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財政學使用費

財政學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2-06-18 23:11:43

Ⅰ 財政學的問題

1.公共物品:由國家公共部門提供用來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務
2私有物品:由市場提供用來滿足個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務
3公共生產:由政府出資興辦的所有權歸政府所有的工商企業和單位
4公共定價:政府有關部門通過一定程序和規則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價格與收費標准
5稅收支出:以特殊條款規定的給予特定類型的活動或納稅人以各種稅收優惠待遇而形成的稅收損失或放棄的收入
6稅收中性:政府課稅不扭曲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
7財政投融資:政府味實現一定的產業,政府和其他政策目標通過國建信用方式等集資,由財政統一掌管並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出資或融資方式將資金投向急需發展的部門,企業或事業的一種資金融通活動
8稅收超額負擔:政府通過征稅,將社會資源從納稅人轉向政府部門的轉移過程,給納稅人造成了相當於納稅稅款以外的負擔
9稅收轉移;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提高銷售價格或壓低進貨價格的方法將稅負轉移給購買者或供應者的一種經濟現象
10拉弗曲線:說明稅率於稅收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函數關系的一條曲線
11國家預算:政府的基本財政政策收支計劃 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資金 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主要財政機制 是國家重要的立法文件
12國際稅收: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權益的稅收活動
13稅收饒讓:一國政府對本國納稅人在國外得到減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稅
14關稅:國家對進出本國國境的商品課征的一種商品課稅
15出口退稅:國家為幫助出口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鼓勵出口創匯,使國內稅務機關退回商品增值稅的措施
16稅收的經濟效益:納稅人因國家退稅而在其經濟或經濟行為方向做出的行為
17稅收的收入效益:稅收將納稅人的一部分收入轉移到政府手中,使納稅人的收入下降,從而降低上平的購買量和消費水平.
18稅收的替代效益:當政府對不同的商品實行征稅或不征稅,重稅或輕稅的區別對待時會影響商品的相對價格使納稅人減少征稅或重稅的購買量,而增加對無稅商品或輕稅商品的購買量。

