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買商譽後續會計處理的三種方法有哪些
商譽的後續會計處理是指非同一控制的企業合並產生的購買商譽確認入賬後進行的會計處理。目前,外購商譽在入賬後常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有3種。
(1)將商譽立即注銷,即在合並日將商譽入賬後,隨即沖銷合並企業當期收益或留存收益。英國會計准則委員會曾將其作為一種可選擇的處理方法。其他各國選用的並不多見。認同這種方法的人認為商譽在未來不一定能使企業獲得收益,在賬上保留商譽資產不夠謹慎。還會為商譽的後續處理方法選擇留下難題,故入賬後立即注銷比較合適。將商譽入賬後再注銷的做法,實際上是把商譽在合並時的入賬看做權宜的做法,在本質上不承認商譽。或者說把商譽排除在會計核算體系之外。但是,現代企業越來越依靠商譽賺取利潤,將商譽立即注銷的做法顯然與其相悖。
(2)對商譽不攤銷但進行價值減損評價。這種觀點認為,商譽並不是一種必然的耗費性資產,它的價值在未來的變化不是只有下降這一種可能性,而是存在增加、不變或減少等多種可能性。購買商譽是被並企業自創商譽在合並時實現的結果,如果企業合並後一直經營良好,則商譽價值會因產生了新的自創商譽而增加:如果企業經營穩定並未產生新的商譽但也沒有發生使商譽下降的事項。則商譽價值保持不變;如果企業合並後經營不善導致商譽減損,則商譽的價值會下降。由於在企業未來經營中商譽價值變化有多種可能,最合適的方法莫過於隨時密切關注企業商譽的變化,當商譽價值增加時,本著謹慎原則不予確認增加;當商譽價值減損時,本著謹慎原則予以確認損失;當商譽價值不發生明顯變化時,本著謹慎原則和重要性原則也不做進一步處理。這種方法,比假設商譽是一種消耗性資產,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故需進行攤銷的方法,更符合商譽的本質特徵。近年來,採用這一方法的國家日漸增多,國際會計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都明確規定購買商譽應選用該法進行後續會計處理。
(3)在有效的經濟壽命期內進行攤銷。這種觀點認為商譽是一種長期資產,而且是消耗性資產,應該將其攤銷,使其完成資產向成本的轉化,會計上作攤銷是在將其實現的收益與費用進行配比。經過上百年的爭執。學術界和實務界的主流觀點都認為商譽是一種長期無形資產,而傳統上會計是要將長期無形資產進行攤銷的。所以該觀點長期以來都被國際會計准則和很多發達國家的會計准則所認可。2002年。美國會計准則規定,在企業合並時禁用權益聯合法,而採用購買法同時確認購買商譽,並規定對購買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不再攤銷。2004年,國際會計准則也摒棄了將商譽在一定時期內攤銷的做法。2006年。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也明確規定不再對購買商譽進行攤銷而代之以減值測試。目前仍有為數不少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加拿大、台灣等,在外購商譽的後續處理中使用攤銷的方法,英國和澳大利亞則要求企業在對外購商譽進行攤銷的同時定期進行減值測試。
⑵ 商譽在新會計准則中有什麼變化什麼時候才核算商譽
要求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即可計算。
依據《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十二條規定: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2)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商譽的攤銷採用擴展閱讀:
商譽計算的相關要求規定:
1、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2、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並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3、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
⑶ 外購商譽的外購商譽的攤銷
(一)我國支持外購商譽攤銷的理由
首先,商譽作為企業一種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不可能永久保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科學方法和管理技術在不斷涌現,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因此,被購買企業原有的商譽從總的發展趨勢上來講價值是在日益減少,應該合理攤銷。
其次,購買商譽是收購方企業為了在以後獲得超額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其所產生的效益只有在合並後若干年內才能表現出來,遵循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理應將其在受益期合理分配。
最後,既然現在的會計實務中並不單獨確認企業的自創商譽,而是將與其形成有關的各種費用在發生當期作為期間費用處理,所以攤銷購買商譽,使其與企業的各期收人相配比,也是與對自創商譽的處理思路相一致的。關於這一點,《國際會計准則》給予了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商譽在消減,反映出其服務潛力在下降。 」
(二)外購商譽攤銷的具體實施。目前世界各國對外購商譽具體如何攤銷,採用何種方法攤銷,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是在有效的經濟壽命期內進行攤銷。二是對商譽不攤銷但進行價值減損評價。
國際會計准則第22號《企業合並》第45段規定「所使用的攤銷方法應反映商譽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預期被消耗的方式。應採用直線法攤銷。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在該種情況下其他方法更為合適。」第46段「每期的攤銷額應確認為費用。」並且規定「商譽在初始確認後,其有用年限通常不超過20年。」但是,「 在極少情況下,可能會存在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商譽的有用年限將超過20年而達到某個年限。企業應根據最佳估計的有用年限對商譽進行攤銷;企業至少每年估計一次商譽的可收回金額,以確定是否發生了減值損失」。此外,「攤銷方法的使用應保持前後期一致,除非商譽產生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攤銷期和攤銷方法至少應在每年末進行一次檢查。」
此外,國際會計准則也指出了在估計可使用年限時應考慮的因素:(1)所購入企業的性質及其預計壽命;(2)與商譽相關的行業的穩定性及預計壽命;(3)類似企業或行業中商譽的特徵以及類似企業的典型生命周期的公開信息;(4)所購入企業的產品過時、需求變化和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5)單個或集體關鍵雇員的預期服務年限,以及所購入企業能否被另一套管理班子有效地進行管理;(6)為從購入的企業獲得預期未來經濟利益所需維護支出和資金水平,以及企業達到這個水平的能力和意圖;(7)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可能採取的行動;(8)對購入的企業施以控制的期限,以及影響其有用年限的法律、條例和合同規定。
美國的會計處理則採用對外購商譽減值的處理方法。其第142號准則公告《商譽和無形資產》中列示了對外購商譽減值測試的步驟:「步驟一:財務報表編制者應將報告單位的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相比(包括商譽)。如果報告單位的公允市價大於賬面價值,商譽價值並未發生減損,公司就不再需要執行任何其他步驟了。當報告單位商譽的隱含公允市價(此指商譽的公允市價隱含在整體報告單位的公允市價中)較賬面價值小時,則發生價值減損。在這種情況下,應繼續第二步驟。步驟二:財務報表編制者應將商譽的公允市價與賬面價值相比較。如果公允市價較賬面價值小,則商譽價值已經減損,公司應在資產負債表上計列損失。」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第六章「商譽減值的處理」中第二十五條規定「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
商譽既然已經被確認為資產,就理應按資產的相關規定予以攤銷,因此,在採取系統攤銷與減值重估相結合的方式來估計商譽的減值是較為合理的。商譽的壽命估計不能達到可靠的滿意程度,也無法知道商譽被耗費的方式,應該在其壽命期內進行攤銷。
而在具體攤銷的時候,對商譽的分攤期限,不能人為地規定,應當在充分考慮其經濟壽命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合理的分攤年限區間,由企業自行確定。確定商譽攤銷年限還要重視企業可以預計的壽命或行業平均壽命、關鍵雇員個人的或集體的預計工作年限、產品的需求變化和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可能的行動等對之產生影響的因素。
但必須考慮到的是,資產是「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未來的經濟利益是資產的本質。如果資產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現金流量)增加或減少,就應當增加或減少資產的價值,而單純主觀的系統攤銷並不能反映商譽價值的消耗。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譽價值(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可能不僅不會減少,還有可能增加。即使商譽會消耗,其壽命也很難確定。就商譽而言,如果其能提高企業創造超額剩餘收益的能力,就不應當攤銷而應當提高其價值;如果其能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的能力降低,就應當根據降低的程度攤銷降低其賬面價值。但是,由於對於自創商譽採取不確認原則,所以若對外購商譽的增值予以確認,則顯然二者相矛盾。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目前情況下只確認外購商譽的減值而不確認其增值是較為合理的,應在合理的攤銷年限內對商譽予以系統攤銷。
⑷ 商譽的會計處理
商譽的初始確認的會計處理
1.在新准則體系下,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涉及到商譽的會計處理。
中國新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中規定:「購買方對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可以看出,中國就商譽的初始確認及計量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差額式的間接計量。按照中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涉及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首先應區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對於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新准則規定相關資產和負債均以賬面價值計量,合並溢價只能調整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並不確認商譽。
