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支付境外技術服務費要扣稅嗎
支付境外技術服務費是需要扣稅的。如果在提供該服務時境外企業未到境內,即其勞版務發生地完全權在境外,則根據如下規定,對於勞務發生地完全在境外的不需在境內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於支付給境外個人的款項,憑外匯支付憑證及雙方簽訂的合同即可入賬。
(1)締約國一方特許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第十一條營業稅扣繳義務人: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受讓方或者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扣繳義務人。
第十二條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並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貳』 相鄰權與地役權的區別
相鄰權和地役權的區別主要在於而且這的權利來源不同,而且二者的法律適用范圍也不相同,相鄰關系是法定的,而地役權通常是由當事人各方通過合同約定而設立的,而且相鄰關系通常都發生在相互毗鄰的不動產之上,而地役權則不要求相互毗鄰,甚至相隔很遠的土地之間都可以通過協議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經營等等。因此對於相鄰權和地役權,當事人一般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選擇和設立。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土地的方便與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是一種為增加自己土地的利用價值而支配他人土地的他物權。在地役權法律關系中,因使用他人土地而獲便利的土地為需役地,為他人土地的便利而被使用的土地為供役地。相鄰權即不動產相鄰關系,是指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行使權利的延伸或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丹麥王國政府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全文》
第十二條 特許權使用費一、發生於締約國一方而支付給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特許權使用費,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二、然而,上述特許權使用費也可以在其發生的締約國一方,按照該國的法律征稅。但是,如果特許權使用費受益所有人是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則所征稅款不應超過:(一)第三款第(一)項所指特許權使用費總額的10%;(二)第三款第(二)項所指特許權使用費調整數額的10%。該項「調整數額」是指特許權使用費總額的70%。締約雙方主管當局應協商確定實施上述限制稅率的方式。三、本條「特許權使用費」一語是指:(一)為使用或有權使用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包括電影影片、無線電或電視廣播使用的膠片、磁帶)的版權,任何專利、商標、設計或模型、圖紙、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或者為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信息(專有技術)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二)為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四、如果特許權使用費受益所有人作為締約國一方居民,在特許權使用費發生的締約國另一方,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進行營業或者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固定基地從事獨立個人勞務,據以支付該特許權使用費的權利或財產與該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的,不適用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應視具體情況適用第七條或第十四條的規定。五、如果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人是締約國一方政府、其行政區或地方當局或居民,應認為該特許權使用費發生在該締約國。然而,如果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人??不論是否為締約國一方居民??在締約國一方設有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支付該特許權使用費的義務與該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有聯系,並由其負擔該特許權使用費,上述特許權使用費應認為發生於該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所在的締約國。
『叄』 為什麼對特許權使用費征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2009]50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簽署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含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簽署的稅收安排,以下統稱稅收協定)的有關規定,現就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凡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定義中明確包括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收取的款項(即我國稅法有關租金所得)的,有關所得應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稅收協定對此規定的稅率低於稅收法律規定稅率的,應適用稅收協定規定的稅率。
上述規定不適用於使用不動產產生的所得,使用不動產產生的所得適用稅收協定不動產條款的規定。
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定義中所列舉的有關工業、商業或科學經驗的情報應理解為專有技術,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以下簡稱專有技術)。
三、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實施,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
四、在服務合同中,如果服務提供方提供服務過程中使用了某些專門知識和技術,但並不轉讓或許可這些技術,則此類服務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范圍。但如果服務提供方提供服務形成的成果屬於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定義范圍,並且服務提供方仍保有該項成果的所有權,服務接受方對此成果僅有使用權,則此類服務產生的所得,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