1公共需要含義,特徵,含義;人類社會一般的4個需要, 特徵:1是社會公眾在生產生活及工作中的共同需要 2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無差別的共同享有的需要 3社會成員享用公共需要付出代價但並不遵循等價交換原則 4滿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職責 政府通過征稅和收費等方式提供滿足公共需要的公共物
2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因素A宏觀(經濟政治社會性因素)B微觀C政治決策程序
3政府介入公共衛生 醫療 服務領域的理論依據及服務范圍;1減少貧困是在醫療衛生方面進行干預的最直接的理論基礎 2許多醫療衛生有關的服務是公共物品其作用是具有外部性3疾病的不確定性和保險市場的缺陷是政府行為的第3理論基礎。服務包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
4政府投資的不同特點:1投資目標不同,從社會效益與社會成本角度安排投資2資金來源不同;資金雄厚且是無償3投資范圍不同;集中於外部效應比較大的領域
5政府投資的決策標准;1資本—產出率最小化標准2資本—勞動力最大化標准3就業創造標准
6我國基礎設施的提供方式;1政府籌資建設或免費提供或收取使用費2私人出資定期收費補償成本並適當盈利,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提供方式3政府投資法人團體經營運作的BOT投資方法
7財政投融資意義和基本特徵;A1是我國發展初期階段的需要2填補了財政無償投資和商業金融投資的空白3填補了准公共物品的投資空白4形成對企業和商業銀行的投資引誘機制B1是一種政府投入資本金的政策性融資2財政投融資的目的很強 范圍有嚴格性質3計劃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4其管理由政策性金融機構負責統籌管理和經營5其運算管理比較靈活
8財政補貼影響經濟機理1改變需求結構2改變供給結構3將外部效應內在化
9簡述財政補貼積極效應:1能有效貫徹國家經濟政策 2能以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金擴大財政積極效應 3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產業升級 4消除排擠效應
10稅收支出形式:稅收豁免,稅收扣除,稅收抵免,優惠稅率,延期納稅,盈虧相抵
11財政收入影響因果:1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 2分配政策 分配製度 3價格
12稅賦轉嫁一般規律:1商品課稅容易轉嫁所得課稅不易轉嫁 2供給彈性大需求彈性易轉嫁供給彈性小需求彈性大不易轉嫁 3課稅范圍寬易轉嫁 窄則不易轉嫁 4從價稅,壟斷性易轉嫁,從量稅,競爭性不易轉嫁
13各個學派關於稅收三個基本命題:1高邊際稅率降低人們工作積極性 低邊際效率提高人們工作積極性 2高邊際效率阻礙投資減少資本存量 低邊際效率鼓勵投資增加資本存量 3邊際稅率和稅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朝同一方向變化甚至可能朝反方向變化
14資源稅特徵:1比較公平 2有促進社會節約的效能3不普遍且彈性效差
15世界范圍各國稅制改革趨勢:1個人所得稅:降低稅率擴容稅基減少稅率檔次2增值稅:普通開征制定標准化3開通征綠色稅收
16國債市場功能:1財政政策工具實行國債發行償還2金融政策工具:調節社會資金運行,提高社會資金效率.
17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功能:1彌補縱向財政缺口.2彌補橫向財政缺口,3彌補地區性公共物品,轄區間的外部效應,4支持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18財政政策的政策目標:經濟的適度增長:1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再就業機會2收入的合理分配3社會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
19財政政策工具;稅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資,國債
20保護關稅理論基礎;A幼稚產業理論B萌芽經濟理論C未利用資源理論
21財政機制與貨幣政策結合;A,必要性;1兩者作用機制不同,財政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並對集中起來的國民收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分配,信貸資金是以有償方式集中和使用的,主要在資金盈餘部門和資金短缺部門進行餘缺調劑2兩者作用方向不同;社會消費需求通過財政支出形成,個人消費需求受財政信貸方面影響3兩者在擴張和緊縮需求方面作用不同,財政的擴張和緊縮效應一定要通過貨幣政策機制的傳到才能發生,銀行自身還可以直接通過信貸規模的擴張和收縮起到擴張和收縮需求的作用。B不同政策組合,松財松貸;刺激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可能會通貨膨脹2緊財緊貸;有效抑制需求膨脹,通貨膨脹,可能會帶來通貨緊縮和經濟停滯3緊財松貸;控制通貨膨脹,使經濟增長,但貸過於松也難抑制通貨膨脹4松財緊貸;保持經濟的同時,避免通貨膨脹,長期適用,會積累巨額財政赤字
22國債的經濟效應,政策功能;A1國債的資產效應,消費隨著收入和財富的增加而增加,當人們持有債券而增加消費時說明國債具有資產效應,國債在經濟蕭條時具有擴大消費而經濟旺盛時具有抑制消費功能,2國債的需求效應;國債融資增加支付支出並通過支出的乘數效應增加總需求,通過將儲蓄轉化為投資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推動經濟增長,國債的供給效應;公共物品領域的投資改善了供給結構。B國債的政策功能;1彌補財政赤字2籌集建設資金3調節經濟

Ⅱ 財政學,名詞解釋1財政支出2政府收費3外部性4市場經濟5外債

財政支出:財政支出,也稱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為履行其自身的職能,對其從私人部門集中起來的以貨幣形式表示的社會資源的支配和使用。
政府收費:政府收費主要是使用費(user charges),按世界銀行有關文件的說法,使用費是指「為交換公共部門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務而進行的支付」。
外部性:外部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外差效應或外部效應、外部經濟,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即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分為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負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成本,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負外部性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代價。
市場經濟: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是指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形式。簡單地說,市場就是商品或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市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在市場上從事各種交易活動的當事人,稱為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以買者、賣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活動中不僅有買賣雙方的關系,還會有買方之間、賣方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考慮政府的作用,市場經濟體系中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公眾(消費者),一個是企業(廠商)。兩個部門的相互關系,可以說明市場供求的一般原理。
外債:外債是指一國對國外的負債。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定義,外債是「包括一切對非當地居民以外國貨幣或當地貨幣為核算單位的有償還責任的負債」。外債凈額等於一國的外債總額,減去該國居民對非居民的全部債權 (即海外資產)。外債總額和外債凈額反映的都是過去歷年累積的對外債務,即外債的存量;國際收支資本項目中則反映每年外債的增減變動額,即外債的流量。

