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地出讓金審計目標
一、土地出讓金的含義
土地出讓金是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包括受讓人支付的其他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變更有關的征地和拆遷補償費用、土地前期開發費用和土地出讓收益等。具體可以概況為以下幾類:
(一)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以所確定的總成交價款為土地出讓價款;
(二)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的,以按規定計算應當補繳的價款為土地出讓價款;
(三)變現、處置、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以按規定計算應當補繳的價款為土地出讓價款;
(四)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的,以繳納的續期價款為土地出讓價款;
(五)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的,以按規定計算應當補繳的價款為土地出讓價款。
然而,土地出讓金並不是簡單的土地價款。對於住宅等項目,採用招標、拍賣的方式,可通過市場定價,土地出讓的高低與土地的用途、位置和土地出讓年限緊密相關,土地出讓金就是土地價款。可是,對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配套房,以及開發園區等項目,往往不是依靠完全的市場調節,需要政府幹預,土地出讓金就帶有稅費的性質,就是定價。現行的土地出讓金的實質,可概括為它是一個既有累計若干年的地租性質,又有一次性收取的似稅非稅性質的矛盾復合體。
二、審計土地出讓金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賣地」獲得的土地出讓金是一些地方政府經營城市的主要收益,也是地方政府預算外的最大收入來源。如何合理使用和能否合法合規使用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從宏觀調控上講,土地出讓金具有雙重功能:一是調節土地的利用,改進和調整產業結構,制約或促進經濟發展;二是作為調整市場經濟關系的經濟杠桿,調控如何在國家、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三者之間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調節市場競爭關系。同時,《土地管理法》還對土地出讓金的使用范圍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主要用於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支農和保障中低收入群體住房的城市建設等。由此可見土地交易市場良性運行的重要性,但是,各地房地產開發「圈地」盛行,土地交易過程中違法、違規問題頻頻發生,土地出讓金用於違規建設招待所等城市建設現象也越來越多,土地出讓金的收支問題開始被公眾關注,土地出讓金審計迫在眉睫。
三、開展土地出讓金審計的切入點
我認為,開展土地出讓金審計,重點是要從土地相關政策入手,並結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具體可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一)土地出讓金收支是否全額納入預算管理
從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讓金收支要求全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
(二)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
有明確的規定,主要用於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完善國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設施建設支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以及土地出讓業務費、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和支付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支出等。
(三)土地出讓收支中是否存在損失浪費、貪污腐敗和國有土地資產收益流失問題
有的地方政府將應通過招拍掛出讓的土地違規協議出讓或採取先徵收、再以某種理由向用地單位返還出讓金或給予其他資金補助等形式為用地單位減免或變相減免出讓金,或以明顯低於市場交易的價格出讓土地,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浪費,國有土地資產收益流失、滋生腐敗。
(四)征地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計劃並遵守相關審批制度
劃撥、出讓和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否合法合規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政府將土地資源在各產業部門進行合理配置。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因此,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一經批准下達,必須嚴格執行。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的,按規定程序報相關部門審批核定。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超過當年下達計劃的,應扣減下一年度相應的計劃指標。
劃撥、出讓和轉讓用地,相關政策也有所規定。劃撥用地主要用於國家機關、軍事、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等用地,屬於無償取得土地使用權;出讓用地是目前最普遍的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包括協議、招標、拍賣和掛牌四種方式,協議出讓沒有引入充分的競爭機制,缺乏公正性,不利於公平競爭,容易滋生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
四、土地出讓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地方政府在土地領域的「自由空間」,直接或間接地引發了土地違法、違規問題。目前土地出讓資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以租代征」農民集體土地,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以租代征」規避了農用地轉用審批和土地徵收審批手續,同時,這種行為還規避了進行征地補償安置、履行耕地佔補平衡和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法定義務。對企業和地方政府而言,「以租代征」不需要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可以繞過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限制,快速投入項目建設。對於農民而言,通過租地每年可以領到比自己從事農業生產收入更高的租金,從而使農民更傾向於租地。但是這種行為影響了國家土地管理秩序,影響了國家「嚴把土地閘門」的土地調控政策的有效執行和耕地保護目標的實現,也影響了農民的長遠利益和社會穩定。
(二)一些政府違規為拖欠出讓金的用地單位發放土地使用證
為了吸引投資項目等原因,一些地方政府為拖欠出讓金的用地單位違規發放土地使用證,以及為繳納部分出讓金的用地單位分割辦理土地使用證,造成開發商只用少量資金就取得了大片土地的控制權,給開發商囤積土地提供了便利條件,不利於政府對土地市場的調控,同時還增加了銀行和政府的風險。
(三)用「以土地換項目」 手段搞城市建設
從表面上看,「以土地換項目」能夠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但其弊端很大,一是
「以土地換項目」往往規避了招拍掛出讓土地使用權而將經營性土地直接協議出讓,或通過虛假招拍掛的方式出讓經營性土地,不利於建立和規范正常的土地交易市場秩序。二是「以土地換項目」的方式出讓的土地價格往往明顯低於市場價格,造成國有土地收益流失。三是換給開發商的土地未繳納出讓金而直接換成了工程項目,造成了這部分應繳納出讓金的體外循環和固定資產投資脫離計劃控制。
(四)部分土地出讓金未做到應收盡收部分
本應收歸政府的出讓金未能做到應收盡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減免和變相減免出讓金,如有的地方政府將應通過招拍掛出讓的土地違規協議出讓、為用地單位減免或變相減免出讓金等;有的地方在與用地單位簽訂出讓合同後,又以政府辦公會議等形式,研究決定減免出讓金;有的地方採取先徵收、然後再以某種理由向用地單位返還出讓金或給予其他資金補助等形式變相減免出讓金。二是欠征出讓金,用地單位由於多種主客觀原因,長期拖欠應上繳政府的出讓金。
(五)征地補償安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拖欠、出借征地補償費;二是欠收挪用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隨著各級政府對征地補償安置問題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和被征地農民維權意識的增強,大部分農民都能夠拿到應得的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被征地農村集體也能夠拿到安置補助費和土地補償費。但對於部分地方自行安排的或從安置補助費和土地補償費中收取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由於這部分資金是集中起來後在以後的若干年逐步發放的,所以有的地方就放鬆了徵收的力度或將已收取的資金挪用於其他用途,影響了這部分資金的足額籌集和安全使用。
五、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及完善措施
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利益驅動。很多地方政府只考慮加快建設和發展速度,以多種土地優惠政策作為招商引資的條件,而這些優惠行為最終主要體現在供地方式和供地價格兩方面。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少數人徇私舞弊、謀取私利的情況。
如何使我國的土地管理體系規范化、合法化,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門在制度層面上建立一套「統一供應、信息公開、地價評估、集體決策」的土地市場管理制度,制定出明確的土地出讓操作規程,使土地市場交易環境透明化;財政部門把土地出讓金全額納入預算,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加大財政部門在土地管理中的話語權。促進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推行和土地市場的健康發展,使土地管理體系隨著新規定的出台和相關法規的完善呈現出「體系健全、分工明確、多部門協調」的格局。促使地方政府在土地領域的「自由空間」越來越窄,以遏制土地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生。
⑵ 商品房的費用成本的稅收和費用
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所得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
一、土地開發成本構成
1、土地徵用及拆遷費 新區開發含對土地所有者的安置資、樹木青苗補償費、土地附加物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及遷墳、魚塘。養殖場的拆遷賠償費等。舊城區開發含動遷戶臨時安置的安置費、自行安置的補助費、私房征購費等。
2、土地購置費 雙方在土地交易中發生的價款。
3、出讓金 國家收取的款項。包括市國土資源局收取的和國家收取的兩部分。
4、七通一平費 指開發區內的市政工程建設費,包括開發區內的供水、供電、排洪、排污、供氣、通訊及道路建設費用,這些費用按開發單位價目成本總額包括以下幾種,歸集並計算出單項總造價後,按土地開發受益面積平攤到土地開發成本中去。
① 場地平整
② 勘察設計
>③ 臨時設施
④ 樁基工程
⑤ 土建安裝
⑥ 管理費 七通一平費用單獨施工、計算時計入。
⑦ 利息 七通一平費用單獨施工、計算時計入。
5、耕地佔用稅
6、耕地開墾費
7、征地管理費 指為組織與管理土地開發工程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生產工人輔助工資、工資附加費、辦公費、差旅費、職工教育費、固定資產使用費、檢驗試驗費、勞保技安費等。
8、佔耕地教育附加費
9、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10、南水北調費
11、新菜田開發基金
12、出讓金業務費
13、契稅
14、利息 目前國內外銀行提供貸款均是以復利法計算利息的。所以開發工程的貸款利息,應以復利計息計人成本。
二、建築及安裝工程費 1、建築及安裝工程費 指新建全部建築物、構築物的施工及設備購置費用。主要包括:
① 人工費 直接從事建築安裝工程施工的工人和在現場為建築安裝工程施工操作服務的輔助工人的基本工資。
② 材料費 工程施工所耗用的並構成工程實體的主要材料、其它材料、結構物及零件的成本,以及周轉材料的攤銷費。
③ 機械使用費 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機械動力設備發生的費用。包括折舊費、大修費、附屬工具費。動力及燃料費等。
④ 施工管理費 為組織和管理工程施工和為施工服務而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
- 工作人員工資
- 工資附加費
- 辦公費
- 差旅費
- 檢驗試驗費
⑤ 設備購置及安裝費 包括各種設備的購置及安裝費。
- 供熱及換熱站
- 供電設備、安裝(外接及配電室、配電箱費用)
- 電梯
2、小區內公共服務及建設費 指按規劃要求興建
① 中小學校、幼兒園
② 健身設施或用房
③ 醫院
④ 派出所
⑤ 環境衛生用房
⑥ 物業管理用房(保安監控室)
⑦ 居委會
⑧ 商店
⑨ 停車場(洗車場)
⑩ 其他服務設施
3、小區內公共設施配套工程建設費 (單指工程施工費用)
① 道路 停車場 地面硬化 圍牆
② 排水、排污管道
③ 供水管道、二次加壓
④ 監控系統
⑤ 供電線路、路燈
⑥ 寬頻及機房
⑦ 有線電視
⑧ 通訊線路
⑨ 供熱管道及換熱站
⑩ 園林、綠化
三、基礎工程費
(主體工程基礎費用)
四、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1、渣土費
2、人防費
3、中學增建費
4、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5、舊城改造費
6、公建地費
7、牆改費
8、便道佔用費
9、環境保護監察費
10、城市綠化費
五、前後期費用
1、勘察設計費
2、監理費
3、招標費
4、質檢費
5、測量、放線費
6、價格評估費
7、綜合開發管理費
8、房屋所有權登記費
9、房屋所有權登記工本費
10、物業前期費
11、散裝水泥限袋費
12、工程質量監督費
13、工程造價管理費
14、安全監督費
15、勞動定額測定費
16、外省承包工程管理費
17、施工圖紙審查費
18、預算費
19、施工噪音管理費
20、專家評審費
六、預備費
