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世通造假無形資產資本化

世通造假無形資產資本化

發布時間:2022-06-27 19:01:00

㈠ 請大家介紹一下中外的財務造假大案,如世通、華源造假、環球電信造假等情況,要詳細的說明

一、「安然事件」及「安達信事務所倒閉」

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國大型能源公司,其排名曾居美國上市公司第七位。2001年12月,該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同時它也拉開了美國大公司造假丑聞曝光的序幕。調查發現,該公司長期通過復雜的財務合夥形式掩蓋巨額債務並虛報盈餘。當年,安然已連續5年被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然而,這個擁有上千億美元資產的公司卻在幾周內破產。

安然破產還順帶「撂倒」了為其做假賬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2006年10月23日,美國休斯敦聯邦地區法院作出判決,安然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因犯有欺詐、共謀、內部交易等一系列罪行被判處24年又4個月徒刑。

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案

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界通信公司2002年7月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世通公司證實,該公司從2001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期間把總額達38億美元的經營開支記賬到資本開支上,從而使本來出現虧損的經營業績表現為贏利。

到2002年3月底,世界通信公司公布的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是安然公司的兩倍。世通公司造假,成為震驚美國的又一大財務欺詐案件。為消除美國股市的信任危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提交有本人簽名的財務報告,如有不實之處,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個人負法律責任。

三、銀廣夏造假案

2001年中國股市上的銀廣夏公司造假問題在媒體披露後,股價連續15個跌停,從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億元的流通市值無形蒸發。

財政部、證監會調查表明,銀廣夏公司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同時查明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違反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為銀廣夏公司出具嚴重失實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證監會認定銀廣夏公司存在連續4年虛報利潤等違規事實。

財政部對該案所涉及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依法進行了處罰:吊銷兩名簽字注冊會計師的資格;吊銷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資格,並會同證監會吊銷其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

四、華源集團財務丑聞案

財政部2006年11月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稱,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個別子公司甚至偽造文件騙取銀行資金。

經財政部調查,該公司存有集團本部2003年未充分抵銷內部交易、多計利潤2.41億元;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以空頭支票沖減應收賬款,虛增利潤8782萬元,其下屬子公司2003年通過虛構業務、虛開發票等方式,虛增收入1.77億元;上海華源制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源長富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2004年通過虛構交易,虛增巨額無形資產,並用不實債權置換上述虛假資產,以避免計提壞賬准備而發生虧損等事實。

㈡ 自由現金流為什麼不適用於金融行業和房地產

您好,因為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作為一種企業價值評估的新概念、理論、方法和體系,最早是由美國西北大學拉巴波特、哈佛大學詹森等學者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經歷20多年的發展,特別在以美國安然、世通等為代表的之前在財務報告中利潤指標完美無瑕的所謂績優公司紛紛破產後,已成為企業價值評估領域使用最廣泛,理論最健全的指標,美國證監會更是要求公司年報中必須披露這一指標。
隨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衍生出兩種表現形式:股權自由現金流量(FCFE,Free Cash Flow of Equity)和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Free Cash Flow of Firm),FCFE是公司支付所有營運費用,再投資支出,所得稅和凈債務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減發行新債務的凈額)後可分配給公司股東的剩餘現金流量。
資本性支出是指取得的財產或勞務的效益可以給予多個會計期間所發生的那些支出。因此,這類支出應予以資本化,先計入資產類科目,然後,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轉入適當的費用科目。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供長期使用的、其經濟壽命將經歷許多會計期間的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都要作為資本性支出。即先將其資本化,形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而後隨著他們為企業提供的效益,在各個會計期間轉銷為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攤銷等。

