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入股估值計算
最經典的方法當然是DCF,也就是「現金流折現模型」,現金流折現更像是進行一個數學建模,這種方式不容易受外界影響,關注企業內在價值,不過並不適合創業企業,因為創業企業太難預測,加入太多主觀假設容易出現偏差。現金流折現更像是進行一個數學建模,這種方式不容易受外界影響,關注企業內在價值,不過並不適合創業企業,因為創業企業太難預測,加入太多主觀假設容易出現偏差。當然最主要的缺點是---太復雜,反正我是從來沒有算明白過...作為非金融背景的人,要想使用熟練任重而道遠。已經有大神給出很詳盡的回答。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來總結下創業公司估值的方法,適合初創企業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在工作中對項目進行估值,也歡迎同行來交流。1. 估值的目的【目的】:通過評估公司未來的價值,來確定當前投資的價格。【本質】:估值是一個站在未來看現在的過程,創業公司進行估值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經驗和判斷力(或者說靠運氣),其次才是科學的方法。經驗是需要積累的,我就不班門弄斧了,有機會多和前輩交流,閱讀的時候多做記錄,比如有經驗的投資人,在談到一個細分領域的時候,會直接對能做到前幾名的公司進行一個估值范圍的判斷,這就要靠經驗的積累了。【重點】:對於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重點。初創期:關注商業模式和團隊(這時候不會太貴,重點看團隊);成長期:行業發展和收入情況(價格會上漲很多,要考慮天花板);成熟期:現金流和盈利情況(有了相對規范的財務指標,可以更科學系統的進行估值)。2. 相對估值法(倍數估值)這里就是最方法論的地方了,但也很簡單。首先要找到幾個類比的公司,同一個細分領域的最好,如果項目比較創新,沒有很多競爭對手,就找找類似行業處於相同階段的公司作為對比。之後就是選取估值的數據指標,可以多選擇幾個進行綜合對比。【市盈率(P/E)倍數法】以項目的凈利潤作為核心指標:股權價值=凈利潤 * 市盈率倍數這個是最常見的倍數估值法了,畢竟公司的核心奧義就是實現盈利。一般來說,對創業公司估值會按照合理預測的凈利潤來進行計算,比如一家公司未來12個月的凈利潤是200萬,類似的公司市盈率倍數平均是10倍。那麼我們可以給這家公司估值:200萬*10=2000萬。但是用市盈率進行估值的時候,會遇到一些bug:很難找到合適的對比公司或者對比公司的數據:這時候需要憑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從上市公司來看,納斯達克平均市盈率倍數在35左右,中國的創業板也達到了36,未上市的公司不會這么高,一般創業公司估值是凈利潤的10~20倍比較合理(只是大致的范圍,明星企業facebook當初可是以57倍的市盈率倍數拿到過融資)。公司還沒有盈利: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預測期放得更遠,比如兩年之後,這個需要和創始人充分溝通,但是風險也很大,因此可以考慮換其他的指標進行估值。【息稅前利潤(EBIT)倍數】息稅前利潤(EBIT)指的是剔除公司的稅負和利息等之前的利潤:息稅前利潤(EBIT)=凈利潤+所得稅+利息EBIT主要是消除公司資本結構和稅收的影響,因為不同地區的公司,可能會有不同的稅收政策,而公司不同的資本結構(運用杠桿的多少、負債情況),也會帶來利息費用的不同,這些因素會產生凈利潤的差異,從而影響對公司的判斷。股權價值=EBIT * EBIT倍數原理和市盈率倍數法是一樣的,建議10~20倍也是比較合理的估值范圍。【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倍數】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則是剔除折舊和攤銷前的利潤: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EBIT+折舊+攤銷EBITDA不僅僅消除稅收和利息的影響,還把資產的折舊對利潤的影響剔除,對於一些有重資產的企業(京東的倉庫、Mobike的車),可以把影響降到最低。很多人也認為EBITDA是與公司實際現金流量最接近的指標。股權價值=EBITDA * EBITDA倍數還是建議10~20倍吧,畢竟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范圍,不過對於重資產的企業,可以適當降低估值的倍數。