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創業者想成為一名特許經營者需要注意什麼
本文通過30個方面,詳細分析簽訂特許經營合同時的注意事項。
一、相關規定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對特許經營合同如何簽訂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第十一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特許人、被特許人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經營的內容、期限;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及其支付方式;
(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以及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提供方式;
(五)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要求和保證措施;
(六)產品或者服務的促銷與廣告宣傳;
(七)特許經營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賠償責任的承擔;
(八)特許經營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的解決方式;
(十一)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條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被特許人同意的除外。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第十五條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第十六條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第十七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十八條未經特許人同意,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
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二、特許經營合同簽約前,具體要注意的30個事項:
1、合同中應詳細列明特許者提供的服務項目
合同中要詳細說明特許者將對加盟店提供哪些服務項目,這些服務包括開業前的初始服務和開業後的後續服務。
初始服務:主要有選址、加盟店裝修、培訓、開店設備的購置、融資等。
後續服務:包括總部對加盟店活動實施有效,以幫助保持標准化和企業利潤;總部繼續進行操作方法的改進及革新並向加盟店傳授;總部進行市場調查研究並向加盟店傳送市場信息;總部開展集中統一的促銷與廣告活動;總部向加盟店提供集中采購的優惠貨源;總部專家向加盟店提供的管理咨詢服務等。合同中詳列這些服務項目,是對加盟店利益的一種法律保護。
2、關於加盟費用
一般包括加盟費、特許權使用費、廣告費及其他技術支持費用。
一般而言,不同的特許人其特許權使用費的計算比率通常都不一樣,計算比率所採用的基數(以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還是以銷售利潤的一定比例計算)也不統一。在簽約前被特許人應認真研究特許經營費的計算方法,避免因誤解引起日後的糾紛。
移動要注意特許經營的項目中有無隱藏不可預見的費用?
(1)加盟金到底包含那些項目?
(2)是否包括商標使用費?
(3)多少自備款可開始營業?
(4)是否須繳納定期的權利金或管理費?如何計算?如何給付?
(5)特許者是否提供技師和管理團隊?各是多少名?
(6)是否須繳納培訓費?怎麼計算?
(7)是否必須加入合作廣告計劃?其費用如何分攤?特許者提供那些產品或促銷服務?
3、特許經營合同期限
(1)期限長短是否明確?
(2)期限是否和租期吻合?
(3)期滿後可否續約?
(4)續約有無條件?若有,條件為何?是否詳細列明?
關於特許合同的續展。此亦是應予關注的問題。俗語「兔死狗烹」,被特許人應當注意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4、關於授權范圍
包括授權區域、期間、許可權等。
許可權可分為獨占、排他、普通三個層次,許可權遞減。另外,如果被特許人為地區總加盟商,則需明確相關市場之開發權及締約權、監管權及收益分配方式。
特許合同涉及的知識產權如商標、專利及著作權等的使用權限亦應在合同中明確。
5、 經營指導、培訓等輔助項目
至少應包括開業前指導、營業指導、培訓等。簽約時,應對特許人之上述輔助義務做出明示,比如具體指導事項、培訓內容及時間、相關費用的負擔、營業指導的經常性(頻率)等。
(1)特許者是否要求加盟者參加訓練課程?
(2)有無繼續教育及協助?
(3)是否持續的提供加盟單位員工訓練?
(4)是否要付費用?費用多少?如何計算?
6、 采購、供貨
(1)采購生產器具是否所有的物資都必須向特許者購買?其價格及條件是否合理?
(2)是否要求加盟者只能向特許者購買所需的物資?或只能向特許者指定的廠商購買?如有,其價格及條件是否合理?
應就品類、質量、價格等做約定,特別注意被特許人應具有采購權而非負擔采購義務。
就特殊商品,應取得獨占特許銷售權。
7、 廣告宣傳與促銷
特許人廣告投放的力度和質量,被特許人發布廣告的許可權都應予以特別關注。
至於促銷權,也應爭取,因為這是自主經營權的重要內容,可在市場開發階段發揮較大作用。促銷權應明確促銷力度、特許人配合義務、促銷方式等。
(1)廣告是地區性或全國性?其費用支付方法?
(2)如地區性促銷是加盟者自理,特許者是否提供過去經驗,是否協助規劃的實施?
(3)特許者是否提供各種推廣促銷的材料、室內展示海報及文宣品等?有無另外收費?
(4)加盟者是否可自行策劃區域的促銷?如何取得特許者的同意?
8、加盟店的轉讓
加盟者可能會由於種種客觀原因而無法繼續經營加盟店,這就涉及加盟店轉讓或出售的問題,加盟店是否能轉讓、如何轉讓、轉讓給何種人等都必須列入合同中,以免將來發生糾紛。
也有些合同明確表明,假如加盟者要轉讓出售自己的企業,總部將有購買的優先權,或者有權選擇轉讓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注意說明加盟店的轉讓價應以市場價為准。
(1)加盟者是否可轉賣門店資產?
(2)加盟者是否可在門店資產轉賣時,同時轉讓加盟合同?或特許者有義務與承買者簽訂新合同?
(3)特許者是否有權核准或拒絕轉賣,其權利是否合理?
(4)是否須付給特許者部分轉讓費?
9、加盟者生病或死忙
(1)合同是否直接由繼承人承接?
(2)合同是否由遺產管理人承接?
(3)合同者如長期失能,是否必須轉讓?
10、商圈保護
(1)合同有無授予獨占區域?
(2)獨占區域是否在營業額達到某種標准後隨即終止?
11、選擇地點
(1)特許者是否協助選擇地點?
(2)誰對地點的選擇作最後決定?
(3)裝修藍圖是否由特許者提供?
(4)有無定期重新裝潢及翻新的要求?
(5)如須申請更改建築使用執照,誰負責提出申請及負擔期間費用?
(6)租約條款是否有約束?
12、財務協助
(1)特許者是否提供財務協助或協助尋找貸款?
(2)如果提供財務協助或貸款,其條件是否合理?
(3)特許者是否提供緩期付款的優惠?
(4)有無抵押?
13、限制營業范圍及販賣之物品?
(1)合同是否對所販賣物品的項目有所限制?
(2)限制是否合理?如販賣其他物品,有無須特許者同意的申請程序?
14、競業禁止
(1)是否限制加盟者在約滿或轉讓後,不得從事同類型的商業行為?
(2)如有,其期限及區域是否合理?
15、會計作業要求
(1)特許者是否提供薄記及會計服務?
