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或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方法,向國家繳納的土地資源性收益,包括土地出讓金、土地租金、土地收益金、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場地使用費等。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六條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的約定或者土地使用權劃撥批准文件的規定使用土地;確需改變該幅土地建設用途的,應當經有關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同意,報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改變土地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㈡ 土地指標費和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是什麼關系呢
1、新抄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襲府在 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
2、土地出讓金是當地政府把已經得到省政府批準的土地 出讓(即拍賣)給 開發商或工廠時,受讓人(開發商或工廠)交給當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這兩個相當於你買東西,先把東西低價買回來,再把東西高價賣出去,自己得利一樣。。。
你問對人了,我就是國土局的!
㈢ 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金一回事么
土地有償使用和土地出讓金不是一回事。
一、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的金概念:
1、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以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入股等方式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或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方法,向國家繳納的土地資源性收益。
2、土地出讓金,實際上就是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若干年限的地租之總和。土地出讓金只是取得有償使用方式中的一種出讓方式而需要支付的一種價款,而土地有償使用費則不僅僅包括出讓方式,而且還包括其他更多的方式。
二、本身屬性:
1、土地出讓金是土地本身使用價值的價格表現,他體現和反映的是土地使用價值,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2、土地使用費則是因為所有權與使用權發生分離後,所有權人向使用權人收取的費用,他隨不同的土地權利流轉,不同的政府行業政策,不同的土地利用狀況下,其具體標准和收取金額有所不同。
(3)平潭新增用地有償使用費擴展閱讀:
一、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法定方式包括:
(1)土地使用權出讓;
(2)土地使用權租賃;
(3)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此外,向國有土地使用者常年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土地使用費,也是土地有償使用的表現方式。
二、土地出讓金:
1、《土地管理法》對土地出讓金的使用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土地出讓收入主要用於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和城市建設支出等。
2、在土地國有的情況下,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國土資源部要求開發商必須在1年或2年內開發,如囤積土地要罰款或收回土地使用權。
3、土地出讓的高低與土地的用途、位置和土地出讓年限緊密相關。土地出讓金一般一次性支付。但有的土地的出讓金金額巨大、辦理出讓手續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也有多次支付的形式。
㈣ 繳納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就成了國有土地了嗎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府在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在用地前需進行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的報批,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范圍為規劃區內城市批次里的新增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城市規劃區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㈤ 什麼是土地有償使用費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有償使用內國有土地的單位或容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方法,向國家繳納的土地資源性收益,包括土地出讓金、土地租金、土地收益金、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場地使用費等。
㈥ 關於自建房
1.根據《電子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築物的水平安全距離如下:1千伏以下為1.0米,1千伏至10千伏為1.5米,35千伏為3.0米,66千伏至110千伏為4.0米,154千伏至220千伏為5.0米,330千伏為6.0米,500千伏為8.5米。
2.英國流行病調查人員的結論:居住在有電磁輻射下的兒童其白血病發病率為700分之一,比居住在無電磁輻射的兒童發病率(1400分之一)高出一倍。
3.瑞典國家工業與技術發展委員會的結論:1)15歲以下兒童如果暴露在平均磁感應強度大於0.2微特斯拉的環境中,則患白血病為一般兒童的2.7倍以上;2)若磁感應度大於0.3微特斯拉為3.8倍。
4.美國加州健康科學評價機構的結論:「電磁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罹患兒童白血病、成人惡性腦瘤、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流產等的危險性的增加,可能引起自殺和成人白血病。」
5. 高壓線是如何對人產生影響的? 其安全指標值?
高壓線中傳輸大電流,大電流產生的磁場對人的健康有影響。
英國專家認為:高壓線產生的磁場安全值為0.4微特斯拉(μt),高於該值,兒童將面臨患病風險。
我國的高壓線建設標准遠不能滿足安全要求 (我國的標准規定:磁感應強度低於100微特斯拉就滿足高壓線建設標准)
6.高壓線的安全距離是多少?
220千伏的高壓線在百米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0.4微特斯拉;
132千伏的高壓線在數十米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0.4微特斯拉;
11-66千伏的高壓線在十數米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0.4微特斯拉;
埋藏在地下的高壓線只在數米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0.4微特斯拉。
7、高壓線對房地產的影響已經顯現
業主們發現高壓線對房產的影響已經開始了,1、高壓線附近的房屋租金價格下降;2、高壓線旁的二手房的買賣也受到影響,高壓線使得辛苦奮鬥了一輩子才換來的房子面臨貶值;
開發商也發現高壓線附近的房屋銷售不順。距其的安全距離室外不得低於8米.
