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偷稅丶漏稅丶避稅丶節稅的區別在哪
1、 偷稅、漏稅、避稅、節稅的區別在哪? 偷稅:違法。只要是因為納稅人的原因少繳稅款,不論主觀客觀,一律視為偷稅! 後果:A、經濟責任:補稅 滯納金(相當於借了高利貸) 罰款(使納稅成本成倍增加:偷稅數額不滿1萬元或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不到10%,稅務機關追繳偷稅款、並處偷稅額5倍以下罰款) B、行政責任:提請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採取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 C、刑事責任(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或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因為稅法規定許多行為視同應稅行為,比如以房換房沒有發生貨幣交易、房屋抵押,所以納稅人很容易在不經意間產生偷稅並達到承擔刑事責任的數額,而一旦達到此數額補稅為時已晚,司法程序已經啟動,稅務機關已無權過問,必須移交司法機關,否則稅務機關責任人將承擔責任。單位犯罪,對單位處以罰金,並對主管人員判處刑罰。市場份額領先的公司更應控制風險確保地位,防止對手的攻擊。此外,單位是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義務人,如未代扣代繳,被查出後個人所得稅將由單位承擔。由於監管力量的不足,一部分人已偷稅卻不知,一部分人在搏弈(因為資產實名制、計算機聯網、打擊力度、納稅意識是前提),但名人、高收入者已成為稅務局重點監管對象,多人監督一人,並對其建立專門檔案。一些偷稅者辦理了移民,但未注銷中國國籍,外國人在中國尚要納稅,汝能逃乎?君不見,索非亞羅蘭流亡美國數十年而不能返鄉!
漏稅:只有因為稅務機關的過失而使納稅人少繳稅款才叫漏稅。 後果:補繳稅款(稅務機關3年內可以追征;特殊情況追征期可延長到10年;偷騙稅無限期追征)補稅時可爭取分期但要注意對現金流的沖擊。不交滯納金、不罰款(不會使納稅成本成倍增加)。 意義:如果一年漏稅100萬,國債年利率3%,則相當於得到國家無息貸款100萬,一年後補稅還本,至少贏利3萬元。如果每年漏稅100萬,補稅100萬,漏新補舊,則相當於得到一筆永久無息資金。
避稅:不違法,但法律亦不鼓勵。利用法律漏洞零和搏弈,屬非專利技術,所以一般不出書,即使出書也是一些泛泛之談或過時案例,因為國家一旦掌握便出相應條文反避稅。更何況水平差的書偷稅明顯,嚴重誤導企業。
節稅:法律鼓勵。按國家鼓勵政策行事,雙贏。
2、哪類企業或個人更需要稅務籌劃? 盈利多的企業或個人:財富已積累到一定程度,風險超過收益,開始將風險視為第一重要因素(設想一人財富上億而納稅無多,除非個人炒股所得,多半已達到應負刑事責任的數額);具有超前風險意識,在業界有一定地位,競爭白熱化,稅收足以影響其競爭力,使其打敗No.1或被對手攻擊(業界No.1萬眾矚目,很可能因稅收問題或傷元氣或損兵折將而功虧一簣,飲恨出局,客走他鄉;企業亦可聘請稅務顧問將稅務籌劃作為一項福利提供給高收入員工,保其安全,吸引人才,提高自身競爭優勢)。 稅務籌劃是有成本的(籌劃費用及實施費用),所以贏利不足,成本大於節稅額則不經濟。
2001年北京市地稅局認定九大行業十六類高收入者:1、金融保險2、電信3、房地產開發4、足球俱樂部5、外企6、星級飯店7、娛樂業8、律師所9、會計師所10、私營企業主11、企業承包人12、建築承包人13、時裝模特14、審計師15、大學教師16、醫生17、導游。
防病成本低於治病成本,企業要想以防病為主就要了解稅務機關稽查選案的方法: 1、 有沒有被舉報 2、 有沒有前科 3、 是否年檢、報表是否平衡 4、 規模大不大 5、 是否常年虧損不納稅或納稅太少 6、 納稅是否突然減少 7、 抽樣
3、 稅務籌劃效果如何衡量? 稅務籌劃第一目標是安全無風險不違法,第二是貨幣的時間價值,第三是利益最大化,第四才是節稅。 萬萬不可捨本逐末且無度!稅務籌劃的一個前提是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所以必須與稅務機關有良好的溝通!一味追求過度節稅而成偷稅則得不償失!(補稅交罰款使納稅成本成倍上升,與籌劃目的截然相反;名譽等無形資產嚴重受損;上了黑名單成為每年稅務機關檢查重點,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人財物時間精力應付檢查加大成本)一旦翻案還不如當初不做,所以選擇稅務所要慎之又慎,因為隱患可能幾年後才會顯現,不能圖暫時少交了點稅,東窗事發,前功盡棄!偷雞不成,反失把米。一定要樹立安全就是最大的贏利的領導意識!正如審計、評估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走過的十年,當開始加大打擊力度時,誰是最後贏家才被重新確定。事務所的聲譽是由一個一個客戶的安全節稅積累而成,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二目標貨幣的時間價值:如果延遲一年納稅或早一年退稅100萬,國債年利率3%,則相當於得到國家無息貸款100萬,一年後補稅還本,至少贏利3萬元。如果每年都可以延遲納稅或早退稅100萬,補稅100萬,延新補舊,則相當於得到一筆永久無息資金。 第三個目標才是稅負減輕的衡量:甲企業去年納稅300萬,經稅務籌劃今年納稅250萬;乙企業去年納稅300萬,經稅務籌劃今年納稅400萬。孰好孰差?必須看相對指標:如果甲企業去年收入1000萬,今年收入500萬,則稅負率由30%上升到50%;如果乙企業去年收入1000萬,今年收入2000萬,則稅負率由30%下降到20%,籌劃成功!凡事物極必反,籌劃應有一定限度,無節制任意擴大,後果將導致稅務機關納稅調整,得不償失,所以這種擴大不是越大越好,必要時納點稅反而更好。
4、 您一生會遇到四道稅是什麼? 第一道行為稅:如簽合同、設帳簿要繳印花稅 第二道流轉稅: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流轉稅對C+V+M全額征稅,不管 你贏不盈利,採用比例稅率,有利於效率不利於公平 第三道所得稅:第一道企業所得稅,第二道個人所得稅,第三道未來要開征的社會保障稅, 只對盈利M征稅,採用累進稅率,有利於公平不利於效率 第四道財產稅:如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以及未來要開 征的遺產稅和贈與稅,使富不過三代,有利於公平不利於效率
5、 稅務籌劃的一些特點 隨著競爭的加劇、兩極分化的加劇、財富的積累、打擊力度的加強、稅法的日益復雜,對稅收服務的需求將進入迅速膨脹期(房地產一級市場蛋糕的迅速膨脹已為今後二級市場的稅收服務打開了廣闊的空間就是一個例證)。對社會分工提出進一步要求,於是注冊稅務師從注冊會計師中分離出來,成為高風險高收益職業。 富人納稅多,稅務籌劃需求最強烈,是生力軍,由於時間的有限、稅法的復雜及高風險,注冊稅務師不必危言聳聽,打擊力度的加大使需求迅速膨脹,使注冊稅務師雙贏成為可能。如某企業收入1000萬,納稅200萬,經稅務籌劃可只納稅100萬,如果付稅務師事務所50萬,則相當於國家替企業買單50萬,企業一分沒掏還得到50萬的好處,而且稅務籌劃是非專利技術,對於模式定型的企業一旦掌握便可年年如法炮製,不再聘請稅務顧問,從第二年開始年年得到100萬的好處,第一年付給稅務顧問的50萬實在是杯水車薪,一勞永逸!何況本質還是國家買單!但若每年情況有變,則應繼續聘請稅務顧問,因稅務籌劃如看病,因人而異,而且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苛求一步到位。 經過稅務籌劃可以少交稅,不能說企業自己的會計無能,樹業有專攻也,否則注冊稅務師便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稅務籌劃是一項艱苦復雜的腦力勞動,如同搞發明創造,需要創新能力,不可能聽一下簡單介紹就開葯方,必須望聞問切,實地考察,根據企業自身特點才能對症下葯。
注冊稅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其為企業保密,企業亦應將真實情況及合同告知注冊稅務師並對稅務籌劃技術嚴格對外保密,理由有三:1、企業獲得此項技術是花了成本但對應取得了某種優勢,一旦泄密為競爭對手無償取得,則優勢喪失,還比競爭對手多付了成本,打擊了自己,壯大了競爭對手,對企業極為不利!2、稅務籌劃技術是有壽命的,一旦稅務機關認為某項技術被很多企業採用數便會出台相應條文反避稅,則此項技術壽命終結,企業又將增加稅負,而且再開發新技術會越來越難,周期也會越來越長,對企業及稅務師行業都不利!所以泄密會加速技術的傳播速度,縮短技術壽命,加大企業成本,損人不利己!。而少數企業使用影響不大,不會使稅務機關認為值得採取反避稅措施。3、因稅務籌劃是非專利技術不受法律保護,少說一句對方不信,多說一句則泄密,凝結著注冊稅務師多年的心血,一旦泄密,無從起訴。而如果稅務顧問同時為競爭對手服務,則企業雖然沒有了優勢,但也不會比競爭對手成本高,因為稅務顧問同樣收費,屬於利人不損己。 總之,泄密百害而無一利,為企業領導不可不察!!!企業間的保密更甚於對稅務機關的保密,所以世界知名咨詢公司才會規定客戶名稱用代號,公文包回家要上鎖,飛機上不準辦公,電子郵件嚴格保密,行事不亞於間諜。
某企業去年收入1000萬,納稅100萬,偷稅100萬,經過稅務籌劃仍納稅100萬,但將偷稅化為節稅,化解了風險,優秀的企業領導不可不知;有第一年比較,容易看成果,但若稅務顧問第一年就介入(越早介入越好,否則畫完了就不好改了,白紙好畫),只需納稅100萬,沒有比較,成果不易考核;而且稅務籌劃是為企業長期利益,不能做因今年節稅而以後年度多交稅的短期行為;不能只看某一稅種少繳稅,而要看整體稅負,不能只追求納稅最少化,而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經濟在一體化,稅制在不斷演進,只有了解演進趨勢,才能未雨綢繆,所以更不易考核,企業領導非明大義者不能區分手藝高下也。
葯方開了是否就能葯到病除?還要按方抓葯,有正確的煎葯方法並按時按量服葯。有的企業不按方抓葯,不按時服葯,死了人卻要將醫生告上法庭作墊背,注冊稅務師之第一高風險也! 越是病人越投保,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逆向選擇,越是偷稅的企業越希望在年審時通過稅務師的檢查,用稅務師的信用加固自身信用,轉嫁風險,稅務師之第二高風險也!
