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如何選擇
最好找證監會和財政部授予的證券期貨評估資質的機構來做啊!這些機構屬於全國范圍執業的,很多機構都是當地財政局授予的資質,沒辦法做全國的評估,還有一點,如果不找證券資質的評估機構,以後企業准備上市的時候還需要復評。我們是有證券資質,國內最高資質
無形資產—高新技術企業的增資優勢
無形資產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擁有一般企業所沒有的優勢,我們可以利用企業的一些著作權、專利技術、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增資。新公司法對無形資產的出資比例做了調整。2005新《公司法》第27條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從另一角度看,公司以無形資產出資的比例最高為70%。也就是說1000萬的注冊資金本,我們可以用貨幣出資300(30%)萬,利用無形資產出資700(70%)萬,以此類推。這樣就解決了高新技術企業以全部貨幣資金出資的難度,展現企業整體形象的同時,可以騰出部分貨幣資金進行企業日常運轉或繼續研發新技術。
令一方面,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展現我們在技術方面的能力,將企業擁有的部分專利、專有技術有形化,以貨幣價值的形式展示出來,並增資到企業的注冊資本金中,增強客戶對企業的直觀印象。隨著技術型企業的發展,將來可能會涉及一些項目投標的工作,較高的注冊資本金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市場對企業的信任度。在相同行業的技術型企業中,可能較高的注冊資本金,其科技競爭性在投標、對外合作中有一定優勢。而在一些技術項目融資、企業技術轉讓,特別是成立新公司用包括專利、非專利、著作權等無形資產作價出資,其出資額可佔到總出資額的70%,從而降低了貨幣投入成本。
通過無形資產增資後,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通過無形資產攤銷,使企業每年的利潤合理減少,從而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利用無形資產增資,現在正處在興起階段,很多企業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點,咱們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亮化企業的無形資產,走在知識產權戰的前沿!
在一方面,企業不應該低估自身的專利或者專有技術,以我們做過的一些案例來看,作為技術型企業,其自身的無形資產價值完全可以滿足增資的需求。
現在北京各地區的工商局非常贊同和認可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利用無形資產增資,並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憑借自身特長增強其競爭力。並且我們公司已經做過多個相關增資案例,對於流程的成熟度,還有與工商的溝通度,都是使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增資的保證。
專利技術價值評估資料搜集目錄
一、企業基礎資料
1.工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稅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等;
2.企業簡介;
3.公司章程;
4.企業營銷網路分布情況;
5.企業產品質量標准;
6.新聞媒體、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服務的相關報道及評價等信息;
7.其它。
二、專利技術資料
1.委託方專利產品研發情況簡介、專利研製人簡介;
2.專利證書及相關受理、轉讓、變更(合同)等法律文書及價款支付憑證;
3.專利說明書;
4.專利技術基本情況調查表
5.專利產品項目建議書,合資合作意向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或技術改造方案;
6.專利技術檢測報告,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專利技術檢索資料,行業知名專家對技術的評審等;
7.年交納的專利申請費、維持費、年費等各項費用的收據、憑證。
三、財務資料
1.委託方近三年(含評估基準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或與專利產品相關財務收益統計;
2.專利產品開發研製資金投入及費用統計;
3.委託方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4.委託方對該專利產品未來3-5年的收益預測及編制說明(C表)。
四、其它資料
1.專利產品獲獎證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2.專利維持年費按期繳納承諾函;
3.委託方承諾函。
非專利技術價值評估資料搜集目錄
一、企業基礎資料
1.工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稅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等;
2.企業簡介;
3.公司章程;
4.企業營銷網路分布情況;
5.企業產品質量標准;
二、專有技術資料
1.委託方技術產品研發情況簡介、技術研製人簡介;
2.專有技術相轉讓協議、許可使用的合同等法律文書及價款支付憑證;
3.技術說明書。委託方提供的能說明技術本身狀況,如先進性、壟斷性、成熟程度,保密性與擴散度等方面有實質性內容的資料、文件、證書及鑒定意見等。
4.專有技術基本情況調查表;
5.技術產品項目建議書,合資合作意向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或技術改造方案;
6.專家評審意見報告書
7.非專利技術產權證明
8.技術檢測報告,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技術檢索資料,行業知名專家對技術的評審等;
三、財務資料
1.委託方近五年(含評估基準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或與技術產品相關財務收益統計;
2.技術產品開發研製資金投入及費用統計;
3.委託方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4.委託方對該專利產品未來3-5年的收益預測及編制說明(C表)。
四、其它資料
1.技術產品獲獎證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2.委託方承諾函。
B. 目前無形資產所存在的問題
(1)無形資產評估中所存在的問題
①法律失范。無形資產的評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規的指導下進行的,是以國家的政策規范為依據的,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無論何種形式的無形資產的評估都不能違背國家的法律規范。但是某些評估機構卻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做出了許多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事情來,使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出現了失范現象。有些企業在沒有產權變動的情況下,聘請或者委託資產評估其「商譽」,有的還通過新聞媒介公布其價值。這就嚴重地違背了國家有關嚴格禁止沒有產權交易目的的商譽評估公布的規定。企業和廣告部門向公眾公布沒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的競爭法和廣告法,是明顯的違法行為。某些評估機構不服從國家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評估目的,不實事求是地做出評估結論。有些評估機構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不是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甚至應企業的要求,動輒就把企業的無形資產評估為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如果這種現象任其自然,則勢必有搞亂評估行業秩序的現實危險。有些評估機構未取得合法的評估資格,或者聘用了沒有評估資格的人擔任評估人員。
②方法失范。無形資產評估應該建立在科學的評估體繫上,其評估方法和價值參數的選取是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評估機構對企業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評估方法和價值參數的選取存在著許多不科學、不嚴謹之處。主要表現在:評估方法選擇不當,圖簡單、貪省事,只選擇比較容易的評估方法,不願做認真的、細致的、全面的評估工作;評估的價值參數和技術參數不當,或是由於業務水平不高,或是由於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從而導致評估的結論缺乏科學依據:評估的分析調查方法和計算公式選擇不準確,或計算出現嚴重失誤,從而導致評估的失范。
③倫理失范。無形資產的評估同有形資產的評估相比要復雜得多,在評估過程中,經辦人的主觀因素所佔比重也要大得多。評估的結論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估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和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評估行業的職業倫理要求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的態度,盡一切努力使評估工作做到嚴肅、認真、細致,使評估結論客觀、公正,而不能為了迎合某種需要或追求某種轟動效應,使評估工作出現隨意性。但是某些評估機構不是由於具體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的問題而導致結論失真,而是因為主觀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出現假數據或假結論,這就不是一個業務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典型的倫理問題。近幾年資產評估業務需求的激增,資產評估機構的數量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增加,資產評估從業人員也隨之增加,這種增加既有必然性又帶有盲目性,其不利的一面就是評估人員的整體素質下降,一些評估機構的人員素質、結構、數量都不符合規定要求,影響了無形資產評估質量。
