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特許權使用費情況說明

特許權使用費情況說明

發布時間:2022-06-12 03:48:25

『壹』 企業所得稅優惠項目備案表怎樣填,沒填過不會呀

企業所得稅優惠項目備案表詳細填寫方法:

一、企業向稅務機關進行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時填寫本表。企業對備案表填寫內容及附報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負責。

二、企業同時備案多項優惠事項,或者備案同一優惠事項之下的不同優惠子項目,應當分別填寫本表。「年度」按照企業提交備案的優惠事項所屬納稅年度填寫。

三、納稅人識別號、納稅人名稱:按照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件上載明的內容填寫。

四、優惠事項名稱:按照稅務機關發布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名稱填寫。

五、備案方式:可以自月(季)度預繳期起開始享受優惠的優惠事項,企業在月(季)度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時進行備案的,選擇「月(季)度預繳期備案」。在年度終了後方能享受優惠的優惠事項,企業在匯算清繳期備案的,選擇「匯算清繳期備案」。對於可以選擇月(季)度預繳享受的優惠政策,企業未按要求備案的,預繳稅款時不得享受該優惠事項。但企業可以在匯算清繳時享受該優惠事項,選擇「匯算清繳期備案」。

六、享受優惠期間:填寫企業可以享受優惠事項的起止時間。屬於定期減免稅情形,優惠期間超過一個納稅年度且有明確起止時間的,填寫相應起止期間。不屬於定期減免稅或者沒有明確起止時間的,填寫享受優惠事項所屬年度1月1日(新辦企業填寫成立日期)至12月31日。

七、主要政策依據:填寫享受優惠事項主要稅收政策文件,包括稅收政策文件名稱及發文字型大小。「主要政策依據」有多項的,應當填寫與該優惠事項直接相關的政策依據,最多填寫兩項。

八、具備相關資格的批准文件(證書):企業享受優惠事項,按照規定應當具備相關資格的,填寫有關部門批準的文件或頒發的證書,包括文件(證書)名稱及文號(編號)。按照規定,享受優惠事項無需取得上述批准文件(證書)的,填寫「無」。文件(證書)包括但不僅限於下列證書: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動漫企業證書、集成電路生產企業證書、軟體企業證書、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非營利組織證書、遠洋捕撈許可證書等。

九、文件(證書)有效期:按照批准文件(頒發證書)上載明的有效期填寫。

十、有關情況說明:簡要概述享受優惠事項具體內容,如「從事蔬菜種植免稅」、「從事公路建設投資三免三減半」等。企業備案優惠事項需要符合國家規定特定行業、范圍,或者對優惠事項實行目錄管理以及對所從事項目有限制、禁止規定的,企業應當明確說明經營業務符合哪個特定行業、范圍或者目錄中的哪一個具體行業、項目,或者不屬於國家限制、禁止的項目。特定行業、范圍、目錄包括但不僅限於下列目錄:《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優惠事項對承租、承包等有限制規定的,企業應說明情況。小型微利企業應說明從業人數、資產總額情況。對於通過填報納稅申報表採集從業人數、資產總額等情況的省市,可不再填寫本欄。

十一、提交資料清單:按照稅務機關備案管理規定,企業根據實際附報資料的情況填寫。

十二、稅務機關接收本表和附報資料後,應當對企業填寫內容是否齊全、附報資料是否與表內「企業提交資料清單」欄填列內容相一致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後,由稅務機關經辦人員簽字並加蓋受理稅務機關印章(或業務專用章)。稅務機關經辦人簽收、蓋章表明稅務機關實際收取了備案資料,不代表認可企業備案資料的真實、合法。

十三、本表一式二份。稅務機關受理後,一份交付企業作為備案證明留存,一份由稅務機關留存。

表格格式見下圖:

拓展資料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資料來源:網路:企業所得稅

『貳』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包括哪些

個人提供來專利權、商標源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2)特許權使用費情況說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來看,本次個稅改革綜合所得將實行綜合所得稅率,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

具體是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的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

