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辦法的辦法內容
第一條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將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第四條 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障。
第五條 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崗位聘用、業務培訓、表彰獎勵、科研項目和課題申報、社會活動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的權利。
民辦學校應當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建立教職工工資專戶制度,按時足額發放教職工工資,並按照規定參加各種保險和辦理住房公積金。
民辦學校的教師可以參加事業單位保險。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條 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轉學、考試、就業、參加先進評選、乘坐交通工具、生源地助學貸款、保險、社會活動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權利。
第七條 設立民辦學校應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教育發展的需求和學校的布局規劃相適應。設置標准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執行。
設立民辦學校按照以下許可權審批:
(一)本科和本科以上教育以及師范、醫葯類專科教育的高等學校按有關規定報批;
(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由省人民政府審批,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三)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由市(州)人民政府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設置標准審批,報省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四)普通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及其他中等教育機構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報省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五)普通初級中學、初等職業學校、小學、幼兒園及其它教育機構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六)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初級的由縣(市、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中級的由市(州)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高級的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並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七)體育、醫葯衛生等類別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民辦學校經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審核同意後報相應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第八條 民辦學校的名稱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反映學校類別、層次和所在行政區域。登記使用的外文名稱應當與核准登記的中文名稱涵義一致。
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稱學院或大學,實施中、初等教育的稱學校,實施學前教育的稱幼兒園;實施職業教育的,應冠以職業、職業技術等字樣;實施非學歷教育的,應冠以補習、專修、進修、培訓等字樣。
第九條 審批機關應當依法公示有關民辦學校設立的審批事項、依據、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申請材料的目錄等。對受理的設立申請,應當在法定的期限內依法作出審批決定。對涉及多個辦學層次的設立申請,可以由高層級的審批機關統一受理,並作出審批決定。
審批機關作出審批決定後,應當將審批決定以書面形式送達申請人。同意籌設的,發給籌設批准書;不同意籌設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批准正式設立的,發給辦學許可證,辦學許可證實行一校一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批准籌設的民辦學校,在籌設期間不得招生。
民辦學校取得辦學許可證後應當依法進行登記,民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並予以公告。
第十條 民辦學校的終止和清算,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民辦學校應當實行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理事長、理事(或董事長、董事)名單報審批機關備案。民辦學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長、董事長或者校長擔任。民辦學校應當實行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學、科研、人事、財務、安全等各項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 民辦學校應當聘任專職校長。校長任職條件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標准,年齡一般不超過70周歲。校長的聘任或者解聘由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決定並報審批機關核准。
第十三條 實施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除國家規定需要報批的外,可以按照辦學宗旨、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自行設置專業、開設課程,自主選用教材並報審批機關備案。
第十四條 民辦學校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招生權,可以自主確定招生的范圍、標准和方式;民辦高等學校招收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 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完成全部課程、考試或者考核成績合格的受教育者發給學歷證書。具有學位授予資格的民辦高校,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受教育者發給學位證書。
