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費用攤銷舞弊

費用攤銷舞弊

發布時間:2022-08-22 16:05:12

① 企業幾種常見的利潤舞弊手段

摘要:(一)通過掛賬進行利潤舞弊。企業財務制度規定,企業所發生的當期費用,應當在當期計入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尤其是為了使當期盈利,通過掛賬等方式將已是費用的項目資產化,來降低當期費用,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其表現:一是對應收賬款尤其是3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及已確認的壞賬長期掛賬,不作賬務處理。二是應攤銷費用不予攤銷。三是在建工程長期掛賬。四是已是費用性質的其他應收款,不及時轉入損益,而是長期掛賬,以資產的形式體現。

② 證監會對會計舞弊有什麼懲處措施

一、會計造假是指企業領導和財務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准則制度,做假賬和編制虛假會計報表的行為。會計造假的類型從會計信息反映的角度來看,會計造假表現為兩種類型:會計事項造假和會計報表造假。會計報表造假是故意謊報某些財務價值,造成增強獲利能力的假象,從而欺騙股東和債權人等利害相關人。會計事項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盜竊,或將公司的資產轉變為個人所有或使用。會計造假的危害會計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體表現在:會計造假所製造的錯誤信息將嚴重誤導各類決策者,從而導致各個市場行為主體乃至國家相關決策機構被誤導而制訂出錯誤決策,破壞市場運行機制;損害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嚴肅性,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侵犯公司股東、債權人、顧客及雇員的合法權益,使其蒙受巨大經濟損失;通過隱匿收入、虛列支出偷逃國家稅款,導致國家稅收流失;助長個人貪污腐敗行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證券市場飽受虛假錯誤信息的沖擊,嚴重誤導證券投資者的行為,破壞市場游戲規則,加劇市場投機和市場波動,影響社會安定。會計造假最後所導致的結果是國家受損失,少數人中飽私囊。會計造假的形式目前,企業會計報表造假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虛增資產,虛增利潤;二是虛增負債,隱瞞利潤。前者主要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因為國有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領導人的升遷;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低。後者主要是私營企業和個人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因為這類企業不注重業績,更關心的是如何逃避國家的稅收,少接收政府有關部門的攤派。1.資產虛增(1)費用資產化企業當期發生的費用應當計入當期產品生產(或商品經營)成本或期間費用。但有的企業卻將部分應該計入當期的費用計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類會計科目,使得企業當期損益不實;有的企業待攤費用不及時足額攤銷,而是長期掛賬,將本屬於期間費用的支出列作資產。企業通過將費用資產化,虛增了企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2)存貨不實有些企業積壓多年的貨物,或已經淘汰過時應當報廢的物資不做賬務處理,或存貨的現實價格(或可變現價格)已明顯低於賬面歷史成本價值卻仍按歷史成本掛在存貨賬上,存貨價值不實,違背了企業會計准則確認的謹慎性原則,虛增了企業存貨價值。(3)固定資產價值虛假企業固定資產價值不實主要表現在折舊不足、技術進步後造成的無形損耗不計、已毀損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資產不處置等,虛增(減)企業資產。(4)遞延及無形資產攤銷不足遞延及無形資產應當按時足額攤銷,已經淘汰過時的無形資產不應當再掛無形資產賬而應當將攤余價值作為期間費用計入損益。而許多企業對已經沒有使有價值或已經不可能再給企業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不做相應的財務處理,卻仍然作為資產列賬,虛增了企業資產。2.負債不實(1)應付款項高估許多企業的應付款項不及時或每年與往來單位核對確認清理,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的應退未退、應付未付款項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應付款項(不包括長期應付款項)以及債權人已經不存在的仍掛賬的也不少見,企業實際需付債務小於財務賬面債務,企業應付款項高估。(2)預提費用不實許多企業為了調節當期損益,不按企業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預提費用,而是根據企業調節損益的需求預提,有的企業應提的不提或不應預提及多預提的不及時沖銷,致使預提費用會計科目反映不實。3.虛報盈虧(1)多計收入、少計費用有的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將未實現的收入作為收入入賬,如在服務或工程未提供完畢之前,就確認收入實現;有些企業虛構客戶虛開銷售發票,虛列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一些企業對已經發生的支出不計入成本,或在結轉成本時不按配比原則,故意少轉成本,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及庫存商品的賬面金額遠遠大於實際庫存金額;有的企業則將有關費用支出單據壓在銀行未達賬中,利用「未達賬項」弄虛作假,調節利潤。(2)少計收入、多計費用企業為了達到少繳或不繳所得稅的目的,將正常的銷售特別是一些不需要增值稅發票的銷售,不按收入確認的條件進行確認,而是長期掛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科目中且金額不變;有的企業則採取虛列預提費用,多提多攤費用的方法,達到虛減盈利的目的。(3)在建工程長期掛賬,應計入損益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企業在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時,對借入資金需按期計提利息,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應予以資本化。有些企業工程早已完工,仍長期掛賬,借款利息仍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從而使當期財務費用減少,同時又可以少提折舊,從兩個方面來虛增利潤。(4)隨意調整報表一些單位為了達到一些不法目的,隨意調整報表金額,人為地加大資產調整利潤;或為了逃稅,避免檢查而加大成本費用,減小利潤,如為了增大管理費用,直接在損益中多計管理費用,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同時增大應收賬款和壞賬准備金額,造成表賬不符。二、會計舞弊是指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故意違背真實性原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規章規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會計舞弊的概念舞弊是指組織內、外人員採用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損害或謀取組織經濟利益,同時可能為個人帶來不正當利益的行為。舞弊是人為達到不良目的,經過事先預謀,精心策劃,運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種故意行為。從舞弊的主體方面可把舞弊行為劃分為組織舞弊和個人舞弊。組織舞弊是指組織領導人為了本單位和其成員的利益,授權有關經人員,利用不正當和非法手段,損害國家和其他單位利益的故意行為。個人舞弊是指員工私自為了個人私利利用不正當的和非法手段,損害國家、組織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為。會計舞弊的途徑收入舞弊途徑﹙1﹚擴大銷售核算范圍虛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銷售回購、銷售租回等業務確認為收入;將委託加工業務的加工發出以及收回,通過對開發票方式分別確認為銷售以及購買業務;將非營業收入虛構為營業收入。﹙2﹚提前確認收入或記錄有問題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就確認收入;對發出商品以及委託代銷等業務提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將向附屬機構出售產品確認為收入;在客戶對該項銷售有終止、取消或遞延的選擇權時過早確認收入。﹙3﹚利用財務報表合並技術虛增收入。無論是國際會計准則還是我國會計准則,均以擁有實質控制權作為納人合並范圍的標准。這樣,一方面,對相關公司是否擁有「實質控制權」必須依賴財會人員的專業判斷;另一方面,管理當局可以通過拉長控制鏈條、構建復雜的公司體系等手段,進一步「拓寬」財務報表合並范圍。這些會計選擇的灰色地帶無疑給企業管理層實施財務舞弊創造了條件。費用舞弊手段﹙1﹚收益性支出資本化。收益性支出資本化,就是將期間費用以及應當與本期收入配比的營業成本等故意列作長期資產,以此虛增利潤。﹙2﹚費用攤提目標化。企業基於配股、增發等融資目的,或者為了迎合市場盈利預期等,常常人為調節諸如廣告費、折舊費、研發費、預計損失、無形資產攤銷等費用的計提或推銷的依據比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折舊及推銷期限的延長或縮短均可使當期費用減少或增加。非經營性損益操縱企業常常通過處置轉讓子公司、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整等手段製造非經營性收益,進行利潤操縱,企業採用非經營性損益進行利潤舞弊的手段主要如下。﹙1﹚債務重組。新准則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重組收益計人營業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或者出於維持公司業績及配股需要的情況下,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新准則規定,若交易雙方存在關聯,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也就是差額不計入損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縱利潤,會想方設法予以規避,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公司對商業實質的判斷也存在著一定的會計彈性,這給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留下了一定空間。﹙3﹚借款費用。新准則將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到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資本化的借款范圍擴大到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這樣,一些企業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打主意,以達到操縱企業利潤的目的。﹙4﹚無形資產。雖然新准則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定義進行了區分,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明確劃分這兩個階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過主觀劃分,來決定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此外新准則中對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再局限於直線法,並且攤銷年限也不再固定,這也給一些公司利用調節無形資產的攤銷方式或攤銷年限來操縱利潤提供了途徑。﹙5﹚政府補助。新准則規定,「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用於補償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計入當期損益」。在這里,「已發生」和「將發生」是兩個不同的時態,卻關繫到補助的確認金額及當期利潤實現程度。當前的環境之下,是否如實確認,完全依賴於企業的誠信程度。因此,有些企業可能人為調節補助操縱當期利潤。﹙6﹚固定資產。新准則要求公司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方法及預計凈殘值至少每年復核一次。只要與原估計有差異時,就應當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與凈殘值,並且調整的方法採用未來適用法,不用追溯調整。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證據證明其固定資產使用壽命與原估計有差異,就可以進行會計估計變更,對業績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7﹚資產減值。新准則中明確規定的不允許轉回減值的資產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以及存貨,其他如應收賬款、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等資產的減值准備仍可轉回。因此,新准則雖然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仍給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留下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減值准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選擇,公司可能為避免當年虧損,不按規定提足減值准備,留待以後年度進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以達到粉飾會計報表的目的。﹙8﹚公允價值。新准則按照現行國際慣例將「公允價值」引入中國會計體系。但是,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公允價值的應用在很多處理上需要人為判斷,加上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難以做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會利用「公允價值」來調節操縱利潤。

