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偷稅漏稅的方法
幾乎所的財務人員都被逼著要做假帳,以下就把本人將做假帳的手法粗略總結如下,僅當是各位進行審計工作時一個備參吧,別說是我教你做假帳哦:
1.成本費用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成本項目的支出帳務處理變為費用以達到當期稅前扣除的目的,或將屬於費用項目的支出成本化以達到控制稅前扣除比例及誇大當期利潤的目的。原因:因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組成,而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容易混饒,所以是該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運費及人工搬運等費用也與管理費用較容易整合。
2.費用資本(產)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費用項目的帳務處理變為資產,從折舊中遞延稅前扣除。或將屬於資產類科目的支出直接確認費用,當期稅前扣除。
原因:部分資產價值本身就包含費用,故可將其他費用整合進入資產價值,反之亦然。另資產修理,借款費用等本身確認邊界比較容易人工虛擬。另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確認的依據較容易虛擬。
3.費用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部分稅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費用超額部分轉變為其他限制較寬松的或沒限制的費用名目入帳,以達到全額稅前扣除的目的或減少相關稅費等目的。原因:費用確認以發票為依據,發票容易虛擬。
4.費用預提/遞延/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為控制當期稅前利潤大小,預提費用,以推遲納稅。或為其他目的(如股權轉讓價,當期業績)誇大當期利潤選擇遞延確認。
另有選擇性的將費用分攤,如在各費用支出項目上分攤比例進行調節,控制因該項目造成的稅費(如調節土地增值稅)。原因:同第3點。
5.成本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本期可結轉成本的項目轉變為其他不能結轉成本的項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成本時多結轉,或本期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成本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原因:成本結轉規定較模糊。
7.收入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收入多結轉或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收入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原因:收入確認規定較模糊。
8.收入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總額在多種收入項目間進行調節,如把主營收入變為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以達到控制流轉稅或突出主業業績的目的。
9.收入負債化/支出資產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暫時掛帳為其他應付款,或將支出暫時掛為其他應收款,達到推遲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費用虛增/減
操作方法:人為虛增或虛減收入或成本或費用,或虛減收入。造成進行差錯調整的依據。達到納稅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11.轉移定價
操作方法:與外部交易方進行人為價格處理,達到轉移定價的目的,將價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費用的方式互相彌補進行各自小金庫。達到避稅的目的。
12.資產、負債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固定資產中的資產類別名目轉變,改變其折舊年限;將應收帳款掛其他應收款,或預收帳款掛其他應付款等手法避稅。
13.虛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帳,造成資金流出,增加本期費用,達到減少所得稅的目的。
14.費用直抵收入法
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轉稅,在收入確認前即彼此以費用直接抵消,達到控制流轉稅目的。如將商業折扣變為後續期間降低售價。
15.重組轉讓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權轉讓、資產轉讓、債務重組等進行資金或收入轉移達到避稅的目的。如將公司的資金轉移,達到破產賴帳等目的。
16.私人費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將私人的費用轉變為公司的費用,即達到降低私人收入個稅應納稅額的目的又增加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費用的目的。如:將個人車油費在公司處理,將個人房租費在公司處理。
17.收入/成本/費用轉移法
操作方法:分立合同,將收入或成本,或費用轉移至其他公司或個人,達到差異稅率處理的目的。或將各公司的費用進行填充報銷,小金庫補償,達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費用。
18.虛增/減流轉過程
操作方法:在流轉過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轉過程,收入額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費用可扣除范圍增大。或可虛擬出部分費用,如將資產由公司借款給個人買下,由公司租賃個人資產,無形增加租賃費用。或利用委託收付款等方式。
19.利用金融工具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工具進行難以控制未來價格的交易。將交易時價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後成為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避免部分流轉稅。
20.集團化操作
操作方法:利用集團化操作,達到國家批準的部分集團化統一納稅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將集團內各公司的費用平衡分配,達到統籌納稅的目的。如集團內成立軟體公司,工資扣除無1600的限制,將其他公司的人員編制在該公司,工資在該公司發,人在其他公司工作。等等不一而足。
21.其他
如:如借款變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處理。將利息產生的稅金避掉。等等不一而足。
註:做財務的朋友們啊,假帳要學的哦,不過自己要深挖哦。
Ⅱ 防止偷稅漏稅的措施
如何控制偷稅漏稅的措施:1.成本費用互化,將屬於成本項目的支出帳務處理變為費用以達到當期稅前扣除的目的。2.費用資本(產)互化,將屬於費用項目的帳務處理變為資產,從折舊中遞延稅前扣除。3.費用名目轉化。
1加強稅法宣傳,提高納稅意識
凡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尊,依法注冊登記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有生產,經營活動及所形成的所得都因按規定依法納稅一是加強稅法教育,把稅法納人普法教育的內容,不僅在全體公民中進行學習教育,而且將其作為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及財會人員任職的條件之一;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各種新聞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使稅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是每個公民都意識到稅收對社會,對自身的重要性,強化全民族的納稅意識,逐步樹立依法納稅光榮,偷漏稅可恥的社會新風尚,培養公民依法納稅的自覺性。
2、完善稅收制度,堵塞偷稅漏稅源頭。
稅收制度的缺陷,成為偷稅漏稅的罪魁禍首,要堵塞偷稅漏稅,要抓好源頭的改革。由於稅制過於復雜、繁瑣,反而降低了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加大征管的難度和徵收成本,造成征管乏力。因此,稅法的制定應當詳略得當,既不能過於繁瑣,也不能過於簡單,該詳實的要詳實,該簡化的要簡化。讓納稅人可以看得明白,算得清楚。同時要加快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主要稅種改革的進程。
3、加強對徵收行為的管理
一方面是要加大處罰的力度,墊高納稅人的逃稅成本,使得發生偷漏稅款的納稅人在博弈的過程中「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加大打擊逃稅力度的同時,要盡量減少稽查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從而達到抑制逃稅概率上升,提高稅法和稅務機關的威性的作用。
4、明晰稅收征管權
在所得稅的征納領域稅收征管權的不明晰往往導致了政出多門、各行其是,地方保護主義大行其道。地方稅務機關為了自身利益和當地企業相勾結,犧牲國家利益,縱容偷漏稅的行為也時有發生。筆者認為可以考慮以企業所得稅為中央稅的性質,把企業所得稅的徵收工作劃歸國稅部門統一徵收,以此來加強對徵收行為的集中管理,提高征稅效率,杜絕行政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