五、在轉讓或許可專有技術使用權過程中如技術許可方派人員為該項技術的使用提供有關支持、指導等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無論是單獨收取還是包括在技術價款中,均應視為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但如上述人員的服務已構成常設機構,則對服務部分的所得應適用稅收協定營業利潤條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能准確計算應歸屬常設機構的營業利潤,則稅務機關可根據稅收協定常設機構利潤歸屬原則予以確定。
六、下列款項或報酬不應是特許權使用費,應為勞務活動所得:
(一)單純貨物貿易項下作為售後服務的報酬;
(二)產品保證期內賣方為買方提供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三)專門從事工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相關服務所取得的款項;
(四)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類似報酬。
上述勞務所得通常適用稅收協定營業利潤條款的規定,但個別稅收協定對此另有特殊規定的除外(如中英稅收協定專門列有技術費條款)。
七、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應僅適用於締約對方居民受益所有人,第三國設在締約對方的常設機構從我國境內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應適用該第三國與我國的稅收協定的規定;我國居民企業設在締約對方的常設機構不屬於對方居民,不應作為對方居民適用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由位於我國境內的外國企業的機構、場所或常設機構負擔並支付給與我國簽有稅收協定的締約對方居民的特許權使用費,適用我國與該締約國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規定。
八、本通知於2009年10月1日起執行。各地應按本通知規定做好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執行工作,並將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報告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
二○○九年九月十四日
『肆』 稅收協定設置的稅率上限是針對收入方還是雙方
雙方,第一款首先將股息的征稅權賦予居民國,允許居民國對其居民取得的股息征稅。一、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條款亦有相同規定。
二、允許來源國對其居民支付的股息進行征稅,但規定了限制稅率,即來源國征稅稅率的上限,有些協定設置一檔稅率(大多數為10%),有些設置兩檔稅率,即直接持股25%及以上的締約國對方的居民,其在來源國取得股息時,來源國征稅稅率不能超過5%,其他(即持股少於25%)情況下為10%。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條款也有此類限制稅率的內容,不同協定規定的限制稅率不同,以10%居多。
三、股息、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的限制稅率條款中,都引入了「受益所有人」的概念,取得上述所得的人在具有該所得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情況下,才能在來源國享受協定規定的優惠稅率,否則將按來源國的國內法進行征稅。「受益所有人」是指對所得和所得據以產生的權利或財產具有所有權和支配權的人,一般從事實質性的經營活動,可以是個人、公司或其他任何團體。在判定「受益所有人」身份時,應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在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判斷。
四、對股息進行了定義。股息即為公司所作的利潤分配,不僅包括每年股東會議所決定的利潤分配,也包括其他貨幣或具有貨幣價值的收益分配,如紅股、紅利、清算收入以及變相利潤分配等。在判定某項所得是否為股息時,主要考慮是否以股權或類似股權的權益參與為基礎而派發的所得。有些跨國公司採用資本弱化的方法進行避稅,即人為提高貸款比例,相應降低股本比重,從而增加利息的稅前扣除,侵蝕股息的計稅基礎。這種情況下,來源國有權按照國內法防止資本弱化的規定,將利息視作股息處理。
五、是對與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聯系的股息的特殊規定。假如英國居民從我國取得股息,並具備股息的受益所有人身份,在我國設有常設機構進行營業,或通過在我國的固定基地從事獨立個人勞務,且據以取得股息的股份構成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資產的一部分,或與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其他方面的實際聯系,則我國可按照營業利潤條款或獨立個人勞務條款的規定,對上述股息進行征稅,不受股息條款規定的限制稅率的限制。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條款均有此項規定。
六、明確了締約國一方居民從另一方取得的股息進行再分配如何劃分征稅權。如果我國居民公司從英國取得利潤或所得,其支付的股息和未作分配的利潤都無需繳納英國稅收,即使我國居民公司支付的股息或未分配利潤全部或部分是從英國取得的利潤或所得。但是,如果股息又分配給了英國居民股東,或者其支付股息的股份與設在英國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的,則英國仍有徵稅權。
七、是防止協定濫用的內容,我國簽訂的協定中部分有此規定。以獲取稅收優惠為主要目的或主要目的之一而人為設計的交易或安排,不能享受本條規定的優惠待遇。這是以「目的測試」的方法在協定中做出反避稅規定,其效力優於國內法。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條款也有相同規定。
『伍』 中國簽訂雙邊稅收協定的國家
中國簽訂雙邊稅收協定的國家:在已執行的我國與82個國家的稅收協定中,只有19個國家與我國相互給予饒讓,有22個國家單方面給予我國饒讓。
經合組織範本和聯合國範本都主張平等互利的原則。締約國一方應保障另一方國民享受到與本國國民相同的稅收待遇。具體內容為:
國際無差別。即不能因為納稅人的國籍不同,而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給予的稅收待遇不同。
常設機構無差別。即設在本國的對方國的常設機構,其稅收負擔不應重於本國類似企業。支付扣除無差別。即在計算企業利潤時,企業支付的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或其他支付款項,如果承認可以作為費用扣除,不能因支付對象是本國居民或對方國居民,在處理上差別對待。
資本無差別。即締約國一方企業的資本,無論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為締約國另一方居民所擁有或控制,該企業的稅收負擔或有關條件,不應與締約國一方的同類企業不同或更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第五條 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各地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分別進行徵收管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稅收徵收管理工作的領導或者協調,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依照法定稅率計算稅額,依法徵收稅款。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