③ 管理費用的舞弊手段

(1)將超法規的支出列入管理費用。
這種舞弊手段的表現為:
①企業將自己的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的購置列入了企業管理費用賬目當中;
②有些企業為了一己之私對政府相關人員進行行賄,將行賄費用以管理費用的名義列入賬簿中;
③一些企業的負責人給自己支付較低的工資(低於繳納所得稅工資標准),另外虛構職工人數,給非企業職工的家庭成員發放工資,將發放的工資列入管理費用中。
(2)將列入固定資產的費用列入到開辦費中。
將列入固定資產的費用列入開辦費中,這樣就可以虛增管理費用,虛減利潤,達到少繳納稅款的目的。
(3)管理費用的結轉不按照規定全部轉作當期損益。
有些企業沒有完全將管理費用轉作當期損益,將其部分計入到產品成本或轉入下期。目的就是想調節利潤。
(4)把應計入成本的運輸費列入管理費用。
企業購入固定資產、專項投資用的材料和設備的運輸費應計入設備或材料的成本,但有些企業卻將這部分運輸費列入管理費用中。
(5)不按規定攤銷無形資產。
企業的無形資產攤銷都記入「管理費用」,但有些企業為了調節期末利潤,人為地多攤或少攤無形資產,從而多計或少計費用,以達到其目的,
(6)任意擴大開支,提高費用。
按照規定,各項開支均有標准,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亂計費用的問題。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任意擴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准,從而提高企業費用水平,如管理費用水平,從而減少當期利潤。
(7)將管理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或將生產成本計入管理費用。

④ 費用報銷過程中常見舞弊手段有哪些

1.集體作弊,騙取資金。主要是鑽政策和改革的空子,集體編造虛假憑證和報表,套取國家財政資金的行為。這類舞弊,主要是從小集團利益出發,鑽政策和管理的空子,違反國家財政紀律,謀取或騙取國家資金。在日常工作中,國家立項的各類預算內外項目資金,是單位舞弊的重點。比如,各類貸款貼息,一般情況上級部門只要求申報單位提供銀行貸款的復印件,這就為單位弄虛作假造成可乘之機。個別單位甚至連續作假騙取。有的單位突擊編造虛假單位,虛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資金支出預算,以達到套取資金的目的。

2.設置障礙,逃避審計。個別單位為逃避審計,千方百計設置障礙,企圖矇混過關。尤其是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以各種理由為借口,故意不列印會計總賬、明細賬和銀行明細賬,迫使審計人員上電腦查賬,或是在一大堆記賬憑證中海底撈針,以疲勞來麻痹審計人員,增加審計工作量。有時為了獲得必要的會計資料,審計人員需像擠牙膏一樣,反復督促,才能一點一點擠出。個別單位甚至明目張膽地轉移、隱匿會計賬薄、會計檔案,更有甚者故意銷毀應依法予以保存的會計賬簿、會計憑證。2002年,我們在對某下屬單位實施離任審計時,就遇到了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故意設置內障、擅自轉移會計資料的問題,其中一個單位故意銷毀私設會計賬簿,涉案資金40多萬元。審計組曾三番五次責令其提供任職期間的所有會計檔案,但該單位以保管不善檔案丟失為名,遲遲不予提供,最後只得移交紀檢部門依法查處,該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分別受到了黨紀、政紀的處罰。

