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原因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2-06-12 14:11:20

無形資產評估的會計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在企業經濟活動中作用的不斷增大和地位的日益提高,將其作為會計要素予以確認和計量並納入企業會計體系中來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建立新的知識會計體系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需要,還是對現行的無形資產會計進行改造,均將對無形資產會計帶來新的問題、新的機遇和巨大沖擊,促使會計界人士去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導致其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可以預計,隨著對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相關會計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無形資產會計體系在不遠的將來必將呈現於世人的面前。 知識經濟條件下資源的投人主要是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具有無形化特徵。那麼此類資源是否均應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這是無形資產會計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智力資源是否應作為會計要素確認?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在智力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投入巨大,收益的取得和企業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甚至關鍵取決於智力資源的投入及其作用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將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資產予以確認,無論是從理論上或實務上來講,都將是順理成章之事。理論上,智力資源符合「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第6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這一定義。實務中,有關企業智力資源的信息將成為一類極為重要的會計信息,對於信息使用者要做出的經濟決策來講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對智力資源作為會計要素予以確認,也是維護智力資源擁有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確認智力資源?作為一項無形資源,企業職工所擁有的智力是確認為無形資產,還是確認為其他資產,這主要取決於對人及其所擁有智力之間關系的認識。
從人與其所擁有智力的關系來看,顯然二者是無法分割的,不同人的智力往往是存在差異的,但智力又不能離開具體的人而單獨存在,人是智力的載體,所以人與智力是統一的,智力是從屬於人的。企業的職工(即人力資源)既不同於專利權等無形資產,也不同於債權和設備等資產,具有特殊性,將其歸入現有的任何一種資產要素恐怕都是不合適的。據此,將企業職工所擁有的智力作為人力資產這一與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具有同等地位的資產項目予以確認,可以說是較為適當的。
盡管如此,但企業所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擁有大眾化知識或智力的普普通通的人,而是那些以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人;企業所需要的不是人自身,而是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 (歸根結底是智力)。企業投人的人力僅僅是投入資源的外在形式,其實質是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能為企業帶來更高效益的是企業傑出科技管理人才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人的智力具有取得未來收益的潛力,這種潛力的價值可以認為是資產。再者,人對知識的獲取和對智力的開發是有成本的。所以,智力資源符合資產的定義,將其作為智力資產單獨予以確認也不無道理。
從智力資源的無形化特徵來看,智力資源具有無形資產的基本特徵——無形性、收益性及在未來期間給企業帶來收益的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可將企業職工所擁有的智力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予以確認。
無論將智力資源以人力資產予以確認,還是以智力資產單獨確認,或是將其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予以確認,都涉及到職工范圍的界定問題,即資產化的智力資源是以企業全部職工為確認范圍還是僅包括部分職工。顯然,能為企業創造高額收益的不是企業的一般職工而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全部職工為智力資源的確認范圍也將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可見,智力資源的確認可有多種選擇。但最終的選擇,都要以正確界定它與無形資產的關系為前提。
(三)智力產品應不應該確認為資產?如何確認?智力資源被確認為資產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具有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潛力,而這種潛力的發揮,往往需要與具體的物質技術條件和結合,並形成諸如專有技術、專利權、先進的管理經驗、設計方案和營銷網路等能增加企業收益的智力產品。
智力產品作為智力資源耗費使用的成果,其形成是以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為代價的,這些代價的總和即為智力產品成本。同時也不容否認,智力產品的使用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具有經濟價值。所以智力產品也符合資產的定義,應確認為資產,這與目前對專利權、版權和專有技術等智力產品的處理也是一致的。
智力產品作為人們利用智力所創造的一類成果,在形式上具有無形性,在種類上具有多樣性,諸如產品設計方案、生產技術方案、先進的管理方式方法、高效的營銷網路和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等等。那麼對眾多知識產品的確認是應分別進行還是作為一個整體一起進行?分別進行時又該如何進行分類?這一方面取決於這些智力產品能否單獨辨認,另一方面又取決於為取得這些智力產品研發生的耗費及其未來收益能否可靠地予以計量。 知識經濟條件下資源投人的無形化特徵決定了無形資源的計量問題在未來會計計量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這種無形化特徵也必將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計量納入到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中來,而不管確認結果如何。
對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來說,其計量問題正如自創商譽的確認問題一樣,是會計計量的難點,同時也是爭論的焦點。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計量的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企業為獲取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尤其是自創的或經營中逐步形成的)研發生的耗費難以辨認和計量。這主要表現在:(1)企業給予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勞動報酬及獎勵數額常常不能真實反映這些人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的價值,也不能反映這些人在培養和成長過程中的成本;(2)列入確認范圍的人員界限劃分無明確的標准;(3)智力產品創造中發生的耗費常常很難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耗費相區分,人為的分配又往往缺乏客觀的依據從而帶有主觀隨意性;(4)智力產品形成過程中智力資源的使用具有非消耗性。因而不存在智力資源消耗的計量問題。退一步講,即使可以計量其消耗,又該如何把握計量尺度以保證計量結果的可靠性呢?現行會計實務中,將研究費用直接計入當期費用而不是予以資本化、對企業的專有技術不予確認和對自創商譽不予確認等做法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視對其入帳價值確定困難這一特殊因素。
其二,智力資源和智力資產的未來收益能力和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成本確定的困難並不意味著對其無法計量,在會計的發展歷史上,人們創造並使用了包括歷史成本、現時成本、可變現價值和現值在內的多種計量屬性,以便對會計要素依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進行計量。資產的重要特性在於其未來的收益性,所以可根據其提供未來收益的能力確定其價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價值不在於其成本的高低,而在於其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大小。因而,根據其未來提供收益或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入帳價值,應為理想的選擇。但如何對其產生的未來收益或現金流量的數額及期限進行確定,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這又大大地增加了計量的難度和計量結果的不可靠性。
其三,對於企業會計期末擁有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再計價困難。知識經濟條件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知識、新發明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智力產品的種類不僅繁多,而且其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導致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價值易變性極大,今天對企業非常有用的生產技術可能會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而在後天變得一文不值。這種情況下,如何及時地反映企業擁有的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價值及其變動也將是會計工作面臨的一項新的課題。同時,由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差異性大,計價時往往缺乏必要的參考依據,這又增大了其計量的難度。
鑒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成本或價值計量中存在的諸多困難,對現行的計量方式和計量手段可能需要作革命性的變革,方能適應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計量的需要。
無形資產價值攤銷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人們對無形資產的價值攤銷問題已非議頗多,知識經濟條件下,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等無形資源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又將使無形資產的價值攤銷問題雪上加霜。主要問題是,對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這些非消耗性資源到底應不應該進行價值攤銷?如需攤銷,那麼,在不確定性情況下又該如何正確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價值攤銷?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都需對這些問題解決找出相應的理論依據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無形資產相關信息披露所面臨的問題
歸根結底,對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等無形資源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於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鑒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等無形資源在確認與計量方面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其納入現行的財務會計體系尚需做大量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那麼,在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會計計量問題解決之前,該如何解決會計計量與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呢?
眾所周知,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現代會計的重要目標,這種目標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變得更加重要。但對決策者有用的信息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數量信息,也包括非數量信息,數量信息既有價值信息,又有實物量信息。對於有關對象的量化問題進行絕對理解往往是片面的,量化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為決策者正確地進行決策提供相關的參考信息。數量信息是信息的一種形式,但並不是唯一的形式。對於難以量化的對象,只要將有關情況較完備的進行收集、分類和整理,並據以進行由此及彼和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洞悉其中所隱含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一般趨勢和規律,仍足以為決策者作出正確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況且,對於可以量化的對象,如果只提供死的數據而不考慮其活的情況,所起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對於企業所擁有的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會計計量固然非常重要,但由於目前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計量程序和手段,所以,採用實物計量和定性描述等手段提供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非價值信息,對於信息使用者可能更為重要,那麼,作為企業向外部傳輸信息的主要載體——財務報告,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此類信息就至關重要。
有關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哪些方面信息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應如何披露呢?對此類問題的研究,不管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計量問題解決與否。都將會成為無形資產會計未來一定時期甚至相當長一段時期研究的重點。 隨著我國讓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入,企業的各項資產業務迅猛發展,出現了因資產轉讓、企業兼並、企業出售、企業聯營、股份經營、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清算、企業租賃等而發生的產權、經營權的變動;同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省、計算機軟體等無形資產在企業中所佔比例不斷增加,無形資產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無形資產價值的估算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特點
無形資產是有形資產的對稱,是指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對生產經營與服務能持續發揮作用並能帶來經濟利益的一切經濟資源。由於它是無形的特殊資產,因此它的價值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1.無形資產價值的弱對應性。無形資產的價值不同於有形資產的價值,具有特殊性、例外性。盡管有些無形資產的形成是可以進行成本核算的,如新技術的研製開發和新產品的研製往往要做成本記錄,但無形資產的生產成本在會計賬目上往往是不完整的。而且無形資產屬創造性勞動成果,成果的出現帶有較大的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常常是在一系列努力與失敗和投入與浪費後才取得的一些成果,而失敗的損失代價很難預計和確切量化,從而使無形資產的開發費用缺乏明確的對應性。
2.無形資產價值的虛擬性。由於無形資產價值具有弱對應性的特點,因此其評估值的准確性普遍低於有形資產的評估值,特別是一些無形資產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外在形式的含義,這時無形資產的成本只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成本核算的是商標設計費、登記注冊費、廣告費等,而商標的內涵是指商品內在質量信譽,它包括了該商品使用的特種技術、配方和多年的經驗積累,此時商標形式本身所費的成本只具有象徵性或稱虛擬性。
3.無形資產具有增值性與貶值性。無形資產評估值的增值性,不僅僅表現為其交換價值貨幣旦有時間價值效應,即隨貸幣貶值、物價上漲其評估值會相應增加,更為重要的是其增值性源於收益能力和有效期。無形資產收益能力強,有效使用期和保持期長,對使用者的效益貢獻大,轉讓價格也會提高,評估值會更大;同時,無形資產的增值性還在於它具有共享性、共益性、可交換性。汗的無形資產可以同時多頭、多次轉讓。經濟和技術是發展的,隨著技術進步和經營管理現代化,技術經濟含量更高、功效更強大的無形資產的產生,會逐步或迅速地取代原有的可替代的無形資產,從而造成原有無形資產的貶值乃至被淘汰。從技術進步角度講,一般無形資產都有其生命周期的限制,從成熟期轉向衰退期甚至淘汰期就會有功能性貶值。
4.無形資產的價值構成不同於一般商品。無形資產是由復雜的腦力勞動創造的,由於凝結在無形資產內部的勞動旦較大,再加上無形資產的產生不能批量生產,而是個別的一次性生產,具有較大的探索性和風險性,常常是在經過一系列的失敗以後才取得的。因此,無形資產的價值不像有形資產那樣由凝結在其中的讓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而是由個別生產者在個別生產中所消耗的實際勞動時間來計量。無形資產同一般商品相同的構成要素都是W:C:V:M,但一般商品的情況是C:V:M,而無形資產特別是技術性無形資產的M通常大大高於C:V.