(2)對策和建議
①盡快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使無形資產評估業有法可依。無形資產評估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為了適應市場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繼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規,如河南、深圳等地頒布的「無形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等,有力地推動了地方或行業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發展。但是,由於評估方法、標准等方面存在差異,勢必影響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和國內外市場的銜接。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來調整政府主管部門、中介機構以及佔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種種關系,界定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規范各種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性質、功能、種類、形式、標准和職業道德。保障無形資產的佔有者、使有者的各種權益。促使無形資產資源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下,實現合理流動,達到優化配置提高全社會無形資產的效益。這些政策法規應該包括:「無形資產評估管理條例」,明確評估的范圍、程序、評估方法、評估結構及其管理、法律責任等:「技術評估師管理條例」,技術評估師作為一種職業資格,應明確其資格考試,認定登記業務范圍,評估規則,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責任等;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其他行規行法和職業道德等。
全國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或條例,應成為我國知識產權法規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並科學地規范全國的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城市,也應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地方性無形資產評估法規,使全國各地的無形資產評估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促進無形資產評估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國務院已經建立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協調全國知識產權工作,加強對知識產權的領導。無形資產評估機構除對其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和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外,還應結合無形資產權利化特徵和無形資產保密性極強的特點,規定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無形資產評估機構與委託方串通作弊,使被評估的無形資產構成侵權的,應負連帶責任;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過程中,由於泄密或竊密,給有關單位和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並賠償其經濟損失。
②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專職評估機構,規范評估行為。全國各地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可以是綜合性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也可以是專門性的技術、商標、版權、計算機軟體等評估機構,並應逐步設立,進行試點,決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設立,還應確實加強對無形資產評估隊伍的培訓工作。有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盡快按照科學、統一、效能的原則,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的無形資產專職評估機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裝起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脫離任何行政主體,遵循真實性、公正性、科學性的原則,維護委託方的合法權益,成為依法執業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的建立應經省級以上的國資、科技等部門的資格認證,業務上受上述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另外,無形資產評估機構應利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等各種手段,收集和處理各種市場信息,建立資料庫,面向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信息服務。
③按照國際慣例,建立技術評估師制度。無形資產評估業是依託科學技術和其他知識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無形資產評估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綜合性、創造性及復雜性等行業特徵。這就要求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的科學態度,廣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從業人員中大多是科技人員或財會人員,對干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無形資產評估的理論、方法和技巧,學習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新的專業及財會知識等。這就使得處於起步階段的無形資產評估業遠遠滿足不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更不用說與國際市場接軌。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對無形資產評估的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擇優選拔、嚴格錄用,建立起規范、科學的技術評估師資格認證制度,盡快建立一支富有獻身精神,熟悉評估業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無形資產評估專業隊伍,為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撐,為無形資產評估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完善
債權人敢於接受知識產權擔保除了首先要確定知識產權的價值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有順暢的渠道實現知識產權的變現,因為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其本身並不需要抵押的知識產權。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和平台。
首先,加強無形資產交易立法,制定專門的無形財產交易法規,依法規范無形財產交易行為;
其次,應當搭建知識產權信息平台。對各類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知識產權信息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在統一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台上構建製造業、海洋、農業、中醫葯、食品等不同專業和領域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料庫,形成大規模、高質量、專業化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庫群,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再次,整合現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專利交易市場和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統一建立包括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同時開通網上知識產權交易市場。