㈢ 世通公司的財務丑聞

伴隨手中世通股票價格高企,首席執行官Bernard Ebbers成為商界富豪,他用這些股票向銀行融資以從事個人投資(木材、遊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購MCI後不久,美國通信業步入低迷時期,2000年對SPRINT的收購失敗更使公司發展戰略嚴重受挫,從那時起,公司的股價開始走低,Ebbers不斷經受來自貸款銀行的壓力,要他彌補股價下跌帶來的頭寸虧空。2001年中,Ebbers請求公司董事會向他的個人生意提供貸款以及擔保,總金額超過4億美金,未果,他本人亦於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職。
從1999年開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財務總監斯科特。蘇利文(Scott Sullivan)、審計官David Myers和總會計師Buford 「Buddy」 Yates 的參與下,公司採用虛假記賬手段掩蓋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虛構盈利增長以操縱股價。 他們主要採用兩種手段進行財務欺詐:
少記「線路成本」(與其他電信公司網路互連所產生的費用),將這部分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假造「企業未分配收入」科目虛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資本支出檢查中,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發現了38.52億美金數額的財務造假,隨即通知了外部審計畢馬威(畢馬威當時新近接替安達信成為公司的外部審計)。丑聞迅即被揭開,蘇利文被解職,Myers 主動辭職,安達信收回了2001年的審計意見。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於2002年6月26日發起對此事的調查,發現在1999年到2001年的兩年間,世通公司虛構的營收達到90多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總資產被虛增約110億美元。
舞弊虧空手法世通的財務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種類型:
濫用准備金,沖銷線路成本濫用准備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計提的各種准備(如遞延稅款、壞賬准備、預提費用)沖銷線路成本,以誇大對外報告的利潤,是世通的第一類財務舞弊手法。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和司法部已經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就高達16.35億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審閱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財務報表後,蘇利文認為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偏高,體現的利潤達不到華爾街財務分析師的盈利預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資大眾提供的盈利預測。為此,首席財務官蘇利文下令主計長邁耶斯和會計部主任耶特斯將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線路成本分別調減(貸記)8.28億美元和4.07億美元,並按相同金額借記已計提的遞延稅款、壞賬准備和預提費用等准備金科目,以保持借貸平衡。這類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對外報告的稅前利潤分別虛增了8.28億美元和4.07億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為了使該季度對外報告的利潤達到華爾街的盈利預期,蘇利文勒令無線通信部門將已計提的4億美元壞賬准備與線路成本相互沖銷。此舉虛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稅前利潤。
上述會計處理既無原始憑證和分析資料支持,也缺乏簽字授權和正當理由。邁耶斯、耶特斯、貝蒂(管理報告部主任)和諾曼德(子公司會計主管)雖然知道這些賬務處理缺乏正當理由,也不符合公認會計准則,但最終還是屈從於蘇利文的壓力,參與造假。
沖回線路成本,誇大資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員以「預付容量」為借口,要求分支機構將原已確認為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沖回,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以此降低經營費用,調高經營利潤。SEC和司法部已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
2001年4月,蘇利文在審閱了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後,發現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蘇利文、邁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對策時均意識到,繼續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備金沖銷線路成本,將難以掩蓋利潤持續下降的趨勢。為此,他們決定將已記入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以「預付容量」的名義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
為了將這類造假伎倆付諸實施,蘇利文授意邁耶斯和耶特斯,要求總賬會計部給各地分支機構分管固定資產記錄的會計人員下達指令,在季度結賬後,根據指令借記固定資產賬戶。例如,2001年4月,諾曼德致電世通固定資產會計部主任,要求他以「預付容量」的名義,對2001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補做一筆調整分錄,借記固定資產7.71億美元,貸記線路成本7.71億美元。而當固定資產會計部主任索要原始憑證和做賬依據時,諾曼德坦率地告訴他,這些指令來自高層,是蘇利文和邁耶斯親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個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蘇利文、邁耶斯和耶特斯策劃,由諾曼德和貝蒂按照上述方法負責具體實施的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這對五個季度財務報表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固定資產被虛增了38.52億美元,線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億美元,稅前利潤也被相應虛增了38.52億美元。擠去水分後,世通的盈利趨勢與其競爭對手AT&T大致同向。
通過將經營費用調整為資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費用項目——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虛構了巨額的利潤,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對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斷。
與第一類造假手法一樣,第二類造假手法所涉及的會計處理也沒有任何原始憑證作支持,應有的授權簽字也同樣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類造假手法在誇大利潤的同時,也虛增了世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從其披露的年報可以看出,世通採用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在間接法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以凈利潤為基礎,通過對不涉及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進行調整得出的。其他條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潤必然會誇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國現金流量表准則,世通在線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屬於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而資本支出則屬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將線路成本由經營費用轉作資本支出,相當於對線路成本支出進行重分類。因而,本應在現金流量表反映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結果卻被反映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債權人等報表使用者對世通現金流量創造能力的判斷。
武斷分攤收購成本,蓄意低估商譽世通可謂劣跡斑斑。除了在線路成本方面弄虛作假外,世通還利用收購兼並進行會計操縱。在收購兼並過程中利用所謂的未完工研發支出(In-process R&D)進行報表粉飾,是美國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其做法是:盡可能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作為一次性損失在收購當期予以確認,以達到在未來期間減少商譽攤銷或避免減值損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過去幾年曾多次採用這種手法粉飾其會計報表而受到SEC的譴責。SEC前主席阿瑟。利維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數字游戲」一文中指出:「最近幾年,各行各業紛紛通過合並、收購和剝離(Spin-offs)進行再造。一些收購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為收購貨幣的公司,已經將這樣的大環境作為從事另一種『創造性』會計的機遇。我將之稱為『合並魔術』」。在利維特列舉的五大粉飾手法(創造性並購會計、巨額沖銷、餅干盒式准備、重要性、收入確認)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兩種手法。
世通利用創造性並購會計,武斷地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究開發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億美元的代價(其中股票約330億美元,其餘為現金)收購了微波通信公司(MCI)。盡管世通未披露收購日MCI公司的凈資產,但相關年報資料顯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和凈資產分別為138.8億美元、109.3億美元和29.5億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譽余額為440.76億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億美元增加了307.4億美元。可見商譽的大幅增加與收購MCI有關。
收購MCI時,世通原計劃將370億美元收購價格中的60~70億美元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確認為當期損失,以降低商譽的確認額。此計劃受到SEC的干預。SEC認為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發支出的手法進行盈餘操縱。迫於SEC的壓力,世通最終只好將這部分的分攤額確定為31億美元,並在1998年度一次性確認為損失。然而,世通並不能提供這31億美元「未完工研發專案」支出的相關證據,也無法說明擬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的金額為何從60~70億美元銳減至31億美元。這一武斷分攤收購成本的做法,導致商譽被嚴重低估。
隨意提固定資產減值,虛增未來經營業績世通一方面通過確認31億美元的未完工研發支出壓低商譽,另一面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虛增未來期間的利潤。收購MCI時,世通將MCI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由141億美元調減為107億美元,此舉使收購MCI的商譽虛增了34億美元。按照MCI的會計政策,固定資產的平均折舊年限約為4.36年,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使世通在收購MCI後的未來4年內,每年可減少約7.8億美元的折舊。
而虛增的34億美元商譽則分40年攤銷,每年約為0.85億美元。每年少提的7.8億美元折舊和多提的0.85億美元商譽攤銷相抵後,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約虛增了6.9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借會計准則變化之機,進行巨額沖銷世通最終將收購MCI所形成的商譽確認為301億美元,並分40年攤銷。世通在這5年中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額的商譽成為制約世通經營業績的沉重包袱。為此,世通以會計准則變化為「契機」,利用巨額沖銷來消化並購所形成的代價高昂的商譽。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2001年7月頒布了142號准則《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對商譽以及沒有明確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而改為減值測試並計提減值准備。這一準則的出台,使世通如獲至寶。
在2001年度財務報告中,世通發出了2002年度業績將大幅下降的預警,擬在2002年第二季度計提150~200億美元的商譽減值准備。世通的高層直言不諱地表示,由於142號准則不再要求對商譽及其他沒有明確使用期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世通每年可減少13億美元的攤銷費用。
如何計提無形資產特別是商譽的減值准備,是財務會計面臨的一大難題。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請安永(Ernst&Young)根據142號准則的要求對商譽進行評估,擬在第二季度確認一次性商譽減值損失150~200億美元,估值差異幅度高達50億美元。會計造假丑聞曝光後,世通聘請美國評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對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進行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是:賬面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已一文不值,擬在查清所有會計造假問題後,全額計提減值准備。兩個著名的評估機構,在同一個會計年度內對世通商譽所做的價值評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確實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對外宣布,預計第一季度可恢復盈利1億多美元。這一預計是建立在擬對無形資產(主要是商譽)和固定資產全額或大幅計提減值准備的基礎上的。可見,利用會計准則變化之機,對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洗大澡」,大幅降低折舊和攤銷,是世通扭虧為盈的秘笈。世通財務舞弊手法透視