⑵ 目前無形資產所存在的問題

(1)無形資產評估中所存在的問題

①法律失范。無形資產的評估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規的指導下進行的,是以國家的政策規范為依據的,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無論何種形式的無形資產的評估都不能違背國家的法律規范。但是某些評估機構卻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做出了許多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事情來,使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出現了失范現象。有些企業在沒有產權變動的情況下,聘請或者委託資產評估其「商譽」,有的還通過新聞媒介公布其價值。這就嚴重地違背了國家有關嚴格禁止沒有產權交易目的的商譽評估公布的規定。企業和廣告部門向公眾公布沒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是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的競爭法和廣告法,是明顯的違法行為。某些評估機構不服從國家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評估目的,不實事求是地做出評估結論。有些評估機構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不是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甚至應企業的要求,動輒就把企業的無形資產評估為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如果這種現象任其自然,則勢必有搞亂評估行業秩序的現實危險。有些評估機構未取得合法的評估資格,或者聘用了沒有評估資格的人擔任評估人員。

②方法失范。無形資產評估應該建立在科學的評估體繫上,其評估方法和價值參數的選取是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的。可是某些評估機構對企業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評估方法和價值參數的選取存在著許多不科學、不嚴謹之處。主要表現在:評估方法選擇不當,圖簡單、貪省事,只選擇比較容易的評估方法,不願做認真的、細致的、全面的評估工作;評估的價值參數和技術參數不當,或是由於業務水平不高,或是由於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從而導致評估的結論缺乏科學依據:評估的分析調查方法和計算公式選擇不準確,或計算出現嚴重失誤,從而導致評估的失范。

③倫理失范。無形資產的評估同有形資產的評估相比要復雜得多,在評估過程中,經辦人的主觀因素所佔比重也要大得多。評估的結論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估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好壞和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評估行業的職業倫理要求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的態度,盡一切努力使評估工作做到嚴肅、認真、細致,使評估結論客觀、公正,而不能為了迎合某種需要或追求某種轟動效應,使評估工作出現隨意性。但是某些評估機構不是由於具體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的問題而導致結論失真,而是因為主觀上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出現假數據或假結論,這就不是一個業務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典型的倫理問題。近幾年資產評估業務需求的激增,資產評估機構的數量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增加,資產評估從業人員也隨之增加,這種增加既有必然性又帶有盲目性,其不利的一面就是評估人員的整體素質下降,一些評估機構的人員素質、結構、數量都不符合規定要求,影響了無形資產評估質量。

(2)對策和建議

①盡快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使無形資產評估業有法可依。無形資產評估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為了適應市場需要,一些地方己相繼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或法規,如河南、深圳等地頒布的「無形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等,有力地推動了地方或行業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發展。但是,由於評估方法、標准等方面存在差異,勢必影響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和國內外市場的銜接。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無形資產評估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來調整政府主管部門、中介機構以及佔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種種關系,界定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規范各種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性質、功能、種類、形式、標准和職業道德。保障無形資產的佔有者、使有者的各種權益。促使無形資產資源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下,實現合理流動,達到優化配置提高全社會無形資產的效益。這些政策法規應該包括:「無形資產評估管理條例」,明確評估的范圍、程序、評估方法、評估結構及其管理、法律責任等:「技術評估師管理條例」,技術評估師作為一種職業資格,應明確其資格考試,認定登記業務范圍,評估規則,管理方法以及法律責任等;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其他行規行法和職業道德等。

全國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或條例,應成為我國知識產權法規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並科學地規范全國的無形資產評估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城市,也應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地方性無形資產評估法規,使全國各地的無形資產評估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促進無形資產評估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國務院已經建立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協調全國知識產權工作,加強對知識產權的領導。無形資產評估機構除對其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和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外,還應結合無形資產權利化特徵和無形資產保密性極強的特點,規定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無形資產評估機構與委託方串通作弊,使被評估的無形資產構成侵權的,應負連帶責任;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過程中,由於泄密或竊密,給有關單位和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並賠償其經濟損失。

②建立和完善無形資產專職評估機構,規范評估行為。全國各地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可以是綜合性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也可以是專門性的技術、商標、版權、計算機軟體等評估機構,並應逐步設立,進行試點,決不可以一哄而上,盲目設立,還應確實加強對無形資產評估隊伍的培訓工作。有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盡快按照科學、統一、效能的原則,扶持和建立一批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的無形資產專職評估機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裝起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脫離任何行政主體,遵循真實性、公正性、科學性的原則,維護委託方的合法權益,成為依法執業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的建立應經省級以上的國資、科技等部門的資格認證,業務上受上述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另外,無形資產評估機構應利用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等各種手段,收集和處理各種市場信息,建立資料庫,面向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信息服務。

