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將公司自己生產的產品作為禮品送給客戶如何做分錄
以上兩種情況均應做視同銷售處理,實際發生時做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銷售費用-招待費(視招待類別記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
貸:產成品(按成本價計)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按同類銷售價計稅)
B. 用自己單位的產品做樣品 會計分錄如何做
會計上的規定按視同銷售處理。
借:銷售費用-樣品費
貸:庫存商品
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增值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辦公桌
核算
為了核算和反映企業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各種存款,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應設置"銀行存款"科目,該科目的借方反映企業存款的增加,貸方反映企業存款的減少,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期末存款的余額。
企業應嚴格按照制度的規定進行核算和管理,企業將款項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現金"等有關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時,借記"現金"等有關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C. 公司生產的產品用於出租,那這部分成本該怎麼攤銷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出租產品的成本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中。如果該產品專為低值易耗品,根據貴公司的攤屬銷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次攤銷、五五攤銷、多次攤銷等方法。
會計分錄為: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產品成本攤銷
(一)其他業務成本是為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成本。
(二)計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中的有:
銷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資產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攤銷額,出租包裝物成本或攤銷額。
(三)其他業務成本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企業發生的其他業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周轉材料」、「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銀行存款」等科目。
②其他業務成本,在月末時需要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 「本年利潤」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成本,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關於財務的相關問題就介紹到這里,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D. 出產品時,長期待攤費用如何攤銷
看你長期待攤費用是什麼內容。會計制度規定一次性轉入成本,但有些要與當地稅務機勾通,如大額的開辦費是一定要計入遞延資產並按不低於5年進行攤銷的。
E. 自己生產的產品作為固定資產,所交的增值稅問題
不必開票,自產產品用於建造固定資產視同銷售,其稅金視同銷項稅處理,直接填入表一的第4欄「未開具發票」即可
F. 自己公司經營的產品作為固定資產,需要記提銷項稅嗎
自己公司經營的產品作為固定資產,視同銷售,應該記提銷項稅。
根據現行稅法規定,下列行為應當視同銷售:
⑴增值稅中視同銷售的確認。《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以下8種行為視同銷售:
①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
②銷售代銷貨物;
③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至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④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
⑤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
⑥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於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⑦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
⑧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增值稅上的視同銷售:本質為增值稅"抵扣進項並產生銷項"的鏈條終止,比如將貨物用於非增值稅項目,用於個人消費或者職工福利等等,而會計上沒有做銷售處理;
企業所得稅上的視同銷售:代表貨物的權屬發生轉移,而會計上沒有做收入處理,會計上的視同銷售:是指沒有產生收入但是視同產生收入了。
G. 無形資產怎麼計算攤銷呢。
知識經濟時代的無形資產,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比工業經濟時代要多得多,而不同種類的無形資產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一律按直線法對其進行攤銷就失去了合理性。在進行實務操作時,企業可以參照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採用直線法、產量法和加速攤銷法。
一、直線法
直線法又稱平均年限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均衡地分配於每一會計期間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無形資產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總額/使用年限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計算簡便,易於掌握。缺點是就符合會計的客觀性原則和配比原則的要求而言,不夠理想。對穩定性強的無形資產,如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適合採用這種攤銷方法。
例1:2010年1月,甲公司以銀行存款12000000元購入一項土地使用權(不考慮相關稅費)。該土地使用權年限為20年。
該土地使用權每年攤銷額=12000000÷20=50000(元)
二、產量法
產量法是指按無形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所提供的產量為基礎來計算應攤銷額的一種方法。它是以每單位產量耗費的無形資產價值相等為前提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單位產量攤銷額=
每期無期資產攤銷額=每單位產量攤銷額×該期實際完成產量
如果無形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採用產品的生產產量或工作時數等進行確定,則適合使用這種攤銷方法。
例2:2010年4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協議,依據協議,甲公司取得一項特許權,即可以使用乙公司的配方生產某產品10000件,特許權的取得成本為4800000元。4月份,甲公司使用該配方實際生產產品100件;5月份,甲公司使用該配方實際生產產品120件。
本例中,特許權有特定產量限制,並且每個月的產品產量不一致,所以適合採用產量法進行攤銷。
