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處理損失審批說明

無形資產處理損失審批說明

發布時間:2022-07-25 21:12:15

㈠ 鎮級財政所資產清查損失應如何履行報批手續

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第四十三條 事業單位進行資產清查,應當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緝鄲光肝叱菲癸十含姜,並按照規定程序報同級財政部門批准立項後組織實施,但根據國家專項工作要求或者本級政府工作需要進行的資產清查除外。
二、資產工作報告總結範文 根據《XX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實施方案》及資產清查工作的有關制度、政策,我單位已經按時完成資產清查的主體工作,(並經XXX會計師事務所的資產清查專項審計—如經過審計寫,否則不寫)。
三、現將有關資產清查的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資產清查基本情況 (一)工作基準日 本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基準日是2007年7月1日 (二)工作起止日期 本單位於2007年X月X日至2007年X月X日期間進行了資產清查工作 (三)本單位資產清查范圍 列入資產清查工作范圍的XX單位所屬單位的戶數、單位名稱及單位性質: (四)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具體實施情況 應包括以下方面 1.資產清查的組織工作 2、資產清查工作程序等內容 3、其他工作情況 二、資產清查工作結果 (一)資產清查結果 應包括以下內容:通過對本單位2007年7月1日會計報表及資產損溢情況的清查,本單位的匯總資產清查數為X元,匯總負債清查數X元,匯總凈資產清查數為X元,2007年1—7月匯總收入清查數為X元。 (二)單位清查出的會計差錯調整情況 應包括以下內容:截止2007年7月1日,本單位賬面匯總資產總額為X元,此次資產清查中發現會計差錯影響匯總資產總額減少(增加)X元,調整後匯總資產總額的資產清查基準數為X元。具體情況為: (三)單位清查出的資產損溢及資金掛賬情況 應包括以下內容:截止2007年7月1日,本單位匯總資產總額的基準數為X元,此次資產清查中共清查出匯總資產損失(收益)XXX元,清查出的匯總資產損失占匯總資產總額的基準數X%。匯總資產損失(收益)主要包括流動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固定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對外投資(有價證券)損失(收益)XXX元、無形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其他資產損失及資金掛賬等XXX元;具體情況為: (四)單位申報處理的資產損溢 應包括以下內容:截止2007年7月1日,本單位在此次資產清查中共申報處理匯總資產損失(收益)XXX元,申報處理的匯總資產損失(收益)占匯總資產總額的基準數X%。 本次資產清查,本單位申報匯總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其中流動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固定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對外投資損失(收益)XXX元,無形資產損失(收益)XXX元,其他資產損失(收益)XXX元。 (五)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確認的資產損失(收益)——如有寫,否則不寫 應包括以下內容: 經審計,由x會計師事務所確認本單位申報的清查出的匯總資產損失(收益)共計XXX元。具體為: 三、資產清查工作中發現的資產和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有關改進措施 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存在的資產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 (二)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 (三)相應的改進措施 .

㈡ 無形資產損失應如何處理求解

關鍵是要不要經過稅局審批,《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取消了13號令第37條的規定。

