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方法是什麼
1、無形資產取得的賬務處理
1)購入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購入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價款入賬:
借: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2)自創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從會計穩健性原則考慮,自創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都列作管理費用: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轉出)
應付職工薪酬
銀行存款等
研製成功後,將該項技術開發費作為無形資產原值入賬: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3)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以評估確認價值或合同、協議約定金額計價:
借:無形資產——××
貸:實收資本
4)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賬務處理。以發票所列示價格或同類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計價:
借:無形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
2、無形資產轉讓的賬務處理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有兩種情形:一是轉讓所有權;一是轉讓使用權。情形不同,賬務處理方法也有不同。
1)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
以實際取得轉讓價款記入相關收入賬戶: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營業外收入(或者借記「營業外支出」)
將應交營業稅金記為轉讓成果支出:
借: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2)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
無形資產轉讓使用權時,每年實際收到的使用費: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無形資產相關攤銷支出: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3、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
1)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的確認原則: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一經確定,就不得隨便更改,根據現行制度,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的確認原則為:
法律和合同以及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規定的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而企業合同或者合同申請書種有規定受益年限的,按規定的受益年限確定;法律或合同以及企業申請書均示規定存放期限或者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規定。
2)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無形資產一般採用分期等額攤銷法進行攤銷。其攤銷方法如下:
某項無形資產年攤銷額=該項無形資產實際支出數/有效年份
月攤銷額=年攤銷額/12
3)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以月實際攤銷額: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累計攤銷
4、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的賬務處理
1)企業用已入賬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當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大於其賬面價值法:
借:長期股權投資 (無形資產評估價值)
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賬面余額)
營業外收入(資產評估價值大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余額)
當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小於賬面凈值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 (評估價值)
營業外支出——××(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大於評估價值余額)
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賬面余額)
2)用未入賬的無形資產對外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無形資產——××(第一次確認價值)
㈡ 無形資產的核算是怎麼進行的
取得時
1.外購來
借:無形資產
貸:源銀行存款
2.自行開發
(1)研究階段
借:研發支出
貸:銀行存款
(2)期末,歸集
借:管理費用
貸:研發支出
3.投資者投入
借:無形資產
貸:實收資本
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減值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外收入
報廢時
借: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營業外支出
貸:無形資產
㈢ 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包括哪些
無形資產核算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無形資產的取得、無形資產的攤銷、無形資產的處置、無形資產減值。為了核算無形資產的取得、攤銷和處置等情況,企業應當設置「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等科目。
無形資產的取得:
無形資產的取得有外購,自行研發,股東投入等方式。對於外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全部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時計入無形資產的成本;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作為管理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企業應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假定該價值公允),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等科目。