(2)如有,是否額外收費?其收費是否合理?
16、客戶限制
(1)有無限制客戶對象?
(2)如超越授權的地區,有無懲罰條款?
17、通知條款
(1)若違約,特許者是否有義務以書面通知加盟者,是否有延期、更正的餘地?
(2)其期間有多長?是否足夠?
18、特許者的優先承購權
(1)合同中有無明示何種情況下特許者可承購?
(2)其承購價格由誰評估?商譽及凈值是否列入考慮?
(3)加盟者求售時是否有義務先向特許者求售?
19、加盟者親自經營的要求
(1) 合同是否要求加盟者每日親自經營?
(2) 合同是否禁止加盟者維持其他職業?
20、 與第三人的債權債務
明確對外權利義務及經營風險劃分。
21、 關於債權債務問題
被特許人與特許人雖然是分別獨立的法人實體,但是由於特許經營活動的特殊性,之間往往存在各種債權債務關系,特別是由於供貨等關系,往往會導致特許人占壓被特許人資金的現象發生。這是被特許人應特別考慮的一個經濟問題。
22、店鋪
涉及到店鋪的設計、裝潢、更新及費用負擔等等環節。
23、關於更新
特許人掌握了新的技術、服務項目、特殊產品,以及新的商業模式等等,應主動與被特許人共享。
24、為了防止特許人在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中超越其應有的許可權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防止特許經營合同出現個別條款強化特許人的優勢地位,如:沒有正當理由的被特許人數量限制;供貨數量的強制要求;沒有正當理由的降價促銷的限制;簽約後變更特許經營合同的內容;合同到期後,超越合理范圍的限制競爭義務等。這些不合理條款會使特許人獲得不當得利。
(2)防止特許經營合同整體上使特許人處於優勢地位,如:對所經營商品的限制及對經營方式的限制;對銷售額的特別規定;是否有權解約以及違約金的數額;合同期限等條款。
(3)關於銷售價格,由於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經營的商品面向相同的消費群,實施相同的營銷戰略,因此特許人可以根據具體經營情況向被特許人提出建議銷售價格。但是,如果特許人對被特許人有不合理的價格限制條件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限制銷售價格等不公平競爭現象的發生。在《反壟斷法》未及時出台的背景下,這一問題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5、終止合同及後果
合同一旦確立,就不能隨意撕毀或中途終止。但是,也有加盟雙方不遵守合同的事件發生。合同中應明確規定,任何一方違反協議到什麼程度,另一方有權終止合同。當然,也應寫明違反協議的一方是否有機會彌補其過失,以避免合同終止的後果。
一般來說,合同終止後,加盟者不能再使用總部所有的貿易商標、名稱、各種標志和其它權利,在一定時期內也不得從事相類似的經營業務。
除了以上內容外,合同一般還包括地域的限制、營業時間的規定、營業秘密的遵守等內容。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其合同內容都不盡相同。
(1)特許者是否有義務購買加盟者的生產器具、門店租約及其資產?價格如何確定?
(2)處理費用如何歸屬?
(3)處理期間多少?是否足夠?
26、關於違約金
特別是特許合同解除的違約金,應當關注。
在簽約前,應該了解清楚以下內容:在何種情況下可以解約,具體手續如何辦理;如果被特許人提出中途解約,是否需要支付解約金或賠償金;如果需要支付的話,如何計算;如果被特許人因經營不善而提出解約,是否仍需支付解約金等問題。
27、違約條款
(1)何種狀況視為違約?
(2)違約項目是否屬加盟者能力范圍所能控制的?
(3)其訂立項目與核實標準是否合理?
28、違約後果
(1)違約時,特許者採取何種方式因應?
(2)特許者是否可以直接取消該連鎖加盟契約?
(3)有無違約金條款?金額多少?如何計算?
29、仲裁
加盟雙方難免會發生一些沖突,解決沖突的方式用仲裁比較合適。仲裁實際是由雙方選擇的仲裁人進行的私下訴訟,它的優點在於整個程序是在私下進行的。為了節省時間和費用,雙方可以事先在合同中設定仲裁的規則,至於仲裁的時間可以根據當時發生沖突的情況而定。
在這里,選擇什麼樣的人做仲裁人十分重要,如果仲裁人選擇不當,做出的決定不公平或不客觀,會使雙方或其中一方不滿意,最後反而會擴大矛盾,以致雙方走向法院。
30、訴訟管轄地
(1)特許者指定的訴訟管轄地是否為其總部所在地?
(2)是否考慮改為對加盟者較為有利的加盟店所在地?
② 個人作品發表圖書屬於特許權使用費嗎
屬於。
就稿酬來說,其實也屬於著作權,是特許權使用費的一種,個人所得稅法為鼓勵創作,把稿酬所得單列出來,適用減征30%的優惠政策,而其他特許權使用費是沒有這個優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五)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可以看出對於著作權,優先看是否為稿酬所得,如果非稿酬所得,才適用特許使用權所得。根據2014.11.1開始施行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可以看出轉載網路文章支付的費用為稿酬所得:第十四條 以紙介質出版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使用者應當參照本辦法規定的付酬標准和付酬方式付酬。在數字或者網路環境下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約定外,使用者可以參照本辦法規定的付酬標准和付酬方式付酬。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明確規定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為扣繳義務人,所以應該由支付企業代扣。至於稿酬是稅前還是稅後,在轉載之前根據雙方約定,一般是稅前吧。以前轉載網路文章付費的都不多,主動扣個稅的就更少了,所以這一塊稿酬很少事先約定個稅由誰承擔。
特許權使用費指使用其它經濟單位所有的專利權、商標權、版權或類似的專有權利的付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拓展資料】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③ 關於特許經營的法律法規
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趨勢下,商業特許經營持續高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於特許人來說,商業特許經營具有不受資金限制,可以低成本地迅速擴張規模,塑造品牌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商業特許經營擴大規模,促進發展。但商業特許經營具備眾多優勢的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法律風險,下面主要從信息披露方面分析商業特許經營的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風險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特許人未進行信息披露的法律風險
信息披露是特許人的法定義務。由於特許人與被特許人信息地位不對等,特許人真實、全面披露有關商業特許經營的信息,對保障被特許人的知情權,防止欺詐,維護雙方交易安全公平尤為重要。我國《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之日前30日以書面形式對被特許人進行信息披露。
特許人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1、行政法律責任: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一定數額罰款;
2、民事法律責任:被特許人可以解除商業特許經營合同;
3、刑事法律責任:以商業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特許人信息披露不適當的法律風險
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否則,特許人將面臨行政罰款、特許經營合同解除的法律風險。