【市凈率(P/B)倍數】市凈率(P/B)反應了凈資產和股權價值的關系:股權價值=凈資產 * 市凈率倍數剛才提到了重資產企業,但是互聯網行業里也有很多輕資產的公司(金融類、平台類、內容類),這些企業資產流動性較高,其凈資產的賬面價值更接近企業價值。上市企業的市凈率平均在2~6之間徘徊,而且中小企業市凈率反而更高一些(A股平均3倍、中小板平均4倍、創業板平均5倍)。因此,對於創業公司5倍左右是相對合理的。【市銷率(P/S)倍數】很好理解了,以銷售收入為判斷標准:股權價值=銷售額 * 市銷率倍數對於互聯網創業公司,市銷率其實是非常實用的,因為有很多創業公司凈利潤為負、現金流為負、賬面的價值也非常低,這個時候其他的倍數都會有一定的偏差。但是所有公司一定是要有收入的,哪怕僅僅是預測。市銷率倍數的一個缺陷是無法反映成本的影響,但是對於許多互聯網企業(電商、平台類、科技類),反而銷售成本就非常的穩定,因此天生適合通過市銷率的方式來估值。從普遍的數據來看,銷售額的2~4倍作為估值是被更多投資人接受的。【運營數據倍數】有時候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財務數據,或者在運用財務數據估值的同時希望結果更加准確,可以通過運營數據。股權價值=運營數據 * 相關倍數比如對於短視頻平台的「用戶數」和「DAU」,對於同城配送公司的「配送員數量」,共享單車行業的「車輛數」等等。在互聯網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背景下,按照「每個用戶多少錢」的邏輯來估值,是很多投資人會使用的方式之一。以上就是對相對估值法的一個總結,基礎原理就是基於對比和倍數。不過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天花板和想像空間,並沒有一個通用的倍數。甚至在同一個行業里,市場份額第一的企業估值倍數可能會比第二名高很多,因為互聯網的大部分賽道是「贏家通吃」的。3. 站在風險投資人的角度估值除了「數據 * 倍數」的方式,很多時候投資人會有自己的估值思路。我們都知道,VC就是通過投資獲得股權,後期通過退出獲取股權增值收益。因此,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估值,最主要關注的就兩點:退出時股權價值目標收益率(回報倍數)換算成公式:股權價值=退出時股權價值/目標回報倍數=退出時股權價值/(1+目標收益率)^ n(n=回報周期)比如一家風投機構准備投資一個短視頻製作公司,期望5年後退出,並實現5倍的回報(對應目標收益率38%),根據經驗,一家成熟的短視頻公司5年後估值可以達到5億元。因此這家公司目前估值=5億元/5倍=5億元/(1+38%)^ n=1億元前面提到過估值很依賴投資人的經驗,主要就體現在「退出時股權價值」的判斷。之前聽過一線基金合夥人對內容行業估值的看法:「從早期投資人的退出角度來說,內容製作的項目一般可以到達10~15億的估值;做內容平台可以做到20~25億;在平台基礎上聚合了MCN的屬性或許可以挑戰30億。」當然這只是一個概括的看法,判斷項目的天花板,要綜合行業、團隊、戰略等層面一起。4. 站在創業者角度估值接觸了很多創業者,對於估值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很多時候也不確定自己公司估值多少更合適。當然建議創業者盡可能的去了解估值的方法和邏輯,不過估值是投資人和FA要做的專業事,創業者如果對估值沒有感覺,不如從自身出發,主要關注三點:資金需求(要多少、用在哪、用多久)發展規劃(可以做多少收入、盈利、ipo計劃)股權設計(期權池、本輪出讓多少、預留多少給未來融資)估值是投資人和創業者博弈的核心,大家都希望達到一個:「賣家多賺錢,買家少花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情況。其實投資人和創業者沒必要因為估值而走到一個對立面,因為雙方的核心訴求都是公司的快速發展。理性的數據核算是普遍被認可的,但是個人覺得分別站在投資人和創業者的角度考慮估值邏輯也很重要,也更接近創業投資的本質:創業者要提投資人考慮退出的方式和收益,投資人也要充分顧及創業者的發展規劃。讓我們手拉手,一起構建美好和諧的創投環境。更多商業知識,歡迎關注知乎專欄【商業知識儲備】感謝~筆芯~
Ⅱ 財務內部收益率如何算,還有財務凈現值(稅前和稅後)。謝了
財務內部收益率和財務凈現值(稅前和稅後)的計算,可以藉助Excel 軟體操作來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啟動Excel電子表格,在菜單欄「插入」里點擊啟動「函數」。
第二步:在粘貼函數對話框里「函數分類」選擇「財務」,「函數名」選擇「NPV」。
第三步:輸入相關參數,求出NPV。
實例演示:
某項目投資期為6年,各年末凈現金流量分別為-500、200、200、200、200、100,該項目基準收益率為10%,試通過NPV法分析該項目是否可行?