由於電話咨詢不負法律責任,所以美國電話咨詢錯誤率50%。所以當您咨詢之後,最好再通過我所驗證一下。
⑵ 國際反避稅的借鑒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外商來華投資日益增多,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出口創匯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也應當看到,我國在吸引外商投資的工作中存在著一個突出的問題,即外商投資企業的國際避稅問題較為嚴重。這不僅嚴重侵蝕了我國的稅收收入;還會擾亂我國的經濟秩序,對外匯收支平衡產生了影響,造成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此外,由於轉移利潤造成外商到中國投資會出現虧損的假象,影響了不明真相的外商投資的積極性,不利於吸收外資。綜上所述,我國有必要借鑒國際經驗,切實加強反避稅工作。
嚴格判斷納稅人居民身份的標准
一方面,針對人們利用臨時移居、壓縮拘留時間的辦法躲避我國的自然人居民身份,在稅法中規定了納稅人中途臨時離境不扣減其在我國的居住天數,即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在我國境內居住滿365日的,要就其從我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臨時離境一次不超過 30日,或多次離境累計不超過90日的不扣減。另一方面,針對法人的移居,我國在判定法人居民身份時有必要採取法律標准和總機構所在地標准相結合的辦法, 而且這兩個標准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加快完善我國轉讓定價法規的步伐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由於吸引外商投資心切,一般不願意象發達國家那樣制定嚴厲的轉讓定價法規。借鑒發達國家制定轉讓定價法規的經驗,首先要制定相關的程序性立法,加快制定預約定價協議的操作規程;其次針對目前的轉讓定價法規過於粗略的問題,要對有關的業務范圍做出明確的規定,尤其是對無形資產和勞務的范圍要做出界定;對違反轉讓定價法規的納稅人要做出具體的處罰規定,以提高納稅人對稅法的遵從度;從稅務部門執法的角度看,要培養一批具有良好業務素質、精通各種業務知識並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反避稅人員,同時還要加強與國外稅務部門在轉讓定價調整方面的合作。
不需制定對付避稅地的法規
發達國家之所以實行對付避稅地的法規,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有「推遲課稅」的規定。而我國由於稅法中沒有推遲課稅或對國外所得免稅的相關規定,所以不需要制定對付避稅地的法規。但並不是說明我們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轉移行為聽之任之,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外匯管制手段達到反避稅的目的。
在雙邊稅收協定中加入反濫用條款
為防止第三國居民濫用我國與他國簽訂的稅收協定,我國可以在與他國簽訂稅收協定時加進一些反濫用條款。如具體規定某些不固定的營業地亦可視為常設機構;此外, 凡為了其委託人的利益而從事經營性業務的非獨立代理機構可視為常設機構。規定對那些具有消極投資特徵的所得將不能按協定享受低稅待遇;對外商投資企業濫用我國免稅期,如「兩免三減半」的行為採取必要的措施;嚴格限定適用低稅率的范圍等措施。
明確界定「資本弱化規則」的概念及其措施
我國目前沒有非常系統的手段來對付資本弱化,甚至在官方文件中都沒有提及「資本弱化」的概念。但事實上在很多方面,我國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來防止資本弱化對我國稅基的侵蝕。基於此,我們首先要明確界定我國對資本弱化的准確界定及其債務/股本的比例;由於 25%的關聯企業的判定標准過於嚴格,所以要適當降低這一限制比例,以促進資本的自由流動;最後,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整理零散的法規,建立一套系統的限制資本弱化的稅收制度。
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稅務行政管理
目前主要採取了如下措施以加強我國反避稅的稅務行政管理工作,即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必須定期向主管稅務部門報送其與關聯企業開展業務往來情況的申報表;企業負有向稅務機關就其轉讓定價等行為進行舉證的責任;明確稅務機關對企業轉讓定價行為進行調查審計的程序和內容。也可以借鑒加拿大和美國在進行稅務審計時實施的「雙向審計計劃」,即對同時在我國和其他國家從事經營的跨國納稅人,兩國同時進行審計。
⑶ 煤礦企業賬務處理
相知詳細的信息那要你們老闆出點血樓!