三、特許人未保存信息披露證據的法律風險
特許人對是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具有舉證責任,因此,若特許人只是口頭披露,或者進行了書面披露但沒有保存相關證據,特許人無法舉證證明已經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將不得不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四、特許人信息披露中泄露商業秘密的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特許人應當披露的諸多信息中,很大部分屬於特許人的商業秘密,這些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很可能給特許人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若特許人為保護商業秘密,不進行信息披露,將承擔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風險。若特許人在信息披露中商業秘密保護不力,將嚴重影響特許體系的健康發展,給特許人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特許人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應注意防範商業秘密泄露的法律風險。
信息披露是特許人的法定義務,特許人應真實、准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並做好信息披露與保護商業秘密之間的平衡,防範法律風險的同時,完善商業特許經營體系,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④ 個人所得稅選擇申報方式應該選哪個
現在個人所得稅申報比較簡單了,只需要下載個稅申報APP,在手機上就能夠進行操作了。
綜上所述,現在個稅申報在手機上進行更加的方便,在申報個稅的時候,把能夠抵扣的項目填全了,然後把一次性大額獎金選擇綜合計算,這樣下來,有可能少交個稅,如果自己有扣過稅的稿費等收入,還有可能退稅。
⑤ 海關估價協議的海關估價規則
1.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應為成交價值,即該貨物出口給進口國並按第八條規定進行調整後的實付或應付價格。
(a)對買方處置或使用的這些貨物不得加以限制,但下列限制除外:
(i)進口國法律或政府當局所施加或需要的限制;
(ii)對貨物銷售地域的限制;
(iii)對貨物價值無實質影響的限制。
(b)銷售或價值不受某些不能確定被估價貨物價值之條件或因素的影響。
(c)賣方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得到買方對貨物隨之進行的任何轉售、處理或使用後的任何收入,除非按第八條規定做出適當調整;並
(d)買方和賣方沒有關系,或在買方和賣方有關系時,按本條第2款海關之目的,該成交價值可以接受。
2.(a)在確定第1款所指之成交價值是否可以接受時,在第十五條規定范圍內買賣雙方有關系這一事實本身並不構成認為該成交價值不能接受的理由。在此種情況下,對該筆出售的詳細情況應進行審查;如果買賣雙方的關系不影響價值,該成交價值即應被接受。如果由於進口商或其他來源提供的消息,海關當局有理由認為此種關系已經影響了成交價值,海關當局應將此種理由通知進口商,並給予合理的機會做出反應。如果進口商要求,通知理由應以書面形式做出。
(b)在有關系人員之間進行的銷售,如果進口商表明這種價值非常接近於在同一時間或大約同一時間出現的下列任何一種價值,其成交價值應予以接受並按第1款規定對貨物進行估價;
(i)向同一進口國的無關系的買方出售相同或類似出口貨物的成交價值;
(ii)按第五條規定確定的相同或類似貨物的海關價值;
(iii)按第六條規定確定的相同或類似貨物的海關價值;
在適用前述標准時,應適當地考慮到商業環節、數量和第八條所列諸因素等方面的明顯差異,以及在出售中買賣雙方沒有關系時賣方發生的費用與在出售中買賣雙方有關系時賣方不發生這些費用之間的差異。
(c)第2款(b)項所列之測試標准在進口商主動要求時使用且僅用於比較目的。按第2款(b)項的規定可不制定替代價值。 1.(a)如果不能按第一條規定確定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則與該被估價貨物同時或大約同時向同一進口國輸出的相同貨物的成交價值為該貨物的海關價值。
(b)適用本條時,應按同一商業環節出售的與被估價貨物數量大體相同貨物之成交價值確定海關價值。如果沒有此種出售,則應使用在不同商業環節和/或按不同數量出售的相同貨物的成交價值並在考慮到不同商業環節和/或不同數量的差別因素後對之做出調整,但不論是否會導致價值的增加或減少,此種調整應建立在有充分證據明確證明此種調整的合理性和准確性的基礎之上。
2.在成交價值包括第八條第2款所述成本和費用時,調整應考慮到該進口貨物和有關相同貨物之間由於運輸距離和方式的不同而在成本和費用方面產生的巨大差別。
3.如果在適用本條時發現相同貨物有一個以上的成交價值,應以最低的成交價值來確定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 1.(a)如果不能按第一條和第二條的規定確定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則與該被估價貨物同時或大約同時向同一進口國輸出的類似貨物物的成交價值應為該貨物的海關價值。
(b)適用本條時,應按同一商業環節出售的與被估價貨物數量大體相同的類似貨物的成交價值確定海關價值。如果沒有此種出售,則應使用在不同商業環節和/或按不同數量出售的相同貨物的成交價值並在考慮到不同商業環節和/或不同數量的差別因素後對之做出調整,但不論是否會導致價值的增加或減少,此種調整應建立在有充分證據明確證明此種調整的合理性和准確性的基礎之一。
2.在成交價值包括第八條第2款所述成本和其他費用時,調整應考慮到該進口貨物和有關類似貨物之間由於運輸距離和方式的不同而在成本和費用方面產生的巨大差別。
3.如果在適用本條時發現類似貨物有一個以上的成交價值,應以最低的成交價值來確定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 1.(a)如果進口貨物或者相同或類似的進口貨物按進口時的條件在進口國出售,則本條規定下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應基於在該被估價貨物同一進口時間或大體相同的進口時間,向與出售貨物人員出售最大量的進口貨物或相同類似的進口貨物的單位價格,但應扣除下列費用:
(i)通常支付或議定支付的傭金,或者在該國銷售同級或同類進口貨物時為利潤和一般開支而通常支付的額外費用;
(ii)通常的運輸和保險費用,以及在進口國發生的有關費用;
(iii)適當的第八條所述的成本和費用;
(iv)由於此項貨物的進口和銷售而在進口國應付的海關關稅和其它的國家稅收。
(b)如果在被估價貨物進口的同一時間或大致相同的時間既沒有進口貨物亦沒有相同或類似的進口貨物出售,則除其他各項根據第1款(a)項規定外,海關價值應以進口貨物或相同或類似的進口貨物在被估價貨物進口後的最早日期但最遲不超過此種進口後的90天內按進口時條件在進口國出售的單位價格為基礎。
2.如果沒有進口貨物或相同或類似的進口貨物按進口時條件在該進口國銷售,則經進口商要求,其海關價值應以向進口國與出售該貨物人員無關的人員出售最大的經進一步加工後的進口貨物的單位價格為基礎,但同時應考慮到此一加工後的增值以及本條第1款(a)項規定的各種扣除。 1.本條規定下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應以估計價值為依據,估計價值應由下列數額組成:
(a)生產該進口貨物所使用的原料和製造或其它加工的費用或價值;
(b)相當於通常反應在由出口國生產商向進口國出口而進行的與被估價貨物同級或同類的貨物銷售金額的利潤和一般費用額:
(c)反映該成員按第八條第2款選擇估價方式所必需的一切其他費用支出或價值;
2.任何成員均不得要求或強迫任何不居住在其境內的任何人,為確定估計價值之目的而提供或允許獲得任何賬目或其他記錄以供其核查。然而,貨物生產商為按本條規定決定海關估價之目的而提供的資料,可在生產商同意和充分地提前通知有關國家的政府且後者不反對此調查的情況下,由進口國有關當局在另一國家進行核對。 1.如果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不能按第一條至第六條包括第六條的規定加以確定,海關價值應使用與本協議和1994年GATT第七條的原則和一般規定相一致的合理途徑並根據進口國的現有資料加以確定。
