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位蓋房子前支付的拆遷補償款記入什麼科目
1.企業收到與土地、房屋、設備及裝修等原直接計入資產價值的相關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科目;企業收到停工停業損失及拆遷獎勵相關的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
2.原土地證、原房產證等權屬證明注消以及移交不可移動設備設施時,借記「其他應付款」、「累計折舊」、「累計攤銷」科目,貸記「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營業外收入」科目,搬遷補償款超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凈值的部分計入公司當期損益。
3.發生搬遷其他支出或損失時,借記相關成本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同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㈡ 土地補償款計入什麼科目
法律分析:地補償款需要根據企業的性質來計入不同的科目,如果企業是取得生產經營用地支付某項土地補償款,則計入無形資產科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㈢ 拆遷費怎麼轉無形資產
拆遷補償費是以金錢作為形式出現的,因此是有形的,不可能是無形的。無形的,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如果是這樣的補償形式,哪個被拆遷人也不會願意接受的。
㈣ 拆遷補償款應該計入會計科目里哪個科目
一、計入專項應付款
1、收到拆遷補償款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
2、原房屋、土地處置
借:專項應付款
貸:固定資產凈值(房屋建築物) 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3、購置新土地並取得土地使用權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
4、建新廠房等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5、新廠房完工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6、搬遷、支付搬遷費用
借: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7、搬遷結束,結轉搬遷款
借:專項應付款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二、企業搬遷結束後,「專項應付款」如有餘額,作調增「資本公積金」處理,由此增加的「資本公積金」由全體股東共享;「專項應付款」如有不足,應計入當期損益。
(4)拆遷補償款能計入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取得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具有專項或特定用途的款項。
二、本科目可按資本性投資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收到或應收的資本性撥款,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將專項或特定用途的撥款用於工程項目,借記「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工程項目完工形成長期資產的部分,借記本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對未形成長期資產需要核銷的部分,借記本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等科目;撥款結余需要返還的,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上述資本溢價轉增實收資本或股本,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轉銷的專項應付款。
㈤ 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與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屬固定資產還是無形資產
一般來說,取得土地使用權時,要支付「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因此,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與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應當計入「無形資產」科目
㈥ 拆遷補償款計入哪個會計科目
計入專項應付款
1、收到拆遷補償款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
2、原房屋、土地處置
借:專項應付款
貸:固定資產凈值(房屋建築物) 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3、購置新土地並取得土地使用權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
4、建新廠房等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5、新廠房完工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6、搬遷、支付搬遷費用
借: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7、搬遷結束,結轉搬遷款
借:專項應付款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拆遷補償款能計入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取得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具有專項或特定用途的款項。
二、本科目可按資本性投資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收到或應收的資本性撥款,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將專項或特定用途的撥款用於工程項目,借記「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工程項目完工形成長期資產的部分,借記本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對未形成長期資產需要核銷的部分,借記本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等科目;撥款結余需要返還的,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上述資本溢價轉增實收資本或股本,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轉銷的專項應付款。
㈦ 收到國家土地徵收補償款的會計處理
收到征地補償款
借:銀行存款
借:累計攤銷~土地
貸:無形資產~土地所有權
貸:營業外收入
㈧ 拆遷補償款會計處理
法律分析:第一,政府給予的搬遷補償款應進行如下會計處理。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以及《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會計准則相關規定,M集團收到因政府規劃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所以,2016年度M集團將收到的拆遷款按進度計入當期損益,不符合相關規定。
正確的會計處理方式為:在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專項應付款」科目;對於屬於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按照拆遷產生的相關費用金額,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轉入「遞延收益」科目,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並作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在企業完成拆遷之後,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借記「專項應付款」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第二,在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應進行如下會計處理。對屬於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由此,收到的拆遷補助用於補償當年及以後產生的費用支出,不對企業的凈利潤產生影響。
此外,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1141號——財務報表審計中與舞弊相關的責任》,注冊會計師應當在風險評估階段考慮對M集團業績承諾可能存在舞弊的影響。同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執行實質性程序的過程中,將對業績承諾的影響分析考慮記錄於底稿中,並運用重要性原則判斷上述事項是否導致集團合並層面產生了錯報。此外,如果注冊會計師判斷上述事項屬於錯報,則應當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1251號》的相關要求,針對相關錯報與管理層進行溝通,並要求管理層更正錯報。如果管理層拒絕更正溝通的部分或全部錯報,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管理層不更正錯報的理由,並在評價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時考慮該理由。
法律依據:《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四、企業收到政府給予的搬遷補償款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企業因城鎮整體規劃、庫區建設、棚戶區改造、沉陷區治理等公共利 益進行搬遷,收到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搬遷補償款,應作為專項應付款處理。其中,屬於對企業在搬遷和重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損失、有關費用性支出、停工損 失及搬遷後擬新建資產進行補償的,應自專項應付款轉入遞延收益,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 理。企業取得的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的金額後如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企業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遷補償款,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 4號——固定資產》、《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等會計准 則進行處理。
㈨ 收到拆遷補償款計入什麼科目
企業政策性拆遷補償款的會計處理問題
根據財稅[2007]61號文件和財企[2005]123號文件及參考網上各高人的意見,我總結了以下對於企業收到政策性拆遷補償收入的會計處理,望大家多提出意見,呵呵
1、收到拆遷補償款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
2、原房屋、土地處置
借:專項應付款
貸:固定資產凈值(房屋建築物)
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3、購置新土地並取得土地使用權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
4、建新廠房等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5、新廠房完工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6、搬遷、支付搬遷費用
借:專項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7、搬遷結束,結轉搬遷款
借:專項應付款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㈩ 支付拆遷補償款,列入什麼會計科目
拆遷最終形成的是土地使用權,取得權屬列入無形資產科目,工業用地50年。土地使用內權出讓最高年容限按下列用途確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二)工業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