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公司無形資產損失如何索賠

公司無形資產損失如何索賠

發布時間:2022-05-14 17:03:41

無形資產侵權的損失賠償選擇什麼評估假設

無形資產侵權的損失賠抄償選擇(公開市場和繼續使用)評估假設。

無形資產評估不能脫離市場,並且被評估的無形資產不是一次消耗掉,而應有連續使用和創造收益的功能,目前較為認同的無形資產評估假設,主要有公開市場假設和繼續使用假設。
供參考。

㈡ 無形資產賠償問題

物質財產的損失可以要求物業賠償,但是無形資產無法證明其存在,無法評估價值,所以無法要求賠償。

㈢ 試用期公司員工給公司造成無形資產損失怎麼辦

像這種情況他的工資是應該要扣掉的,而且還要求給予賠償。他就算去勞動部門申請仲裁也是得不到支持的。

㈣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怎麼算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額度已賬面余額為限,具體損失估計預測或專業機構評估確定

什麼是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規定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企業轉銷某項無形資產時,應按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無形資產損失的審核
1.確認無形資產的存在並為申報企業所有。

(1)獲取或編制無形資產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

(2)審核無形資產的權屬證書原件、專利技術的持有和保密狀況等,並獲取有關協議和董事會紀要等文件、資料,審核無形資產的性質、構成內容、計價依據,確定無形資產的存在性。

(3)評價無形資產計價對應繳所得稅的影響,審核無形資產計價是否符合稅法及其有關規定。

(4)審核無形資產各項目的攤銷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與上期一致,若改變攤銷政策,審核其依據是否充分。審核本期攤銷額及其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是否正確。

①除另有規定者外,外購商譽的攤銷費用不得稅前扣除;

②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企業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③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④購買的計算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2.獲取充分必要的證據。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下列證據:

(1)資產被淘汰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2)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等的書面證明;

(3)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品質鑒定報告;

(4)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5)無形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的說明。

3.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

計算企業無形資產確已形成財產凈損失或者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失,並扣除變價收入、可收回金額以及責任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具體金額。

㈤ 無形資產損失應如何處理求解

關鍵是要不要經過稅局審批,《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取消了13號令第37條的規定。

㈥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發生的凈損失應該怎麼求啊

無形資產轉讓前的賬面價值為210-210/5×3=84(萬元);

發生的營業稅為60×5%=3(萬元),

發生的凈損失為(84+3)-60=27(萬元)。

(1)購入該無形資產的會計分錄:

借:無形資產210

貸:銀行存款210

(2)計算20×9年12月31日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並編制攤銷無形資產的會計分錄:

20×9年12月31日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210/5)×(6/12)=21(萬元)

借:管理費用21

貸:累計攤銷21

(3)計算2012年7月1日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210-(21+42+42+21)=84(萬元)

(4)計算該無形資產出售形成的凈損益。

出售凈收益=60-(210-126)-60*5%=-27(萬元)