2.非同一控制下合並成本的內容。
根據新准則第20號,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購買方在進行賬務處理時應分別根據准則確定合並成本以及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並比較兩者之間的大小。其中合並成本應包括以下三項內容:1.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2.為進行企業合並而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3.合並合同或協議中所約定的未來事項對合並成本的可能影響金額,但該金額計入合並成本的前提是:在購買日能夠合理估計該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並且對合並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若合並成本大於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則應當將其差額確認為商譽;而若前者小於後者,則首先應對兩者的計量進行復核,如果經復核後前者仍然小於後者,則將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也就是說,新准則對於正商譽和負商譽採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於正商譽,新准則規定要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結合第2號准則的要求,在確認商譽的同時還應對按合並成本所確定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進行相應的調整。對負商譽沒有採用遞延收益的方式分期計入損益,而是在合並當期一次性計入損益。
不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企業合並交易,即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購買日購買方的賬務處理中就能夠單獨確認商譽,從而在合並後存續企業的單獨資產負債表中單項列示,而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控股合並交易,因在合並日賬務中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入賬的合並成本中就包括商譽價值,所以在合並日購買方的單獨資產負債表中商譽並未單獨列報,而是包含在「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中,而在合並日合並資產負債表中才需要單獨列報合並商譽。
商譽的稅務處理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 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三)》的通知,其中對於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核算有關問題的處理規定如下:企業為取得另一企業的股權支付的全部代價,屬股權投資支出,不得計入投資企業的當期費用,不論長期股權投資支出大於或小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均不得通過折舊或攤銷方式分期計入投資企業的費用或收益。即稅法規定不確認任何由於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與按持股比例計算的占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不同而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也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即企業申報納稅時,股權投資差額不得確認,也不得作為長期股權投資計稅成本的調整項目。所以,稅法上不確認正商譽,也不確認負商譽。
【例1】A公司以1000萬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權,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3000萬元。
一、如A公司能夠對B公司施加重大影響,則A公司應進行的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1000
貸:銀行存款 1000
註:1.商譽100萬元(1000-3000×30%)體現在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中。
2.稅法上認可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成本為1000萬元,100萬元的商譽不作為費用在稅前扣除。
3.此種情況下,稅法上的計稅成本等於會計上的初始成本。
二、如投資時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3500萬元,則A公司應進行的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 1000
貸:銀行存款 1000
成本=3500×30%=105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50
貸:營業外收入 50
註:1.負商譽50萬元體現在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中。
2.稅法上認可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成本為實際支付的價格1000萬元,會計上的初始成本為1050萬元,二者存在財稅差異50萬元。
3.此種情況下,稅法上的對於負商譽不作為當期的收益,也不得遞延到以後各期。所以,在納稅申報時應作納稅調減50萬元。
商譽減值的稅務處理
商譽減值的會計規定基本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商譽的減值測試及確認應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首先,企業對於因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應當自購買日起將商譽的賬面價值按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去,此處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應是由「若干個資產組組成的最小資產組組合」; 其次,在會計末期,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應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進行比較,確認減值損失,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對各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如果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金額,則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 最後,商譽的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得在以後的會計期間轉回。
依照稅法相關規定,企業所得稅前允許扣除的項目,必須遵循真實發生的據實扣除原則,除國家稅收規定外,企業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除0.5%的壞賬准備外)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所以稅法上不認可商譽減值准備。
【例2】 甲企業在2007年1月1日以16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乙企業80%股權。在購買日,乙企業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500萬元,沒有負債和或有負債。因此,
1.甲企業在其合並財務報表中確認 :
(1)商譽400萬元(1600-1500×80%);
(2)乙企業可辨認凈資產1500萬元;
(3)少數股東權益300萬元(1500×20%)。
2.假定乙企業所有資產被認定為一個資產組,且該資產組包括商譽。需要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3.乙企業2007年末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350萬元。
【減值測試過程】
1.確定資產組(乙企業)在2007年末的賬面價值:
(1)合並報表反映的賬面價值= 1350+400=1750萬元
(2)計算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1600/80%-1500)×20%=100萬元
(3)資產組賬面價值(包括完全商譽)=1750+100=1850萬元
2.計算確定資產組(乙企業)在2007年末的可收回金額為1000萬元。
3.比較資產組(乙企業)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確認減值損失。
公司應當首先將850萬元減值損失分攤到商譽減值損失,其中分攤到少數股東權益的為100萬元,剩餘的750萬元應當在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和乙企業可辨認資產之間進行分攤。某公司應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為40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商譽減值損失400
貸:商譽減值准備400
中國會計准則的賬務處理
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商譽價值。
商譽發生減值的,應在本科目設置「減值准備」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也可以單獨設置「商譽減值准備」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應按企業合並准則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准則確定商譽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減值准備)。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外購商譽的價值。
⑸ 2007年新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那一章的內容
看看這里:
