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凈利潤 計算
1、所得稅費用=當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或者減去遞延所得稅收益)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2、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所得稅,是錯的。
如果企業以前期間發生虧損,並在以後年度按規定可以扣減時,就影響當年實際應交的企業所得稅額。
此時,當年應交的所得稅額=(利潤總額-虧損彌補)*所得稅率
3、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是對的。這是中級財務管理裡面有關完整工業項目投資等的內容。
4、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課件上也是這么說的而在課件《利潤表》的最後一格說明中矛盾出現了,「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潤總額-彌補虧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支出+折舊+攤銷「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公司以前年度未發生過虧損,而後一個成立的條件是企業以前年度發生過虧損。
(1)企業攤銷前收益擴展閱讀:
1、凈利潤(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制進行的,現金預算是保證現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
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預計損益表中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收益作為現金編制的出發點,通過逐筆調整處理各項影響損益和現金余額的會計事項,把本期的凈收益調整為現金凈流量的方法。
2、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可揭示凈收益品質的好壞。所謂收益品質,是指對企業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的一個概念。
一般而言,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系越強,表明企業的凈收益品質越好;即凈收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數量上,時間分布)越小,說明凈收益的收現能力越強。收益品質越好,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適應性就越強。
綜上所述,凈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與凈收益的差異程度又可揭示凈收益的品質好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不斷增加。
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管理當局、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外部集團和個人,日益關注企業現金流量信息及創收現金的能力。現金流量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❷ 攤銷遞延收益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取得遞延收益時:復
借:銀行存制款
貸:遞延收益
2.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准則和收入准則的相關內容中。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企業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政府補助,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政府補助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xx資產」或其他資產類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處置該資產時,將該資產對應的遞延收益科目余額轉入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❸ 企業價值/EBITDA(企業倍數)是什麼意思呢
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反映了投資資本的市場價值和未來1年企業收益間的比例關系。
企業價值(EV)的計算公式為:企業價值=市值+(總負債-總現金)=公司市值+凈負債。扣除利息、稅款、折舊及攤銷前的收益(EBITDA)用以計算公司經營業績。
其計算公式為: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企業價值倍數=企業價值/企業攤銷前的收益。
拓展資料:
企業價值即指企業本身的價值,是企業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價值資產的市場評價。企業價值不同於利潤,利潤是企業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中所創造價值中的一部分,企業價值也不是指企業賬面資產的總價值,由於企業商譽的存在,通常企業的實際市場價值遠遠超過賬面資產的價值。
是該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貼現率折現的現值,它與企業的財務決策密切相關,體現了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以及持續發展能力。擴大到管理學領域,企業價值可定義為企業遵循價值規律,通過以價值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管理者、普通員工、政府等)均能獲得滿意回報的能力。
顯然,企業的價值越高,企業給予其利益相關者回報的能力就越高。而這個價值是可以通過其經濟定義加以計量的。
自由現金流量可分為企業整體自由現金流量和企業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整體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扣除了所有經營支出、投資需要和稅收之後的,在清償債務之前的剩餘現金流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是指扣除所有開支、稅收支付、投資需要以及還本付息支出之後的剩餘現金流量。整體自由現金流量用於計算企業整體價值,包括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用於計算企業的股權價值。股權自由現金流量可簡單地表述為「利潤+折舊-投資」。
❹ ebitda是什麼意思啊
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或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在利息、稅、折舊(貶值)、攤銷之前的盈利收入。
EBITDA的使用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假設。假設當收購一個企業時,被收購企業肯定是把投資活動控制到最低的。所以我們分析的時候只看經營性活動。
而經營性活動看的時候,EBITDA是很有意義的,意義在於:當營運資金凈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性現金凈流入也就等於EBITDA。而企業也就可以利用這個錢(約等於EBITDA)來進行償付利息了
EBITDA是一種利潤衡量指標。目前國內的會計准則和上市公司財報披露指引雖然沒有強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EBITDA值,但根據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和信息,投資者和分析員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公司的EBITDA值。
營業利潤、所得稅和利息支出這三項會在損益表和財務附註中出現,折舊和攤銷兩項通常在財務報表附註或者現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到。
計算EBITDA的捷徑是先找到營業利潤這項,不過,和境外公司披露的營業利潤(通常也稱做EBIT-息稅前利潤)不同,國內公司的營業利潤是減掉財務費用後的,所以要先把財務費用加回營業利潤後,再把折舊和攤銷兩項費用加回去,就可以得出EBITDA了。
到2013年,工行、農發行等多家銀行所通行的EBITDA(息稅折攤前收益)的指標含義是:指凈利潤和所得稅、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之和。是銀行對客戶信用等級評定的一個基本指標。
演算法
凈銷售量 - 營業費用 = 除稅及利息前盈利
除稅及利息前盈利 + 折舊費用 + 攤銷 = 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之獲利。
(4)企業攤銷前收益擴展閱讀:
用法
盡管EBITDA不是公認的會計原則認可的財務指標,但在評估公司的績效(例如證券分析)時,它廣泛用於許多財務領域。旨在通過比較不同融資形式的利息支付的影響(忽略利息支付),政治管轄區(忽略稅收),資產集合(忽略折舊)來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獲利能力。
和不同的收購歷史(通過忽略通常由商譽產生的攤銷)。EBITDA是對運營現金流的一種財務計量,廣泛用於並購中小企業和中間市場的企業。通常對EBITDA進行調整以使度量標准化以使購買者可以將一項業務的績效與另一項業務的績效進行比較是很常見的。
這些調整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壞賬費用,已支付的任何法律和解,慈善捐款以及所有者或家庭成員的薪水。
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負表示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存在根本性問題。另一方面,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正,並不一定意味著該業務產生現金。這是因為EBITDA忽略了營運資金(通常在發展業務時需要),資本支出(需要替換已損壞的資產),稅收和利息方面的變化。
一些分析家在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時不支持忽略資本支出:資本支出需要維持資產基礎,從而獲得利潤。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著名地問道:「管理層是否認為牙仙會支付資本支出?」
❺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回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答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❻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計算公式是什麼
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然而由於並沒有考慮補充營運資金以及重置設備的現金需求,並不能就此簡單的將EBITDA與現金流對等。 拓展資料:
1.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2.折舊費指根據企業的固定資產原值,剔除不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因素,按照規定的殘值率和折舊方法計算提取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從固定資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計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從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
3.計算折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採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現計算的某一會計期間的折舊費是不相等的,從而就影響到該會計期間的產品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慎重地選擇應用折舊方法。在同一個企業里,由於固定資產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
4.折舊費,是指按規定的總工作量(總工作小時、總工作台班、總行駛里程數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應用於某些價值很大,但又不經常使用或生產變化大,磨損又不均勻的生產專用設備和運輸設備等的折舊計算。根據設備的用途和特點又可以分別按工作時間、工作台班或行駛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計算折舊
5.為了正確計算折舊,除了正確地確定固定資產原值外,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估計使用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到折舊額的大小,從而影響到產品成本的高低
❼ 扣除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盈利 是什麼意思啊
一、抄扣除利息、稅項、折襲舊、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盈利就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的利潤。
二、在《財務管理》中有一項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報表分析指標叫「利息保障倍數」,是反映支付利息的利潤來源(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之間的關系的。
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1)分子中的「息稅前利潤」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前的利潤。
(2)分母中的「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費用化利息,還包括資本化利息。
三、從上面式子中「息稅前利潤」的含義可以推導出您要的答案。
扣除利息、稅項、折舊、攤銷及重組成本前盈利=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重組成本。
四、詳細內容請參看《財務管理》有關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