實施非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對完成學業的受教育者發給結業證書或者培訓合格證書。
對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學生,經依法批准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鑒定合格的,發給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第十六條 民辦學校應當加強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供符合標準的教育、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設備,維護學校正常秩序。
民辦學校應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制度,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十七條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按照申辦報告或學校章程履行出資義務,可以以資金、實物、能夠依法實行作價出資的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經評估機構認定的其他無形資產出資。以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經具有資質的評估機構評估,出資比例應當符合國家相應規定。
第十八條 舉辦者對民辦學校的投入應當委託具有資質的驗資機構進行驗資並出具驗資報告。其中以貨幣資金以外的方式出資的,舉辦者還應當委託具有評估資質的機構進行評估。
第十九條 民辦學校應當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將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國有資產、受贈的財產、收取的費用以及辦學資產積累等分別登記建賬。
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金、受贈的資金、收取的費用以及辦學資金積累等應存入學校在銀行開設的基本賬戶。
第二十條 民辦學校應當聘任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擔任財務管理人員。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的,除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第二十一條 民辦學校存續期間,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所有資產及其收益由民辦學校依法管理和使用,舉辦者不得抽逃資金或挪用辦學經費,不得非法轉移資產。接受審批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
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應當與舉辦者的其他資產相分離,並於學校登記設立之日起1年內辦理財產轉移、土地使用權過戶手續。
第二十二條 民辦學校制定或者調整對接受學歷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學費、住宿費標准,應當提出書面申請,按學校類別和隸屬關系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報價格主管部門批准、公示。
民辦學校可以自行確定對接受非學歷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學費、住宿費標准,並報價格主管部門備案、公示。
第二十三條 民辦學校在招生時,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准等相關內容,公示後不得擅自變更。
實施學前教育的民辦學校,以月或者學期為單位收取費用;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以學期或者學年為單位收取費用;實施非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以學期或者學年為單位收取費用,不足一學期的,以培訓周期為單位收取費用。民辦學校不得跨學年預收費用。
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因退學、轉學或者其他原因離開學校的,學校應當根據有關規定或雙方的協議退還相應費用。
第二十四條 建立和健全民辦學校的風險防範制度。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應當依法對民辦學校實行督導,促進其提高辦學質量。
建立民辦學校辦學信息公告制度,定期將民辦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考核評估結果及其他基本辦學信息向社會公告,具體辦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門和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制定。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對民辦學校的招生、考試等工作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資助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獎勵和表彰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第二十七條 國有企事業單位可以將閑置的房產和設備設施等資源以國有資產投入形式與民辦學校合作辦學或依法優先出租、轉讓給民辦學校使用。
第二十八條 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依法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以及其他優惠政策。
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民辦學校應當依法進行稅務登記,並在終止時依法辦理注銷稅務登記手續。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民辦學校捐贈財產的,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與民辦學校簽訂協議委託其承擔部分義務教育任務的,應當按照當地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生均教育經費標准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受委託的民辦學校需要向協議就讀的學生收取費用的,應當扣除撥付的生均教育經費。
第三十一條 民辦學校在水、電、氣等公用事業性收費方面,執行與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價格政策。
第三十二條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國家信貸優惠政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允許民辦學校以校辦企業等設施為自身發展抵押貸款,其貸款必須用於辦學。