『叄』 新個稅法下,年度匯算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如何計算收入額

(一)收入額的確定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
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與修訂前一樣,繼續保持對稿酬所得的優惠政策)。
說明:此處的「收入額」已經是《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的「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二)減除費用標准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毎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毎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20%計算。
(三)預扣率和預扣預繳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至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說明:此處的「勞務報酬所得」預扣率及預扣預繳稅額計算公式不適用於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的傭金收入計稅。

『肆』 企業所得稅風險預警通知書的,情況說明如何寫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國稅發〔2009〕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范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稅務總局制定了《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發現的問題請及時反饋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
附件下載:
1.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
2.非居民企業稅務事項聯絡函
3.扣繳企業所得稅管理台賬
國家稅務總局
二○○九年一月九日
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加強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稅務登記管理辦法》、中國政府對外簽署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含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簽署的稅收安排,以下統稱稅收協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且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以及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企業。
第三條 對非居民企業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轉讓財產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應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對非居民企業直接負有支付相關款項義務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第二章 稅源管理
第四條 扣繳義務人與非居民企業首次簽訂與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所得有關的業務合同或協議(以下簡稱合同)的,扣繳義務人應當自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其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扣繳稅款登記。
第五條 扣繳義務人每次與非居民企業簽訂與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所得有關的業務合同時,應當自簽訂合同(包括修改、補充、延期合同)之日起30日內,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見附件1)、合同復印件及相關資料。文本為外文的應同時附送中文譯本。
股權轉讓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企業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在依法變更稅務登記時,應將股權轉讓合同復印件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第六條 扣繳義務人應當設立代扣代繳稅款賬簿和合同資料檔案,准確記錄企業所得稅的扣繳情況,並接受稅務機關的檢查。
第三章 徵收管理
第七條 扣繳義務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業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所得時,應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企業所得稅。
本條所稱到期應支付的款項,是指支付人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當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的應付款項。
扣繳義務人每次代扣代繳稅款時,應當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中華人民共和國扣繳企業所得稅報告表》(以下簡稱扣繳表)及相關資料,並自代扣之日起7日內繳入國庫。
第八條 扣繳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計算。
扣繳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實際徵收率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九條規定計算的下列應納稅所得額:
(一)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得扣除稅法規定之外的稅費支出。
(二)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實際徵收率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稅率,或者稅收協定規定的更低的稅率。
第九條 扣繳義務人對外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為人民幣以外貨幣的,在申報扣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扣繳當日國家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第十條 扣繳義務人與非居民企業簽訂與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所得有關的業務合同時,凡合同中約定由扣繳義務人負擔應納稅款的,應將非居民企業取得的不含稅所得換算為含稅所得後計算征稅。
第十一條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相關稅收法規規定,給予非居民企業減免稅優惠的,應按相關稅收減免管理辦法和行政審批程序的規定辦理。對未經審批或者減免稅申請未得到批准之前,扣繳義務人發生支付款項的,應按規定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第十二條 非居民企業可以適用的稅收協定與本辦法有不同規定的,可申請執行稅收協定規定;非居民企業未提出執行稅收協定規定申請的,按國內稅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非居民企業已按國內稅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征稅後,提出享受減免稅或稅收協定待遇申請的,主管稅務機關經審核確認應享受減免稅或稅收協定待遇的,對多繳納的稅款應依據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予以退稅。
第十四條 因非居民企業拒絕代扣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暫停支付相當於非居民企業應納稅款的款項,並在1日之內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並報送書面情況說明。
第十五條 扣繳義務人未依法扣繳或者無法履行扣繳義務的,非居民企業應於扣繳義務人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之日起7日內,到所得發生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股權轉讓交易雙方為非居民企業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業自行或委託代理人向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應協助稅務機關向非居民企業征繳稅款。
扣繳義務人所在地與所得發生地不在一地的,扣繳義務人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應自確定扣繳義務人未依法扣繳或者無法履行扣繳義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所得發生地主管稅務機關發送《非居民企業稅務事項聯絡函》(見附件2),告知非居民企業的申報納稅事項。
第十六條 非居民企業依照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在中國境內存在多處所得發生地,並選定其中之一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應向申報納稅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如實報告有關情況。申報納稅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在受理申報納稅後,應將非居民企業申報繳納所得稅情況書面通知扣繳義務人所在地和其他所得發生地主管稅務機關。
第十七條 非居民企業未依照本辦法第十五條的規定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由申報納稅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申報納稅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可以收集、查實該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其他收入項目及其支付人(以下簡稱其他支付人)的相關信息,並向其他支付人發出《稅務事項通知書》,從其他支付人應付的款項中,追繳該非居民企業的應納稅款和滯納金。
其他支付人所在地與申報納稅所在地不在一地的,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應給予配合和協助。
第十八條 對多次付款的合同項目,扣繳義務人應當在履行合同最後一次付款前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合同全部付款明細、前期扣繳表和完稅憑證等資料,辦理扣繳稅款清算手續。
第四章 後續管理
第十九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扣繳企業所得稅管理台賬》(見附件3),加強合同履行情況的跟蹤監管,及時了解合同簽約內容與實際履行中的動態變化,監控合同款項支付、代扣代繳稅款等情況。必要時應查核企業相關賬簿,掌握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收益等支付和列支情況,特別是未實際支付但已計入成本費用的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情況,有否漏扣企業所得稅問題。
主管稅務機關應根據備案合同資料、扣繳企業所得稅管理台賬記錄、對外售付匯開具稅務證明等監管資料和已申報扣繳稅款情況,核對辦理稅款清算手續。
第二十條 主管稅務機關可根據需要對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的情況實施專項檢查,實施檢查的主管稅務機關應將檢查結果及時傳遞給同級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專項檢查可以採取國、地稅聯合檢查的方式。
第二十一條 稅務機關在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中,遇有需要向稅收協定締約對方獲取涉稅信息或告知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的稅收違法行為時,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國際稅收情報交換工作規程〉的通知》(國稅發〔2006〕70號)規定辦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四十五條、四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本辦法第五條第二款所述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未依法變更稅務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期限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合同復印件及相關資料的,未按規定期限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表的,未履行扣繳義務不繳或者少繳已扣稅款的、或者應扣未扣稅款的,非居民企業未按規定期限申報納稅的、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操作規程。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伍』 對外支付款項情況表