Ⅲ 財政學問題

1.生產受到財政的制約或者激勵;財政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而制定。
2.規費 使用費
3.第一要素
4.公債初級市場

不一定都對啊,我沒查書。。。不過我是學這個的。。。

Ⅳ 誰有財政學的復習大綱

《財政學》復習大綱
一、題型
1.課程說明
(1)適用對象:普通專科、成人專科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卷號7565
(2)教材《財政學》,梅陽主編(2000年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題型
(1)名詞解釋,分值16%
(2)單選題,分值20%
(3)多選題,分值20%
(4)判斷並改錯,分值12%
(5)簡答題,分值32%
3.考試形式:閉卷,時限120分鍾。
二、考核內容(重點掌握部分一般是考核的重點,一般掌握在考核中的作用次之,最後是一般了解)。

第一章 導論
重點掌握;
1.財政產生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

一般掌握
1.財政是如何產生的
2.奴隸制國家財政收支項目
3.封建制國家財政的特點
4.資本主義國家財政的一般情況
5.財政學說的發展歷史
6.中國社會主義財政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章 財政的概念與職能
重點掌握;
1.財政分配的對象,從財政分配的實際內容看,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主要是剩餘產品。
2.財政概念
3.財政的職能
4.公共產品的特點
5.市場失靈的表現

一般掌握
1.財政分配的主體
2.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主要內容
3.財政收入穩定職能的主要內容
一般了解
1.財政是如何參與國內生產總值的
2.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

第三章 財政支出總論
重點掌握;
1.財政支出理論上的分類方法
2.財政支出的原則

一般掌握
1.財政管理上的分類方法
2.財政支出規模的衡量指標
3.政府采購的程序
一般了解
1.財政支出的定義
2.財政支出對經濟的影響
3.財政支出的增長趨勢
4.政府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
5.政府采購的特點

第四章 購買性支出
重點掌握;
1.行政管理支出的內容
2.財政投資的基本特徵

一般掌握
1.財政支出規模的衡量指標
2.文教科學衛生支出的特點
3.財政投資的特點與內容

一般了解
1.國防費支出的內容
2.行政管理支出的特點
3.文教科學衛生支出的管理內容
4.財政農業投資的主要內容

第五章 轉移性支出
重點掌握;
1.社會保障概念
2.社會保障的內容
3.財政補貼的內容和分類
4.社會保障的籌資模式

一般掌握
1.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徵
2.財政補貼的分類方法

第六章 財政收入總論
重點掌握;
1.財政收入的分類方法
2.財政收入規模的計算方法

一般掌握
1.財政收入的定義
2.財政收入規模的指標分析方法

一般了解
1.非稅收收入的形式
2.財政收入規模的定義
3.影響財政集中率的因素

第七章 稅收原理
重點掌握;
1.稅制基本要素
2.稅收的分類方法

一般掌握
1.稅收收入的定義
2.稅收的基本特徵
3.稅收轉嫁的方法

一般了解
1.社會主義稅收存在的原因
2.稅收歸宿的概念
3.稅收原則
4.稅收制度的定義

第八章 稅收制度
重點掌握;
1.流轉稅的主要稅種
2.所得稅的主要稅種

一般掌握
1.稅收制度的定義
2.關稅的特點及優點
3.資源稅與行為稅的主要內容
一般了解
1.稅收制度的發展概況
2.新稅制改革的原則
3.流轉稅的對象及特點
4.增值稅的特點及優點
5.所得稅的特點及優點
6.農業稅的基本制度的內容
7.財產稅的主要內容

第九章 國際稅收
重點掌握;
1.國家稅收的定義
2.稅收管轄權的基本含義
3.地域稅收管轄權及其確定方法,居民管轄權及其確定方法
4.國際重復征稅的減除方法
5.減少國際雙重征稅的方法
6.國際稅收協定的分類方法