在Rate欄內輸入折現率0.1,在Value欄內輸入一組凈現金流量,並用逗號隔開-500, 200, 200, 200, 200, 100。也可單擊紅色箭頭處,從Excel工作簿里選取數據。然後,從該對話框里直接讀取計算結果「計算結果= 178.2411105」。或者點擊「確定」,將NPV的計算結果放到Excel工作簿的任一單元格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重復本文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在第二步中的「函數名」中選擇「IRR」,單擊「確定」,彈出對話框遙在Value欄內輸入一組凈現金流量,兩頭用「{}」,中間用逗號隔開,即「{-500, 200, 200, 200, 200, 100}」,也可點擊對話框中的紅色箭頭處,從Excel工作簿里直接選取。然後,即可從該對話框中直接讀出計算結果,或者單擊「確定」,將IRR的計算結果放到Excel工作簿中的任一單元格內。
根據顯示,讀出IRR=25.5280777%>10%,即該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大於項目的基準收益率,因此該投資項目可行。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Excel來計算NPV和IRR,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輕松之間就省去了繁雜手工計算的煩惱。
Ⅲ 為什麼總投資收益率不用息稅折舊攤銷前的利潤來計算
公式中 利息是給借款人的,稅是給政府的,但是他們都是總投資賺出的收益再分配,折舊不屬於收益分配環節,而是成本費用彌補環節,所以用分配前總收益/總投資
Ⅳ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回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答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Ⅳ 利潤率和EBITDA率區別
利潤率就是簡單的 利潤/成本*100%
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簡稱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前者是常用的財務指標,就是簡單的賺的錢與本金的比。是個比例值。用的較普遍。
而ebitda是個絕對值,一般是用來考核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時使用,比如辦理貸款時核算企業的還債能力,就要用到這個指標。使用較少。
Ⅵ 息稅前收益率
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就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在交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稅前營業利潤率=(凈利潤+所得稅+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變動率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財務杠桿系數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銷售量變動率
計算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或者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主要用來計算的,比如: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
關系
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推導如下: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產銷量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產銷量增長率
當單價一定時,產銷量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所以,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
保障比率
息稅前利潤保障比率即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支出)/利息費用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Ⅶ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計算公式是什麼
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然而由於並沒有考慮補充營運資金以及重置設備的現金需求,並不能就此簡單的將EBITDA與現金流對等。 拓展資料:
1.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2.折舊費指根據企業的固定資產原值,剔除不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因素,按照規定的殘值率和折舊方法計算提取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從固定資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計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從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
3.計算折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採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現計算的某一會計期間的折舊費是不相等的,從而就影響到該會計期間的產品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慎重地選擇應用折舊方法。在同一個企業里,由於固定資產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折舊方法
4.折舊費,是指按規定的總工作量(總工作小時、總工作台班、總行駛里程數等)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應用於某些價值很大,但又不經常使用或生產變化大,磨損又不均勻的生產專用設備和運輸設備等的折舊計算。根據設備的用途和特點又可以分別按工作時間、工作台班或行駛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計算折舊
5.為了正確計算折舊,除了正確地確定固定資產原值外,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估計使用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到折舊額的大小,從而影響到產品成本的高低
Ⅷ ncf=息稅前利潤加折舊,為什麼是息前不加利息
運營期稅前凈現金流量NCF=稅前利息+折舊+攤銷+回收-運營投資
運營期稅後凈現金流量NCF=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折舊+攤銷+回收-運營投資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或者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財務費用通常包含了利息、攤銷和折舊。經營成本、營業成本、付現成本只是成本的不同分類而已。付現成本就是直接用錢付的(折舊和攤銷就不屬於這一類)經營成本和營業成本是統稱。
現金流量折現法(Discounted Cash Flow Technique):在實際操作中現金流量主要使用實體現金流量和股權現金流量。實體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全部投資人擁有的現金流量總和。實體現金流量通常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來折現。
股權現金流量是指實體現金流量扣除與債務相聯系的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通常用權益資本成本來折現,而權益資本成本可以通過資本資產定價模式來求得。
(8)息稅折舊攤銷前收益率擴展閱讀
用現金流量法折現評估目標企業價值,同一般資本預算分析相似:估計兼並後增加的現金流量和用於計算這些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
然後計算出這些增加的現金流量的現值,這就是兼並方所能支付的最高價格。如果實際成交價格高於這個價格,兼並不但沒有給兼並企業帶來好處,反而引起虧損。
在現金流量折現模型中,折現率是考慮投資風險後,兼並方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但這里的資本成本是兼並企業投資於目標企業的資本的邊際成本。
而不是兼並方企業資本的成本。兼並目標企業所用的資本,一部分來自兼並企業和被兼並企業的自有資本,另一部分則是兼並企業和被兼並企業向外界舉債。
Ⅸ 息稅攤折前利潤率怎麼算
息稅攤折前利潤,即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簡稱EBITDA,計算公式為:息稅攤折前利潤=凈利潤+利息+所內得稅+折容舊+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