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4大案例包括雨夜屠夫,屯門色魔、地下判官和什麽
Hello Kitty藏屍案
1999年3月,香港發生一起殺人案,23歲的被害人樊敏儀,遭多人禁錮於尖沙咀的一處住宅。行凶者強迫樊敏儀飲尿、食屎還毆打、燃燒被害者的身體。樊敏儀死後屍體遭行凶者肢解、烹屍,頭顱還被塞進一個日本Hello Kitty洋娃娃之內,此案因此又被稱為「Hello Kitty藏屍案」
『貳』 香港廉政公署的重大案件
廉署成立36年來,調查案件超過7萬件,其中大量經典案例不僅走上熒屏,成為廉署進行公眾反腐倡廉教育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這些案件多是廉署針對香港不同發展階段社會突出問題的經典之作。
1.葛柏貪污案
葛柏案為廉政公署成立的導火線。1973年,總警司葛柏被發現擁有的財富多達四百三十多萬港元,懷疑是從貪污得來。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內解釋其財富來源,否則就會拘捕他。然而在這段期間,葛柏竟輕易逃離香港到英國,使積聚已久的民怨爆發,連大學生也參與、發起「反貪污、捉葛柏」的大遊行,要求政府緝捕葛柏歸案。
2.油麻地果欄貪污案
3.中華巴士貪污案
4.佳寧集團詐騙案
5.海外信託銀行事件
6.26座問題公屋丑聞
7.香港電話公司貪污案
8.香港聯合交易所新股上市貪污案
9.律政高官受賄案
10.1998年世界盃外圍賽打假球案
11.程介南以權謀私案
12.謝霆鋒頂包案
13.李繼雄詐騙案
14.梁錦濠舞弊案
15.梁廣昌詐騙案
16.圓洲角短樁案
17.廉署剋星林炳昌、艾勤賢
18.2003年冼錦華高級警司案
於2002年,一名前毒品調查科高級警司冼錦華接受妓女提供免費性服務,涉及貪污成份,遭廉署高調拘控,引發警廉沖突,前警務處長曾蔭培公開指責廉署做法不當。警方對廉署發布該案案情的手法公開表示不滿,結果驚動特首董建華介入調停,立法會更傳召兩部門首長出席會議解釋。最後冼被裁定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判監兩年,鋃鐺入獄。於2000年9月,前立法會議員程介南以權謀私,涉及貪污罪惡,結果被廉政公署拘控,判監18個月,鋃鐺入獄。
19.謝瑞麟案
2005年,廉署以涉嫌向旅行社及其職員提供非法回扣,將在內地開店超過百家的香港珠寶大王謝瑞麟及其任公司重要職務的兒子謝達峰等11人拘捕,通過打擊曾被認為是「灰色地帶」和「潤滑劑」的商業潛規則,廉署使香港商界認識到,沒有「回扣」的商業環境一樣可以賺到大錢,而且全社會都可因之節省成本。一些有損消費者利益的商業「潛規則」,比如「回扣」等,曾被認為是經商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叄』 急求近年來體現香港對大陸不了解、缺乏溝通的事例!!例如內地幼童香港便溺事件。或者大陸對香港優待政策
一泡童尿引起了軒然大波,說明內地人對香港不了解,不懂得入鄉隨俗,把在家裡的一套隨意舉動搬到了公共場所,為香港人難以接受。香港能有今天,得益於港人的文明進步,內地人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應該予以尊重,把這看作是我們應該學的東西。也不能怪不諳港情的內地市民,我們的政府首先要負起不傳播香港好的一面的責任,雖然回歸了,那裡的真情實況還是傳不到內地,連香港的網站都打不開,又怎麼能知道他們的價值觀不允許小孩在公共場合撒尿。政府不要陷人於港阱。
先進的價值觀沒必要遷就落後的行為,這與中央給了香港多少實惠無關。
+++++++++++++++++++++++++++++++++++++++++++++++++++++++++++++
(4.30)
「不明白為啥香港的就是先進的價值觀了?」
公德良序,講理守法,尊重他人,公共場所言行文明、不吵鬧、不撒尿,就是先進價值觀,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的表現。隨地撒尿不是大不了的事,是個認識不到的問題,價值判斷盲區的問題,一件小事真實反映了生活方式、思想方法差異,進步文明與落後不文明的差異。
內地人慣常的做法,得理絕不讓人,無理被批評時也要狡三分,這對夫妻就是這么做的。那個當地人當時的做法有無瑕疵?有,他可以不那麼激動。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做錯了在先,當別人指出、抗議時,不從根上來,反倒去計較別人的態度,猜測別人的用心,不能耍無賴。
要說給他們優待優惠,這是確定無疑的,但他們也有對內地的回報,100多年來,無論什麼情況,香港這個橋頭堡增添了正能量,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優待-回報,取得了平衡,彼此平等,誰也不欠誰的。並且他們為此付出了額外代價,內地的權貴禍亂香港地早已被港人側目,權貴在港行為很爛,小資(能去旅遊起碼衣食無憂)也跑來添亂,港人的心堵不堵?