3.編假造假,謀取私利。單位或個人往往利用發票管理混亂、內部管理鬆懈之機,自製或套開假發票、假收據,虛報冒領,中飽私囊,其中,大頭小尾,陰陽發票是常見的問題。鴛鴦發票,更是一舉多弊。在現金交易中,同一發票,分別套開,發票聯金額大於存根聯和抵扣聯,使供方可以虛增銷售收益,使買方增加成本費用,多抵扣增值稅。主動多付款項給下屬單位或業務往來單位,雙方達成默契,隨後在該單位提取現金,報銷消費品和旅遊費用等。還有的單位或個人用作廢發票、過期發票、或者街頭巷尾買的假發票報銷。如過路過橋費、汽油費、餐飲費等等。

4.投資是假,變相集體消費是真。個別單位為了謀取個人或小集團利益,將國家財政資金以種種借口轉移到本單位下屬的經濟實體或公司,作為長期投資項目,而該項投資又長期不見收益入賬。究其當初投資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轉移資金,以便將本單位或個人的不當支出,如各項補貼、超支的出國費用等在下屬實體中列支,以逃避檢查。還有的迎合形勢的發展,創辦協會,將預算內資金擅自轉移到協會,致使資金失去監督與控制。

5.虛報冒領,騙吃空額。舞弊者利用內控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在工資表中虛列員工名額,從中大飽私囊。還有的以物資采購名義,將錢轉到商業企業,實為發購貨券,用於變相消費或拉關系。有的搞假采購真付款,或者假招標真付款,然後再將資金流入單位中,將資金轉回小金庫或中飽私囊。

6.變換手法,調節利稅。主要表現在巧立名目,多計多列、多提多攤成本費用,虛減利潤,或以紅蘭虛調收益少繳所得稅、流轉稅。或者以相反的手法,虛增盈利,撈取團體和個人的名利。核算中真真假假,本來不需要調賬,硬是調賬了。在不斷調賬、沖賬、轉賬中塞進私貨,在偷換會計科目性質,篡改業務內容中作弊。長期掛賬,只提不用。虛列預提費用,多提多攤費用,虛減盈利。或不處理「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的損益,或將不該列入的費用列入,調節損益。1999年,我們在審計某單位時,發現該單位將待攤費用科目35萬元,反復沖減調賬多次。每到年終,便將待攤費用科目按照當年指標完成需要,隨意調整,以調高或調低本年利潤。2000年,發現某單位將上級應撥但實際未到位的補貼收入220萬元,列為本年收入,從而虛增當年利潤220萬元。

7.變換方法,隱匿收入。企業主要是通過變換計價方法和計價數額以及隨意改變固定資產折舊辦法等調節盈利。將銷售商品虛報為虧損,或貪污私分,或設小金庫。多發售商品,少開發票,隱瞞和轉移收入。在事業單位,主要是採取收費不入賬、私設會計賬簿、公款私存等方法,隱匿收入,設置小金庫。2003年,我們曾查處到某事業單位,嚴重違反財經法規,將收取的學費以個人名義存到銀行儲蓄所的違紀問題,存款額100餘萬元,存摺數20餘個,資金賬外循環半年之久。

8.投其所好,逃避稅費。為達到發行債券、股票、審批立項、申請貸款等目的,任意篡改數據,虛列虛報收入、盈利和資產,浮誇欺騙。設立多套會計賬簿、編制多種報表,以應付各種檢查、申請貸款、逃避納稅。特別是應付賬款科目,在日常審計中,發現問題最多。有的單位隨意將應稅收入長期列在應付賬款科目之中,逃避納稅。多集中在對外投資收入、房屋租賃收入、資產轉讓收入等。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還常見於資產外流,賬外經營,借款注冊,虛擬資本,偽造證件,騙取貸款,年末虛開、年初虛沖等多種會計舞弊行為,也值得引起注意。

⑤ 2009年至今中國有哪些重大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顯「神通」

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現象屢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風」形容。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泛濫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權結構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結構存在缺陷(一股獨大)、獨立會計師喪失獨立性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筆者對近年來影響重大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選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深圳經濟特區會計師)

該公司自成立到上市兩年時間內初始投資不實,頻繁變動股東、虛增資本、對公司資產進行兩次大幅度的調賬升值並對升值部分進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資產評估中虛列資產項目。1989—1991年該公司通過虛增銷售收入、隱匿管理費用、炒賣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虛增利潤2.22億元,1989—1991報表累計盈利為7742.5萬元,實際累計虧損14457.5萬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與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簽署合作建造兩座大廈的工程及承包利潤的合同,合同規定,原野負責提供土地並辦理開發經營許可證等有關事宜,I公司具體負責工程施工及房產經營,並承諾付給原野公司承包利潤8500萬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兩座大廈王曙暉個沒有動工、一個剛打地基的情況下,將所有承包利潤8500萬元作為本年實現的利潤入帳,並倒算出銷售收入2.76億元,同時倒擠出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等數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發生管理費用8300萬元,其中1989年為1440萬元,1990年為2730萬元,1991年為4130萬元。原野公司將管理費用或列作開辦費掛帳,或分攤給下屬公司,下屬公司攤不了的作為待攤費用等掛帳。

原野公司上市後,由於市價遠高於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將名義上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價股票按市價拋向社會,從中獲利3400萬元記入當期利潤。股票賣出後,原野公司在帳務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劃轉股票的會計記錄。

原野公司下屬的福華公司自用廠房建成後,由原野公司決定按建造成本劃轉給另一下屬物業公司,再以物業公司的名義出售,按售價劃轉給福華公司,因此虛增利潤2000多萬元。

2、 瓊民源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

該公司1996年度虛構了5.66億元利潤、虛編資本公積金6.57億元。虛增的利潤主要來源於:

(1)將合作方香港冠聯置業公司投入的股本及合作建房資金1.95億元確認為收入;

(2)通過三次循環轉帳手法,虛構收到轉讓北京民源大廈部分開發權和商場經營權的款項2.7億元,從而確認收入3.2億元;