③按照國際慣例,建立技術評估師制度。無形資產評估業是依託科學技術和其他知識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無形資產評估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綜合性、創造性及復雜性等行業特徵。這就要求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的科學態度,廣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等。然而,目前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業的從業人員中大多是科技人員或財會人員,對干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無形資產評估的理論、方法和技巧,學習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新的專業及財會知識等。這就使得處於起步階段的無形資產評估業遠遠滿足不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更不用說與國際市場接軌。所以,迫切需要建立對無形資產評估的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擇優選拔、嚴格錄用,建立起規范、科學的技術評估師資格認證制度,盡快建立一支富有獻身精神,熟悉評估業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無形資產評估專業隊伍,為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人才支撐,為無形資產評估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完善

債權人敢於接受知識產權擔保除了首先要確定知識產權的價值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有順暢的渠道實現知識產權的變現,因為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其本身並不需要抵押的知識產權。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和平台。

首先,加強無形資產交易立法,制定專門的無形財產交易法規,依法規范無形財產交易行為;

其次,應當搭建知識產權信息平台。對各類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知識產權信息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在統一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台上構建製造業、海洋、農業、中醫葯、食品等不同專業和領域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料庫,形成大規模、高質量、專業化的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庫群,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再次,整合現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專利交易市場和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統一建立包括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同時開通網上知識產權交易市場。

⑶ 會計信息披露的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

四表體系在目前滿足了社會要求公司真實、公允地披露會計信息的需求。但在股份制企業遍布全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現行的公司財務報告日益顯露出滯後性。會計信息正在失去相關性,比如現行財務報告只關注過去不重視未來財務報告;主要提供貨幣信息,非貨幣信息無法在表內反應等等都盡顯出弊端。
1.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不完整性
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基本上成型於上世紀60年代,在此之後,財務報表改革只是「小修小補」,最大的變化就是又加入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但沒有觸及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的結構。然而當前的經濟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立足於原來經濟環境之上的財務報告體系不能完全反應經濟現實。盡管完整性是一個相對意義上的概念,但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已經凸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困難,披露不足。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造就的競爭優勢、企業形象、商譽等無形資產由於不直接與企業的交易活動相關,且在確認和計量中存在不確定性,擔心由此引發財務報告項目計量的不確定性而在財務報表中得不到反映。雖然這些資產的價值難以用可靠的歷史成本計量和報告,但其價值體現在公司創造的超額利潤上,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信息使用者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對企業日後經營業績的意義更是深遠。
其次,人力資源投資的費用化,低估企業資產。隨著人們加速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力資源即由管理層和職工共同形成的智力網路,決定企業開發新產品的時機、品種和功能,最終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地位。傳統的會計模式下,對人力資源的投資直接作為期間費用,不會形成資產。這就大大低估了對人力資源投資比重較大的公司資產,特別是高科技公司資產。在以信息技術為特徵的科技革命的影響下,人才至關重要,關繫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許多學者認為人力資源會計未被廣泛應用的症結在於計量的困難;另有學者認為其關鍵在於人力資源會計賴以構建的基本理論供給不足。但無論何種原因人力資源這種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未得到真實反映。
第三,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缺少衍生金融工具的反映。目前,在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非常劇烈的債權價格、利率的波動。為籌集資金、規避風險和投機、套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手段,金融界創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期權合約以及互換交易等。與基本金融工具不同,衍生金融工具以特定的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匯率以及價格指數等為標的,其收益來自於標的物價值的變動,因而具有高風險、高收益和未來交易的特點。它既可以作為籌集資金和規避風險的手段,也提供了投機和套利的機會,這種兩面性可以使人們獲取暴利也能招致嚴重損失。如巴林銀行破產被荷蘭銀行兼並;中國萬國證券損失10億被申銀證券兼並。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的杠桿效應所引發的巨大金融風險不能被忽略。如果保持原來傳統,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所形成的金融資產或負債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把它們可能帶來的收益特別是風險排除在損益表之外,顯然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由於衍生金融工具未來交易和杠桿效應的特性,按照傳統的收入實現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無法在報表中確認和計量。
2.會計信息披露側重歷史信息而缺乏前瞻性信息
傳統的財務報表以報告受託責任為目標,它建立在權責發生之基礎上以提供歷史成本信息為主,以財務狀況和財務資源為核心。這種反應方式雖然可以較好地滿足受託責任的報告與評價要求,卻忽視了企業未來成長能力、企業價值和企業財富變動等信息的披露。現在財務報告使用者主要是資本市場上處於流動狀態的投資者,其信息需求變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從關注歷史信息轉向對未來信息的關注。信息使用者要求提供有關企業未來活動和有助於預測、評估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經濟指標和相關信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風險和報酬的對比。但現行財務報告表現出財務報表目標轉化後的不適應性,缺乏有助於投資者可靠地評價投資的風險性、不確定性、預期盈利等有關未來的信息。而預測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基於生產計劃和經營環境對外公開披露的反應公司未來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的前瞻性財務信息。它的公開披露能夠使投資者和債權人了解上市公司未來生產經營狀況,並據此作出合理有效的投資決策,從而防範和化解投資風險。這就克服了歷史信息的不足,增強了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更符合財務報表的目標。
3.會計信息披露只重整體忽視局部
許多企業為了分散風險,開拓市場,搶占資源,在跨行業、跨地區乃至跨國經營方面邁出很大的步伐。特別是在兼並浪潮的推動下,企業集團化擁有了更大的發展,今後還將有一個長期的發展。對於大型的集團公司甚至跨國公司,通過編制合並報表能夠公允地表達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部分需求。但現代集團公司往往橫跨幾個性質、風險、獲利能力迥異的產業和市場,有時還面臨著部分所在國的政策風險和政治風險,合並財務報表隱匿了這種跨行業,跨地區的經營的信息,從而降低以公司整體為表達基礎的財務信息的有用性。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盈利水平,增長趨勢和風險情況,混淆了企業分布的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利於投資者據此將資金投入到「盈利大,風險小」的分部中去。所以,分部信息對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是必須的。但如果不厭其煩地公布所有子公司的財務報表,可能有違「效益大於成本」的原則,同時可能造成信息過量,使用者無所適從的問題。
4.會計信息披露形式固定,缺乏靈活性
現行財務會計報告採用固定的格式呈報信息,且以會計報表為主體,要求納入報告的項目必須符合一定的要素定義和計量原則,其信息供給量十分有限,一些應該披露的重要信息被「省略」掉,一些新的業務無法在會計報表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加以反映。因而,現行財務報告更像是為遵循標准和法規而編制的報告,而不是用來交流信息的工具。這就勢必削弱了其決策的相關性。從宏觀角度看,會計信息是一種社會公共產品。通用財務報告模式實質上是一種大批量生產模式,即大量生產會計信息這一標准產品。大批量生產是指大量生產某一標准產品,具有兩個基本特徵,即大規模生產和產品標准化,從而獲得規模效益。通用報告模式由於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相同的報告,並將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標准化,所以它本質上是一種大規模生產。這種報告模式至今依然廣泛流行是因為它具備大規模生產的優點:(1)生產大量相同的標准化財務報告可以產生規模效益;(2)報告的標准化簡化了程序並增強了不同公司提供的財務信息的可比性,也便於監管者和准則制定者更有效地監督公司信息披露;(3)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不同信息使用者共同或類似的信息需求。由此可見,通用財務報告模式應用廣泛的原因在於它對於報告單位,審計人員及監管者是經濟的和實用的,而不在於它能更好的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上也存在差別,不同性質的公司通過標准化財務報表披露的會計信息的充分性和相關性將打折扣。通用報告模式不可避免的忽略了這種多樣性和差別性,從而既不能滿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可能給那些需求較少或需求不同信息的人帶來信息超載的問題,也可能引起信息的單一化。