30多年前我在西湖和港 客有過 激 烈 沖 突,當時恨這幫人,對他們叫我們「華 表 叔」耿耿於懷。現在接觸多了全面了,已懂得陸 港真正差別是文化發展程度的差別,遇事應該從價值觀上去觀察思考。
=============================================================
小童當街便溺,台灣:「大陸人,不意外」
2014-04-25 11:11Agnes Chen
台 灣,言 論 自 由,香 港
(荷 蘭 在 線 專 稿)事情是這樣的:一個中國小男孩在香港旺角街頭撒了一泡尿,過程被路人拍下,引發男童父母不滿,強行奪走相機記憶卡,爭執間引起民眾圍觀,阻止男童一家離開。爭執部分的視頻流傳網路後,引此陸港媒體注意,兩地網友大戰。大陸網友先是呼籲抵制至香港旅遊,後來又號召要在五一黃金周到香港去散播「黃金」,香港網友則發起攝影比賽,以「拉一坨、拍一坨」回敬。
問題的本質:拉屎與拍照
這坨屎 (或這泡尿,很多中國網民仍相信小孩只撒了尿沒拉屎)拉出了陸港兩地自回歸以來的沖突與矛盾,除了一方叫嚷著「體諒」,一方大叫「惡心」,也有很多貌似講理的內地文章浮出水面,認為這個事件其實是香港反內地的情緒表現,是香港人中下階級把對未來的絕望感、對現實的不滿一股腦地投射在內地遊客的身上。換言之,這一家人是無辜捲入這風暴的替罪羔羊。
這些文章也會強調,我們要回到「問題的本質」。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件事的本質吧,其實重點只有兩個:一是那泡尿,二是過程被拍攝下來了。根據香港法律,在公共場所便溺是違法的行為,唯十歲以下的兒童可享有免責權,但父母明知違法卻縱容孩子公開便溺,最高可罰款500港弊與監禁三個月。一個路過的公民看到違法行為,錄影搜證並無不妥,但隨後將之散播在網路上,又沒有對男童一家人長相、甚至男童私密部位做任何後制處理,確實有侵犯隱私、散播不雅圖片的問題。
並非單一事件
這也不是那麼簡單吧,大陸網民說,你有沒有看到男孩的眼淚?他們是不是欺人太甚?是不是得理不饒人?「你家沒有孩子嗎?」然而問題是,好像只有中國的孩子老是忍不住,總是要在公共場合大小便?問題是,這不是第一次中國內地孩子在香港隨地便溺,這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眾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大陸孩子的屎尿也到了台灣,在理當是庄嚴肅穆的中正紀念堂,在人來人往的高雄小港機場大廳,廁所其實就在不遠之處,他們卻覺得反正鋪了報紙、開檔褲一拉,那裡方便就那裡方便。如果他們不尊重自己的隱私,要怎麼希望他人尊重他們的隱私呢?
中國孩子在內地、香港與台灣公開便溺,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拍下照片流傳,只是先前未曾爆發正面沖突。在這個意義下,或許這對父母的確無辜,因為先前那麼多人都這么做了,怎麼只有他們被圍剿呢?