(3)將收到合作言的民源大廈的建設補償費5100萬元確認為收入。該公司還將其未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和未有處置權的的民源大廈對外投資,並對土地使用權和民源大廈進行評估,評估增值作為資本公積金。上述虛構的結果導致公司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都大幅度增加。

3、 東方鍋爐管理舞弊案(會計師——四川會計師事務所)

「東方鍋爐」在上市之前,就通過調整財務報表而虛增凈利潤1.23億元,上市後,又在「利潤截期」問題上大做手腳,將1996年度的銷售收入1.76億元和銷售利潤3800萬元,調整至1997年度。1997年度又以同樣的方法,將該年度的銷售收入2.26億元和銷售利潤4700萬元轉移到1998年,從而創造連續3年穩定盈利,凈資產利潤率增長平衡的假象。

4、 紅光實業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成都蜀都會計師事務)

(1)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 紅光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中稱1996年度盈利5400萬元。經查實,紅光公司通過虛構產品銷售、虛增產品庫存和違規帳務處理等手段,虛報利潤15700萬元,1996年實際虧損10300萬元。

(2)少報虧損,欺騙投資者 紅光公司上市後,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報告中,將虧損6,500萬元虛報為凈盈利1674萬元,虛構利潤8174萬元;在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報告中,將實際虧損22952萬元(相當於募集資金的55.9%)披露為虧損19800萬元,少報虧損3152萬元。

(3)隱瞞重大事項 紅光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中,對其關鍵生產設備彩玻池爐廢品率上升,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的重大事實未作任何披露。

5、 鄭百文管理舞弊案(會計師——鄭州會計師事務所)

鄭百文公司上市前採取虛提返利、少計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虛增利潤1908萬元,並據此製作了虛假上市申報材料;上市後三年採取虛提返利、費用掛帳、無依據沖減成本及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累計虛增利潤14390萬元。此外,該公司股本金不實,上市公告書存在重大遺漏,年報信息披露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6、 張家界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湖南會計師事務所)

ST張家界1996-1998年間年報中共虛構收入累計12261萬元,佔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49%;虛構其他業務利潤528萬元,虛增稅前利潤4662萬元,佔三年稅前利潤總額的62%.

(1)1995-1996年,張家界股份公司先後與張家界電業局、深圳全達貿易有限公司、深圳達佳實業公司簽訂了364畝土地轉讓合同,轉讓金額合計7965.9萬元,並約定土地使用權證在買方付款後移交。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在未開具發票和收到款項,亦未轉移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將合同約定的7965.9萬元轉讓金確認為1996年的收入,使收入虛增7965.9萬元,稅前利潤虛增2165萬元。

(2)1997年,張家界股份公司與張家界市土地房產開發公司、深圳市凱萊德實業公司、湖南兆華投資公司簽訂了150畝土地轉讓協議,轉讓金額合計4295萬元。協議約定,受讓方需在半年內付清全部價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權證。如受讓方不按合同規定支付價款,轉讓方將收回土地或另行轉讓。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在未開具發票和收到款項,土地使用權亦未轉移的情況下,將合同約定的4295萬元轉讓金確認為1997年的收入,使收入虛增4295萬元。

(3)1998年8月,張家界股份公司以2160萬元價款從香港振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購得張家界地區索張公路的權益。按合同約定,該權益包括投資本金和投資利息補償,且當年應收回591萬元投資回收款。但是,張家界股份公司將591萬元投資回收款全部計入了其他業務利潤,在扣除了63萬元的攤銷費用後,差額528萬元虛增了利潤。

7、ST黎明管理舞弊案(會計師—華倫會計師事務所)

黎明股份是1999年為了粉飾其經營業績,虛增資產8996萬元,虛增負債1956萬元,虛增所有者權益7413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虛增利潤總額8679萬元,其中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兩項分別占該公司對外披露數字的37%和166%.經過檢查組審定後,該公司利潤總額由檢查前對外披露的5231萬元,變為-3448萬元。更為嚴重的是該企業出現的上述問題,除常規性的少提少轉成本、費用掛賬、縮小合並范圍等違規行為外,有90%以上的數額是人為編造假賬、虛假核算虛增出來的。

(1)對開增值稅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即通過與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的形式,虛擬購銷業務,在迴避增值稅的情況下,虛增收入和利潤。比如,該公司所屬的黎明毛紡織廠通過與11戶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07億元,虛轉成本7812萬元,虛增利潤2902萬元,虛增存貨2961萬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稅抵扣制度,對開增值稅發票,既達到了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又不增加稅負。

(2)虛開產品銷售發票,虛增收入和利潤。即為了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虛擬銷售業務和銷售對象,不惜付出真納稅的代價,虛開銷售發票,虛增收入。該公司所屬的營銷中心,1999年6月和12月份,虛擬了兩個銷售對象即沈陽紅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飾公司,虛開不能作進項抵扣的普通增值稅發票,虛增主營業務收入2269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1124萬元,管理費用105萬元,虛增利潤1039萬元,相應虛增應收賬款1748萬元,壞賬准備105萬元,預提費用174萬元,應交稅金224萬元,虛減內部往來206萬元,表面上依法納稅,實質上卻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3)利用有關出口貨物優惠政策,虛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貨物企業可以自製銷售發票的條件,虛擬外銷業務,以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例如,該公司所屬的進出口公司1999年6月通過這種方式虛增主營業務收入582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519萬元,虛增利潤63萬元,相應虛增應收賬款582萬元,虛減存貨519萬元。

(4)人為擴大企業銷售業務的核算范圍,虛增收入。即為了虛增收入,將不屬於「銷售」科目核算的業務,人為調整到「銷售」科目核算。例如黎明進出口公司擅自將其本應在「委託發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外委加工服裝業務,通過與被委託方對開發票的形式,進行銷售核算,虛增銷售收入888萬元。

8、 大東海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海南會計師事務所)

大東海股份公司為取得上市資格,1993年至1997年間,虛列收入及投資收益等共計2.4億元。其主要作法:一是虛掛應收海南國際有限投資公司、海南大東海旅遊中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東海集團公司)及下屬關聯企業在南中國大酒店、游樂公司、濱海渡假村的消費款,虛列營業收入21307萬元;二是將其承包經營海國投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海南港澳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的虛假利潤414萬元並入本公司;三是以濱海大酒店裝修收入為名,虛列其他業務收入,虛增利潤1087萬元。四是大東海股份公司為虛增期末貨幣資金數,通過大東海集團公司向海南港澳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借款9325萬元,但只入「短期借款」帳8500萬元,入「投資收益」825萬元,虛增了投資收益。五是將購買港澳信託股份中的應收股利375萬元轉作投資收益。以上各項扣除已計提的營業稅及附加1170萬元,共虛增利潤2.28億元。