C. 無形資產的評價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步伐的加快,我國國民經濟越來越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無形資產在經濟資源中的比重、作用將越來越提高到重要位置,無形資產產權市場必將成為國內重要的資本市場。本文結合作者工作實踐,總結上海的實踐經驗,就我國無形資產(著重知識資產)產權與產權市場的法律問題發表淺見,求教專家與同仁。
無形資產內涵的法學表述、發展趨勢與產權市場
不同學科對無形資產有不同表述。就會計學、評估學對無形資產表述可概括為以下三種方法:
比較法:無形資產相對有形資產,其內涵以比較法揭示。「無形資產指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而對生產經營較長期持續發揮作用並具有獲利能力的資產」(《資產評估概論》)
列舉法:以無形資產的外延來表述內涵。「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企業財務通則》)。這種列舉法也是傳統的工業產權與版權兩部分構成的分類法。而國外列舉法則把商業秘密、技術秘密KNOW-HOW權等也列為無形資產。
本質揭示法:比較傳統的說法是使企業獲得利潤特別是超額利潤的經濟資源。以會計學、評估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形成的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
以經濟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的資本。
以法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知識產權。即智力創造成果所有者擁有的使用、經營、收益和處置權。無形資產的本質是「智力創造」,即有新技術創意、創新,這是知識經濟時代,或稱新技術革命、信息產權理論的核心所在。
國內外對無形資產表述的差異:除了表述方法學科不同外,差異主要源於知識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制度不同,知識產權理念不同,涉及的無形資產外延不盡相同。如土地使用權,我國劃入無形資產范疇,可以用來轉讓、投資、抵押的一種很特殊的無形資產。在土地私有制的國家,無形資產不包含土地使用權,企業擁有的土地所有權劃入固定資產。又如西方國家把固定資產的租賃劃入無形資產等等。
無形資產隨著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形成了以知識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格局,其必然趨勢是在經濟資源中越來越佔主要地位,如獲得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吳文俊院士運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定理證明和非線性方程組求解,為信息時代數學發展開辟了新途徑;袁隆平院士的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平均增產20%,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依託科技創新的第一生產力,並由此成為決定國內外市場競爭勝負的決定性資源--技術類型的無形資產。世界貿易組織已把知識產權列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國依靠科技提高綜合國力,以及國內產業結構中技術類型無形資產產業化的迅速崛起,信息產業對美國經濟(GNP)增長的貢獻率(60%以上)位居世界前茅,美國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屬知識型的腦力工作,知識財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飄升,以美國微軟公司蓋茨為典型佐證,個人凈資產達510億美元,位居全球200位富豪的首富。又據世界銀行報道,世界上64%財富由人力資本構成。從目前看,無形資產外延不斷擴大,無形資產產權涉及的基本內容為:發明專利權、專有技術權、集成電路權、工業外觀設計機、著作權(版權)及鄰接的傳播權、軟體權、商標權、商譽權、廠商字型大小權、專營權、許可證枚、土地使用權、租賃權、銷售網路權等。上海知識產權工作會議已明確,跨世紀的上海經濟發展進入了主要依靠知識創新推動的新階段,發展專利、商標與版權的知識產權三大支柱,2002年上海的專利、商標申請與計算機軟體登錄跨入全國前三名,尤其是高技術含量的發明專利名列前茅。
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市場,隨著以高科技創業板塊為主的高新技術無形資產的資本進入市場,在上海率先於1994年4月創建上海產權交易機構五年後,又於1999年率先建立了以技術產權交易所為載體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上海這兩個產權交易所2000 年交易額已突破600對億元,2001年預計達800億元左右,已成為上海重要的資本市場。
目前,這兩個產權交易所都形成了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客體上市、交易、鑒證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規范,上海無形資產的產權市場已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無形資產產權市場主體與法律地位
無形資產產權所有者(法人與自然人)是產權市場的主體。這是「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後逐步明確的。過去傳統的主體是企業法人,又都是國有或集體所有的公有制企業法人,即主體單一化,無形資產的智力成果創造者個人即自然人排斥在市場主體之外。從1999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規,明令取消了所有制限制,不僅企業法人,自然人(個人)也可申報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自然人申辦項目公司時,其成果可作為無形資產投資。於是大批民營科技企業拔地崛起,迅猛發展。與此同步,對在上海注冊的外商投資企業,鼓勵開發二次創新產品。這樣無形資產產權主體多樣性、所有制多元化,空前拓展、活躍了無形資產產權市場,為與國際市場接軌創造了市場環境。
圍繞無形資產產權市場主體,上海無形資產的技術產權市場形成了高新技術成果項目「認定製度」--設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風險資金」--設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如心」的運作體系,並為市場主體進入市場提供了確認交易客體技術等級、市場前景、項目風險以及交易立項、工商登記、稅務登記、政策法律咨詢等提供配套服務。
無形資產產權市場客體與法律保護
無形資產產權客體進入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起步,土地使用權、專利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商標權等可確指的和商譽等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進入資本市場流動、組合;九十年代隨著「科教興國」、「科教興市」戰略實施,世紀之交加入「WTO」在即的技術革命浪潮挑戰與機遇,加快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高新技術的無形資產成果轉化機制,加快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實現以高新技術的無形資產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上海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O00年最大科技項目(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投資突破億元。作為當代技術革命龍頭的信息產業,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1998年為7-8%,1999年驟增到11.1%,2000年上海信息產業成為年產值超1000億元的龍頭企業。
隨著高科技的深度廣度發展,對無形資產客體,越來越很難用傳統的「創作」與「標示」兩大類進行概括。如商業秘密,在巴黎公約中列為「標示性」,而在東京大會中列為「創作性」。又如《資料庫保護指令》也陷入了兩難境地。因為這兩大類概括不可能含蓋由無形資產本質的「智力創造」多樣性決定了無形資產類別多元性與知識學科的交叉性。同時,這也給無形資產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帶來了保護范圍擴大的新問題。其客體的法律保護以其可確指和不可確指的分類受到確定與非確定的兩種形式的法律保護。為加入「WTO」後國內外高科技無形資產資源的市場優化組合創造了法律保護環境。
無形資產產權市場的評估機構法律地位與法律責任
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在保護公有資產產權主體權益,規范產權市場的交易運作,具有重要的經濟法律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為:
一是以資產評估客觀、公正確定無形資產價值量。這是企業基礎性的管理工作,是確定企業技術產權交易的參考價,也是企業對資產經營者的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考核依據。
二是以資產評估明晰科技企業無形資產產權。這就保護了無形資產產權合法權益,以利加速科技企業的孵化,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三是以資產評估防範公有資產流失。實踐表明,公有資產在權益主體變動中無形資產的不評、漏評、低評、錯評是公有資產流失的重要渠道。目前突出反映在三個方面:其一,以協議方式代替評估,與評估實際價懸殊很大,潛伏著產權界定、資產分割以及公有資產暗中流失等諸多矛盾;其二,公有制企業改制中,經營者、生產者受入股的利益驅動,不評、漏評、低評的情況屢有發生;其三,國有與集體所有企業之間不評、低評或協議確認,屢禁不止,還振振有詞地辯說國有與國有、集體與集體,無形資產流失與流進相平衡,不存在什麼資產流失,何必多此資產評估一舉。