㈢ 申請資產損失稅前扣除需提供哪些資料

需報送的資料:
企業申報扣除各項資產損失時,均應提供能夠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和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是指司法機關、公安機關、行政機關、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依法出具的與本企業資產損失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機關的判決或者裁定;
(二)公安機關的立案結案證明、回復;
(三)工商部門出具的注銷、吊銷及停業證明;
(四)企業的破產清算公告或清償文件;
(五)政府部門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六)國家及授權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的鑒定報告;
(七)保險公司對投保資產出具的出險調查單,理賠計算單等;
(八)符合法律條件的其他證據。
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是指稅務師事務所等具有法定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按照獨立、客觀、公正原則,在充分調查研究、論證和計算基礎上,進行職業推斷和客觀評判,對企業某項經濟事項發表的專項經濟鑒證證明或鑒定意見書。
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是指本企業對各項資產發生毀損、報廢、盤虧等內部證明或承擔責任的申明。條件:企業會計核算制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可以特定事項的內部證據作為資產損失的認定證據。主要包括:
(一)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二)資產盤點表;
(三)相關經濟行為的業務合同;
(四)企業內部技術鑒定部門的鑒定文件或資料(數額較大、影響較大的資產損失項目,應聘請行業內專家參加鑒定和論證);
(五)企業內部核批文件及有關情況說明;
(六)由於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要有對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特定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
具體分項應報送的資料:
1、貨幣資產損失應提供資料
(1)現金損失:
a現金保管人確認的現金盤點表(包括倒推至基準日的記錄);
b現金保管人對於短款的說明及相關核准文件;
c由於管理責任造成的,應當有對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的說明;
d涉及刑事犯罪的應當提供有關司法涉案材料。
(2)應收、預付賬款壞賬損失應提供材料:
A、申請認定條件(符合之一):
a債務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銷(包括被政府責令關閉)、吊銷工商營業執照、死亡、失蹤,其剩餘財產或遺產確實不足清償;
b債務人逾期三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明表明已無力清償債務;
c符合條件的債務重組形成的壞賬;
因自然災害、戰爭及國際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
B、提供資料
a法院的破產公告和破產清算的清償文件;
b工商部門的注銷、吊銷證明;
c政府部門有關撤銷、責令關閉等的行政決定文件;
d公安等有關部門的死亡、失蹤證明;
e逾期三年以上及已無力清償債務的確鑿證明;
f債權人債務重組協議、法院判決、國有企業債轉股批准文件;
g與關聯方的往來賬款必須有法院判決或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證明。
2、非貨幣性資產損失應提供資料
(1)存貨損失,包括有關商品、產成品、半成品、在產品以及各類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發生的盤虧、變質、淘汰、毀損、報廢、被盜等造成的凈損失。(工程物資發生損失比照執行)
A、盤虧的存貨:
a存貨盤點表;
b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
存貨保管人對於盤虧的情況說明;
d盤虧存貨的價值確定依據(包括相關入庫手續、相同相近存貨采購發票價格或其他確定依據);
e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人賠償說明和內部核批文件。
B、報廢、毀損的存貨:
a單項或批量金額較小的存貨由企業內部有關技術部門出具技術鑒定證明;
單項或批量金額較大的存貨,應取得國家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中介機構出具的技術鑒定證明;
c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
企業內部關於存貨報廢、毀損情況說明及審批文件;
e殘值情況說明;
f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賠償說明和內部核批文件。
C、被盜的存貨:
a向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公安機關立案、破案和結案的證明材料;
涉及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
c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
(2)固定資產損失:包括企業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具等發生盤虧、淘汰、毀損、報廢、丟失、被盜等造成的凈損失。
A、盤虧的固定資產:
a固定資產盤點表;
b盤虧情況說明,單項或批量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盤虧,企業應逐項作出專項說明,由中介機構進行職業推斷和客觀評判後出具經濟鑒證證明;
c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內部核准文件等。
B、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
a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證明;
b單項或批量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報廢、毀損,企業應逐項作出專項說明,並委託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進行鑒定,出具鑒定說明;
c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戰爭等)造成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的,應當有相關職能部門出具的鑒定報告,如消防部門出具受災證明,公安部門出具的事故現場處理報告、車輛報損證明,房管部門的房屋拆除證明,鍋爐、電梯等安檢部門的檢驗報告等;
企業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情況說明及內部核批文件;
e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
C、被盜的固定資產:
a向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公安機關立案、破案和結案的證明材料;
b涉及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
c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
(3)在建工程損失:包括企業已經發生的因停建、廢棄和報廢、拆除在建工程項目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相應工程物資報廢或削價處理等發生的損失。
A、停建、廢棄和報廢、拆除的在建工程
a國家明令停建項目的文件;
b有關政府部門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c企業對報廢、廢棄的在建工程項目出具的鑒定意見和原因說明及核批文件,單項數額較大的在建工程項目報廢,應當有行業專家參與的技術鑒定意見;
d工程項目實際投資額的確定依據。
B、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毀損的在建工程
a有關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證明;
b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理賠說明;
c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人賠償說明和核准文件。
3、資產永久性或實質性損害應提供資料
包括企業的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永久或實質性損害情形。
a資產被淘汰、變質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b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霉爛變質、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已毀損等的書面申明;
c中介機構或有關技術部門的品質鑒定報告;
d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e有關被投資方破產公告、破產清償文件;工商部門注銷、吊銷文件;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決定文件;終止經營、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證明文件;
f有關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說明;
g被投資方清算剩餘財產分配情況的證明。
4、資產評估損失應提供的資料
A、申請條件
a國家統一組織的企業清產核資中發生的資產評估損失;
b企業按規定應納稅的各種類型改組中發生的評估損失;
c企業免稅改組業務,對各類資產評估凈增值或損失已進行納稅調整的。
B、提供資料
a國家統一組織清產核資的文件(不包括國有資產日常管理中經常化、制度化資產清查);
b中介機構資產評估資料;
c政府部門資產評估確認文書;
d應稅改組業務已納稅證明資料;
e免稅改組業務涉及資產評估增值或損失已納稅調整證明資料。
5、因政府規劃搬遷、徵用等發生的財產損失
A、申請條件
a有明確的法律、政策依據;
b不屬於政府攤派。
B、提供資料
a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決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據;
b專業技術部門或中介機構鑒定證明;
c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依據;

