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形資產評估收入分成法和利潤分成法的區別
收入分成和利潤分成道理是一樣的,從純理論上來說,分出來的金額是一樣的(扣稅後)。
例如:收入100萬,凈利潤10萬,無形資產的凈利潤分成率是10%,那麼收入分成率就應該是1%(暫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②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怎麼計算
150*(1+450%)/【150*(1+450%)+9000*(1+12%)】=7.565%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購買方約當投資量+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
該指標能反映企業無形資產投資的獲利能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將該指標展開,運用因素分析還可以查明影響全部無形資產利潤率發生升降的各種原因。其公式為:無形資產利潤率=無形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
(2)無形資產蘋果分成率擴展閱讀:
利潤分成率的確定
邊際分析法。
該方法選擇了無形資產受讓方運用無形資產前後兩種經營條件下的利潤差額,測算其占無形資產使用後的總利潤的比率作為無形資產的利潤分成率。邊際分析法的步驟是:
第一、對無形資產邊際貢獻因素進行分析。
第二、測算無形資產壽命期間的利潤總額及增加利潤總額,並折現。
第三、按利潤總額現值和增加利潤總額現值計算利潤分成率。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無形資產使用後增加的利潤現值總額÷無形資產使用後的利潤總額現值總額。
例如:某企業使用某項技術前,年利潤為50萬,使用後,年利潤每年將比上年增加2萬元,技術壽命為5年,折現率為10%,則該技術的利潤分成率計算如:每年的利潤增加額:20、40、60、80、100;每年的利潤總額:70、90、110、130、150。
③ 求大神解答~資產評估期末考試名詞解釋:分成率是什麼
利潤分成率是評估無形資產收益的一種方法,利潤分成率的確定是以無形資產帶來的追加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為基礎的,俗稱「抽頭」其公式為: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購買方約當投資量+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Σ無形資產使用後新增利潤現值/Σ無形資產使用後利潤總額現值之和
是不是這個?
④ 請問什麼是無形資產分成率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購買方約當投資量+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Σ無形資產使用後新增利潤現值/Σ無形資產使用後利潤總額現值之和
⑤ 無形資產分成率能不能成為評估標的
不可以的,分成率只是評估方法中涉及的某一個參數而已,不具備資產的屬性。
⑥ 無形資產轉讓的銷售利潤分成率的問題
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分的,家常事由父母說了,唯一不能你爭我爭的。
⑦ 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收益分成率有哪些具體的確定方法
你好,邊際分析法和約當投資分成法。利潤分成率是評估無形資產收益的一種方法,利潤分成率的確定是以無形資產帶來的追加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為基礎的,俗稱「抽頭」其公式為: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購買方約當投資量+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Σ無形資產使用後新增利潤現值/Σ無形資產使用後利潤總額現值之和。
⑧ 詳述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超額收益的確定方法以及利潤分成率的估算方法和原理
評估方法的選擇
對商標權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主要有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對評估對象、選用的價值類型和搜集到的評估資料等相關條件分析、對比的基礎上認為,由於市場上沒有可比的交易案例,故本項目不適用市場法;由於搜集到的商標歷史資料不能反映評估對象在本項目評估目的下的價值,故本項目不適用成本法。
在對評估對象、選用的價值類型和搜集到的評估資料等相關條件分析、對比的基礎上,本次評估選用收益法進行評估。
收益現值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並在無形資產評估知識技術支持系統里選取符合實際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後累加求和,得出被估資產值的一種評估方法。折現率是將未來收益折成現值的比率,它反映資產與未來運營收益現值之間的比例關系。選擇收益現值法依據企業歷年的財務資料和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及企業未來收益預測,以及評估師通過調查研究後作出的行業分析資料;選擇折現率是評估師根據社會、行業和評估對象的資產收益水平綜合分析確定。
收益現值法常用於評估可產生持續收益的物業、企業整體資產及無形資產,在評估無形資產時,多採用收益現值法。
本次評估採用以上評估方法的主要原因在於不僅為了盡量避免按未來收益折算極易導致的虛擬性和隨意性,而且還對商標產品的市場份額、價格競爭力、穩定性、發展趨勢、市場環境、支持和保護情況等要素的影響作了綜合分析。
⑨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的計算常用的方法有( )。
A,D
答案解析:
[解析]
無形資產利潤分成率的確定以無形資產帶來的追加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為基礎,有時可直接計算、有時需間接計算,計算時常用方法有邊際分析法、約當投資分成法。
⑩ 無形資產的分成率如何計算
現在一般情況下評估公司是通過蒙來確定的!但是要描述成被國際公認的數據!所以這一點需要項目經驗的累積!國內並無公開的統計機構來確認這些事兒!所以呼籲國內盡快有相關統計機構填補這塊兒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