(5)編制該無形資產出售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60

累計攤銷 126

營業外支出 27

貸:無形資產210

應交稅金 3

(6)公司無形資產損失如何索賠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㈦ 企業發生"無形資產損失",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關於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主要反映在《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下稱「財稅〔2009〕57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通知》(國稅發〔2009〕88號),(下稱「國稅發〔2009〕88號文」)等政策規定中。
1.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這是關於損失准予在稅前扣除的法律淵源。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正面列舉的方式,明確了損失包括的范圍,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 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由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立法起草小組編寫的《實施條例》對「其他損失」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兜底條款,以防止前面列舉的不全面,因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形態多樣,變化多端,純粹的列舉可能無法窮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損失類別。增加這個兜底條款,意在表明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都允許扣除」。
3.為進一步明確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和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9〕57號文件。它明確規定「本通知所稱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該通知的規范對象是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但通知沒有對「其他損失」的定義、扣除等問題做進一步明確,也沒有規定無形資產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
4.財稅〔2009〕57號文件下發後,國家稅務總局又印發了國稅發〔2009〕88號文件,對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問題尤其是程序性問題做了明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於經營管理活動且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票據)等貨幣資產,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等非貨幣資產,以及債權性投資和股權(權益)性投資」。顯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所指的資產損失,是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
有觀點認為,既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沒有明確無形資產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那麼其就不能在稅前扣除。筆者認為 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規范的只是文件明確列舉的損失,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不屬於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的規范對象。既然如此,以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為由判定無形資產不能在稅前扣除,政策依據明顯不當。
現行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政策依據,只有《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稅〔2009〕57號文件。根據這些稅收規定及精神,無形資產損失作為其他損失,是允許在稅前扣除的。
關於無形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實務中還需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
並非所有的無形資產損失都可以在稅前扣除。這也是稅前扣除相關性原則的運用,即稅前扣除的支出必須是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因此,對於那些與企業經營管理無關的無形資產,其損失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2.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實際發生的凈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准予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扣除。因此,企業獲得的相應保險賠款或者責任人賠償的部分,不屬於企業發生的實際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
3.在實務中,企業要就無形資產稅前扣除與稅務機關做好溝通。根據現行稅收規定,無形資產是允許稅前扣除的,但稅務處理的具體程序,稅法並未明確規定,比如,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具體是指哪些,是否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與稅務機關及時做好溝通,以最大限度避免公司稅收利益損失。

㈧ 企業財產保險的賠償處理

第一種情況:一般性財產車輛保險當初走的是管理費用居多,收到賠款就沖管理費用
一般是:
第一步,收到賠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保險賠款
第二步,確認賠款,剛才說過,賠款分很多類
借:其它應收款——保險賠款、
貸:管理費用(應該專門有個二級科目)
第二種情況,人身傷害保險,當初福利及一些社保金因為可能會先掛在成本及費用中,到月底一並轉入應付職工薪酬,當初做的時候就是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或生產成本
貸:銀行存款
然後月底轉入職工薪酬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或生產成本
第一步,收到賠款
和第一種情況相同
第二步,當初已經作為職工薪酬,這次就是沖職工薪酬(無須考慮個人所得稅)
借:其他應收款
貸:應付職工薪酬
第三種情況保險賠款就是存貨被盜,固定資產被損壞啦,無形資產被侵權啦,當初比方公司為某項無形資產或者固定資產投保
具體分錄也就不寫了,大致也是一樣,就是未確認損失前是掛待處理財產損益,確認再沖這個計入營業外支出,但是保險公司一般十賠九不足的,待處理財產損益金額和保險公司賠付金額大多數是不一致的,固定資產要考慮折舊問題,存貨要考慮減值問題,無形資產要考慮攤銷問題,如果是足額賠款還要考慮營業外收入問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㈨ 改制後企業的無形資產怎麼處理