:chinaa./new/63/64/77/2006/2/ma277421946182260021836-0.htm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由此可見,由於商譽屬於不可辨認資產,因此不屬於無形資產,只能算作「無形專案」。但是,商譽仍然滿足資產確認條件,應當確認為企業一項資產,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示。
另外,企業合並中形成的商譽,不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和相關資訊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准則:
(一) 企業合並中產生商譽的確認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二) 礦區權益的確認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三) 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第二章 確認
第三條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在符合下列條件時,滿足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一) 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 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第四條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專案,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 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二) 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三) 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第五條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時,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作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證據支援。
第六條 企業無形專案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一) 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
(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
第七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專案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分別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內部研究開發專案的研究階段,是指為獲取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並理解它們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
內部研究開發專案的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第八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專案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九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專案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證明下列各項時,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 從技術上來講,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
(二) 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三) 無形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時,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四) 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援,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五) 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計量/
第十條 企業取得的已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正在進行中研究開發專案,在取得後發生的支出應當按照本准則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一條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明確區分,不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
第三章 初始計量
第十二條 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的,無形資產的成本為其等值現金價格。實際支付的價款與確認的成本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利息費用。
第十三條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自滿足本准則第四條和第九條規定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支出總額,但是對於以前期間已經費用化的支出不再調整。
第十四條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五條 企業合並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確定。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
債務重組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
*** 補助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 *** 補助》確認。
第四章 後續計量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於取得無形資產時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
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如為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第十七條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
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無法可靠確定消耗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為其入帳價值扣除殘值後的金額,已經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還應扣除已經提取的減值准備金額。除以下任一情況外,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殘值應當視為零。
(一) 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
(二) 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殘值資訊,並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
第十九條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
第二十條 無形資產的減值,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當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未來經濟利益消耗方式進行復核。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及未來經濟利益的預期消耗方式與以前估計不同的,應當改變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
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並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第五章 處置和報廢
第二十二條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第二十三條 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四條 企業應當按照無形資產的類別在附註中披露與無形資產有關的下列資訊:
(一) 無形資產的期初和期末賬面余額、累計攤銷額及累計減值損失金額。
(二)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
(三) 無形資產攤銷方法。
(四) 作為抵押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當期攤銷額等情況。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當披露當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開發支出總額。
答:無形資產的攤銷統一採取直線法,會計上要求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進行攤銷;如果預計設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收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應按照以下原則攤銷:
一是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但拿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
二是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有效年限;
三是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累計攤銷
這樣無形資產原值是不變的,凈額就是原值-累計攤銷。
累計折舊已改成累計攤銷
西西,就知道這點
案例
:wx68.03/n-703-2.