四是以資產評估有效遏制權錢交易的腐敗現象。這也是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無形資產的不評、漏評、低評現象的發生,除了認識偏差外,還有不可忽視的權錢交易的腐敗現象存在。從這個角度說,這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舉措。
明確無形資產評估作用與法律責任,還必須充分認識無形資產評估的特殊性,這對規范無形資產評估操作程序、正確選定評估方法,從而對正確發揮評估機構作用,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都是很有益處的。無形資產評估的特殊性有三:
一是界定、鑒定無形資產的真實性。與有形資產不同,對無形資產評估首先以取得的無形資產產權的合法性和無形資產產權的效益兩大依據來判定權屬,即基礎工作要比有形資產評估做得更細致、更扎實,相應的法律責任十分明確。
二是無形資產的單一、非重復性帶來的無形資產評估較差的可比性。這是由無形資產的生產與再生產過程的特殊性決定的。同一項無形資產的生產成本,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差異較大,加之技術主體多元化、技術共享化,無形資產在轉移過程中實現的成交價的多層化,都證明缺少可比性,用現行市價法的選擇四、五個參照物評估無形資產的適用性就很小。技術類型的無形資產,以高科技創新企業為代表,其無形資產評估主要運用收益法。正確選用無形資產評估方法,評出市場公允價,以此承擔客觀、公正的法律責任。
三是科技快速發展與市場激烈競爭帶來的無形資產評估的動態性。這也是無形資產評估承擔公正、客觀法律責任的又一重要問題。由於技術更新周期加快(一般已縮短為5年左右),可替代增加,無形資產甚至可能在短期內喪失商業價值,而社會、經濟、法律諸環境變化也要求從動態角度去進行評估。
無形資產產權權益認定的法定原則與方法
與有形資產產權權益相比,在把握無形資產產權權益認定的法定原則與方法時,特別注意其以下五個方面的因素:
--成本。涉及獨創的開發成本與機會成本。無形資產系智力創作活動成果(產品),形成過程是單一獨創的差異極大的個別生產,其物化勞動可比又易計量,活勞動就無法用統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衡量其價值,成本與價值之間不存在絕對的正相關與負相關的關系,鑒於無形資產開發成本的活勞動特殊性,必須綜合考慮開發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風險性、積累性、創造性勞動的補償等相關費用分攤。而機會成本問題主要是購進無形資產的企業應考慮的技術壟斷率與市場佔有率的兩率影響的投入產出收益率。
--效益。涉及經濟、社會、生態三效益的統一。無形資產如環保行業的某些高技術成果,不僅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具有明顯社會與生態效益。決定評估值高低時,應以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作為標准。尤其必須要 注意經濟獲利低而社會、生態獲利高的無形資產評估,應把環境問題的社會、生態效益擺在重要位置,擴大權數,成為評估值高低的主要的正相關因素,反之作為負相關因素考慮。
--周期。涉及無形資產壽命周期中的技術的市場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四個階段。不同階段的四個期,其先進性、收益能力各不相同,與之相應評估值高低應明顯區分。評估時關鍵在於牢牢把握住以下兩點:一是正確判斷該項技術的壽命周期,周期長短與評估值高低成正相關;二是正確判斷該項技術評估時處於什麼階段以及與之相應的風險。
--期限。涉及使用該項無形資產技術的法律環境的法律保護期與技術壽命周期。這兩個周期越長,評估值就越高,反之亦然。
--程序。涉及無形資產評估工作的過程,可概括「五定」:即權屬類型鑒定;剩餘經濟壽命(可使用年限)認定;成本和獲利能力測定;評估方法(成本法、市價法、收益法)的選定。
無形資產的產權交易政策與法律環境
世紀之交,國家陸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等鼓勵發展高技術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北京市的《中關村條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後發布了《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上海市產權交易管理辦法》,以及產權轉讓、交易、管理、監督等地方性的法規、規章,營造了技術、資本與市場三位一體的環境,促使無形資產產權成果轉化的產業化、市場運作資本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一是政策扶持的環境。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產品給予特別扶持,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可分步到位,高新技術無形資產參與投資,其成果價值占注冊資本比例可突破20%,最高可達35%(協議還可提高到51%)。
二是主體多元化的環境。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支持科技人員可兼職,也可離崗稿科技轉化,形成無形資產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權益主體多元化。
三是優化促進無形資產成果轉化的人才環境。設立人才發展資金,資助優秀人才;對外省市無形資產成果轉化的科技人員,可入上海戶籍、免交城建費等予以支持;對優秀的無形資產項目轉化人員可評定專業技術職業任職資格。
無形資產的產權市場交易法律關系的共性與特殊性
與有形資產產權交易一樣,無形資產產權交易以資產評估價作為參考價,即作為成交價的「中軸線」,轉讓方與受讓方根據市場供需的成交價在「中軸線」上下浮動,並以拍賣方式為主競價形式的市場價成交。這是轉讓與受讓雙方在交易合同文本中權利義務的標的物價值的主要條款。這是共性。無形資產的產權交易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即需要注意把握兩個環節:一是被評估的無形資產成果的技術含量和壟斷程度。即該項技術含量多少、壽命周期的長短以及周期中處於哪一個階段,與此相關決定評估的高低與轉讓的條件及其相應的交易方式。2000年6月上海首場無形資產(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拍賣,6個標的起標總價1.2億元,其中僅一個以10萬元被拍走,其餘兩個期權「留標」,三個未成交而「流標」。槌聲如此稀落,充分說明無形資產產權交易的高風險與難度來自對技術成果的含量、技術周期壽命與市場佔有的難以確定。與此相適應的拍賣方式應區別於實物形態,如預展期要長,競拍方對科技成果的特殊商品一定要有基本了解,競拍方式也應該創新多樣。二是價格支付方式選擇。技術類型的無形資產轉讓,採取一次性買斷支付方式的不多,多數採取提成計價方式,或以產量或以價格、利潤提成,轉讓、受讓雙方既共享利益,又共擔風險。這兩個環節涉及雙方在交易合同文本中權利義務的標的物價值量與支付方式等主要條款。
無形資產產權、產權市場保護法的調整與法律框架 無形資產產權(知識產權)法的調整:一是保護范圍的延伸。隨著知識經濟發展,不斷涌現如生物技術、互聯網、計算機軟體、衛星轉播、轉基因工程等高新技術。這不僅屬於知識產權保護范圍的擴大,對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提出新的領域及其相應的保護方法;而且還涉及調整和協調新的沖突,如生物技術的「性別」鑒定技術,「克隆」的動物復制技術,引發了道德領域的爭議,網路發展對現行版權觀念挑戰(如音樂共享服務的網路公司網上進行樂曲交換,對傳統版權法沖擊),以至網路域名注冊與現行商標權的沖撞,如此等等。二是保護期限變動。這是由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特點決定的。技術生命周期縮短,專利、版權的保護期要按不同產業作動態性的調整。三是加大懲治知識產權犯罪力度。由於知識產權無形的特點,對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諸如犯罪概念、犯罪客體、犯罪形式、犯罪構成要件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探討的問題,與此相應完善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更准確地加大懲治知識產權犯罪的力度。
產權市場立法的法律框架:作為我國的產權資本市場,上海已有7年多無形資產產權市場與有形資產產權市場的實踐經驗,廣州、深圳等地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作為產權資本市場,我國應在規范股市資本市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後,亟需制定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權交易法》,順應產權市場的呼喚,規范產權市場,把包括無形資產產權在內的產權市場納入法制軌道。同時,還應把創業板、借殼買殼、並購託管、租賃嫁接、合夥分拆、合資合作等諸多形式資本市場納入全國統一的產權市場體系。尤其是創業板塊(中國第二板市場)與無形資產的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產業化有著內在的關系,應列入產權市場。
產權市場的法律框架:
其一:產權市場宏觀調控法規范
其二:產權市場管理與市場體系法規范
其三:產權市場規則與程序法規范
其四:產權市場主體與主體行為法規范
其五:產權市場中介機構法規范
其六:產權市場資產評估法規范
其七:產權市場外商購銷企業法規范
其八:產權市場信息產業管理法規范
其九:產權市場會員管理法規范
其十:產權市場經濟人管理法規范
其十一:產權市場交易合同管理法規范
其十二:產權市場其它法規范
保護和促進無形資產產權市場交易的立法,可以說隨著我國參加WTO後是勢在必行的。與此相適應,無形資產產權機構的調整(指專利、商標、版權等機構合並)、無形資產產權的公檢法系統內機構的設置、無形資產產權與法的教育、宣傳、普及等一系列工作,急需加大推進的廣度與深度,為無形資產產權立法,扎扎實實做好基礎性工作。
D. 品牌評估如何衡量企業的無形資產,是靠誰來把握這個度呢