無形資產的攤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無形資產一般是沒有殘余價值的,它們的預計壽命,也就是其有效年限,即為攤銷的期限。
關於攤銷方法,企業可以參照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採用直線法、產量法、加速攤銷法。對穩定性強的無形資產,如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適合採用直線法攤銷。如果無形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採用產品的生產產量或工作時數等進行確定,則適合使用產量法攤銷。對於與知識、技術、產品更新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如專利權、非專利技術,採用加速攤銷法更為合適。
無形資產的處置:
出售: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通過「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發生的支出則通過「其他業務成本」核算。
報廢: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 面價值予以轉銷,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損益(營業外支出)。
無形資產的減值:
企業要定期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如果賬面價值高於可收回金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入當期的資產減值准備;如果前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得以恢復,07年新准則規定已計提減值准備不能予以轉回。同時規定當無形資產發生減值後,應對其在尚可使用年限內計提的攤銷額做出調整。處置無形資產,必須相應結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㈣ 無形資產核算的內容如何做
無形資產核算內容是商業銀行對無形資產的取得、轉讓、投資和攤銷等的核算。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租賃權、土地使用權、商譽、自行設計並經鑒定的科研成果及軟體系統等項目。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核算的內容如何做
㈤ 無形資產核算與管理辦法
無形資產核算是商業銀行對無形資產的取得、轉讓、投資和攤銷等的核算。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租賃權、土地使用權、商譽、自行設計並經鑒定的科研成果及軟體系統等項目。
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防止並及時發現和糾正無形資產業務中的各種差錯和舞弊,保護無形資產的安全並維護其價值,提高無形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及子公司的無形資產業務。
第三條 本制度所稱無形資產,是指公司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資產,即能夠從公司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多帶帶或者與相關合同協議、資產、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權許可、租賃或者交換的,以及源自合同協議性權力或其他法律權利的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非專利技術是指公司擬永久擁有的獨家專有技術。
第四條 本制度規范無形資產的保管、使用和處置。有關無形資產開發或購買,按公司《「三新」研發管理辦法》和《關於購置無形資產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 基本要求:
無形資產保管、使用及保護、處置報廢等環節的流程應清晰嚴密;無形資產的攤銷和報告應當符合會計准則的規定。
第二章 職責分工與授權批准
第六條 無形資產保管、使用、處置業務按照崗位職責分工,要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做到:
(一)無形資產保管、使用、處置崗位互相分離;
(二)無形資產處置的審批與執行崗位分離。
第七條 公司檔案管理部門負責保管公司無形資產的各類權屬證書、法律文本、配方、源程序設計、工藝等。法務部門負責公司無形資產權利的保護。
第八條 公司配備合格的人員保管無形資產。保管無形資產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遵紀守法。
第九條 對接觸無形資產中公司核心技術實行授權批准,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接觸公司的核心技術。
第三章 無形資產的保管和保護
第十條 公司應指定可接觸公司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人員,並與其簽訂保密協議。
第十一條 有權接觸公司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人員每接觸一次,保管人員均應在登記簿上登記,詳細記錄接觸人、接觸時間、時長、接觸目的、接觸批准人。
第十二條 對必須同時由技術部門保管的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資料副本,除發明人或總工程師、或總工藝師外,其他人員一般不得接觸全套設計圖紙或資料。
第十三條 對生產加工核心技術的車間或工段、或工位應該封閉管理,除授權指定人員外,非該被封閉領域的人員不得進入該領域。授權指定的非該領域人員進出均應嚴格登記,詳細記錄進入者姓名、事由、時間、批准人、離開時間、時長。由電子門禁系統管理的,還應登記領入人的姓名。
第十四條 在計算機上保存或運行的無形資產,應嚴格遵守公司《信息系統管理辦法》中第六章「信息系統的安全」的各項規定。
第十五條 公司的商標除依法進行注冊登記外,還應對商標的印模加強保密管理。與印製商標的單位簽訂保密協議:每批商標印製完成,應立即收回印模,不得留存在印模單位。
第十六條 一旦發現有人或單位侵害本單位無形資產的,公司法務部門應在總經理或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牽頭成立由總經理辦公室、銷售等部門參加的調查處理小組,對侵害本公司無形資產的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形成書面調查報告,提出維權對策。
第十七條 公司應定期對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先進性進行評估,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升級。
第十八條 至少在每年年末由無形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對無形資產進行檢查、分析,預計其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檢查分析應包括定期核對無形資產明細賬與總賬,並對差異及時分析與調整。
無形資產存在可能發生減值跡象的,按照公司減值准備會計政策的規定計提減值准備、確認減值損失。
第四章 無形資產的處置與轉移