1、熱力補貼費
2、供暖
3、煤氣集資
4、煤氣施工
5、供電
6、供水外接
7、排污費
七、經營管理費 企業運行項目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1、監察審計費
2、資質年審費
3、營業執照年審費
4、治安費
5、衛生費
6、行業管理部門培訓費
7、城市交通集資費
8、報刊費
9、街道管理費
10、計劃生育管理費
11、社會統籌
12、教育基金
八、貸款利息 項目貸款或投資款項的計息,各銀行是以復利計息的。
九、不可預見費
十、銷售、廣告費
1、銷售提成費用
2、廣告費
3、銷售營業稅
十一、各種稅費
⑶ 加強國土資源財務管理 保障國土資源資金供應
(2005年5月10日)
一、為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我國和自治區當前經濟發展形勢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即要建設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全面小康社會。
在人均GDP為參照的衡量標准中,以1980年為基數,當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250美元。2002年我國GDP首次超過10萬億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0美元,人民生活基本實現小康。這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預期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目標,也是一個惠及全國各族人民的宏偉目標,同時也是給予我們重要的歷史責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面臨六大基本挑戰:一是我國人口總量高峰期來臨;二是能源和自然資源的超常規利用;三是生態環境的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狀態尚未改變;四是實施城市化戰略的困擾;五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六是全國信息化進程和科技競爭力培育難度大。要解決這些重大的挑戰性困難,必須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要把握和貫徹7個方面的主題:一是始終保持經濟的理性增長,強調在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約束下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二是全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強調經濟增長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三是滿足「以人為本」的基本生存要求,強調社會成員的生存保障程度、就業與分配的合理性,身心健康水平越來越高;四是調控人口數量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五是維護、擴大和保護自然資源;六是發揮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對於發展「瓶頸」的突破;七是始終調控環境與發展的平衡,維護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2004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已經表明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與世界各國工業化初中期階段典型特徵相似,同時又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差距。一是我國經濟二元結構特徵十分明顯。目前我國城鄉發展存在巨大差距,2000年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2/3,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僅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二是我國是人口和資源總量的大國,但同時又是一個人均資源的貧國。我國是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卻大大低於世界人均水平。我國實現工業化進程是在經濟二元結構特徵十分明顯、人均資源並不十分富裕的條件下推進的。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克服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弱點和弊端,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多數發達國家是在工業化任務完成之後,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潮流變化推進信息化的。日本和美國工業化大約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我國則是工業化處於初中期階段,要同時完成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大力推進信息化的雙重發展目標,一要大力發展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盡快使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新的成長鏈;二要通過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特別是要加快我國製造業的優化升級步伐;三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在政務、商務和國民經濟其他領域廣泛應用信息化技術,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動。
從2003年開始,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粗放型增長方式回潮。表現在:一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原材料投資超高速增長,鋼鐵、水泥、電解鋁投資翻番增長;二是房地產投資增長過快,各類開發區過多,濫佔耕地現象嚴重;三是民間投資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四是第三產業增長速度緩慢;五是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下降,已經下降到20世紀90年代水平;六是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造成油荒、電荒、煤荒。
為此,在2004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宏觀措施,嚴把信貸和土地兩個「閘門」,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局部地區和某些行業投資過旺得到抑制的同時,農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得到增強,全面進行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全社會物價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對於國土資源部門,則成為參與宏觀調控的部門之一。
二、圍繞我國的改革發展需要,加快國土資源系統的改革進程
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國土資源系統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從自治區來講,地質勘查力度進一步加大,現在每年的地質勘查資金投入預計達到3億元左右;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取得新進展,成功預報了12起地質災害,有效地防止了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危害;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進展順利,補充耕地的數量逐步加大,完成了12個國家投資的土地開發項目,新增耕地2080.3公頃;國土資源規劃進一步完善,全區有66個縣(市)完成了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目前,國土資源規劃、礦產資源產業化項目規劃、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等進展順利;土地登記規范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糾正了土地登記中存在的問題。
國土資源治理整頓取得較好成效。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區開發區數量核減了13個,占已清理出各類開發區數量的40.6%,核減規劃面積6623.62公頃。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95宗,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糾正和解決。礦產資源管理治理整頓和專項整頓成效明顯。全區采礦許可證進行了了清理,注銷了部分逾期的探礦權采礦權許可證,使我區的礦業秩序進一步得到好轉。
積極穩妥地做好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國發〔2004〕12號和組通字〔2004〕22號文件下發後,我廳及時向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進行了專題匯報,按照國務院及中組部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自治區國土資源體制改革的調研工作,成立了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自治區貫徹落實兩個文件精神的意見和措施,制定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關於調整自治區以下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幹部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並於2004年11月適時召開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明確了國土資源體制改革的任務和目標。做到了各項管理工作規范、平衡運行,確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國有資產不流失。
為了適應國土資源改革體制的要求,廳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為了加強國土資源的執法監察工作,廳成立了執法監察處和執法監察總隊,各地建立執法監察支隊、大隊;為強化建設用地審批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建設用地管理處;為了適應國土資源幹部體制改革的要求,成立了審計處。國土資源系統財務工作要適應體制改革的需要,必須按照《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要求,各地(州、市)、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設立內部財務機構,獨立進行會計核算並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的要求,加強對國土資源資金的管理,依法做好國土資源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的收繳以及國土資源各項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做到專款專用。
三、依法做好財務管理工作,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一)適應財政體制改革的要求,做好部門預算編制管理工作
當前財政體制改革進行正積極進行,逐步實施了部門預算編制改革、政府集中采購、非稅收入改革及國庫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們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結合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弄清弄懂各項財政改革的精神,扎扎實實地在實行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等各項改革措施中,逐步建立起比較完整和規范的財務工作體系。使我們的部門預算編制既能滿足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項資金需要,又要保證符合部門預算編制的各項規定,做到全面合理,符合實際。積極研究學習國土資源管理業務工作,了解掌握業務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為編制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預算編制依據。同時要細化預算的編制,完善項目預算的專家評審制度,提高項目預算編制的准確性。積極與財政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解決部門預算、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和下達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資金的及時和全面到位。並且要做好部門預算執行、專項支出的監督檢查及項目竣工決算的審查工作。
(二)認清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依法理財的自覺性
財務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也是各項國土資源工作進展情況的反映。近年來,隨著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和發展,作為國土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重要方面的財務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國土資源財務工作如何適應財政改革的需要、如何圍繞國土資源管理的中心任務依法理財、如何為國土資源事業提供有效經費保障、如何正確執行國家財經政策,管好用好國土資源管理資金,為國土資源管理服務,保證國土資源管理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支出最低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全區國土資源系統領導幹部和財務人員要帶頭學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等基本法律,了解相關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准則,掌握財政改革的基本要求,學會合理「要錢」、嚴格「管錢」、有效「花錢」,依法組織好各項收入與支出,做到每一項收入都有法規依據,每一筆支出都符合制度規定。要通過學習,提高財務部門依法理財的能力。還要讓業務部門了解財務工作的基本規章,按照規章制度的要求,花好每一分錢。使依法理財成為每個領導、每個單位、每個部門的自覺行動。