⑷ 無形資產攤消方法的要求變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有什麼影響

會影響到當期損益和當期資產,所以這種影響是雙方面的。

⑸ 解決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的好處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計量、披露等作了明確規定,對糾正無形資產核算中的偏差,體現新經濟形勢下無形資產的變化和發展,維護正常的會計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現行的無形資產核算范圍、計量和信息披露制度還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擬就如何完善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披露制度作一些淺顯的探討。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⑹ 求助: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問題和對策的開題報告怎麼寫。主要是意義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非誠勿擾 xie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定期報告等文件向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等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是投資者評價公司業績決定投資方向的重要參考之一,也是資本市場運行的基礎。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可以規范公司行為,降低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幫助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其在公布之前屬於公司的私有信息,一旦被披露便成為公共信息,存在很強的外部性,因此企業都不願意將重要信息徹底披露,並且考慮到信息公布後的市場反映,公司會傾向於披露利好信息而刻意迴避利差信息,以此來穩定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引起會計信息披露失真。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通過謊報資產;虛構財務狀況;編造虛假利潤或虧損;隱瞞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誇大公司未來盈利等來進行會計信息造假,扭曲披露信息的真實性。信息披露虛假可以說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為嚴重、危害最大的問題,既誤導了廣大投資者,也嚴重影響到了市場的健康運行。從會計信息披露成本角度來看,如果上市公司從會計信息披造假為中獲得的收益大於其違規成本,那麼公司就有虛報會計信息的動因。而我國目前,會計造假的違規成本是相當低廉的。

首先,公司造假被揭露的概率很小。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我國相關的會計制度不完善,資本市場不健全,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缺位,使虛假信息被揭露的可能性變得很小;其次,即使被揭露出來,其受到的處罰的力度也不夠大,並不能使違規上市公司感受到切膚之痛。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目前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並未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使得造假者難以受到應有的處罰,即其造假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小於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這種成本—效益的不對稱性使得上市公司在巨額收益的誘惑下,不惜通過隱藏或歪曲某些會計信息來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面。同時這還大大挫傷了誠信者的積極性,可能會放棄原則,紛紛效仿,進而整個社會陷入會計誠信缺失的黑洞,嚴重影響整個市場的健康運行。1.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上市公司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源頭,因此是我們治理的重點。要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治理力度。除了要對公司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進行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外,還要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主要是指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新股東,分散大股東股權來抑制公司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加強不同持股者之間的制衡關系,約束大股東行為。此外,還因不斷推進獨立董事制度,提高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地位,增強董事或內部的制約機制。使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在監管公司的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促進真實會計信息的披露。

2.建立完善的會計准則

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體系包括了會計准則、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會計信息披露信用評價制度、審計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其中的核心便是會計准則。准則規定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內容,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標准,是我們進行會計監督的主要手段。但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會計准則中對上市公司會汁信息披露的規定並不完善,有必要構建一套准確、系統、適應未來發展需要、與國際接軌的會計准則體系,為上市公司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供技術保證。

3.強化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我們有必要參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政府監管、行業監管和市場監管進行有機結合。第一,要明確政府的監督職能,各部門合理分工,明確職責。財政部與證監會在工作中保持協調一致,加強合作,在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各司其職。財政部主要負責制定和完善會計准則,側重於規范披露信息的實質內容;證監會負責監管,確認會計信息披露,重點在於規范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即披露什麼,如何披露,何時披露等等。第二,健全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汁制度。比如建立注冊會計師獎懲制度,實施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輪換制度,提高會計師職業道德和執業水平,強化其獨立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行業監督作用。

4.嚴格執法,加大對違規公司的處罰力度

我們要嚴厲懲罰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以及與這些上市公司合謀或無法公正履行職責的會計中介機構。第一,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對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以及參與造假的個人給予嚴厲的懲罰,追求其法律責任。第二,構建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當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被揭發後,應該把相關的肇事者驅逐出其所處的行業,給那些沒有職業操守、不守誠信的上市公司或個人以嚴厲的打擊。比如,對會計造假的上市公司進行強制退市,對參與造假的會計中介機構進行停業整頓,對會計造假的單位責任人、會計從業人員和注冊會計師則應該吊銷其從業執照,不允許繼續從事相關職業等。
我國改進無形資產計量的緊迫性

綜上所述,與國外報表中的充分、詳盡、謹慎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不盡如人意:范圍過窄、結構不合理、表外披露太少。特別是對某些維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無形資產沒有充分揭示和披露,一方面使得報表的相關性減弱,也必然使報表國際通用的程度降低,在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更加廣泛地進行聯營、兼並及商務交往的活動中,無形資產披露不充分則會導致國內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報表披露出現種種差異的原因,究其根本,在於國內外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披露的要求不同。我國改進無形資產的計量迫在眉睫。財政部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其中關於無形資產的部分作出的大幅改動,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
修訂後的《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商譽在企業合並相關准則中規定。這樣,商譽的核算更為明確;新准則對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計價作了改變,取消了原准則第10條中「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該以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意在減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能否用評估價入賬的問題;新准則還增加了有關不確定壽命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不確定性的說明應運用穩健原則,應當進行減值測試,這一點體現了新准則中的謹慎性原則。
對於研發費用,原准則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予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新准則中,研究費用依然是費用化處理,進入開發程序後,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此條規定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披露的要求,對於研發費用較大的企業影響巨大,將極大增加企業的權益,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權益比率的提高,有利於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為了消除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粉飾報表來應付投資者及規避退市。新的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新的資產減值准則將有效的遏制利用減值准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准則實施後,利用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相應的,報表真實性會越來越高。

