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無形資產使用管理中應注意什麼
一、加強無形資產的核算,正確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變動及產生的效應
二、區別對待,全面管理
三、講究效益,提高無形資產的利用率
四、建立健全無形資產各種使用管理制度
B. 無形資產管理常見的風險點有哪些
無形資產方面風險點描述:
無形資產入賬的及時性,計價的准確性,權屬的明晰性,影響財務報表的准確性,易造成資源的浪費、稅收風險的增加。
C. 目前無形資產所存在的問題
(1)無形資產評估中所存在的問題
①法律失范。無形資產的評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規的指導下進行的,是以國家的政策規范為依據的,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無論何種形式的無形資產的評估都不能違背國家的法律規范。但是某些評估機構卻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做出了許多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事情來,使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出現了失范現象。有些企業在沒有產權變動的情況下,聘請或者委託資產評估其「商譽」,有的還通過新聞媒介公布其價值。這就嚴重地違背了國家有關嚴格禁止沒有產權交易目的的商譽評估公布的規定。企業和廣告部門向公眾公布沒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的競爭法和廣告法,是明顯的違法行為。某些評估機構不服從國家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評估目的,不實事求是地做出評估結論。有些評估機構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不是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甚至應企業的要求,動輒就把企業的無形資產評估為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如果這種現象任其自然,則勢必有搞亂評估行業秩序的現實危險。有些評估機構未取得合法的評估資格,或者聘用了沒有評估資格的人擔任評估人員。
②方法失范。無形資產評估應該建立在科學的評估體繫上,其評估方法和價值參數的選取是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評估機構對企業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評估方法和價值參數的選取存在著許多不科學、不嚴謹之處。主要表現在:評估方法選擇不當,圖簡單、貪省事,只選擇比較容易的評估方法,不願做認真的、細致的、全面的評估工作;評估的價值參數和技術參數不當,或是由於業務水平不高,或是由於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從而導致評估的結論缺乏科學依據:評估的分析調查方法和計算公式選擇不準確,或計算出現嚴重失誤,從而導致評估的失范。
③倫理失范。無形資產的評估同有形資產的評估相比要復雜得多,在評估過程中,經辦人的主觀因素所佔比重也要大得多。評估的結論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估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和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評估行業的職業倫理要求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的態度,盡一切努力使評估工作做到嚴肅、認真、細致,使評估結論客觀、公正,而不能為了迎合某種需要或追求某種轟動效應,使評估工作出現隨意性。但是某些評估機構不是由於具體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的問題而導致結論失真,而是因為主觀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出現假數據或假結論,這就不是一個業務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典型的倫理問題。近幾年資產評估業務需求的激增,資產評估機構的數量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增加,資產評估從業人員也隨之增加,這種增加既有必然性又帶有盲目性,其不利的一面就是評估人員的整體素質下降,一些評估機構的人員素質、結構、數量都不符合規定要求,影響了無形資產評估質量。
(2)對策和建議
①盡快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使無形資產評估業有法可依。無形資產評估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為了適應市場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繼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規,如河南、深圳等地頒布的「無形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等,有力地推動了地方或行業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發展。但是,由於評估方法、標准等方面存在差異,勢必影響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和國內外市場的銜接。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來調整政府主管部門、中介機構以及佔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種種關系,界定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規范各種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性質、功能、種類、形式、標准和職業道德。保障無形資產的佔有者、使有者的各種權益。促使無形資產資源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下,實現合理流動,達到優化配置提高全社會無形資產的效益。這些政策法規應該包括:「無形資產評估管理條例」,明確評估的范圍、程序、評估方法、評估結構及其管理、法律責任等:「技術評估師管理條例」,技術評估師作為一種職業資格,應明確其資格考試,認定登記業務范圍,評估規則,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責任等;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其他行規行法和職業道德等。