2.按本條規定,不得根據下列情況確定海關價值:
(a)在進口國生產的貨物在進口國的銷售價值;
(b)為海關目的而規定接受兩個備選價值中較高價值的方法;
(c)貨物在出口國國內市場上的價值;
(d)除按第六條規定為相同或類似貨物確定的估計價值之外的生產成本;
(e)向進口國之外的國家出口的貨物價值;
(f)最低海關價值;或
(g)任意價值或虛假價值。
3.如果進口商要求,應將依本條規定確定的海關價值和確定價值所使用的方法書面通知進口商。 1.在根據第二條規定確定海關價值時,就在進口貨物實付或應付的價格中加上:
(a)以下各項,即由買方發生但未包括在實付或應付貨物價格中的費用;
(i)除購買傭金之外的傭金和經紀費;
(ii)作為有關貨物海關目的之一的集裝箱費用;
(iii)包括勞動力和材料在內的包裝費用;
(b)由買方以減價或免費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向出口商進口貨物的生產和銷售提供的,按適當比例分攤的下列商品和勞務價值,該價值未包括在實付或應付的價格中:
(i)包含在進口貨物之內的材料、部件、零件和類似項目;
(ii)進口貨物生產中使用的工具、染料、模具和類似物件;
(iii)進口貨物生產中消耗的材料;
(iv)在進口國以外其他地方所採用的為進口貨物生產所必需的技術、發展、工藝、設計、圖表和說明;
(c)作為被估價貨物的銷售條件,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地支付與被估價貨物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證費,該使用費和許可證費不包括在實付或應付的價格中;
(d)因隨後轉售、處理或使用進口貨物而直接或間接地給賣方帶來任何部分收益的價值。
2.在制定法律時,各成員國應規定下列各項費用是否全部或部分地包括或不包括在海關價值中:
(a)將進口貨物運輸到進口港口或地點的費用;
(b)與進口貨物運輸到進口港口或地點有關的裝卸費和手續費;
(c)保險費。
3.在實付或應付價格之外,應按本條規定基於客觀和可用數量表示的數據增加費用。
4.在確定海關價值時,除按本條規定外,不應在實付或應付價格之外再增加任何費用。 1.在確定海關價值需要貨幣兌換時,所使用的匯率應為有關進口國主管機構正式公布的匯率。該匯率應包含在所公布的每一時期的匯率資料中,並盡可能有效地反映該種貨幣在商業交易中以進口國貨幣表示的現和價值。
2.所使用的匯率應為各成員提供的在出口或進口時有效的匯率。 1.各成員的立法在確定海關價值方面,應規定進口商或任何其它交納關稅的人享有不受處罰的上訴權利。
2.不受處罰而進行的初次上訴權利可以向海關當局內部的某一機構或某一獨立的機構,但成員的立法應規定有向司法當局上訴而不受處罰的權利。
3.對上訴做出的決定應通知上訴人,並且應書面提供此項決定的理由。同時還應通知上訴人有進一步上訴的權利。 1.本協議中:
(a)「進口貨物的海關價值」指海關對進口貨物按價征稅時該貨物的價值;
(b)「進口國」指進口的國家或進口的關稅領土;和
(c)「生產」包括種植、製造和開采。
2.本協議中:
(a)「相同貨物」指在所有方面都相同的貨物,包括物質特徵、質量和信譽。不過,表面上的微小差別不妨礙貨物在其他方面被認為符合相同貨物的定義;
(b)「類似貨物」指雖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相同,但卻有類似的特徵、使用同樣的材料製造、具備同樣的效用和在商業上可以互換的貨物,在確定某一貨物是否為類似貨物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該貨物的品質、名譽和現有的商標等等;
(c)「相同貨物」和「類似貨物」這兩個用語視情形不包括含有或反映技術、發展、工藝、設計、圖表和說明而未按第八條第1款(b)項(iv)進行調整的貨物,因為進口國已考慮過這些因素;
(d)除非與被估價貨物同在一國家生產,否則不得視為「相同貨物」或「類似貨物」;
(e)由不同的人生產的貨物,根據具體情況僅在沒有同一個人生產的與被估價的貨物相同或類似的貨物時予以考慮。
3.本協議中「同級或同類貨物」指屬於某一具體工業或工業部門生產的一組或一系列貨物中的貨物,包括相同或類似的貨物。
4.就本協議而言,僅在下述情況下視為有關系的人:
(a)他們是彼此的商業的負責人或董事;
(b)他們在法律上被認定為商業上的合夥人;
(c)他們是僱主和雇員;
(d)任何直接或間接地擁有、控制或/持有兩者的5%或5%以上的已發行在外的有表決權股票或股份的人;
(e)其中一方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另一方;
(f)他們兩者直接或間接地受控於第三人;
(g)他們一起直接或間接地控制第三人;
(h)他們是同一家庭中的成員。
5.在商業中彼此有聯系,其中一人是另一人的獨家代理商、獨家經銷商或獨家受讓人,不管如何稱呼,如果他們屬於第4款規定的標准范圍之內,則應視為本協議所指有關系的人。 1.茲成立海關估價委員會(本協議中下稱「委員會」),由各成員委派一名代表組成。委員會應自行選舉主席且通常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或者視本協議其他有關規定而定,以便為各成員提供機會就任何成員提出的有關海關估價制度的管理事項進行磋商,因為此一問題可能影響本協議的執行或本協議目標的實現以及各成員所賦予的其它責任的履行。WTO秘書處應作為該委員會的秘書處。
2.應在海關合作理事會(本協議中下稱「CCC」的主持下成立海關估價技術委員會(本協議下稱「技術委員會」)。技術委員會應履行本協議附件二中所述的各項責任,並按其中規定的程序規則進行工作。 1.除在此另有其他規定,爭端解決諒解適用於本協議項下爭端的協商和解決。
2.如果任何成員認為由於另一成員或某些成員的行動取消或損害了其在本協議下直接或間接得到的利益或者阻礙了本協議目標的實現,則該成員可以要求與另一成員或某些成員進行磋商,以尋求對此達成彼此滿意的解決辦法。每一成員對另一成員提出的磋商要求應給予關注。
3.技術委員會經請求應向協商中的各成員提供咨詢和援助。
4.應爭端一方之請求或自行動議,為審查有關協議條款爭端而設立的專家小組可請求技術委員會審查任何技術性問題。專家小組應決定技術委員會對特定爭端的授權范圍以及技術委員會提交報告的時限。如果技術委員會不能就根據本款向其提交的事項達成一致意見,專家小組應使爭端各方有機會就該事項向其表明各自的觀點。
5.未經提供資料人士、機構或機關的正式授權,向專家小組提供的機密性資料不應予以披露。如果有關方面向專家小組請求獲得此一資料但專家小組又無權披露,經提供該資料人士、機構或機關的授權,應提供此一資料的非機密性摘要。
⑥ 設計合同中的知識產權及保密義務構成特許使用權嗎
保密協議通常指協議當事人之間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即保密信息內)約定不得向任容何第三方披露該等信息的協議。如果負有保密義務的當事人違反協議約定將保密信息披露給第三方,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負有保密義務的違約當事人將承擔民事上的賠償責任。
⑦ 非居民納稅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享受稅收協定待遇