http://blog.aicosoft.com/index520/200512/6476.htm
看看這個是北京的<中國煤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解讀(帶光碟) >
第一篇煤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設計與會計控制規范、
獨立審計准則及相關准則
第一章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概論
第二章 我國內部控制要求與現狀
第三章 內部會計控制設計
第四章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第二篇 煤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財務管理制度
第一章 財務管理制度
第二章 會計管理制度
第三章 增值稅——般納稅人登記制度
第三篇 煤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分析與實施標准
第一章 中國稅收制度與稅收優惠政策
第二章 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叢本理論
第二章 分稅種稅收優惠政策
第四章 分行業稅收優惠政策
第五章 分區域稅收優惠政策
第六章 涉外稅收優惠政策
第四篇 煤礦企業納稅籌劃運作與評估分析
第一章 納稅籌劃基礎知識
第二章 避稅籌劃
第三章 節稅籌劃
第四章 轉嫁籌劃
第五篇 煤礦企業納稅籌劃知識准備
第—章 法律知識准備
第二章 征管知識准備
第三章 會計知識准備
第四章 中介知識准備
第六篇 煤礦企業征納往來
第一章 征納關系——權利與義務
第二章 征納程序——從稅務登記到稅收處罰
第二章 征納爭議——從稅務行政復議到稅務行政訴訟
第四章 征方稅收籌劃——從立法籌劃到征管籌劃
第七篇 個人納稅籌劃
第一章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第二章 上地增值稅的納稅籌劃
第三章 印花稅的納稅籌劃
第四章 契稅的納稅籌劃
第五章 資源稅的納稅籌劃
第六章 車船仙用稅的納稅籌劃
第七章 其他納稅籌劃技巧
第八篇煤礦企業納稅、節稅、轉嫁籌劃運作方法與案
例評析
第一章 國內企業避稅籌劃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國內企業避稅籌劃案例評析
第三章 國內企業節稅籌劃的一般方法
第四章 國內企業節稅籌劃案例評析
第五章 稅負轉嫁籌劃的一般方法
第六章 稅負轉嫁籌劃案例評析
第九篇 煤礦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評析
第一章 增值稅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評析
第二章 消費稅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評析
第三章 營業稅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評析
第四章 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評析
第五章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利用
籌劃案例訐析
第六章 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評析
第七章 其他稅種優惠政策利用籌劃案例訐析
第十篇 煤礦企業籌劃平台案例點評與分析
第一章 價格平台
第二章 優惠平台
第三章 漏洞平台
第四章 空白平台
第五章 彈性平台
第六章 規避平台
第十一篇 煤礦企業納稅籌劃會計處理
第一章 傘業會計操作的特徵歸納
第二章 企業避稅的會計處理
第十二篇 逃稅查處與反避稅對策
第一章 流轉稅的逃稅審查方法
第二章 所得稅的逃稅審查方法
第三章 其他稅的逃稅審查方法
第四章 避稅與反避稅基礎理論
第五章 稅收征管勺反避稅
第十三篇 偷漏稅心理分析及偷漏稅的基本模式
第一章 納稅人的需要與偷漏稅
第二章 納稅人的偷漏稅態度分析
第三章 納稅人的偷漏稅動機分析
第五幸 挫折理論與偷漏稅
第十四篇 金稅工程——稅收會計電算化
第一章 會計電算化概述
第二章 稅收會訃電算化的實現過程
第三章 稅收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
第四章 電子向務對稅收的影響
第五章 國際上解決電子商務稅收問題對策及比較分析
第十五篇煤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具體准則與稅收優惠
政策及納稅籌劃評估政策法規
⑷ 哪位大蝦請提供一下國際避稅與反避稅案例分析資料嘛
挺多的。。。
國際避稅方法案例解析
美國伊思雅跨國公司,在避稅地百慕大設立了一個伊美子公司。伊思雅公司向英國出售一批貨物,銷售收入2000萬美元,銷售成本800萬美元,美國所得稅稅率30%。伊思雅公司將此筆交易獲得的收入轉到百慕大公司的賬上。因百慕大沒有所得稅,此項收入無須納稅。
按照正常交易原則,伊思雅公司在美國應納公司所得稅為:
(2000萬-800萬)×30%=360(萬元)
而伊思雅公司通過「虛設避稅地營業」,並未將此筆交易表現在本公司美國賬面上。百慕大的伊美子公司雖有收入,也無須繳稅,若伊美子公司利用這筆賬面收入投資,獲得收益也可免繳資本所得稅;若伊美子公司將此筆收入贈與其他公司、企業,還可不繳納贈與稅。這就是避稅地的好處。
〔案例二百八十四〕
美國蔓特芙公司在中國、日本分設津崗公司、慶怡公司兩家分公司。美、中、日三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分別為35%、30%、30%。美國允許採取分國抵免法進行稅收抵免,但抵免額不得超過同期所得按美國稅率計算的稅額。假設該年度蔓特芙公司在美國實現應納稅所得額2400萬元;津崗公司在中國獲應納稅所得額為500萬元;慶怡公司在日本虧損100萬元。為減輕稅負,蔓特芙公司採取了以下辦法:降低對慶怡公司的材料售價,使慶怡公司在日本國的應稅所得額由0變為100萬元。
我們來分析一下該公司總體稅負的變化。
1.在正常交易情況下的稅負
(1)津崗分公司在中國已納所得稅額:500萬×30%
=150萬元
在美國可抵免限額:500萬×35%=175萬元
實際可抵免稅額為150萬元。
(2)慶怡分公司已納所得稅額和在美國可抵免限額為0。
(3)蔓特芙公司總體可抵免額:150萬元+0=150萬元。
(4)蔓特芙公司實繳美國所得稅額:
(2400萬+500萬)×35%150萬=865萬元
2.在非正常交易情況下的稅負
(1)津崗分公司在中國已納稅額:300萬×30%=90萬元
津崗分公司在美國的抵免限額:300萬×35%=105萬元,
90萬元<105萬元,可抵免限為90萬元。
(2)慶怡分公司在日本已納稅額:100萬×30%=30萬元
慶怡公司在美國抵免限額:100萬×35%=35萬元,
30萬<35萬元,可抵免限額為30萬元。
(3)蔓特芙公司在美國可抵免總額:90萬+30萬
=120萬元
(4)由於蔓特芙公司降低了對慶怡公司的材料售價,則蔓特芙公司的銷售收入減少為2200萬元(即2400萬元-200萬元)。蔓特芙公司應繳美國所得稅額
=(2400萬+300萬+100萬)×30%-120萬
=860萬元
⑸ 誰能幫我解決一下這幾個關於納稅籌劃的問題
一、狹義的納稅籌劃僅指節稅,廣義的納稅籌劃既包括節稅,又包括避稅和稅負轉嫁。偷稅的性質是違法的不合理的,往往是發生在納稅義務發生以後,其結果是損失金錢(稅務機關的處罰)和聲譽,對微觀和宏觀無利,政府是堅決打擊的。避稅的性質是非違法,不合理的,也就是常說的鑽法律的空子,發生時間是納稅義務發生之中,可以獲得短期的經濟利益,對微觀來說有利,對宏觀不利,政府是反避稅態度(即完善法律)。納稅籌劃的性質是合法合理的,發生時間是納稅義務發生之前,效果是可以獲得長期收益,對宏觀和微觀都有利,政府是保護、鼓勵和倡導的。
二、納稅籌劃是納稅人依據所涉及的稅境,在遵守稅法的前提下,以規避涉稅風險,控制或減輕稅負,有利於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謀劃、對策與安排。其特徵有:(1)合法性(2)超前性(3)綜合性(4)目的性(5)專業性(6)時效性
三、(1)案例:常先生某月給幾家公司提供勞務,同時取得多項收入:某省某設計院設計了一套工程圖紙,獲得設計費兩萬元;給某外資企業當了10天兼職翻譯,獲得1.5萬翻譯報酬;給某民營企業提供技術幫助,獲得該公司3萬報酬。
採用分項計算籌劃法: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減一定的費用後的余額作為應納所得稅額。對於這些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個人兼有不同的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分別減除費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額。
分析(1)將各項所得總額繳納個人所得稅款,則:
應納稅所得額=(2+1.5+3)×(1-20%)=5.2(萬元)
應納稅額=5.2×40%-0.7=1.38(萬元)
(2)分項計算,可節省大量稅款
設計費應納稅額=2×(1-20%)×20%=0.32(萬元)
翻譯費應納稅額=1.5×(1-20%)×20%=0.24(萬元)
技術服務費應納稅額=3×(1-20%)×30%-0.2=0.52(萬元)
應納稅額=0.32+0.24+0.52=1.08(萬元)
通過(1)、(2)比較,可減輕0.3萬元的稅負