《對外支付款項情況表(表九)》填表說明:

1.「本年度向境外支付款項金額」:填報本年度向境外實際支付款項的金額,包括未支付但已列入本年度成本費用的金額。

2.「是否享受稅收協定優惠」:填報「是」或「否」。

3.「已扣繳企業所得稅金額」:填報該項支付金額所對應的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扣繳金額,不屬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扣繳范圍的,填報「不適用」。

4.「股息、紅利」:填報向權益性投資方支付的投資收益。

5.「利息」:填報向債權性投資方支付的投資收益。

6.「租金」:填報因取得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的使用權而向出租方支付的費用。

7.「特許權使用費」:填報支付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等的使用費。

8.「財產轉讓支出」:填報因取得各種財產所有權而支付的款項。

9.「傭金」:填報向居間介紹貨物購銷成交的第三方支付的費用,包括傭金、手續費、回扣等。

10.「設計費」:填報委託受託方進行建築、工程、系統、軟體等項目設計而支付的費用。

11.「咨詢費」:填報接受咨詢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12.「培訓費」:填報接受業務技能、專業知識、系統操作、設備操作等培訓而支付的費用。

13.「管理服務費」:填報接受各種管理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14.「承包工程款」:填報接受承包裝配、勘探等工程作業或有關工程項目勞務而支付的款項。

15.「建築安裝款」:填報接受建築、安裝等項目的勞務而支付的款項。

16.「文體演出款」填報向境外演出團體或個人支付的境內文藝、體育等表演的款項。

17.「認證檢測費」:填報接受有關資質、證書、產品檢測等勞務而支付的費用。

18.「市場拓展費」:填報接受有關市場開發、拓展、滲透等勞務而支付的費用。

19.「售後服務費」:填報接受產品的檢測、維修、保養等售後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20.「其它」:填報不能歸入上述分類的勞務費支出,對於主要的項目應在下面的欄目中列明具體名稱。

