是說,某個項目要確認為無形資產,首先必須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其次還要符合以上兩項條件。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項目首先應該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即是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企業能夠控制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這雖是企業一般資產所具有的特徵,但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有權獲得某項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同時又能約束其他人獲得這些經濟利益,則說明企業控制了該無形資產,或者說控制了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企業擁有該無形資產的法定所有權,或企業與他人簽訂了協議,使得企業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比如,企業自行研製的技術通過申請依法取得專利權後,在一定期限內便擁有了該專利技術的法定所有權;又比如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合約受讓商標權。由於合約的簽訂,使商標使用權受讓方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反之,如果沒有通過法定方式或合約方式認定企業所擁有的控制權,則說明相關的項目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比如,某企業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且能認定通過進一步的培訓將會使員工的技術更有長進。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預期員工將會繼續把他們的技術貢獻給企業。但是,企業通常無法對因擁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以及對他們進行過培訓所引起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因而不能認為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出於類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術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除非這些管理或技術才能的利用以及預期從中獲得未來經濟利益,受到法定權利的保護。再比如,企業可能擁有一定的客戶或市場份額,並且為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和信賴付出了努力,從而期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其進行商業往來。但是,因為缺乏法定權利來保護或缺乏其他方式來控制這種客戶關系或客戶對企業的信賴,所以企業一般無法對這種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引起的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從而不能認為這些項目(市場份額、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企業無形資產予以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項基本條件。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這種判斷時,需要考慮相關的因素。比如,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應關注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是否存在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沖擊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技術或據其生產的產品的市場等。總之,在實施判斷時,企業的管理部門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最穩健的估計。

3.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資產確認的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這個條件顯得十分重要。企業自創商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但自創商譽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卻難以計量,因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又比如,一些高新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假定其與企業簽訂了服務合同,且合同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不能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這些科技人才的知識在規定的期限內預期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但由於這些技術人才的知識難以辨認,加之為形成這些知識所發生的支出難以計量,從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確認。

(二)無形資產計量

會計制度按無形資產取得方式的不同,對無形資產成本的確定作了明確規定。

1.外購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入賬價值。比如,某企業以100萬元外購一項專利權,同時還發生相關費用2萬元,那麼該外購專利權的成本也即入賬價值為102萬元。

相關的兩點說明:

(1)在計算確定無形資產成本時不考慮現值因素。企業可能採取賒購的方式購入無形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應按承擔的負債的總額入賬。比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入一項無形資產,價款200萬元,一年後付清款項。在這種情況下,甲公司應按200萬元作為購入無形資產的成本,並以此金額入賬。這種處理方式與國際會計准則及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有些不同,它們一般要求將200萬元進行折現來確定該購入無形資產的成本。

(2)對於一攬子購入的無形資產,其成本通常應按該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公允價值相對比例確定。比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入一項專利權和相關設備,價格及相關費用共計300萬元。其中,專利權可以單獨辨認,但其與相關設備的價格沒有分別標明。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該專利權和相關設備的公允價值的相對比例來分攤實際支付的300萬元價款。假設該專利權和相關設備公允價值的相對比例為5:1,那麼專利權的成本應為250萬元,而相關設備的成本應為50萬元。

採用公允價值相對比例來確定與其他資產一同購入的無形資產的成本,須以該無形資產的相對價值是否較大為前提。如果相對價值較小,則無須單獨核算,可以計入其他資產的成本,視為其他資產的組成部分核算;反之,則需要單獨核算。比如,只是作為電腦必不可少的附件隨機購入的、金額相對較小的軟體,就不必單獨核算;但如果是連同一組電腦購入、金額也相對較大(甚至佔主要部分)的管理系統軟體,則應單獨核算。與地上附著物一同購入的土地使用權也屬於類似的情況。

2.換入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通過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有關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規定確定。為此,企業應區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不涉及補價的,換入無形資產應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比如,甲企業以其非現金資產換入一項無形資產,換出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0萬元,相關稅費為1萬元,不涉及補價,則換入無形資產應按21萬元入賬。

(2)涉及補價的,應區別不同情況處理:

①支付補價的,換入無形資產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比如,甲企業以其非現金資產換入一項無形資產,換出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等於20萬元,支付的補價為2萬元,相關稅費為1萬元,則換入無形資產應按23萬元入賬。

②收到補價的,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按如下公式計算確定: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比如,甲企業以其非現金資產換入一項無形資產,換出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等於20萬元,公允價值為20萬元,收到補價2萬元,相關稅費為1萬元,則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按以下方法計算確定: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20-(2/20)×20+1=19(萬元)。