第十九條 按無形資產不同的處置方式,採取以下相應控制措施。
(一)對使用期滿、正常報廢的無形資產,由管理部門填制無形資產報廢單,經公司總經理批准後對該無形資產進行報廢清理。
(二)對使用期限未滿、非正常報廢的無形資產,由無形資產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公司有關管理部門進行技術鑒定後,按規定程序審批後進行報廢清理。
(三)對擬出售或投資轉出的無形資產,由相關部門或人員提出處置申請,列明該項無形資產的原價、已攤銷價值、預計使用年限、己使用年限、預計出售價格或轉讓價格等,報經公司總經理批准後予以出售或轉讓。
第二十條 無形資產處置價格應報經總經理審批後確定。對於重大的無形資產處置,需委託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
對於無形資產的處置,比照公司《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無形資產處置涉及產權變更的,及時辦理產權變更手續。
第二十二條 出租、出借無形資產,由管理部門會同財務部門按規定報經批准後予以辦理,並簽訂合同協議,對無形資產出租、出借期間所發生的維護保全、稅負責任、租金、歸還期限等相關事項予以約定。
第二十三條 對無形資產處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及時入賬,保持完整的記錄。
第二十四條 對於無形資產的內部調撥,應填制無形資產內部調撥單,明確無形資產名稱、編號、調撥時間等,經有關負責人審批通過後,及時辦理調撥手續。無形資產調撥的價值由公司財務部門審核批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子公司購置土地使用權和專利技術應報經公司批准。
第二十六條 本制度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會通過之日起施行。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核算與管理辦法
㈥ 無形資產如何核算
一、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無形資產通常是按實際成本計量,即以取得無內形資產並容使之達到預定用途而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對於不同來源取得的無形資產,其成本構成不盡相同。
(一)外購的無形資產成本
外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其中,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包括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專業服務費用、測試無形資產是否能夠正常發揮作用的費用等,但不包括為引入新產品進行宣傳發生的廣告費、管理費用及其他間接費用,也不包括在無形資產已經達到預定用途以後發生的費用。
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後所發生的支出,不構成無形資產的成本。例如,在形成預定經濟規模之前發生的初始運作損失。在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之前發生的其他經營活動的支出,如果該經營活動並非是為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必不所不可少的,有關經營活動的損益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而不構成無形資產的成本。
採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無形資產,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際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為購買價款的現值。
㈦ 無形資產在工業企業會計中是如何核算的
無形資產應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量.取得時的實際成本按以下原則確定:
1)購入的無專形資產,按實屬際支付的價款作為成本.
2)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3)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捐贈方方提供了有關憑證的,按憑證方標明的金額加上應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捐贈方沒有提供憑證的,按市價或同類、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價作為實際成本.
4)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作為其實際成本.
5)購入的土地使用權,或以支付土地出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並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待該項目土地開發時再將其賬面價值轉入相關在建工程.
不知道你碰到的是上5種哪一類情況,告訴我,我再舉相應的例子.
㈧ 生產企業成本核算流程圖
成本核算流程
產品製造成本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採用實際成本方法核算
獲取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材料發出匯總表、材料明細賬中各直接材料的單位成本等資料。
①審查成本計算單中直接材料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相關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標準是否合理。審查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非生產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如果成本計算單直接材料金額大於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的分配金額,應進一步查明原因,審查材料使用對象有無將非產品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但企業會計人員如果有意識地擠占產品成本,在耗用材料進行分配時,就會將非生產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使得成本計算單和材料分配匯總表金額相等。核對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問題,可採取通過非生產性項目的審查,即採用「反查法」的方法進行審查,查明問題後,按照誰耗用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納稅調整。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應付福利費
貸:本年利潤(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第二、混淆不同產品成本。通過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產品的成本,相應降低本期暢銷產品成本,以調節跨年度的利潤。審查注意那些不能確指產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時應科學地選擇分配標志、計算方法及會計記錄。