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
『陸』 對外支付代扣代繳所得稅如何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
第三十八條規定:「 對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取得工程作業和勞務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稅務機關可以指定工程價款或者勞務費的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
(6)締約國一方特許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稅款由扣繳義務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時,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所稱到期應支付的款項,是指支付人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當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的應付款項。
扣繳義務人每次代扣的稅款,應當自代扣之日起七日內繳入國庫,並向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報告表。
因此,企業須按合同規定,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不管款項是否已經支付,來判斷扣繳義務的發生時間,及時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稅款。
『柒』 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款是否可以抵免
不行。
從《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四條「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控制,均應該是外國企業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代扣代繳屬於外國企業在境內繳納的所得稅,不在抵免范圍。
根據《關於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5號)第四條的規定,企業在境外繳納的稅款不能抵免的情況主要有這么幾個:
一是按照境外所得稅法律及相關規定屬於錯繳或錯征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二是按照稅收協定規定不應徵收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三是因少繳或遲繳境外所得稅而追加的利息、滯納金或罰款;
四是境外所得稅納稅人或者其利害關系人從境外征稅主體得到實際返還或補償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五是按照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已經免徵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境外所得負擔的境外所得稅稅款;六是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已經從企業境外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三十一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捌』 雙邊稅收協定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1.征稅權的劃分與協定的適用范圍
兩個範本在指導思想上都承認優先考慮收入來源管轄權原則,即從源課稅原則,由納稅人的居住國採取免稅或抵免的方法來避免國際雙重征稅。但兩個範本也存在重要區別:聯合國範本比較強調收入來源地征稅原則,分別反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經合組織範本較多地要求限制收入來源地原則。兩個範本對協定的適用范圍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納稅人的適用范圍規定和稅種的適用范圍規定。
2.常設機構的約定
兩個範本都對常設機構的含義作了約定。常設機構是指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活動的固定場所,包括三個要點:第一,有一個營業場所,即企業投資,如房屋、場地或機器設備等。第二,這個場所必須是固定的,即建立了一個確定的地點,並有一定的永久性。第三,企業通過該場所進行營業活動,通常由公司人員在固定場所所在國依靠企業(人員)進行經濟活動。明確常設機構含義的目的,是為了確定締約國一方對另一方企業利潤的征稅權。常設機構范圍確定的寬窄,直接關系居住國與收入來源國之間稅收分配的多寡。經合組織範本傾向於把常設機構的范圍劃得窄些,以利於發達國家征稅;聯合國範本傾向於把常設機構的范圍劃得寬些,以利於發展中國家。
3.預提稅的稅率限定
對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投資所得徵收預提稅的通常做法,是限定收入來源國的稅率,使締約國雙方都能徵到稅,排除任何一方的稅收獨占權。稅率的限定幅度,兩個範本有明顯的區別。經合組織範本要求稅率限定很低,這樣收入來源國徵收的預提稅就較少,居住國給予抵免後,還可以徵收到較多的稅收。聯合國範本沒有沿用這一規定,預提稅限定稅率要由締約國雙方談判確定。
4.稅收無差別待遇
經合組織範本和聯合國範本都主張平等互利的原則。締約國一方應保障另一方國民享受到與本國國民相同的稅收待遇。具體內容為:
(1)國籍無差別,即不能因為納稅人的國籍不同,而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給予的稅收待遇不同。
(2)常設機構無差別,即設在本國的對方國的常設機構,其稅收負擔不應重於本國類似企業。
(3)支付扣除無差別,即在計算企業利潤時,企業支付的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或其他支付款項,如果承認可以作為費用扣除,不能因支付對象是本國居民或對方國居民,在處理上差別對待。
(4)資本無差別,即締約國一方企業的資本,無論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為締約國另一方居民所擁有或控制,該企業的稅收負擔或有關條件,不應與締約國一方的同類企業不同或更重。
5.避免國際偷稅、逃稅
避免國際偷稅、逃稅是國際稅收協定的主要內容之一。兩個範本對這方面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情報交換。分日常情報交換和專門情報交換。日常的情報交換,是締約國定期交換有關跨國納稅人的收入和經濟往來資料。通過這種情報交換,締約國各方可以了解跨國納稅人在收入和經濟往來方面的變化,以正確地核定應稅所得。專門的情報交換,是由締約國的一方,提出需要調查核實的內容,由另一方幫助核實。
(2)轉讓定價。為了防止和限制國際合法避稅,締約國各方必須密切配合,並在協定中確定各方都同意的轉讓定價方法,以避免納稅人以價格的方式轉移利潤、逃避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