2015年9月1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 (以下簡稱《60號公告》)。這是稅總貫徹落實國務院5月份要求的“取消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事前審批”的重要文件。《60號公告》顛覆了傳統的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事前審批模式。下文,筆者將對《60號公告》的背景、主要內容等進行分析與解讀。《60號公告》出台的背景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試行)》(國稅[124號],以下簡稱《124號文》),規定了非居民納稅人申請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程序。根據124號文的規定,非居民納稅人申請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消極所得(包括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應事先獲得主管稅務機關的審批。隨著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大力推行的“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改革的不斷實施,一些原有的稅收方面審批事項也被逐步清理。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國發[2015]27號)明確取消4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取消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審批”。在此背景下,國家稅務總局於9月11日發布了第《60號公告》,取代了《124 號的文》。《60號公告》的主要內容(一)“自我評估模式”下非居民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的權利義務《60號公告》規定,非居民納稅人自行申報的,應當自行判斷能否享受協定待遇,如實申報並報送相關報告表和資料。在源泉扣繳和指定扣繳情況下,非居民納稅人認為自身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需要享受協定待遇的,應當主動向扣繳義務人提出,並向扣繳義務人提供相關報告表和資料。非居民納稅人未向扣繳義務人提出需享受協定待遇,或向扣繳義務人提供的資料和相關報告表填寫信息不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的,扣繳義務人應依國內稅收法律規定扣繳。非居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義務配合稅務機關的後續管理與調查。非居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拒絕提供相關核實資料,或逃避、拒絕、阻撓稅務機關進行後續調查,主管稅務機關無法查實是否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的,主管稅務機關將直接判定該非居民納稅人不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二)未及時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或錯誤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時的補救措施非居民納稅人可享受但未享受協定待遇,且因未享受協定待遇而多繳稅款的,可在稅收征管法規定期限內自行或通過扣繳義務人向主管稅務機關要求退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自接到非居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對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的辦理退還手續。非居民納稅人發現不應享受而享受了協定待遇,並少繳或未繳稅款的,應當主動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補稅。但《60號公告》未明確是否需要額外支付利息或滯納金等。(三)稅務機關後續監管的方式和手段在取消事前審批的同時,《60號公告》明確要求各級稅務機關應當通過加強對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的後續管理,防範協定濫用和不合理避稅行為。如主管稅務機關在後續管理過程中,認為非居民納稅人提交的資料不足以證明非居民納稅人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或存在逃避稅嫌疑的,可要求非居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限期提供其他補充資料並配合調查。同時,後續管理過程中,主管稅務機關如發現需要適用稅收協定或國內稅收法律規定中的一般反避稅規則的,可以啟動一般反避稅調查程序。主管稅務機關在後續管理或稅款退還查實工作過程中,發現不能准確判定非居民納稅人是否可以享受協定待遇的,可以尋求上級稅務機關的協助;必要時可以啟動相互協商或情報交換程序。(四)被取判定不符合收協定待遇條件的法律後果後續管理過程中,非居民納稅人一旦被發現或判定為“不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稅務機關有權要求該非居民納稅人補繳稅款;逾期未繳納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可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從該非居民納稅人來源於中國的其他所得款項中追繳該非居民納稅人應納稅款,或依據稅收征管法的有關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五)爭議解決機制非居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主管稅務機關做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非居民納稅人對主管稅務機關做出的與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有關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據稅收協定提請稅務主管當局相互協商。非居民納稅人提請稅務主管當局相互協商的,按照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條款及其有關規定執行。(六)《60號公告》的實施日期和過渡期政策《60號公告》於2015年11月1日施行。在施行日之前發生,已按審批程序申請並批准享受協定待遇的,繼續享受協定待遇直至審批期滿;在施行日之前發生,已按審批程序申請但未完成批準的,按照新辦法執行。評析作為一項重要的簡政放權措施,《60號公告》在便利納稅人申請享受稅收協定的同時,也給納稅人帶來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果稅務機關在後續審查監管環節發現該申請不符合享受稅收待遇的條件時,非居民納稅人不僅需要補繳稅款,還可能會被處以滯納金、罰款和加收利息等。同時,監管方式的轉變也將倒逼中國的稅務機關不斷創新和加強對“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後續監管。比如,《60號公告》明確要求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對非居民納稅人不當享受協定待遇情況建立信用檔案,並採取相應後續管理措施。這意味著非居民納稅人一旦有過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不良記錄”,將會對該納稅人未來申請稅收協定待遇產生消極影響。除此之外,《60號公告》還通過細化非居民納稅人提交備案申請資料時需明確披露的信息來加強對非居民納稅人申請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管理。如,非居民納稅人因轉讓或許可專有技術使用權而取得特許權使用費的,須明確是否派人員為該項技術的使用提供有關支持、指導等服務並收取服務費,以及非居民納稅人派遣人員在中國為該項技術的使用提供有關支持、指導等服務連續或累計持續的時間等。在新的監管模式下,筆者提醒非居民納稅人應特別注意防範《60號公告》下的相關涉稅風險,並及時跟進最新的政策變化。(完)
⑧ 特許經營模式