第三十三條 民辦學校的法人財產權受法律保護。出資者可以根據有關規定從辦學結余中依法取得合理回報,將合理回報用於學校發展的,應當作為再投入。具體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民辦學校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三款、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民辦學校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處理。
第三十五條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經營性的民辦培訓機構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998年12月18日四川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 《四川省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同時廢止。
❷ 高校無形資產管理法規的政策文件
民辦學校應重視無形資產的評估和利用
學校無形資產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利用有形資產培養出有價值的教育產品或提供教育服務方面。民辦學校要牢固佔領教育市場,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光靠硬體條件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樹立自己的形象,要有品牌意識,加強對無形資產的投資。目前民辦學校的無形資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一個優秀學校的品牌一般要經過幾代教職員工含辛茹苦的努力才能樹立起來,因此名校的品牌毫無疑問是固有的無形資產。學校的知名度和信譽,知識與管理等方面的積累,逐漸為廣大家長、學子所認可與接受,在良好社會信譽的影響下,學校無形資產會大大提升。
二、擁有眾多優秀生源。吸引優秀的學生到學校就讀,這不僅要靠良好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要看學校軟硬體、校風、校園文化、管理機制等。一所學校如果能吸引一批從小基礎比較扎實、綜合能力強的生源來此就讀,學校的辦學實績很可能更加顯著。好的生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的帶領下能夠很快進步。而其他學生在他們的帶動下,也能各自挖掘出自身的發展潛力。
三、擁有眾多優秀教師。這點主要從教師中優秀教師的數量和師資隊伍結構是否合理來考察。一所成功的民辦學校,名師薈萃不說,還擁有省市乃至全國的優秀學者、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有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具有精湛教育藝術和豐富教育經驗的老教員,更有年富力強、積極進取、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師,也就是說,結構上搭配合理,有利於學校的持續發展,也容易贏得家長和社會的認同。
四、能否擁有傑出的校長。校長有什麼樣的作風,就會帶出什麼樣的教師。教育思想是辦學的靈魂,校長的教育思想對於辦好一所學校起著決定性的至關重要作用。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思想,便產生什麼樣的教育。
當然,民辦學校無形資產的評估不僅在這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量化,但這些是最主要的,也是一所民辦學校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民辦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對無形資產重要性的認識,注重開發、培育、總結、創造、維護和保護自身的無形資產,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配置專門的管理人員,加強對無形資產管理知識的普及,利用無形資產的擴大、擴展和擴張作用,使學校壯大,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❸ 關於無形資產入股的形式
《公司法》第二十七條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 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 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 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顯然,能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具備的一個明顯的特性,即「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而且,對於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
而如題所述的「前期聯系的信息」是無法評估作價的,因為無法估計上述的「信息」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也就無法推斷出其現有價值。而且,法律上認可的資產是有明確的界定的,強調對資產的產權,是需要以證書或文件(如專利權、商標權)或是其他證據(如專有技術)證明企業對其擁有的所有權。
故如題的「信息」不符合法律上「非貨幣財產」的界定,不可以作為出資財產。
如題的另一項欲作為出資財產的「以後的經營勞動」更是不可以用作出資。原因有二:
第一,勞務非資產,無法證明其所有權,無相關證明文件,法律依據同上;
第二,「以後的」經營勞動,即意味著在設立公司時點尚未發生,不考慮勞務本身無法出資的影響,也就談不上作為設立時點的出資財產,至少在設立公司的時點無法投入的。
工商部門是無法通過這樣的出資形式的。
其實,根據新的公司法,已經不要求按照股權比例分配利潤,若只是因為利潤的考慮希望加大投資比例,是可以通過直接在章程內規定利潤分配的比例以及利潤分配的方式來實現的。
也就是說,只要股東們認可,法律是沒有強制規定分配標準的。甚至,職工等無股權的人員均可以參加利潤的分配即是體現了這樣的精神。
❹ 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算無形資產嗎
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不算無形資產是不可以轉讓的,也無法估值的,而且也是教育部門頒發的許可證,一旦違規了,闊不辦了,就要被收回注銷的,新的法人,需要重新注冊,所以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不算無形資產。
❺ 民辦學校(民間非盈利企業)購買財務軟體怎麼入賬是計入固定資產還是無形資產
民辦學校(民間非盈利企業)購買財務軟體一般應記入無形資產
❻ 獨立學院的發展歷程
2003年,以教育部發布《關於規范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簡稱8號文件)為標志,中國獨立學院開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向自主辦學機構過渡。表現在:
1.對獨立學院的性質有了明確的認定