如果換入無形資產時,還同時換入其他資產,則該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按其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乘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來確定。

比如,甲企業以若干項資產換入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一組資產,換出的資產賬面價值總額為1000萬元,換入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為2:5,發生的相關稅費為2萬元,則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按如下公式計算確定: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1000+2)×(2/5)=400.8(萬元)

3.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也就是說,企業在確定通過投資獲得的無形資產成本時,應區分以下情況來處理:

(1)一般情況下,企業接受投資獲得的無形資產(即不包括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其成本由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確定。

比如,A公司為甲、乙兩個股東共同投資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一年後,甲、乙股東之外的另一個投資者丙要求加入A公司。經協商,甲、乙同意丙以一項非專利技術投入,三方確認該非專利技術的價值是100萬元。在這個例子中,A公司在接受丙投入的非專利技術時,應按100萬元入賬。

又比如,B公司為一家上市公司,今年擬增發新股。甲企業為其老股東,經與B公司協商,擬以一項專利權抵繳新購股款。雙方確認,甲企業用於抵繳股款的專利權價值為200萬元,等於所購股款。在這個例子中,B公司在接受甲公司投入的專利權時,應按200萬元入賬。

(2)對於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由於發行當時股票沒有明確的市價,因而應以該無形資產在對方(即投資方)的賬面價值入賬。這也說明,如果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在投資者賬上沒有記錄,那麼首次發行股票的企業在接受這項無形資產時不應將其入賬。

4.債務重組取得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有關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規定確定。

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無形資產的情況,通常產生於債務人以無形資產償債。根據債務重組准則的規定,債權人企業獲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按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入賬;如發生相關稅費,應考慮相關稅費的影響。

比如,如果企業債權的賬面價值(即扣除減值准備後的余額)為120萬元,發生的相關稅費為2萬元,則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無形資產應按122萬元入賬。

債務重組交易涉及補價的,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收到補價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按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余額確定;支付補價的,按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確定。

5.接受捐贈取得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分別以下情況確定: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比如,甲公司接受外單位捐贈的一套計算機管理軟體,捐贈方所捐軟體系外購的,價款100萬元;捐贈過程中,發生相關稅費3萬元。在這個例子中,甲公司應按103萬元將接受捐贈的該軟體入賬。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按參照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受贈無形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確定。

比如,企業接受別人捐贈獲得某專利權,但捐贈方未提供有關其價值的憑據;在技術市場上,與該專利權相類似的專利權的價格為100萬元,按專業人士估計,該專利權的價值為90萬元。假定沒有發生相關稅費,則企業應將該專利權按90萬元入賬。

值得注意的是,無形資產的惟一性決定了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缺乏,以及相關市場不夠活躍。因此,在捐贈方沒有提供相關價值憑據的情況下,往往要藉助於對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來確定其入賬價值。

6.自創開發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資、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企業在自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費用。比如,研究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和福利、所用設備的折舊、外購相關技術發生的支出等。發生的這些費用往往難以根據某個特定的項目進行歸集;此外,隨著企業間技術競爭的加劇,企業研究與開發的項目是否很可能成功,是否將來很可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會計制度明確要求企業在自行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當時確認為當期費用;而依法申請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則應作為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並依此入賬。

比如,某企業自行開發成功一套計算機管理軟體,並依法申請了專利。為此發生了注冊費和律師費等4萬元。在這個例子中,企業應將申請取得的專利按4萬元入賬。

需要說明的是:(1)無形資產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成功前已計入發生當期的費用,在申請成功後不能轉增無形資產的成本。(2)我國會計制度對研究與開發費用規定的處理原則,與相關國際會計准則有所不同。國際會計准則認為,研究與開發應予區分;相應地,研究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開發費用則應在符合一定條件時予以資本化。

4. 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差異

一、無形資產的計價

1.對於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但是,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按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者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金額計價。

2.對於購入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購入的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為購置、建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

3.對於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在該項無形資產獲得成功並依法申請取得權利時,不得再將原已計入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資本化。《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或自行開發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等),不得直接扣除,允許以攤銷方式逐步扣除。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的部分准予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那麼會計與稅法規定是一致的。但本例中專利權開發支出跨年度,在不能確認是否能開發成功形成資產的情況下, 2002年發生的開發費用200萬元仍不得在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如果2003年確認開發失敗,不能形成資產,那麼2003年的開發費用300萬元可在稅前列支,同時2002年發生的開發費用可以申報扣除,即在確定2003年應納稅所得額時可申報追加調減2002年度發生的開發費用200萬元。