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及評估的影響

無形資產是企業的重要經濟資源,是知識產權與工業產權相統一的結晶,是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增值效能。據有關統計資料,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35%,高科技企業則達60%-70%。它不僅能使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經濟效益,而且其自身價值也有巨大的增值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生存發展,最終將體現於無形資產的競爭。無形資產對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及其確認。新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新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第十一條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包括商標、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商譽、營銷網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資源性資產、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無形資產價值及品牌評估等。
2.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法律依據。從元形資產本身看,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計算機軟體等涉及的法律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這些法律對於保護相應的無形資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利於企業維護其合法權益。如商標權評估後,在商標的侵權訴訟和行政保護中,可依據《商標法》對假冒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進行量化並認定賠償額,不僅有利於為商標權人打假維權提供索賠依據,而且有利於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其知名度。但從與國際接軌的角度看,我國有關無形資產的法律、法規尚不能完全適應WTO的要求。wTO規定的無形資產除上面提到的還包括版權與鄰接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商業秘密)。而在我國的《憲法》中沒有關於知識產權的內容,其涉及評估的一些法律規定也只是包含在《公司法》、《證券法》、《擔保法》等法律當中。雖然《公司法》、《證券法》、《擔保法》等法律在無形資產評估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合資、聯營、兼並、拍賣、轉讓、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等經濟活動,有利於企業認識自己品牌的價值,有利於被消費者所認可,但對其他類無形資產尚未制定特別法律或行政法規,嚴重滯後於當今實踐。
3.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作為資產評估行業規范,在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應該遵循此項基本准則。《無形資產評估准則》是中注協擬定,財政部印發的規章制度性文件,其依據是國務院行政法規9l號令和《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無形資產評估至今尚未立法。使得評估的法律依據不足,這也決定了《無形資產評估准則》只能側重技術層面,忽視了評估、披露、使用是資產評估三個環節的重要特徵,且三者缺一不可。它難以適應目前我國多種經濟體制並存的客觀需要。體現到現實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在涉及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時,《無形資產評估准則》沒提及如何使用,而這個問題在做具體評估項目時是無法迴避的。因為資產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使用,不能只強調和規范評估師的行為,更要考慮使用者的接受情況,在《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中,強調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有關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對於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在無形資產評估條款中很空泛,因沒有具體考核指標,缺乏可操作性。
4.評估方法對企業改制中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無形資產主要有三種評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和收益現值法。評估方法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首先是評估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影響——沒有明確評估的目的,評估目的錯位;或是由於最佳的評估方法中的一些評估參數難以確定,而只好改用別的評估方法。其次是評估方法本身存在的風險。(1)成本法也稱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是指在現實條件下,按功能重置資產,並使資產處於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重置成本評估法就是按重置成本價格對無形資產進行估價,即按照評估無形資產全新狀態的重置成本減去該項資產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估算無形資產價值的方法。由於無形資產具有賬面成本不完整、投資成本的弱對應性和人賬成本虛擬性的價值特點,在採用重置成本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會遇到成本資料缺乏完整性和原始成本無據可查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問題,故在使用重置成本法確定無形資產的評估值時,會存在數據資料不準確和不精確的風險,難以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准確。(2)市價法也稱現行市價法,現行市價評估法是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評估對象相同或類似的資產作為比較對象,針對各項價值影響因素,分析比較對象的成交價格和交易條件,將被評估資產與比較對象逐個進行對比調整,估算資產價值的方法。由於無形資產的不可比性,使其沒有可比的市場價值。每個企業無形資產由於其在同業中的壟斷地位和優越程度不同,為企業帶來的超額盈利水平各異,對於相同種類的無形資產,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當無形資產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難以找到可比的市價。另外,我國企業從80年代中期才開始逐漸重視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交易時間短、數量少,可使用的無形資產交易的歷史資料有限,採用市價法對這些行業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必須面對數據選用的風險。(3)收益法也稱收益現值法,收益現值是指企業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預期收益折現的總金額。收益法是把被評估無形資產剩餘壽命期間內的預期未來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無形資產價格的方法。運用收益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的風險主要體現在評估參數收益額、收益期和折現率等因素的確定上。收益額選取的風險是:無形資產的具體類型不同,其使用價值表現不同,帶來的超額收益也不同。收益期選取的風險是:無形資產收益期的確定一般有年限法和更新周期法兩種形式。年限法指在形成企業控制的無形資產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受到法律和合同的特定保護,如商標、專利權等年限,也稱法定(合同)年限,而法定(合同)期限內是否還具有剩餘經濟壽命是評估時應考慮的重要問題。更新周期法是指產品更新周期和技術更新周期。在一些高技術和新興產業,科學技術進步往往很快轉化為產品的更新換代。折現率選取的風險是:根據折現率的概念可確定折現率的計算方法即以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作為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的確定一般為政府債券的利率,風險報酬率的確定常用的方法主要為累加法。

㈩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發生的凈損失,如何處理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發生的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閱讀全文

與公司無形資產損失如何索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