9、 銀廣夏管理舞弊案

銀廣夏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為1.78億元,2000年為5.67億元。

10、 麥科特管理舞弊案(會計師——深圳華鵬會計師事務所)

麥科特公司通過偽造進口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虛構固定資產9074萬港元;採用偽造材料和產品的購銷合同、虛開進出口發票、偽造海關印章等手段,虛構收入30118萬港元,虛構成本20798萬港元,虛構利潤9320萬港元,其中1997年虛構利潤4164萬港元,1998年虛構利潤3825萬港元,1999年虛構利潤1331萬港元;為達到上市規模,將虛構利潤9000多萬港元轉為實收資本,以及倒制會計憑證、會計報表、隱慝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

二、 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

舞弊因從事者身份不同,而有所謂管理舞弊與非管理舞弊之分。非管理舞弊又稱為員工舞弊,管理舞弊一詞中的「管理」泛指各中上管理階層, 所謂管理舞弊簡單地說是指管理階層所從事的各種舞弊。 員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經管理階層的授意,均可借內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預防及檢查;而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於事前精心設計,事後並極力設法隱瞞,作弊者的管理層次愈高,注冊會計師愈難加以有效檢查。

1、 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動機

(1)融資(圈錢):資金與企業,猶如血液與人體,賺錢的公司為擴充設備,需要更多的資金;虧本的公司為了營運周轉,更需要資金。資金不足,可能導致周轉不靈,因而倒閉。企業為了達到借款或增加資本的目的,可能虛報其財務報表,以便說服資金提供者,作出決策。

(2)初次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有三年盈利,公司為了能上市,就進行財務包裝。這與發行體制有關系。

(3)配股階段。證券會要求上市公司凈資產盈利率6%,才能配股。為實現配股,上市公司也會進行財務包裝。

(4)增發新股。目前有6家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總額為10個億以上,定價由承銷商與發生公司協商。這也會導致上市公司的財務包裝行為。東方鍋爐、紅光實業、麥科特、鄭百文、大東海都是「包裝」上市,虛構前三年利潤,以達到IPO目的。

(5)二級市場炒作(操縱價格):企業股票如果上市,為維持股價或為使股票價格能達到預期的波動,常利用不實的財務報表,以達到目的。股票價格預期的波動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價作暫時性的下跌,以便操縱者得以廉價購進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權或待價而沽。瓊民源與銀廣夏造假案主要目的是配合莊家二級市級操縱價格

(6)其它考慮:我國上市公司粉飾報表另外一個目的避免帶帽(「ST」、「PT」)以及退市;如果已帶帽了,「ST」不想淪為「PT」,「PT」不想最後退市,這些帶帽公司一般都表現出強烈扭虧為盈的慾望以達到摘帽的目的。此外,公司管理階層為了達成預算目標,藉以表現其為成功的經理人;或是為了貪得績效獎金或分紅,可能虛報財務報表。前者可能為了表現自我或與工作職位安全有關;後者則是為了物質報酬。有人稱此類舞弊為「績效舞弊」舞弊手段。

ST黎明及張家界舞弊動機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不外乎以上三種動機,他們造假首要目的是不虧損,以避免帶帽並為以後圈錢作準備。

2、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徵兆

健全的內部控制有助於預防及檢查員工舞弊,如管理階層蓄意舞弊以虛報財務報表,則內部控制將被逾越,而失去功能。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對於預防及檢查管理舞弊的作用不大。審計人員於後事審計工作時,必須對可能導致管理舞弊的徵兆提高警覺,這些徵兆有人稱之為紅旗(Red Flag)或警訊(Warning Signal)。

l 美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Coopers & Lybrand列舉了29個警號,提醒審計人員及公司監察人注意,並將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警訊列舉如下[2]:1.現金短缺、負的現金流量、營運資金及/或信用短缺,影響營運周轉。