(三)緊緊圍繞國土資源工作重點,做好財務管理工作
2005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任務已經確定,財務工作要緊緊圍繞廳的中心工作展開。一是要在嚴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進程中,結合國土資源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新情況建立和完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新的收繳辦法,探索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推進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等方面的具體制度建設。完善土地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制定各地(州、市)、縣(市)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准或區片綜合地價。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制定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二是要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提高礦產資源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努力為自治區經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的工作中,加大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力度,完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和使用費管理辦法,確保依法徵收和有效使用。三是要在圍繞自治區經濟發展全局,積極推進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中,為保證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編制好各類專項資金預算,保證規劃、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地質環境調查及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的資金需要。四是積極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為自治區社會穩定做出新的貢獻。進一步完善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分配的監管,防止征地中損害農民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四)嚴格徵收,依法征管,保證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
目前國土資源系統的項目經費主要是從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非稅收入中進行安排的。為了保證各專項資金項目有足夠的資金來源,我們必須進一步規范徵收管理,提高各類收費的徵收和入庫率,做到應收盡收。當前和今後的主要任務,一是要解決好徵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制度不落實、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二是必須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入庫管理。嚴格按自治區非稅收入管理改革的有關要求,堅持「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管理」制度,執行好國家和自治區有關銀行賬戶管理的有關規定,確保國土資源各類專項資金及時和全額入庫,提高徵收面和入庫率。三是要加強對自治區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專項收費徵收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堵住截留、坐支和挪用各類專項收費的漏洞,對於違反收費管理規定的要嚴格按規定查處。
(五)完善制度,規范行為,加強監督,預防和遏制資金管理中出現的腐敗現象
要修改、完善和制定各類財務管理制度。隨著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及財政改革的深化,我們面臨的形勢和管理任務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及時研究和適應這種變化,針對國家和自治區對國土資源管理的新要求和新形勢,及時修改和完善原有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國土資源管理形勢的新的管理制度。同時要強化監督意識,增強監督力度,擴大監督范圍,加強對各類支出的監控和財務監督,嚴格控制不合理開支。特別是要加強重點資金和重點項目的監督檢查工作,研究建立重大支出項目的定期報告和跟蹤管理制度。
各級財務部門要把健全和完善各項資金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強監督檢查作為反腐倡廉的重要內容,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逐步建立「預算嚴格、收支合理、操作規范、監督嚴密」的財務管理與監督體系。進一步增強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自覺模範地遵守財經法規。進一步加快管理和監督手段的現代化,全面推進會計電算化,逐步實現會計信息的網路化。及時掌握各類資金使用單位的會計核算管理的動態信息,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充分與審計等相關部門進行配合,發揮他們在資金使用管理監督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對國土資源各項資金收支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督管理體系。
(六)加強教育,嚴格管理,全面提高系統內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隨著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對財務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嚴、任務越來越重。要管好用好各項國土資源資金,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尤為重要。要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努力提高系統內財務人員的素質。加強對財務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培訓,加強新理論、新知識和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與手段的學習。經常開展勤政廉政教育,抵禦社會上各種不正之風的侵蝕,提高拒腐防變能力。要嚴格管理,嚴肅紀律,改進作風,提高財務人員隊伍的整體管理服務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在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財務報表匯總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⑷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對土地實行用途管制制度,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
?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鄉(鎮)人民政府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管理的有關工作。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公安、行政監察、審計、稅務、銀行等部門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第二章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四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民委員會者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的,可由鄉(鎮)人民政府管理。?
第五條 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依法實行登記發證制度。?
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省直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登記發證,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登記發證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市轄區內的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統一登記。?
第七條 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必須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或者因出租、抵押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的,由原負責土地登記的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
第八條 依法取得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等土地使用權進行開發的,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由市、縣人民政府登記,核發土地使用證,確認土地使用權。?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九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下列規定審批:?
(一)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准;?
(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三)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以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鄉(鎮)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鄉(鎮)以外的其他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縣級人民政府審查,由省人民政府授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
第十條 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中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
已經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的,應當進行修訂;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修訂前,其建設用地規模應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規模執行。?
在城市規劃區、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一經批准下達,必須嚴格執行。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或者超過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設用地。?
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經核准後,可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未嚴格執行建設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或者沒有完成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將執行情況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對土地等級進行評定。?
土地調查結果和土地等級評定結果,應當作為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徵收土地稅費等的依據。?
第四章 耕地保護 ?
第十四條 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必須按下列規定開墾、整理與所佔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城市規劃佔用耕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開墾;?
(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村莊、集鎮規劃佔用耕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用地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建設單位負責開墾、整理;?
(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以外,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由建設單位負責開墾。?
開墾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組織驗收;整理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
第十五條 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本辦法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
耕地開墾費由批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取。 其中,依法應當報經國務院批準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取。收取的耕地開墾費按規定繳省財政,專項用於開發整理新的耕地。?