關於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若干思考

判斷一個會計准則的好壞不在於該准則有多先進,而在於是否適應其所處的會計環境。新會計准則是隨著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及監管環境的發展而制定出台的,是與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相適應的。以下是關於無形資產方面我國新准則與國際准則接軌的幾點思考。
(一)擴大確認范圍
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的超額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中絕大部分是無形資產,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特許使用權等)、組織資本、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等。國際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包括六大類,分別為與營銷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客戶關系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合同權利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革新有關的無形資產、商譽。客戶關系、資料庫升級費用、製造合同、設計許可等都納入了無形資產核算的范疇。其范圍十分寬泛,也充分體現了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准則規定的無形資產范圍過於狹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出現的形形色色的「無形資產」對於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日益明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將客戶關系、技術文檔、非競爭協議等納入無形資產核算體系,同時要積極研究可行的確認與計量方法,包括一些非財務計量方法,在理論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將這些新興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
(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計價的環境
與國外公司治理相對規范、監管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相適應,在計量手段上,國際會計准則對於無形資產都採用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此次頒布的新准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產、債務重組等方面均謹慎地採用了公允價值,成為本次會計准則的一大亮點。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並未完全建立。國際接軌是方向,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應在今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的計價環境。
(三)對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建議
對於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在英國,研發費用一般存在於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缺乏「獨特性」使之與其它內生資產一樣被資本化(Company Reporting, January, 2002)。目前國際會計准則(IAS No.38)對研發費用採用的是有條件的資本化方法,即通過技術可行性測試後,內生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可予以資本化處理。
新准則中,我國改變了之前研發費用完全費用化的做法。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這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應注意的是:要嚴格制定研究和開發階段的標准,以防企業利用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
Amir&Lev(1996)提出,在慎重對待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中,「內部效用」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標准。為了製造出令人滿意的產品,成功的非商業產品所含的智力資本也可能用於內部研究。因此,基於市場生存能力及內部有用性的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處理將更有意義。
(四)加強表外披露
美國的Paul B·W·Miller和Paul R· Bahnson 在《高質量財務報告》一書中指出:產生QFR(高質量財務報告)信息最可能的途徑在於提供大量的補充披露信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所有已確認的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同時應該使用這些補充披露來描述所有無形資產的來源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計價值。當衡量無形資產時,不應該給出一個單獨的確切數字,而應該描述可能的價值分布。在本文所研究的15家國外上市公司2004年年報中,發現其中對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相比國內公司而言充分很多。不僅體現在無形資產包含項目上,而且對近三年攤銷、減值情況的對比、今後五年的預計減值(具體到每項資產)、研發活動對於企業生存及發展的重要性等等都作了詳盡描述。 因此,我國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強表外披露,在擴大披露范圍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給出每項無形資產的來源、增減情況、預計未來攤銷額、預計減值情況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也使得企業的獲利能力及盈利的增長率更符合實際。
綜觀世界上著名的公司無不靠無形資產贏得投資者信任,其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從而使公司及投資者雙贏。當前,舊《企業會計准則》編制的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不完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使得報表不具相關性及可比性。新會計准則的頒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並改善了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但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全、市場監管的逐步有序,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論基礎是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從而糾正證券定價偏差,最終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真實、准確、完整、公平披露、規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資者作出理性投資決策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在沒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上信息的混雜狀態使得投資者無法辨別高品質證券與低品質證券,結果便是高低品質證券的價格趨同,換句話說,投資者不願意為高品質證券支付高價,因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質證券。這就是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直接後果便是「資源將會配置到一些低價值的替代物上作用 」(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價值的證券定價偏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降低,資源配置功能受損。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證券監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經在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中得以推行。實踐強有力地證明,通過樹立並維護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和提供投資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進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並最終促進了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從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運行秩序出發,按照法定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會計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且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公告。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
以上資料小希望能幫到你

⑺ 無形資產有形化的原因

上海會計2001.11

淺論無形資產的「有形化」

包志萍

無形資產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資源,它的存在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客觀的,不容忽視的。當今社會正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過渡,以知識和技術為依託的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提高了無形資產的重要作用。無形資產正日益成為決定企業現金流量與市場價值的主要動力。目前,會計的核算主要是以有形資產的計量和報告為中心的,對無形資產的計量、報告、管理等,不能適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要求。本文提出的無形資產「有形化」,是指企業應提高對無形資產的認識,使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計價基礎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明確、具體,將無形資產正式納入會計系統進行核算。同時加強對無形資產的有效管理,以便使企業這項無形的資源變成「有形」的財富,從而提高企業的價值,加快企業的發展。

一、無形資產內容「有形化」

無形資產指沒有物質實體,但能為企業或所有者長期帶來收益的資產。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定義是:「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無形資產與有形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一樣,是企業的財富,是企業創造商品、獲取利潤的手段。它是企業擁有的一種特殊權力的象徵,有助於取得高於一般利潤水平的收益。目前,我國無形資產的計量范圍狹窄,一般要求確認的無形資產有兩類:一是外購的無形資產;二是特定類型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土地使用權等。由於許多無形資產未得到正確的計量和管理,從而不利於企業價值的真實反映,也不利於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的估計和預測,還會造成企業無形資產的浪費和流失。一些企業,尤其是那些效益較好,擁有良好信譽、馳名商標或先進專利技術的企業,在與外商合資合作時,因其無形資產沒有作價,使得資產白白流失。

可見,傳統會計的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受到了嚴峻挑戰。實際上,企業的無形資產范圍很廣。諸如與市場相關的資產如企業品牌、服務品牌、顧客關系網路等,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資產如專利權、商標、商業秘密等,與人力資源相關的資產,以及企業文化、融資關系、信息系統等組織管理資產。這些眾多的無形資產是現代企業的必備資源,其在總資產中所佔的比重有超過有形資產的趨勢。當前世界上單項資產價值最高的是無形資產,經濟技術壽命最長的是無形資產。據統計,1995年美國很多企業無形資產的比例已高達 50% -60%,如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已達到479.78億美元。

二、無形資產計量「有形化」

現行制度規定,無形資產「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量」,即以歷史成本原則為計價基礎。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這種計量模式本身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於無形資產內容的擴展,企業自創的一些「軟資產」,如企業品牌等無法按制度規定進行計價,使企業帳面無形資產的核算不完整。其次,一般來說,無形資產具有高收益性,按歷史成本計價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真實的經濟價值和它們所能夠提供的未來經濟利益,從而使企業價值大大被低估,不利於企業的經營決策。再者,企業對無形資產的佔有和使用,並不就意味著必然產生超額收益。無形資產所能發揮的作用以及作用程度,取決於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重視程度,以及無形資產物化於有形資產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以歷史成本計價無法反映資產實際價值的變化情況,絲毫不反映無形資產受新技術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按歷史成本原則計價反映的財務信息所作的決策是盲目的。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無形資產的地位急劇上升,成為企業創造超額收益和增值的關鍵因素。鑒於此,企業採用收益現值法作為無形資產的主要計價方法比較合適。無形資產的收益現值法是通過預計無形資產的未來收益來計量無形資產現實價值的。的確,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及無形資產本身的特性,使得無形資產的預期收益和尚可使用年限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收益現值法難免帶有較強的主觀性。但是考慮到無形資產價值信息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性強的信息對使用者而言更有用等,目前採用收益現值法較符合無形資產價值計量的迫切需要。同時要求在使用收益現值法時,要遵循謹慎性原則,盡量不虛誇現金流入,以利於企業對風險的控制。

三、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有形化」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重視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利用,企業的資產是無形資產主導型結構,即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佔主要部分和起主要作用。無形資產是企業巨大的財富,此時信息使用者所關注的重點,也不再是企業的「現金流轉」,而是轉向「知識增進」,開始關注無形資產的信息。「微軟」、「網最」等知識性企業擁有高於其名義價值幾十倍、幾百倍的股票市價。可見,伴隨無形資產重要性的提高,會計信息使用者越來越關心企業無形資產的狀況,他們需要會計提供有關無形資產的價值、構成、收益等主要的有用信息,以便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或管理決策。然而,傳統的會計報表是與工業經濟時代相適應,主要圍繞有形資產設計的,相當多的資產特別是無形資產在傳統的會計模式下沒有得到充分的計量和揭示。以資產負債表為例,無形資產不僅排在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等項目之後揭示,而且提示的內容也不充分,並沒有突出無形資產的重要地位。財務報表及附註中都沒有無形資產的詳細項目,既不利於全面衡量企業的真正價值,又不利於投資人了解無形資產的構成以及科研投入和技術含量,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基於無形資產決策的需求。特別是在當前企業改革的進程中,為盤活存量資源,企業間將會產生重組和購並,如何科學的評價企業的全部資產,編制出合理的財務報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企業應提高有關無形資產會計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在財務報告內容及結構方面進行適當的創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四、無形資產管理「有形化」

對無形資產的管理,要具有戰略的眼光。從投資決策到經營過程中對無形資產的利用,企業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要始終對無形資產予以關注,採取具體有效的管理措施,充

分發揮無形資產的巨大威力。當前,一些企業不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在合資合作時遭受巨大損失。更有一些企業將來之不易的無形資產輕易轉讓,導致市場份額的大幅度下降甚至全部消失,如上海的「美加凈」商標被外商以1200萬元折價後一廢棄之不用,代之而起的卻是外資企業的「露美庄臣」商標;廣州肥皂廠的「潔花」牌香皂,自從與美國P&G合資後,就被「海菲絲」、「潘停」所取代,使外商的商標日益顯赫,而我國的名牌卻被人淡忘了。還有一些企業因缺乏品牌的國際化觀念,使得其名牌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大量的國際市場因此而喪失。面對如此巨大的損失,我們不得不向社會呼籲: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一定要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管理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及時地對無形資產進行計價。同時,由於知識積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技術進步回新月異,企業在無形資產的管理中要樹立風險管理的觀念,善於對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科學分析,有預見性地採取各種防範措施,把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