一般掌握
1.稅收饒讓的定義
2.國際稅收協定的組成
3.國際雙重征稅的原因
一般了解
1.國際稅收與國家稅收的關系
2.國際重復征稅的類型
3.國際稅收協定的主要內容

第十章 國有資產收益
重點掌握;
1.國有資產的概念
2.國有資產的管理內容
3.稅利分流改革的主要內容
4.國有資本金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般掌握
1.國有資產的構成
2.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定義
3.國有企業利潤分配原則
一般了解
1.國有企業利潤的概念
2.國有企業利潤分配製度的概況
3.實施稅利分流的作用

第十一章 國債
重點掌握;
1.國債的定義
2.國債的發行方式
3.公債的償還方式
4.公債償還的資金來源
一般掌握
1.國債發行的條件
2.國債的分類方法

一般了解
1.公債與國債的區別
2.國債的特點
3.債券交易的意義
4.國債市場的內容
5.我國國債的狀況

第十二章 國家預算
重點掌握;
1.國家預算的概念
2.國家預算的分類方法
3.如何加強預算外資金的管理
4.預算外資金的范圍及特點
5.費改稅的措施
一般掌握
1.國家預算的組成方法
一般了解
1.國家預算的起源
2.國家預算級次、組成和總原則
3.國家預算標准、執行和決算程序
4.如何認識費改稅

第十三章 國家預算管理體制
重點掌握;
1.國家預算管理體制的概念
2.分稅制的概念及類型
3.分稅制的特點

一般掌握
1.國家預算管理體制的實質
2.分稅制的內容
3.分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般了解
1.分稅制的劃分標准
2.預算管理體制的方法
3.分稅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第十四章 財政平衡和財政政策的選擇
重點掌握;
1.財政收支平衡的概念
2.財政政策的分類方法
3.財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方式
一般掌握
1.財政結余和財政赤字的計算方法
2.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
3.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
4.財政政策的內容
一般了解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應選擇什麼樣的財政模式
2.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財政、貨幣政策
3.各國對債務收入的處理方面
4.財政補貼的內容
5.財政與銀行之間的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6.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手段
7.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差異表現在那些方面

Ⅳ 財政學中 稅 利 費 分別指什麼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定標准,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稅收是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國家本身不是盈利組織,沒有收入,但又必須有必要的資金支撐,所以就有了稅收。

利主要是指國有企業分配的紅利,是國家作為一個股東對企業進行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

費是國家為公民提供相關的服務,而收取的必要的費用。比如說,公民辦身份證,都會向公民收取必要的費用。因為辦身份證要花費工本費。

三者的區別是:
稅收和紅利相比,稅收具有無償性、固定性和強制性,是必須繳納的,是一種政府行為或稱行政行為。紅利要根據企業的盈利情況而定,是一種市場投資行為。
稅收與費用相比,稅收是國家各個機關運轉的必要的資金源泉,再如辦身份證,辦身份證的派出所的警察的工資是要靠稅收來發放的,而其發生的工本費,則是通過向人們徵收的費用來體現的。

希望您能明白。

Ⅵ 財政學中的規費和使用費區別

規費,是指政府機關在為特定人履行了一定行為或者在特定人要求使用公有版物時,權依法向其徵收的行政手續費。例如企業登記機關收取的登記費、年檢費、登記證書費、査閱登記簿費、抄錄登記簿費等均屬之。
使用費可以被理解為公共部門中的單位通過銷售自己所生產的商品或勞務,用有償交換來取得收入的形式。只要商品或勞務可以銷售,使用費就可以成為公共部門獲得收入的一種手段。

Ⅶ 一個財政學的案例分析,急!