㈣ 誰能解釋一下CAPEX和OPEX是什麼意思啊

CAPEX(Capital Expenditure)即資本性支出,計算公式為:CAPEX=戰略性投資+滾動性投資。 資本性投資支出指用於基礎建設、擴大再生產等方面的需要在多個會計年度分期攤銷的資本性支出。

OPEX是(Operating Expense)即運營成本,計算公式為:OPEX=維護費用+營銷費用+人工成本(+折舊)。運營成本主要是指當期的付現成本。 capital expense:資本性支出,是指支出所取得的財產或勞務帶來利益流入可持續於未來多個會計期間。

(4)世通造假無形資產資本化擴展閱讀

資本性支出,是指支出所取得的財產或勞務帶來利益流入可持續於未來多個會計期間。因此,這類支出應予以資本化,先計入資產類科目,然後,再分期將支出轉入適當的費用科目。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長期使用的、其經濟壽命將持續多個會計期間的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都要作為資本性支出。即先將其資本化,形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而後分期將成本轉為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攤銷等。

參考資料capex_網路

㈤ 關於美國世通公司2002年所發生的事情,描述世通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如何犯下世界上最大的財務報表欺詐

伴隨手中世通股票價格高企,首席執行官Bernard Ebbers成為商界富豪,他用這些股票向銀行融資以從事個人投資(木材、遊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購MCI後不久,美國通信業步入低迷時期,2000年對SPRINT的收購失敗更使公司發展戰略嚴重受挫,從那時起,公司的股價開始走低,Ebbers不斷經受來自貸款銀行的壓力,要他彌補股價下跌帶來的頭寸虧空。2001年中,Ebbers請求公司董事會向他的個人生意提供貸款以及擔保,總金額超過4億美金,未果,他本人亦於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職。
從1999年開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財務總監斯科特。蘇利文(Scott Sullivan)、審計官David Myers和總會計師Buford 「Buddy」 Yates 的參與下,公司採用虛假記賬手段掩蓋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虛構盈利增長以操縱股價。 他們主要採用兩種手段進行財務欺詐:
少記「線路成本」(與其他電信公司網路互連所產生的費用),將這部分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假造「企業未分配收入」科目虛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資本支出檢查中,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發現了38.52億美金數額的財務造假,隨即通知了外部審計畢馬威(畢馬威當時新近接替安達信成為公司的外部審計)。丑聞迅即被揭開,蘇利文被解職,Myers 主動辭職,安達信收回了2001年的審計意見。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於2002年6月26日發起對此事的調查,發現在1999年到2001年的兩年間,世通公司虛構的營收達到90多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總資產被虛增約110億美元。
舞弊虧空手法世通的財務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種類型:
濫用准備金,沖銷線路成本濫用准備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計提的各種准備(如遞延稅款、壞賬准備、預提費用)沖銷線路成本,以誇大對外報告的利潤,是世通的第一類財務舞弊手法。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和司法部已經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就高達16.35億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審閱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財務報表後,蘇利文認為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偏高,體現的利潤達不到華爾街財務分析師的盈利預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資大眾提供的盈利預測。為此,首席財務官蘇利文下令主計長邁耶斯和會計部主任耶特斯將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線路成本分別調減(貸記)8.28億美元和4.07億美元,並按相同金額借記已計提的遞延稅款、壞賬准備和預提費用等准備金科目,以保持借貸平衡。這類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對外報告的稅前利潤分別虛增了8.28億美元和4.07億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為了使該季度對外報告的利潤達到華爾街的盈利預期,蘇利文勒令無線通信部門將已計提的4億美元壞賬准備與線路成本相互沖銷。此舉虛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稅前利潤。
上述會計處理既無原始憑證和分析資料支持,也缺乏簽字授權和正當理由。邁耶斯、耶特斯、貝蒂(管理報告部主任)和諾曼德(子公司會計主管)雖然知道這些賬務處理缺乏正當理由,也不符合公認會計准則,但最終還是屈從於蘇利文的壓力,參與造假。
沖回線路成本,誇大資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員以「預付容量」為借口,要求分支機構將原已確認為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沖回,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以此降低經營費用,調高經營利潤。SEC和司法部已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
2001年4月,蘇利文在審閱了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後,發現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蘇利文、邁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對策時均意識到,繼續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備金沖銷線路成本,將難以掩蓋利潤持續下降的趨勢。為此,他們決定將已記入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以「預付容量」的名義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
為了將這類造假伎倆付諸實施,蘇利文授意邁耶斯和耶特斯,要求總賬會計部給各地分支機構分管固定資產記錄的會計人員下達指令,在季度結賬後,根據指令借記固定資產賬戶。例如,2001年4月,諾曼德致電世通固定資產會計部主任,要求他以「預付容量」的名義,對2001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補做一筆調整分錄,借記固定資產7.71億美元,貸記線路成本7.71億美元。而當固定資產會計部主任索要原始憑證和做賬依據時,諾曼德坦率地告訴他,這些指令來自高層,是蘇利文和邁耶斯親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個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蘇利文、邁耶斯和耶特斯策劃,由諾曼德和貝蒂按照上述方法負責具體實施的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這對五個季度財務報表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固定資產被虛增了38.52億美元,線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億美元,稅前利潤也被相應虛增了38.52億美元。擠去水分後,世通的盈利趨勢與其競爭對手AT&T大致同向。