『陸』 特許權使用費的特別說明

某項特來許費是否構成被自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我們也可根據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相互獨立來判斷。若不是相互獨立的,則該費用就構成了一項銷售條件,須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的種類:中
商標權 專利權 經銷權 版權 訣竅
商標權 :重點
商標(trademarks)是製造商或經銷商對其生產、製造、加工或經銷的商品或服務所使用的區別於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標志,它是其商品或服務質量的一種承諾。
商標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准注冊,稱為注冊商標,注冊人取得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其他人想使用該已注冊的商標須與商標所有人(注冊人)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並支付一定的費用。
海關估價所涉及的商標是指已在進口國注冊、受法律保護的商標,並且是進口商為了在進口國內轉售進口貨物而購買的商標。

『柒』 哪些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繳納關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的理論基礎和國際標准
1947年締結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是一個政府間的多邊貿易協定,以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為宗旨,可以稱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GATT第七條首次引入了關稅估價的基礎應為進口產品的「價值(value)」為標準的概念[1] ,這一獨立於「價格」和「成本」的概念並未在GATT中得到具體的解釋。
針對GATT第七條提出的海關估價標准,20世紀70年代末生效的 WTO《海關估價協定》(CVA, Customs Valuation Agreement)對海關估價的標准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規定。這也是大多數國家海關估價標準的來源與出處。協定第一條指出,海關計稅價格應為產品的「交易價值(transaction value)」即為產品銷售價格(selling price)增加或減去協議第八條規定的若干項調整因素(adjustments),其中應當加入「交易價值」的調整因素中即包括第8.1(c)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特許權使用費只有應同時滿足以下主要標准時,才應納入「交易價值」: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特許權使用費由進口方直接或間接的向出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作為出口方向進口方銷售貨物的條件;所增加的費用應當依照客觀存在的和可量化的數據(objective and quantifiable data)為依據[2]。
我國的海關對於特許權相關的估價辦法主要制定在2003年海關總署頒布的第102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中,我國海關估價標準的制定實際上參照了GATT第七條和WTO《海關估價協定》的相關標准。
二、我國海關對於特許權使用費的估價標准
與WTO確立的原則一致,我國海關將與進口貨物有關的特許使用權費看作為進口貨物價值的一部分。特許權使用費的概念在海關總署第213號和102號令第51條中有明確的定義,其是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使用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3]
根據特許權使用費的定義,其實質上是貨物進口方向出口方支付的針對貨物所含無形價值的對價,應當作為貨物價值的一部分計入進口完稅價格。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僅關注貨物的有形價值,許多企業在申報進口貨物價格時,僅申報了貨物本身的價格而未包括貨物所包含的無形價值。而特許權使用費則由進出口雙方通過另行簽署協議的方式單獨支付。我國海關在審單和後續稽查的過程中,如發現存在此類特許權使用費的,將會要求企業將該特許權使用費分攤進完稅價格中進行補繳進口關稅。
1. 案例