全國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或條例,應成為我國知識產權法規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並科學地規范全國的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城市,也應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地方性無形資產評估法規,使全國各地的無形資產評估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促進無形資產評估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國務院已經建立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協調全國知識產權工作,加強對知識產權的領導。無形資產評估機構除對其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和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外,還應結合無形資產權利化特徵和無形資產保密性極強的特點,規定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無形資產評估機構與委託方串通作弊,使被評估的無形資產構成侵權的,應負連帶責任;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過程中,由於泄密或竊密,給有關單位和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並賠償其經濟損失。
②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專職評估機構,規范評估行為。全國各地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可以是綜合性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也可以是專門性的技術、商標、版權、計算機軟體等評估機構,並應逐步設立,進行試點,決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設立,還應確實加強對無形資產評估隊伍的培訓工作。有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盡快按照科學、統一、效能的原則,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的無形資產專職評估機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裝起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脫離任何行政主體,遵循真實性、公正性、科學性的原則,維護委託方的合法權益,成為依法執業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的建立應經省級以上的國資、科技等部門的資格認證,業務上受上述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另外,無形資產評估機構應利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等各種手段,收集和處理各種市場信息,建立資料庫,面向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信息服務。
③按照國際慣例,建立技術評估師制度。無形資產評估業是依託科學技術和其他知識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無形資產評估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綜合性、創造性及復雜性等行業特徵。這就要求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的科學態度,廣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從業人員中大多是科技人員或財會人員,對干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無形資產評估的理論、方法和技巧,學習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新的專業及財會知識等。這就使得處於起步階段的無形資產評估業遠遠滿足不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更不用說與國際市場接軌。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對無形資產評估的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擇優選拔、嚴格錄用,建立起規范、科學的技術評估師資格認證制度,盡快建立一支富有獻身精神,熟悉評估業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無形資產評估專業隊伍,為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撐,為無形資產評估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完善
債權人敢於接受知識產權擔保除了首先要確定知識產權的價值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有順暢的渠道實現知識產權的變現,因為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其本身並不需要抵押的知識產權。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和平台。
首先,加強無形資產交易立法,制定專門的無形財產交易法規,依法規范無形財產交易行為;
其次,應當搭建知識產權信息平台。對各類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知識產權信息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在統一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台上構建製造業、海洋、農業、中醫葯、食品等不同專業和領域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料庫,形成大規模、高質量、專業化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庫群,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再次,整合現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專利交易市場和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統一建立包括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同時開通網上知識產權交易市場。
D. 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幾點建議
四)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重要性
如果某項資產在總資產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或者是起關鍵作用的資產,我們就應當對其予以確認,相反,對那些只佔有很小比例的資產,就可以根據重要性原則,不進行核算。
四、我國目前無形資產核算應該包括的范圍
根據以上討論,筆者認為,對於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由於價值比較容易確認,核算成本較低,應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在這些問題上理論界和實務界也已經達成了共識。而對於商譽、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等資源,則應分別情況處理。
(一)關於商譽的會計核算
對於自創的商譽,不應當將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而對於企業並購活動中發生的商譽,則應當予以核算。這是因為,自創商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價值構成復雜,形成成本具有不可驗證性,為企業帶來的收益也經常波動,對其准確計量比較困難。