正確方法:在消耗定額比例法下,通常採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計算處理:
分配率= 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採用其他分配方法。如:產品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發出匯總表,選主要材料品種,統計直接材料的發出數量,將其與實際單位成本相乘,計算金額數,並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該種材料成本比較,看其是否相等。審查注意下列問題:
第一、企業是否採取提高成材料單位成本,多計產品成本。
第二、審查領料單授批准及領料人是否簽字,防止虛假領料多計成本。
第三,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調節成本或利潤。如果企業年度內改變計價方法,應按原計價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結轉成本,其差額調整材料成本或當期利潤。
審查方法參見「材料成本的審查要點」。
⑵採用定額成本法
抽查某種產品的生產通知單若產量統計記錄及其直接材料單位消耗定額,根據材料明細賬中各該項直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直接材料總消耗量和總成本,與有關成本計算單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對,看其是否相等。並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生產通知單是否經過授權批准,防止虛假業務產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單位消耗定額和材料成本計價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改變方法而影響成本。
⑶採用標准成本法
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記錄,直接材料單位標准用量,直接材料標准單價及發出材料匯總表。
根據產量、標准用量及標准單價計算出標准成本,與成本計算單價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對是否相符,有無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以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前後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還應審查廢料及多料的返庫是否及時,是否辦理「假退庫」手續。通過查看「生產成本」賬紅字沖減成本金額,判斷其正確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對於採用計時工資制的,抽取實際工時統計記錄、人員工資分類表及人工費用分配匯總等,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從成本計算單中選擇核對直接人工成本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應的實際工資費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無將非生產人員工資計入成本。
②選 取某月資料核對實際工時記錄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相應的實際工時是否相符,查明有無虛報工時、多列工資擴大成本,減少利潤。
③抽取並核對生產部門若干期間的工時台賬與實際工時統計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時記錄,確保工資核算真實性。
④當沒有實際工時統計記錄時,根據人員工資分類表,計算復核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資費用是否合理正確,有無出現與生產量偏離太大的數據,如有,應進一步查明原因。
⑵對採用計件工資制的,抽取產量統計報告、個人(小組)產量記錄和經批準的單位工資標准或計件工資制度,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核對按統計產量和單位工資標准計算的人工費用與成本計算單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組)產量記錄,審查是否被匯總計入產量統計報表中。
⑶對於採用標准成本法,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報表、工時統計報表和經批準的工時、標准工時工資率、直接人工的工資匯總表等資料,運用核對法進行審查。
①根據產量和單位標准工時計算標准工時總量,再乘以標准工時工資率,以審查其是否與成本計算單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與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直接人工的標准成本的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⒊製造費用成本
抽取製造費用分配匯總表、按項目分列的製造費用明細賬、與製造費用分配標准有關的統計資料及其相關原始記錄。
⑴審查「製造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歸集的製造費用內容是否正常,開支的標准、發生的費用是否是應歸屬於本期的生產費,不符合規定的應剔除計稅處理。製造費用成本項目中,固定資產折舊為其中的主要內容,其審查方法在第五節中講解。
⑵在製造費用分配匯總表中選擇一個產品,核對其分攤的製造費用與相應的成本計算單的製造費用是否相符。
⑶製造費用的分配、計算選擇的標准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分配的方法有無變更,防止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多分配應稅產品成本,相應少分配免稅產品成本。審查發現此類問題應重新正確計算,作出會計調整。
二審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
輔助生產成本核算內容是為企業生產車間、管理部門、在建工程及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車間所發生的費用。從服務的對象上看,部門多、非生產性佔有一定的比例,正確分配輔助生產成本關繫到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抽取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生產統計表等原始記錄資料,從分配標准、費用分配方法、費用分配金額三個環節查證輔助生產成本分配是否真實、正確。
⒈審查各車間的費用分配標准。審查有無將為基本建設、專項工程、福利部門提供的水、汽、機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勞務費用計入輔助生產;審查是否按實際受益對象進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確,採用復算方法重新計算,對少分配或非生產性費用擠入生產成本的情況 ,調增計稅利潤。
⒉審查分配方法。輔助生產分配方法較為復雜,審查進注意有無年度內任意改變分配方法,使各部門分配金額發生不正常波動的情況。如果存在這樣情況,應按原方法進行計算,其差額調增(調減)計稅利潤。