2、 某商場是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該商場為了促銷商品設計了三種不同的折扣銷售方案:一是七折銷售(將銷售額與折扣額開在同一張發票上);二是購物滿200元(購進成本為120元)贈送價值60元(購進成本為36元)的商品;三是購物滿200元,返還60元的現金。這三種方式從營銷策劃的角度看,都是給客戶讓利30%,那麼,從納稅籌劃的角度看,該商場應該選擇哪個方案最為有利(以上均為含稅價)
方案1:商品七折銷售時,價值200元的商品售價140元,成本120元。
應納增值稅額
=[140÷(1+17%)]×17%- [120÷(1+17%)]×17%=2.91(元)
方案2:購物滿200元贈送價值60元的商品,則
應納增值稅額
=[200÷(1+17%)]×17%- [120÷(1+17%)]×17%=11.62(元)
贈送的60元商品視同銷售,應納增值稅為:
=[60÷(1+17%)]×17%- [36÷(1+17%)]×17%=3.49(元)
合計應納增值稅=11.62+3.49=15.11(元)
方案3:商場返還現金方式銷售200元的商品,屬於財務還本銷售方式銷售貨物,應納增值稅:
=[200÷(1+17%)]×17%- [120÷(1+17%)]×17%=11.62(元)
上述方案中,方案1對納稅人最為有利
1)由於折扣銷售在同一張發票上註明的可扣除折扣計征增值稅,在操作上盡可能採取同一張發票註明的方法。
2)銷售折扣不可抵減,如果確實有需要,可按前面所講例題方式處理;
3)如果商家買x送x,請注意,送的也視同為銷售,需要按折扣銷售方式處理。
4)以舊換新也可以參照實務折扣,將其變為折扣銷售的形式進行籌劃
3、假設某化妝品公司生產並銷售系列化妝品和護膚護發品,其中銷路較好的幾種產品的出廠價分別為口紅40元、眼影60元、粉餅50元、洗面奶30元。另外,該企業新開發的潤膚霜出廠價為70元。
以上產品中前三種屬於化妝品,適用30%的消費稅率,後兩種為護膚護發品,不屬於消費稅徵收范圍。
如果以上產品各銷售一件,則企業應繳納消費稅45元。
現在該公司為推銷其新產品潤膚霜,計劃將前述幾種產品與潤膚霜組成禮品套裝銷售,出廠價仍為各個品種出廠價之和,即250元。但此時,企業每銷售一套產品,需繳納消費稅75元(250×30%),稅負增加了近67%[(75-45)/45]。
4、一、避免成為營業稅的納稅人
要成為我國營業稅的納稅人,必須同時具備:
第一:其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行為;
第二:其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行為,必須屬於營業稅的征稅范圍;
第三:必須使有償或視同有償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所有權。
合作建房就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權,另一方提供資金,雙方建房。合作建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物易物」方式,即雙方以各自擁有的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相互交換。另一種方式是成立「合營企業」方式,即雙方分別以土地使用權和貨幣資金入股,成立合營企業,合作建房。兩種方式產生了不同的納稅義務,納稅人便有了籌劃的機會。
甲、乙兩企業合作建房,甲提供土地使用權,乙提供資金。雙方約定,房屋建好後按5:5的比例分配房屋。工程完工後,經有關部門評估,該建築物價值1 200萬元,則甲、乙各分得600萬元的房屋。甲企業通過轉讓土地使用權而擁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權,產生了轉讓無形資產的應稅行為,其營業額為600萬元。
乙企業以轉讓部分房屋所有權為代價換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權,發生了銷售不動產的應稅行為,其營業額為600萬元。
則甲、乙企業分別應繳納營業稅稅額為:600×5%=30(萬元),雙方合計總稅負60萬元。
如果甲、乙雙方分別以土地使用權和貨幣資金入股成立合營企業,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後,雙方採取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分配方式,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風險的行為,不征營業稅。對投資方向合營企業提供的土地使用權,視為投資入股,對其不征營業稅;合營企業對外銷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銷售不動產征稅;對雙方分得房屋作為投資利潤(繳納所得稅),不征營業稅。
經過籌劃,甲、乙合營企業在建房環節減少了60萬元的營業稅稅負。
⑹ 企業所得稅怎麼合理節稅
一定要學會利用返稅政策合理節稅!
不同地區、不同園區,企業進行落戶就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稅收返還獎勵政策。
例如:浙江的一家商務服務公司,去年營業額在4000萬,利潤總額在3000萬,稅負壓力較大,通過入駐稅收窪地享受了財政扶持政策。
在節稅前
營業額:4000萬
利潤總額:3000萬
增值稅:4000/1.06*6%=226.42元
企業所得稅:3000萬*25%=750萬元
附加稅以及個稅先忽略不計
總計繳稅:976.42萬元
但是經過入駐園區,享受了稅收返還獎勵之後得到了增值稅返還和 企業所得稅返還 ,據筆者了解,目前園區給到的增值稅地方留存50%,園區次月返還地方留存的75%-85%,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40%,園區次月返還地方留存的75%-85%。
增值稅:226.42*50%*85%=96.23萬元
企業所得稅:750*40%*85%=255萬元
附加稅以及個稅先忽略不計
總計繳稅:351.23萬元
節省稅收:976.42-351.23=625.19萬
節稅率:608.91/948.11=64.03%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得到您的採納!
⑺ 求一個跨國公司內部貿易轉讓定價的案例
跨國公司在華利潤轉移以及避稅問題探討
一.案例背景
在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轉變過程中確實還存在一定阻力,因此宏觀政策提
出「開放可以引進技術、引進管理」,這也是為了打破阻力。由此外資企業獲得了在
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是不少外資卻以此作為獲取超額收益的途徑。
由國家統計局「利用外資與外商投資企業研究」課題組完成的一份關於外資的研
究報告稱,虧損的外商投資企業中約2/3為非正常虧損,每年通過轉讓定價避稅的
稅款損失有300億元。外資企業憑借超國民待遇和避稅手段,使其能以較低價格開
拓和佔領國內市場,已對內資企業產生了巨大的擠出效應。
研究跨國公司在華行為也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經驗。集團化、全球化是企業發
展的趨勢,中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相當多的問題,向優秀的跨國公司學習,
加強母子公司管控能力,是中國企業成功必經之路。
二.跨國公司利潤轉移-成功的橫向管控
在跨國公司全球化過程中,在其母子公司管控的整體框架的指導下,出於集團
整體戰略考慮,對於旗下眾多不同業務領域、不同地區分布的子公司,母公司會根
據運營環境的變化構築有效的橫向管控。在財務管控的輔助之下,集團整體戰略的
實施就會更加迅速而有效。
1.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的動因-將屬於中方的利潤轉入其集團內部
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子公司有多種方式,籠統的講可分為中外合資公司和外商
獨資公司兩種。在中外合資公司里,中方合作夥伴並不包含在集團利益版圖里,不
是集團的一部分,那麼跨國公司的母子管控體系裡自然會涉及怎麼樣使其在華子公
司能為集團創造更多的利潤,在合資公司能創造的利潤固定的情況下,根據在合資
公司里雙方共同分擔收益和風險,跨國公司一般建立的橫向管控就會要求想辦法將
合資公司的整體利潤盡可能轉移至母公司,或者全資子公司,以實現集團利益最大
化。
我們剛剛提到的跨國公司對子公司利潤控制以達到集團利潤最大化的戰略實際
上是母子公司管控中的橫向戰略。橫向戰略(Horizonta1Strategy)是協調相關業
務單元的目標和戰略,包括協調現有業務單元和基於與現有單位的關聯選擇進入新
產業。橫向戰略是集團公司總部對下屬業務單位在目標、政策上的協調統一。
那麼是什麼樣的方式得以讓這樣的橫向管控生效呢?
2.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的途徑
要實施有效的橫向管控,需要跨國公司全方位的思考合作中出現的各種有利於
自己的機會,以及機會的利用價值。橫向管控光有戰略不行,還需要有可操作的具
體策略。在華跨國公司實施利潤轉移這個橫向管控戰略所實施的策略不外乎以下2種:
(1)利用品牌優勢鉗制合作夥伴
合資企業的中方企業往往沒有自己的品牌,而是期望於利用跨國公司提供的知
名品牌迅速增加銷量,搶占市場。在合資之處,這樣的做法確實能快速提高銷量,
但是也確立了中方對外資方的依賴,離開跨國公司提供的知名品牌,中方幾乎無法
生存。基於此,跨國公司在合資企業運營的過程中就占據了主動,中方不得不看其
臉色行事。
單純的鉗制住合作夥伴並不能為跨國公司帶來直接的收益,對其橫向戰略的實
施也沒有直接的影響,跨國公司必須進一步的掌握合資企業的財務支配權,才能實
現利潤的轉移。那麼財務支配權是怎麼落到跨國公司手裡的呢?