品牌價值評估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市場結構模型法、Kemin模型法、Interbrand價值評估模型、千家品牌價值評估模型。
一、市場結構模型法
這是美國《金融世界》主要使用的方法。其思路是在已知某一相同或類似行業品牌價值的前提下,通過比較來得出自己品牌的價值。它認為,任何品牌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市場競爭得以體現,不同品牌的價值與該品牌的市場佔有能力、市場創利能力和市場發展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市場上不確定因素對品牌價值的影響,以准確的評估品牌的價值。具體步驟如下:
(1)測算出已知價值品牌和被評估品牌的三種能力數值。
市場佔有能力:企業銷售收入/行業銷售總收入
市場創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 - 行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市場發展能力;銷售增長額/去年銷售額
(2)求出被評估品牌每種能力占已知價值品牌相應能力的百分比,再根據行業的具體情況如企業規模、行業特徵等對三個能力的百分比進行權數的調整,然後進行加權平均計算。
(3)代入公式
被評估品牌價值=某一可以比照品牌的價值x調整後的加權平均百分比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考慮了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贏利性和成長性,較為客觀的評價了品牌的價值。缺點是實操性存在問題,因為前提條件是已知某一相同或類似行業品牌價值,這個價值如何計算出來,即使有的話是否准確,因為前提的偏差或錯誤會導致後續數據的錯誤,這個問題是困擾著市場結構模型法應用困難的一大原因。
二、Interbrand價值評估模型
Interbrand模型是由 Interbrand公司所設計的一種品牌價值評估模型。其假設品牌創造的價值在未來一段時間是穩定的,通過計算品牌收益與品牌的強度系數來確定品牌的價值。計算方法為:V=IxG,其中V是品牌價值,I是品牌給企業帶來的年平均利潤,G是品牌強度系數,在使用時,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1)剔除非評估品牌所創造的利潤和同一品牌中其它因素創造的利潤。首先是在評估一個品牌的利潤時,要將其餘品牌所創造產品的利潤去除。即假設寶潔公司要評估「飄柔」品牌的價值,它必須將旗下「潘婷」、「詩芬」等其它洗發水晶牌所創造的利潤剔除。其次,要剔除同一品牌產品中其它因素所創造的收益,因為原材料、固定資產、管理等經營要素也對產品的利潤作出了貢獻。但由於在實際中幾乎不可能單獨計算每一要素的收益,所以一般通過計算這些要素的預期報酬率來計算它們的利潤。預期報酬率的確定因行業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預期報酬率在5%-10%之間,技術含量較低的產業,預期報酬率較高,反之亦然。
(2)平均利潤的確定。Interbrand模型考慮的是品牌的持續經營能力,因此對品牌的利潤進行了加權平均的調整。當年的利潤權數為0.5,上一年的利潤權數為0.33,再上一年的利潤權數為0.17,並根據經濟發展趨勢和通貨膨脹率進行相應的調整,以確保數據的可比性和利潤的穩定性。
(3)強度系數的確定。Interbrand公司通過調查給出了一個品牌強度影響因素的量表,通過專家打分的方式來確定品牌強度系數。指標項包括領導地位、行業特徵、品牌穩定性、地域影響力、品牌發展趨勢、品牌所獲支持、品牌法律保護等,總分越高,則品牌的實力越強,預計使用年限就越長,Interbrand通過大量調研,將G的范圍定義在6-20之間。分數越高,G則越接近20。
三、Kemin模型
Kemin模型的評價依據是以企業品牌的市場表現和企業擁有的技術創新能力,並且考慮到了市場的一般資金利率水平。這種方法由於沒有考慮品牌未來的收益,所以只能得出過去和現在品牌價值的市場反映,不具有對品牌長期發展的指導意義,但它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行。
四、千家品牌價值評估模型
千家品牌實驗室於2009年3月正式提出了基於品牌指數系統的品牌價值評估模型,包括兩種評估方法:品牌累積價值評估和品牌轉化價值評估,這種評估方法有三個基本原則:
1、品牌價值評估的對象是剝離了品牌母體的有形資產的,也就是說:品牌母體的廠房、設備、原材料、庫存產品、流動資金與債權債務、人員等都不納入品牌價值評估范圍。也就是說品牌價值是有形資產外的另一份資產。2、某個品牌個體的品牌價值與該行業領域的其它競爭品牌相關。這種相關性最關鍵的是這個品牌個體的品牌生態競爭位是與其它個體相關的,品牌價值是由品牌相對競爭位置來決定的,而品牌指數則是測量品牌生態競爭位置的工具。3、品牌可從兩個方面體現品牌價值:一是品牌建設整個過程中獲得了各種媒介的注意力總和的折算成的資產;二是品牌轉化後獲得企業資產增值收益。
(一)品牌累積價值(V1):或稱為品牌媒介注意力價值,是以貨幣形式量化表達品牌所獲得的各種媒介的注意力總和。媒介注意力總和並不是媒介廣告投放量和軟文投放量,而是可測量的在一定時間范圍里累積的媒介資源上的品牌痕跡,是公眾對品牌的印象在媒介上的投影值。品牌累積價值的計算分為五步:
第一步:獲得品牌媒介注意力值(A)。品牌媒介注意力值是一個大於0小於1的數值。
第二步:測量行業成熟度(M1)。在充分競爭的行業領域,品牌才能對品牌建設投入極大的熱情和資源,品牌的價值才得以最大限度的體現,因此行業成熟度越高的行業,品牌獲得的行業成熟度比重越高,行業成熟度是一個大於0小於100的數值。行業成熟度實際上表明了一個行業內的媒介資源有多少被品牌有效利用。
第三步:計算單位時間周期內該行業所有媒介資源價值(R),這種價值以實際的廣告價格、媒體廣告與軟文價格、市場活動價格、展會參展價格等。
第四步:測量其品牌成熟度值(M2)。品牌成熟度可以評估出品牌所屬的成長期階段,根據不同的品牌成熟度,對應可獲得不同的品牌成熟度系數(X),這個系統指品牌總接觸點與品牌它觸點的比例關系,也代表了品牌累積價值與品牌媒介資源價值的比例關系。
第五步:計算:品牌累積價值(V1)=所有媒介資源價值(R)*行業成熟度(M1)*品牌媒介注意力值(A)/品牌成熟度值(M2)。
品牌累積價值是與時間有關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時間周期來進行計算,如按月、季度、年度。因此品牌累積價值又可以用「月品牌價值」、「年品牌價值」這樣的表述方式,按時間表述的品牌累積價值可以累加計算。同樣,由於該行業所有媒介資源價值(R)可以按區域進行細分,因此品牌累積價值可以用「**地區**品牌的品牌價值」這樣的表述方式,按區域劃分的品牌累積價值可以進行累加計算;在以上基礎上,還可以按時間、按區域進行組合計算和表達,如「**時間**地區**品牌的品牌價值」,這就是品牌累積價值的一種復雜表達方法,有了這種比較細分的計算和表達方法,將對品牌價值評估、品牌分析提供極大的便利。
(二)品牌轉化價值。還有第二類品牌價值評估方法,那就是品牌轉化價值評估(Brand Transformation Value)方法。品牌轉化價值是指由於品牌存在而為企業帶來的預期總收益的增值即為品牌轉化價值。這種預期總收益包括了一定年限內品牌所佔有的行業銷售額增值(S1)和品牌個體銷售額增值(S2)兩部分。
品牌獲得的行業銷售額增值(S1)=行業銷售額增值(S)*行業成熟度(M1)*該品牌的品牌指數得分(D1)/行業品牌指數總分(D0)。
品牌個體銷售額增值(S2)=行業年度銷售額(S0)*[該品牌的品牌指數得分(D1)-行業品牌指數平均分(D2)]/行業品牌指數總分(D0)。
預期總收益年限(Y)。預期總收益年限根據實際情況取6-20年不等。
最後,我們獲得品牌轉化價值的計算公式:品牌轉化價值(T)=[品牌獲得的行業銷售額增值(S1)+品牌個體銷售額增值(S2)]*預期總收益年限(Y)。例如某行業2008年全行業銷售額為100億元,行業銷售額增值系數為20%,行業成熟度為0.68,品牌個體的品牌指數得分為900分,行業品牌指數平均分為600分,行業品牌指數總分為18000分,預期總收益年限為2年,則該品牌的品牌轉化價值=[100*0.2*0.68*(600/18000)+100*(900-600)/18000]*2=(0.3+1.67)*6=1.97*6=11.82億元。我們可以說,這個品牌的品牌轉化價值為11.82億元。品牌轉化價值也可被使用為品牌產權交易參考價格。
E. 資產評估實訓作業 美國已投資公司
答:(1)因為Winstar公司失去了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品牌和商譽。由材料可知,雖然Winstar獲得了數萬用戶,但公司的客戶服務水平不佳,在技術上地位不穩,計費系統也經常發生錯誤,而且壞天氣或附近建造的新大樓有時會影響Winstar公司的無線信號,並導致服務中斷。種種因素使得Winstar公司失去了經濟業務來源,失去了消費者這個堅實的後盾,也就失去了盈利能力,這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Third Avenue公司看到了這一點,首席執行長馬丁.惠特曼對Winstar的資產價值信心不足,所以沒有購買Winstar公司的資產。
(2)因為Winstar公司的資產50億美元資產主要是一個在60個城市提供本地電話和互聯網服務的網路。這是一個無形資產,更是一個品牌資產。根據材料可知,由於自身技術和服務問題,Winstar公司無法爭取到足夠多的顧客,而沒有了客戶的支持,Winstar的網路只是一套迅速貶值的設備,無法讓其承受住巨額的債務壓力。 一旦失去了客戶的信賴與支持,客戶就會尋找其他公司的電信產品作為其替代品取而代之,Winstar公司這套網路就變得毫無盈利能力,失去了無形資產的價值。因此最終Winstar公司僅僅以4200萬美元被收購。
(3)採用成本法進行資產評估。
因為Winstar公司的無形資產主要是一套網路設備,國際上通常採用成本法評估計算機軟體。採用成本法評估原理是:計算機軟體評估價值由計算機軟體重置全家扣去貶值後所得。計算公式如下: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貶值
P=C1+C2
C1=M·W
C2=C1·V
其中:P——計算機軟體評估值; C1——計算機軟體開發成本
C2——計算機軟體維護成本;M——計算機軟體工作量
W——單位工作量成本; V——軟體成本維護參數
F. 無形資產的問題
計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額為:
C.1087.5
750+1250*17%+1250*10%=1087.5
在計算應交納的增值稅時要按計稅價格去計算。
2009-04-23
13:35
補充問題版
什麼是計稅價格?增值稅是權價外稅,但是消費稅不應該是價內稅嗎?