*** 建設用地的概念: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 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 游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
△臨時用地概念: 臨時用地是指工程建設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 國有或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空閑地或未利用地,施工 或者勘查完畢後不再需要使用的土地。
△土地補償費的概念: 是指因國家徵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對 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概念: 是指國家在新增建設用地中應取得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概念: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 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 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土地使用權劃撥的概念: 土地使用者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 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 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概念: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 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
△哪些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 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二)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
△徵用哪些土地,由國務院批准?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哪些?
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哪些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 以劃擬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 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方式包括哪些?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哪些方式?
(一)協議; (二)招標; (三)拍賣;
△哪些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採用租賃方式有償使用?
(一)原劃撥土地用途為經營性用地的;
(二)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和改變土地用途的;
(三)企業改制涉及劃撥土地使用權處置的。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用途分,各為多少年?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補交的出讓金、 由市、縣人民政府按不低於標定地價的多少比例確定? 40%。
△國家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在報批前必須擬定哪些方案?
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供 地方案。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分配方法和用途是什麼?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70%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一般為多少年? 兩年。
△哪些情形之下,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一)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 土地的;
(三)土地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
(四)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 有土地的;
(五)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哪些情形之下,可以收回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
(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
△徵用土地的各項費用 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批准之日起幾個月內全額支付? 3個月內。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 哪類土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 建設用地。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征地補償標准有爭議的, 由哪級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哪級政府裁決?
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 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臨時用地的土地使用者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 幾年內恢復種植條件? 1年內。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 有未利用地的,其審批許可權分別是多少?
(一)不足一公頃的,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公頃以上,不足四公頃的,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三)四公頃以上,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 部門,應當在收到徵用耕地批准文件之日起幾天內,先知 相關的財政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核減農業稅?十五天內。
△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什麼標准計付?
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 物和青苗補償費的具體標准,由哪級政府提出,報哪級政 府批准?
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 准。
△出讓經營性用地,應當採取什麼方式?
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批准 許可權分別是什麼?
(一)臨時使用基本農田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 管部門批准;
(二)臨時使用其他耕地的,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三)臨時使用其他土地的,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在距永久性測量標志多少米內禁止採石、爆破、架 設高壓電線?
50米。
△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辦理出讓手續,縣級人民政府 的批准許可權: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
△哪個部門負責建設用地的申請受理、審查、報批工 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
△徵用土地方案,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徵用土地的范圍、種類、面積、權屬、土地補償費和 安置補助費標准、需要安置人員的安置途徑等。
△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興建公路、鐵路、水利工程設施 徵用土地的補償、安置辦法,由哪級政府另行規定?
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農村村民一戶可以擁有幾處宅基地?
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省人民政府規定,農村村民個人建房用地限額面積 是多少?
使用耕地的不超過130㎡,使用荒山的不超過230㎡。 使用其他土地不超過180㎡。
△農村村民建住宅的審批程序是什麼?
向集體土地所有者和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鄉 (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誰組織實施?
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㈦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二十五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應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以有償使用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後,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者頒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和建設用地批准書後,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以及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者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後,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
第二十六條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建設單位應當向建設項目批准機關的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第二十七條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地,除依法報國務院批準的外,超過4公頃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不超過4公頃的,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具體建設項目使用原有建設用地和已批准農用地轉用、土地徵用范圍內的土地的,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未利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條依據《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縣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除30%繳中央財政外,40%留本級財政,10%繳市財政,20%繳省財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除30%繳中央財政外,50%留本級財政,20%繳省財政。
市、縣人民政府收取的原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20%繳省財政。
第二十九條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除依法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外,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可以繼續保留劃撥用地外,應當實行有償使用。處置土地資產,涉及省屬單位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初審後,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經批准准予改變土地建設用途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可以繼續保留劃撥用地外,應當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
第三十條國有土地租賃,應當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使用者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租賃合同。