(2)利用技術優勢掌握購銷渠道
在許多合資企業里,中方擁有更多的控股權,按理說掌握領導權的應該是中方
企業,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外資提供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先進的生產技
術」,掌握了絕大多數實際問題的決策方向。特別是外方憑技術控制權,在實際操
作中控制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大權。
另外,作為合資公司成立的條件,跨國公司實際上掌握了集團大部分的銷售權。
涉及到購銷,就必然涉及財務,采購的結果是現金流出,銷售的結果是現金流
入,這就為跨國公司的利潤轉移提供了可能。
外資企業利潤轉移就發生在采購環節,其前提就是外方堅持「原始供應原則」,
在中外合資的主機企業和整車企業,外方憑技術控制權,掌握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
采購大權。近年來,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普遍堅持
「原始供應原則」,排斥中資企業。
以汽車生產企業為例,外商故意在其本國建立獨資零部件企業,在中國建立中
外合資整車公司。中外合資公司掙的錢要分給中方一部分,但是外商在其本國建立
的獨資零部件公司掙的利潤完全是外商的。中國零部件企業給中外合資主機企業和
整車企業供應配套產品,必須通過外方總部的「認證」。這樣就實現了「利潤轉移」。
「認證」只不過是一種手段,轉移利潤才是實質。
從母公司高價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是外資公司「偷梁換柱」的另一大法寶。一家
日資汽車零部件企業從母公司采購原材料,其采購價比中國同樣的原材料高出數十
倍。權威人士告訴記者,外方從母公司高價采購原材料和零件,再以低價向母公司
出售產品,從而把利潤轉移到母公司,加大中外合資企業的成本,減少中外合資企
業的利潤。
從集團戰略,到橫向戰略,再到具體的操作策略,跨國公司表現出了橫向管控
的有效性,其在華子公司的發展戰略早就納入集團的整體戰略之中,等到中方意識
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似乎一切都已經不可動搖了。
三.跨國公司的避稅分析-強大的財務管控
在母子公司管控體系中,最受人們關注的無疑就是財務管控了,因為財務數據
指標是母子公司管控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母子公司管控的核心。
母公司集權管理的基礎是財務上掌握以下幾種權利:
(1)、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及收益分配的最終決策權;
(2)、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會計規范權,子公司執行母公司統一的會計制度及會
計政策;
(3)、母公司擁有對子公司的財務規范權。
1.跨國公司避稅的動因――超國民待遇引發的稅收漏洞
在作出合理的財務管控之前,跨國公司會先研究所在國的國情,根據特定情況
作出分析,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構建合適的財務管理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於生產性外商投
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徵企業所得
稅,第3年至第5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於這些企業,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不納稅:一是虧損,而是只盈利兩年。
跨國公司未必會採用上述的經營方式,跨國公司有專門的律師來研究各國的政
策,以及政策的漏洞,結合各種成本分析,作出非常合法又合理的財務管控,配合
橫向戰略的執行。
2.跨國公司怎樣避稅
我們在研究跨國公司在華避稅方法的過程中發現,其強大的財務管控非常好的
配合了集團整體戰略和橫向戰略,憑借其全球一體化的財務管控體系,他們所制定
的避稅方案才能順利實施。那麼,他們具體採用什麼方法來避稅呢?
(1)價格轉移
從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看,企業規避稅收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幾種:其一,在跨境
貿易方面,通過出口高報和進口低報向處於減免稅期的企業轉移利潤,或者是通過
出口低報和進口高報使已過減免稅期的外商投資企業處於虧損或微利的狀態。就前
者而言,企業規避的是境外的稅收,不是中國稅務部門關注的重點,但它往往是洗
錢或熱錢流入境內的重要渠道。就後者而言,它損害的是中國的稅基;在經濟全球
化的大趨勢下,這一被跨國經營的企業所廣泛採用的手段理應成為中國海關和稅務
部門關注的重點。
比如河北一家食品公司,2005年主營產品的內銷價格為71元/箱,但出口價格
僅卻為36元/箱;山東一家制葯公司通過境外母公司直接定價的方式,將出口產品
單價定為比國內同類產品平均價格低40元,以此來減少銷售收入、變相將實際利潤
轉移出境。在當前形勢下,企業的上述行為不僅會成為資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國家
稅收的流失,還會成為外國指責中國低價傾銷的口實之一。
其二,在服務貿易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通過管理費分攤以及咨詢費、技術專利
費的轉移支付,可以達到向境內或境外企業轉移利潤的目的。比如河北一陶瓷有限
公司,與其香港母公司簽訂協議,規定每年按其銷售收入的32%向境外支付咨詢
費,僅2005年就支付了804萬美元,相當於其當年利潤的3倍。深圳一石化有限公
司,2003-2005年累計向境外關聯企業支付技術轉讓費、服務費和商標許可費1.6億
元,占總管理費用的56.3%,占未彌補虧損2.6億元的63%。其服務貿易開支的比重
之高確實令人咋舌。
在華跨國公司顯然將價格轉移作為主要手段來實現利潤轉移和避稅。在母子公
司財務管控的特點里,我們注意到在財務管理方式上,企業集團體現為高度的全面
預算性,預算結構及運作過程較為復雜。跨國公司顯然深諳此道,其實際運作方法
非常復雜,往往在國外轉好幾個圈,而且內部財務核算有著非常先進的軟體系統,
有的軟體系統國內稅務工作者根本就不會操作,監管極其困難。
(2)資本弱化——虛假虧損的通道
在資本項目交易方面,企業不僅可以通過股權轉讓或注冊空殼公司的方式,將
母公司注冊地變更為離岸金融中心等稅收優惠地區,並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轉移到
母公司;還可以通過增加股東貸款及資本弱化的手段,盡可能多地匯出債務利息、
減少稅前利潤。國際經合組織對資本弱化的認定標准為企業權益與債務資本之比低
於1:1,美國稅制對此的認定標准為1:1.5。按照中國現行稅法,企業借入外債的應
付利息可從企業稅前所得中扣除。
為了達到避稅的目的,有些外商投資企業就盡可能多地借入股東貸款,將權益
資本與債務資本之比壓至遠低於1:1的國際標准,以通過資本弱化的手段造成賬面
虧損,而實際利潤卻通過債務利息的方式匯給境外的母公司。
除了資本弱化外,現在還有許多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價格轉移將實際收益匯往在
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注冊的企業,而國內外商投資企業本身卻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在母子公司財務管控體系裡,資金管理(Treasury)是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獲
得更多的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向銀行貸款幾乎是每一個企業的必經之路,但銀行
貸款的利息卻又使企業的財務費用急劇上升。即便是股份制企業,可以通過公開市
場籌措到大量資金,但是面對資本市場,卻仍然存在一個投資回報的問題。
盡管在國內借款產生的利息也可以從企業稅前所得中扣除,但是與其將利息付
給國內的銀行,還不如以更高的利率向母公司支付,同時達到避稅和利潤轉移的目
的。
(3)新外企是老外企逃避稅收的載體
境外投資方根據兩免三減半的時間段,滾動設立新的外商投資企業,並通過境
內新老外企之間或境內外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讓老外企虧損、新外企獲利則是另一
種逃避稅收的手段。
比如某著名的台資食品集團,就有按減免稅期不斷增設外商投資企業的趨勢。
該台資的系列企業,設立後頭兩年的利潤特別多;稅收減半的三年,利潤就顯著下
滑;全額繳稅後,更馬上陷入盈虧臨界點或虧損狀態。而調整新老外商投資企業利
潤的辦法還有前面提到的關聯交易手段。如青島一韓資製鞋有限公司,通過境外母
公司操縱進出口價格,以及讓老外企承擔新外企額外費用的辦法,讓老外企常年大
額虧損、新外企利潤率奇高。該集團在稅收優惠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曾高達
757%,與經營范圍相同的老外企的持續虧損形成了鮮明對照。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跨國公司有專門的律師團來研究各子公司所在國的法律,
而中國目前在引進外資方面的制度缺陷成為跨國公司利用的環節。對於很多地方官
員來說,引進外資就等於有了政績,因此在引進外資時不注意外資所能帶來的效益。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外資橫向管控在中國的又一表現形式,對於集團來說,
將利潤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以及將稅收轉移至國外,不如在一國內部轉
移來的方便和低廉,並且保證了在子公司所在國再投資時的資金需求。橫向管控的
內容十分豐富。
四.中國企業集團化、全球化過程中母子公司管控的借鑒
策略的制定是戰略制定的順延,我們認為跨國公司的一整套戰略、策略的制定
和實施之所以能夠如此周密和順利,是與其完善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分不開的。跨
國公司並不只是在中國針對中國的特殊情況進行利潤轉移和避稅,在世界的各個角
落,只要有利益,只要是在其集團業務范圍之內,他們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就會施
加影響,其優秀的橫向管控和財務管控就像雙劍合並,無所不破。
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集團化和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沒有這樣的野心,就必
然會落後於其他企業。要想集團化、全球化,就必須加強母子公司管控。
如何加強母子公司管控?中國的企業也並非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在華跨國公司
的許多案例已經成為活生生的教科書。我們暫且不論跨國公司在華利潤轉移和避稅
這兩種做法是否正確,至少在橫向戰略和財務管控方面,有許多值得中國企業學習
的地方。
1.集團的橫向戰略
(1)怎樣理解橫向戰略
橫向戰略是協調相關業務單元的目標和戰略,包括協調現有業務單元和基於與
現有單位的關聯選擇進入新產業。橫向戰略能夠而且應該在集團、部門、公司等層
次上存在。但是,不管企業如何精心地為單個的業務單元制定戰略,它們也只有最
不正規的橫向戰略。然而,可見的關聯仍是形成競爭優勢的主要潛在來源。明晰的
橫向戰略應是集團、部門和公司戰略的核心。
沒有明晰橫向戰略的企業難以頂住始終存在著的使單個業務單元業績最大化而
損害公司業績的強大壓力,尤其是那些有分散決策傳統的企業。
跨國公司並沒有把自己的優勢局限在某個單一部門或者是單一地理區域,而是
從集團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衡量戰略的科學性。
橫向戰略是以競爭優勢為基礎的集團、公司和部門戰略的概念,橫向戰略並非
是業務組合管理,它是公司戰略的精華。
橫向戰略是集團公司總部對下屬業務單位在目標、政策上的協調統一。在很多
集團企業中,長期存在著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相互關聯,識別這些關聯以及獲取關聯
所帶來的戰略性效益是集團公司超越多企業聯合體的差別所在。
橫向戰略就是集團公司總部通過關聯管理實現下屬業務單元之間的協同效應,
在集團化的情況下為下屬企業創造作為單體企業永不能達成的競爭優勢來提升集團
公司管控水準。
中國企業在集團化過程中要逐步習慣全局性的考慮問題,不要過分在意在某個
領域或地區暫時的成敗得失,通過合理的橫向戰略最大化集團利益才是重點。那
么,應該怎樣制定橫向戰略呢?