特許經營模式,即特許經營授權商將其成功的品牌、產品和運作模式傳授給特許經營體系中的受許者使用,使受許者獲權經營一種早已獲暢銷的產品或服務。特許經營作為新的現代商業運營組織方式,是一種已被公認為有效的經營理念,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利用知識產權的轉讓,充分調動了一切有利的資本並特許加盟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和連鎖經營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正在成為國內企業實現低成本高速度擴張的重要手段,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為規范特許加盟活動的開展,商業服務業特許經營活動的行業主管部門先後頒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已廢止)_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_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_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特許經營權的范圍
按特許權的內容劃分:
(1)較早出現的特許方式被稱為「產品品牌特許經營」,又稱「產品分銷特許」,是指特許者向被特許者轉讓某一特定品牌產品的製造權和經銷權。特許者向被特許者提供技術、專利和商標等知識產權及在規定范圍內的使用權,對被特許經營形式的典型例子有汽車經銷商、加油站及飲料罐裝和銷售等。目前在國際上,這種模式逐漸向經營模式特許經營演化。
(2)「經營模式特許經營」被稱為第二代特許經營,目前人們通常所說的特許經營就是這種類型。它不僅要求加盟店經營總店的產品和服務,而且質量標准、經營方針等都要按照特許者規定的方式進行。被特許者繳納加盟費和後即不斷的權利金(特許權使用費),這些經費使特許者能夠為被特許者提供培訓、廣告、研究開發和後續支持。這種模式目前正在國內外快速發展。
⑨ 哪些企業需要做同期資料
一、同期資料的概述 「同期資料管理」是關於企業准備、保存和提供同期資料以備稅務管理的具體要求。 本章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43條第2款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114條的規定,參照OECD轉讓定價指南和國際慣例,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在發生關聯交易的當期,有義務准備同期資料文檔,包括關聯交易的價格、費用制定標准、計算方法和說明等具體轉讓定價文件資料,以證明企業關聯交易符合獨立交易原則,同時企業也有義務保存和向稅務機關提供同期資料。 同期資料又稱同期文檔、同期證明文件,是指根據各國和地區的相關稅法規定,納稅人對於關聯交易發生時按時准備、保存、提供的轉讓定價相關資料或證明文件。同期資料准備、保存和提供是企業轉讓定價文檔管理的基礎。 稅務機關進行轉讓定價稅務調查時,納稅人准備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文檔並承擔協力義務和提供舉證責任是十分關鍵的。從稅務機關角度來說,納稅人准備的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文檔可以協助稅務調查人員評估和檢查納稅人在轉讓定價中存在稅務違規的可能性,檢驗納稅人是否存在轉讓定價行為並可作為是否應進行納稅調整的初步依據。因為稅務機關面對跨國企業繁冗復雜的關聯交易不可能一一搜集證據,而企業才是轉讓定價的決策者,擁有完整的轉讓定價相關資料,比稅務人員更清楚其關聯交易價格、費用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相應的舉證責任倒置,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從納稅人方面來說,准備同期資料文檔,可以顯示其制定和執行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轉讓定價的意願,確保其轉讓定價是經得起檢驗的,也規范了納稅人稅務行為及實務操作。 大部分建立了轉讓定價稅制的OECD成員國以及其他國家,在其法律中一般都規定了轉讓定價等反避稅調查中納稅人准備同期資料文檔的義務,即應由納稅人事先准備同期證明資料,在調查發生時承擔協力義務並證明其轉讓定價合理的舉證責任。《辦法》即是在借鑒OECD轉讓定價指南和各國及地區在同期資料稅務管理方面法律條文的基礎上,總結我國以往反避稅工作對相關資料管理的稅收實踐,對同期資料管理作出的全面、細化的具體規定,使反避稅調查中舉證責任成為企業的法律義務。 二、同期資料的准備要求和提交期限 同期資料准備必須自企業關聯交易發生年度的次年5月31日前准備完畢並保存10年。然而,2008年納稅年度發生關聯交易的同期資料准備截止日期延至2009年12月31日。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應當在稅務機關要求之日起20天內提供。 企業執行成本分攤協議期間,無論成本分攤協議是否採取預約定價安排的方式,均應在本年度的次年6月20日之前向稅務機關提供成本分攤協議的同期資料。 企業按照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同期資料,須加蓋公章,並由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權的代表簽字或蓋章。同期資料涉及引用的信息資料,應標明出處來源。同期資料應使用中文。如原始資料為外文的,應附送中文副本。 此外,關聯申報時,企業所提交的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還要求企業披露其是否已按要求准備了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是否免予准備轉讓定價同期資料,以及企業當年是否簽署成本分攤協議等信息。 實務中企業年度審計報告通常需要到次年第一季末才能准備妥當,因此考慮到次年5月31日的准備期限,企業在准備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時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時間壓力。 同期資料的結構與基本要求 一、同期資料內容 同期資料的內容包括: 1.組織結構,包括企業所屬的企業集團相關組織結構及股權結構;企業關聯關系的年度變化情況;與企業發生交易的關聯方信息、稅收情況等。 2.生產經營情況,包括企業的業務概況,企業的主營業務構成,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及相關市場競爭環境的分析等。 3.關聯交易情況,包括關聯交易的類型,所採用的貿易方式,業務流程等。 4.可比性分析,包括可比性分析考慮的因素,可比企業的相關信息,對可比交易的說明,可比信息來源、選擇條件及理由,可比數據的差異調整及理由等。 5.轉讓定價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包括轉讓定價方法的選用及理由;可比信息如何支持所選用的轉讓定價方法;確定可比非關聯交易價格或利潤的過程中所做的假設和判斷;運用合理的轉讓定價方法和可比性分析結果,確定可比非關聯交易價格或利潤,以及遵循獨立交易原則的說明;其他支持所選用轉讓定價方法的資料。 同時還需要准備《企業功能風險分析表》、《企業年度關聯交易財務狀況分析表》及關聯交易合同副本等內容。 二、同期資料基本要求 企業在准備上述內容時,務必要做到全面、詳盡、准確。在實踐中,有些資料是企業財務核算所不掌握的,需要企業內部眾多部門的配合才能完成,企業要認識到同期資料本身就是減少轉讓定價稅務風險的積極手段,保存足夠的記錄並主動提供證明文件,以有利於應對出現的轉讓定價問題的檢查和解決。 准備資料的工作應當在平時逐步進行,否則到第二年匯算清繳期間或稅務機關要求資料提交前再准備工作量太大,而且由於人員的變動、時間的推移,要准確備齊稅務機關需要的所有資料是比較困難的。此外還要注意集團企業間、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配合,一項產品和服務從開發商到生產商再到供應商,中間有很多環節,哪個環節資料連接不上都可能給企業帶來風險,對集團內部存在較多關聯交易的企業尤其要注意同期資料的連貫性和完備性。 同期資料准備注意事項 一、企業組織結構的梳理與文件准備 組織結構的申報內容有: 1.