通過將經營費用調整為資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費用項目——線路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虛構了巨額的利潤,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對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斷。
與第一類造假手法一樣,第二類造假手法所涉及的會計處理也沒有任何原始憑證作支持,應有的授權簽字也同樣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類造假手法在誇大利潤的同時,也虛增了世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從其披露的年報可以看出,世通採用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在間接法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以凈利潤為基礎,通過對不涉及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進行調整得出的。其他條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潤必然會誇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國現金流量表准則,世通在線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屬於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而資本支出則屬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將線路成本由經營費用轉作資本支出,相當於對線路成本支出進行重分類。因而,本應在現金流量表反映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結果卻被反映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債權人等報表使用者對世通現金流量創造能力的判斷。
武斷分攤收購成本,蓄意低估商譽世通可謂劣跡斑斑。除了在線路成本方面弄虛作假外,世通還利用收購兼並進行會計操縱。在收購兼並過程中利用所謂的未完工研發支出(In-process R&D)進行報表粉飾,是美國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其做法是:盡可能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作為一次性損失在收購當期予以確認,以達到在未來期間減少商譽攤銷或避免減值損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過去幾年曾多次採用這種手法粉飾其會計報表而受到SEC的譴責。SEC前主席阿瑟。利維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數字游戲」一文中指出:「最近幾年,各行各業紛紛通過合並、收購和剝離(Spin-offs)進行再造。一些收購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為收購貨幣的公司,已經將這樣的大環境作為從事另一種『創造性』會計的機遇。我將之稱為『合並魔術』」。在利維特列舉的五大粉飾手法(創造性並購會計、巨額沖銷、餅干盒式准備、重要性、收入確認)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兩種手法。
世通利用創造性並購會計,武斷地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究開發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億美元的代價(其中股票約330億美元,其餘為現金)收購了微波通信公司(MCI)。盡管世通未披露收購日MCI公司的凈資產,但相關年報資料顯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和凈資產分別為138.8億美元、109.3億美元和29.5億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譽余額為440.76億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億美元增加了307.4億美元。可見商譽的大幅增加與收購MCI有關。
收購MCI時,世通原計劃將370億美元收購價格中的60~70億美元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確認為當期損失,以降低商譽的確認額。此計劃受到SEC的干預。SEC認為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發支出的手法進行盈餘操縱。迫於SEC的壓力,世通最終只好將這部分的分攤額確定為31億美元,並在1998年度一次性確認為損失。然而,世通並不能提供這31億美元「未完工研發專案」支出的相關證據,也無法說明擬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的金額為何從60~70億美元銳減至31億美元。這一武斷分攤收購成本的做法,導致商譽被嚴重低估。
隨意提固定資產減值,虛增未來經營業績世通一方面通過確認31億美元的未完工研發支出壓低商譽,另一面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虛增未來期間的利潤。收購MCI時,世通將MCI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由141億美元調減為107億美元,此舉使收購MCI的商譽虛增了34億美元。按照MCI的會計政策,固定資產的平均折舊年限約為4.36年,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使世通在收購MCI後的未來4年內,每年可減少約7.8億美元的折舊。
而虛增的34億美元商譽則分40年攤銷,每年約為0.85億美元。每年少提的7.8億美元折舊和多提的0.85億美元商譽攤銷相抵後,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約虛增了6.9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借會計准則變化之機,進行巨額沖銷世通最終將收購MCI所形成的商譽確認為301億美元,並分40年攤銷。世通在這5年中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額的商譽成為制約世通經營業績的沉重包袱。為此,世通以會計准則變化為「契機」,利用巨額沖銷來消化並購所形成的代價高昂的商譽。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2001年7月頒布了142號准則《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對商譽以及沒有明確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而改為減值測試並計提減值准備。這一準則的出台,使世通如獲至寶。
在2001年度財務報告中,世通發出了2002年度業績將大幅下降的預警,擬在2002年第二季度計提150~200億美元的商譽減值准備。世通的高層直言不諱地表示,由於142號准則不再要求對商譽及其他沒有明確使用期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世通每年可減少13億美元的攤銷費用。
如何計提無形資產特別是商譽的減值准備,是財務會計面臨的一大難題。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請安永(Ernst&Young)根據142號准則的要求對商譽進行評估,擬在第二季度確認一次性商譽減值損失150~200億美元,估值差異幅度高達50億美元。會計造假丑聞曝光後,世通聘請美國評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對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進行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是:賬面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已一文不值,擬在查清所有會計造假問題後,全額計提減值准備。兩個著名的評估機構,在同一個會計年度內對世通商譽所做的價值評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確實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對外宣布,預計第一季度可恢復盈利1億多美元。這一預計是建立在擬對無形資產(主要是商譽)和固定資產全額或大幅計提減值准備的基礎上的。可見,利用會計准則變化之機,對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洗大澡」,大幅降低折舊和攤銷,是世通扭虧為盈的秘笈。世通財務舞弊手法透視