㈣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怎麼算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額度已賬面余額為限,具體損失估計預測或專業機構評估確定

什麼是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規定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企業轉銷某項無形資產時,應按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無形資產損失的審核
1.確認無形資產的存在並為申報企業所有。

(1)獲取或編制無形資產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

(2)審核無形資產的權屬證書原件、專利技術的持有和保密狀況等,並獲取有關協議和董事會紀要等文件、資料,審核無形資產的性質、構成內容、計價依據,確定無形資產的存在性。

(3)評價無形資產計價對應繳所得稅的影響,審核無形資產計價是否符合稅法及其有關規定。

(4)審核無形資產各項目的攤銷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與上期一致,若改變攤銷政策,審核其依據是否充分。審核本期攤銷額及其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是否正確。

①除另有規定者外,外購商譽的攤銷費用不得稅前扣除;

②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企業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③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④購買的計算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2.獲取充分必要的證據。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下列證據:

(1)資產被淘汰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2)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等的書面證明;

(3)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品質鑒定報告;

(4)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5)無形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的說明。

3.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

計算企業無形資產確已形成財產凈損失或者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失,並扣除變價收入、可收回金額以及責任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具體金額。

㈤ 什麼樣的財產損失需要所得稅前審批呀!

內資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審批流程
------------------------------------------------------------------------------------------------------------------------
[2006年12月21日]

一、對象:實行查賬徵收的內資企業

二、條件:企業發生因下列原因發生的財產損失,須經稅務機關審批才能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扣除:

(一)因自然災害、戰爭等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人為管理責任,導致現金、銀行存款、存貨、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的損失;
(二)應收、預付賬款發生的壞賬損失;
(三)金融企業的呆賬損失;
(四)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因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而確認的財產損失;
(五)因被投資方解散、清算等發生的投資損失;
(六)按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各項資產評估損失;
(七)因政府規劃搬遷、徵用等發生的財產損失;
(八)國家規定允許從事信貸業務之外的企業間的直接借款損失。

三、需提交的材料目錄:

(一)稅前扣除申請報告;
(二)《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申請審批表》(06.06起使用,原《財產損失稅前扣除申請審批表》)(共一式四份);
(三)現金損失確認應提供以下證據:
a現金保管人確認的現金盤點表(包括倒推至基準日的記錄)、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b現金保管人對於短款的說明及相關核准文件;
c由於管理責任造成的,應當有對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的說明;
d涉及刑事犯罪的應當提供有關司法涉案材料。
(四)企業應收、預付賬款發生4.6.2所述情況申請壞賬損失稅前扣除應提供下列依據:
a法院的破產公告和破產清算的清償文件;
b工商部門的注銷、吊銷證明;
c政府部門有關撤銷、責令關閉等的行政決定文件;
d公安等有關部門的死亡、失蹤證明;
e逾期三年以上及已無力清償債務的確鑿證明;
f債權人債務重組協議、法院判決、國有企業債轉股批准文件;
g與關聯方的往來賬款必須有法院判決或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證明;
h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五)對盤虧的存貨,扣除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下列證據:
a存貨盤點表;
b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
c存貨保管人對於盤虧的情況說明;
d盤虧存貨的價值確定依據(包括相關入庫手續、相同相近存貨采購發票價格或其他確定依據);
e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人賠償說明和內部核批文件(由於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要有對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特定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
f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六)對報廢、毀損的存貨,其賬面價值扣除殘值及保險賠償或責任賠償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以下證據:
a單項或批量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存貨由企業內部有關技術部門出具技術鑒定證明;
b單項或批量金額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存貨,應取得國家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中介機構出具的技術鑒定證明;
c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
d企業內部關於存貨報廢、毀損情況說明及審批文件;
e殘值情況說明;
f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賠償說明和內部核批文件(由於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要有對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特定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
g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七)對被盜的存貨,其賬面價值扣除保險理賠以及責任賠償後的余額部分,依據下列證據認定損失:
a向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公安機關立案、破案和結案的證明材料;
b涉及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
c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沒有的涉及的,應附沒有涉及保險索賠說明;
d被盜存貨的價值確定依據(包括相關入庫手續、相同相近存貨采購發票價格或其他確定依據);
e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八)對盤虧的固定資產,其賬面凈值扣除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以下證據:
a固定資產盤點表;
b盤虧情況說明,金額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固定資產盤虧,企業應逐項作出專項說明,由中介機構進行職業推斷和客觀評判後出具經濟鑒證證明;
c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內部核准文件等(由於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要有對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特定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
d盤虧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確定依據(包括相關入庫手續、發票價格、已提折舊的憑證帳頁或其他確定依據);
d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九)對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其賬面凈值扣除殘值、保險賠償和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以下證據:
a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證明(數額較大、影響較大的,聘請行業內專家參加鑒定和論證);
b金額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固定資產報廢、毀損,企業應逐項作出專項說明,並委託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進行鑒定,出具鑒定說明;
c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戰爭等)造成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的,應當有相關職能部門出具的鑒定報告,如消防部門出具受災證明,公安部門出具的事故現場處理報告、車輛報損證明,房管部門的房屋拆除證明,鍋爐、電梯等安檢部門的檢驗報告等;
d企業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情況說明及內部核批文件(由於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要有對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特定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
e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沒有的涉及的,應附沒有涉及保險索賠說明;
d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確定依據(包括相關入庫手續、發票價格、已提折舊的憑證帳頁殘值情況說明或其他確定依據);
f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對被盜的固定資產,其賬面凈值扣除保險理賠以及責任賠償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以下證據:
a向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公安機關立案、破案和結案的證明材料;
b涉及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
c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說明,沒有的涉及的,附沒有涉及保險索賠說明;
d被盜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確定依據(包括相關入庫手續、發票價格、已提折舊的憑證帳頁或其他確定依據);
e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一)因停建、廢棄和報廢、拆除的在建工程,其賬面價值扣除殘值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以下證據:
a國家明令停建項目的文件;
b有關政府部門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c企業對報廢、廢棄的在建工程項目出具的鑒定意見和原因說明及核批文件等(含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對特定事項真實性承擔稅收法律責任的申明),單項金額在100萬元以(含100萬元)的在建工程項目報廢,應當有行業專家參與的技術鑒定意見;
d工程項目實際投資額和損失額的確定依據;
e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二)由於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毀損的在建工程,其賬面價值扣除殘值、保險賠償及責任賠償後的余額部分,應提供下列證據:

a有關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證明;
b涉及保險索賠的,應當有保險理賠說明;
c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人賠償說明和核准文件;
d工程項目實際投資額和損失額的確定依據;
e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三)企業的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因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情形,應提供以下證據認定財產損失:
a資產被淘汰、變質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b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霉爛變質、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已毀損等的書面申明;
c中介機構或有關技術部門的品質鑒定報告(數額較大、影響較大的,聘請行業內專家參加鑒定和論證);
d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e有關被投資方破產公告、破產清償文件;工商部門注銷、吊銷文件;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決定文件;終止經營、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證明文件;
f有關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說明;
g被投資方清算剩餘財產分配情況的證明;
h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四)企業的各項資產評估損失應提供以下證明材料:
a國家統一組織清產核資的文件(不包括國有資產日常管理中經常化、制度化資產清查);
b中介機構資產評估資料;
c政府部門資產評估確認文書;
d應稅改組業務已納稅證明資料;
e免稅改組業務涉及資產評估增值或損失已納稅調整證明資料;
f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五)企業因政府規劃搬遷、徵用,應提供下列證據認定財產損失:
a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決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據;
b專業技術部門或中介機構鑒定證明;
c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依據;
d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十六)企業由於未能按期贖回抵押資產,使抵押資產被拍賣或變賣,其賬面凈值大於變賣價值的差額部分,提供拍賣或變賣證明。
(十七)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同意處理的批復;
(十八)財產損失相關賬頁復印件、會計處理方法說明;
(十九)當年度的財務會計報表復印件;
(二十)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四、依據:

(一)《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
(二)《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
(三)《關於<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補充意見》(粵國稅發[2005]283號)

五、程序:

納稅人申請稅前扣除金額在3000萬元以下(不含3000萬)的:企業—主管國稅機關—市國稅機關;納稅人申請稅前扣除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含3000萬)的:企業—省局或企業—主管國稅機關—市國稅機關(中轉)—省局

六、友情提醒:

(一)企業發生的各項需審批的財產損失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後15日內集中一次報稅務機關審批。企業發生自然災害、永久或實質性損害需要現場取證的,應在證據保留期間及時申報審批,也可在年度終了後集中申報審批,但必須出據中介機構、國家及授權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的鑒定材料。

(二)附送資料一式二份,凡復印件必須使用A4紙,並加蓋公章,註明「復印件與原件相符」。

(三)企業的各項財產損失,應在損失發生當年申報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後。非因計算錯誤或其他客觀原因,企業未及時申報的財產損失,逾期不得扣除。

(四)企業已申報扣除的財產損失又獲得價值恢復或補償,應在價值恢復或實際取得補償年度並入應納稅所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包括超過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賬款,如果債權人已按本辦法規定確認損失並在稅前扣除的,應並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五)稅務機關對企業申請稅前扣除的財產損失的審批不改變企業的申報責任,企業採用偽造、變造有關資料證明等手段多列多報財產損失,或本辦法規定需要審批而未審批直接稅前扣除財產損失造成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㈥ 無形資產如何處置和報廢

答案:抄
無形資產處置和報廢的方法:
1、無形資產出租
企業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形成的租金收入記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發生的相關費用,記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應交的增值稅記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無形資產出售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將所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相關稅費的差額作為資產處置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3、無形資產報廢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例如,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所替代,則應將其報廢並予轉銷,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損益。
轉銷時,應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如何處置和報廢

㈦ 清產核資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予以明確。無形資產減值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為了遏制企業利用減值准備的計提和轉回來調節利潤,同時規定,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稅法規定,企業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因為屬於或有支出,不符合確定性原則,因此,不得在所得稅稅前扣除,應作納稅調整增加處理。因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不得轉回,而稅法不考慮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對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以後各年,會計確認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將小於稅法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因此,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若在使用壽命期內處置無形資產,應轉銷由於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的會計與稅法的收益差異。

對無形資產減值的稅收籌劃,建議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或很少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盡量通過轉讓或報損等方式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而不是計提減值准備,因為計提減值准備稅法上不允許稅前扣除,而出售無形資產的凈損失可以稅前扣除。

【例1】假設公司2007年1月購入一項專利技術,取得時成本為360萬元,估計使用壽命10年,2007年12月31日該技術發生減值,並提取減值准備21.6萬元。該無形資產不考慮殘值,採用直線法進行攤銷,則2007年涉及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購入無形資產時,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入賬價值

借:無形資產 360

貸:銀行存款 360

2.2007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時,

借:管理費用 36

貸:無形資產 36

3.2007年12月31日提取減值准備時

借:營業外支出 21.6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1.6

2007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36萬元,2007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302.4萬元(360-36-21.6),該項無形資產在2007年合計影響利潤57.6萬元,稅法只允許扣除當年攤銷的無形資產費用36萬元,因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1.6萬元。

2008年涉及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如下:由於2007年末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應當在無形資產剩餘使用壽命9年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302.4萬元,每年應攤銷33.6萬元。

借:管理費用 33.6

貸:無形資產 33.6

2008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33.6萬元,2008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68.8萬元(302.4-33.6),該項無形資產在2008年影響利潤33.6萬元,而稅法不考慮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對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允許按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扣除無形資產攤銷費用36萬元,因此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