企業所屬的企業集團相關組織結構及股權結構,包括企業的海外投資公司、境內分公司、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有親戚關系的公司的組織結構與股權結構信息。即使雙方沒有股權關系,但有實際控制關系,如一方對另一方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購銷活動、生產經營活動、生產必需的無形資產和專有技術實施控制,企業也需提供以上信息,即符合關聯關系認定標準的關聯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都需披露。 2.企業關聯關系的年度變化情況,包括關聯方之間的股權變更信息;關聯方的新設、合並、分立、注銷等。此部分披露信息為分析年度集團內新設、合並、分立和注銷等組織關系的變更信息,對關聯方的披露可從集團的角度出發,就集團戰略、經營策略以及分工來介紹各關聯企業。具體地,就關聯企業的介紹分為成立時間、注冊地、主營業務及市場等內容的概要介紹。 3.與企業發生交易的關聯方信息,包括關聯企業的名稱、法定代表人、董事和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構成情況、注冊地址及實際經營地址;關聯個人的名稱、國籍、居住地、家庭成員構成等情況;各關聯方適用的具有所得稅性質的稅種、稅率及相應可享受的稅收優惠。並註明對企業關聯交易定價具有直接影響的關聯方;此處信息本身比較簡單,但「具有直接影響的關聯方」的描述,建議參照《企業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中的「占銷售或采購總額10%以上的境外對象」這一概念。 4.關聯方適用的具有所得稅性質的稅種、稅率及相應可享受的稅收優惠。 總之,轉讓定價之所以備受關注,其原因在於此方法可通過「稅率差異」進行避稅,所以各個境外關聯方的稅率申報要注意當地的「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這些數據體現在對方的「年度審計報告」中。 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撰寫與分析 生產經營情況的申報內容: 1.企業的業務概況,包括主營業務的構成,主營業務收入及其占收入總額的比重,主營業務利潤及其占利潤總額的比重;企業發展變化概況、所處的行業及發展概況、經營策略、產業政策、行業限制等影響企業和行業的主要經濟和法律問題;集團產業鏈以及企業所處地位;企業可參考外資企業設立時所撰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來申報此項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所處地位的披露要與《企業功能風險分析表》中填寫的相關內容保持邏輯一致,否則會導致稅務機關在判斷企業的贏利水平時出現問題。企業的業務情況介紹需貫穿企業戰略發展,明確企業集團分工職能,依據外部環境的分析合理化功能與風險的匹配。 2.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企業及其關聯方在關聯交易中執行的功能、承擔風險以及使用的資產等相關信息,並參照填寫《企業功能風險分析表》。該項信息主要涉及企業審計報告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轉讓定價的調查會關注企業之前年度的主營業務情況,故建議企業提供以前年度的主營業務及主營業務利潤比重的信息。包括分析企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資本結構的各項指標都會是稅務機關了解企業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此需予以列明並作出相應的分析,對企業的經營狀況作總體結論性的自我評價。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要求清晰地反映企業內部各項業務的組織負責部門,對企業內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予以明確。 3.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及相關市場競爭環境的分析。此項因素主要在於了解可用於可比分析的對象,並了解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並找到比照價格的參照物。因此,企業各個部門需要相互配合或者需要專業機構的協助才能完成此項資料的准備。對企業所處行業地位的分析需要從宏觀的市場外部環境出發,分析市場核心產業構成和范圍界定,可結合經濟形勢和政治環境對市場的發展作簡要的介紹;進一步介紹企業所屬產業的現況和發展,產業的現況分析建議援引可靠的數據分析。例如,產業內主營產品的銷售值比重、內外銷比重,對產業的展望指根據經驗數據和可靠依據在綜合分析影響產業發展主要因素的基礎上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合理預期;對企業的行業定位需從產業結構分析中確定企業的產業鏈角色,選取處於相同角色競爭企業作為對比,在簡要介紹競爭企業的基礎上就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做具體描述。 4.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企業及其關聯方在關聯交易中執行的功能、承擔的風險以及使用的資產等相關信息,並參照填寫《企業功能風險分析表》。此表的填寫是同期資料的重中之重,是轉讓定價調查的案頭審核第一步驟。在企業功能分析表所提供信息的基礎上,執行功能分析可對關聯交易企業從研究與發展、采購、生產、銷售、配銷、產後售後服務、人事及行政、財務及法律服務等各方面職能進行評價,並匯總表格;承擔風險信息可對關聯企業從研究與發展風險、市場風險、存貨風險、產品責任風險、財務風險和信用風險等各方面來分析進行評價,匯總表格。通過功能風險分析,在關聯交易中根據關聯方所承擔的職能和風險對其有明確的定位,對集團內部各企業的分工及職能風險清晰地展現。 5.企業集團合並財務報表,可視企業集團會計年度情況延期准備,但最遲不得超過關聯交易發生年度的次年12月31日。在年度內未發生合並事宜的不需提供合並報表。 三、企業關聯交易情況的說明 (一) 基本要求 關聯交易情況需要說明的內容: 1.關聯交易類型、參與方、時間、金額、結算貨幣、交易條件等,要求企業提供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相關內容。需要注意合同內容是否有失公允性。 2.關聯交易所採用的貿易方式、年度變化情況及其理由,企業需要注意交易運作方式的變化是否與其功能的變化保持一致。 3.關聯交易的業務流程,包括各個環節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與非關聯交易業務流程的異同。 (二) 企業注意事項 可用具體的單據(附在合同後作為依據)來證明關聯交易是否真實發生。 用可比性分析來證明非關聯與關聯交易的業務流程。由於不同類型的合同存在差異,故建議企業針對不同類型的合同分別歸集。 關聯交易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包括進、銷貨在內的有形資產轉移、有形資產的使用、服務提供、資產融通使用四大類,同一類交易具有交易多、合同內容類似的特點,可以按照關聯交易的企業分別歸集。對合同中的附加條款採用重要性原則適當進行說明即可。 關聯交易所涉及的無形資產及其對定價的影響;該項信息主要針對「特許權使用費」、「技術轉讓費」、「品牌使用費」等,在多數情況下,由於收費形式和收費原因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故企業可通過企業市場部門、企業所屬的行業協會及專業機構給予旁證來證明其收費比例是符合商業行為的。 