(2)橫向戰略的制定
Ⅰ.識別關聯。先要科學地鑒別一個公司所屬的各經營單位之間實際上存在的或
潛在的一切有形的橫向關系。在做法上,第一步是檢查每個經營單位的價值鏈,看
是否有共用各種價值活動的實際而可能的機會。開始,應該對似乎已存在著的一切
橫向關系進行鑒別;然後,通過進一步分析,排除那些虛幻的或無實際意義的橫向
關系。在研究橫向關系時,必須對有可能提供作為共用基礎的價值活動的具體特徵
進行鑒別。
Ⅱ.評估關聯,如果轉讓專門知識的益處大於轉讓專門知識的成本,無形的相互
關系導致競爭優勢。如果價值活動之間有很多相似點,價值活動對有關產業的競爭
優勢很重要以及公司的專門知識的轉讓能在物質上增強競爭優勢,則轉讓專門知識
就是有益的活動。
Ⅲ.制定橫向戰略,公司如果沒有一個鼓勵在經營單位之間進行協調和轉讓技能
的橫向組織機制就無法成功地發展相互聯系。確定合適的經營單位,把它們組成相
應的集團和部門以及建立鼓勵經營單位的經理人員共事的獎勵制度等諸如此類的措
施,這些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
前文所述的是橫向戰略的一般制定過程,集團公司在制定橫向戰略時,必須認
清自己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不能離開母子公司管控框架。
2.集團的財務管控
從我們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跨國公司橫向戰略的實施需要集團財務管控的配
合。對於財務管控,中國的企業並不陌生,再小的企業也有財務,也需要財務管
理。但是,企業規模不一樣,財務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樣。那麼集團化公司的財務管
控的要求是什麼呢?如何實施財務管控呢?
(1)財務管控的要求
最為理想的母子公司財務管控體系是不能管的太死,又不能放的太開,行之有
效的管控體系。
集團化財務管理的關鍵部分就是將戰略、業務計劃和預算管理結合起來,這也
是戰略執行和貫徹的最主要手段。
完善的財務分析和報告體系是實施管理管控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支持集團高層
領導進行決策的重要信息依據。
降低財務管理費用,這是是衡量一個公司管理水平和運行機制的重要指標。
觀察跨國公司在華財務管控體系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財務管控體系就是把重點
放在財務管控的效率、成本以及配合戰略的有效性上面。
(2)如何實施財務管控
Ⅰ.健全財務制度
如果會計制度不健全,就會給經營者造成違法亂紀的機會。會計制度是事前的
防範,會計核算是事中的、即時的監督,而審計是事後的監督。一定時期企業財務
管理制度的混亂和財務控制能力的低下,往往是一個企業財務失敗的主要原因。
Ⅱ.財務預算控制
通過編制財務預算,集團公司可以全面掌握所屬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財務預
算下達後,即成為公司的經營目標,執行中一般不需要作調整。特殊情況需作調整
的,要按照程序報董事會審批。集團總部通過對財務預算的動態管理,可以對子公
司及分支機構的主要財務活動實施有效控制。
Ⅲ.對現金進行有效的控制
首先必須杜絕賬外現金循環,所有的現金都必須進入銀行帳戶體系。二是保證
現金全部能夠集中管理。企業可以設立財務結算中心對集團內部得資金進行統一管
理,及時了解子公司資金運營方向。三是做好預算結算工作。日常開支做到事前有
預算,事後有結算。四是超過一定額度的支出項目要經過董事會審批。五是對資金
統一籌集,從而直接控制經營著的投資計劃,對資金調撥、利潤分配等重大決策都
直接掌握,集中管理。
Ⅳ.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控制
資產和負債是衡量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指標。出資者把經營權交給經營者,實
際上是兩權分離。這就需要出資者對經營者掌握的資產進行嚴格的控制,購置時要
審批存檔,報廢時要記錄檔案,並有專人負責賬和物的核對。
由於負債過高可以導致資本的毀滅,所以出資者必須通過合理化的手段對負債
的規模進行時常的控制。出資者負債一般就會與銀行有關系,所以處理好與銀行之
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控制好企業資產和負債的主要手段。
Ⅴ.財務風險的控制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舉債給企業收益帶來有不確定性。企業舉債經營會對企業自
有資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響,由於負債要支付利息,債務人對企業的資產有優先的
權利,萬一公司經營不善,或有其他不利因素,則公司資不抵債,破產倒閉的危險
就會加大。但是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債務,可以大大地提高企業的收益,當企業
經營好利潤高時,高負債會帶來企業的高速增長。合理的控制和利用財務風險是企
業成功的又一因素。
Ⅵ.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制度
內部審計監督是整個財務控制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為確保集團公司整體目
標的順利實現,集團公司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設立審計部。從而一方面使內部審
計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另一方面有利於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審計工作,如
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財務決策審計、基建審計等,以保證集團公司及時
獲取准確的財務信息,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
同樣,我們也要求集團公司的財務管控要配合集團戰略,尤其要符合母子公司
管控框架,否則財務管控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空有華麗的外表,不能對集團做出
實質的貢獻。在這方面,跨國公司為中國企業作出了很好的範例。
一.中國政府如何加強對跨國公司的監管
在華跨國公司的利潤轉移和避稅確實體現出了這些跨國公司橫向戰略和財務管
控的能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中國在引進外資的某些制度上仍有改進的空間。
1.逐步取消跨國公司的「超國民待遇」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於外資政策上是「有收」、「有放」,對合資和出口比例
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稅收方面,外資的稅收政策也有優惠。利用外資的本質是促進
國內經濟的發展,而外資的引入和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標准相掛鉤,一方面可以促
進地方外資的引進,但另一方面,過多的外資引進對地方經濟的沖擊會更大。
商務部出台的《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逐步取消外資的「超國民
待遇」,使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平等競爭,讓世人看到中國的對外
開放正在和國際接軌。
合理重建我國涉外稅法中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一項緊迫任務。名目繁多的優惠
政策的刪減更新,將使外商投資企業利用優惠政策進行國際避稅失去了條件。
2.加強國際反避稅工作
Ⅰ.規范轉讓定價稅制,建立國際市場價格信息系統
在實踐中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設置執行轉讓定價稅制的專門機
構,制訂具體的執行規劃和制度。第二,稅務調查與賬務調整同步進行,切實保護合
資企業的中方利益。第三,嚴格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對涉外企業的賬務審計制度,使
部分轉讓定價在審計階段得到調整。第四,稅務部門應建立健全完善系統的國際市
場價格資料的匯集體系,為調整和確認轉讓定價提供依據。
Ⅱ.完善稅收立法,擴大稅務部門反避稅的權力
在稅法中應單獨制定反避稅條款,其主要內容應包括:明確關聯企業的概念,為
國際反避稅提供法律依據;完善防範轉讓定價避稅的法規,在制定法規時,可參照國
際通行的正常交易原則、舉證轉嫁原則和稅收妥協原則等,對跨國定價按正常交易
原則進行事後調整;明確稅務機關在掌握充分資料和確鑿數據的情況下,有權作出調
整和處罰的決定;制定對納稅人不與稅務機關配合的處罰規則;明確有關部門在國際
反避稅中的配合職能,制定對有關部門不配合及違章的處罰條款;盡快修改和補充有
關電子商務適用的稅收條款,明確網路商貿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期限、納稅
地點、稅率以及納稅資料申報、保管制度等等。
Ⅲ.適應新形勢,採取相應措施防範電子商務國際避稅
首先,應建立符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稅收征管體系,加強稅務機關自身網路建設,
盡早實現在國際互聯網上與銀行、海關、網上商業用戶的連接,實現真正的網上監
控與稽查,並加強與各國稅務當局的網上合作。第二,推行電子商務稅收登記制度,
納稅人在辦理了上網交易手續之後必須到稅務機關辦理電子商務的稅收登記。第
三,從支付體系入手解決電子商務稅收的征管問題,杜絕稅源流失。可以考慮把電子
商務建立和使用的支付體系作為稽查、追蹤和監控交易行為的手段。第四,組織研
制開發智能征稅軟體,形成網上自動征稅系統,能自動識別通過網路實現交易的應稅
商品或勞務,確定所適用的稅種、稅目、稅率,自動計算稅額,自動將稅款劃入稅務
機關指定的帳戶之中。第五,要加強國際稅收合作,完善國際稅收協定。
⑻ 誰有關合理避稅的案例,及反避稅的案例,急求,謝謝!!!!!!!!!!!!