二、無形資產的捐贈與受贈

1.無形資產捐贈差異。稅法規定,企業如果捐贈貨物,應視同銷售,需要繳納增值稅,若屬於消費稅的納稅范圍,還需要繳納消費稅;如果捐贈的是不動產,還要繳納營業稅。由於捐贈無形資產不屬於有償轉讓,所以不繳納營業稅。

在會計核算中,企業捐贈無形資產,只需借記「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如果被捐無形資產已提減值准備,還應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將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如果捐贈無形資產符合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條件,按稅法規定,可在稅前扣除;如果不符合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條件,而是非公益、救濟性捐贈,則在年終所得稅匯算時,作永久性差異的納稅調整。

2.接受無形資產捐贈差異。企業接受捐贈時,按應確定的實際成本借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繳所得稅額貸記「遞延稅款」科目,差額貸記「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科目,並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在企業轉讓時,應按稅法確認的應稅所得額或清算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借記「遞延稅款」、「所得稅」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外資企業接受無形資產捐贈時,根據憑證的價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待轉資產價值」、「銀行存款」等科目。稅法規定,外資企業不論接受貨幣性捐贈還是非貨幣性捐贈,都要作為當年收益,前者應一次性計入當年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後者可先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有餘額時,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年終時,企業應按「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賬面余額,借記該賬戶,按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應繳的所得稅或用以彌補虧損後的差額,計算當年應繳納的所得稅,即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扣除應繳所得稅後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三、無形資產的攤銷

由於內外資企業接受無形資產捐贈的稅法規定不同,因此,內外資企業接受無形資產價值攤銷的稅法規定也不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內資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不得進行價值攤銷(即其攤銷額不得在稅前扣除);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受贈無形資產入賬後要進行價值攤銷。這就形成了一項永久性差異,年終應進行所得稅納稅調整。外資企業不論接受無形資產、固定資產還是其他非貨幣性資產捐贈,都可以進行價值攤銷、計提折舊或結轉成本,如果按稅法與會計規定計算的金額不等,其差額為時間性差異。

土地使用權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其價值應按納稅人支付給國家或其他單位的出讓金確認,但其價值攤銷則受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限制約。稅法規定攤銷期不得短於使用期,納稅人只能按合同規定的使用期平均攤銷。《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法律、合同或企業申請書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得少於10年;而《企業會計制度》對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則規定其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稅法與會計規定雖都以10年為界,不過一個是下限,一個是上限。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企業不論外購商譽還是自創商譽,均不得進行價值攤銷,也就是說,即使會計處理進行了價值攤銷,其攤銷額也不得在稅前扣除,要進行納稅調整。筆者認為從納稅籌劃的角度考慮,在會計中,自創商譽不予確認為好,外購(合並)商譽也不宜高估。

四、無形資產的投資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納稅人對外投資的成本不得折舊或攤銷,也不得作為投資當期費用直接扣除,但可以在轉讓、處置有關投資資產時,從取得的財產轉讓收入中減除,據以計算轉讓所得或損失。因此,企業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由無形資產轉化為長期投資後,在投資期間不得對該項無形資產進行價值攤銷。如果企業以未入賬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應先確認為一項無形資產後,再按上述要求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這里有兩種情況:

一是因當初的研究開發費用已計入當期損益,沒有作為一項無形資產予以確認,現在要將其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對外投資,企業先要確認其入賬價值,然後按確認價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二是以當初按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對外投資,按國家有關規定,企業應先補交土地出讓金,當然應該按實際支付額入賬,基本不存在納稅籌劃問題。

五、無形資產的轉讓

無形資產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轉讓使用權,二是轉讓所有權。在轉讓過程中,除了按轉讓合同金額雙方計繳印花稅,轉讓方還要按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城建稅。只轉讓無形資產的使用權,按轉讓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轉讓額計算的應繳營業稅貸記「應交稅費 (應交營業稅)」科目,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轉讓所有權時,則按被轉讓無形資產的轉讓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已提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其攤余價值貸記「無形資產」科目,對支付的相關費用和應繳營業稅貸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科目等,對轉讓凈損益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如果是以無形資產交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印花稅要按購銷兩份合同金額計繳。