「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是指使用或有權使用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包括電影影片、無線電或電視廣播使用的膠片、磁帶)的版權,專利、商標、設計或模型、圖紙、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或者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或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信息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 技術轉讓費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其一,獨占和非獨占轉讓對技術轉讓費的影響,所謂獨占的技術轉讓,即在合同條款中有限制轉讓方在某一地區范圍內將同樣的技術再向第三者轉讓的條款,這將加強受讓方在該地區生產和銷售其產品的壟斷地位,而轉讓方將失去在該地區銷售技術的市場。因此,獨占轉讓的轉讓費用要高一些,費用提高多少依轉讓方對其損失的估價而定,該地區的市場很大,轉讓方失去的貿易機會多,技術轉讓費就會提高得更高些,有時獨占的轉讓費要比非獨占的高出60%~100%。其二,使用許可權不同對技術轉讓費的影響。所謂使用許可權不同,是指在技術轉讓合同中有限制受讓方在允許的范圍以外再擴大生產能力或重新建廠的條款,如果有這樣的條款,只允許在合同標的范圍內一次使用轉讓的技術,稱為轉讓的是一次使用權;如果沒有上述限制性條款,受讓方可以使用轉讓的技術隨意擴大生產能力和建廠,稱為一次買死或一次買斷。一次買死支付的轉讓費要比購買一次使用權支付的轉讓費高得多。在我們的業務實踐中發現竟有高出五六倍的情況。在關聯交易的說明中需注意對包括以上兩項影響因素的重要條件進行披露。 與關聯交易相關的合同或協議副本及其履行情況的說明;該項信息的披露用於說明合同的真實執行情況。因此,企業需要提供貨運單據、庫存單據、保管材料、銀行單據、產品服務說明及護照復印件等資料證明合同的履行情況。 對影響關聯交易定價的主要經濟和法律因素的分析。此項信息的披露是同期資料的重點,需要公司多部門配合或在專業機構的協助下完成。經濟因素和法律因素等外部客觀因素的具體影響分析是同期資料的必要內容,也是合理化交易定價的方法之一。經濟因素如國際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原料價格、勞工成本、匯率漲跌、貿易政策、企業是否占據資源優勢、同行業市場競爭程度等。在世界經濟中,通貨膨脹是許多國家面臨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當跨國公司在多個不同國家設立子公司開展經營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通貨膨脹所帶來的風險,貨幣貶值造成產品或勞務、技術的名義價格上升,從而促使關聯交易定價有所上升;對於部分產業原物料占總成本比重極高,原物料價格波動對廠商利潤空間有重大影響,若受到戰爭影響或多起意外停產事件,易造成原料價格變動劇烈,生產成本增加,甚至原料取得不易,造成斷料等狀況時的價格攀升。客觀因素對關聯交易的影響在同期資料中應予以具體描述和分析。法律因素,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跨國公司不斷涌現並迅速發展,跨國公司內部交易中的轉移價格往往成為眾矢之的,其對東道國的損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東道國必然會通過本國的稅收制度、海關管理以及外匯體制等方面的完善化而得到適當避免。在金融海嘯經濟時期,東道國為避免納稅人通過轉讓定價偷逃稅,損害其稅收收入,在特殊經濟時期稅務機關重視轉讓定價的調查必然對轉讓定價有更加完善的政策和執行辦法,因相關國家的特別法規或適用為避免重復征稅稅收協定的應在同期資料中予以說明。 關聯交易和非關聯交易的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的劃分情況,不能直接劃分的,按照合理比例劃分,說明確定該劃分比例的理由,並參照填寫《企業年度關聯交易財務狀況分析表》。劃分的原則應符合收入、費用和成本口徑相匹配的原則,採用的分配方法也應保持一致性。例如,關聯與非關聯交易之間的成本配比是按照銷售量來確定的,對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的費用配比時也應採用按銷售量權重進行配比;如果前者採用銷售量比例分配,而後者採用收入權重配比,即會違背一致性原則,成本之間的配比不具有合理性
⑩ 特許權使用費怎麼界定
日前,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對轄區內一制葯企業審價補稅萬元,所針對的是該公司2006年度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2004年以來,該關已累計對特許權使用費審價補稅746萬元。據了解,對特許權使用費征稅的相關規定缺乏認識,是導致企業稅款漏繳的主要原因。為此,海關特別提醒廣大進出口企業,在申報完稅價格時應充分考慮特許權使用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完稅價格辦法》這樣定義:特許權使用費,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 根據該定義,我們不難發現特許權使用費具有的三個特徵:一是因智力及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費用後加以利用,而非由權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權利所有人根據他人對權利實際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費。 根據該辦法,符合一定條件的特許權使用費應當計入完稅價格,在貨物進口時向海關申報。 海關規定,當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無關,以及其支付不構成該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時,不納入海關征稅范圍。換句話說,除此以外都要計入完稅價格。 下列四種情況被認為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有關:第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二是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三是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第二、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附有商標的;二是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三是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第三、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二是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第四、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二是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本例中,該公司進口貨物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製造、使用、銷售葯品的配方和技術所對外支付的費用(即專有技術費用),二是成品葯的商標權費用。經查,該公司成品葯在進口時的申報價格中已含有專有技術使用費,原料葯的生產加工主要是在國內完成,這兩項專有技術使用費都無需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而對於以原材料狀態進口的原葯的商標權使用費,因其國內的生產已超出輕度加工的范圍,亦無需計稅。但對於以成品狀態進口的葯品的商標權使用費,則應計入完稅價格予以補稅。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特許權使用費在產品中的比重逐漸提高。為了保障國家稅收應收盡收,維護良好的進出口經營秩序,海關將加大對特許權使用費不主動完稅行為的查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