教育部「8號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獨立學院」的概念,並在其第一條就開宗明義指出:「本文所稱獨立學院,是專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按公辦機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級學院、'分校』或其它類似的二級辦學機構不屬於此范疇。」盡管所謂「新機制、新模式」仍然語焉不詳,按公辦機制舉辦的類似機構,因此其所指仍然十分清楚。
具體講,「獨立學院」有三大特徵:
一是實行新的機制辦學。獨立學院從本質上是公有民資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投入主要由合作方承擔或者以公有民資機制共同籌措,收費標准也按照國家關於民辦高校招生收費的相關政策制定。
二是實行新的辦學模式。在辦學和管理上首次提出「五個獨立」,即獨立學院校本部相對獨立、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獨立頒發證書、有獨立的校園、實行獨立的財務核算,從而賦予了獨立學院確切的內涵。三是實行新的管理體制。獨立學院的管理制度和辦法由申請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雙方的責、權、利關系通過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來規范、體現。另外,獨立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校董會的組成及人選由雙方商定,院長由申請者推薦、校董會選舉。
2.帶有明顯的過渡期「雙軌制」特徵
為強化對獨立學院的宏觀管理,教育部於2003年下半年開始對原有360多所所謂「二級學院」進行清理整頓、重新登記。經過逐個審查,取消了其中100多所「二級學院」的辦學資格,並對其中249所進行了重新登記。通過整頓,獨立學院 「優」、「新」、「獨」的特徵獲得了各界的廣泛認同。但是,由於其舉辦體制的公有性和運行機制的民營性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因而這一時期獨立學院的發展帶有明顯的「雙軌制」特徵。
一方面,這一時期獨立學院大規模、高速度發展,規模與數量急劇增加;
另一方面,達到「二本」分數線且家庭具有支付能力的考生則越來越少。這導致獨立學院之間展開激烈的生源競爭。對此,教育部於2005年發布通知,對獨立學院招生工作提出了「五個不得」規定,即規定獨立學院不得擅自超計劃招生,不得委託任何中介機構組織生源或進行錄取工作,不得向學生收取國家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准以外的任何費用,不得違規降低標准錄取考生,不得以專科錄取、按「專本連讀」培養等。為進一步規范獨立學院的辦學行為,教育部還對已經注冊登記的獨立學院的基本辦學條件、招生情況和教學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並將檢查結果予以通報,糾正了違規問題。
2005年,教育部對湖北省7所違規招生的獨立學院進行了通報批評,減少了這7所獨立學院當年的招生計劃,並責成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對所轄區域內存在辦學條件不達標、申辦方和投資方未盡職責等問題的獨立學院進行整改;2006年,教育部對6所完全靠租賃土地和教學行政用房辦學的獨立學院停止了2006年度招生資格,對38所自有土地、教學行政用房不達標的獨立學院限制了2006年度的招生人數,對189所資產未過戶的獨立學院提出通報批評,對77所因統計報表填報錯誤或因計入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而導致了辦學條件達不到有關規定要求的普通高校、獨立學院也給予了通報批評。通過一系列強化管理與政策引導,獨立學院自主辦學、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逐步得到增強。
3.開始向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辦學方向轉型
中國的獨立學院一般是在申辦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母體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方面的雷同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僅湖北省17所省屬高校舉辦的20所獨立學院中,專業與母體高校的雷同率超過96%;有13所獨立學院的專業與母體高校完全相同。這在獨立學院創辦初期,尤其是由母體高校頒發學歷文憑時期對考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但隨著自授學位,有很大一部分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後,招生中母體高校「光環效應」的逐漸減退或者取消,原有的學科專業不僅不再是吸引考生的優勢,反而成為與母體高校爭生源、爭就業市場的根源。迫於生存壓力,不少獨立學院開始轉設或者轉變辦學方向,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色。 2008年,教育部下發《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簡稱26號令),提出將於2013年完成獨立學院的改革,並指出了獨立學院繼續作為獨立學院存在、轉民辦高校、撤銷或合並的3條「出路」。
1.獨立學院獲得了新的發展基點
2008年教育部「26號令」的發布,廓清了1998~2008年的一系列困擾人們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辦學者的疑難問題,使得獨立學院的發展前景也更加清晰。
其一,關於獨立學院的性質,教育部「26號令」第二條明確指出:「本辦法所稱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與教育部「8號文件」相比,「26號令」突出了「舉辦者」和「經費來源」這兩項最基本的辦學要件,從而明確了獨立學院各辦學主體所應擔負的責任與義務。
其二,關於獨立學院的權益,教育部「26號令」明確提出獨立學院依法享有《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所提出的所有鼓勵性、扶持性政策,包括專項資金支持、閑置土地出租出讓支持、金融信貸支持、稅收優惠支持、公益事業用地支持、教職工權益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
其三,關於申辦高校的權益,教育部「26號令」突出強調:普通高等學校對獨立學院投入的學校名稱、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可以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從獨立學院的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獨立學院使用普通高等學校的管理資源和師資、課程等教育教學資源,其相關費用也要按照雙方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列入獨立學院的辦學成本。