商譽的減值核算
:51kj../news/20070803/n125599.s
《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同時,《<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應用指南》明確,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反映的商譽,不包括子公司歸屬於少數股東的商譽。但對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應當調整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包括在內,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資產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了少數股東在商譽中的權益價值部分)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如果資產組已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但由於根據上述步驟計算的商譽減值損失包括了應由少數股東權益承擔的部分,應當將該損失在可歸屬於母公司和少數股東權益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攤,以確認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下面舉例予以說明。
例3:承例1。A企業於2007年12月31日對並購B公司所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因B公司單獨生產W新產品,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予以計量,故將其作為一個「資產組」看待。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可辨認資產賬面價值 3900萬元(其中,存貨賬面價值1600萬元、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900萬元),可辨認負債賬面價值1650萬元,測定的可收回金額2240萬元。A企業2007年12月31日進行如下計算和處理:
(1)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3900-1650=2250(萬元)
(2)A企業購買日(2007年1月1日)確認的全部股東的商譽:歸屬A公司股東權益的商譽45+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7.94=51.94(萬元)
(3)2007年12月31日B公司作為一個「資產組」歸屬A公司確認的可收回金額=2240(萬元)
(4)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資產減值=2250+52.94-2240=62.94(萬元)
(5)2007年12月31日A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62.94-52.94=10(萬元)
其中:存貨跌價准備=10÷(1600+1900)×1600=4.57(萬元)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10÷(1600+1900)×1900=5.43(萬元)
(6)2007年12月31目A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55
貸:商譽 45
存貨跌價准備 4.57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5.43
為了充分反映例3中「主權股東」和「少數股東」在商譽減值測試致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關系,同時進一步驗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正確性,現將例3計算列表如下(見表格)。
從表中計算可見,A公司2007年12月31日資產發生減值10萬元,2007年1月1日收購時產生的商譽為45萬元,由此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55萬元。與此相應,少數股東2007年12月31日資產發生減值1.77萬元,2007年1月1日收購時產生的商譽為7.94萬元,由此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9.71萬元。
無形資產的攤銷對企業的影響
新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攤銷不再僅僅局限於直線法,並且攤銷年限也不再固定。企業可以通過調節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或方法加強利潤的控制。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減少攤銷年限或者採用加速攤銷法來提高自己的業績,增加本年利潤。同時,企業也可以用相反的手法來降低業績,達到降低本年利潤的目的。然而,由於多種攤銷方法的並存,如果企業在不同的經營時期採用不同的攤銷方法,這給企業經營效果的評定帶來了困難,同時也降低了可比性。因此,加強無形資產攤銷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為例,對比我國美國和國際財務報准則這間的差異:
商譽是一種不能被單獨識別與確認的資產,數值上等於在購買日購買方的合並成本與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在全球企業並購案盛行的今天,商譽成為會計界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我國在2007年實施的新准則對有關商譽的事項作了一系列新規定,這次變化基本實現了國際趨同,而對其後續處理方法的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本文將從國外對商譽處理的經驗出發,試析商譽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將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一、我國商譽會計處理變化的基本情況
繼歐盟2005年實施國際會計准則後,我國在2007年也向國際趨同跨了很大的一步,其中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上有了重大變化。有關商譽,新准則涉及主要三點會計政策的變更:CAS No.6——《無形資產》准則將商譽剔除在無形資產的范圍之外;CAS No.20——《企業合並》准則明確了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作為企業合並的使用范圍,並規定只有購買法合並才能夠確認商譽;CAS No.8——《資產減值》准則規定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由公允價值法代替直線攤銷法,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減值測試,並結合相關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進行測試。
我國早期採用商譽十年直線攤銷的方法等於承認了商譽是作為無形資產的一個種類,並按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進行會計處理。然而定義上不可辨認的商譽同可辨認的無形資產畢竟有本質的區別,將其處理方法分開,不失為新准則的進步之處。但對商譽會計方法的變化將影響到每年轉入損益的商譽攤銷額,進而影響利潤表的凈利潤金額,這對採用購買法進行企業合並且帶來大量商譽的購買方有巨大影響。
二、國外會計准則對商譽會計處理的演進
1、合並商譽會計處理的基本方法
目前國際上合並商譽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四種:直接沖銷法、系統攤銷法、減值測試法、永久保留法。直接沖銷法是將商譽在取得後立即沖銷資本公積,該方法將購買商譽視為一項特定資本交易所產生的價值差額,其實質是代表收購價格高於目標方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而形成的資本損失。但該方法不將商譽視為資產,這同商譽可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特徵相悖,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採用該方法。系統攤銷法則將商譽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並在一定期限內進行攤銷,該方法承認商譽是企業獲取超額經濟利益的能力,並且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減值測試法是在年末利用公允價值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若其有減值則按減值額攤銷。該方法最符合商譽作為資產的特徵,並先後被各國所採用。永久保留法將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的資產列示於資產負債表上,它認為主觀地對商譽進行攤銷並無依據,商譽不會隨著企業賺取超額收益的過程而被消耗掉。
