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貿易戰中美和談,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貿易戰對中國來說,一方面暫時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了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
所以說這次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看中國的政府如何帶領大家來面對,如果應對得當,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
❷ 學者如何解析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又會在哪些方面重創世界經濟?28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110期 「經濟每月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對中美貿易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她認為,貿易訛詐式的戰爭是不可持續的,從歷史的長周期看,時間在中國一邊;從秉持的理念來看,道德道義在中國一邊;從兩國未來的發展潛力來看,成功在中國一邊。
陳文玲認為,貿易摩擦會給世界經濟的增長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同時,美元霸權以及美元的調整,匯率的調整,也會對世界的金融體-系帶來很大的影響。
另外,貿易摩擦對世界製造業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在全球的產業已經形成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格局下,有很多高端的核心零部件在美國,美國切斷之後不是切斷和單一企業的聯系,而是一個整個的產業鏈。
最後,美國貿易戰貿易訛詐不可持續。「從歷史的長周期看,時間在中國一邊;從秉持的理念來看,道德道義在中國一邊;從兩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潛力來看,成功在中國一邊。」陳文玲說道。
孰是孰非,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❸ 哪位大神能解釋下中美貿易戰,吾等真的不懂
中美貿易爭端,又稱中美貿易戰,中美貿易摩擦。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前者基本上是競爭性的,而後者是市場不完全起作用的,它們對兩國經濟福利和長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
中美貿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觀經濟摩擦為主,但還會擴大到其他領域。2003年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是宏觀經濟摩擦,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正如「入世」並沒有減少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入市」也難以保證中國會面臨少的多的限制。未來的中美貿易可能擴展到包括勞動標准、補貼、衛生檢驗標准、安全問題、貿易不平等、與投資和貿易有關的制度安排等多領域。
貿易摩擦政治分析
1、公平貿易取代自由貿易。美國在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這段時間的主調是自由貿易。70年代以後因為巨額貿易赤字等問題開始轉向公平貿易政策,其基本觀點是認為美國市場開放度遠遠高於別國。而最終美國從中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力,而且常常藉此來以經濟手段來制裁其他國家,這就導致別的國家不服,從而貿易摩擦就產生了。
2、偏重雙重標准和單邊標准主義。這種雙重標准和單邊主義行動,很容易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貿易摩擦就在所難免了。
3、利益集團對貿易政策有重要影響。各種利益集團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積極影響美國立法和其他政策決策,對直接或間接關繫到其成員的公共關系決策施加影響。在美國的特有制度下,我們經常會看到,對於有利於的美國的事情,美國政界睜隻眼閉隻眼,而對於不利於美國的事情,哪怕僅僅影響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會有反對的意見。
4、國會管理貿易。美國的憲法規定,國會有管理同外國貿易的商務合同,並制定和徵收關稅。美國的行政部門更具國際視野卻不能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區利益的議員卻可以對外貿易政策,因此貿易保護主義經常得到體現。
5、代言制度。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議員和政府官員往往是某種利益的代言人。在選舉的制度下,個人影響力和知名度對於前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美國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擁有巨額的財產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資助。官員當選後,資助的要求就可以得到體現,因此就很容易因為某些官員的一些利益而導致貿易摩擦!
20世紀90年代,美國曾三次對中國進行「特別301調查」,分別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後,2010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將按照《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開調查。這是美國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首次動用「301條款」對其他經濟體貿易行為進行調查,最終中國與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進行磋商,同意修改《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涉嫌禁止性補貼的內容。
2009年,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對中國產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隨後,美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建議美國在現行進口關稅的基礎上,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三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從價特別關稅。
2011年10月3日,美國參議院不顧中方堅決反對,以79比19的投票結果,程序性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此案以所謂「貨幣失衡」為借口,將匯率問題進一步升級,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嚴重違背世貿組織規則。
2012年9月底,奧巴馬簽署了22年來第一個禁止外國投資的總統命令,否決三一重工的關聯公司在美國的風電投資。
2012年10月8日,美國眾議院發布調查報告,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兩家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進入美國系統設備領域。
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終裁判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2012年10月13日,美國太陽能公司Solyndra向中國最大的三家光伏製造企業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壟斷」訴訟。
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大型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分別採取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並分別徵收最高稅率達30%和50%的關稅」。
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中國的鑄鐵污水管道配件徵收109.95%的反傾銷關稅」。
2018年2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廠商徵收48.64%至106.09%的反傾銷稅,以及17.14%至80.97%的反補貼稅」。
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簽署關稅發令,「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中國商品徵收500億美元關稅,並實施投資限制」。
2018年4月4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我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美方這一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侵犯我國合法權益,威脅我國家發展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相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實施日期將視美國政府對我商品加征關稅實施情況,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另行公布。
2018年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這一做法嚴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2018年4月17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宣布,對產自中國的鋼制輪轂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即「雙反」調查);美商務部還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存在補貼行為。
2011年12月1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將對原產於美國的排氣量在2.5升以上的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實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
2017年8月30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進口鹵化丁基橡膠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40023910和40023990稅號。
2018年3月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和另外100多種商品徵收關稅。
2018年4月2日起,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