其四,關於參與舉辦者的權益,教育部「26號令」明確規定:參與舉辦獨立學院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與普通高等學校一樣都是獨立學院的舉辦者之一;獨立學院出資人依法可以從獨立學院的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這些規定較好地回答了有關獨立學院舉辦者能否取得、如何取得「合理回報」的核心問題,有利於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民辦高等教育事業。
2.向民辦普通高校「轉設」是出路之一
教育部「26號令」對已經設立的三百多所獨立學院提出了一個5年的考察驗收期。在此期間,獨立學院將面臨五種選擇:或者以獨立學院的形式繼續辦學,或者「回歸」申辦普通高校,或者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或者並入其他民辦院校,或者被終止辦學資格。
其中,對於那些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獨立學院,教育部將推動其逐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高校。這既是國家宏觀政策的價值導向,也是多數獨立學院求生存、謀發展的必然選擇。事實上,由於獨立學院具有本科起點的明顯優勢,因而它更應該成為中國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孵化器」。在此之前,中國只批准設置了27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而2008年10月,教育部就一次性批准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6月又有一所獨立學院實現了成功轉設,其力度之大實屬罕見。
3.要以普通高校設置標准指導「轉設」工作
當前,教育部規定的5年過渡期已經過去了1/5時間。必須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與獨立學院的發展要求,做好迎接考察驗收的准備工作。因此,必須對相關政策和規定進行認真解讀,力爭在規定期限內成功實現由獨立學院向民辦普通高校的「轉設」。
早在2006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十一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06〕17號)就已經明確提出:「獨立學院視需要和條件按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可以逐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為此,教育部配發了《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發〔2006〕18號),對普通高校的各項設置標准都提出了明確要求;2008年教育部發布的「26號令」更進一步提出了獨立學院的設置標准和管理辦法,這既是國家實施考察驗收的依據,也是獨立學院自身發展的方向。根據「轉設」工作的特殊要求,要特別關注其中的三項規定:
一是關於普通高校設置標準的要求,包括辦學規模、學科專業設置、師資隊伍、教學科研水平、基礎設施、辦學經費及領導班子配備等;
二是關於學校名稱的確定,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層次、類型、學科門類、教學科研水平、規模、領導體制、所在地等來確定;
三是關於「轉設」的申請程序,這應當由學校主管部門委託其教育行政部門邀請規劃、人才、勞動人事、財政、基本建設等有關部門和專家共同進行考察、論證,並提出論證報告,報請國家教育部審批。在此期間,獨立學院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尤其要加強基礎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同時按照學校發展目標和人才培養要求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完善教學計劃、教學規范及教學管理制度,力爭使各項辦學條件都達到民辦普通高校所應有的基本要求。
❼ 民辦教育能享受到哪些稅收優惠
各地政策不同,以湖南為例:民辦學校可享受五種國家規定稅收優惠政策。
民辦學校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基本建設的優惠政策,依法享受以下五種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
1、對從事學歷教育的學校提供教育勞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2、對學校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3、對學校取得的財政撥款,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用於事業發展的專項補助收入,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4、對托兒所、幼兒園提供養育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5、其他稅收優惠政策。
(7)民辦高校對無形資產的投入擴展閱讀:
投資方向的選擇
隨著社會越來越注重環保型經濟的發展,環保產業和產品也會享受到稅收政策的優惠。企業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實現投資方向的調整,達到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比如深圳市對於高新技術產業就規定了以下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①對新認定的生產性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兩年免徵企業所得稅,8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的優惠。對現有的高新技術企業,除享受原有「二免六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外,增加兩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②經認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之後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③高新技術企業引進高新技術經過消化、吸收的新項目投產後,不論該企業以前年度是否享受過所得稅減免優惠,經市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稅務部門批准,該項目所獲利潤3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④對從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的企業自行研製的技術成果轉讓及其技術成果轉讓過程中所發生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的部分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❽ 民辦學校怎樣爭取貸款