⒊審查費用分配金額。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與輔助生產車間統計表對照,當費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額大於生產統計表中的費用額時,應進一步查明輔助生產費用歸集有無虛假,抑或統計有差錯。如證實生產統計表正確的情況下,即為多轉生產成本的費用,應調增利潤。
三審查費用確認的原則
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費用應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凡是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為本期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其款項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或費處理。由此可見權責發生制才能真正按會計期間來正確反映各期的盈虧情況 。
主要審查發生的費用是否歸屬於本期產品負擔,影響當期利潤。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跨期費用,在「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審查該科目發生的費用是否應由本期產品成本來負擔。應從費用真實性、合法性、計入成本時間和方法加以審查,審查時應注意兩點:
⑴待攤費用應嚴格劃清資本性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審查預提費用計入當期成本的真實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圍、標准,計提金額是否正確,支付對象是否合理。
⒈「待攤費用」科目的審查
待攤費用是指企業本期已經支付或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期按照費用支付或發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攤入生產成本,且攤銷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為了正確貫徹權責發生制 會計核算原則,分行業的會計核算制度都相應地設置了「待攤費用」會計科目,便於企業准確核算應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和費用攤銷的具體結果。
⑴「待攤費用」科目會計核算方法
該科目主要核算企業已經發生或已經支付的應由本期及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且分攤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預付保險費、預付的固定資金資產租金、固定資產修理費用,一次購買印花稅票和一次交納印花稅稅額較大需分攤的數額,以及預付報刊訂閱費用等(若數額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關費用)。「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反映企業已經發生或支付的費用,貸方反映已經攤入相應期間生產成本、費用的金額,該科目的余額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間內尚未攤銷完畢的各項費用。為了便於准確劃分各項費用受益期限和攤銷期限,「待攤費用」除設置總賬外,還應按各項費用的發生時間和種類設置「待攤費用」明細分類賬。
賬務處理:
發生時:借:待攤費用—XXX
貸:銀行存款(現金、現金、低值易耗品....)
攤銷時。
借: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營業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待攤費用—XXX
⑵「待攤費用」的審查重點及審查的思路
在日常稅收審查工作中,由於「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分期攤入生產經營成本的實際攤銷金額,因此其金額攤銷的正確與否,關鍵是確認受益期或使用期限與攤銷期限是否一致,因而產生納稅審查的重點;但切不可忽視對該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因為,通過該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能夠便於審查人員及時 、准確的掌握和了解需攤銷費用的形成或來源是否真實以及費用的性質。因此在日常的稅收審查中,對「待攤費用」科目的審查,其借方發生額和貸方發生額都應作為審查的重點,不能有所側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審查「待攤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
企業發生待攤費用時,在正常情況下,「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與「銀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賬戶貸方發生額對應。如果與「在建工程」、「其他應收款」等賬戶的貸方發生對應關系,則屬於異常現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審查。
①區別生產性費用和非生產性費用的界限
重點審查企業「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中是否有人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為,是否存在將固定資產的購建支出項目列入待攤費用,從而分期攤入生產經營成本。常採取的手段的:
a.企業人為地將本期固定資產購建支出項目金額化整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攤費用」賬戶進行攤銷;
b.企業將本期固定資產購建支出金額的部分項目有意識地列入「待攤費用」賬戶實現攤銷。如有規律地將基建人員的工資列入「待攤費用」、基建項目領用的材料、基建項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嚴格劃清資本性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審查企業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資本性支出 有無假借固定資產大修理的名義 ,將從事固定的購建支出費用列入「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實現攤銷。
b.審查企業是否有將應列入「遞延資產」核算的開辦費用,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不能單獨歸屬於一個會計期間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支出列入「待攤費用」核算的行為;
c.審查企業有無將應記入「無形資產」科目核算的無形資產受讓及開發性支出費用一次性直接記入 「待攤費用」科目。
通過對「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從中發現企業是否有人為調節期間生產經營成本的現象。