但是,並不是所有進出口雙方約定的特許權使用費均會被海關納入完稅價格徵收關稅。例如,一家外國製造企業A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子公司B,作為A公司產品在中國的製造工廠。A公司產品由諸多零部件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為a部件。A持有產品核心技術並在海外製造產品的核心零部件a,出口到B。B將核心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完成品(a大小與價值約占完成品的1/3左右)後銷售給中國客戶。為了B工廠能夠更好地組裝產品,A與B簽署了一份技術許可協議,將與產品組裝相關的技術授予B使用,由B每年按照產品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A支付許可費。在該技術許可協議中,雙方還約定B不定期的向A購買產品零部件a。
從上述事實可知,B從A進口核心零部件a且B與A簽署了特許權協議,該特許權使用費是針對整個產品的組裝技術。那麼該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被納入零部件a的進口完稅價格呢?我們通過分析中國及WTO關於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即可得知答案。
2. 我國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
根據2014年2月生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特許權許可費只有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時才需要被納入完稅價格:(1)該特許權使用費與所進口貨物有關聯;(2)構成該貨物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1)關聯性判斷標准
對於關聯性判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進口產品是否附屬於特許權或特許權是否附屬於進口產品。海關主要秉持如下三個審查原則:
第一,進口貨物是否已含有或附有(或進口後即將附加)相關知識產權或其載體[3]。如果進口貨物含有特許權使用合同約定的專利、專有技術(或用上述方法生產的)、圖片圖像等著作權作品、 軟體、光碟等或附有(進口後即將附上)商標的,則視為進口貨物與特許權使用費有關聯。這是判斷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之間關聯最為直觀的標准。如甲公司向位於中國的乙公司出口某產品,同時雙方又另行簽署了甲方授權乙在中國使用該產品所含專利技術的特許權使用協議,此種情況下,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該產品進口的完稅價格。
第二,進口貨物是否可直接銷售或輕度加工後即可銷售[3]。如針對商標權支付的許可費,進口後附上商標即可直接銷售或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銷售。此處的「輕度」加工是指稀釋、混合、分類、簡單裝配、再包裝或者其他類似加工;
第三,進口貨物是否是為實施特許技術而專門設計製造的[3]。即,以實施出口方授予的特許技術為目的,根據技術實施需要而專門訂做的附屬產品。如為了實施切削技術,進口毛坯金屬製品,或為了實施某項化學合成技術而進口化學品原材料等。
在上述案例中,A企業向B企業出口零部件a, 雖然雙方之間存在特許權協議,但是A企業與B企業簽署的特許協議是針對產品組裝技術(將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另外一種產品)而非零部件a的製造技術,零部件a的生產技術並未許可給B使用。由此可知,零部件a不含有特許權協議所約定的知識產權;其次,B公司進口零部件a後需要將其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其它產品,零部件a雖然在完成品的功能上發揮核心作用,但其只是眾多零部件的一個,所佔完成品比例約為三之一,可見B公司並非僅對零部件a輕加工後直接出售;此外,零部件a顯然也不是為了B公司實施組裝技術而製造的。零部件a的進口與組裝技術特許均以生產完成品為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可得出結論,A與B企業之間的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零部件a不存在關聯性。
(2)銷售限制判斷標准
銷售限制標准,又稱為銷售條件標准,即判斷特許權授予與貨物進口的兩個行為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實質上為另一種關聯性的判斷標准。
第一,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為購買進口貨物的前提條件[3]。即,如果進口貨物則必須先簽署特許權許可協議,貨物買賣協議與特許權協議必須同時進行;
第二,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影響合同條件的達成[3]。尤其是在進口貨物價格方面,是否因特許權協議的簽署降低了貨物的進口價格。如果進口方進口一項產品,未簽署特許使用協議就無法合法地在中國銷售,表明該項進口產品含有相關特許權或與特許權存在關聯。