我有,你留個郵箱吧 我發給你看看
⑼ 小企業如何合理避稅(甲從乙借款60萬產生利潤30萬交多少稅
提供一些經濟類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企業全面預算應用研究。
2、企業內控制度與方法研究
3、東西部上市公司績效比較研究
4、上市公司行業績效比較研究
5、重慶市上市公司績效比較研究
6、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改進研究
7、新舊會計准則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差異研究
8、企業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
9、上市公司財務控制與公司治理關系研究
10、財務管理或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的應用研究
11、完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對策分析
12、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成因分析
13、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流向分析
14、上市公司融資方式的選擇分析
15、中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分析
16、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與控制分析
17、高校財務運作模式分析
18、高等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分析
20、集團財務集權管理模式分析
21、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探討--XX行業的分析
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3、上市公司募集資金變更投向分析
24、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5、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研究研究
26、國有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探討
27、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研究
28、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29、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環境分析
30、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監管
31、銀行中間業務在中小城市的推廣策略分析
32、運用戰略管理會計理論對實例的分析(三個)
33、運用價值鏈分析法對實例的分析
34、運用波士頓矩陣對實例的分析
35、運用SWOT法對實例的分析
36、個人投資理財方式比較
37、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分析方法分析
41、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及其實現途經探析
42、上市公司資金募集方式及資金流向分析
43、國有企業股權結構的成因與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
44、中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制度背景與行為初探
45、試論企業並購的價值創造與衡量
46.新舊企業所得稅法對比分析
47.鼓勵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研究
48.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稅收政策研究
49.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反避稅措施
50.預約定價制度研究
51.反資本弱化避稅
52.完善我國資源稅收制度的思考
53.建立我國綠色稅收制度的探討
54.對我國就業稅收問題的研究
55.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制度創新
財務管理
1、基於市場經濟的個人理財規劃探析
2、傳統文化與企業理財觀
3、無形資產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4、財會交叉學科與創新分析
5、試論私人理財規劃及職業發展前景
6、試論基於管理視角的財務管理框架
7、試論基於會計視角的財務管理框架
8、試論基於金融視角的財務管理框架
9、試論新形勢下財會職業形象設計
10、試論和諧社會觀下的財務指標評價
11、試論企業生產與運作管理會計的構建
12、試論企業集團一元與多元財務戰略評價
13、試論企業集團持股模式與管理控制
14、試論企業集團核心編造下的財務指標的建立
綠色貿易
1.淺談綠色稅收
2.環境稅收的國際經驗與我國環境稅構想
3.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差異分析
4.避稅規制研究
5.財務管理中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6。我國增值稅法的完善
7.我國房產稅制的改革
8.國外納稅人保護制度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9.香港物業稅基本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10.我國開征遺產稅的思考
11.稅收籌劃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12.西方國家環境稅的發展及啟示
13.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
14.稅收優先權研究
15.稅收風險控制分析
16.稅收籌劃與政府反避稅
17.試探企業管理中的增值稅籌劃
18.國際納稅籌劃方法與風險防範措施
公司治理
1、獨立董事背景與公司經營績效關系分析
2、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相關性分析
3、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分析
4、對我國企業高比例短期借款與高比例現金流量同時存在的原因分析
5、新資產減值准則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公司上市
1、論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
2、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3、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
4、論企業並購中的融資問題
5、股權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
6、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選擇
內部控制
1、大學生個人理財意識及財商教育研究分析
2、財務策略分析
3、企業內控環境缺陷與完善
4、企業信息披露與企業業績關系分析
5、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問題分析
公司
1、公司治理結構與獨立董事
2、企業所得稅改革
3、論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構建
4、對社會信用構建的思考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研究
⑽ 反避稅措施
國家越發達,反避稅力度越強
市場經濟越發達,法律體系越完備,對避稅的打擊力度越大。美國是世界上反避稅打擊力度最大的國家。美國規定,企業避稅(所得稅)凈額達500萬美元以上的,除如數追繳外,還將處以20%—40%的罰款;對來自避稅港的企業,採用不同於其他地區企業的稅收條款等。不僅如此,在11萬聯邦稅務人員中,數百人專門從事反避稅工作。同時,美國還擁有一支精乾的稅務警察隊伍,把避稅當成偷稅一樣嚴厲打擊。對於避稅中最常用的轉讓定價,美國總結出三類調整轉讓定價的方法:比較價格法,即從審查具體交易項目的價格入手,把不合理的價格調整到合理的市場正常價格,從而調整應稅所得;比較利潤法,即從利潤比較入手,從而推斷轉讓價格是否合理,把不正常的應稅所得調整到正常的應稅所得上;預約定價製法,即納稅人事先將其和境外關聯企業之間的內部交易與財務往來所涉及的轉讓定價方法向稅務機關申報,經稅務機關審定認可後,作為計征所得稅的會計依據,並免除事後對內部定價調整的一項制度。
我國對三資企業的反避稅措施
為了維護國家的權益,貫徹公平稅負、平等競爭的原則,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制定反避稅的法律
開展反避稅工作,必須有法律依據。因此,國家稅務總局應參照國際上的通常做法,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的法規體系和措施體系,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對此,我們應該借鑒,以制定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反避稅法規。