這個問題 不現實
找個熱愛慈善的企業家 不就行了 。有什麼可分析的

Ⅷ 關於財政學的問題

1.ABE
2.QBCD
3.AC
4.ABD
5.ABCD

Ⅸ 簡述政府收取使用費的作用

首先是因為收取使用費在彌補市場失靈方面如矯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應上有特版殊的作用。
其次權,收取使用費有利於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使用費遵循的是受益原則,誰受益誰支付,合情合理,同時吸收了價格機制的優點,至少要支付相當於成本水平的使用費,顯示了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信息,有利於避免公共物品的過度需求,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Ⅹ 財政學問題3關於我國財產稅的研究`

一: 我國現行財產課稅制度存在的問題
1. 財產課稅的稅種少,稅基窄,影響其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國現行的財產課稅稅種嚴格說來只有房產稅、契稅、車船稅和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具有資源課稅和行為課稅的特點,在我國的稅種分類中大多不將其歸為財產稅類中(對土地的課稅各國一般歸為財產稅類,為方便比較,以下把這兩個稅種作為財產稅一並分析)。1994年的稅制改革雖把遺產稅和贈與稅列為徵收范圍,但實際上並未開征。稅種少的同時,稅基也窄,徵收面不寬,比如只對企業擁有的房產徵收房產稅,而擁有的機器設備不納稅;個人自住房屋不納房產稅;私人財產的繼承和贈與都不須向國家納稅等。加之現行的財產稅的稅負普遍較低,使得財產課稅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重很小,未能充分發揮組織收入、調節財產水平、公平財富的作用。
2. 內外兩套財產稅制,不符合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統一、公平、公正的原則。目前,我國對內資房產徵收的是房產稅、對土地徵收的是土地使用稅;對外資徵收的是房地產稅、對土地徵收的是土地使用費(不由稅務機關徵收)。兩套稅制在徵收范圍、稅(費)率、計稅(費)依據方面都有所不同。這種內外有別的稅收待遇,不僅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公正的原則,而且違背了我國現行稅制改革的初衷。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稅制,因此,研究、出台統一的內外資房地產稅制,是完善我國財產稅制的重要內容。
3. 財產課稅集中的收入少,未能確立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體地位。我國的財產課稅與大多數實行分稅制的國家一樣,屬於地方稅收。但由於稅種少、稅基窄、稅負低、稅源零散、征管難度大,使得財產課稅收入較少,未能成為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只能成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個補充部分。加之財產課稅的立法權高度集中於中央,稅種的設置,稅率的設計過於統一,缺少因地制宜的靈活性,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稅收自主權,導致地方政府徵收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反過來制約財產稅的正常發展。
4. 計稅依據不合理,財產評估制度、財產登記制度不健全,與有關部門的協作不夠,征管漏洞較大。以房地產的市場價值作為財產課稅的計稅依據應該說是比較科學的,這也是各國普遍採用的計稅方法。市場價值反映了土地、房產作為經濟資源的價值,它不僅包括土地的級差收益,而且包括土地、房屋的時間價值。在市場經濟下,任何土地、房產都有一個時間價值。市場機制越完善,這個價值就越容易體現,越容易得到認可。但是,我國當前是以土地的面積和房產的原值或租金作為計稅依據,不能反映土地的級差收益和土地、房產的時間價值。同時,為調節土地的級差收益,採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設置不同稅率的方法,結果造成稅率檔次設置不合理,並且隨意性大,操作起來缺乏客觀標准。另外我國財產評估制度、財產登記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私人財產登記制度,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房產、土地、戶籍等有關管理部門與稅務機關的協作配合不夠,影響了稅收征管的力度,造成財產稅收入的大量流失。
二、 完善我國財產課稅制度的設想
1. 規范和增加財產稅稅種。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我國財產的私有化程度已有所提高,財產稅的稅源增加,稅基擴大,應適時增加財產課稅稅種,適當調整某些稅種的徵收范圍,調整稅目稅率。由於我國公民納稅意識淡薄,征管水平較低等原因,我國的財產稅制宜採用按不同財產分別課征的個別財產稅制,而不是綜合所有財產課征的一般財產稅。我國財產稅制應包括的稅種有:房產稅、土地稅、不動產稅、車船稅、契稅、遺產稅和贈與稅。
2.重視財產稅制建設,提高財產課稅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分配懸殊問題也日益顯凸出來,這一方面使財產稅的稅源增加,稅基擴大,增加財產課稅收入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徵收財產稅更為必要。因此,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重視財產稅制建設,從增加稅種,完善稅制、加強征管入手,適當增加財產課稅收入。