對於銷售限制標准,世界海關組織(中國1983年加入世界海關組織,適用世界海關組織頒布的一系列規定)估價技術委員會(WCO, 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Valuation Committee)在2011年4月頒布了《評論25.1》(Commentary 25.1), 該評論雖然是針對《海關估價協定》第8.1(c)中特許權使用費非直接支付給出口方情況時判斷方法的解釋,但仍對銷售限制判斷標准有借鑒意義。評論第9條解釋說明了判斷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構成銷售條件(condition of sale)所應考慮的四個因素: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提及特許權使用費;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提及貨物銷售;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有合同可因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解除的條款;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有如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另一方無權製造或銷售含有該特許權的貨物[4]。
銷售限制標准相較於關聯性標准在判斷上較為復雜,WCO的《評論25.1》提及的四點考慮因素僅為存在銷售限制時可能存在的外部表現,但是是否存在銷售限制還是要判斷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與進口產品的購買是否存在相互依存或互為前提的關系,如果兩者必須同時發生且缺少任一項交易,另一項都不能進行則可判斷為存在銷售限制[5]。
在上述案例中,在A與B的特許協議中約定了進口零部件a的相關事宜,符合《評論25.1》的四個因素之一,似乎產品銷售和特許權授予行為兩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是如果仔細考量可得知其實兩者互不構成限制關系。因為A與B企業是關聯企業關系,即使雙方不簽署許可協議,AB之間還是會存在零部件a的買賣關系(因為A公司設立B公司的目的就在於在中國生產完成品)。但是,在實際審查時,海關可能會將A和B之間的交易作為無關聯關系企業間的交易來看待。從獨立交易原則的角度,AB公司間的特許權協議與零部件進口行為則可能被認定存在關聯性。但是,由於關聯系原則與銷售限制原則有一項不滿足,即可不納入完稅價格計征關稅,因此本文所述案例中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不應當納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中。
三、企業在類似貿易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
對於上述B企業的情況,由於同時存在貨物進口和技術許可的情況,如處理不善,很可能遭到海關稽查。屆時,企業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向海關解釋並提交相關證明資料。即使如此,也有可能因證據不全或提交不及時而導致海關作出企業補繳關稅稅款的決定。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對於同時簽署有特許權協議的進出口企業,可考慮採取如下行動以避免可能產生的問題:
1. 不同法律關系的協議分開簽署
首先,與進口貨物貿易合同與無關聯的特許權協議分開簽署。很多企業為了方便,將進出口企業之間相關的商業活動均約定在同一個合同中,如本文案例中,A和B公司之間的零部件買賣和組裝技術許可其實並沒有實際聯系,但均約定在一份協議中。這樣的合同簽署方式可能引起貨物進口和特許權授予存在關聯關系的誤解。除了兩種法律關系的協議應當分開簽署外,兩份合同中也不要相互提及另外一份合同的內容,如《評論25.1》所述,特許權合同中提及貨物銷售或進口貿易合同中提及特許權授予均可能被認為構成銷售限制。
其次,不同內容的特許權協議亦應當分開簽署。如貨物進出口雙方既存在針對進出口貨物的特許權授予也存在其他的不相關的特許權授予,兩種不同的特許權不應約定在同一份合同中。這樣的約定方式容易讓海關人為多項特許權使用費均與進口貨物有關聯,導致將與本不應計入完稅價格的特許權使用費也一並計入了完稅價格,導致企業繳納的稅款增加。
2. 特許事項應在合同中盡量詳盡的表述
很多企業在簽署特許權協議時將重點放在雙方義務、付款等主要條款上,僅將特許事項條款簡單的一句帶過或寫得非常模糊。這樣不利於海關判斷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的關系,如果企業不能證明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無關,恐將承擔無法提交充足證據的不利後果。因此,特許權協議中,對於特許事項務必要清楚的約定。如在本文案例中,A公司與B公司的技術許可協議中,應明確寫明所許可技術為完成品組裝技術,而非進口零部件製造技術。雖然還需要其他相關證據進行輔證,但將有利於企業在海關審查中取得積極有利的地位。