支那人、中國人與同胞
當台灣媒體報導各事件後,台灣網友的立即反應是:「支那人/中國人/大陸人嘛,不意外」。雖然台灣還不像香港網友形容的「遍地黃金」,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觀光旅遊之後,也有多起小孩當眾大小便的案例傳出;而部分「陸客」在旅遊景點與台北故宮內的行為舉止,更令許多台灣人不以為然,諸如規定不可拍照的珍貴收藏品,陸客不僅大搖大擺地拿出相機打閃光燈拍照,更屢勸不聽,毫無歉意。這些素質低落的陸客,或許只佔整體中的極少數,卻足以破壞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整體印象;因此兩岸關系趨緩、開放大陸旅客來台旅遊後,兩岸人民並沒有因此更緊密相連,對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來說,反而是走向了「因理解而分手」。
光是從台灣網友近年來對「中國」代稱語言的轉換,就可以看到這種態度的改變,十年前的「大陸」,變成五年前的「中國」,現在甚至有人會用歧視性的「支那人」來描述中國人,就是因為認識到兩方的差異,加上對大陸單方面熱呼呼「同胞」來「同胞」去的呼喚感到反感,而轉身去擁抱殖民時代的另種身份認同。姑且不論這樣的認同選擇是否「正確」,它確實點明部分台灣人對大陸的強烈反感。
這的確是文明的問題
台灣三十年前經濟起飛、剛開始有能力出國旅遊時,也曾經是惡名昭彰的旅客,但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現在台灣躍身為「有文化」的一群,顯示這種情況是可以改善的。但如果中國網民為了民粹的同仇敵慨,盲目贊同公開便溺的行為,甚至真的到香港去散播「黃金」,那就是顛倒了是非。公開便溺不僅違反了法律,也極端的不衛生,就算事後父母將糞便拾起丟入垃圾桶里,也一樣是臭不可聞、有傳播細菌的危險。而這地上的一塊屎,或許將成為壞了一鍋粥那塊屎,讓原本就已經相當脆弱的「同胞情誼」變味走酸。
讓我們用台灣網友的一句話來總結吧:「臭都臭死了,誰跟你同胞啊!」
『肆』 關於法律判決跨國界的承認與執行的案例分析
根據《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的安排》
第一條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民商事案件(在內地包括勞動爭議案件,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包括勞動民事案件)判決的相互認可和執行,適用本安排。本安排亦適用於刑事案件中有關民事損害賠償的判決、裁定。
第四條內地有權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申請的法院為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中級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的,申請人應當選擇向其中一個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第十一條被請求方法院經審查核實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不予認可:(一)根據被請求方的法律,判決所確認的事項屬被請求方法院專屬管轄;(二)在被請求方法院已存在相同訴訟,該訴訟先於待認可判決的訴訟提起,且被請求方法院具有管轄權;(三)被請求方法院已認可或者執行被請求方法院以外的法院或仲裁機構就相同訴訟作出的判決或仲裁裁決;(四)根據判決作出地的法律規定,敗訴的當事人未得到合法傳喚,或者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依法得到代理;(五)根據判決作出地的法律規定,申請認可和執行的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或者因再審被裁定中止執行;(六)在內地認可和執行判決將違反內地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認可和執行判決將違反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公共秩序。
第十二條法院就認可和執行判決的請求作出裁定後,應當及時送達。當事人對認可與否的裁定不服的,在內地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請復議,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可以根據其法律規定提起上訴;對執行中作出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根據被請求方法律的規定,向上級法院尋求救濟。
總上,申請人有權向廈門中院申請承認執行判決。就認可判決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提請復議;執行判決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尋求救濟。
『伍』 香港注冊公司作為原告主體資格及授權書公證怎麼辦
根據目前中國法律規定,境外公司作為原告,在內地法院訴訟的,需要委託中國律師內進行訴訟,要辦理境外公司容主體資格及授權中國律師的授權委託書公證認證手續,對於香港公司目前視作境外公司,要辦理香港中國委託公證人公證及轉遞手續。
香港公司法律訴訟公證的法律依據