1、計稅價格就是在計算交納增值稅時的計稅依據,或者是應納稅額的計稅基礎,稅法上是以計稅價格作為交納增值稅的依據的。
2、增值稅是價外稅,消費稅是價內稅,但他們的計稅基礎是一樣的,與是否是價內稅、價外稅無關。
G. 哪位學者介紹下品牌價值評估的方法有那些啊感激中。。。。
《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評介》作者:陸娟《統計研究》(2001年第9期)
一、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綜述
品牌資產的價值評估是一項復雜而繁鎖的工作。正因如此,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存在許多爭議。但若依據各種評估方法的基本特點作一歸納,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基本可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重置成本法。即依據實際投入在被評估品牌上的資源的現行成本確定品牌價值。換言之,品牌價值取決於按現有的市場、技術條件,重新開發一個同樣的品牌隊需的成本。
第二,直接評估法。即直接根據品牌的概念,計算出品牌資產價值。以美國評值公司為例,該公司認為無形資產包括以下內容:促銷型資產(MarketingAssets)、商號/商你(Tradenames/Trademarks)、顧客名單(CustomerLists)、包裝(Packaging)、定單(Backlog)、廣告材料(AdvertisingMaterial)、特許權(Franchises)、貨架空位(ShelfSpace)、許可證(Licences)、經銷網(Dis-tributionNetwok)、製造型資產(ManufacturingAssets)。專利(Patents)、配方(Formulas)、經營秘密(TradeSe-crets)、專有技術(Know-how)、非專利技術(UnpatentedTechnology)、圖紙(Drawings)、供應合同(SupplyCont-racts)、新產品開發(NewProctDevelopment)、金融資產(FincialAssets)、優惠融資(FavorableFinancing)。配套員工(AssembledWorkforce)、軟體(Software)、版權(Copyrights)、核心存款(CoreDeposits)、不競爭合同條款(Covenants-Not-TO-Compet)、租賃權(LeaseholdIn-terests)、僱傭合同(EmploymentInterests)、資料庫(DataBase)、超額年金計劃(OverfundedPensionplan)、解僱率(UnemploymentRatings)、商譽(Goodwill)。
根據品牌概念,上述無形資產中的商標、顧客名單及部分商譽應屬於品牌資產,即:品牌資產價值一商標價值十顧客名單價值十部分商譽價值①。
第三,市場/顧客影響力評估法。即根據品牌對市場亦即顧客產生的影響力進行測評,來評估品牌資產的價值。
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源於企業以往的營銷努力形成的對顧客心理及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基於此,我們就可以揭示導致顧客購買的原因,了解顧客的購買決策過程,確定顧客在購買特定品牌產品時所賦予品牌的價值。具體就是通過考察顧客的品牌認知、品牌忠誠、品牌形象等進行測評。這方面的測評模型和具體測評要素如表l②。
可見,有些模型測評的內容比較單一,而有的則測評得比較全面。「品牌權益監視器」測評的要素既包括顧客的心理和行為因素,又包括經濟因素(價格和質量的權衡),其他模型則主要測評顧客的心理和行為因素。
盡管各模型的具體測評方法有所差別,但有關要素的測評重點則基本一致。在測評顧客對品牌的認知情況時,主要通過兩個角度進行:一是在給定產品類別、擬滿足的需求等線索的條件下,顧客是否會想到某品牌;二是在已知品牌名稱時,顧客對該品牌及產品的了解程度,包括品牌標識、典型廣告、品牌個性、品牌涵蓋的產品范圍、品牌產品的特點等。測評顧客對品牌的態度,主要應考察:品牌受人尊重的程度,即品牌的美譽度;顧客喜歡品牌的程度;顧客對品牌的感知質量;以及品牌形象等。考察顧客行為主要關註:顧客過去的購買模式;顧客未來的購買意願;以及改變品牌的可能性等。這里的重點是考察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除了這些單項測評,還有必要綜合考察品牌的總體情況,分析與競爭品牌相比的相對地位。
第四,英特品牌(Interbrand)公司評估法。英國英特品牌(Interbyan)公司提出了英特品牌(Inter-brand)評估法。該方法根據企業市場佔有率、產品銷售量以及利潤狀況,結合主觀判斷的品牌力量,估算確定品牌資產的價值③。其計算公式為:
E=IXG
式中E:品牌價值;Ⅰ品牌給企業帶來的年平均利潤;G:品牌因子。
首先,要對企業利潤進行分離,分離出由品牌帶給企業的利潤1。具體分兩個步驟進行:(1)估計某種產品或某項業務的超額收益,即該種產品或該項業務的未來收益扣除有形資產創造的收益後的余額。這一餘額反映了某個產品或某項業務收益產生過程中所有無形資產共同作用的程度。(2)估計該種產品或該項服務的趨額收益中,多大部分應歸功於品牌,多大部分應歸功於非品牌無形資產,然後將歸功於非品牌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予以扣除,那麼,剩餘的超額收益即為品牌所將產生的超額收益。在確定非品牌無形資產所創造的超額收益佔全部超額收益的比重時,英特品牌公司採用的是「品牌作用指數法」,其基本思路是:從多個層面審視哪些因素影響產品的超額收益,以及品牌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超額收益的形成。盡管「品牌作用指數」帶有主觀和經驗的成分,但英特品牌公司認為它不失為一種較為系統的品牌作用評價方法。
其次,要估算出品牌因於G。品牌因子又稱品牌強度倍數,是指品牌的預期獲利年限。考察品牌強度時,英特品牌公司主要關注在以下七個方面:(l)市場特性。一般而言,處於成熟、穩定和具有較高市場壁壘的行業中的品牌,強度得分就高。(2)穩定性。較早進入市場的品牌往往比新近進入的品牌擁有更多的忠誠消費者,故品牌強度得分就高。(3)品牌在行業中的地位。居於領導地位的品牌,由於對市場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此,它會較居於其他地位的品牌有更高的強度得分。(4)行銷范圍。品牌行銷范圍越廣泛,其抵禦競爭者和擴張市場的能力就越強,因而該種品牌的強度得分就越高。(5)品牌趨勢。即品牌對行業發展方向的影響力。在消費者心目中越具有現代感,與消費者的需求越趨於一致,該種品牌的強度得分就越高。(6)品牌支持。獲得持續投資和重點支持的品牌通常更具有價值。(7)品牌保護。獲得注冊、享有商標專用權從而受到商標法保護的品牌,較未注冊品牌或注冊地位受到挑戰的品牌的強度得分更高。此外,受到特殊法律保護的品牌較受到一般法律保護的品牌強度得分更高;注冊地理范圍越廣,品牌強度得分越高。
品牌在上述七個因素方面得分越高,品牌競爭力就越強,品牌的預期獲利年限就越長。根據大量調查,Interbrand公司評估法中將品牌最低的預期獲利年限確定為6年,將最高的預期獲利年限確定為20年,亦即G的取值范圍就為6G20。
第五,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法。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參照英特品牌公司的評價體系,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了中國品牌的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所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品牌的市場佔有能力(M)、品牌的超值創利能力(S)和品牌的發展潛力(D)①。~個品牌的綜合價值(P)可簡單表述為:
P=M+S+D
品牌的市場佔有能力的代表指標是產品的銷售收入;品牌的超值創利能力,即超過同行業平均創利水平的能力,其代表指標是營業利潤和銷售利潤率;品牌的發展潛力的代表指標比較復雜,但所有指標都與利潤有關,主要有:商標國內外注冊狀況、使用時間和歷史、產品出口情況、廣告投入情況等。