而且,筆者認為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並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這是因為企業的有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可能因為時間的變化而發生增值,但出於歷史成本原則的考慮,我們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並不對這些增值進行核算。這時如果核算自創商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這部分資產的增值進行了間接確認,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而對於企業合並產生的商譽,其價值的計量比較簡單,而且這種情況下對其他各項資產也進行了評估,考慮了其增值,因此就應當將其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
(二)關於人力資源等的會計核算
對於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以及企業組織架構等,由於對其進行計量比較困難,目前不應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盡管這部分無形資源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但這種收益的實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對其他資產具有很大的依賴性。而且從產權的角度來看,很難說他們為企業所擁有,並不完全符合資產的定義。對這些資源進行區分、進行計量也相當困難,如果強行將它們納入無形資產進行核算,並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相反會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下降,最終影響決策質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與我們核算無形資產的初衷背道而馳。
實際上,這些資產的價值已經由在企業的利潤表進行了反映,而且利潤表的反映有時更准確,更合理。超額收益就是企業擁有某些特殊資源的體現,正是因為企業收益的不同,我們才能夠從收益出發而不是傳統的從資產出發去正確估計企業的價值。筆者認為,如果將所有無形的資源納入會計核算體系,將會使所有企業的資產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等量資本產生等量利潤,那時或許利潤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麼我們憑什麼去確定企業的價值呢?這個問題有待以後進一步討論。
E. 高校無形資產管理法規的政策文件
民辦學校應重視無形資產的評估和利用
學校無形資產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利用有形資產培養出有價值的教育產品或提供教育服務方面。民辦學校要牢固佔領教育市場,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光靠硬體條件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樹立自己的形象,要有品牌意識,加強對無形資產的投資。目前民辦學校的無形資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一個優秀學校的品牌一般要經過幾代教職員工含辛茹苦的努力才能樹立起來,因此名校的品牌毫無疑問是固有的無形資產。學校的知名度和信譽,知識與管理等方面的積累,逐漸為廣大家長、學子所認可與接受,在良好社會信譽的影響下,學校無形資產會大大提升。
二、擁有眾多優秀生源。吸引優秀的學生到學校就讀,這不僅要靠良好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要看學校軟硬體、校風、校園文化、管理機制等。一所學校如果能吸引一批從小基礎比較扎實、綜合能力強的生源來此就讀,學校的辦學實績很可能更加顯著。好的生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的帶領下能夠很快進步。而其他學生在他們的帶動下,也能各自挖掘出自身的發展潛力。
三、擁有眾多優秀教師。這點主要從教師中優秀教師的數量和師資隊伍結構是否合理來考察。一所成功的民辦學校,名師薈萃不說,還擁有省市乃至全國的優秀學者、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有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具有精湛教育藝術和豐富教育經驗的老教員,更有年富力強、積極進取、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師,也就是說,結構上搭配合理,有利於學校的持續發展,也容易贏得家長和社會的認同。
四、能否擁有傑出的校長。校長有什麼樣的作風,就會帶出什麼樣的教師。教育思想是辦學的靈魂,校長的教育思想對於辦好一所學校起著決定性的至關重要作用。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思想,便產生什麼樣的教育。
當然,民辦學校無形資產的評估不僅在這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量化,但這些是最主要的,也是一所民辦學校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民辦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對無形資產重要性的認識,注重開發、培育、總結、創造、維護和保護自身的無形資產,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配置專門的管理人員,加強對無形資產管理知識的普及,利用無形資產的擴大、擴展和擴張作用,使學校壯大,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F. 無形資產管理的三個基本問題是
無形資產管理的三樂從隕星到三點
G. 無形資產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哪些
無形
資產
核算包括:取得、攤銷、處置、減值
1.取得時:
(1). 外購的無形版資產
借:無形資產
貸:權銀行存款
(2).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貸:銀行存款
結轉時,不滿足資本化條件
借:管理費用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滿足資本化條件的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貸:銀行存款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2. 攤銷
(1).企業自用的,攤銷時記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2).出租的,記入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3.處置
出售無形資產,取得的價款扣除賬面價值,稅費後的差額記入營業外支出或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
營業外收入—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