㈥ 關於財務報表局限性的論文會寫嗎

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核心,是反映企業一定時點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期間經營成果、資金變動情況的書面文件,它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會計報表附註,對內對外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投資者和債權人作出投資決策的依據。財務報表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資本的市場的有效程度和社會自然資源配置的效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現象時有發生,財務報告日益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財務報表編制披露,遵循原則是客觀、及時、重要、相關性,實際難以達到這樣的要求,盡管有不同的報表使用人,對企業財務信息需求程度不同,但現行財務報表在客觀性、及時性、重要性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明顯。
一、人力資源價值未能考慮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力資源成為第一資源,作為提供生產經營信息的信息系統,會計有注重成本逐漸轉向對企業整體價值的關注。與物質資本投入不同,人力資源轉化為生產不是直截了當,但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深遠的。特別是在高科技企業與信息產業里,擁有的人力資本和無形資產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貢獻遠比有形資產大。現行的財務報表無法真實反映這種貢獻,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的會計理論仍然不完善,會計實務仍然是空白。由於現行的損益表反映的是已經實現的收益,排斥或忽視了其他未實現的價值增值,財務報告都很少涉及這方面的信息,報表使用人無法了解企業重要人才的結構、對現在經營的影響程度、對未來發展的影響程度等信息。
二、財務報表的時效性局限
財務報告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及時性,對於會計信息的使用人來講,會計信息的披露和傳遞是越快越好,及時性是會計信息重要質量特徵。就企業年度財務報表而言所披露的會計信息間隔過長,缺乏及時性。企業年度財務報告在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對外提供,報表使用人了解的是4個月以前的財務狀況,至少現金流量表已經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了。鑒於這種情況,中國證監會自2002年起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季度終了後60天內提供季度財務報告,以中期財務報表來彌補年報時間間隔過長的缺陷。但無須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中期報表在會計計量上更依賴於估計。
三、財務報表的客觀真實性局限
真實性是財務報表的生命。真實性要求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要求企業管理當局應當遵循的《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准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實際上,財務造假的現象屢見不鮮,據2002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對216家企業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水分的財務報表佔到被調查企業的25.34%。影響財務報表真實性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管理當局更多地注重短期利益,盡量減少成本,追逐近期的最大化利潤,人為粉飾報表。
公司制企業蓬勃發展,企業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投資方式出現多樣化,為滿足我國企業集團發展的需要,1995年財政部發布實施《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以個別會計報表為編制基礎的合並報表要綜合地反映企業集團整體經營情況。盡管《企業會計制度》中規范了關聯方關系及交易的披露原則及方法,但企業集團管理當局可以通過關聯方之間進行虛假交易,或為強化對被控制企業管理的需要,利用控制和從屬關系,運用內部轉移價格,人為操縱利潤,粉飾報表成為可能。
美國的「安然事件」、「世通造假」和我國的「銀廣夏」、渤海集團提供虛假財務數據、虛假上市,都是很好的例證。
(2)由於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據有復雜性和多樣化,對帳務的會計處理更多地依賴會計職業判斷,可給企業管理當局留下可操作的空間。