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越充分,行業之間的利潤水平就越是趨於平均化。由於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為時尚短,計劃經濟體制下造成的行業之間顯著的利潤率差異依然有所存在,因此,該評估方法對以上三部分指標都有行業調整系數,其系數採用3至5年的移動平均法計算而得。通過行業調整,三部分的構成比重平均為4:3:3。具體到不同行業,會有不同。比如,第一部分價值,產業自身規模大的,如汽車行業,這方面的權重就小,行業規模較小的小行業,這部分比重就大。三部分相加,就是品牌價值。
二、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評價
上述各種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事實上各有其特點和適用目的,同時也各有其不足之處。重置成本法評估的其實是品牌的外在價值。因此,採用該法進行評估的結果與品牌實際所具有的價值相比往往偏低,甚至相去甚遠。但是,在獨立的品牌轉讓過程中,此法評估的結果比較容易為交易雙方所接受。而事實上,品牌轉讓確實很難說轉讓了品牌的全部內在價值。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以重置成本法評估品牌價值的一個隱含的假設是,品牌價值不會隨時間而貶值,亦即品牌成本無須逐年攤銷。
直接評估法僅就方法本身的基本思路而言是很有特點且符合邏輯的。該法試圖在對品牌資產各構成要素分別估價的基礎上,將它們直接相加得出品牌資產的總價值。其隱含的前提假設是,品牌資產是可辨認的。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純粹。該法將商標和顧客名單作為品牌資產的構成要素應該說無可爭議,但有兩個問題事實上很難得到很好解決。其一是,顧客名單價值確定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其二是,究竟商譽價值中的多大部分應歸於品牌資產,這在理論上缺乏依據,在實踐上更是難於操作。所以直接評估法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它缺乏可操作性。進而言之,即便商譽價值中應歸於品牌資產的部分能夠予以確定,品牌資產的價值評估還是依賴於商譽價值評估的,而商譽價值是無法進行直接評估的。所以,試圖「直接」評估品牌資產價值看來是不太現實的,盡管這種評估思路有其合理性。市場/顧客影響力評估法的思路「與眾不同」:既不是象重置成本法那樣依據創造品牌所需投入進行評估,也不是象其他評估法那樣依據或主要依據品牌資產未來預期會帶來的超額收益進行評估。該法依據的是品牌對市場l顧客所產生的影響力。以這樣的思路評估品牌資產價值,該法的理論依據是,品牌資產之所以會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其根本原因在於品牌對顧客有意義,換言之,如果品牌對顧客無意義,那麼也就不可能對企業有意義。品牌對顧客的意義,不僅在於品牌是識別產品來源的符號或標志,更為重要的是,品牌有助於簡化顧客的購買決策。這是因為,顧客在購買和消費產品和服務時,往往面臨著許多風險,諸如功能風險(功能不如預期的好)、物質風險(產品可能威脅到消費者的身體和健康)、財務風險(產品不值那麼多錢)、社會風險(招致他人的奚落)、心理風險(影響消費者的精神)以及時間風險(喪失了找到其他合適產品的時間)等。而使用自己喜歡的、有消費經驗的品牌或通過其他途徑而熟悉的品牌,是降低購買和消費風險的有效手段。從這一意義上講,應該說該法依據的理論基礎是相當合理的。如果在操作過程中能夠盡可能全面地考慮品牌對顧客的影響,該法的評估結果將會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但是,該法的問題在於,評估過程中所有的考慮因素本身都是定性而非直接定量的,因此,應用此法准確評估品牌資產價值的前提是,將這些定性因素「量化」的過程必須是「准確」的。顯然,要做到這一點無論如何是件困難的事情。況且,品牌對市場/顧客的影響程度需要通過廣泛的調查方可獲知,而調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差也會影響評估的准確性。
英特品牌公司的評估方法是一種國際上最有影響的品牌資美國微軟公司價值評估方法,與前述幾種評估方法相比較,該法的特點和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未來收益估算為基礎、從最終結果而不是「過程」來評估品牌資產的價值;(2)結合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手段,即未來收益的預測以定量分析手段為主,而將未來收益在品牌資產與非品牌資產之間進行分割,以及品牌強度倍數的估計確定,則以定性分析手段為主;(3)在確定品牌強度時所考察的7個因素,既包含反映品牌市場影響力的一些指標,同時又包含了品牌支持(投入)和品牌保護因素,從而能更好地反映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當然,由於該法操作過程中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是需要以「經驗」為基礎的。因此,缺乏經驗的評估者使用此法必然會面臨因經驗不足而難於使評估結果准確可靠。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法與世界最有影響的品牌價值評估體系即Interbrand評估體系的差異主要有兩點:一是不用利潤指標作為基本指標,這是因為考慮到我國企業虧損因素很復雜,其中包含了許多非經濟因素的影響,所以選用市場佔有能力指標;二是統計對象不同,Interbrand評估法的統計對象是品牌,而北京品牌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法的統計對象則為企業,原因是目前無條件細分到品牌進行研究。此法從根本上講與英特品牌評估方法別無重大差別。
三、結論
筆者認為:(1)品牌資產的價值事實上是一種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品牌資產價值的主要部分是與商譽價值渾然一體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品牌資產價值評估存在「先天」的困難,所以,無論採用什麼具體的評估方法,品牌資產價值評估都只能是相對合理而無法做到絕對准確。(2)影響品牌價值的因素是多方面,因此,從多個角度進行品牌資產價值評估都有其合理性。這就意味著,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多樣化有其客觀基礎,我們不必要求趨於統一。同時,這也意味著,按多種不同的方法評估同一品牌資產的價值出現結果上的不一致是不可避免的。(3)品牌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應該依評估目的而定。筆者以為,以市場/顧客影響力為基礎確定的品牌價值,是品牌發展戰略的直接目標,為此,品牌資產價值評估就應該採用市場/顧客影響力評估法;以未來收益現值為基礎確定的品牌價值,是品牌發展戰略的最高目標,也是企業未來獲利能力的一個指示器,為此,就應該採用諸如英特品牌評估法、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評估法等未來收益現值法。
H. 無形資產評估公司資質有幾類
資產評估機構須取得評估資格證書方可執業,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資質因評估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國,各種評估的資質由政府若幹部門分別管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由省級以上財政部門頒發的資產評估資格證書.二是由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聯合頒發的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許可證.三是由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土地資產評估資格證書.四是由國土資源部頒發的礦產資源評估資格證書.