無形資產轉讓方除了按轉讓金額計繳營業稅,作為換回的貨物,其入賬金額中可能含有消費稅,並視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及是存貨還是固定資產,在價外或價內反映增值稅額。對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在扣除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被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的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後,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在轉讓之前,應充分考慮不同轉讓方式的企業稅負,以求整體稅負最輕、轉讓凈收益最大。

5. 無形資產攤銷有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攤銷是這樣規定的: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產按合同規定受益年限(法律未規定)或法律規定使用年限(合同未規定)或合同規定與法律規定(兩者均規定)受益年限中較短者作為其攤銷年限進行攤銷,再或者,合同、法律均未規定,則攤銷年限不應少於10年。筆者認為如此處理還欠妥當。正如企業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要充分考慮該項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並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於無形資產的攤銷也不能如此簡單的全額直線攤銷,而應有些變化。但這也必須建立在對無形資產的重新分類之基礎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七條 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6.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無形資產的確認

我國的會計准則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3)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這一確認條件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因為無形資產所能夠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只有在企業為獲得某項無形資產而發生實際支出的條件下,才能夠將這些相關的支出列作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確認為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計量

由於取得無形資產的方式不同,所以計量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

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以出讓方式單獨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應根據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的出讓金和為獲得十地使用權所直接相關的其他支出作為其成本。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昨為實際成本,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如果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如果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該無形資產存在活躍的市場。

(6)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會計制度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徵收范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征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征稅。

(五)轉讓著作權,是指轉讓著作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著作,包括文字著作、圖形著作(如畫冊、影集)、音像著作(如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

7. 新會計法如何規定無形資產包括什麼

您好,我來回答你吧。
新會計制度下,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說到具體內容: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7)商業秘訣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8.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論文,要真實案例