企業是在會計准則和制度所允許的范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政策,如:存貨的計價、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合並政策、壞帳損失的核算、長期投資的核算、借款費用的核算等等。企業財務部門可以對已經發生的費用資本化、延長折舊年限、推遲費用和損失的確認、提前確認收入等手段來調節利潤。
中期財務報表盡管能彌補年報時間間隔過長的缺陷,但中期會計計量在更程度上依賴於估計:例如,企業通常在年末對存貨進行全面、詳細的實地盤點,而在中期由於時間限制和成本效益方面的考慮,常常採用永續盤存或毛利率法等估計存貨的價值,對存貨的減值准備估計不是很准。
(3)隨著我國金融業務和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金融工具的種類越來越多,形式日趨復雜,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在第32號准則中提出「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權益性工具」等新的會計要素,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運用帶有更高的投機風險性,報表使用者格外關注其相關信息以估計和判斷風險與報酬,而傳統的收益模式對此無能為力。
(4)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流動,極大地促進網路財務的發展。會計軟體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決策型發展,電算化會計由單一、機械地模仿手工會計核算發展到區域網、遠程網的工作方式,在網路上實現跨時空資源共享與異地數據交換,以電子貨幣等支付手段參與國際貿易與融資成為現實。但由於理論認識、政策法規上的相對滯後,網路上銷售、貿易現在仍然被認為是傳統銷售業務的延伸,會計信息加工、整理、分析技術明顯跟不上網路財務發展的節拍使得財務報表捉襟見肘。
四、財務報表缺乏前瞻性
我國的會計准則堅持傳統收益確定模式,過分強調歷史成本原則、實現原則和謹慎原則。對企業面臨的機遇與風險、重大投資計劃、重大的技術進步、經營環境的預計變化很少能予以量化。而報表使用人更關心企業的未來:股東追求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債權人關心的是企業未來的現金凈流量,是償債務能力,國有企業或國有參股控股的企業,政府做為投資者關心的是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
現行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表,不能客觀反映會計期末資本的真實價值或現行成本、變現價值,不考慮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和資金的時間價值。在物價持續上漲或持續下跌,且漲跌劇烈的情況下,按歷史成本原則核算企業的資產就缺乏現實基礎,以歷史成本計量基礎提供的會計信息就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當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沒有徹底貫徹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已遠遠不能滿足使用者對企業未來財務潛力、企業價值、市場佔有率、企業財富變動等信息的需求,影響了企業財務信息的決策相關性與信息有用性。
五、財務報表缺乏可比性
財務報表的信息來源於不同的會計主體,而不同的會計主體均可以在會計准則和制度所允許的范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政策,導致相同報表裡信息內涵各不相同,例如,存貨計價方法、折舊方法、所得稅費用的確認方法、對外投資收益的確認方法等。即使在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執行的會計政策也有不同,使用的會計估計方法也有不同,這樣,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往往不可比,這妨礙了潛在投資者挑選投資對象,潛在債權人挑選放貸對象,妨礙了現有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對企業做出公允評價,缺乏可比性也成為走向國際化的障礙。
六、解決的思路
就如何使財務報表在客觀性、及時性和重要性等方面更加滿足使用者的要求,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從重點報告有形資產信息擴展到報告無形資產的信息;擴大財務報表附註提供的信息量,適當披露企業未來機會風險、人力資源、表外融資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對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報告的方法進行逐步轉變,將單一的計量屬性向多種的計量屬性轉化,提供多元信息;隨著電算化的普及,可適當縮短財務報表的披露時間;加大會計監管力度;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職業判斷能力。

㈦ 提前確認收入或推遲確認費用的例子

世通公司就是典型,它將數十億美元的線路成本資本化,此魔法亦稱「收益性支出資本化」,分析財報時要高度關注「資本性支出」項目,如果資本性支出增長過快尤其是無形資產(包括開發支出、商譽)增長過快,要小心該公司是否涉嫌推遲確認費用。筆者曾對奧飛動漫的動漫影視片製作支出資本化提出了強烈質疑,該公司動漫製作費用還不是放在遞延資產,而是放在存貨項目,按影視片三年攤銷成本;由於該公司製作的動漫影視片沒有發行收入,實質是廣告片,盡管播放時不要支付廣告費,但實質是以影視片的製作費充當廣告費,因為該公司動漫影視片收益不能合理預期,從穩健會計角度理應一次性進入當期損益。廣告費、研發費是最容易發生收益性支出資本化的支出。
by 夏草\吳銘<文明年代的會計魔術五招 >

㈧ 財務報表數據的局限性是什麼

報表分析的四大基本財務比率:變現能力比率、資產管理比率、負債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基本都源於對外的三個主要財務報表,甚至於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沃爾評分法和綜合評分法也不外乎是上述幾個比率的有機結合。這樣財務報表數據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就尤其重要了。財務報表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資本市場的有效程度和社會自然資源配置的效率。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管理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財務報表的局限性日益表現出來。再者由於人為因素,報表數據的失真也不容忽視,如美國的「安然事件」、「世通造假」和我國的「銀廣夏」、渤海集團提供虛假財務數據等諸多例證都說明了財務報表的局限性。