資產評估資質最高是什麼等級-:資產評估(狹義)分為可從事證券業務和不可從事證券業務的評估機構;沒有級別限制.房產評估分為一、二、三和暫定,最高為一級;、土地評估分為A、B、C級,最高為A級,A級土地評估機構可在全國范圍內獨立從事基準地價及各類宗地地價評估.
資產評估資質分為證券從業資格的評估機構和普通的資產評估資質的機構,國內最該資質的評估機構是有證券從業資格的評估機構,可以做評估土地和其他動產。
三、資產評估可以視為資產計價的程序性因素。採用按歷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計價尺度進行資產計價,或者調整按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價值時,通常都必須經過資產評估這個技術步驟。在不同的情形下,資產評估可能由資產權益方自己進行,也可能由獨立的資產評估機構來進行。資產評估在我國目前國有資產轉讓的實踐中,通常由權益方、主管部門或者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組成的評估小組進行資產評估。評估方法依據評估的目的而確定,可以採取收益現值、重置成本、現行市價、清算價格等價值尺度。
拓展資料: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取得的各項財產物資按照歷史成本計量。由於通貨膨脹因素的存在,資產重估、特別是對土地等資產進行重估的結果,往往是顯著調高資產的價值,同時增加了所有者權益。如果允許企業隨意重估資產價值,資產重估很可能成為企業粉飾財務狀況的手段,從而誤導、甚至欺騙企業外部的報表使用人。任意性的資產重估導致的財務信息虛假,被認為是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美國證券法所致力於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國證券市場中出現財務報表虛假案也大多與資產評估有關。然而,資產計價與資產評估畢竟屬於技術性活動,法律很難對資產評估的范圍作出嚴格的限制,更不可能對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精確的規定。因此,資產評估往往成為一個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盡管它對相關權益方的經濟利益產生很大影響,但法律卻不容易對其施加實質性約束。
I. 國外企業價值評估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企業價值評估在美國的最新發展
美國評值公司副總裁 李哈克
在美國的評估行業中,企業價值評估領域在過去的10年裡經歷了最大幅度的增長和變革。經濟事件如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合並、新興市場的開放,財務和稅收報告要求的變化;治理機制例如薩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都促進了這個專業領域的發展。在我們公司——美國評值公司,由於受到市場需求的驅動,這項業務在過去10年內增長了350%。
一直以來,在美國對企業價值評估的需求主要是受州和聯邦稅法,財務會計報告准則及證券交易條例所驅動的。如今,在美國,主要關注的焦點是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以滿足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對財務報告的需求。這也是國際會計准則的議題,然而,我的見解僅局限於美國的實踐。
在美國,公允價值這個復古的名詞,在評估和會計行業中迅速流行起來並引起了爭論。回溯到1953年和會計研究公告第43號(ARB43)的頒布,公允價值已經被要求作為資產計量的依據,用來說明和解釋企業合並中的購買行為。這時,對公允價值沒有任何定義或相關程序的規定。接下來出現的是1970年會計學原理評價(Accouting Principles Opinions)16/17——公允價值仍然沒有被定義。由技術和無形資產/知識產權所激發的企業收購行為使得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對公允價值的爭論達到了鼎盛時期。20世紀90年代,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在發布了32份財務會計准則說明,同時闡述了計量方法和現值技術。2000年,他們發布了第7號概念公告,規定根據凈現值可以估算出公允價值並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定義。2001年六月,FASB發布了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141號和142號,明確了公允價值的定義並提供了有關無形資產公允價值如何計量的的詳細程序。2003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發布了第101號審計准則公告(SAS101),闡明了審計師在公允價值計量中的角色。在公允價值計量領域的新近的許多事件包括:
2004年3月——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3號——企業合並。
2005年3月——美國會計師協會對評估服務准則的建議草案。
2006年6月——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的計量。
「公允價值」的概念並沒有經常地應用到財務報告中,但是,「公允市值」的概念,至少在美國,是經常與稅務和財務報告的需求相聯系的。在財務報告中的公允價值通常是基於市場價值和市場概念的。過去,絕大多數評估從業者都認為「公允價值」與「公允市值」是同義詞。
在美國,公允價值的定義、運用和適用性正在發生著變化。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認為,在即將頒布的對公允價值計量的聲明中將闡明公允價值與公允市值的區別,這在對金融資產進行評估、損害估計或對收購價格進行分配時,都是必須考慮的。
目前仍然在美國爭論不休的是,公允價值是否僅僅適用於資產的原始計量,或者是否適用於資產現行價值的再評估或者估算。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這種爭論在減弱,公允價值應該體現出連續性從而反映資產現值已經被普遍地認可。
不論美國是否採用現值會計,並與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B」)完全接軌,財務會計准則委員都將會很快發行財務會計准則第157條的說明——關於公允價值的計量,這將針對2007年11月15日之後的會計年度發行的財務報告開始施行(更早的運用是被鼓勵的)。
加拿大企業價值評估實踐
加拿大企業價值評估協會代表 哈沃斯
主要介紹了加拿大企業價值評估實踐和加拿大及全球市場上有代表性的評估方法。加拿大的企業價值評估始於1971年,加拿大政府對所得稅法案進行了重大修改,要求對資本收益征稅,此項修改導致了1971年底對資本性資產的評估成為必要。同年,加拿大特許企業價值評估師協會(CICBV)成立,主要宗旨是建立共同的估價標准指導從業人員、進行行業管理,主要業務包括出版專業執業標准及專業性研究論文,舉行會議,刊發企業價值評估等雜志,擔負繼續教育培訓等。符合入會要求的評估師,被授予「特許企業價值評估師」(CBV)稱謂。目前,協會已有1100名特許企業價值評估師和600名注冊學生會員,業務遍及加拿大和世界其他國家。加拿大評估師從業領域包括合歸類、糾紛/訴訟類、公司財務及其他咨詢類。CICBV評估報告有計算類評估報告、估計類評估報告、綜合類評估報告(可信性最高)三類。加拿大及全球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評估方法有無負債法(解杠法)的使用和無形資產評估兩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