每單位產量攤銷額=4800000÷10000=480(元)
4月份攤銷額=480×100=48000(元)
5月份攤銷額=480×120=57600(元)
三、加速攤銷法
加速攤銷法是相對於每年攤銷額相等的勻速直線攤銷法而言的,是無形資產在使用的前期多計攤銷,後期少計攤銷,攤銷額逐年遞減的一種攤銷方法。採用加速攤銷法,目的是使無形資產成本在估計使用年限內加快得到補償。加速攤銷方法有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1、余額遞減法
余額遞減法是在前期不考慮無形資產預計殘值的前提下,根據每期期初無形資產的成本減去累計攤銷後的金額和若干倍的直線法攤銷率計算無形資產攤銷額的一種方法。下面以雙倍余額遞減法為例予以說明,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攤銷額=年初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年攤銷率
其中,無形資產賬面凈值=無形資產成本-累計攤銷額。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無形資產在後期的賬面凈值可能會低於其殘值,因此,應在攤銷轉自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無形資產成本減去累計攤銷額再扣除預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成本減去預計殘值後的金額乘以逐年遞減的攤銷率計算每年攤銷額的一種方法。攤銷率的分子代表無形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攤銷率=無形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無形資產使用年數和×100%
或者表示為:
年攤銷率=×100%
年攤銷額=(無形資產成本-預計殘值)×年攤銷率
對於與知識、技術、產品更新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如專利權、非專利技術,採用加速攤銷法較之採用直線攤銷法有更多的優點。具體表現在:首先,加速攤銷法更符合配比原則,這類無形資產使用前期,由於明顯處於壟斷和獨佔地位,可以給企業帶來較高的收益。
但是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以及模擬、仿製技術水平的提高,壟斷地位會逐漸喪失,所帶來的收益也會逐年減少。根據配比原則,對此類無形資產宜採用加速攤銷方法。其次,加速攤銷法更符合穩健性原則。採用加速攤銷法,使得無形資產的前期攤銷得多,後期攤銷得少,如果無形資產被提前淘汰,剩餘無形資產的成本也較少,因而風險較小。
無形資產攤銷是對無形資產原價在其有效期限內攤銷的方法。無形資產攤銷一般採用直線法,攤銷時直接計入「無形資產」科目的借方,無需另設攤銷科目。無形資產原價減去無形資產的余額即為無形資產的累計攤銷數 額。為了提供企業無形資產計提攤銷額的有關數據,企業更換舊帳時,要註明每項無形資產的原價。
網路-無形資產攤銷
H. 自製產品送給客戶作為樣品,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處理
所得稅匯算清繳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疑難問題主要有:
一、應調增未調增應納稅所得
1.視同銷售取得的收入未調增應納稅所得。
視同銷售取得的收入在會計上一般不確認為會計收入,但對照《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應當視同銷售貨物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貨物、財產、勞務,應計入當期的應稅收入。而在所得稅匯算清繳實際工作中,不少對記入營業費用的交客戶試用的產品、以及將產品發給職工作為福利和記入應付福利費的勞保費用,都沒有調增應納稅所得。2.為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瞼費以及超標准支出的財產保險等保險費,未調增應納稅所得。按《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為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以及超標准支出的財產保險等保險費,就應調增應納稅所得,而一些沒有調增。
3.超過規定標准發生的利息費用未調增應納稅所得。
實務中有三種錯誤表現:
(1)向非金融借款超過按照金融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未調增應納稅所得;
(2)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需要資本化的利息費用,未調增應納稅所得;
(3)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與其權益性比例超過規定標准發生的利息費用未調增應納稅所得。
4.不符合條件的廣告贊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來調增應納稅所得。對不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如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就不能扣除,就應調增應納稅所得。
5.不合規的之間各種支出未調增應納稅所得。之間支付的管理費、租金、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等,都要調增應納稅所得,而一些沒有調增應納稅所得。
6.因發生損失收取的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未調增應納稅所得。發生損失,對已作為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也應作為計稅收入,調增應納稅所得,可有些在匯算清繳中也未能調增應納稅所得。還有些對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或者部分收回的,也未能作為收入調增應納稅所得。
二、應調減未調減應納稅所得
不應扣除的成本費用未調整應納稅所得。
一是以不合規票據列支的成本費用未能調整應納稅所得。實務中,有些經常以「無抬頭」、「抬頭名稱不是本」、「抬頭為個人」或以前年度為依據列支成本費用,這些成本費用違反了稅法所要求的真實性原則,應當調整應納稅所得,而在實際工作中未調整應納稅所得。
二是因核算不正確或不準確而多結轉的成本費用未調整應納稅所得。如一些隨意改變成本核算、成本結轉方法,以致於違反會計准則多結轉生產成本費用,按照稅法規定,這些多結轉的生產成本費用就不能扣除,就應調整應納稅所得,而在實際操作中沒有調整應納稅所得。
三是未實際發放的工資未調整應納稅所得。依照稅法規定,可以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工資應當是已實際發放且屬於合理的工資,而那些未實際發放,如一些計提未發給職工的工資,就應調整應納稅所得,可在現實中不少就沒有調整應納稅所得。
2。權益性所得未按規定調整應納稅所得。
一種情形是符合條件的居民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收益,來按規定調整應納稅所得。
另一種情形是在中國境內設立場所的非居民從居民取得與該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收益,未按規定調整應納稅所得。
3。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未調減應納稅所得。
就是一些將全額調減與減半調減相混淆。按稅法規定,從事下列項目(①蔬菜、穀物等的種植;②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③中材的種植;④林木的培育和種植;⑤牲畜、家禽的飼養;⑥林產品的採集;⑦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⑧遠洋捕撈)的所得,應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而有的減半調減;也有一些對從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海水養殖、內陸養殖項目的所得,應減半調減應納稅所得,而一些則是全額調減。
4. 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所得未按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