一、人力資源價值與經營管理水平的局限

「以人為本」成為各行各業的經營理念,人力資源成為第一資源,那麼隨之派生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也成為決定一個企業興衰的重要因素。與物質資本投入不同,人力資源轉為生產不是直截了當的,但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特別是在高科技企業與信息產業里,擁有的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貢獻遠比有形資產大。而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水平和獨特的企業文化也無疑成為一種無形資產,它往往形成一種凝聚力,使企業整體升值,但現行的財務報表無法客觀反映這種貢獻。

二、財務報表的真實客觀性會受人為因素影響

客觀真實性是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基礎,而不受主觀意志的支配。這項原則要求會計在核算的各個階段,必須不偏不倚,使用真實的原始資料,客觀、真實地提供會計信息,不得人為進行歪曲。在這項原則指導下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實際上,財務造假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財務報表數據提供的滯後性

財務報表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要有用、及時。這項原則要求當期的會計事項必須在當期內處理,不能延至下一會計期間。因為會計信息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如果錯過了使用時間,就失去了對決策的影響力,就會變成無用的信息。及時性是會計信息重要的質量特徵。但就企業年度財務報表而言,所披露的會計信息間隔過長,缺乏及時性。企業年度財務報告在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對外提供,報表使用人了解的是4個月以前的財務狀況,至少現金流量表已經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了。

四、財務報表數據本身的局限性

(一)會計報表中的有些數據是通過估計得來的,受會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

企業為了定期及時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將企業延續不斷的營業活動人為地劃分為各個階段,如年度、季度、月度。並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定期確認和計量。在確認、計量過程中,當記入的交易或事項涉及未來事項不確定性時,例如,關於未來事項是否發生的不確定性以及關於未來事項的影響或時間的不確定性,必須予以估計入賬。

(二)會計政策的選擇影響可比性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具體原則是指企業按照《企業會計准則》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原則所指定的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中所採用的會計原則;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從諸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所選擇的,適合本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這從客觀上導致由於選擇會計政策的不同影響了會計報告的可比性。

(三)穩健原則要求預計損失而不預計收益,有可能誇大費用,少計收益和資產

穩健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它是針對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要求人們在會計處理上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要充分估計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謹慎原則要求體現於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包括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等會計核算的各個方面。從會計確認來說,要求確認標准和方法建立在穩妥合理的基礎上,從會計計量來說,要求不得高估資產和利潤的數額,從會計報告來說,要求會計報告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會計信息,特別是應報告有關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但是往往有些企業出於特殊目的,藉此設置秘密准備,漫無邊際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謹慎原則,違反會計核算客觀性,使財務報告失真。此外,謹慎性原則的使用缺乏一個剛性的標准。

(四)不能充分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

我國的會計准則,強調歷史成本原則、謹慎原則。現行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表,不能客觀地反映會計期末資本的真實價值或現行成本、變現價值,沒有考慮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和資金的時間價值。通貨膨脹會使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中的各項數據嚴重地歪曲。會計核算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前提,而幣值穩定是貨幣計量假設的內容之一。雖然出於謹慎性原則,會計准則中允許計提八項資產減值准備,但整體會計核算還是以歷史成本計量,對於物價持續上漲或持續下跌,且漲跌劇烈的情況下,由於一些主客觀因素,也不能完全在財務報告中反映這一事實。特別是資金的時間價值,這一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概念並沒有與會計核算有機結合。

五、信息披露不夠客觀和完整

信息披露主要是財務報告的文字部分,包括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會計報表附註的披露應當遵循客觀性原則如實反映。但往往一些企業出於自身利益對一些應當披露而不披露的事項予以隱瞞。如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可能的質量事故賠償、未決訴訟及擔保等,以上事項由於不滿足確認和計量條件而沒有在財務報表中反映。這樣無疑使報表使用人高估企業價值。

六、分析方法及指標自身的局限

財務指標缺乏統一的一般性的標准,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機構,定期分布各行業的財務方面的統計指標,甚至同行業企業的工會與個別公司的信用部門,也搜集產業平均財務比率的資料。然而目前某些報刊提供的部分行業財務數據往往行業劃分較粗,抽樣誤差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無所適從。現行財務分析指標常常是重「量」而忽視「質」,會計報表較難揭示詳實的資料,因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較難取得諸如存貨結構、資產結構、批量大小、季節性生產變化等信息。