因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不得轉回,若公司一直擁有該項專利技術,則在2009~2016年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即2008年~2016年9年共計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1.6萬元,等於2007年末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例2】承例1,假設公司2010年1月將此專利技術轉讓,取得收入200萬元,營業稅稅率為5%,不考慮其他轉讓費用及稅金和附加。

2007年~2009年會計和稅務處理與例1一致。2009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35.2萬元(268.8-33.6),攤余價值256.8萬元(360-36-33.6×2)。

2010年1月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200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1.6

營業外支出 49.2

貸:無形資產 256.8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4(280×5%)

會計上確認的無形資產處置損失為49.2萬元。從稅法的角度看,無形資產處置的計稅成本為252萬元(360-36×3),轉讓稅金14萬元,處置損失為66萬元(200-252-14),兩者相差16.8萬元,差額即為轉讓該期應調減的應納稅所得額21.6-2.4×2=16.8(萬元)。

㈧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哪些證據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額是以賬面余額為限,具體損失估計預測應由專業機構評估確定。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規定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企業轉銷某項無形資產時,應按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無形資產損失的審核
1.確認無形資產的存在並為申報企業所有。
(1)獲取或編制無形資產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
(2)審核無形資產的權屬證書原件、專利技術的持有和保密狀況等,並獲取有關協議和董事會紀要等文件、資料,審核無形資產的性質、構成內容、計價依據,確定無形資產的存在性。
(3)評價無形資產計價對應繳所得稅的影響,審核無形資產計價是否符合稅法及其有關規定。
(4)審核無形資產各項目的攤銷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與上期一致,若改變攤銷政策,審核其依據是否充分。審核本期攤銷額及其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是否正確。
①除另有規定者外,外購商譽的攤銷費用不得稅前扣除;
②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企業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③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④購買的計算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2.獲取充分必要的證據。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下列證據:
(1)資產被淘汰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2)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等的書面證明;
(3)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品質鑒定報告;
(4)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5)無形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的說明。
3.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
計算企業無形資產確已形成財產凈損失或者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失,並扣除變價收入、可收回金額以及責任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具體金額。

㈨ 企業發生"無形資產損失",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關於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主要反映在《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下稱「財稅〔2009〕57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通知》(國稅發〔2009〕88號),(下稱「國稅發〔2009〕88號文」)等政策規定中。
1.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這是關於損失准予在稅前扣除的法律淵源。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正面列舉的方式,明確了損失包括的范圍,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 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由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立法起草小組編寫的《實施條例》對「其他損失」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兜底條款,以防止前面列舉的不全面,因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形態多樣,變化多端,純粹的列舉可能無法窮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損失類別。增加這個兜底條款,意在表明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都允許扣除」。
3.為進一步明確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和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9〕57號文件。它明確規定「本通知所稱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該通知的規范對象是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但通知沒有對「其他損失」的定義、扣除等問題做進一步明確,也沒有規定無形資產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
4.財稅〔2009〕57號文件下發後,國家稅務總局又印發了國稅發〔2009〕88號文件,對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問題尤其是程序性問題做了明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於經營管理活動且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票據)等貨幣資產,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等非貨幣資產,以及債權性投資和股權(權益)性投資」。顯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所指的資產損失,是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
有觀點認為,既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沒有明確無形資產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那麼其就不能在稅前扣除。筆者認為 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規范的只是文件明確列舉的損失,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不屬於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的規范對象。既然如此,以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為由判定無形資產不能在稅前扣除,政策依據明顯不當。
現行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政策依據,只有《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稅〔2009〕57號文件。根據這些稅收規定及精神,無形資產損失作為其他損失,是允許在稅前扣除的。
關於無形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實務中還需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
並非所有的無形資產損失都可以在稅前扣除。這也是稅前扣除相關性原則的運用,即稅前扣除的支出必須是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因此,對於那些與企業經營管理無關的無形資產,其損失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2.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實際發生的凈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准予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扣除。因此,企業獲得的相應保險賠款或者責任人賠償的部分,不屬於企業發生的實際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
3.在實務中,企業要就無形資產稅前扣除與稅務機關做好溝通。根據現行稅收規定,無形資產是允許稅前扣除的,但稅務處理的具體程序,稅法並未明確規定,比如,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具體是指哪些,是否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與稅務機關及時做好溝通,以最大限度避免公司稅收利益損失。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處理損失審批說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