景德鎮市人民銀行副行長 近些年來,江西景德鎮市民辦教育蓬勃發展,對於完善教育體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起到了積極作用,得到了社會各界認可。在教育加快發展的同時,貸款的需求也逐漸升溫。近年來全市先後有5家商業銀行對一些院校發放了貸款,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裡面沒有一家民辦院校。換而言之,在景德鎮市,銀行信貸支持民辦教育的業務領域仍然是一塊空白。 同是辦教育,何來不同境遇?在景德鎮,以公民個人投資辦學的學校佔80%以上,在辦學中,他們希望得到信貸支持實現更大發展。但過高的信貸門檻又讓他們望貸興嘆,一是資信等級達不到銀行要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且辦理抵押物評估登記,還存在收費環節多、標准偏高等問題。 銀行方面承認,民辦學校目前確實存在貸款難問題,其情形類似於當年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為什麼銀行沒有給民辦學校貸款?一是這些學校規模較小,投資超過千萬元的只有兩三家,而且辦學層次大都為中專層次以下。二是民辦院校內部管理不夠規范,有的實行家族式管理,銀行難以獲得真實信息,因而也就難以對其作出客觀的評級授信。三是無論擔保貸款還是抵押貸款,民辦院校受自身條件所限,很難滿足《貸款通則》規定的必備條件。 除此之外,民辦院校辦學質量的一些問題也制約了銀行貸款的投入。有的辦學缺乏特色,設置專業跟風隨大流,不具有市場競爭力。還有的學校師資隊伍不穩定,教育質量得不到保證。當外界環境變化時,許多學校的生源問題就成了影響持續穩健發展的因素。相比公辦教育,銀行認為民辦教育貸款風險較大,不願投入亦在情理之中。 既然如此,解決民辦教育貸款難的問題,尚需從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改善整體投資環境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兩方面入手。 首先要堅持規范與服務並重,政府應積極為民辦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要求,加強對民辦教育的檢查評估,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解決銀行與民辦教育信息不對稱問題。 同時,政府應出台系列優惠政策,如民間投資的市場准入政策、城市規劃優先發展政策、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民辦校貸款由財政設立的民辦教育發展基金貼息和提供擔保的政策、辦理貸款抵押物評估登記時中介收費優惠和減免的政策以及民辦高校畢業生報考公務員與公辦高校畢業生文憑同等待遇等。 其次,要堅持特色辦學與市場導向並重,民辦院校要不斷提高綜合實力,為化解銀行「貸款難」創造條件。專業設置要有特色,保證師資質量,努力打造品牌。招生要以就業為導向,只要畢業生就業出口暢通,「生源」就成了活水之源。要依法經營,誠信辦學,自覺遵守國家相關法規,自覺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如實披露相關財務信息,提升自身信用等級度。同時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教育投資新體制,創造條件使自有資金達到銀行規定比例。同時注意確保校園安全,進而鞏固還貸能力。 再次,要堅持窗口指導與督促落實並重。人民銀行要切實履行好中央銀行職責,總行應出台更多支持民辦教育的金融政策措施,以便基層銀行加強窗口指導。應督促各商業銀行對民辦院校執行公開、公正、公平的信貸政策,落實民辦教育國民待遇,要把民辦教育當作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極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來支持。要指導有貸款意願的民辦院校及時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辦理「貸款卡」,以便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准入資格。 第四是堅持眼前效益與長遠效益並重。商業銀行要著眼長遠,把支持民辦教育作為潛在亮點,為將來積蓄一批黃金客戶,實現信貸可持續發展。 各銀行信貸部門要規范操作,熱情服務。在上門輔導民辦院校辦理申貸手續時應「一次說清」,分階段辦結。在辦理貸款項目擔保抵押手續時,應針對民辦高校不同的現狀,分別採取固定資產抵押、擔保中心信用擔保、民辦院校學生學雜費收費權和學校無形資產作質押等靈活形式。放貸銀行要加強貸後管理工作,要指派專人做好民辦院校貸後資金運用跟蹤管理,確保民辦院校按照申請用途和計劃使用資金。對以收費為主要還款來源的要建立收費專戶,以便監控收費賬戶的變化情況。 同時要拓展銀行服務領域,注重貸款的綜合效益。放貸銀行要以信貸投入為切入點,介入民辦院校發展全過程,力爭在代收學費、結算、代發工資等多個方面取得突破,實現銀校兩贏。
❾ 民辦大學如何輕資產
輕資產運營的基礎:核心能力明確了自身的核心專長所在,方知該專注什麼、該放棄內什麼、依託什麼去運容營、運用什麼去擴張。
光明乳業正是因為具備了突出的營銷能力和品牌優勢,而且這一點得到了市場甚至競爭對手的認同,憑此它才能成功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輕資產運營。
沒有核心能力或不知道核心能力所在的企業,是不宜實施輕資產運營的。
輕資產運營的依託:知識依託「知本」(智力資本)、知識要素、知識資產,企業才能駕輕就熟、以小博大、游刃有餘。
其實不論企業的核心能力為何——研發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營銷能力、公關能力、文化能力、整合能力……它歸根到底都是知識的能力。
正是由於知識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具有邊際成本很低甚至為零的特點,才使得輕資產運營可以更有效地實現以小博大、杠桿他人的資產。
輕資產運營的利器:品牌品牌不僅是形態上的無形資產,而且是簿記中的零資產——它不出現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最多出現在被並購公司的商譽(goodwill)里。
但品牌卻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最具價值的輕資產。
大多成功的低成本擴張,都是品牌引領的輕資產擴張。
❿ 無形資產入股需要什麼步驟
1、各股東同意增資的股東會決議
2、修改或補充增資章程
3、投入增版資資金(或聘請評估權公司進行實物/無形資產評估)
4、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
5、辦理工商、稅務等系列變更登記
(二)出資注意事項 :
A貨幣資金出資注意事項
1、開立銀行臨時帳戶投入資本金時須在銀行單據「用途/款項來源/摘要/備注」一欄中註明「投資款」
2、各股東按各自認繳的出資比例分別投入資金,分別提供銀行出具的進帳單原件
3、出資人必須為章程中所規定的投資人
B以實物、無形資產(如商標、專利、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出資注意事項
1、用於投資的實物為投資人所有,且未做擔保或抵押
2、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資的,股東或者發起人應當對其擁有所有權
3、以土地使用權出資的,股東或者發起人應當擁有土地使用權
4、注冊資本中以無形資產作價出資的,其所佔注冊資本的比例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最多可佔到注冊資金的70%)
5、以實物或無形資產出資的須經評估,並提供評估報告
6、公司章程應當就上述出資的轉移事宜作出規定,並於投資後公司成立後六個月內依照有關規定辦理轉移過戶手續,報公司登記機關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