4.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H. 國內外學者研究高校無形資產的研究結果
一、企業改制中的無形資產評估存在的問題
雖然無形資產的作用日益為人們接受,但無形資產的管理、計量、評估遠遠落後於人們對無形資產重要作用的認識。特別是對無形資產評估指標體系的認識,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由於無形資產的特殊性,特別是在確認和計量上的難度性,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及其會計處理應當持有必要的謹慎和穩健的態度,其核心問題在於如何才能合理評估無形資產這一特殊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反映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應當說無形資產評估與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是兩個緊密相聯的問題,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評估是進行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改制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傳統經濟中發展而來的會計體系從穩健的角度出發,不傾向於將計量難度較大的無形資產反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一般只將外購獲得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並按其經濟壽命或一定期限進行攤銷,而對於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則將其開發費用在各期作為費用處理,即使該企業所創造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其結果導致企業大量寶貴的無形資產無法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企業財務報告中的凈資產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企業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真實性受到嚴重質疑。以美國為例:由於美國企業間購並現象較為普遍,尤以美國通用會計准則受到的抨擊最大。有關美國經濟界人士指出,在許多企業購並行為中購並方看重的是被購並企業所擁有的,但並沒有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無形資產,而並不是看重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有形資產,並以「在21世紀中採用20世紀30年代的財務報告模式」的評估,批判傳統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的忽視。國外經濟界、學者對會計制度中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固定資產資本化處理,無形資產的費用化處理;(2)無形資產的攤銷;(3)無形資產的確認。
二、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及評估的影響因素
無形資產是企業的重要經濟資源,是知識產權與工業產權相統一的結晶,是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增值效能。據有關統計資料,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35%,高科技企業則達60%-70%。它不僅能使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經濟效益,而且其自身價值也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生存發展,最終將體現於無形資產的競爭。無形資產對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及其確認。新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新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第十一條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包括商標、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商譽、營銷網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資源性資產、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無形資產價值及品牌評估等。
2.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法律依據。從元形資產本身看,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計算機軟體等涉及的法律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這些法律對於保護相應的無形資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利於企業維護其合法權益。如商標權評估後,在商標的侵權訴訟和行政保護中,可依據《商標法》對假冒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進行量化並認定賠償額,不僅有利於為商標權人打假維權提供索賠依據,而且有利於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其知名度。但從與國際接軌的角度看,我國有關無形資產的法律、法規尚不能完全適應WTO的要求。wTO規定的無形資產除上面提到的還包括版權與鄰接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商業秘密)。而在我國的《憲法》中沒有關於知識產權的內容,其涉及評估的一些法律規定也只是包含在《公司法》、《證券法》、《擔保法》等法律當中。雖然《公司法》、《證券法》、《擔保法》等法律在無形資產評估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合資、聯營、兼並、拍賣、轉讓、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等經濟活動,有利於企業認識自己品牌的價值,有利於被消費者所認可,但對其他類無形資產尚未制定特別法律或行政法規,嚴重滯後於當今實踐。
3.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作為資產評估行業規范,在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應該遵循此項基本准則。《無形資產評估准則》是中注協擬定,財政部印發的規章制度性文件,其依據是國務院行政法規9l號令和《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無形資產評估至今尚未立法。使得評估的法律依據不足,這也決定了《無形資產評估准則》只能側重技術層面,忽視了評估、披露、使用是資產評估三個環節的重要特徵,且三者缺一不可。它難以適應目前我國多種經濟體制並存的客觀需要。體現到現實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在涉及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時,《無形資產評估准則》沒提及如何使用,而這個問題在做具體評估項目時是無法迴避的。因為資產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使用,不能只強調和規范評估師的行為,更要考慮使用者的接受情況,在《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中,強調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有關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對於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在無形資產評估條款中很空泛,因沒有具體考核指標,缺乏可操作性。