《證據規定》第11條第2款「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的手續」,是對當事人提交的在香港、澳門、台灣形成的證據應當履行相關證明手續的規定。
香港注冊公司是原告公證所需文件:
香港公司注冊證書,商業登記證,周年申報表,董事會決議,授權委託書。
辦理時需要香港的中國委託人進行查冊,然後送司法部駐港辦公室-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加章轉遞。
『陸』 刑事訴訟案例分析
1.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不能要求被取保候審人同時提供保證人和繳納保證金,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種。
2.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時,認為證據不足的,應駁回起訴,不能移送公安機關。
3.附帶民事部分既然在檢察機關已經調解,對於被害人對該部分提起的訴訟法院不應受理;同時,法院在受理刑事附帶民事的訴訟請求時不能收取訴訟費。
4.法院認為符合簡易程序審理的,應徵得檢查機關的同意,或者檢查機關向人民法院提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建議,並不是人民法院建議檢察機關適用簡易審理,因為審判是人民法院的業務范圍。
5.人民法院延長適用建議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中認為案情復雜的,應立即停止適用建議程序適用第一審程序進行。另外,人民法院延長審理公訴案件應在一個月內宣判,至遲不能超過一個半月,有刑訴法126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可報省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再延長一個月,就本案而言,應當在一個月內宣判。
6.對於人民法院對刑事附帶民事的審理,應當與刑事部分同時進行,如有特殊情況,也應當在刑事部分審理結束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不能另行組成合議庭。
『柒』 香港同居男女爭產案例
婚前同居的種種不順,萬不可婚前同居
修心明燈
現在社會未婚同居現象非常普遍,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大家都這樣沒什麼稀奇的,都什麼年代了,完全不顧之後產生的惡果。不管時代如何變,因果報應不會變。
1.未婚同居是一種非正式的婚姻,也將很容易去做非正式的工作,合同工臨時工協輔職人員,或幫人打工福利待遇幾乎沒有。
2.未婚同居是提前享受婚姻生活,果實熟了才大才好吃,果實還在生長期,急急忙忙的摘下來吃,果實就非常小,非常苦澀。未婚同居的人,生活工作的環境多數在狹小的空間,生活艱辛。
3.未婚同居婚姻不是合法的屬於你,當然房子也不是屬於你,容易租小房住。為什麼房子小,因為果實還沒成熟,果實小。現在有的人合法的結婚了,但卻還住在租來或貸款買來的房子。你可以觀察他們之前是不是未婚同居過。(這一條大家可能有爭議,請不要和大福報的人對比)
4.未婚同居是拔苗助長,苗極易枯萎,很容易分手。
5.未婚同居是不想等待,急急忙忙的去體驗已婚生活。生活中就會出現,去往都是急急忙忙的人群,擁擠不堪,如擠公交地鐵。出現長時間等待的情況,排隊吃飯,排隊購物等。
6.未婚同居是不經家人親戚同意並知曉,會遠離家人家族,甚至去往外地很少親友的地方。
7.未婚同居極易發生墮胎,因為未婚同居本身就是損陰德的事,損了陰德,以惡引惡,容易發生墮胎。
8.未婚同居是幼稚的行為,生活工作中很多方面很多事情,你的思想行為會被大眾認為是不成熟的表現,被輕視。
9.未婚同居是提前享受兩人生活,同居失敗分手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孤獨期,生活在孤獨的環境中,為之前的行為買單。
10.未婚同居生活在狹小污濁的環境,身邊多是邪淫的人,邪淫的動物(老鼠蟑螂蚊蟲等)諸事不順,容易得病。
婚姻之樹,果實自然成熟,不用去採摘,自然就落地了。人的姻緣,時間到了不求自來。現在的人都急急忙忙,不可等待的去吃這個還未成熟的果子。甚至果實才剛剛生長了一點,就去摘下來吃,這果子能好吃嗎!未婚同居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事,違反自然規律,必定被自然規律懲罰。
公司股權糾紛案例
時間:2010-6-29 9:08:36
核心提示:原告:謝某 被告:張某、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張某與上海立新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設立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下稱金剛公司),注冊資本為300萬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畝土地,張某擁有100%的股權。金剛公司成立後,張某將其20%的股份轉讓給原告,原告... 原告:謝某