2、國外商譽後續處理方法相關准則的變遷
2001年6月30日,美國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頒布第141號《企業合並》(FAS No.141)和第142號《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FAS No.142)會計准則,在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上取消了權益結合法,因此企業合並必須按照購買法確認商譽。同時FAS No.142規定在商譽初始確認後不再進行攤銷,而是進行至少一年一次的減值測試。在此之前,根據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1970年的第17號《無形資產》意見書,是將商譽在不超過40年內進行系統攤銷。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在2003年末對商譽的會計處理作出調整,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3號《企業合並》(IFRS No.3)指出企業必須僅能採用購買法合並,並對合並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同時廢止國際財務准則第22號《企業合並》(IAS No.22)對商譽採用不低於20年的系統攤銷法,此變化同美國准則發展一致。
然而IFRS No.3同FAS No.142對商譽採用的減值測試法略有不同。首先,FAS No.142對商譽減值測試分兩步處理,先測試出商譽所屬的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並據此計算出商譽的公允價值,然後將商譽的賬面價值同其公允價值比較以確定商譽的減值額。IFRS No.3規定對商譽減值測試是一步處理,即通過比較商譽所屬的現金產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若發生減值並且其減值額小於商譽賬面價值,則直接計入商譽的減值額;若發生的減值額大於商譽賬面價值,直接沖銷商譽,剩餘部分再分攤到其他資產。其次,FAS No.142要求計算出商譽的公允價值,而IFRS No.3則無此要求。
其他國家在對商譽的會計處理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澳大利亞於2004年7月開始不再攤銷商譽,而採用減值測試法;加拿大在2002年釋出對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的意見徵求稿,並在2005年開始實施;南非於2006年8月釋出意見徵求稿准備對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由此,縱觀全球,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都向著減值測試法的方向趨同。
3、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商譽的原因
(1)從商譽的資產性質來看。取消系統攤銷法否定了將商譽視為一項消耗性資產,其價值並不一定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消耗。從理論上看,商譽是一項可以帶來未來超額收益的資產,如果帶來的超額收益發生變化,則需要對其進行重新評估,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則體現了商譽作為企業資產的這一特性。FASB在修改商譽處理方法時認為:不是所有商譽的價值都下降,並且即使下降也很少會是直線基礎下降。許多被調查者認為商譽以直線法在主觀期限內攤銷不能反映經濟實質,也不能提供有用的資訊。
(2)從商譽的形成和作用看。商譽是在企業合並中並購雙方都承認的價值,其將對並購方產生協同效應並帶來超額經濟利益,但這個整合出來的資源不同於其他資產,其與社會外部環境有很大的關聯性,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也較大,而帶來的經濟預期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並購後商譽的價值還會隨著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資源的變化而產生變動,不能簡單地進行系統攤銷。
4、商譽會計處理方法變化帶來的經濟後果
FASB在2001年的FAS No.141中取消權益結合法進行企業並購,就意味著全美企業都必須採用購買法進行企業合並從而確認商譽,而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表中凈利潤的數值。根據2000年7月美國的官方統計數值顯示,全美有50%的金融、高科技企業和33%的製造業企業使用權益結合法進行企業合並,當只能採用購買法從而確認商譽後,若採取系統攤銷法則將削減這部分企業的利潤,進而影響其市場價值和融資能力。世界最大的並購案美國線上收購時代華納的申請得到批准時,FAS No.141恰巧釋出,美國線上必須採用購買法並確認1300億美元的商譽,若此時按原准則系統攤銷商譽,則每年至少攤銷32.5億美元,極大影響凈利潤。而FAS No.142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商譽,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上述的影響。
當然,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商譽,根據IFRS No.3需要測算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位的公允價值(根據FAS No.142需要測算商譽所屬的報告單位的公允價值)。FAS No.142指出公允價值取值於存在活躍市場的市場報價,若市場報價不存在,公允價值的估計應建立在能獲取的最好資訊的基礎上,包括類似資產和負債的價格和其他估價技術的結果。現值技術通常是估計一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最好技術。然而在現值估計中,需要確定現金流量和折現率以及發生的概率都需要大量的估計,這影響了商譽減值測試的可靠性,並給利用商譽減值測試進行的盈餘管理留下空間。
三、商譽處理方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及解決措施
1、商譽處理方法變化後可能面臨的問題
我國新准則第8號(CAS No.8)《資產減值》規定對商譽的處理由原來的十年系統攤銷法改為減值測試法,並且在指南上規定商譽的減值測試法採用「一步式」測試法,採用的所屬商譽的測試單元為最小現金流入單元,這些規定同IFRS No.3基本一致。對於習慣將商譽視為無形資產而進行系統攤銷的我國會計人員而言,面對全新的商譽會計處理,將在理論和實務上遇上不少問題。
(1)在計量問題上,新准則規定需要對合並商譽進行至少每年一次的減值測試,測試時需要計量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的公允價值。而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遠不如西方發達,在流動性方面,不流通的國有股仍然佔了多數,導致市場報價也並非公允,因此對公允價值的取值是使用商譽減值測試法的最大難題。另外,如何准確判斷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也會影響商譽減值測試的准確性。由於最小現金流入單元中包含其他可辨認資產,將商譽劃分到不同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其公允價值的不同又將影響商譽減值額的准確性。
(2)我國新准則對商譽的處理採用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一步式」減值測試方法,該方法遵循謹慎性原則,對最小現金流入單元的減值額,首先沖銷未來收益不確定的商譽而不計量商譽的公允價值,並且在今後產生資產增值時也不予轉回。但商譽作為資產的一部分,同其他可辨認資產一樣也擁有給企業帶來未來收益的能力,在減值測試時不計算商譽的公允價值而測試其是否減值,等於否認商譽同其他資產具有相同的特性,並且也不能得出商譽真正的減值額。
(3)由於商譽的會計處理對合並企業的凈利潤影響巨大,對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需要大量主觀判斷,企業難免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餘管理,這也給我國注冊會計師判斷企業商譽減值額帶來不少工作。
2、解決措施