2018年4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商務部裁定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國內高粱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並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10079000項下。初裁後,商務部將繼續對本案進行調查並作出最終裁定。商務部將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保障各利害關系方的正當程序權利。
2018年4月19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9號公告,公布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進口鹵化丁基橡膠(也稱鹵代丁基橡膠)反傾銷調查的初裁裁定。
2018年4月2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鹵化丁基橡膠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26.0%-66.5%)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2018年4月20日,商務部公告2018年第37號 ,關於原產於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的進口漿粕反傾銷措施再調查裁定的公告:調查機關裁定,在原審調查期內,原產於美國、加拿大和巴西進口漿粕的傾銷行為導致中國國內漿粕產業受到實質損害,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調查機關決定,繼續按照商務部2014年第18號公告內容實施反傾銷措施。
2018年5月18日,商務部公告2018年第44號,關於終止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的公告:調查機關發現近期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許多養殖戶生計面臨困難,在此情況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終止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
❹ 會計人如何應對中美貿易爭端給公司帶來的困擾
應變:以我為主
目前在中美雙方公布的「征稅」領域名單中,美國擬加征關稅的中國產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如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葯、新材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和航空產品等。中國擬對美國加征關稅的領域主要是水果、堅果、豬肉、無縫鋼管和廢鋁等。
這著實讓不少科技企業陷入焦慮。為醫療機構提供康復機器人設備的某科技公司合夥人張銳告訴記者,自己的公司正處在這次美國對產品加稅的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而公司剛剛在今年2月獲得了在美銷售資格許可。如果這一政策真正施行,確實會為我們公司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當中國不再願意固守低附加值的製造業,轉型到發展高端製造業時,勢必會在核心科技領域對美國構成「挑戰」。這或許是美國政府「出招」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中國企業本身應該有所作為,增強自身擁有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力,憑借實力讓全球市場認可。在做好產品業務層面的同時,也要做好財務管理。」「企業應該積極『擁抱變化』以更好地適應國際貿易市場規則、資本市場規則變化,特別是要構建出合適的財務籌謀來應對中美貿易爭端而引發的風險。」
「不管美國加稅的影響會有多大,對於企業財務管理來說,當前的主要任務應當是以不變應萬變,先做好自己的事情。」眼下,財務管理必須要緊跟企業管理目標的變化,除了做好開源節流和降本增效工作外,還需要看重對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比如技術、知識等,這樣才能真正為企業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中國製造」的崛起之勢不可阻擋,國內企業應當堅持「以我為主」,繼續加強包括財務管理在內的企業管理工作,增強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實力。
「好的財務制度和管理方式能幫企業實現自身價值和利潤的最大化。美的就是通過打造『全球資金管理平台』實現全球資金可視、可控、可運用的全方位管理。通過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完善內控機制,提高管理效率。」
求勝:與匯率「共贏」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貿易摩擦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雙方進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如果未來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價格上漲的壓力也將擴展至更多行業,這也將對中美兩國貨幣政策帶來更多影響。
貿易順差降低,可能導致外匯占款減少,這對於國內資金流動性來說無疑會帶來負面影響。未來一旦貿易順差顯著收斂,會使得匯率和外匯占款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陷入越寬松、越貶值、外匯占款越流出的惡性循環。可以說,匯率成了「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戰場之一。
「匯率風險不僅影響企業的財務預算,而且影響了企業許多的戰略性決策,包括生產能力的布局、進出口貿易布局、供應鏈組織、客戶管理等活動。因此,有必要把匯率風險管理納入到企業戰略管理決策之中。」
從理論上說,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首先是通過影響市場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影響企業的銷售量,再通過本外幣的兌換比率來影響企業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和企業的成本,最後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
❺ 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及全球經濟有哪些影響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有分析認為,如若中美之間當真爆發貿易戰,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造成需求側的巨大沖擊。而經濟增速放緩、失業增加等或許會迫使政策更加被動,也將增加人民幣更大的貶值壓力。而更悲觀的一種情況是,穩增長壓力加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進一步寬松措施,錯失結構性改革良機。
其一,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商品總出口的18%以及GDP的4.4%。對美商品出口不僅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如玩具、傢具、紡織的對美出口均占該行業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子機械等對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趕超勞動密集型產業。
其二,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例如,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例如,因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在尋找此類技術的替代時需要一定時間。
其三,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全部FDI的3.3%,十年內美資在華企業雇傭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中在其他幾大出口國所佔的比重已相當之高,進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場佔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最後,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
但也有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有限。首先,貿易摩擦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要小於對金融市場的短期沖擊;其次,中美之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失控,兩國博弈將最終收斂於雙向妥協,新時代不會有「新冷戰」;第三,中國將堅持「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短期反制措施和長期實力補強均具有充裕的政策空間。第四,目前中國對美出口量佔中國向全球出口總量的19%,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約佔40%,中國是全球貿易中間產品出口商,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單方面向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可通過與其他國家增加貿易合作進行對沖。
❻ 如何理性的看待中美貿易戰
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中美經貿合作內容廣,利益交融深,難免會出現經貿摩擦,但以往的這類摩擦並沒有影響中美經貿合作大局。雙方在經貿合作中有各自關切,中方關切美方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歧視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等問題。
(6)中美貿易戰關於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從維護國家發展環境的大局出發,應對好中美貿易摩擦。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系將發生深刻調整。作為兩個大國,中美合作與競爭是常態,合作並不意味著沒有矛盾,競爭也不意味著全面開戰。
既要丟掉幻想,堅定應戰;又要保持理性,努力維護大局穩定。要充分認識中美貿易摩擦的復雜性,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堅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中方堅持不打第一槍,但針對美方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行動,必然要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要論: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