第十六條 耕地開墾費按下列標准繳納:?
(一)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按被佔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至十二倍繳納;?
(二)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的,按被佔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繳納。?
耕地開墾費不得減免,建設單位應當將其作為建設用地成本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根據上級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劃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保護措施,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數量不減少。?
第十八條 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因進行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需要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的,必須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上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該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收取土地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市、縣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使用合同,無償交由村民委員會或者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時,由市、縣人民政府收回,並按照當季作物產值給予適當補償。?
第二十條 土地開發必須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按照批準的開發方案和期限進行。?禁止單位和個人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土地開發活動。?
第二十一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等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必須按下列許可權辦理審批手續:?
(一)一次性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五十公頃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五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一百公頃以上六百公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開發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開發成農用地的,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優惠政策。?
第二十二條 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土地整理方案,並組織實施。土地整理方案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依法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根據土地整理方案,進行舊村搬遷改造等需要佔用農用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用新整理的農用地置換。?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的投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必須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於土地的開發、整理和復墾,不得挪作他用;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原國有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佔用稅,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二十四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具體建設項目使用國有建設用地及國有未利用土地,按照下列許可權辦理審批手續:?
(一)佔用土地二公頃以下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逐級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二)佔用土地二公頃以上八公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三)佔用土地八公頃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軍事設施和跨省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建設項目用地,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外單獨選址的建設項目用地,應當報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條 徵用土地按下列標准進行補償:?
(一)徵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耕地(含園地、魚塘、藕塘,下同),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
(二)徵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耕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八倍;?
(三)徵用林地、牧草地、葦塘、水面等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六倍;?
(四)徵用鄉(鎮)、村公共設施或者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農村村民住宅佔用的集體所有土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七倍;?
(五)徵用未利用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
第二十六條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徵用耕地,其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二)徵用林地、牧草地、葦塘、水面以及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倍。?
第二十七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青苗補償費按一季作物的產值計算;?
(二)被徵用土地上的樹木,凡有條件移栽的,應當組織移栽,付給移栽人工費和樹苗損失費;不能移栽的,可給予作價補償;?
(三)被徵用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可按有關規定給予折價補償,或者給予新建同等數量和質量的附著物。?
對在征地期間,突擊栽種的樹木、青苗和搶建的建築物、構築物,不予補償;在非法佔用土地上建設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不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 經批准使用國有農、林、牧、漁、鹽場的土地,而使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視原使用單位的投入情況,參照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同類土地補償費的標准給予適當補償;青苗、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補償辦法和標准辦理。?
第二十九條 徵用土地的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由市、縣人民政府從同級財政專戶中全額撥付。被徵用土地的單位不得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補償、補助費以外提出其他附加條件。?
第三十條 依法收回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需要補償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原使用單位需要搬遷的,建設單位應當負責搬遷。?
收回有償使用的國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補償。?
第三十一條 國家依法徵用的土地,自批准徵用下一年起,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相應減免該土地所負擔的農業稅和農產品定購任務。?
被征地單位的耕地全部被徵用或者徵用土地後人均耕地不足六十六平方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有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徵用土地費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有關鄉(鎮)、村按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辦理。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剩餘土地轉為國家所有,由原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或者耕種,建設項目佔用該土地時,應當按征地辦法和標准給予原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償。?
第三十二條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後,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用地定額標准,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按規定期限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未取得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的,有關部門不得批准立項和辦理建設用地報批手續。?
第三十三條 新增建設用地,除依法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外,必須實行有償
使用。?
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依法可以繼續無償使用外,均應實行有償使用。?
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方式包括:?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第三十四條 以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
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有關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必須專項用於耕地開發。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向上級人民政府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原國有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額留給有關市、縣人民政府。?
第三十五條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時,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
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報經批准。准予轉讓的,應由受讓方辦理出讓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經批準保留劃撥土地性質進行轉讓的,可不辦理出讓手續,但轉讓方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繳納土地收益。?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需要抵押的,應當先進行地價評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抵押所擔保的債務不得超過扣除出讓金後的土地價值。在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從土地使用權拍賣或者轉讓所得的價款中繳納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款額後,抵押權人方可依法受償。?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需要改變土地用途進行經營性活動的,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准予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費。?
第三十六條 國有土地租賃,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租賃合同。?
第三十七條 以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或者作價出資,土地使用者必須按規定報經批准,並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辦理出讓手續。?
第三十八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家或者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辦理臨時用地審批手續,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確需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使用審批手續。?
第三十九條 臨時使用土地按以下標准進行補償:?
(一)臨時使用城市規劃區內建設用地,應當按照相應年期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確定補償費;臨時使用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建設用地,應當參照當地佔用一般耕地的補償標准確定補償費,造成地面附著物破壞的,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二)臨時使用農用地的,應當按照該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確定補償費;造成地面附著物破壞的,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三)臨時使用未利用地的,應當參照當地佔用一般耕地補償標準的百分之三十確定補償費。
臨時使用農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一年內恢復原貌。
第四十條 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以及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用地審批許可權,按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執行;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鄉鎮企業的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其用地標准,應當按照國家建設用地標準的低限執行。?
第四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
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報經批准後,方可轉移。?
第四十二條 鄉(鎮)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給予被佔地單位適當補償。使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耕地被佔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八倍,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地被佔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使用其他土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地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土地相鄰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至五倍。?
第四十三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舊村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山坡荒地,嚴格控制佔用農用地。新建宅基地面積限額為:?
(一)城市郊區及鄉(鎮)所在地,每戶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六十六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的村莊,每戶面積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村莊建在鹽鹼地、荒灘地上的,可適當放寬,但最多不得超過二百六十四平方米;?
(三)山地丘陵區,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戶面積一百三十二平方米;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戶面積可以適當放寬,但最多不得超過二百六十四平方米。?
人均佔有耕地六百六十六平方米以下的,每戶宅基地面積可低於前款規定限額。?
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在本條第二款規定的限額內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宅基地面積標准。?
第四十四條 農村村民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使用宅基地:?
(一)因結婚等原因,確需建新房分戶的;?
(二)原住宅影響村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藉落戶,農村確無住房的;?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四十五條 農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四十六條 農村村民一戶有兩處以上宅基地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多餘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統一安排使用,有地面附著物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補償標准由村民會議確定;也可以實行有償使用,但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多餘的宅基地。?
對收回和退出的宅基地,應當依法辦理集體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手續。?
第四十七條 在農、林、牧、漁業生產用地范圍內,改變用地性質,佔用土地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的,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和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八條 土地監督檢查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查處相結合的方針,遵循依法、及時、准確的原則,實行土地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土地巡迴檢查制度、土地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
第四十九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土地審批、發證、行政處罰以及土地招標、拍賣等具體行政行為應當進行監督,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為,依法責令限期糾正或者予以撤銷。?
第五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發現非法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必須責令其停止施工;對拒不停止、繼續施工的,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施工設備、建築材料等措施予以制止。?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耕地開墾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拒不開墾耕地,也不繳納耕地開墾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開墾耕地或者補繳耕地開墾費;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減少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或者擅自調整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擅自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等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辦理批准手續;逾期不辦理批准手續的,責令其停止開發。?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批准減免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有償使用費、徵用土地費的,其批准行為無效,違法減免的各項費用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補繳。?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挪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土地有償使用費等,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逾期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面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支付。?
