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OT項目由固定資產如何追溯調整為金融資產
「本規定來發布前,企業已經進源行的BOT項目,應當進行追溯調整;進行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應以與BOT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在所列報最早期間期初的賬面價值為基礎重新分類,作為無形資產或是金融資產,同時進行減值測試;在列報的最早期間期初進行減值測試不切實可行的,應在當期期初進行減值測試。」個人觀點首先應調整原來列為資產,但具體不是金融資產或無形資產而是其他項目的,調整為金融資產或無形資產。其次,逐年做好相關的收入費用明細反映。這樣工作量很大的
2. BOT業務確認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的金額是如何入賬的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回資產。無形資產具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企業收到外單位投資的無形資產,按經過評估的協議價格,借記「無形資產」賬戶,貸記「實收資本」賬戶。
例:A公司收到投資方B公司以場地使用權方式投入的資本,經各方協商場地使用權作價500000元。辦理法律手續並取得場地使用權時,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無形資產——場地使用權500000
貸:實收資本——B公司 500000
3. 高速公路採用BOT方式時,為什麼記入:無形資產而不是在建工程,入無形資產後不是就要當月攤銷了嗎
因為建造企業只是取得了所建造資產一定時間的經營使用權,並不擁有這個資產的所有權,所以建造企業只能把這個經營使用權確認為無形資產,而不能對所建造的資產確認在建工程。 所計入的這個無形資產,應該等建造完工投入運營後才攤銷的。因為在建造期間時,這個無形資產實際上還沒有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4. BOT形成的無形資產是指什麼
無形資產種類很多,可以按不同標准進行分類。
1、按企業取得無形資產的渠道,可分回為企業自創(答或自身擁有)的無形資產和外購的無形資產。前者是由企業自已研製創造獲得以及由於客觀原因形成的,如自創專利、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後者則是企業以一定代價從其他單位購入的,如外購專利權、商標權等。
2、按有無法律保護分類,可以分為法定無形資產和收益性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等均受到國家有關法律的保護,稱為法定無形資產;無法律保護的無形資產,如非專利技術等稱為收益性無形資產。
3、按能否獨立存在,可以分為可確指無形資產和不可確指無形資產。凡是那些具有專門名稱,可單獨地取得、轉讓或出售的無形資產,稱為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那些不可特別辨認、不可單獨取得,離開企業就不復存在的無形資產,稱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商譽。
5. bot模式特許經營期間所購買的車輛該屬於固定資產還是無形資產
摘要 你好,這種是屬於無形資產
6. 金融資產的部分屬不屬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專有廣義和狹義屬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7. 金融資產是無形資產,那可以說它是非物理性質資產嗎
我認為不可以,無形的不代表這個不存在,而且也沒有非物流型資產的具體定義,金融資產也是可以轉化為有形資產的
8. 無形資產是什麼具體包括什麼
1、無形資產。比如像專利。專家發明創作的文件稿子,是企業的一項資產。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9. BOT賬務處理
本案例不用考慮復雜化吧,
就是確認1億元收入,8000萬成本吧。
至於以下關於
項目公司未提供實際建造服務,將基礎設施建造發包給其他方的,不應確認建造服務收入,應當按照建造過程中支付的工程價款等考慮合同規定,分別確認為金融資產或無形資產。
是指不確認建造的服務收入。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2號
企業採用建設經營移交方式(BOT)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業務,應當按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理:
(一)本規定涉及的BOT業務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合同授予方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或政府授權進行招標的企業。
2.合同投資方為按照有關程序取得該特許經營權合同的企業(以下簡稱合同投資方)。合同投資方按照規定設立項目公司(以下簡稱項目公司)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項目公司除取得建造有關基礎設施的權利以外,在基礎設施建造完成以後的一定期間內負責提供後續經營服務。
3.特許經營權合同中對所建造基礎設施的質量標准、工期、開始經營後提供服務的對象、收費標准及後續調整作出約定,同時在合同期滿,合同投資方負有將有關基礎設施移交給合同授予方的義務,並對基礎設施在移交時的性能、狀態等作出明確規定。
(二)與BOT業務相關收入的確認。
1.建造期間,項目公司對於所提供的建造服務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5號——建造合同》確認相關的收入和費用。基礎設施建成後,項目公司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確認與後續經營服務相關的收入。
建造合同收入應當按照收取或應收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並分別以下情況在確認收入的同時,確認金融資產或無形資產:
(1)合同規定基礎設施建成後的一定期間內,項目公司可以無條件地自合同授予方收取確定金額的貨幣資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或在項目公司提供經營服務的收費低於某一限定金額的情況下,合同授予方按照合同規定負責將有關差價補償給項目公司的,應當在確認收入的同時確認金融資產,並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處理。
(2)合同規定項目公司在有關基礎設施建成後,從事經營的一定期間內有權利向獲取服務的對象收取費用,但收費金額不確定的,該權利不構成一項無條件收取現金的權利,項目公司應當在確認收入的同時確認無形資產。
建造過程如發生借款利息,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的規定處理。
2.項目公司未提供實際建造服務,將基礎設施建造發包給其他方的,不應確認建造服務收入,應當按照建造過程中支付的工程價款等考慮合同規定,分別確認為金融資產或無形資產。
(三)按照合同規定,企業為使有關基礎設施保持一定的服務能力或在移交給合同授予方之前保持一定的使用狀態,預計將發生的支出,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規定處理。
(四)按照特許經營權合同規定,項目公司應提供不止一項服務(如既提供基礎設施建造服務又提供建成後經營服務)的,各項服務能夠單獨區分時,其收取或應收的對價應當按照各項服務的相對公允價值比例分配給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五)BOT業務所建造基礎設施不應作為項目公司的固定資產。
(六)在BOT業務中,授予方可能向項目公司提供除基礎設施以外其他的資產,如果該資產構成授予方應付合同價款的一部分,不應作為政府補助處理。項目公司自授予方取得資產時,應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未提供與獲取該資產相關的服務前應確認為一項負債。
本規定發布前,企業已經進行的BOT項目,應當進行追溯調整;進行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應以與BOT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在所列報最早期間期初的賬面價值為基礎重新分類,作為無形資產或是金融資產,同時進行減值測試;在列報的最早期間期初進行減值測試不切實可行的,應在當期期初進行減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