被告:張某、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張某與上海立新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設立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下稱金剛公司),注冊資本為300萬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畝土地,張某擁有100%的股權。金剛公司成立後,張某將其20%的股份轉讓給原告,原告共計向金剛公司匯款美元392,908.64元。根據金剛公司2000年6月10日的營業執照,其實到注冊資金為50萬美元。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間,原告與張某多次商討股權回購事宜。2000年3月13日,金剛公司董事會作出A、B兩個決議案(以下簡稱3•13決議),具體規定了股權轉讓以及支付轉讓款的方案。
原告訴稱,張某並未按合同、章程的約定繳納出資,並將原告的出資當作其個人出資進行驗資。原告與兩被告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後,雖未到政府相關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但原告實際於決議簽訂後即離開公司,張某也向員工宣布原告已退股的消息。由於兩被告始終未向原告支付相應的股權轉讓款,故提起訴訟,要求判令兩被告支付股權轉讓款。 被告張某辯稱,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股權的變更,必須經審批機關批准和登記機關變更登記,光有董事會決議是無效的。並且,董事會決議本身也有違法之處,如將屬於金剛公司的兩處房產作價支付股權轉讓款,會造成合作公司注冊資本減少。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金剛公司辯稱:本案屬股東之間的股權糾紛,與金剛公司並無關聯。
審理中,原告以兩被告故意不到政府部門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人為製造訴訟障礙為由,於2000年11月27日增加了一項訴訟請求,即請求判令兩被告到政府有關部門辦理因本案所涉股東、股權變化所引起的一切法律手續。 針對原告增加的訴訟請求,兩被告辯稱,未能辦妥股權變更手續是由於原告自身原因所致,並非被告拖延不辦。此外,金剛公司已於2000年12月5日召開董事會,在原告借故拒絕參加的情況下,董事會作出了「關於2000年3月13日之A、B決議終止執行」的決議案(下稱12•5決議),因此原告退股的事實前提已不存在,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受理法院認為,3•13決議具有董事會決議和股權轉讓合同雙重屬性,原告與被告張某在3•13決議簽字之時,雙方的股權轉讓合同即已成立。由於原告並未參與12•5決議的議定過程,12•5決議對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並無實質影響。根據法律規定,這一股權轉讓行為應當報審查批准機關批准後方為生效,由於金剛公司未按決議去申報合作合同變更手續,致轉讓行為至今未能生效,轉讓合同未能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故應對原告要求被告辦理股權轉讓手續的訴訟請求先行判決,至於其它有關支付股權轉讓款的事宜,在先行判決生效後再行處理。據此判決:被告張某、被告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就原告謝某將其在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給被告張某事宜至審批機關辦理相關的股權變更手續。
判決後,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被告張某、金剛公司於判決生效後至審批機關辦理了股權變更手續,審批機關將被告金剛公司的投資者變更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張某。
關於股權轉讓款的支付事宜,法院認為:3•13決議系被告金剛公司的董事會為原告股權
轉讓事宜而達成之協議,各方當事人均應恪守。金剛公司願以其特定財產為張某支付股權轉讓款的行為,屬於債的加入,但其對相關債務所負的責任,應為有限責任,即僅以約定的財產承擔責任。據此判決:一、被告張某應予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謝某支付股權轉讓款40萬美元或人民幣3,311,600元。二、對於被告張某在前款中的債務,被告金剛公司應以各方約定的特定財產(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號404室、上海市金沙江路69號底層店面房)為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具體履行方式為:1、由被告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將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號404室之房產過戶給原告謝某,該房屋作價人民幣421,145元;2、由被告上海金剛鑄造有限公司出售上海市金沙江路69號底層店面房,以所得款項償付被告張某在本判決第一款中的債務。三、對原告謝某的其餘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法律問題:
一、關於未繳納投資的合作方是否享有股權問題 有觀點認為,本案被告張某在實際繳納出資之前並不享有合作企業的股權,也不享有將尚未支付對價的股權轉讓給他方的權利,所以被告張某向原告轉讓股權的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