(作者單位:天津商學院會計系)

⑻ 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的披露

22.企業應當披露下列與無形資產有關的信息:
(1)各類無形資產的攤銷年回限;
(2)各類無形資產當期期初和答期末賬面余額、變動情況及其原因;
(3)當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3.對於土地使用權,除按本准則第22條的規定進行披露外,還應披露該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

⑼ 會計問題

1
標題: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相關方法,結合我國國情,比較分析適應我國企業合並的相應方法。

內容:1、企業合並的涵義及不同合並形成;2、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國際比較;4、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及理由。

參考資料:《財經研究》2001、1,「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鄧小平;《財會月刊》2000、12:「購買法與權益聯合法的比較分析」,寧宇新;《時代財會》2003、5:「對我國企業保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實思考」,萬宇洵、李典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萬宇洵主編,西南財大出版,「第三章,企業合並會計」;《會計研究》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研究課題組:「論控制與合並財務報告問題。

2
標題: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相關研究目的:辨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規定;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國際國比較;3、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4、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分析;5、關聯主交易的規范措施;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會計准則講解與操作》閆德玉等,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財會月刊》2002、11「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合並會計報表編制」,孟宇;《財會月刊》2003、1,「尋探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監管體系」,車嘉麗,《黑龍江財會》「加強關聯方交易披露和監管的對策」,雷鳴等;《國際會計准則第24號》「關於關聯方說明」等。

3 標題:或有事項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項的意義和種類,掌握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內容:1、或有事項的涵義與種類;2、或有事項的確認;3、或有事項的計量;4、或有事項的帳務處理及披露;5、或有事項准則的不足與建議。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1996、3,「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林斌;《會計研究》」關於我國或有事項准則的有關問題「,宣和;《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2003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上海會計》」試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時的會計核算「王錫嵐等。

4
標題: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會計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熟練運用其要求處理實際問題。

內容:1、會計調整事項的涵義和內容;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3、會計政策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4、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5、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6、對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改進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制定,相應學習輔導資料及繼續教育的教材,《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各種會計雜志上相關論文。

5 標題:實質量於形式原則的運用分析目的:結合實際把握實質重於形式的精神,旨在會計實踐中靈活加以運用。

內容:1、實質重於形式為什麼是修正性原則(要義);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收入時的表現;3、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表現;4、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資產時的表現;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運用;6、對該原則在具體准則中進一步體現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實質重於形式探析」萬宇洵,《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期;近幾年來有關財會雜志上相關文章。

6
標題:重要性原則在具體准則中的體現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則的要義,融會貫通其在會計實踐中的運用。內容:1、重要性原則的要義分析;2、重要性原則在干具體准則中的體現;3、具體准則中重要性原則表現的分析;4、進一步完善我國具體准則的建議。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200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幾年來有關會計雜志的相關論文。

7
標題:試論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二重性目的:介紹人力資源計量的兩種方法:成本法和價值法,探討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成本計量與價值計量並存的二重模式。

內容:1、人力資源計量的成本法,其優點和缺點;2、人力資源計量的價值法,其優點和缺點;3、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具體做法。

參考資料:《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略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通訊,2002,6。

8
標題: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目的: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內容:1、會計職業道德概述;2、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等。

9 標題:商譽會計問題研究目的:通過此論文的寫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商譽領域的專業知識。

內容:1、商譽的基本概念;2、商譽的確認;3、商譽的計量;4、商譽的攤銷;5、商譽的誠值;6、商譽的披露。

參考資料:1、鄧小平《商譽會計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商譽的會計規范。

10 標題: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目的:闡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面對。

內容:1、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挑戰;3、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

參考資料:《管理會計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余緒纓主編;有關報刊雜志。

11
標題: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目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相當重要,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對確定企業價值有重大意義。

內容:1、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地位;2無形資產的確認問題;3、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4、無形資產的披露問題。

參考資料:《無形資產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於長春);《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計量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2,唐學松);《無形資產的特徵與評價》(《會計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標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探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意義與途徑

內容:1、簡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2、剖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3、提高會計信息的措施和途徑。

參考資料:《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財會研究》2002、11,《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事業財會》2002、5;《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討及其監管機制創新》《當代財會》,2002,5.

13
標題: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目的: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企業制度因素;探尋提高信息質量的相關途徑;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學途徑。

內容:1、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分析;3、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關系分析;4、提高信息質量的治理結構措施;5、改善治理結構的會計途徑。

參考資料:《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會計確定》,《會計研究》,2002、4;《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1。

14
標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目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通過本文的論述,更進一步控制,克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其主要表現;2、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參考資料: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感悟《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研究,2001,2,黃世出劉維;2、《銀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金融會計》2000年第7期;3、《財經理論與實踐》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標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措施。

內容:1、會計信息真實性概述(含義,重要性等);2、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特徵、危害;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具體對策。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等。

16 標題:我國會計規范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我國會計規范的具體形式,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等。

內容:1、會計規范的意義;2、目前會計規范的現狀、體系、形式、有效性等;3、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4、提高規范有效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陳亞民,會計規范論;陳箭深,會計研究,2001、1;葛家澍,會計研究,2001,1。

17 標題: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目的:分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為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指南。

內容:1、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原因;2、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3、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等;4、規范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5、規范選擇的原則、方法。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分析》,《會計研究》2000,3:「試論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會計研究》1999、2;《會計選擇論》。

18 標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的思考目的:從降低遵循稅法的成本著想,探討有關經濟業務處理中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相互協調問題。

內容:分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系,探討如何盡量做到二者的協調,並以某類經濟業務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協調。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有關稅法規定;2002-2003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19 標題: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目的:研究資產減值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具體問題。

內容:1、資產減值准備概述(含義、意義、理論依據等);2、《企業會計制度》關於資產減值准備規定的若干突破;3、執行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成因);4、對於八項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和操作的具體建議。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20
標題: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如何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內容:1、探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2、分析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辦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想。(可參考西方發達國家關於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經驗)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國際會計准則第14號——分部報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2000,廈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報告)、〈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經濟研究)等。

21 標題: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理論探討目的: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措施,為會計國際化的實踐作指導。

內容:會計國際化的理論解析,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因素,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和措施。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財會月刊〉。

22
標題:淺議我國加入WTO與會計改革目的:我國加入WTO後,會計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面對新的環境應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內容:文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述:1、「入世」後對我國會計環境的影響;2、加入WTO後會計改革的目標與設想;3、適應國際環境,改革中國會計。

參考資料:1、〈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會計的改革與發展〉,上海會計2001,(1);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會計問題論文摘編〉上海會計,2001,(2);3、加入WTO會計怎麼辦〉會計之友,2002,(2);4、〈加入WTO與中國會計改革〉時代財會2002;5、〈加入WTO與我國會計行業應作出哪些調整〉——當代財經2002.