(1)對商譽所歸屬的最小現金產出單元的劃分在實務中缺乏可操作性,且越小的報告層次越難得到公允價值。因此,我國可採用FAS No.142的做法,將商譽歸屬在一個報告單元中進行減值測試,這樣比採用現金產出單元更加直觀和易於確定公允價值。在理論上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就需要計量出商譽的公允價值,我國也可採用FAS No.142的「兩步式」做法確定商譽的公允價值。
(2)取得公允價值需要加強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減少非流通的股份,這樣市場報價就越接近於公允價值,對公允價值的取值也就更加簡便。
(3)需完善有關商譽的准則。我國目前沒有針對商譽的會計處理的專門准則,對商譽的規定分散在各個相關准則中,應盡快完善有關商譽的准則。
(4)針對利用商譽減值測試進行的盈餘管理活動,需要我國注冊會計師提高專業水平,本著負責的態度對公允價值的取值、商譽歸屬單元的劃分向企業取得充分的證據,並合理評估其對利潤影響的重要性。
雖然不確定,但想到投資性房地產中會計政策轉換的會計處理,我還是傾向於按原值轉,同時調整累計攤銷。
分錄正確
實際發生時做分錄,就不是計提了。
只是應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的,要這樣過渡一下。
⑹ 商譽怎麼攤銷的
除企業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其它商譽屬無形資產,
第十七條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
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所得稅法第六十七條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⑺ 試析商譽會計理論與准則
試析商譽會計理論與准則
商譽是一種不可用數字衡量的無形資產。它表現為既不能獨立存在,且具有顯著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外部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是我為您搜集整理的試析商譽會計理論與准則論文,歡迎閱讀借鑒。
摘要: 在當下新知識經濟時代,商譽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已成為企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並逐步成為企業主要的核心競爭要素。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購並、資產重組等經濟活動也日趨增加,商譽作為一項無形資源,普遍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商譽的會計處理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進一步對企業商譽會計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對促進企業有序競爭和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從對商譽會計的概念、認識、特性以及新會計准則下的商譽確認、計量等幾個方面對商譽會計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以更好地規范企業間的經濟合作,更進一步完善商譽會計體系,借鑒國際通行做法,進一步縮小與國際慣例的差距,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關鍵詞: 商譽;確認;計量;會計准則
一、商譽概述
(一)商譽的起源與形成
早在16世紀中後期,英國會計學家對商譽做了最初的概述;指出“商譽是指企業在從事經營活動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商號等有關的一切,以及與企業經營有聯系,並由於它們能使企業受益的一切有利條件”。1888年,英國學者在一篇學術論文中將商譽定義為“一個企業由於其顧客所持的好感並可能繼續光顧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處”。這個概念在當時很具代表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間日益頻繁的經濟活動使人們對商譽的認識有了更進一步把握和了解。認為:商譽是指一個企業所擁有的地理、交通等自然優越條件,或者是在經濟交往中樹立的良好口碑從而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或者是在企業經營中創新管理,應用先進技術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從而贏得社會普遍認同等原因而形成的無形資產,而這種無形資產在給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對企業壯大發展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二)商譽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商譽是一種不可用數字衡量的無形資產。它表現為既不能獨立存在,且具有顯著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外部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即商譽是由過去的交易事項所形成的,並由企業所擁有和控制,能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且無法確認的資產,也就是說,商譽是資產;商譽為企業所擁有;商譽能夠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
商譽的經濟概念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是良好的顧客聲譽、規范的制度、卓越的團隊、顯著的效率、先進的技術和優越的自然條件所產生的。所以說,把商譽看作為一項有價值的無形資產,是因為商譽具有能為企業間接創造經濟效益的特徵。
按照商譽的來源性質不同,分為自創商譽和外購商譽。自創商譽是企業在生產管理和經營活動中自己創立和逐漸積累起來,能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資源。外購商譽是企業在合並過程中形成的,由並購企業支付的價款,與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如果合並商譽確認時的差額為正即形成正商譽;如果合並商譽確認時的差額為負即形成負商譽。
二、商譽的會計理論
(一)商譽的確認
商譽根據性質不同分為自創商譽,外購商譽。
1、自創商譽:一般認為,資產是企業所擁有或實際控制的,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1984年12月,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公布了《企業財務表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提出要素的確認應符合四個標准:可定義;相關性;可計量性;可靠性。其中主要是符合兩條標准便可確認為資產:①符合資產的定義與特徵,非凡是企業所擁有和可控制的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②上述未來的經濟利益能夠可靠的加以計量。從上述規定不難看出,自創商譽是企業的一項資產,而且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企業獨有的,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並且可以可靠的加以計量,是企業的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所以自創商譽能夠合理的確認。
2、外購商譽:外購商譽是指在企業並購中形成的商譽。
一般認為,在企業購並過程中,當收購企業以超過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價款購入被收購企業時,超過公允價值的這部分價款被認為是被購企業的商譽。目前,通常對購買商譽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1)將外購商譽資本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以後時期不攤銷;(2)將外購商譽資本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在以後一定時期按期攤銷;(3)將外購商譽資本作為企業的資產項目其立即注銷。
三、新准則下的商譽確認、計量
(一)商譽的全新內涵
