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遞延收益可在5年內分攤徵收所得稅嗎
不是當年遞延轉多少收入,確認多少收入,按多少征所得稅么
❷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gwy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三)項所稱gwy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gwy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因此,所謂不征稅收入為不徵收企業所得稅的收入,這會計賬務處理上應當確認收入,通常來說,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對於財政撥款等政府補貼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應當確認當期損益。只是在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時,做納稅調整。具體做法為將不征稅收入填報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其附表三《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9行18、其他的第四列「調減金額」。然後匯總到主表中。
❸ 不征稅收入形成的費用是否可以稅前扣除
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第一,根據《中 華人 民共 和國企 業所 得稅 法實 施條 例》第二十八條規定:「……
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第二,根據《財 政部國 家稅 務總 局關 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三、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三,根據《財 政部 國 家稅 務總 局關 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規定:「一、企業 從縣 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二、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❹ 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所得稅前扣除。
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所得稅前扣除。——對。
按會計制度,必須要計算折舊。
❺ 如何用「遞延收益」科目核算不征稅收入
一、運用「遞延收益」科目核算不征稅收入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 號)中規定如下:淤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於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盂企業將符合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 5 年(60 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應稅收入總額;計入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由於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為無償取得,且政府不享有企業的所有權,所以屬於政府補助。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 16 號———政府補助》的要求,應採用收益法中的總額法進行會計核算,即將政府補助全額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遞延收益」科目專為核算不能一次而應分期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而設置。
筆者建議利用「遞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補助的特點,在收到不征稅收入時,一律記入該科目。當不征稅收入在支出形成費用時,形成資產的,在計提折舊或攤銷時,再將「遞延收益」轉入「營業外收入」,金額為對應的費用和折舊或攤銷金額。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收到政府不征稅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支出形成費用時:
借:管理費用等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支出形成資產時:
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資產折舊或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同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如果企業將符合規定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記入「遞延收益」科目後,在 5 年(60 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在第六年應轉讓營業外收入,會計處理為:借:遞延收益;貸:營業外收入。
2. 上述做法可以有效減少納稅核算工作。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不能一次而應分期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先記入「遞延收益」科目,以後再按期轉入「營業外收入」科目,實際上大部分政府補助沒有期限的規定,企業在收到時一般記入營業外收入。如果上述不征稅收入沒有在相同年度支出形成費用,企業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另外,在以後年度,由於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而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也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對於攤銷期較長的長期資產納稅調整工作會更加頻繁。而採用上述做法,收到收入時不影響損益,支出和攤銷時也不響損益,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一致,可以不必進行納稅調整,能有效減少納稅核算工作。
上述做法與會計規定也不矛盾。由於我國絕大部分企業為非上市公司,其對外提供的會計資料主要是為了滿足稅務征管的需要。所以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可以減少納稅調整事項。地方政府經常會在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給予一些政府補助,上市公司將所得記入「營業外收入」,可提升公司業績,而本文給出的做法可以避免上市公司通過政府補助粉飾公司業績。為了更好地反映不征稅收入的核算情況,建議企業可以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相關信息的披露。
二、「遞延收益」科目的其他運用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和技術維護費用抵減增值稅稅額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15 號)中規定:增值稅納稅人 2011 年 12 月 1 日以後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包括分開票機)支付的費用,可憑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抵減額為價稅合計額),不足抵減的可結轉下期繼續抵減。增值稅納稅人非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支付的費用,由其自行負擔,不得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抵減。
根據上述規定,可以利用「遞延收益」科目,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購入設備時: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
貸:遞延收益。
計提折舊時: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同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❻ 政府補貼收入 是否為不征稅收入或免稅收入(企業所得稅) 那那些屬於不征稅收入或免稅收入
看屬於什麼性質的政府補貼收入,如果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條例規定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屬於不征稅收入。其他的,比如某縣中葯材專業合作社取得該縣政府補貼33441元,不屬於不征稅收入或免稅收入。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七條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對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又作了具體的解釋:
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一)項所稱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
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三)項所稱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四)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❼ 對會計做遞延收益且不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的,通過填報什麼進行納稅調整
1、對不符合免稅條件的遞延收益,應當在收到款項時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由版於後續使用該權資金購建的資產的折舊、攤銷等可以照常稅前扣除,因此,該項遞延收益的帳面價值會小於計稅基礎,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3、在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在該遞延收益的攤銷年限內預計將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前提下,可就該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❽ 何種政府補貼 屬不征稅收入
企業取得的各項政府補貼在會計處理上計入營業外收入,作為利潤總額的組成部分。在稅務處理上,是否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 判定是否為不征稅收入的依據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和《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兩個文件。 根據上述文件,對於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企業將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應稅收入總額;計入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對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由此可以看出,這里的不征稅收入,由於其支出不允許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只是遞延納稅,並非真正的免稅。
❾ 不征稅收入是指什麼
不征稅收入是指從性質和根源上不屬於企業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負有納稅義務並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組成部分的收入。如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