第五十七條 未按規定將有關批准文件備案的,由上級有關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五日,山東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分別根據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九日山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一九九二年九月十日山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決定修正的《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以及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山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山東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⑸ 省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主要有哪些如何落實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5〕52號),省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標准如下: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於國務院下達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標;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得低於國務院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考核指標;各類非農建設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和基本農田後,補充的耕地和基本農田的面積與質量不得低於已佔用的面積與質量。
根據上述規定,省級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主要包括: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計劃管理,不違法違規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超計劃批准農用地轉用;落實保護耕地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轄區內耕地保有量不低於上級人民政府下達或分解的控制指標;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確保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補劃基本農田的數量和質量不低於佔用的數量和質量;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確保非農建設項目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後,補充耕地的面積與質量不低於已佔用耕地的面積與質量;保證按期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保證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土地整理、耕地開發;確保不發生重大土地違法案件特別是佔用耕地和基本農田案件,對土地違法案件能及時查處並依法處理到位。
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強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要以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佔補平衡與基本農田佔用補劃落實等情況為核心指標,作為認定其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是否合格的標准。同時,將耕地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土地違法責任追究制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政府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制度、耕地保護補償機制等,建立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
(二十二)建立耕地保護責任的考核體系。國務院定期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達耕地保護責任考核目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國務院報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的履行情況。實行耕地保護責任考核的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國土資源部會同農業部、監察部、審計署、統計局等部門定期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並向國務院報告。對認真履行責任目標,成效突出的,要給予表彰,並在安排中央支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時予以傾斜。對沒有達到責任目標的,要在全國通報,並責令限期補充耕地和補劃基本農田。對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的情況也要定期考核。
⑹ 土地復墾費的會計處理
企業向農墾開發公司繳納的土地復墾費,一般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支付的土地復墾費是否與固定資產有關,如有關,應記入「在建工程」科目;如無關,就要看土地復墾的用途是什麼。
湖北省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徵收和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實行耕地佔一補一,確保全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強我省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徵收和使用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規政策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由耕地開墾費、存量土地有償使用費凈收益的30%、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地方政府留存部分、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組成。
第三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由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徵收,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應建立「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帳戶」,單獨核算耕地開發專項資金。
第四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徵收。
(一)耕地開墾費。使用耕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實行佔用耕地與開發復墾掛鉤,按照「佔多少、補多少」的原則,由用地單位或個人開發復墾同等數量、質量的耕地,沒有條件開發的,應按實際佔用耕地面積,依照以下標准一次性繳納耕地開墾費:使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耕地的,耕地開墾費為土地補償費總額的2倍;使用其他耕地的,耕地開墾費為土地補償費總額的1倍。
使用耕地的單位或個人開墾耕地時,應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耕地補充協議,預交耕地開墾費,開墾耕地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協議使用預交的耕地開墾費。若不能履行協議的,由使用耕地的單位或個人按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
耕地開墾費由有審批許可權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在農用地轉用審批時徵收(國務院審批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門徵收)。經批准轉用耕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應憑土地管理部門核定的交款金額和開具的交款通知單,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耕地開墾費。未繳納耕地開墾費的,土地管理部門不得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
耕地開墾費實行省、市(州)、縣(市)土地管理部門三級分成使用,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應於每季第一個月的前10日,按省30%、市(州)20%、縣(市)50%的分成比例,將上季度收取的耕地開墾費回撥或上繳。
(二)存量土地有償使用費。存量土地有償使用費按規定入庫後,財政部門根據土地管理部門填報的有關清算單據,及時把存量土地有償使用(包括出讓、轉讓、租賃、入股、提供場地使用權等有償使用形式)費的30%劃撥到土地管理部門開設的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帳戶。
(三)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按規定上繳中央財政30%,地方政府留用的70%,分別按省20%、當地50%分成,繳入財政後再按規定程序納入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帳戶。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徵收,按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的規定執行(規定另發)。
(四)土地復墾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用地單位或個人必須向有徵用土地審批權的土地管理部門繳納復墾費。土地管理部門應在兩年內組織復墾完畢。
土地復墾費按《湖北省土地復墾實施辦法》規定的土地復墾費收取標准執行。
(五)土地閑置費。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以劃撥或出讓方式使用耕地,超過規定期限未使用的,由所在市、縣土地管理部門對用地單位或個人收取土地閑置費。具體收費標准分別按省物價局鄂價費字[1992]130號文件和《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屬行政性收費,按預算外專項資金管理。縣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應對收入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其收入金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支出按計劃和規定的用途,從財政專戶撥付到土地管理部門開設的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帳戶。
第六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由土地管理部門專項用於耕地開發,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調控用於其他支出。
撥入到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帳戶的費用,統一在「撥入專款」「專款支出」會計科目中核算。
第七條 收取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統一使用省財政廳印製的「湖北省耕地開發專用收費票據」,並到同級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
第八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使用范圍:
(一)扶持單位或個人開發(復墾)耕地,擴大耕地面積;
(二)用於異地開發整理耕地的補助;
(三)用於村莊遷並、土地整理等增加耕地項目的補助;
(四)用於對耕地開發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的獎勵。
第九條 經同級財政部門核定,省、市(州)、縣(市)土地管理部門可從本級收取的耕地開發專項資金中提取4%的業務費。
業務費主要用於為開展耕地開發工作及耕地開發項目的勘查、規劃、技術設計等必要開支。
第十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徵收和使用,應保障省土地管理部門下達的年度耕地開發復墾整理計劃的實施。
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年度耕地開發計劃編制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季度用款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後實施。
第十一條 耕地開發項目獲批准後,耕地開發者可持批准文件向所在縣(市)土地管理、財政部門申請耕地開發補助費;需要向上級申請耕地開發補助費的項目,由縣(市)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向上申請補助。
耕地開發項目的補助款額,由縣以上土地管理部門與開發者簽訂耕地開發合同時約定。
第十二條 各市(州)、縣(市)確實沒有條件按照耕地「佔一補一」原則在用地年度內組織開墾新耕地的,應委託上級土地管理部門組織異地開發耕地,並按委託耕地開發數量和所需投入資金上繳到上級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帳戶,由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統籌安排使用,組織異地開發耕地。
第十三條 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收支情況,實行季、年報制度。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應於每季度終了十日以內,分別向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和財政部門報送季度《湖北省耕地開發專項資金收支情況報表》;年終除報送財務收支決算報表外,應分別就本地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徵收和使用情況向同級政府、財政部門和上級土地管理部門、財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
在保證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耕地開發復墾整理計劃後,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當年節余部分可轉入下年度繼續使用。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要定期組織財政、物價、審計、土地等部門,對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徵收、使用、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審計、監督,保證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合理徵收和使用。