2.融資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資)減低,營業擴充的資金來源只能依賴盈餘。

3.為維持現有債務的需要必需獲得額外的擔保品。

4.訂單顯著減少,預示未來銷售收入的下降。

5.成本增長超過收入或遭受低價進口品的競爭。

6.對遭受嚴重經濟壓力的顧客,收回欠帳有困難。

7.發展中或競爭產業對新資金的大量需求。

8.對單一或少數產品、顧客或交易的依賴。

9.夕陽工業或瀕臨倒閉的產業。

10.因經濟或其他情況導致的產能過剩。

11.現有借款合約對流動比率、額外借款及償還時間的規定缺乏彈性。

12.管理階層嚴格要求主管達成預算的傾向。

13.迫切需要維持有利的盈餘記錄以維持股價。

14.管理階層不提供審計人員為澄清及了解財務報表所需的額外資料。

15.主管有不法前科記錄。

16.存貨大量增加超過銷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的產品過時的嚴重風險。

17.盈餘品質逐漸惡化,例如折舊由年數總和法改為直線法而欠正當理由。

⑥ 財務舞弊手段的分析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行為頻繁發生,不僅傷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擾亂了市場的秩序。本文從收入舞弊和費用舞弊兩方面分析了財務舞弊的手段,並對其進行了動因分析,提出防範措施,以防範財務舞弊的再發生。
一、財務舞弊內涵
財務舞弊是指利用會計制度及編制財務報表方面的漏洞,有目的、有預謀、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騙,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給舞弊人帶來經濟利益,而最終導致他人或投資人受到傷害或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
二、財務舞弊的常用手段
(一)收入舞弊
1.管理層隱瞞虛構收入
虛構收入,是指通過其他方,使用不當的手段,然後根據其提前確認收入的行為,而這種現象往往較容易發生在企業的管理層之間。公司的管理層為了達到一定的業績,使公司的財務報表看起來很好,讓投資者相信公司的盈利能力,從而能夠順利融資,同時也為了減輕公司退市的風險,經常採取一些手段虛構收入,例如篡改收入確認時間,舉一典型事例,昆明機床公司將2014年應確認的3筆收入調整至2015年收入確認,使得2015年確認收入共計1.41億元。
2.引入三方公司虛構收入
在虛增收入時,企業使用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是引入第三方公司,也稱「過橋公司」。通過這一第三方公司,企業可以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既體現收入,又能夠避免賬務的抵銷。舉例來說,在2002年曝光的美國HPL技術公司的財務舞弊案中,虛構了320萬美元的售後回款,該公司引入了第三方公司佳能公司,HPL公司私下與佳能公司協商,讓佳能公司先購買HPL技術公司的價值320萬美元的軟體,之後佳能公司再以400萬美元的價格將該軟體銷售給HPL技術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
3.虛構銷售收入
銷售是利潤的主要影響因素,所以上市公司為了粉飾報表,會在銷售方面進行舞弊,常用方式主要有虛構銷售合同、虛開發票等。江蘇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至2016年虛造境外工程項目、虛假采購、虛構國內及出口建築材料貿易,僅在2015年一年就虛增當期營業收入5.8億元,利潤2.8億元。
(二)費用舞弊
1.收益性支出資本化
收益性支出資本化,也就是指通過利用權責發生制、收入和成本配比等會計原則,對已經實際發生的本應為收益性支出的費用或損失,卻通過待攤費用、開辦費、在建工程、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等科目予以資本化,形成大量虛擬資產,並將其作為「蓄水池」,不及時確認、少攤或不攤發生的費用和損失。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利息費用資本化,例如,國內的渝鈦白公司將應計入財務費用的借款利息8064萬元資本化計入了鈦白粉工程成本。
2.變相調整應收賬款賬齡,少提壞賬准備
少提或不提壞賬准備也是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一個手段,一些上市公司往往通過調整應收賬款的賬齡來達到財務舞弊的目的。一般來說,超過三年未收回的應收賬款能夠收回的可能性較低,五年以上的基本難以收回,所以要全額計提壞賬准備。因此,企業為了避免計提的大額壞賬准備影響利潤,可能會與購貨方相聯合,通過借款、轉款等方式虛列當期應收賬款,減少長年未收回的應收賬款。如此一來,從賬面上看,應收賬款當期的發生額很大,而期末余額卻很小,股東們便會誤以為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很高,從而誤導投資者的判斷。
3.資產不及時入賬,少計攤銷費用
除產品價格因素外,費用的攤銷與計提是對會計盈餘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的延長或縮短均可使當期費用減少或增加。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實質上是已經發生的費用,應在規定期限內攤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但一些上市公司則為了某種目的少攤、甚至不攤。
(三)非經營性損益操縱利潤
非經營性損益一般通過政府補助和固定資產的處置損益來操縱利潤。首先,政府補助是可以直接計入損益的,這類補助金額通常金額巨大,收入款項的原因和時間不確定性強,很多企業在面臨退市的年度,往往都會通過政府補助資金的流入,操縱提高凈利潤;其次,固定資產的處置,通常屬於非正常經營的業務活動,企業可以在盈利的年度計提減值,然後在虧損的年度進行資產處置,轉回以前年度超額計提的減值准備,從而形成利得,影響了利潤,或者在虧損的年度,大量處置固定資產以換取流動資金,也能達到大大改善利潤的目的。

⑦ 企業財務舞弊的常用手段有哪些怎麼識別舞弊信號

1、虛報或高報費用:與費用相關的活動並未實際發生,憑空捏造費用項目,或雖然實際發生,但報銷金額卻高於實際金額,從而虛報或高報費用。
2、偽造或塗改原始單據,譬如假單據、陰陽發票、塗改數字等手段,達到多報費用目的。
3、重復報銷:利用同一事項或單據重復報銷,比如同一事項開兩張發票,或報銷過的單據抽出來再次報銷。
4、模仿簽名:模仿領導簽字,矇混過關。
5、未經審批或越權審批:有些企業由於授權審批不清,導致費用不當報銷,未按規定審批。
6、串通舞弊: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之間,企業內部與外部有關人員之間利用各自的「方便」條件,逾越企業規定,合夥舞弊。
7、監守自盜:利用企業職責分離方面漏洞,利用自己保管錢財或經手有關事項,而由沒有相應有效監督,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舞弊的行為。
8、混水摸魚:利用公司賬務核算混亂或管理漏洞,進行報銷舞弊。
當然,費用報銷舞弊往往是以上一個手段或多個手段共同使用的,而舞弊得逞也反映了企業內控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也是企業加強內控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⑧ 會計造假與會計舞弊有什麼異同

一、會計造假是指企業領導和財務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准則制度,做假賬和編制虛假會計報表的行為。

會計造假的類型

從會計信息反映的角度來看,會計造假表現為兩種類型:會計事項造假和會計報表造假。

會計報表造假是故意謊報某些財務價值,造成增強獲利能力的假象,從而欺騙股東和債權人等利害相關人。

會計事項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盜竊,或將公司的資產轉變為個人所有或使用。

會計造假的危害

會計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體表現在:

會計造假所製造的錯誤信息將嚴重誤導各類決策者,從而導致各個市場行為主體乃至國家相關決策機構被誤導而制訂出錯誤決策,破壞市場運行機制;

損害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嚴肅性,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侵犯公司股東、債權人、顧客及雇員的合法權益,使其蒙受巨大經濟損失;

通過隱匿收入、虛列支出偷逃國家稅款,導致國家稅收流失;

助長個人貪污腐敗行為的滋生;

使尚未成熟的證券市場飽受虛假錯誤信息的沖擊,嚴重誤導證券投資者的行為,破壞市場游戲規則,加劇市場投機和市場波動,影響社會安定。

會計造假最後所導致的結果是國家受損失,少數人中飽私囊。

會計造假的形式

目前,企業會計報表造假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虛增資產,虛增利潤;二是虛增負債,隱瞞利潤。前者主要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因為國有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領導人的升遷;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低。後者主要是私營企業和個人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因為這類企業不注重業績,更關心的是如何逃避國家的稅收,少接收政府有關部門的攤派。

1.資產虛增

(1)費用資產化

企業當期發生的費用應當計入當期產品生產(或商品經營)成本或期間費用。但有的企業卻將部分應該計入當期的費用計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類會計科目,使得企業當期損益不實;有的企業待攤費用不及時足額攤銷,而是長期掛賬,將本屬於期間費用的支出列作資產。企業通過將費用資產化,虛增了企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