知識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工業經濟的特點,隨著它的到來,如同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愈來愈依賴於科技的進步一樣,企業的進步也愈來愈依賴於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的作用已退居第二。無形資產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事關企業的存亡興衰,因此無形資產的概念必須明確,計量范圍必須擴大。只有更廣泛、更客觀、更准確地計量無形資產,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才能有利於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及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科學決策。探討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問題進行一些粗淺分析。
一、無形資產的地位變化及其確認條件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貿易增長更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無形資產價值在企業中所佔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有的已佔絕大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中企業無形資產所佔比重約為20%,90年代則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進步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的比重,已從20世紀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幾年國際貿易中,以技術貿易為代表的無形資產貿易迅速增長,年平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其它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各國技術貿易總額1964年為27億美元,1974年為110億美元,80年代中期為400億美元,1993年則高達1500億美元,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在我國,如北京愛特信互聯網技術公司(搜狐網頁)無形資產含量就佔80%以上。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無形資產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是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企業技術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現有規范中缺乏對無形資產予以會計確認的具體標准,因此,各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定顯得比較混亂。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從表面上看,這一主要以列舉方式定義的無形資產似乎一目瞭然,但目前公司的實際披露狀況卻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國傳統會計中,無形資產雖有所反映,卻一般只有7~8項,許多無形資產價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務品牌,企業品牌等,卻未能納入會計核算范圍,足見傳統會計無形資產確認范圍之狹窄;而另一方面,據有關統計,上市公司列示的無形資產具體名目累計已達百種之多,而且,很多無形資產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如「鄉村會員證」、「電話選號」、「DOT」等。
因此,如何加強無形資產具體類別名稱的規范,已成為無形資產規范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鑒於上述所指出的問題,無形資產核算的范圍應該得到明確限制,同時對無形資產具體構成項目的名稱應作出簡明而有效的統一規范。這里就產生一個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問題,即滿足什麼條件下的無形資產項目才能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入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無形資產原則公告」(草案)認為,只有滿足與該資產項目相聯系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且已被證實有充足的資源,並能夠可靠地計量該資產項目的成本。我國會計准則的規定與之相似。據此,一般地認為只有外購或接受投資取得的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自創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研究成本則不予確認。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則應當根據實際適當予以確認,這是因為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有關要求,如不確認這些無形資產,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權責發生制的要求,諸如商譽等作為反映企業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時提供,勢必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託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決策的需要。
二、關於無形資產計量方面的問題
技術進步所導致的企業生產函數中知識資本比重的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提供客觀、真實的無形資產價值,必須合理反映自創無形資產。自創無形資產計量,在理論上應包括在開發研究和持有期間的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但在實際計量操作過程中形成了與有形資產不同的特徵:
首先,無形資產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識性無形資產的取得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存在著復雜的智力支付過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帶有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由其負擔全部研究開發試驗等費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別歸類分配也十分困難,導致其成果價值與其對應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無形資產成本的缺項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取得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各項費用只有予以資本化後,方能計入無形資產,而在一些知識性無形資產取得的前期開發、培訓、試驗等費用因無法資本化,難以進行成本計量,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導致不少無形資產被排除在外,這樣反映的無形資產就顯得支離破碎。
再次,無形資產成本的象徵性。由於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項性所決定了無形資產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權,其成本僅含有其注冊登記等相關費用,並非其全部費用。這樣就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缺位,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無形資產計量基礎逐漸由會計學家的投入價值轉變為經濟學家的產出價值。
正由於計量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有些被部分企業列為無形資產的項目在另外一些企業卻被當作了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從而導致企業間無形資產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業把本該資本化的無形資產項目列為當期費用處理,從而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當表達,帳外無形資產趨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正確評價。
要正確計量無形資產,可以考慮設置「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該賬戶性質和用途同「生產成本」賬戶。自創無形資產時,先將無形資產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待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功,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和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失敗,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進行追溯調整。
三、關於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
無形資產地位的急劇上升,使得無形資產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描述起著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應該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真實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原始價值、攤銷價值和凈值的增減變化形態以及新創造價值的情況。但是目前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只規定對無形資產攤銷等採用直接沖減原始價值的處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的增減變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費用中的無形資產攤銷份額。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信息應通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各種有關的附表及附註等形式予以披露。
1. 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披露。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方設置「無形資產」項目,以價值形式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存量。但這只是其凈值,從中看不出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和在成本費用中所佔的份額,其披露是殘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及外界有關部門與人士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要求,應該進行改進和採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累計攤銷價值和凈值。這可以通過增設「無形資產攤銷」科目並改革現行資產負債表有關無形資產的編制方法來實現。在報表中以三種價值形態分別列出,其關系如下:
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凈值
2. 無形資產信息在損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過損益表來反映無形資產所創造的效益,並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反映的,故而不能從我國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損益表中直接取得無形資產損益情況,例如對無形資產轉讓損益,只能通過其轉讓收入、支出,分別匯集到其它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支出科目中,通過損益表的其它業務利潤項目來反映。又如對於某些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等,因為知識經濟時代高新尖技術的大量採用,技術革新而導致的提前廢止,在沖銷其凈值的同時增加營業外支出,在損益表中從營業外支出項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對應分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則通過損益表中的管理費用項目反映等等。這種間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情況的做法,顯然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兩條,要麼改革現有損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的情況;要麼通過設計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來進行直接披露。
3. 無形資產信息在有關附表中的披露。為了詳盡反映無形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可以設計編制「無形資產增減明細表」,主要項目應按類別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按項目反映全部無形資產增減變化的動態,即年初余額、本年增加額、本年減少額、年末余額等。
企業根據內部管理與外部需要,也可以編制「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 、「開發研究成本明細表」等等,作為正式報表的附表,與報表同時報送。
4. 無形資產信息在會計報表附註中的披露。盡管以上正式報表與其附表已經基本上能夠比較詳細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各類信息,但不同企業無形資產的業務千差萬別,且數量繁多、交易頻繁、變化無常,在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報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簡單的定量信息,不少有關無形資產定性及其它信息無法給予詳盡反映,因此必須在相關的會計報表中以附註的形式加以披露。如應該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列示有關R&D的詳細信息,至少也應該列明當年的管理費用中含有多少數額的R&D的詳細信息。
參考文獻:
1.於玉林.21世紀會計之光.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呂勁松.無形資產會計.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3.蔡吉祥.無形資產.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公司的無形資產一般應按取得時的什麼計價

按取得成本計價入帳。無形資產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1) 與其他單位聯營,由其他單位投入,以聯營雙方協商確定的價值計價入帳。(2)從外部購入,應按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入帳。(3)企業自行創造,應按其確指支出記帳。

10. 無形資產投資以什麼作為入賬依據

一、計制度按無形資產取得方式的不同,對無形資產成本的確定作了明確規定。

1、外購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入賬價值。比如,某企業以100萬元外購一項專利權,同時還發生相關費用2萬元,那麼該外購專利權的成本也即入賬價值為102萬元。

2、換入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通過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有關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規定確定。

3、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

二、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

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在該項規定中,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主要採用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個別情況下(首次發行股票)是以賬面價值確定。該項規定並沒有要求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價值。

(10)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會計制度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會計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