對企業將「待攤費用」科目作為「蓄水池」人為地調節生產經營利潤的審查重點應放在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和實行利潤承包企業,審查企業是否有採用調節手段達到承包目標的實現和多計提效益工資的目的。
㈨ 無形資產的計量核算
(1)無形資產的計量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可以可靠計量。
會計的核算是以歷史成本法為依據。但是,從投入價值看,有些無形資產可能根本沒有投入價值;有些雖可能有原始投入價值,隨著時間推移或維護發展而使實際的未來經濟利益流入遠遠不同於投入價值,不再適用。因此,歷史成本法無法適應新經濟形態需要,它已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實際經濟價值和其所能提供的未來經濟效益,使企業價值被大大低估。而按歷史成本編制的財務報表,也僅僅反映的是無形資產的攤余價值,不能向報表使用者提供現時的和未來的真實信息。同時,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具有不確定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無形資產因新技術的出現會發生貶值;若企業為了在競爭中不被淘汰,也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改進現有技術,又使得無形資產發生增值。無形資產價值的變化,對企業獲利能力有著巨大影響。然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所反映的無形資產是一種待攤費用,不能表明其價值變化的情況,從而也不能體現企業收益能力的變動。會計信息使用者根據按歷史成本計量的無形資產和企業獲利能力等信息,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策。
產出價值是以產品或勞務通過交換而最終脫離企業時可以獲得的現金或其等價物為基礎的。按產出價值來反映則適應反映無形資產的要求。但是,無形資產不具有物質實體,是一種隱形存在的資產,但這種資產往往依託於一定的實體才能得以體現。
(2)無形資產核算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核算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1、研究和開發費用資本化。
企業無形資產的取得主要有:外購、自創、接受其他單位投資三種途徑。外購與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較為容易,對於自創無形資產核算,按照現行規定僅包括取得注冊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支出,而把研究和開發過程中的費用記入當期損益,採用費用化處理。這種處理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自創無形資產價值不能全部體現出來,甚至導致知識產品的成本計量嚴重失真,對於投資人利用提供的信息做出投資決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業應該對自創無形資產研究和開發支出盡量資本化。
由於研究費用與新產品或新工藝的生產或使用及給企業帶來效益的確定性較差,應在費用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直接記入當期損益,並且在以後會計期間也不確認為資產。對於研究活動—— 初步智力成果,採取費用化處理;對於開發項目由於是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應該採取資本化處理方法。例如,對有些隨同固定資產硬體系統一起投入的軟體系統(如計算機軟體系統)可考慮與固定資產硬體系統合並在 「固定資產」科目核算。
2、對有確切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專有技術等採用加速攤銷法中的年數總和法進行攤銷。對於沒有確切年限的非專利技術,可以不作攤銷,為了對這一類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補償,可以建立「無形資產信息系統」規范無形資產管理與衡量無形資產價值。對無限壽命的無形資產,如外購商譽,則不應當攤銷。外購商譽能在多方面起作用,難以分清其在各方面作用的權重,對於這類無形資產應採用定期評估的方法,定期調整帳面價值。
(3)無形資產披露
對於一般的無形資產,企業會計准則要求披露的有關無形資產信息有:各類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各類無形資產當期期初和期末賬面余額、變動情況及其原因;當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對土地使用權,除按照上述規定進行披露外,還應披露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而在現行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表上只列有「無形資產」一個項目,反映無形資產的攤余價值,在現金流量表中僅設置了一項 「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而收到的現金凈額」和「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這不能反映出無形資產的變動情況,也就不能滿足報表使用者對無形資產信息的需要。
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對於無限壽命的無形,如商譽的披露。《國際會計准則第5號—財務報表應揭示的信息》第12條要求對企業存在的商譽單獨予以揭示。商譽不能獨立存在,在現行制度下它只有企業在兼並拍賣時方能產生,比其他無形資產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在會計處理上仍是難度很大,因此,如果企業存在商譽,理應在報表中單獨予以披露。
第二,對於人力資源的披露。據西方學者測算,20世紀初,知識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僅僅為5%~20% ,到 20世紀末已經達到60%~80%,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預計將達到 90%。人力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其價格取決於人力資源對企業的貢獻的質與量以及其在市場中的稀缺程度。在知識經濟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具備創新意識的高科技人才和具備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家。為使投資者作出正確的選擇,對公司擁有的人力資源至少要在報表附註中予以揭示和披露。
第三,要及時披露無形資產會計信息。知識經濟時代使無形資產的更新速度加快,企業應當及時披露其無形資產受技術更新的影響及新開發的無形資產等方面的信息,減少依靠過時信息帶來的決策風險。可以根據無形資產的重要程度考慮縮短報告的時間間隔而採取靈活的報告制度。
㈩ 無形資產和分類和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是什麼
1、根據《抄新會計准則》,無襲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在舊的會計准則中,除包括以上內容,還包括商譽。
2、無形資產核算包括:取得、攤銷、處置、減值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