第十五條 對違反財政、財務制度,擅自降低或提高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徵收標准,截留、挪用或拖欠耕地開發專項資金的,要按照《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暫行規定》和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給予有關單位和有關責任人相應的處罰。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省土地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湖北省耕地造地費徵收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⑺ 山東省農村土地徵用補償辦法怎樣規定的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1999年8月22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
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對土地實行用途管制制度,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鄉(鎮)人民政府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管理的有關工作。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公安、行政監察、審計、稅務、銀行等部門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第二章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四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民委員會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的,可由鄉(鎮)人民政府管理。
第五條 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依法實行登記發證制度。
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省直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登記發證,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登記發證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市轄區內的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統一登記。
第七條 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有途的,必須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或者因出租、抵押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的,由原負責土地登記的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
第八條 依法取得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等土地使用權進行開發的,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由市、縣人民政府登記,核發土地使用證,確認土地使用權。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九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下列規定審批:
(一)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准;
(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三)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以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鄉(鎮)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鄉(鎮)以外的其他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縣級人民政府審查,由省人民政府授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
第十條 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中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已經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的,應當進行修訂;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修訂前,其建設用地規模應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規模執行。
在城市規劃區、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一經批准下達,必須嚴格執行。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或者超過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設用地。
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經核准後,可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未嚴格執行建設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或者沒有完成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將執行情況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對土地等級進行評定。
土地調查結果和土地等級評定結果,應當作為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徵收土地稅費等的依據。
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十四條 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必須按下列規定開墾、整理與所佔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城市規劃佔用耕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開墾;
(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村莊、集鎮規劃佔用耕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用地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建設單位負責開墾、整理;
(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以外,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由建設單位負責開墾。
開墾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組織驗收;整理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
第十五條 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本辦法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
耕地開墾費由批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取。其中,依法應當報經國務院批準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收取。收取的耕地開墾費按規定繳省財政,專項用於開發整理新的耕地。
第十六條 耕地開墾費按下列標准繳納:
(一)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按被佔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至十二倍繳納;
(二)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的,按被佔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繳納。
耕地開墾費不得減免,建設單位應當將其作為建設用地成本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根據上級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劃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保護措施,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數量不減少。
第十八條 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因進行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需要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的,必須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步上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該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收取土地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市、縣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使用合同,無償交由村民委員會或者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時,由市、縣人民政府收回,並按照當季作物產值給予適當補償。
第二十條 土地開發必須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按照批準的開發方案和期限進行。
禁止單位和個人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土地開發活動。
第二十一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等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必須按下列許可權辦理審批手續:
(一)一次性開發未確定使用的荒山、荒地、荒灘五十公頃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五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一百公頃以上六百公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開發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開發成農用地的,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優惠政策。
第二十二條 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土地整理方案,並組織實施。土地整理方案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依法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根據土地整理方案,進行舊村搬遷改造等需要用農用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用新整理的農用地置換。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的投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必須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於土地的開發、整理和復墾,不得挪作他用;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原國有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佔用稅,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二十四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具體建設項目使用國有建設用地及國有未利用土地,按照下列許可權辦理審批手續:
(一)佔用土地二公頃以下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逐步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二)佔用土地二公頃以上八公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三)佔用土地八公頃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軍事設施和跨省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建設項目用地的,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外單獨選址的建設項目用地,應當報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條 徵用土地按下列標准進行補償:
(一)徵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耕地(含園地、魚塘、藕塘,下同),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
(二)徵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耕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八倍;
(三)徵用林地、牧草地、葦塘、水面等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六倍;
(四)徵用鄉(鎮)、村公共設施或者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農村村民住宅佔用的集體所有土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七倍;
(五)徵用未利用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
第二十六條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徵用耕地,其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二)徵用林地、牧草地、葦塘、水面以及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倍。
第二十七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青苗補償費按一季作物的產值計算;
(二)被徵用土地上的樹木,凡有條件移栽的,應當組織移栽,付給移栽人工費和樹苗損失費;不能移栽的,可給予作價補償;
(三)被徵用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可按有關規定給予折價補償,或者給予新建同等數量和質量的附著物。
