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形資產一般指什麼啊遞延資產又是什麼意思呢
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除回固定資產和答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等。
這個概念跟待攤費用其實相當接近,區別在於期限問題。待攤費用是指不超過一年但大於一個月這期間分攤的費用。超過一年分攤的費用就是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實質是已經付的費用,花了費用當然應該取得資產,遞延資產就是這個意義上的資產,它沒有實體。
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核算。
② 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和後續計量均不確認遞延資產嗎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如「三新」技術開發),因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如果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不能去影響商譽,同時在其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因此相關的暫時性差異如果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也不能去影響損益,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應該貸記無形資產,而不能貸記所得稅費用;而一旦貸記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就進一步擴大,又需要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無形資產,從而進入死循環,所以這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於初始入賬時所產生的未確認的暫時性差異,在後續計量時也不確認,因為這屬於初始產生和後續轉回的問題,初始入賬時沒有確認,所以後面也沒有轉回。
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是要正常確認遞延所得稅的。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收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及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對於無形資產應根據其使用壽命情況,區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與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要求攤銷,在會計期末應進行減值測試。稅法規定,企業取得的無形資產成本,應在一定期限內攤銷,即稅法中沒有界定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除外購商譽外所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均應在一定期間內攤銷。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因攤銷規定的不同,會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在對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情況下,因所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允許稅前扣除,也會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③ 無形資產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由於無形資產確認時不影響利潤和應交所得稅,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對應科目就不應當是所得稅費用。又由於它不是合並業務,對應科目也不能是商譽;
又由於它不對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所以對應科目也不能是資本公積;那麼對應科目只對是無形資產本身,分錄是:借:遞延所得稅資產,貸: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由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產生的,經濟實質是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可以少繳的所得稅額。
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企業應該進行攤銷,而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在會計期末進行資產減值測試。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初始價值一無形資產累計攤銷一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稅法規定無形資產不存在使用壽命不確定的情況,資產減值損失不可抵扣。
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④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
不用。
《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第十三規定:企業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但是,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交易中因資產或負債的初始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不予確認:
(一)該項交易不是企業合並;
(二)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
無形資產的加計扣除不屬於企業合並的情況,在交易發生時也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稅,對於這樣的初始確認,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了。
本質的理解是,企業的資產不能平白無故的增加,也不能平白無故的減少。如果資產增加了,就應該納稅,如果以後才納稅,那就是遞延所得稅負債。如果資產減少了,就應該可以扣除,如果以後才扣除,那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同此道理。
也就是說,這體現了稅務的理念,資產、負債不能無緣無故的增減,總得有個稅務上的交代,對稅務的交代與資產、負債的增減呈現反方向,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平滑的作用,使得資產增加得不那麼多,也減少得不那麼多。
⑤ 無形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通俗的說,就是遞延所得稅沒有對應項目。企業合並產生,對應資本公積版;影響會計利潤,權對應所得稅費用。影響所有者權益項目,對應所有者權益項目。
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需調整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對實際成本進行調整將有違會計核算中的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該種情況下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⑥ 在所得稅會計裡面,無形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是什麼
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是由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產生的,當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當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企業自創形成的無形資產,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時稅法上允許150%加計扣除,此時雖然產生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2、差異不產生於企業合並,且不影響應納稅所得和所得稅費用,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的減值產生遞延所得稅。
(6)確認無形資產的遞延資產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業持有一項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成本為1000萬元,會計期末,其公允價值為1500萬元,如計稅基礎仍維持1000萬元不變,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500萬元即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該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假設除該事項外,該企業不存在其他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
會計期末在確認5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500萬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萬
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5萬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
二是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並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⑦ 無形及遞延資產凈值怎麼算的
產權比率=負債/所有者權益=1.5,則(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資產/所有者權益=2.5,1000/2.5=400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400萬元,負債總額=600萬元,有形資產凈值=600/2=300,因為有形資產=所有者權益-無形資產,所以,公司的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之和=400-300=100萬元。
⑧ 無形資產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以抵扣虧損嗎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年末為了盡量正確的確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專,及所得稅費用科目而進行的一屬個自查和預估。沒有正確的金額,只是盡量接近匯算清繳的數就會比較好,有的企業也完全不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抵扣虧損的條件:
只有本年度匯算清繳對收入成本費用進行調整後的利潤金額才可以用於擬補虧損。不是會計報表的凈利潤。
以前年度的虧損,必須發生在5年之內才可以進行彌補,5年前的是無法擬補的。
以前年度虧損可以彌補的金額也必須是匯算清繳調整以後的虧損額,不是會計報表上的虧損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