按照公司法理論,股東所持有的股份既可以是以原始出資方式而實際繳納的股款所折算出的股東在公司出資中所佔的比例或數量,也可以是股東以協議方式認繳但未實際出資的承諾比例或數量。由於中外合作企業的出資責任不同於公司法所規定的實收資本制,合作方在設立中外合作企業的申請獲得審批機關批准後,可以暫不繳納出資,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即可成立企業。出資可以在營業執照簽發以後繳清,也可採用分期繳付的方法,合作各方依照合作企業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繳足投資或提供合作者條件的義務。這種體制使中外合作企業的設立較為容易,成立後的資金運作也更為便捷、靈活,有利於吸引外資。但是相應的也產生了沒有繳納出資的合作方是否享有股權的問題。 雖然本案被告張某在轉讓股權之前尚未繳付其認繳資本的對價,但法院並沒有將張某向原告轉讓股權的行為認定為無效民事行為。原因在於:1、金剛公司依法設立後,有關合同、章程以及營業執照、批准證書等具有公示效力的登記文件中均有被告張某作為公司合作方及股東的記載,被告張某作為合法股東,享有由股份代表的股東資格及相應的權利。事實上,被告張某也行使了包括表決權、收益權、知情權等在內的股東權利,其所從事的經營管理公司的行為均應視為代表被告金剛公司所作的行為。如果以被告張某未出資為由認定其不享有股權,則被告張某代表公司所作的一切行為均應認定為無效民事行為,這種認識所導致的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是可想而知的。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合作各方應當根據合作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合作企業合同中約定合作各方向合作企業投資或者提供合作條件的期限」。對於在合同約定的投資期限屆滿前未繳納投資的合作方對合作企業所享有的權利,法律、行政法規均未作任何限制性規定。因此,在合同約定的繳納投資期限內,以被告張某未出資為由認定其不享有股權顯然缺乏法律依據。3、被告張某向原告轉讓股權的行為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並且報經審批機關批准,換發了批准證書,工商登記資料亦作了相應的變更記載,符合轉讓股權的法定條件,應屬有效。 二、關於3•13協議的法律效力問題
3•13協議具有董事會決議和股權轉讓合同雙重屬性。如前所述,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合作他方的書面同意;2、審批機關的批准。原告與被告張某在3•13決議簽字之時,雙方的股權轉讓合同即已成立。被告金剛公司的其他合作方參加了3•13協議,可以視為同意股權轉讓合同。但本案直至原告起訴時,被告金剛公司仍未向審批機關報送有關申請文件,致使合同未能生效。在訴訟期間,原告與被告張某對股權轉讓這一事實均無異
議,對應根據3•13協議辦理有關報批手續的事實亦無爭議,從而可以認定原告與被告張某在3•13協議中關於股權轉讓的意思表示真實。如果直接否定股權轉讓合同的法律效力,既不符合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也不利於市場交易的安全穩定。況且本案股權轉讓合同未能發生預期法律效果的原因是因為被告金剛公司未按3•13協議去申報合作合同變更的手續,在審批機關對股權轉讓事宜作出批准與否的決定之前,認定股權轉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並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精神。
從合同履行的角度看,原告自3•13協議後,即退出金剛公司的經營管理,將其所享有的包括表決權、收益權、知情權在內的股東權利實際交付給被告張某,可以說,原告方的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股權轉讓合同本身不存在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情形,如正常報批,則合同可完全履行。如果僅僅以欠缺報批手續這一生效要件否定合同的法律效力,顯然有違誠信、公平的法律原則,不利於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發展。 三、關於先行判決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本案關於股權轉讓合同一節事實查明後,法院考慮到股權轉讓款的支付需以股權轉讓行為生效為前提,所以對原告要求被告辦理股權轉讓手續的訴訟請求作出先行判決。先行判決生效後,被告張某、金剛公司至審批機關辦理了股權變更手續,審批機關將被告金剛公司的投資者變更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張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的規定,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辦理批准手續的,應當認定合同生效。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後,法院再就股權轉讓款的支付事宜進行審理作出裁決。