在一般條款中,注意准確地使用文字,盡量堵塞漏洞。比如,對納稅客體的表述,採用經濟概念,而不用法律概念。因為前者內涵廣泛、適用性強、後者則顯得狹窄、刻板。像對應稅所得,可以明確規定為」來自營業企業的任何種類的所得」。對可扣除成本,明確規定為」正常營業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這樣就好比一張大張的羅網,所有要捕的魚都盡在其中。另一方面,對一些稅源大或容易避稅的項目,可以採用專門列舉的辦法,做到在法律解釋上不給納稅人留下模稜兩可的空子。這就好比一把鉤
子,把網中或是分量重、對稅收有舉足輕重影響的,或是活動能力強、容易逃出網的魚,再一條條用鉤子鉤住。
對容易避稅,而且用一般條款又難以控制的項目,採用在一般條款外再另設一條附加准則辦法。可以參考美國《國內收入法典》第367條的附加准則:」這類交易不是根據其主要目的在於避免聯邦所得稅的計劃進行的」。也就是說,公司的交易必須被稅務當局認為其目的並不主要是避稅,否則,便不適用該准則的規定。
在反避稅法規中,既要明確納稅人有舉證的責任,即納稅義務人要向稅務機關提供與納稅有關的資料、文件等,又要授予稅務機關核定納稅人應交稅收的權力,堅持依法治稅,以確保國家稅收及時足額入庫。
二、國家稅務總局建立信息庫
由於各地稅務機關收集的信息有限,而反避稅工作又離不開信息資料,國家稅務總局如果能在管期內建立信息庫,為全國稅務部門提供有關信息,必然會推動反避稅工作的開展。這個信息庫可收集國內國外的產品價格信息、主要原材料價格信息、設備特許權使用費的價格信息、國外個人收入水平的信息等等。
三、對未違法的避稅行為進行引導,堵塞漏洞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納稅人的行為並沒有違反稅收法規,少納稅款只不過是通過對稅收負擔的優化選擇而實現的,譬如迴避征稅管轄權、選擇低稅點、利用稅收優惠待遇等,都屬於此,在法律上應當允許。補救的對策只能在實行正確的稅收導向,堵塞可能發生的漏洞。比如,對減免期終了的企業,通過分設或更換牌號,重新享受新辦企業優惠,稅法上應當規定有準許和不準許的明確界限。對新開辦的企業,允許其虧損兩至三年,過期還未盈利的,按企業所得額進行調整等等,必須有明文規定,以便征納雙方有據可循,共同遵守。
四、對帶有欺騙性的避稅行為,申明正常交易標准
納稅人的有些行為表面上沒有觸犯稅收法規,但實質上是採取欺詐的手段,有意違反市場的公平交易原則,鑽稅法的空子,以達到逃避稅收的目的。濫用稅收協定、轉讓定價、騙取出口退稅等均屬於此類。
借鑒國際經驗,可以針對不同的交易類別,分別規定」正常交易標准」:
(1)相關聯企業間的貸款利率,按沒有關系的雙方在獨立進行借貸往來中使用的利率。必要時可規定上下浮動的幅度。
(2)相關聯企業之間提供勞務,勞務費的收取標准按沒有關系的雙方提供勞務活動時的費用收取標准執行。勞務費的成本應包括工薪、材料等直接成本和管理費輔助費等間接成本。
(3)相關聯企業之間租賃有形財產,租賃費收取標准執行沒有關系的雙方之間的正常往來中用相同的或類似的財產所支付的租費標准。
(4)相關聯企業之間發生的無形資產的使用或轉讓,其特許權使用費收取標准也應按沒有關系的雙方之間的計費標准。如無同類業務可資比照,可以按照競爭性出讓人要價或承讓人的出價,原則上都應包含利潤因素。
(5)相關聯企業之間貨物購銷,按照無關聯企業之間的可比價格,即採取所謂」比較價格法」。如無比較價時,採取倒扣價格法、成本加利法或稅務當局核定價格法處理。
當稅務局對企業提供的數據真實性表示懷疑時,有權讓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公證機關給予公證。
五、堅持轉移利潤的責任人或受益人負有舉證和補稅義務的原則
在反對關聯公司轉移利潤的斗爭中,既要積極,又要注意和考慮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國際資本向成本低的地區轉移是客觀規律,在制定反避稅措施時,既要注意其轉移利潤,損害我國權益的一面,也要考慮引進外資對社會發展的綜合效益。在採取的措施上,注重掌握充足的證據。
從我國當前外商投資企業轉移利潤的實際看,外國公司主要是利用我國企業對國際市場行情不熟、信息不靈、沒有獨立的購買材料及銷售產品渠道等弱點,控制企業銷售權轉移利潤。而轉移利潤的受益人是合營、合作企業的外方,而不是合營、合作企業本身,更不是合營、合作企業的中方。如果反避稅措施只對合營、合作企業本身實施,有可能將這部分應由外方承擔的稅負轉嫁到中方頭上,最終仍是損害國家或集體利益,也使中方難以接受。因此其責任人或受益人有舉證和補稅的義務。
六、正確確定外商承包工程應納稅所得額
如何確定公司在我國境內承包工程的應納稅所得額,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稅務機關不應僅停留在對外國公司如何扣除材料、如何提高利潤率核定水平進行征稅的基礎上,因為稅務機關按照材料供應的實際發生額,在征稅時予以扣除,是不現實的,稅務機關對外國公司代購工程材料的實際發生額無從考查和掌握,要獲得材料的實際價格和費用的真實情況難度很大。而且由於外國公司轉移利潤後的勞務費水平基礎低,稅務機關對其核定的利潤率水平再高,也難以達到准確合理征稅的目的。因此,應要求外國公司所承包工程項目的工程材料價格和工程設計、裝修、安裝價格,符合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正常交易價格。
首先,對於一個工程項目,不論外國公司是獨自承包,還是以不同公司的名義分項承包,都應將工程材料和工程設計、裝修、安裝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就整個工程項目征稅。稅務機關不應局限在只對外國承包公司核定利潤率的基礎上,要按市場價格對工程價款進行核定、調整,然後就其征稅。
其次,國家應在國內同行業的一般收費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外國的工程管理費和勞務費高於國內同行業的特定因素,分類分項地制定一個基本設計、裝修和安裝的收費標准,以使各地稅務機關掌握,並參照執行。
七、加強對企業外方借款、用款的掌握
稅務機關要通過制定有關政策,對此做出明確的規定。合資企業應將其外方年終應分得的利潤與其外方從企業內的借款區分開來,不得以利潤頂借款、躲避稅收。另外,國家各級稅務部門之間以及稅務與銀行之間要有力地配合和緊密地銜接,建立必要的查詢監督制度。對外方分得的利潤暫不匯出境外的,各地稅務機關要通過有關資料的傳遞,掌握其轉移資金的流向,一旦發現被提取和兌換,並可能流向境外時,應立即對該筆資金硬性凍結、強行扣稅後才可放行。
八、要加強國際稅收協作
在與國際避稅的斗爭中,面對在廣闊的國際背景中進行活動的對手,許多國家逐漸認識到,僅靠本國的力量,單槍匹馬去禁止,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只有通過加強政府間的雙邊合作和開展更廣泛的多邊合作,組成反國際避稅同盟,協同行動,才有可能在這場避稅與反避稅的長期較量中取得勝利。
在國與國稅收協定中,要規定防範濫用協定的條款,明確調整聯屬企業應稅所得的具體程序,並加強稅收情報的交流。要注意的是,世界各國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稅收政策目標的不同,反避稅的態度也是不同的。我國對外締結稅收協定時,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不能拘泥於一種模式。
九、密切涉外經濟部門的橫向聯系,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反避稅工作
[案例一百二十三]
南昌市的華偉工具有限公司由外方負責生產經營,連年無利可圖。從1995年起,中方股東單位決定由外方承包合營公司50萬元利潤,否則由中方負責合營公司的生產經營,外方權衡利弊後決定承包。實際執行下來,195年該公司虧本9萬元,由於外方掌握著合營公司原材料和產品的定價權,實際盈利已被外方通過產品的定價而轉移。因此,外方同意彌補虧損,並如數上交承包利潤。
外商避稅手法高超,情況復雜,涉及面廣,只靠稅務部門是難以防範的。在引進外資的全過程中,包括立項、可行性研究、協議、合同的簽定和執行,各有關部門都要注意不能留下外商避稅的空子。
十、提高稅務審計水平
在稅收征管過程中,提高稅務審計水平是發現和杜絕偷漏稅與避稅行為的重要環節。各國除了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統計技術提高稅務審計的質量外,一些國家稅務當局在實踐中還創造了許多方法來查明不正當的申報或虛假的賬簿和賬戶。
十一、加強稅務機關的處置權
根據國外反避稅立法經驗,應該明確地規定稅務機關的處置權。因此,必須規定:稅務機關在掌握充分的資料和確鑿證據情況下,如果納稅人不與稅務機關配合,稅務機關有權自行確定交易價格,並調整利潤,並擁有充分的處置權。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避稅行為的處罰措施。如果對避稅行為僅僅是重新調整其利潤,重新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據以重新征稅,這遠遠不夠,因為這對避稅的企業和准備避稅的企業沒有強有力的威懾作用。所以,我們在制定避稅罰則時,應根據納稅人避稅行為引起的應
納稅所得額減少的程度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處罰。
十二、要加強反避稅工作的領導
要經常總結反避稅工作的經驗,搜集整理反避稅的典型案例,加強對涉外稅收人員的培訓工作。從現在起就應加緊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以便早日實現稅收管理電腦化。
另外,還應充分發揮我駐外機構在反避稅中的作用,及時在所在國搜集有關情報、資料,並向我稅務機關提供,稅務機關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派員去國外協同我駐外機構進行專項調查,以確保國家的權益不受侵犯。
http://www.caishuifa.cn/html/swjc/jcff/2007-2-10/07-2-8-2czwnd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