如從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所得稅目錄》規定的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電力、水利等項目的經營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應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第四年至第六年應減半調減應納稅所得,而不少在匯算清繳中卻是全額調減。
5.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未按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
一些從事符合國家所明確規定的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項目的具體條件和范圍的所得,按稅法規定,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第四年至第六年只能減半調減應納稅所得,而有些在第四年至第六年仍然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
6. 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未按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
按稅法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應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只能減半調減應納稅所得,可一些卻是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
7.加計扣除事項未按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
一種情況是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調減應納稅所得的基礎上,不是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調減應納稅所得;形成無形資產的,不是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另一種情況是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調減應納稅所得的基礎上,不是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調減應納稅所得。
8.創投未按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
少數創投採取股權方式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2年以上的,不是按照其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而是按照其額的80%或更多甚至於全額調減應納稅所得。
9.資源綜合利用所得未按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
以《資源綜合利用所得稅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且該原材料占生產產品材料的比例不低於《資源綜合利用所得稅目錄》規定標準的,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應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而在實務中有些不是未減按90%比例計入收入總額,就是原材料占生產產品材料的比例低於《資源綜合利用所得稅目錄》規定的標准,仍然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三、資產類項目調整不當
1.資產類項目的計稅基礎確定不當未進行調整。
按稅法規定確定的資產類項目的計稅基礎金額,是能夠在稅收上得到補償的,反之,不按稅法規定確定的資產類項目的計稅基礎金額,就不能夠在稅收上得到補償,即不能在稅前扣除,因此,在匯算清繳中對不按稅法規定確定的資產類項目的計稅基礎金額,就要進行調整而在實務中計稅基礎確定不當的情形常有以下三種:
一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未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如將竣工結算後發生的借款利息等也列入計稅基礎之中;
二是通過捐贈、、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未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而是以自行確定的或以雙方確定的價值,以及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三是外購的無形資產,應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而有些將不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如將購置前為引入新產品進行宣傳發生的廣告費、管理費用以及其他間接費用也計入計稅基礎之中,還有的還將無形資產已達到預定用途以後發生的費用。例如,在形成預定經濟規模之前發生的初始運作損失,以及在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之後發生的其他經營活動的支出,也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以擴大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從而多計攤銷,少計應納稅所得。
2.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或無形資產攤銷不當未進行納稅調整。
(1)固定資產應按直線法計提折舊,而實務中,有些對一些新購的較大數額的固定資產,未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就按雙倍余額遞減法或按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的方法計提折舊,在匯算清繳中也不進行納稅調整
(2)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或無形資產攤銷與其計稅基礎不相對應的未進行納稅調整。這主要指一些在當年購買了一項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並在其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了折舊或攤銷,但年終前未能取得相關,則該項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應為零,即稅前列支的折舊或攤銷也應為零,就要對計提的折舊或攤銷,進行納稅調整,而現實中不少就沒有進行納稅調整。
3.未經批準的資產損失支出未進行納稅調整。
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同時,按照國稅發[2009]88號文件規定,實際發生的資產損失按稅務管理方式可分為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和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的資產損失兩大類。上述規定表明,經營發生的資產損失並非全部能夠自行計算扣除,部分資產損失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方可列支,因此,對於那些須經稅務機關審批,但未獲得批准即未取得批文的資產損失列支,就要進行納稅調整。
I. 專門用於生產某種產品的無形資產的攤銷
仔細來看一下題目就會發現自,專門用於生產某個產品的無形資產的攤銷就計入生產成本,用於大類的計入製造費用,其是最後製造費用還是要分配到產品成本的,如果把用於生產一個特定產品的成本歸集起來分配到所有產品顯然不符合費用配比原則
J. 用於生產產品的無形資產攤銷是計入生產成本還是製造
無形資產與直接生產商品有關時,無形資產攤銷應記入「製造費用」或「生產成本」。 如使用專利權生產多種商品時,無形資產攤銷應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某種X商品,則計入「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