對在征地期間,突擊栽種的樹木、青苗和搶建的建築物、構築物,不予補償;在非法佔用土地上建設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不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 經批准使用國有農、林、牧、漁、鹽場的土地,而使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視原使用單位的投入情況,參照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同類土地補償費的標准給予適當補償;青苗、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補償辦法和標准辦理。
第二十九條 徵用土地的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由市、縣人民政府從同級財政專戶中全額撥付。被徵用土地的單位不得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補償、補助費以外提出其他附加條件。
第三十條 依法收回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需要補償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原使用單位需要搬遷的,建設單位應當負責搬遷。
收回有償使用的國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補償。
第三十一條 國家依法徵用的土地,自批准徵用下一年起,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相應減免該土地所負擔的農業稅和農產品定購任務。
被征地單位的耕地全部被徵用或者徵用土地後人均耕地不足六十六平方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有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徵用土地費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有關鄉(鎮)、村按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辦理。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剩餘土地轉為國家所有,由原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或者耕種,建設項目佔用該土地時,應當按征地辦法和標准給予原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業集體經濟組織補償。
第三十二條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後,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用地定額標准,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按規定期限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未取得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的,有關部門不得批准立項和辦理建設用地報批手續。
第三十三條 新增建設用地,除依法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外,必須實行有償使用。
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依法可以繼續無償使用外,均應實行有償使用。
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方式包括: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第三十四條 以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有關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縣(市)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十繳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百分之二十繳省人民政府,百分之三十繳中央財政,百分之四十留當地縣(市)人民政府,專項用於耕地開發。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在城市規劃區內收取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二十繳省人民政府,百分之三十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五十留本市人民政府。
原國有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額留給有關市、縣人民政府。
第三十五條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時,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報經批准。准予轉讓的,應由受讓方辦理出讓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經批準保留劃撥土地性質進行轉讓的,可不辦理出讓手續,但轉讓方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繳納土地收益。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需要抵押的,應當先進行地價評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抵押所擔保的債務不得超過扣除出讓金後的土地價值。在實現抵押權時,應當從土地使用權拍賣或者轉讓所得的價款中繳納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款額後,抵押權人方可依法受償。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需要改變土地用途進行經營性活動的,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准予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費。
第三十六條 國有土地租賃,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租賃合同。
第三十七條 以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或者作價出資,土地使用者必須按規定報經批准,並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辦理出讓手續。
第三十八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家或者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辦理臨時用地審批手續,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確需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使用審批手續。
第三十九條 臨時使用土地按以下標准進行補償:
(一)臨時使用城市規劃區內建設用地,應當按照相應年期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確定補償費;臨時使用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建設用地,應當參照當地佔用一般耕地的補償標准確定補償費,造成地面附著物破壞的,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二)臨時使用農用地的,應當按照該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確定補償費;造成地面附著物破壞的,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補償;
(三)臨時使用未利用地的,應當參照當地佔用一般耕地補償標準的百分之三十確定補償費。
臨時使用農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一年內恢復原貌。
第四十條 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以及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用地審批許可權,按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執行;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鄉鎮企業的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其用地標准,應當按照國家建設用地標準的低限執行。
第四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報經批准後,方可轉移。
第四十二條 鄉(鎮)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使用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給予補佔地單位適當補償。使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耕地被佔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八倍,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地被佔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使用其他土地,土地補償費標准為該地鄰近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土地相鄰一般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至五倍。
第四十三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舊村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和山坡荒地,嚴格控制佔用農用地。新建宅基地面積限額為:
(一)城市郊區及鄉(鎮)所在地,每戶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六十六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的村莊,每戶面積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村莊建在鹽鹼地、荒灘地上的,可適當放寬,但最多不得超過二百六十四平方米;
(三)山地丘陵區,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戶面積一百三十二平方米;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戶面積可以適當放寬,但最多不得超過二百六十四平方米。
人均佔有耕地六百六十六平方米以下的,每戶宅基地面積可低於前款規定限額。
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在本條第二款規定的限額內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宅基地面積標准。
第四十四條 農村村民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使用宅基地:
(一)因結婚等原因,確需建新房分戶的;
(二)原住宅影響村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藉落戶,農村確無住房的;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四十五條 農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四十六條 農村村民一戶有兩處以上宅基地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多餘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統一安排使用,有地面附著物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補償標准由村民會議確定;也可以實行有償使用,但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多餘的宅基地。
對收回和退出的宅基的,應當依法辦理集體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手續。
第四十七條 在農、林、牧、漁業生產用的范圍內,改變用地性質,佔用土地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的,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和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八條 土地監督檢查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查處相結合的方針,遵循依法、及時、准確的原則,實行土地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土地巡迴檢查制度、土地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
第四十九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土地審批、發證、行政處罰以及土地招標、拍賣等具體行政行為應當進行監督,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為,依法責令限期糾正或者予以撤銷。
第五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發現非法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必須責令其停止施工;對拒不停止、繼續施工的,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施工設備、建築材料等措施予以制止。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耕地開墾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拒不開墾耕地,也不繳納耕地開墾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開墾耕地或者補償耕地開墾費;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減少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或者擅自調整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擅自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等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辦理批准手續;逾期不辦理批准手續的,責令其停止開發。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批准減免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有償使用費、徵用土地費的,其批准行為無效,違法減免的各項費用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補繳。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挪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土地有償使用費等,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逾期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面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支付。