(2)存貨不實

有些企業積壓多年的貨物,或已經淘汰過時應當報廢的物資不做賬務處理,或存貨的現實價格(或可變現價格)已明顯低於賬面歷史成本價值卻仍按歷史成本掛在存貨賬上,存貨價值不實,違背了企業會計准則確認的謹慎性原則,虛增了企業存貨價值。

(3)固定資產價值虛假

企業固定資產價值不實主要表現在折舊不足、技術進步後造成的無形損耗不計、已毀損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資產不處置等,虛增(減)企業資產。

(4)遞延及無形資產攤銷不足

遞延及無形資產應當按時足額攤銷,已經淘汰過時的無形資產不應當再掛無形資產賬而應當將攤余價值作為期間費用計入損益。而許多企業對已經沒有使有價值或已經不可能再給企業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不做相應的財務處理,卻仍然作為資產列賬,虛增了企業資產。

2.負債不實

(1)應付款項高估

許多企業的應付款項不及時或每年與往來單位核對確認清理,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的應退未退、應付未付款項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應付款項(不包括長期應付款項)以及債權人已經不存在的仍掛賬的也不少見,企業實際需付債務小於財務賬面債務,企業應付款項高估。

(2)預提費用不實

許多企業為了調節當期損益,不按企業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預提費用,而是根據企業調節損益的需求預提,有的企業應提的不提或不應預提及多預提的不及時沖銷,致使預提費用會計科目反映不實。

3.虛報盈虧

(1)多計收入、少計費用

有的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將未實現的收入作為收入入賬,如在服務或工程未提供完畢之前,就確認收入實現;有些企業虛構客戶虛開銷售發票,虛列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一些企業對已經發生的支出不計入成本,或在結轉成本時不按配比原則,故意少轉成本,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及庫存商品的賬面金額遠遠大於實際庫存金額;有的企業則將有關費用支出單據壓在銀行未達賬中,利用「未達賬項」弄虛作假,調節利潤。

(2)少計收入、多計費用

企業為了達到少繳或不繳所得稅的目的,將正常的銷售特別是一些不需要增值稅發票的銷售,不按收入確認的條件進行確認,而是長期掛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科目中且金額不變;有的企業則採取虛列預提費用,多提多攤費用的方法,達到虛減盈利的目的。

(3)在建工程長期掛賬,應計入損益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

企業在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時,對借入資金需按期計提利息,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應予以資本化。有些企業工程早已完工,仍長期掛賬,借款利息仍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從而使當期財務費用減少,同時又可以少提折舊,從兩個方面來虛增利潤。

(4)隨意調整報表

一些單位為了達到一些不法目的,隨意調整報表金額,人為地加大資產調整利潤;或為了逃稅,避免檢查而加大成本費用,減小利潤,如為了增大管理費用,直接在損益中多計管理費用,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同時增大應收賬款和壞賬准備金額,造成表賬不符。

二、會計舞弊是指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故意違背真實性原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規章規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

會計舞弊的概念

舞弊是指組織內、外人員採用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損害或謀取組織經濟利益,同時可能為個人帶來不正當利益的行為。舞弊是人為達到不良目的,經過事先預謀,精心策劃,運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種故意行為。從舞弊的主體方面可把舞弊行為劃分為組織舞弊和個人舞弊。組織舞弊是指組織領導人為了本單位和其成員的利益,授權有關經辦人員,利用不正當和非法手段,損害國家和其他單位利益的故意行為。個人舞弊是指員工私自為了個人私利利用不正當的和非法手段,損害國家、組織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為。

會計舞弊的途徑

收入舞弊途徑

﹙1﹚擴大銷售核算范圍虛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銷售回購、銷售租回等業務確認為收入;將委託加工業務的加工發出以及收回,通過對開發票方式分別確認為銷售以及購買業務;將非營業收入虛構為營業收入。

﹙2﹚提前確認收入或記錄有問題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就確認收入;對發出商品以及委託代銷等業務提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將向附屬機構出售產品確認為收入;在客戶對該項銷售有終止、取消或遞延的選擇權時過早確認收入。

﹙3﹚利用財務報表合並技術虛增收入。無論是國際會計准則還是我國會計准則,均以擁有實質控制權作為納人合並范圍的標准。這樣,一方面,對相關公司是否擁有「實質控制權」必須依賴財會人員的專業判斷;另一方面,管理當局可以通過拉長控制鏈條、構建復雜的公司體系等手段,進一步「拓寬」財務報表合並范圍。這些會計選擇的灰色地帶無疑給企業管理層實施財務舞弊創造了條件。

費用舞弊手段

﹙1﹚收益性支出資本化。收益性支出資本化,就是將期間費用以及應當與本期收入配比的營業成本等故意列作長期資產,以此虛增利潤。

﹙2﹚費用攤提目標化。企業基於配股、增發等融資目的,或者為了迎合市場盈利預期等,常常人為調節諸如廣告費、折舊費、研發費、預計損失、無形資產攤銷等費用的計提或推銷的依據比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折舊及推銷期限的延長或縮短均可使當期費用減少或增加。

非經營性損益操縱

企業常常通過處置轉讓子公司、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整等手段製造非經營性收益,進行利潤操縱,企業採用非經營性損益進行利潤舞弊的手段主要如下。

﹙1﹚債務重組。新准則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重組收益計人營業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或者出於維持公司業績及配股需要的情況下,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新准則規定,若交易雙方存在關聯,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也就是差額不計入損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縱利潤,會想方設法予以規避,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公司對商業實質的判斷也存在著一定的會計彈性,這給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留下了一定空間。

﹙3﹚借款費用。新准則將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到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資本化的借款范圍擴大到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這樣,一些企業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打主意,以達到操縱企業利潤的目的。

﹙4﹚無形資產。雖然新准則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定義進行了區分,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明確劃分這兩個階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過主觀劃分,來決定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此外新准則中對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再局限於直線法,並且攤銷年限也不再固定,這也給一些公司利用調節無形資產的攤銷方式或攤銷年限來操縱利潤提供了途徑。

﹙5﹚政府補助。新准則規定,「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用於補償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計入當期損益」。在這里,「已發生」和「將發生」是兩個不同的時態,卻關繫到補助的確認金額及當期利潤實現程度。當前的環境之下,是否如實確認,完全依賴於企業的誠信程度。因此,有些企業可能人為調節補助操縱當期利潤。