以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為生效要件的合同,被債務人以不作為形式阻撓,無法生效,由此產生的利益嚴重失衡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國司法界。這種不作為行為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背道而馳,主觀惡意非常明顯,但長期以來,理論界對於這種行為的性質以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爭議較大,往往以合同未生效為結論,對相對方的利益保護較弱,無法制裁違背誠信原則的當事人。本案採用先行判決的方式為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寶貴的司法實踐經驗。
『玖』 案情2003年,中國內地A公司與香港B有限公司以CIF價格信用證結匯方式簽訂了某紡織品的出口銷售合
暈!這個問題第三次被提出了——之前兩個做了解答,這里再貼過來解答如下:
這個案例的問題足以寫一篇論文了。鑒於這里是普及知識和解答問題的平台,所以簡要地分析如下:
本案例的題目是:「承運人無單放貨托運人為何反遭敗訴」,其實,看過案例的全部經過之後,這個題目顯然不妥——因為,該案例的實情是:雖然承運人做了無單放貨,但是,後來在發貨人的要求下,承運人已將所放的貨物追回,並按發貨人的指示將貨物做了退運。那麼,至此就不存在「無單放貨」這個問題。而發貨人因為原中間商在轉運港將貨物更換了包裝,以此為由而拒收承運人按其指示退運的貨物,那麼,這個理由與原訴不符。所以,才有了隨後的法院判決——經審理後寧波海事法院認為由於A公司未能提供相應證據證明貨物確已滅失並且遭受損失,其拒絕接受退運貨物、索賠貨款及利息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因此,本案例的實際起因是A公司沒有按照結算的信用證所規定單據交單,即受益人(A公司)在信用證結算的情況下,因為交單不符而被開證行拒付貨款。而此時中間商憑保函提貨(即承運人憑收貨人的保函放貨),這也屬於常見的現象——只要收貨人屆時向銀行付款贖單,那麼,不會有什麼問題或糾紛。而受益人在自己沒有相符交單而被開證行拒付的情況下,不反省自身錯誤,並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即主動向原開證申請人請求做付款贖單,而是聽說承運人做了無單放貨,於是自以為是地藉此向承運人發難,要求承運人承擔無單放貨的責任和賠償——這純粹是自己不認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反倒想討巧通過向承運人索賠來達到收款的目的,結果是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也就是本案後續發生的情況——承運人按照發貨人的指示追退了貨物,並做了退運,由此解脫了承運人的責任。而受益人一見事與願違,反倒是手足無措,又不甘心這樣 的結局,於是耍起了無賴,以貨物的包裝被更改而拒收貨物,殊不知這與其原訴毫不相干,所以才有了最後的結果——法院判其敗訴。
總結該案例的教訓應該是:
其一、作為國際貿易中的賣方,在選擇了信用證這種被普遍應用的結算方式的情況下,首先要有熟悉信用證結算的專業人才來操作。因為信用證結算是一項有著非常高技術含量的操作,需要嚴謹、細致和熟練的技能,不是什麼人知道一點皮毛就可以隨便操作的工作。而且,要知道信用證是開證行對受益人有條件的付款承諾這一最基本的概念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那就是受益人必須嚴格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這是信用證結算必須也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原則,即受益人必須嚴格操作,絕不能夠出現交單不符這種情況,否則被開證行拒付,那麼,本來是有把握的收款方式,結果反倒因為操作不當而失去保障,無疑是自己使自己陷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從而使得收不到款的風險立現。所以,操作信用證不能夠有任何差錯。
其二、即便是出現被開證行拒付的情況,出現了風險,首先應該想方設法化解風險,即立即洽開證申請人,說明單據不符的情況和原因,爭取開證申請人的諒解,請求開證申請人到開證行做放棄不符點(也就是接受不符點單據),並做付款贖單——這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措施。如果市場發生對開證申請人不利的情況,開證申請人藉此要求砍價或打折,那麼,受益人需要權衡得失,確定是接受打折,或者是做退運——根據情況做對應的選擇,以求損失最小化。
其三、只有在確認承運人無單放貨給自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的情況下,才能夠採取向承運人索賠的動議,不要像本案的原告不思反省和採取積極措施補救,反倒自作聰明採取訴訟承運人。而當承運人追回並退運貨物後,使得其初衷破滅,不得不吞下自釀的苦酒——這與本案所提和誇大的「對我國剛剛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廣大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這類聳人聽聞的題目其實毫不相干。
篇幅所限,不多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