第五十七條 未按規定將有關批准文件備案的,由上級有關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山東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分別根據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九日山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一九九二年九月十日山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決定修正的《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以及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山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山東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⑻ 土地取得成本與土地開發成本有什麼不同
土地取得成本就是開發商通過招、拍、掛等方式取得土地的價格,比如120萬/畝。土地取得成本是取得開發用地所需的費用、稅金等。在完善的市場經濟下,土地取得成本一般是由購置土地的價款和在購置時應由開發商(買方)繳納的稅費構成。在目前情況下,土地取得成本的構成,根據房地產開發取得土地的途徑分為下列3種:
1.通過徵用農地取得的,土地取得成本包括農地徵用費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
2.通過在城市中進行房屋拆遷取得的,土地取得成本包括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費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
3.通過在市場上「購買」取得的,如購買政府出讓或其他開發商轉讓的已完成徵用拆遷的熟地,土地取得成本包括購買土地的價款和在購買時應由買方繳納的稅費(如交易手續費、契稅)等。
土地開發成本--指開發區內的市政工程建設費,包括開發區內的供水、供電、排洪、排污、供氣、
通訊
及道路建設費用,這些費用按開發單位價目成本總額包括以下幾種,歸集並計算出單項總造價後,按土地開發受益面積平攤到土地開發成本中去。
1、土地徵用及拆遷費 新區開發含對土地所有者的安置資、樹木青苗補償費、土地附加物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及遷墳、魚塘。養殖場的拆遷賠償費等。舊城區開發含動遷戶臨時安置的安置費、自行安置的補助費、私房征購費等。
2、土地購置費 雙方在土地交易中發生的價款。
3、出讓金 國家收取的款項。包括市國土資源局收取的和國家收取的兩部分。
4、七通一平費 指開發區內的市政工程建設費,包括開發區內的供水、供電、排洪、排污、供氣、通訊及道路建設費用,這些費用按開發單位價目成本總額包括以下幾種,歸集並計算出單項總造價後,按土地開發受益面積平攤到土地開發成本中去。
① 場地平整
② 勘察設計
③ 臨時設施
④ 樁基工程
⑤ 土建安裝
⑥ 管理費 七通一平費用單獨施工、計算時計入。
⑦ 利息 七通一平費用單獨施工、計算時計入。
5、耕地佔用稅
6、耕地開墾費
7、征地管理費 指為組織與管理土地開發工程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生產工人輔助工資、工資附加費、辦公費、差旅費、職工教育費、固定資產使用費、檢驗試驗費、勞保技安費等。
8、佔耕地教育附加費
9、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10、南水北調費
11、新菜田開發基金
12、出讓金業務費
13、契稅
14、利息 目前國內外銀行提供貸款均是以復利法計算利息的。所以開發工程的貸款利息,應以復利計息計人成本。
二、建築及安裝工程費
1、建築及安裝工程費 指新建全部建築物、構築物的施工及設備購置費用。主要包括:
① 人工費 直接從事建築安裝工程施工的工人和在現場為建築安裝工程施工操作服務的輔助工人的基本工資。
② 材料費 工程施工所耗用的並構成工程實體的主要材料、其它材料、結構物及零件的成本,以及周轉材料的攤銷費。
③ 機械使用費 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機械動力設備發生的費用。包括折舊費、大修費、附屬工具費。動力及燃料費等。
④ 施工管理費 為組織和管理工程施工和為施工服務而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
- 工作人員工資
- 工資附加費
- 辦公費
- 差旅費
- 檢驗試驗費
⑤ 設備購置及安裝費 包括各種設備的購置及安裝費。
- 供熱及換熱站
- 供電設備、安裝(外接及配電室、配電箱費用)
- 電梯
2、小區內公共服務及建設費 指按規劃要求興建
① 中小學校、幼兒園
② 健身設施或用房
③ 醫院
④ 派出所
⑤ 環境衛生用房
⑥ 物業管理用房(保安監控室)
⑦ 居委會
⑧ 商店
⑨ 停車場(洗車場)
⑩ 其他服務設施
3、小區內公共設施配套工程建設費 (單指工程施工費用)
① 道路 停車場 地面硬化 圍牆
② 排水、排污管道
③ 供水管道、二次加壓
④ 監控系統
⑤ 供電線路、路燈
⑥ 寬頻及機房
⑦ 有線電視
⑧ 通訊線路
⑨ 供熱管道及換熱站
⑩ 園林、綠化
三、基礎工程費
(主體工程基礎費用)
四、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1、渣土費
2、人防費
3、中學增建費
4、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5、舊城改造費
6、公建地費
7、牆改費
8、便道佔用費
9、環境保護監察費
10、城市綠化費
五、前後期費用
1、勘察設計費
2、監理費
3、招標費
4、質檢費
5、測量、放線費
6、價格評估費
7、綜合開發管理費
8、房屋所有權登記費
9、房屋所有權登記工本費
10、物業前期費
11、散裝水泥限袋費
12、工程質量監督費
13、工程造價管理費
14、安全監督費
15、勞動定額測定費
16、外省承包工程管理費
17、施工圖紙審查費
18、預算費
19、施工噪音管理費
20、專家評審費
六、預備費
1、熱力補貼費
2、供暖
3、煤氣集資
4、煤氣施工
5、供電
6、供水外接
7、排污費
七、經營管理費 企業運行項目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1、監察審計費
2、資質年審費
3、營業執照年審費
4、治安費
5、衛生費
6、行業管理部門培訓費
7、城市交通集資費
8、報刊費
9、街道管理費
10、計劃生育管理費
11、社會統籌
12、教育基金
八、貸款利息 項目貸款或投資款項的計息,各銀行是以復利計息的。
九、不可預見費
十、銷售、廣告費
1、銷售提成費用
2、廣告費
3、銷售營業稅
十一、各種稅費
國家和地方政府徵收的投資方向調節稅、工商統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十二、總投資額
十三、利潤額
⑼ 土地取得成本與土地開發成本有何不同
土地取得成本就是開發商通過招、拍、掛等方式取得土地的價格,比如120萬/畝。土地取得成本是取得開發用地所需的費用、稅金等。在完善的市場經濟下,土地取得成本一般是由購置土地的價款和在購置時應由開發商(買方)繳納的稅費構成。在目前情況下,土地取得成本的構成,根據房地產開發取得土地的途徑分為下列3種:
1.通過徵用農地取得的,土地取得成本包括農地徵用費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
2.通過在城市中進行房屋拆遷取得的,土地取得成本包括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費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
3.通過在市場上「購買」取得的,如購買政府出讓或其他開發商轉讓的已完成徵用拆遷的熟地,土地取得成本包括購買土地的價款和在購買時應由買方繳納的稅費(如交易手續費、契稅)等。
土地開發成本--指開發區內的市政工程建設費,包括開發區內的供水、供電、排洪、排污、供氣、
通訊
及道路建設費用,這些費用按開發單位價目成本總額包括以下幾種,歸集並計算出單項總造價後,按土地開發受益面積平攤到土地開發成本中去。
1、土地徵用及拆遷費 新區開發含對土地所有者的安置資、樹木青苗補償費、土地附加物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及遷墳、魚塘。養殖場的拆遷賠償費等。舊城區開發含動遷戶臨時安置的安置費、自行安置的補助費、私房征購費等。
2、土地購置費 雙方在土地交易中發生的價款。
3、出讓金 國家收取的款項。包括市國土資源局收取的和國家收取的兩部分。
4、七通一平費 指開發區內的市政工程建設費,包括開發區內的供水、供電、排洪、排污、供氣、通訊及道路建設費用,這些費用按開發單位價目成本總額包括以下幾種,歸集並計算出單項總造價後,按土地開發受益面積平攤到土地開發成本中去。
① 場地平整
② 勘察設計
③ 臨時設施
④ 樁基工程
⑤ 土建安裝
⑥ 管理費 七通一平費用單獨施工、計算時計入。
⑦ 利息 七通一平費用單獨施工、計算時計入。
5、耕地佔用稅
6、耕地開墾費
7、征地管理費 指為組織與管理土地開發工程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生產工人輔助工資、工資附加費、辦公費、差旅費、職工教育費、固定資產使用費、檢驗試驗費、勞保技安費等。
8、佔耕地教育附加費
9、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10、南水北調費
11、新菜田開發基金
12、出讓金業務費
13、契稅
14、利息 目前國內外銀行提供貸款均是以復利法計算利息的。所以開發工程的貸款利息,應以復利計息計人成本。
二、建築及安裝工程費
1、建築及安裝工程費 指新建全部建築物、構築物的施工及設備購置費用。主要包括:
① 人工費 直接從事建築安裝工程施工的工人和在現場為建築安裝工程施工操作服務的輔助工人的基本工資。
② 材料費 工程施工所耗用的並構成工程實體的主要材料、其它材料、結構物及零件的成本,以及周轉材料的攤銷費。
③ 機械使用費 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機械動力設備發生的費用。包括折舊費、大修費、附屬工具費。動力及燃料費等。
④ 施工管理費 為組織和管理工程施工和為施工服務而支付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
- 工作人員工資
- 工資附加費
- 辦公費
- 差旅費
- 檢驗試驗費
⑤ 設備購置及安裝費 包括各種設備的購置及安裝費。
- 供熱及換熱站
- 供電設備、安裝(外接及配電室、配電箱費用)
- 電梯
2、小區內公共服務及建設費 指按規劃要求興建
① 中小學校、幼兒園
② 健身設施或用房
③ 醫院
④ 派出所
⑤ 環境衛生用房
⑥ 物業管理用房(保安監控室)
⑦ 居委會
⑧ 商店
⑨ 停車場(洗車場)
⑩ 其他服務設施
3、小區內公共設施配套工程建設費 (單指工程施工費用)
① 道路 停車場 地面硬化 圍牆
② 排水、排污管道
③ 供水管道、二次加壓
④ 監控系統
⑤ 供電線路、路燈
⑥ 寬頻及機房
⑦ 有線電視
⑧ 通訊線路
⑨ 供熱管道及換熱站
⑩ 園林、綠化
三、基礎工程費
(主體工程基礎費用)
四、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1、渣土費
2、人防費
3、中學增建費
4、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5、舊城改造費
6、公建地費
7、牆改費
8、便道佔用費
9、環境保護監察費
10、城市綠化費
五、前後期費用
1、勘察設計費
2、監理費
3、招標費
4、質檢費
5、測量、放線費
6、價格評估費
7、綜合開發管理費
8、房屋所有權登記費
9、房屋所有權登記工本費
10、物業前期費
11、散裝水泥限袋費
12、工程質量監督費
13、工程造價管理費
14、安全監督費
15、勞動定額測定費
16、外省承包工程管理費
17、施工圖紙審查費
18、預算費
19、施工噪音管理費
20、專家評審費
六、預備費
1、熱力補貼費
2、供暖
3、煤氣集資
4、煤氣施工
5、供電
6、供水外接
7、排污費
七、經營管理費 企業運行項目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1、監察審計費
2、資質年審費
3、營業執照年審費
4、治安費
5、衛生費
6、行業管理部門培訓費
7、城市交通集資費
8、報刊費
9、街道管理費
10、計劃生育管理費
11、社會統籌
12、教育基金
八、貸款利息 項目貸款或投資款項的計息,各銀行是以復利計息的。
九、不可預見費
十、銷售、廣告費
1、銷售提成費用
2、廣告費
3、銷售營業稅
十一、各種稅費
國家和地方政府徵收的投資方向調節稅、工商統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十二、總投資額
十三、利潤額
⑽ 關於土地出讓金,中央和地方怎樣分配呢 是地方60%,中央40%
地方70%,中央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五條 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10)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審計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問題須從根上治》
全國首次針對土地出讓金展開大范圍審計之際,土地出讓金管理再度引發關注。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全國土地出讓價從2001年的1296億元,到去年首次超過4萬億元,13年間增長超30倍,總額累計19.4萬多億元。
然而,這近20萬億元的巨額資金,多數處於「封閉運行」,導致違規不斷、腐敗滋生。這也可以從2008年和2010年對部分地區土地出讓金的審計報告中得到證實。
土地出讓金管理中的問題,不是缺乏制度的結果,而是制度得不到遵守的結果。土地出讓金的管理和使用,土地管理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等法規,均對其作了規范,其中,「收支兩條線」、強化與公共財政預算的協調和銜接,是基本要求。
然而,制度再「豐滿」也抵不過現實運作中的「骨感」:做假賬減少固定支出者有之,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者有之,侵吞挪用者有之,且絕非個別現象。
不遵守制度,誠然有制度紕漏和不法者借機尋租的因素,但更根本的原因,在於土地出讓金這本賬上,在記錄地方預算外主要收入的同時,還「記錄」了沉重的地方利益訴求,以及多年形成的地方治理慣性。既要發展經濟又要發展公共服務,是地方治理的兩大要務。
而經濟增長模式單一導致地方財政來源單一,限制了地方的治理空間。面對越來越繁雜的地方事務和剛性公共支出,依靠土地差價補充地方財政收入,充分利用地方債務平台,成為不少地方的共同選擇。無論是地方治理義務還是履行還債義務,客觀上對土地出讓金的管理構成了挑戰。
而在主觀層面,不少地方預算管理水平仍然較低,對本應納入基金預算的土地出讓金更是缺乏科學管理的認識,加之地方用錢決策尚未與人大等機構形成機制化的協調模式,因此土地出讓金常常游離於監管之外。
可以說,土地出讓金亂象集中顯現了地方財權事權不統一、預算管理滯後、決策機制不科學等弊端。因此,從根上革除弊端,才能讓土地出讓金變成明白賬。
首先,要把治理土地出讓金問題與正在深入推進的財稅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其著重點就是對央地關系的適度調整,盡可能實現地方財權和事權的相對統一。一旦地方能夠獲得長期穩定、與其管理事務相當的財政收入,那麼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就會減輕,土地出讓金專款專用、陽光化使用的環境就可形成。
土地出讓金問題還反映出加快修訂預演算法的現實需要。提高預算編制和實施的科學性,是預演算法修法的核心,地方基金預算如何實現與財政預算的協調,能否讓人大對基金預算實施全程監督,土地出讓金將是一個重要考核標准。
土地出讓金存在的問題也呼喚著地方治理的優化。在地方獲得更多財權的前景下,怎樣讓權力得到規范,怎樣提高地方花錢的決策水平是一個重大課題。明確事權,同樣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治理土地出讓金問題,不僅要解一時之弊,更需要著眼於長遠。針對土地出讓金展開大范圍審計,是創造改革環境的先手,而在相關領域的持續改革,則是勝負手。把改革進行下去,土地出讓金積弊自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