前款所稱國有土地租賃,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出租給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向國家定期支付租金的行為。
第三十一條以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應當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使用者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前款所稱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是指國家以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權作價,作為出資(入股)投入企業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作價出資(入股)、轉讓、抵押等,涉及地價評估的,由具有土地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按照國家規定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三條徵用土地應當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擬訂、報批徵用土地方案。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經市、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徵用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二)公告徵用土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和徵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
(三)辦理補償登記。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之日起15日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者其他有效證明,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四)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詢意見期限為15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以上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五)交付被徵用土地。徵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被征地的土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徵用的土地。
徵用農民承包的土地的,應當依法辦理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手續。
國家依法徵用土地的,按照規定核減該幅土地的農業稅和有關農產品的定購任務。
第三十四條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
(一)徵用魚塘、藕塘、葦塘、灌叢、葯材地等,為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
(二)徵用果園、茶園、桑園等,為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7倍;未曾收獲的,為其同類土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倍。
(三)徵用耕種不滿3年的開荒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4倍;耕種3年以上的,按照耕地補償。
(四)徵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5倍。
(五)徵用其他土地的,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
徵用林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
(一)徵用農用地的,為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4倍;
(二)徵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為其所在村(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
徵用荒山、荒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三十六條依照本辦法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省人民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因采礦造成塌陷需要徵用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村莊搬遷、農民安置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和附著物的補償費標准:
(一)被徵用耕地上的青苗,按照當季作物的產值補償;多年生作物,按照其年產值補償;無青苗的,不予補償。
(二)魚苗放養2年以上的,不予補償;不足2年的,按照放養魚苗費的3至4倍補償。
(三)用材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主幹平均胸徑大於20厘米的,按照其實有材積價值的10%至20%補償;主幹平均胸徑5至20厘米的,按照其實有材積價值的60%至80%補償。
(四)苗圃苗木、經濟林、薪炭林按照其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2倍補償;尚無產值的,按實際造林投資2倍補償。幼齡林、新造林按實際投資2倍補償。
(五)房屋及其他附著物的補償費標准,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八條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使用國有農、林、牧、漁場的土地的,應當參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和本辦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七條規定,給予補償。
第三十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企業或者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企業,使用土地的補償標准參照徵用土地補償標準的低限執行。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使用土地,應當對原土地使用權人給予補償,除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全額支付外,其他補償費按照前款規定的標准減半執行;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已經調劑相應的土地給原土地使用權人的,可以不予補償。
第四十條嚴格控制徵用蔬菜基地。確因特殊情況需要徵用的,除依法報批外,應當按照征多少補充多少的原則,落實新的蔬菜基地,並按照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四十一條收回農民耕種的國有土地,不支付土地補償費。有青苗的,支付青苗補償費;本辦法實施前,已經耕種10年以上,收回後直接影響農民生活的,按照安置補助費的標准支付困難補助費。
因建設需要埋設電線桿、電線塔、電纜、管道等設施佔用土地的,只補償青苗損失;佔地較多的,應當依法徵用土地。
第四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耕地被徵用完後,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其餘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建設項目佔用該土地時,應當按照征地辦法和標准給予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償。
第四十三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的面積標准:
(一)城郊、農村集鎮和圩區,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
(二)淮北平原地區,每戶不得超過220平方米;
(三)山區和丘陵地區,每戶不得超過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戶不得超過300平方米。
第四十四條農村村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使用宅基地:
(一)因結婚等原因,確需建房分戶,原宅基地面積低於分戶標準的;
(二)因自然災害或者實施村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戶,沒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四)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徵用的;
(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農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四十五條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搶險救災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屬於臨時用地的,災後應當恢復原狀並交還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屬於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在災情結束後6個月內申請補辦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四十六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應當參照當地徵用土地補償標准,對土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補償;無償劃撥的,不予補償。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費用,對土地使用權人給予補償。
收回以有償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根據使用土地年限和土地開發情況給予補償。除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另有約定外,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對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給予補償。
㈧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二十六條 建設佔用土地,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城市規劃佔用土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實行統一徵用、統一按項目供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統一辦理農用地轉用報批手續。農用地轉用和征地報批時,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徵用土地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按《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分批次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按批准許可權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條 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建設項目,確需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以外的土地的,由建設單位按《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第二十八條 具體建設項目用地的申請程序:
(一)需要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的同時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預審申請,由建設項目審批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預審,並根據預審結果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核定用地指標,向申請人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
(二)申請人向項目管理部門和規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立項審批和規劃許可手續時,必須附具《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未取得《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的,有關部門不予辦理立項審批和規劃許可手續。