﹙6﹚固定資產。新准則要求公司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方法及預計凈殘值至少每年復核一次。只要與原估計有差異時,就應當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與凈殘值,並且調整的方法採用未來適用法,不用追溯調整。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證據證明其固定資產使用壽命與原估計有差異,就可以進行會計估計變更,對業績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7﹚資產減值。新准則中明確規定的不允許轉回減值的資產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以及存貨,其他如應收賬款、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等資產的減值准備仍可轉回。因此,新准則雖然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仍給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留下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減值准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選擇,公司可能為避免當年虧損,不按規定提足減值准備,留待以後年度進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以達到粉飾會計報表的目的。

﹙8﹚公允價值。新准則按照現行國際慣例將「公允價值」引入中國會計體系。但是,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公允價值的應用在很多處理上需要人為判斷,加上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難以做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會利用「公允價值」來調節操縱利潤。

⑨ 費用報銷過程中常見舞弊手段有哪些

1.集體作弊,騙取資金。主要是鑽政策和改革的空子,集體編造虛假憑證和報表,套取國家財政資金的行為。這類舞弊,主要是從小集團利益出發,鑽政策和管理的空子,違反國家財政紀律,謀取或騙取國家資金。在日常工作中,國家立項的各類預算內外項目資金,是單位舞弊的重點。比如,各類貸款貼息,一般情況上級部門只要求申報單位提供銀行貸款的復印件,這就為單位弄虛作假造成可乘之機。個別單位甚至連續作假騙取。有的單位突擊編造虛假單位,虛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資金支出預算,以達到套取資金的目的。

2.設置障礙,逃避審計。個別單位為逃避審計,千方百計設置障礙,企圖矇混過關。尤其是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以各種理由為借口,故意不列印會計總賬、明細賬和銀行明細賬,迫使審計人員上電腦查賬,或是在一大堆記賬憑證中海底撈針,以疲勞來麻痹審計人員,增加審計工作量。有時為了獲得必要的會計資料,審計人員需像擠牙膏一樣,反復督促,才能一點一點擠出。個別單位甚至明目張膽地轉移、隱匿會計賬薄、會計檔案,更有甚者故意銷毀應依法予以保存的會計賬簿、會計憑證。2002年,我們在對某下屬單位實施離任審計時,就遇到了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故意設置內障、擅自轉移會計資料的問題,其中一個單位故意銷毀私設會計賬簿,涉案資金40多萬元。審計組曾三番五次責令其提供任職期間的所有會計檔案,但該單位以保管不善檔案丟失為名,遲遲不予提供,最後只得移交紀檢部門依法查處,該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分別受到了黨紀、政紀的處罰。

3.編假造假,謀取私利。單位或個人往往利用發票管理混亂、內部管理鬆懈之機,自製或套開假發票、假收據,虛報冒領,中飽私囊,其中,大頭小尾,陰陽發票是常見的問題。鴛鴦發票,更是一舉多弊。在現金交易中,同一發票,分別套開,發票聯金額大於存根聯和抵扣聯,使供方可以虛增銷售收益,使買方增加成本費用,多抵扣增值稅。主動多付款項給下屬單位或業務往來單位,雙方達成默契,隨後在該單位提取現金,報銷消費品和旅遊費用等。還有的單位或個人用作廢發票、過期發票、或者街頭巷尾買的假發票報銷。如過路過橋費、汽油費、餐飲費等等。

4.投資是假,變相集體消費是真。個別單位為了謀取個人或小集團利益,將國家財政資金以種種借口轉移到本單位下屬的經濟實體或公司,作為長期投資項目,而該項投資又長期不見收益入賬。究其當初投資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轉移資金,以便將本單位或個人的不當支出,如各項補貼、超支的出國費用等在下屬實體中列支,以逃避檢查。還有的迎合形勢的發展,創辦協會,將預算內資金擅自轉移到協會,致使資金失去監督與控制。

5.虛報冒領,騙吃空額。舞弊者利用內控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在工資表中虛列員工名額,從中大飽私囊。還有的以物資采購名義,將錢轉到商業企業,實為發購貨券,用於變相消費或拉關系。有的搞假采購真付款,或者假招標真付款,然後再將資金流入單位中,將資金轉回小金庫或中飽私囊。

6.變換手法,調節利稅。主要表現在巧立名目,多計多列、多提多攤成本費用,虛減利潤,或以紅蘭虛調收益少繳所得稅、流轉稅。或者以相反的手法,虛增盈利,撈取團體和個人的名利。核算中真真假假,本來不需要調賬,硬是調賬了。在不斷調賬、沖賬、轉賬中塞進私貨,在偷換會計科目性質,篡改業務內容中作弊。長期掛賬,只提不用。虛列預提費用,多提多攤費用,虛減盈利。或不處理「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的損益,或將不該列入的費用列入,調節損益。1999年,我們在審計某單位時,發現該單位將待攤費用科目35萬元,反復沖減調賬多次。每到年終,便將待攤費用科目按照當年指標完成需要,隨意調整,以調高或調低本年利潤。2000年,發現某單位將上級應撥但實際未到位的補貼收入220萬元,列為本年收入,從而虛增當年利潤220萬元。

7.變換方法,隱匿收入。企業主要是通過變換計價方法和計價數額以及隨意改變固定資產折舊辦法等調節盈利。將銷售商品虛報為虧損,或貪污私分,或設小金庫。多發售商品,少開發票,隱瞞和轉移收入。在事業單位,主要是採取收費不入賬、私設會計賬簿、公款私存等方法,隱匿收入,設置小金庫。2003年,我們曾查處到某事業單位,嚴重違反財經法規,將收取的學費以個人名義存到銀行儲蓄所的違紀問題,存款額100餘萬元,存摺數20餘個,資金賬外循環半年之久。

8.投其所好,逃避稅費。為達到發行債券、股票、審批立項、申請貸款等目的,任意篡改數據,虛列虛報收入、盈利和資產,浮誇欺騙。設立多套會計賬簿、編制多種報表,以應付各種檢查、申請貸款、逃避納稅。特別是應付賬款科目,在日常審計中,發現問題最多。有的單位隨意將應稅收入長期列在應付賬款科目之中,逃避納稅。多集中在對外投資收入、房屋租賃收入、資產轉讓收入等。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還常見於資產外流,賬外經營,借款注冊,虛擬資本,偽造證件,騙取貸款,年末虛開、年初虛沖等多種會計舞弊行為,也值得引起注意。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費用攤銷舞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