新會計准則給商譽賦予了新的內涵。商譽作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源,由於性質的特殊性,其確認、計量方法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可辨認有形資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企業間合並和企業間競爭不斷增加,商譽作為一項無形資源,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新的企業會計准則,再次對我國商譽問題的處理作了進一步完善。新准則下商譽的全新內涵:
1、商譽從無形資產中脫離出來。根據《應用指南》的規定,商譽是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其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無形資產准則所規范的無形資產。
2、新准則主要確認的是“正商譽”,不包括“負商譽”。即“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作為商譽(正商譽)處理,如果企業合並成本小於合並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負商譽,則計入當期損益。
3、商譽的確認以“公允價值”為基礎。
4、商譽每年都進行減值測試,並且減值不允許沖回。《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規定:“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對商譽測試的減值部分,應計入當期損益,並且一旦確認,不允許沖回。
5、新准則會計科目增設了“商譽”、“商譽減值准備”等會計科目。 6、商譽在資產負債表單獨列示。根據《應用指南》和《應用指南》的規定,會計期末,商譽在資產負債表“資產”欄中單獨設立“商譽”項目予以反映。
(二)新准則下的商譽確認與計量
1、自創商譽的確認與計量。
首先,自創商譽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能給企業帶來未來超額收益的一項無形資源,應當加以確認。自創商譽符合資產的定義,我國新會計准則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商譽屬於不可辨認的資產,而自創商譽是商譽的一種來源形式,依此推理,自創商譽符合資產的定義。
其次,自創商譽具有可計量性。自創商譽不同於一般資產,其投入價值無法按照傳統的`歷史成本來計量,但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的產出價值是可以計量的,對超額收益的確認就是對商譽的計量。隨著預測科學的發展,只要選擇較合理的貼現率等因素,自創商譽的價值就不難計量。而所確定的各因素中,行業平均報酬率、企業預計的超額盈利和貼現率,都是可以依據同行業的有關數據、企業歷史數據、市場通行利率等,結合環境因素的變化和企業可能經營舉措,綜合加以確定的。其次,自創商譽具有可計量性。自創商譽不同於一般資產,其投入價值無法按照傳統的歷史成本來計量,但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的產出價值是可以計量的,對超額收益的確認就是對商譽的計量。
自創商譽的計量:自創商譽是以獲取超額收益能力的大小作為其計量標準的,由於人們對商譽性質的認識不同就會選擇不同的商譽計量方法,目前理論上探討比較多的主要是以下兩種方法:一是直接計量法。即超額收益折現法,是通過估測由於存在商譽而給企業帶來的預期超額收益,並按一定方法推算出自創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如果預計企業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的若干年,且不穩定時,也可採用此種方法。用公式表示為:
預期超額收益=預期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預期投資報酬率-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x同行業平均投資報酬率
商譽價值=∑各年預期超額收益×各年的折現系數
在各年預期超額收益相等的情況下,上式可簡化為:商譽價值=年預期超額收益×年金現值系數。二是間接計量法。即殘值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過計算整體資本價值與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來計算自創商譽的價值。用公式表示為:
商譽價值=企業整體價值-可辨認的凈資產的公允價值
企業的整體價值可由某一時點上企業整體可轉讓價值來確定,而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可按其現行市價或重置成本來確定。由於購買行為並未實際發生,因而企業整體價值的確定存在不確定性。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證券市場比較完善的情況下,也可用股票的市價作為企業整體資產價值。用公式表示為:整體資產價值=企業市場價值=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每股市價
對於上述兩種計量方法,只要企業證明其具有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即具有自創商譽,就可以運用超額收益折現法計量自創商譽的大小。該方法所採用的行業投資報酬率較為客觀,在某種程度上能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但這種方法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難度,尤其是超額收益及持續時間的測定較為困難。因此,考慮到商譽的性質和會計所面臨的新經濟環境,以及兩種方法本身的適用范圍,對自創商譽的計量應以直接計量法為主,間接計量法為輔。
外購商譽的確認和計量。外購商譽的確認:將外購商謄確認為一定的會計要素項目,是對其進行會計處理的起點。目前世界各國確認的具體方法主要有三種:(1)將外購商譽資本化為企業的永久性資產,以後時期不攤銷;(2)將外購商譽資本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在以後一定時期內系統分期攤銷;(3)外購商譽不資本化為企業的資產項目,而是從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中立即注銷。三種處理方法的分歧在於是否將外購商譽資本化。筆者認為在我國當控股公司購買其他公司的有表決權的股份並取得控股權時,應將合並商譽嚴格限定為資本化的可攤銷資產。這不僅符合我國目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素質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樣處理符合合並商譽會計處理的國際發展趨勢,也更符合謹慎性原則。
外購商譽的計量:
1.間接計量法。該方法是“總計價賬戶論”,是以購買成本大於購買方在交易日對所購買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的權益部分的差額來衡量商譽的價值。一般認為,人們對商譽性質的不同認識決定了對商譽計量方法的選擇。
2. 直接計量法。它是“超額收益論”,即視商譽為“超額獲利能力”的產物,是指通過估測由於存在商譽而給企業帶來的預期超額收益,並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譽價值的方法。直接計量法的優點是運用廣泛,不管企業是否發生合並都可以運用。另外,它依據的行業投資報酬率比較客觀,計算出來的商譽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響,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但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難度,而且計算比較繁瑣。2006年《企業會計准則》的出台,在商譽會計的相關部分有了很大的變化,進行了一些較合理的修改,加強對我國《新會計准則》的學習和理解,通過對商譽的確認、計量、攤銷等方面問題進行探討,更有助於商譽會計發展。
四、結論
商譽會計是會計的新興內容,其在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上都還很不成熟。商譽作為不可辨認的特殊的資產,對其進行適當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困難。本項創新研究在商譽價值科學的確認、計量及商譽合理的後續處理等方面還存在很大欠缺,如自創商譽的計量方法,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是否可行以及自創商譽的賬務處理問題等,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張鳴,王明虎:《對商譽會計理論的反思》,《會計研究》,1998年第4期.
[2]閻紅玉《商譽會計》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版.
[3]企業會計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經濟科學出版社,1-6.
[4]常勛。也談商譽會計[J].會計之友,2005,(2).