23
標題: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問題研究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熟悉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與操作方法,掌握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中的特殊問題等。

內容:1、經理人期權激勵的涵義與功能;2、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3、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難點解決措施。

參考資料:1、謝德仁,劉文:〈關於經理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經濟研究〉,2000(3)。

24
標題: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資格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掌握合夥事務所的特點及其對合夥人的要求,掌握我國合夥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參考資料:1、王善平:〈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私人財產與創新能力〉,〈會計論壇〉2002年第2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王善平:《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標題:試論財務管理目目的: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內容:介紹國內外關於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運用經濟學理論論述如何定位企業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

26
標題: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目的:理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能比較各自的優劣,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內容:1、簡述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並作比較。2、財務目標選擇的原則標准;3、我國選擇何種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現代企業財務目標選擇》《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有關財務目標理論的分岐綜述》《財會月刊》2002,2;《企業財務目標的比較與選擇》《交通財會》1999,3。

27 標題:非營利組織財務問題探討
目的:本題為在非營利組織上(如學校、科研單位、非營利醫院等)工作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感興趣的同學准備。目的在於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非營利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探討有關財務問題。

內容:就非營利組織的某個或某些財務問題(如收入、支出、籌資等),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與企業財務的異同以及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優化。只要求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論述,不要求全面論述。

參考資料:1、何進日主編《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張彪《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策略》,《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4、張彪、張士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雲夢學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28 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內容:1、資本經營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狀況;2、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問題產生的根源;4、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有主要問題的對策(或改進設想)。

參考資料: 1、范恆山,資本經營:走出誤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李麗偉,淺議資本經營,現代會計,2002年第4期;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國資運營新機制,國有資產管理,2001,5;
4、郭元唏,資本經營,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版;5、陳光鴻,關於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幾點思考,上海會計,1997,11;6、韓曉亮,資本經營應注意的七天風險,財務與會計(財政部),2002,12。

29 標題: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改進、完善企業財務報告的辦法、措施。

內容:1、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必要性,現行企業報告的不足,環境的需要;2、改善企業財務報告應遵循的原則;3、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措施、辦法。

參考資料:1、葛家樹《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2、王相年,《論財務報告忍氣吞聲改進》《會計研究》1999年、7;3、朱元年論文,《會計研究》99、7;4、張延成論文,《會計研究》98、3。

30 標題:企業業績評價問題研究目的:探尋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體系、方式方法。

內容:1、企業業績評價的意義、目標;2、業績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3、業績評價的方式方法。

參考資料:1、張蕊論文,《會計研究》2001、12;2、李曉強論文,《會計研究》2000、11;3、池國華論文,《會計研究》2003、8。

31
標題:淺議私營企業期間費用的控制目的: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象雨後春筍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推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便是本文所旨。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1、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內容;2、當前私營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3、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對策。最後對私營企業發展前景展望。

參考資料:1、《試論期間成本》——會計研究,1999年11月,於勝道等;2、《論現代企業成本的戰略管理》——會計研究;1995年7月,陸距;3、《現代市場經濟成本控制新觀念》——財會月刊,2002、6;頡茂華;4、《企業管理概念》——教材。

32
標題: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參考文獻:會計研究,2004,7;楊興王,鄭軍,基於代理成本的企業績務融資契的安排研究;鄭榮鳴,中外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①
楊之帆,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方式偏好,財經科學,2001,4;周忠患等,財務管理,上海三聯書店,1993。

33
標題:關於增值稅若干問題的探討目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這就必然要求現行增值稅制也應當逐步適時的完善,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增值稅稅負的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2、推行增值稅轉型的高風險及其對策;3、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趨勢。

參考資料:1、《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聲勢》——「稅務研究」鄧子基2001、5;2、《增值稅的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稅務研究」蘇筱華2001、5;3、《對增值稅轉型的幾點逆向思考》——「稅務研究」陳曉等2001、5;4、《增值稅分析控製法的大批量及稽查應用》「稅務研究」李慶章2001、7。

34
標題: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目的: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於轉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改善與完善。通過深入分析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帶來的正、負面效應,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內容:1、我國企業債轉股的由來;2、債轉股性質定位;3、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4、完善債轉股的相關政策建議。

參考資料: 2、課題組: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影響及其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1(5);1、
吳有昌,趙曉、債轉股:基於企業治理結構的理論與政策分析[J],經濟2、 2000(2);
2、延華、彭繼廠、重建債轉股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困難與對策[J],經濟體制改革2001(6);3、
玉,關於債轉股問題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2(2);4、 庄乾志,債轉股:功能缺陷七制度依賴,財經問題研究;2000(1);5、
周小川,關於債轉股的幾個問題研究[J],投資研究,1999(12)。

35 標題:淺析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目的:分析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形成的原因,為解決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尋找出路。

內容:1、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現狀;2、債務問題形成原因及分析;3、債務問題的解決(不同角度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財務月刊》《遼寧經濟》《現代會計》等。

36
標題: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效能狀況研究目的: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設想,以便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效能的發揮。

內容:1、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現狀分析(抽樣調查);3、市公司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分析;4、上市公司監事會改進設想(結論)。

參考資料:1、網上查詢有關上市公司監事會設置、工作效能、履職現狀等有關資料;2、陳湘水,公司治理結構模式,資本市場,2001年第11期,63-67;3、監事會運行機制研究課題組,強化監事會職能,上海證券報,2001、12、19;4、李維安,張亞雙、如何構造適合國情的公司治理監機制,財經科學,2002年第2期,63-665、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原則研究課題組,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草案及其解說,南開管理評論,2001年第1期,9-24;6、上海證券交易研究發展中心,當前我四市公司治理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1、11、12;7、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功能分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12-17;
8、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交通狀況研究,當代財經,2001年第7期,34-39。

37
標題:企業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參考文獻:[1l黎仁華。談談會計報表粉飾的審計策略[J]。財會月刊,2002,(2)。[2]閻務達等。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財務指標特徵研究[J.]財務與會計,2001,(10)。[3]肖時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範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0,(5)。[4]馬永義。對遏制利潤操縱行為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5)。

38 標題: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模式研究參考文獻:② 王斌,企業的財務管理及其模式會計研究,1999,11③
董偉,張朝,集團型的財務管理的模式,財務與會計,2001,10④ 於比彪等,財務管理與績效考核集成,系統議計,財務與會計,2004,2、3⑤
錢德勤,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於比彪等,關於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的框架研究,會計研究。2004,8。

39
標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目的:通過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結合國內外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分析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探討目前CPA法律責任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CPA民事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內容:1、CPA法律責任基本問題(主體、客體、歸類原則、構成要件等);2、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分析(主、客觀原因);3、CPA承擔法律責任的現存問題分析;4、對策和建議。

參考資料:謝榮,1994《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上海社科院出版;《蒙氏審計學》第10版;江平《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論CPA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CPA民事責任的幾個基本問題》《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40
標題:審計失敗的成因及規避目的:通過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的分析,尋求其審計失敗的原因,探討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內容:1、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典型審計失敗案例分析或綜合分析);2、原因分析;3、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參考資料:網上查詢典型審計失敗案例;CPA考試指定教材《審計學》;《會計研究》、《審計研究》2001、2002、2003年相關文章。

41 標題:試論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目的:研究和探討審計人員審計責任的界定原則和思路。

內容:1、審計責任的概念界定;2、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即程序理性原則或結果理性原則,或其他原則;3、實證問題研究。

參考資料:1、謝斐信「淺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審計與經濟研究》1998,5;2、申香華「論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界定」《經濟經緯》,1999,2;3、賀花「國外有關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研究述要」《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

⑽ 無形資產准則的探討

一、新無形資產准則的相關規定
2006年《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財會[2006]3號)(本文簡稱為:新無形資產准則或新准則)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而2001年1月1日實施的(財會[2001]7號)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由此可見,2006年新准則要求採用部分費用化會計處理,而2001年則要求實行全額費用化。與2001年舊准則要求實行全額費用化相比,2006年新准則要求採用部分費用化可以減弱企業因進行新技術開發而導致企業的利潤減少,從而有效的保證企業研發激情,這對於提升一個企業或者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新無形資產准則存在的問題剖析
盡管新准則克服了舊准則的諸多缺點,但新准則也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具體表現為:
1.自創無形資產資本化需進行所處階段和特徵屬性的兩次職業判斷,一方面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判斷結果的主觀人為性。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新無形資產下,