(三)建設項目批准後,申請人持《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立項批准文件以及規劃、環保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和有關圖件等材料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由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程序辦理用地報批手續。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用地後,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供地方案的實施。
第二十九條 市、縣人民政府在審批建設用地時應當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地的,按以下審批許可權辦理:縣人民政府可批准1公頃(含本數,下同)以下;地級市人民政府可批准5公頃以下;廣州、深圳市人民政府可批准20公頃以下。超過以上限額的,按審批許可權報上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中,經省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立項的重點建設項目、軍事設施以及跨地級以上市的項目用地,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所有的未利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按本條第(一)項規定的審批許可權辦理。
(三)具體建設項目使用現有的建設用地和已批准農用地轉用、土地徵用范圍內的土地的,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按《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許可權報省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但為實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將該規劃確定的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可由省人民政府授權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建設用地涉及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應當按《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許可權報省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建設用地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審批結果予以公告;屬於國務院批準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公告。
第三十條 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 土地補償費
徵用水田的,按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8-10倍補償;徵用其他耕地的,按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8倍補償;徵用魚塘的,按其鄰近水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8-12倍補償;徵用其他農用地的,按其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5-7倍補償;徵用未利用地的,按鄰近其他耕地補償標準的50%補償;徵用農民集體所有非農業建設用地的,按鄰近其他耕地的補償標准補償。平均年產值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二)青苗補償費
屬短期作物,按一造產值補償;屬多年生作物,根據其種植期和生長期長短給予合理補償。
(三)附著物補償
拆除單位或個人的房屋設施,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被徵用土地上的水井、墳墓和其他附著物,由市、縣人民政府按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補償標准。
(四)安置補助費
徵用耕地的,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6倍,但每公頃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徵用其他農用地的,其安置補助費總額,為該農用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5倍。
按前款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徵用宅基地和未計征農業稅的土地,不付給安置補助費。被徵用的土地,自批准徵用的次年起,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停止計征該土地所負擔的農業稅。
第三十一條 經批准使用國有農、林、牧、漁、鹽場的土地,導致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當根據原使用單位的投入情況,按不高於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同類土地補償費的標准給予適當補償;青苗、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辦法處理。
第三十二條 國家徵用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市、縣人民政府按以下程序組織實施征地:
(一)發布征地公告
市、縣人民政府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范圍內發布征地公告。征地公告發布後,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或搶建的建築物不列入補償范圍。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和地上附著物的產權證明等文件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不按規定辦理登記的,不列入補償范圍。
(三)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登記資料和現場勘測結果,核對征地補償登記情況。根據核對結果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征地補償標准,會同各有關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載明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附著物的補償費等事項。
(四)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對補償、安置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用土地方案的實施。
(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
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費用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給被征地的單位和個人,被征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的期限交付土地;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未按規定支付的,被征地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交付土地。
第三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採用協議、招標、拍賣等方式出讓。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經營性房地產項目用地必須採用公開招標、拍賣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具體程序和辦法,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20%上繳省財政,10%上繳地級以上市財政,40%留給縣財政,都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原國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額留給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耕地開發。
第三十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企業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建設單位依照本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程序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審核後,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農村村民建設住宅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會議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本條規定的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縣、鄉(鎮)人民政府可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建設用地需要,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按年度分批次報批。
第三十六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新批准宅基地的面積按如下標准執行:平原地區和城市郊區80平方米以下;丘陵地區120平方米以下;山區150平方米以下。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充分利用荒坡地作為宅基地,推廣農民公寓式住宅。
第三十七條 臨時使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使用國有土地的,應當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應當與土地所屬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合同應當就臨時使用土地期限、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違約責任等事項作出規定。臨時使用農用地的補償費,按該土地臨時使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與臨時使用年限的乘積數計算;使用建設用地的,按當地國有土地年租金與臨時使用年限的乘積數計算。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臨時使用土地期限屆滿,由臨時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負責恢復土地的原使用狀況。無法恢復土地原使用狀況而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經濟補償責任。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第三十八條 農、林、牧、漁生產佔用農用地建設永久性建築物的,應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㈨ 建設用地租金標准
法律分析:(一)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每平方米14元。依據財綜[2009]24號
(二)土地管理費:使用土地每平方米0.4元;徵用土地,不超過征地總額的3%。依據魯價發[2001]30號文件規定。
(三)土地出讓金: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收取不低於評價估地價的20%、40%、80%的土地出讓金。依據魯國土資發[2000]252號文件規定。
(四)耕地開墾費:佔用基本農田的按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0—12倍收取(每畝10000—12000元);佔用一般耕地的按前三年平均產值的8—10倍收取(每畝8000—10000元)。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三十一條
(五)土地登記費:1000平方米以下100元,每超過500平方米加收40元。依據[1995]魯土籍字第11號文件規定。
(六)土地使用證工本費:精裝本每本20元,簡裝本每本10元。依據計價格[2001]1734號文件規定。
(七)土地租金:劃撥土地補辦租賃手續,根據用地性質和土地等級按每平方米1.04—6.59元收取;劃撥土地使用權出租,按照用地性質,以租賃合同額的15—25%的標准收取;出讓土地改變用途的,按照實際用途的土地純收益之差收取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