『捌』 "特殊關系確認","價格影響確認","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是什麼意思

您好。

特殊關系確認:
填報確認進出口行為中買賣雙方是否存在特殊關系,有下列八種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買賣雙方存在特殊關系,填報「是」,反之則填報「否。
(一)買賣雙方為同一家族成員的;
(二)買賣雙方互為商業上的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三)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另一方控制的;
(四)買賣雙方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受第三方控制的;
(五)買賣雙方共同直接或者間接地控制第三方的;
(六)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擁有、控制或者持有對方5%以上(含5%)公開發行的有表決權的股票或者股份的;
(七)一方是另一方的雇員、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八)買賣雙方是同一合夥的成員的。買賣雙方在經營上相互有聯系,一方是另一方的獨家代理、獨家經銷或者獨家受讓人,如果符合前款的規定,也應當視為存在特殊關系。

價格關系確認:
在海關審價過程中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賣方對買方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不予限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的限制除外)
(二)進口貨物的價格不得受到使該貨物成交價格無法確定的條件或者因素的影響;
(三)賣方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獲得因買方銷售、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而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者雖然有收益但是能夠通過調整項目包含在被估貨物的發票價格中;
(四)買賣雙方之間沒有特殊關系,或者雖然有特殊關系但是未對成交價格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海關審價過程中對於進口貨物成交價格審核的四項條件,是為了實現銷售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且銷售行為導致所有權完整轉移的目的。因此,在向海關申報前需要事先審核申報價格是否符合海關成交價格審價原則,避免由於審價而影響通關速度。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是否計入完稅價格關鍵在於是否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
特許權使用費必須是由買方支付的,且尚未包括在有關價格中,如果特許權使用費不是由買方直接或間接支付的,該費用就無須計入完稅價格。
(二)與被估貨物有關
在實際案例中要判斷這項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通常我們應把握一項基本原則,進口企業是否可以無須購買特許權就可以得到貨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以認定該特許權與被估貨物無關,如果是否定的,那特許權就與貨物有關。
(三)作為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
此項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指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引起的特許權使用費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那如何認定特許權使用費與被估貨物有關聯,根據海關《審價辦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
2.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
3.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
(二)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附有商標的;
2.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
3.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
(三)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
2.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
(四)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
2.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希望可以幫到您。

『玖』 特許權使用費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
每次收入在4000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以下為特殊情況:
(1)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的合法憑證,允許從所得中扣除。
(2)個人因專利權被企業(單位)使用而取得的經濟賠償收入(專利賠償所得),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對於劇本作者從電影、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繳個人所得稅。
企業在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代扣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應稅項目收入總額一800(或收入總額×20%)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③個人稅後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例一:宋某經某專利事務所介紹,將其擁有的某項專利權授予某工廠使用,使用費為240 000元,同時按協議向專利事務所支付中介費36 000元。問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解答:按照規定,對於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合法的憑證,允許從其所得中扣除。則公司在支付該特許權使用費時應當代扣個人所得稅稅額為:
應納稅所得額=240 000-240 000×20%-36 000=156 000元
應納稅額=156 000×20%=31 200元
在具體進行會計核算時,公司應當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240 000
貸: 現金 208 800
應交稅金——應交個人所得稅31 200

例二:科技人員老陳將自己發明的一項專利提供給外地的一家企業使用,並一次性從該企業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3000元。為了促成該次使用權的轉讓,老陳還向某中介機構支付了100元的中介費。那麼,老陳該筆所得的應納稅額應如何計算?
解答:老陳支付給中介機構的100元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合法的憑證首先應從其收入中扣除。同時,依據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費用扣除規定,老陳的該筆收入因低於4000元,只能扣除800元的費用,其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3000-100-800=2100(元)
應納稅額=2100×20%=420(元)

例三: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問葉某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個人稅後所得有多少?
解答: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①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9000)×(1-20%)×20%=2400元
②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1280=36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個人稅後所得=6000+9000+8000-3680=19320元

『拾』 商標使用費是否屬特許權使用費

屬於的,特許權使用費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並非指得「某一個」需要有償付費使用的特許權,而是一類權利,這一類權利絕大部分屬於知識產權類(非專利技術除外),畢竟知識產權是現代社會可以作為有償使用並合法交易的權利主力軍。
特許權使用費是指人們因使用權利、或如信息、服務等無形財產而支付的任何款項。如: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所得。
非權利所有人在使用該權利前,必須徵得所有人同意或支付一定的費用,否則將被視為侵權行為,要負法律責任。
權利費(royalties)和許可費(licence fees)彼此間本無本質區別,因此,《協議》及是將它們放在一起使用的。
特別說明
某項特許費是否構成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我們也可根據特許費是否與被估貨物相互獨立來判斷。若不是相互獨立的,則該費用就構成了一項銷售條件,須計入完稅價格。
特許權使用費的種類:中
商標權 專利權 經銷權 版權 訣竅
商標權 :重點
商標(trademarks)是製造商或經銷商對其生產、製造、加工或經銷的商品或服務所使用的區別於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標志,它是其商品或服務質量的一種承諾。
商標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准注冊,稱為注冊商標,注冊人取得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其他人想使用該已注冊的商標須與商標所有人(注冊人)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並支付一定的費用。
海關估價所涉及的商標是指已在進口國注冊、受法律保護的商標,並且是進口商為了在進口國內轉售進口貨物而購買的商標。

閱讀全文

與特許權使用費情況說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