[5]羅飛:《談論商譽的性質及購買商譽的會計處理》,《會計研究》等.
;⑻ 在小企業會計准則中有商譽的攤銷或減值處理嗎
沒有,小企業會計准則中,是沒有商譽的攤銷和減值的。只有企業會計准則中才有。
⑼ 商譽的會計處理
一、新會計准則定義的商譽概念
根據《應用指南》及《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商譽是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其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無形資產准則所規范的無形資產。這個概念的基本含義有五點:(1)商譽是在企業合並時產生的。投資方合並被投資方取得股權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取得股權,如企業集團內的企業合並,二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取得股權。先前的無形資產准則規定的「企業自創商譽不能加以確認」在這個新准則中更加明確。(2)商譽的確認是指「正商譽」,不包括「負商譽」。即「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作為商譽(正商譽)處理,如果企業合並成本小於合並取得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負商譽,則計入當期損益。(3)商譽的確認以「公允價值」為基礎。(4)商譽與企業自身不可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5)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規范的內容。商譽按《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和《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的規定進行處理。
二、商譽的確認核算
《應用指南》的規定,會計期末,商譽在資產負債表「資產」欄中單獨設立「商譽」項目予以反映。
⑽ 對合並財務報表中的商譽可以採用哪些會計處理方法
商譽是現代企業一種重要的資產。隨著當今企業拓寬生產經營渠道、開拓新的市場,作為企業實現迅速發展壯大途徑之一的合並活動在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合並商譽是一種越來越重大的經濟資源,在企業全部資產中所佔比重不斷加大,發揮的作用也在不斷加強,越來越為企業內外部關系人所矚目。但由於商譽所具有的特殊性質,其會計處理一直是會計理論與實務中研究的熱點。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對於不可辨認的資產——商譽的會計處理有了明確的規范和重大變化。
一、商譽的確認
新准則規定: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據此,商譽由於它的不可辨認性,新准則將其從無形資產中分離而獨立確認為一項資產。
從理論上講,只要企業有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即可確認商譽的存在,並且可將其創立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支出作為成本入賬。然而這種確定商譽存在的方法及對它作出的會計計量實施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商譽是由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沒有任何一筆支出能夠確認是專為創造商譽而支出的。因此,也難決定該筆支出創造了多少商譽,這些支出的受益期是多少,因而在會計實務中,一般只對企業外購商譽即合並商譽加以確認入賬,自行創造的商譽不予入賬。按照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涉及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首先應區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對於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新准則規定採用權益集合法,相關資產和負債按照在被合並方的原賬面價值入賬,合並溢價只能調整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並不確認商譽。在新准則體系下,只有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才涉及商譽的會計處理,確認商譽,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在控股合並和吸收合並時確認商譽又稍有不同。控股合並中產生的商譽體現在購買日編制的合並資產負債表中,吸收合並中產生的商譽則作為購買方賬簿和個別報表中的資產列示。
二、商譽的初始計量和賬務處理
(一)商譽的初始計量根據第20號准則,合並商譽=企業合並成本-合並中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若合並成本大於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則應當將其差額確認為商譽;而若前者小於後者,則將其差額計入合並當期營業外收入,並在報表附註中說明)。其中,合並成本應包括以下四項內容: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3.為進行企業合並而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並成本;4.在合並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企業合並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並且對合並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並成本。
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是指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後的余額。
(二)賬務處理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該合並方式下,購買方一般應於購買日編制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應以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體現為合並財務報表中的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合並當期損益,因購買日不需要編制合並利潤表,該差額體現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上,應調整合並資產負債表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將合並中取得的符合確認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按其公允價值確認為本企業的資產和負債;作為合並對價的有關非貨幣性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應作為資產處置損益計入合並當期的利潤表;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與所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視情況分別確認為商譽或是計入企業合並當期的損益。
值得說明的是,(1)企業合並中取得的有關資產、負債由於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產生所得稅的暫時性差異,要調整商譽的價值。(2)商譽確認後,由於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三、商譽的後續確認和計量
新准則規定商譽確認後,持有期間不再攤銷。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資產減值》的要求,企業如果擁有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的,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由於商譽不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其減值測試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這些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並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但不應當大於按照分部報告准則所確定的報告分部。為此,新准則要求企業應當自合並日起將合並產生的商譽按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難以分攤至相關資產組的,應當將其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組合。
在實際的減值測試過程中,當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時,對於商譽減值的確定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第二步,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就其差額確認減值損失。在做賬務處理時,減值損失的金額首先應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組合中的商譽賬面價值;不足抵減時,再根據資產組或組合中除商譽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資產減值測試的處理一樣,以上資產賬面價值的抵減,也都應當作為各單項資產(包括商譽)的減值損失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抵減後的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和零。因此而導致的未能分攤的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佔比重進行分攤。如果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是母公司根據其在子公司所擁有的權益確認的商譽,在這種情況下,子公司中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並沒有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因此,在對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由於其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商譽價值部分,因此為了使減值測試建立在一致的基礎上,企業應當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調整增加資產組的賬面價值,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
四、商譽的列報
資產負債表中非流動資產項目下商譽以凈額列示,即商譽的賬面余額減商譽減值准備。報表附註中應披露商譽的金額及其確定方法、分攤到某資產組的商譽的賬面價值等。
通過以上的會計處理,能合理公允地處理和披露企業合並商譽,更好地反映企業購並資產潛在的經濟價值,揭示購並資產的變動情況,進而真實地反映企業會計信息,更好地滿足財務報表分析者、使用者和企業管理層評估購並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及其現金流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