㈨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舞弊手法

濫用准備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計提的各種准備(如遞延稅款、壞賬准備、預提費用)沖銷線路成本,以誇大對外報告的利潤,是世通的第一類財務舞弊手法。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和司法部已經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就高達16.35億美元。
世通的高管人員以「預付容量」為借口,要求分支機構將原已確認為經營費用的線路成本沖回,轉至固定資產等資本支出賬戶,以此降低經營費用,調高經營利潤。SEC和司法部已查實的這類造假金額高達38.52億美元。 世通可謂劣跡斑斑。除了在線路成本方面弄虛作假外,世通還利用收購兼並進行會計操縱來蓄意低估商譽。在收購兼並過程中利用所謂的未完工研發支出(In- process R&D)進行報表粉飾,是美國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其做法是:盡可能將收購價格分攤至未完工研發支出,並作為一次性損失在收購當期予以確認,以達到在未來期間減少商譽攤銷或避免減值損失的目的。隨意計提固定資產減值,虛增未來期間經營業績 世通一方面通過確認31億美元的未完工研發支出壓低商譽,另一面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虛增未來期間的利潤。收購MCI時,世通將MCI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由141億美元調減為107億美元,此舉使收購MCI的商譽虛增了34億美元。
按照MCI的會計政策,固定資產的平均折舊年限約為4.36年,通過計提34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使世通在收購MCI後的未來4年內,每年可減少約7.8億美元的折舊。而虛增的34億美元商譽則分 40年攤銷,每年約為0.85億美元。每年少提的7.8億美元折舊和多提的0.85億美元商譽攤銷相抵後,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約虛增了6.9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世通最終將收購MCI所形成的商譽確認為301億美元,並分40年攤銷。世通在這5年中的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額的商譽成為制約世通經營業績的沉重包袱。為此,世通以會計准則變化為「契機」,利用巨額沖銷來消化並購所形成的代價高昂的商譽。
曾幾何時,「美國世界通信公司」作為華爾街的「寵兒」,總以證券市場的「明星」而自居,鼎盛時期的股票價格達到每股64·50美元,公司市值一度高達1800億美元。不過,「花無三日紅」,2002年3月1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對「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狀況進行調查後,華爾街眾多評級機構逐漸疑惑叢生。特別是當聞知「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前任CEO伯爾尼·埃貝斯從公司拿到了4·08億美元個人貸款的消息後,投資者大失所望地紛紛拋售手中的「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這一次次負面的利壞事件,直弄得「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風光不在,一路下跌到2002年6月24日的每股1美元。2002年6月26日,「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財務欺詐丑聞一暴光,當即引發起美國股市的大動盪——「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價格由每股83美分,狂降為每股9美分,跌幅高達89%;納斯達克不得不停止了「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交易;標准普爾也急忙將「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降為「垃圾股」;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盤中一度下跌140點……「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崩盤象點燃了一根導火索,把全球各大股市燒得全面下跌,股指下跌到2001年11月以來新低。在亞洲——東京股市跌了4%,韓國股指跌了7·2%,台灣股市跌了3·6%,香港恆生指數下滑2·4%,新加坡股市跌了2·15%,馬來西亞主要股指下滑1·7%;在歐洲——倫敦股市下跌2·9%,巴黎股市下跌3·8%……面對全球股市「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慘淡景況,許多資深的炒股大腕也哀嘆連連——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滿耳都是熊市不減,一片跌!跌!跌!
其實,「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丑聞的暴光,所產生的副作用並不僅僅是股市的下跌,還有那各行各業被殃及的池魚。首當其沖的是向「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貸款的美國各大銀行,尤其以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美國花旗銀行、美國美洲銀行受害最深。特別是美國花旗銀行竟一股腦兒向「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貸出了3·75億美元,「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欺詐丑聞一經披露,三大銀行的股票價格無一例外地大幅下跌;那些向「美國世界通信公司」投資的州養老基金,也因「狐狸沒打著,反惹一身騷」而受牽連,美國第二大養老基金——紐約州養老基金損失3億美元,密歇根洲養老基金白白搭上了1·16億美元,佛羅里達州政府官員後悔不已地嘆息——該州900億美元養老基金,先因安然賠進去了3億美元,現在又要為投資「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再虧本9000萬美元;本已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的世界電信行業,也因「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財務欺詐丑聞而雪上加霜,法國的「阿爾卡特公司」股票價格下跌到了每股7·81法郎的最低點,跌幅達16%,法國的「威望迪環球公司」股價下跌了10%,世界最大的手機運營商——英國沃達豐公司的股價下跌了4·7%,英國電信公司的無線業務部門——MMO2的股價也下跌了1·3%。難怪電信行業權威分析大師張口唱哀世界電信業——現在,整個電信業都被「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刷子染上了衰敗的黑色。這個行業在1998年和1999年的增長令人吃驚,現在對行業的發展需求和利潤空間也許都已走到了窮途末路,沒幾天日子可苟延殘喘了。
面對「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這匹害群之馬,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強烈反應,進而採取了殺一儆百的斷然舉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02年6月26日晚向紐約聯邦地方法院遞交訴狀,指控「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從事會計欺詐活動,並勒令「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遞交陳述此案情況的詳細報告。「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總部所在地——密西西比州的司法部長,於2002年6月27日下達指令——成立一個由聯邦政府及州府官員組成的特別調查組,全力查清為「美國世界通信公司」造假帳的違法人員;「美國世界通信公司」前CEO和負責該公司審計的「安達信」,必須妥善保存「美國世界通信公司」的所有文件。美國國會銀行和財政委員會,於2002年7月8日舉行「美國世界通信公司」財務欺詐丑聞聽證會……

閱讀全文

與世通造假無形資產資本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