准則規定,企業內部開發分為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時滿足五個條件時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這五個條件是: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這也就是說,無形資產資本化首先需要判斷是否處於開發階段,當處於開發階段時還需判斷是否滿足五個特徵屬性。實際工作中,無形資產研究與開發風險較大、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且項目十分復雜,要把研發活動清楚區分為研究階段還是開發階段並非易事,需要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職業判斷能力,開發階段是否滿足五個條件的判斷也存在較高的主觀人為性,自創無形資產資本化需要進行所處階段(研究階段還是開發階段)和特徵屬性(當處於開發階段時是否滿足五個條件)的兩次職業判斷,不僅耗時耗力,也加大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一方面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判斷結果的主觀人為性。
2.會計處理的單一性和現實中的企業多樣性不符,不利於激發企業的研究激情,也不利於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及低碳經濟建設。理論上講,無形資產會計處理方法有全額資本化、全額費用化和部分費用化三種。這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全額資本化和全額費用化的優點是會計處理簡單易行,但不滿足配比原則、真實原則、重要性原則,違背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等;全額費用化不利於激發企業研發熱情;全額資本化容易虛增資產並形成資產泡沫;部分費用化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兩種方法的某些缺點,但在實際中需要較高的職業判斷,也限制了其適用性。一般來講,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不僅要考慮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還應考慮國家的宏觀經濟(產業)政策。隨著會計從業人員整體水平的提升,我國政府不失時機的推行部分費用化會計處理,這既是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的需要,也有利於克服研發投資過程中的資產泡沫形成和研發積極性不高的短視行為。但這種單一部分費用化的會計處理既與現實中企業的多樣性不符,也未能同國家的產業政策聯系起來,如部分費用化給予處於淘汰產能的企業一線生機,不僅佔用大量的社會資源,也不利於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污染戰略性新興產業群,不利於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及低碳經濟建設。
3.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折舊不攤銷的會計處理方法過於輕率魯莽,缺乏理論支持,也不利於對企業操控利潤行為的監管。原無形資產准則(2001)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按直線法攤銷,攤銷年限按照法律規定年限和合同規定年限孰短原則或不超過10年原則確定。這也就是說,當使用壽命不確定時,原准則要求在10年內攤銷。而新無形資產准則(2006)規定,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攤銷,但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這里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將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折舊由10年內攤銷簡單機械的調整為不攤銷,會計處理方法調整過於輕率魯莽,缺乏理論支持;第二,使用壽命是否確定的判斷和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的不確定進行復核加入了過多的主觀成分,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操控利潤空間,不利於國家對企業操控利潤行為的監管。
4.研發支出信息披露不規范、不詳實,不利於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盡管新准則(2006)要求披露的無形資產信息比原准則(2001)詳細很多,不僅要披露各類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期初和期末余額、變動情況及原因、當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及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等,還要披露: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攤銷方法、用於擔保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攤銷金額等。可見新准則比原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披露更加詳實和實用。但應該看到,按照新准則的要求進行披露,還至少存在如下問題:①披露范圍過於狹窄。僅披露了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和商譽,對於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興無形資產的披露未作規定;②披露信息部分失真。披露的是歷史信息而不是現實信息,如:2007年初,巴士股份披露的一項關於計程車營運權的無形資產價值是巴士股份組建時的價值40元,而2006年底,上海計程車營運權已經賣到了40萬一個的價格;③披露方式不規范,目前無形資產在年報中的管理費用、開發支出、其他應付款、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等多個項目中披露,披露方式不規范,也增加了相關數據的收集難度。④披露不充分。沒有披露企業無形資產的詳細項目,有些無形資產對企業及利益相關者的投資決策相當重要,但難以用貨幣計量,沒有披露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研發支出信息披露不規范、不詳實,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合並所處階段和特徵屬性的兩次職業判斷,減少判斷次數,降低判斷結果的主觀人為性。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將自創無形資產資本化的兩次判斷,即是處於研究階段還是開發階段的判斷以及當處於開發階段時是否滿足五個條件的判斷合二為一。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要准確分析並界定是處於研究階段還是開發階段以及當處於開發階段時是否滿足「五個條件」並非易事,需要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同時兩次判斷,不僅耗費了企業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使得判斷結果更加隨意和主觀,存在較大的盈餘管理和利潤操控空間,合並所處階段和特徵屬性的兩次職業判斷,減少判斷次數,雖然不能徹底解決所有問題,但會使結果更加客觀,大大壓縮人為操控利潤的空間。具體來講,一是理論合並,即重新界定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內涵,將原滿足「五個條件」的開發階段,通過定義的重新界定從理論的高度將其劃為研究階段。二是實務操作合並,考慮到現實中會計人員的對研究和開發的思維慣性還沒有改變,實務操作中建議在沒有確鑿證據判斷「五個條件」滿足前,將所有的研究和開發支出都資本化,並設立相應的准備金,然後在期末進行判斷,對於多資本化的部分再重新「扣」出來費用化。
2.制定以部分費用化為主,全額費用化和全額資本化為輔的無形資產資本化攤銷方法,使准則為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及低碳經濟建設服務。由前分析可知,無形資產全額資本化容易虛增資產並形成資產泡沫,全額費用化不利於激發企業的研發熱情,部分費用化盡管能克服這些缺點,但在實際中需要較高的職業判斷,也限制了其的適用性。我國目前不加區分的一律實行部分費用化,不利於國家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及低碳經濟的建設。建議:對於歸屬於具有節能減排的新能源和高新技術等國家鼓勵和大力發展的產業的企業,可採用全額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以激發並鼓勵企業高管的研發激情,而對於那些歸屬於國家正在或者即將關停的污染較大、能耗較高的產業的企業,則可採用全額費用化的會計處理,提高費用化率,通過降低利潤來抑制高管的研發激情,以便其更好的被關停和淘汰。而其他絕大多數能夠市場市場競爭調節的行業,則採用部分費用化。
3.規范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選擇合適的攤銷年限。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將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簡單機械的從2001年的10年內攤銷調整為2006年的不攤銷,不僅沒有體現會計准則的連續性,也缺乏有效的理論支持,在判斷使用壽命是否確定上,准則也沒有給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議:首先建立一套關於無形資產使用壽命及使用壽命是否確定的判斷方法或標准,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為了保持新舊准則的連續性,建議仍採用一個確定的年限攤銷,但攤銷年限可適度加長,比如增加到15年,並在每年年末根據新制定的判斷方法對使用壽命是否確定進行重新判定,對於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可根據該無形資產未攤銷部分與調整後的值,重新確定直線法下剩餘使用年限內的每期攤銷額。這既符合謹慎性原則,也符合配比原則,同時也堵住了企業利用使用壽命不確定無形資產進行人為調節利潤的漏洞。
4.在保守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將更多的信息,尤其是新增無形資產的信息以更加規范的形式在報表中進行披露。具體來講,建議:一是規范披露方式,改變現行研發支出在管理費用、開發支出、其他應付款、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等多個項目中披露,將分散的披露方式集中起來進行披露,具體來講,可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下分別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中各集中披露一次,並在明細表中提供無形資產的類別、種類、來源渠道、增減金額、結余、攤銷金額等信息,對於投資數額較大的無形資產,可單獨補充說明,同時需說明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含後續開發階段具體情況以及分階段處理的不同方法。二是擴大披露范圍,如增加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興無形資產的披露,對於重要的無形資產,不僅披露其歷史成本,還應披露其現實價值,對於無法用貨幣計量的無形,如企業文化、產品品牌、員工素質等可在會計報告說明書中披露,並盡可能的披露無形資產對企業產期發展的影響。
總之,無形資產准則的制定,既要考慮准則的實用性,也要其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影響,並盡可能使准則的微觀操作和國家宏觀經濟(產業)政策結合,使准則既操作簡單,又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