3.健全稅收立法,堵塞稅收征管漏洞。財產課稅有關的稅收立法要盡早出台,使稅收法規健全,規范和指導各稅的徵收管理。強化稅收徵收管理,完善稅務稽核、征管手段,提高稅收征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堵塞稅收漏洞。同時要建立嚴密的財產登記制度和有權威的財產評估制度,加強稅務機關與有關部門的配合協調機制。
4. 有關財產課稅制度的設計。
(1)完善房產稅的設想。首先改革內外有別的房產稅制度,對外資徵收的房地產稅改為與內資統一的房產稅,內外資一視同仁。其次,擴大稅基。房產稅是我國財產稅制的主要稅種,我國現行房產稅的征稅范圍雖從城市擴大到農村,但對城鄉居民住宅免稅。隨著住宅商品化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擁有的房產將會不斷增加,應在一定條件下,對私人擁有一定數量的房產課稅,擴大房產稅稅基,稅率可適當從低。再次,建立和完善房產估價制度。房產估價歷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國的房產估價剛剛起步,估價制度很不完善。要注意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房產專門估價機構和一支富有實踐經驗專職估價人員,提高專門估價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加強對房產評估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房產評價方法體系,為房產稅的計征提供科學的依據。房產管理部門應密切配合稅務部門,提供相關的稅務資料。最後,房產稅宜採用地區差別比例稅率。房產稅屬於地方稅種,但中央政府對房產投資規模應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可在稅率的制定上由中央政府確定稅率幅度,各地依據本地區的情況和房屋等級最後確定稅率。這樣既保證中央有一定的宏觀調控權,又能體現和照顧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
(2)完善土地稅的設想。從加強對土地的取得、佔用和轉讓等各環節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的角度出發,首先改革現行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全國范圍內土地資源的佔有使用徵收一般土地稅,征稅范圍從城鎮擴展到農村。農村收益水平低、負擔重是客觀事實,但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各種攤派、清理各項收費以及改革現行農業稅制,在保證農民總體負擔水平不變或略有下降的前提下徵收一般土地稅,且規定較低的稅率予以照顧。這既有利於統一我國的土地稅制,又有利於規范農同時採用土地用途標准,使前者起到調節級差收入的作用,後者達到調節土地使用結構的目的。其次,擴大契稅的徵收范圍,保護單位和個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權利。除要對單位購買房屋、城鎮職工徵收契稅外,對承受出讓、轉讓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包括外國人、華僑購買房屋、承受出讓土地使用權也徵收契稅。這樣有利於保障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創造穩定的出讓、轉讓秩序。徵收契稅同時有利於保護國有土地資源,對目前有的地方為吸引投資,競相降低出讓價格,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最後應適時開征土地閑置稅和土地荒蕪稅。從合理使用土地資源,充分利用我國有限的耕地出發,適時開征土地閑置稅和土地荒蕪稅極為必要。
(3)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調節高收入。首先應盡早及時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從完善稅制、增加財政收入、公平社會財富分配、鼓勵勤勞致富等方面考慮徵收兩稅都極為必要。從國際慣例來看,不僅發達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陸續開征了兩稅。我國盡早開征,既符合國際慣例,又保障了我國的經濟權益。其次在稅制模式上選擇總遺產稅制和總贈與稅制。我國的遺產繼承無需經過法院的認定,繼承人可自行分割交接,同時我國公民的納稅意識短期內無法提高。基於這些實際情況,我國宜選擇總遺產稅制和總贈與稅制,即對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徵收遺產稅,對贈與人的財產徵收贈與稅,既保證稅源可靠,稅收收入及時,又簡便易行,適用於我國的征管水平並為納稅人所接受。再次,課稅對象范圍應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以超額累進稅率並規定適當的起征點,合理確定扣除項目,如喪葬費用扣除、遺產管理費用扣除、債務扣除、捐贈扣除等。最後,制定有關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的征管措施。任何管理與個人財產相關的部門,未有稅務機關開列的遺產稅和贈與稅完稅證明或免稅憑證,不得辦理任何轉讓遺產的手續。各有關部門有義務為稅務機關提供查證遺產的資料和情況。

閱讀全文

與財政學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