4.評估方法對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無形資產主要有三種評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和收益現值法。評估方法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首先是評估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影響——沒有明確評估的目的,評估目的錯位;或是由於最佳的評估方法中的一些評估參數難以確定,而只好改用別的評估方法。其次是評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風險。(1)成本法也稱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在現實條件下,按功能重置資產,並使資產處於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重置成本評估法就是按重置成本價格對無形資產進行估價,即按照評估無形資產全新狀態的重置成本減去該項資產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估算無形資產價值的方法。由於無形資產具有賬面成本不完整、投資成本的弱對應性和人賬成本虛擬性的價值特點,在採用重置成本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會遇到成本資料缺乏完整性和原始成本無據可查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問題,故在使用重置成本法確定無形資產的評估值時,會存在數據資料不準確和不精確的風險,難以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准確。(2)市價法也稱現行市價法,現行市價評估法是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的資產作為比較對象,針對各項價值影響因素,分析比較對象的成交價格和交易條件,將被評估資產與比較對象逐個進行對比調整,估算資產價值的方法。由於無形資產的不可比性,使其沒有可比的市場價值。每個企業無形資產由於其在同業中的壟斷地位和優越程度不同,為企業帶來的超額盈利水平各異,對於相同種類的無形資產,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當無形資產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難以找到可比的市價。另外,我國企業從80年代中期才開始逐漸重視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交易時間短、數量少,可使用的無形資產交易的歷史資料有限,採用市價法對這些行業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必須面對數據選用的風險。(3)收益法也稱收益現值法,收益現值是指企業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預期收益折現的總金額。收益法是把被評估無形資產剩餘壽命期間內的預期未來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無形資產價格的方法。運用收益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的風險主要體現在評估參數收益額、收益期和折現率等因素的確定上。收益額選取的風險是:無形資產的具體類型不同,其使用價值表現不同,帶來的超額收益也不同。收益期選取的風險是:無形資產收益期的確定一般有年限法和更新周期法兩種形式。年限法指在形成企業控制的無形資產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受到法律和合同的特定保護,如商標、專利權等年限,也稱法定(合同)年限,而法定(合同)期限內是否還具有剩餘經濟壽命是評估時應考慮的重要問題。更新周期法是指產品更新周期和技術更新周期。在一些高技術和新興產業,科學技術進步往往很快轉化為產品的更新換代。折現率選取的風險是:根據折現率的概念可確定折現率的計算方法即以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作為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的確定一般為政府債券的利率,風險報酬率的確定常用的方法主要為累加法。
三、完善無形資產評估指標的重要性及措施
1.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公正性、合理性為方方面面所關注。首先應明確的是資產評估價值的合理范圍其內涵應是資產評估價值與實際成交價格的合理差異范圍,也可理解為資產評估結果在具體數字上的可應用范圍,可確定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或與實際成交價格的差異的合理范圍。可減少乃至消除國有無形資產低於正常價格出售和大量流失的現象,避免企業主管部門與原企業經營者或個別人一對一的暗箱操作,提高企業改制工作的透明度。
2.建立科學規范的無形資產評估標准與評估體系。目前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尚未建立一套適合本國市場情況又與國際行業規范相統一的評估標准。為彌補無形資產評估中法律依據的缺失,應加強評估理論和標準的研究,探索無形資產新的評估思路和方法,這對於建立無形資產評估體系,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資產評估准則體系和法律體系意義重大。在修改、完善《無形資產評估准則》的同時,應克服部門法規過多導致立法質量的下降、法律的權威性不夠、法規間的沖突使得評估管理混亂的弊端。首先對涉及資產評估管理的主要部門如財政部、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出台的法規條文進行歸納、提煉,通過具體實際評估業務的檢驗,不斷充實完善;其次加強對評估資格即資產評估師、房地產評估師、土地估價師的自律規范,盡快頒布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
3.在競爭中提升企業的能力。無形資產作為企業總資產的組成部分,需要評估機構根據市場情況,運用合理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形成數據和量化指標,這樣才能將企業的無形資產折價入股,才能確定各個投資方所佔的比重,為其他的投資機構和法人提供數據上的指導。無形資產作為現代企業最活躍的技術經濟資源和賴以生存的強大物質技術基礎,如專有技術、商標等,其作用是巨大的,是有形資產所不能替代的,是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法寶。對無形資產的正確評估,有利於改制企業與世界接軌,參與到世界范圍內的競爭中去,也是樹立企業形象、展示企業實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