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假冒案件信息公開全文

侵權假冒案件信息公開全文

發布時間:2022-04-18 00:56:27

Ⅰ 假冒公司名義如何索賠

如果乙方私自盜刻他人印章,冒充他人名義,與你方簽訂了建設工程合同,乙方的行為完全違法。
由於而產生的後果,導致合同不能兌現,你方的損失也就無法索賠。
如果你方明知,則要承擔連帶的法律責任。首先你要通過公證部門對網頁上的證據進行公正保全,這也是最關鍵的證據材料。然後再用這些證據到你當地的工商部門進行舉報,請求你當地的工商部門對此違法行為進行協助調查,假如數額較大最好提請公安、法院等司法部門介入(數額較大會涉及到刑事案,工商部門無權查處)。因為當地工商部門會全力保護當地企業的,這樣的效果也最好。訴訟的對象是:1、侵權的假冒單位;2、發布這個信息的網站。至於損失及索賠的問題,你當地的工商部門會告訴你該進行如何處理的,你相信你當地的工商部門吧,他們可都是查處商標侵權案件的老鳥。
工商局長對話:如何治理假冒偽劣產品
要抓生產企業,從源頭上把住質量關,防止偽劣消防產品流入市場。一方面要抓正規生產企業,另一方面要打擊地下制假窩點。質監、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門要加強對經公安部認可的消防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消防產品質量檢查重點為:滅火器材是否通過型式認可;應急燈具是否採用鉛酸電池代替鎳鎘電池,鎳鎘電池的品牌和容量是否與檢驗報告一致,燈頭是否使用可燃材料;防火門產品是否將硅酸鋁填充料改用其他材料及填充料不實,防火板和門扇厚度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消火栓箱採用的板材厚度是否達到國家規定1.2毫米的要求;盤卷式消火栓箱支撐水帶卷盤的鋼板是否能夠及時復位;鋼結構防火塗料是否可見膨脹發泡;水帶長度、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部分消防產品是否未貼認證、認可標識;是否存在知假售假的現象;是否存在誇大產品用途的現象。 要抓消防產品經營者,把好市場流通關。

相關部門要提高經營消防產品的門檻,控制數量,慎重審批。要嚴格執行消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經銷商所經營的消防產品必須是經當地消防、質監部門許可進入該地區的產品,並對產品進行備案登記,經營者要寫出保證書,保證經營合格產品。相關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消防產品質量現場檢查及判定標准》等法律法規對產品質量進行現場判定。經營者進貨時必須走正規渠道,到具有生產資質的廠家進貨,同時在銷售產品時必須給消費者出具供貨證明,嚴格實行「三包」政策,確保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凡是經營不符合市場准入制度的產品、質量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和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行為都要進行查處。處罰力度要達到有關部門打擊假煙、盜版光碟的力度,發現一次就讓其再也無能力經營,徹底退出市場。
電信部門的投訴,移動、小靈通、聯通投訴比較多,主要是服務質量方面的,還有收費不透明方面的,作為工商部門都對這些企業進行監管,企業的大小在法律上地位都是平等的,作為移動、電信這些大的公司,我個人認為,他們在維權方面是比較注意的,他們有專門的維權部,客戶的覆蓋太大,可能在服務過程中,難免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你剛才提到的問題是霸王條款的問題,霸王條款是廣大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什麼是霸王條款?其實是口頭語,不是書面語言,霸王條款是合同法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霸王條款是相對於一些壟斷部門,像電信、電力、自來水才可能有霸王條款,有的說我進一些商家去消費以後,要收我的最低消費,還要收開瓶費,問我這是不是霸王條款,我認為不是的,監管這些牽涉到我們工商部門的兩個職能,第一是合同監管的職能,就是我剛講的,比如說我進一些商家和酒店消費,有最低消費,嚴禁自帶酒水,這些其實是合同裡面的一個約定,如果商家在消費者消費之前,商家告之了你有這些附帶的條件,你要認真地了解相關一些條規,當你覺得收最低消費、開瓶費不合理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去別的商家去消費,像這樣有選擇餘地的地方,有選擇餘地的時候,應該說不是叫霸王條款,但是,當他沒有告之你有些附帶條件的時候,你消費完了,最後把那些條款拿出來的時候,這就牽涉到了工商部門的另外一個職能,就是消費維權,如果消費者在消費之前,經營者或者商家已經告訴之了你,按照合同法,雙方約定了,自己承認了,就按照雙方的條件去落實;
如果說他沒有告之,你可以打12315來工商部門投訴,我們會去查處這些商家,這是強制消費行為。我感覺跟移動通訊部門的同志接觸比較多,我覺得阻力還是不太大,他們自己作為比較大的國有企業,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我剛才也說了,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他們也想維護自己的聲譽,因為他們客戶覆蓋面太大,他們要百分之百做到滿意的話,還是比較難,我們一般建議將確確實實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附加條件去掉,在履行合同中,我們督促他們認真履行經營者的職責,履行他的合同。
我感覺到很多他們的投訴是消費者不了解情況導致的,我們建議電信部門、移動部門多告之消費者,盡量公開透明透漏一些信息。怎樣收費,不要採取先收費,再去解釋的情況。
現在好多假冒偽劣商品都開始流向農村市場,而多年以來,好像工商打假主要市場都是在城市,在今年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下,工商打假是否會將重心轉向農村?
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黨中央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工商部門來講,我們也要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在農村的消費維權和打假方面,我們會加大打擊力度,2月18日,我在長沙晚報上發展了一篇文章《拓展工商行政管理主戰場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其中一條就是我們的紅盾護農,比如說現在正是農民青春生產時期,農民買到了假的農葯、種子、化肥等等,現在我們正在搞的就是紅盾護農行動,加大對假冒偽劣的農資的打擊力度,要服務於農民。另外我們會通過健全的12315網路以及遍布所有農村的工商所,加強日常的監管巡查,查處打擊,通過這樣一些手段,讓廣大農民朋友放心、安全地消費。
假品存在的原因是由於市場經濟的主體作為「理性的經濟人」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如果生產或銷售真品能夠獲得利益最大,假品就不會被生產或銷售。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經濟中的主體主要有生產者、消費者以及政府。?
【拓展資料】首先,從生產者的角度來分析,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使成本盡可能地低或者售價盡可能地高,生產者可能採取兩種行為:第一,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低於真品的成本生產出假品,由於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所生產的假品不易被消費者所發現,可以冒稱真品在市場中銷售,從而可獲得高於正常利潤的利潤。
例如生產葯品的廠商,為了節省成本,用價格低廉的劣質假品原料來替代真品原料,可以使生產成本降低,一般的消費者如果沒有專業知識,是不能發現其生產過程中的真實信息的,或者說要發現其真實信息的成本很高,要經過化驗等手段才能得知,這樣生產的假品可以以真品的價格在市場中銷售,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相反,一些容易被消費者掌握信息的商品則不容易成為假品,例如筷子、縫衣針之類的商品,因為這類商品如果是假品,很容易被消費者發現,從而不能當作真品在市場銷售。第二,即使生產者不偷工減料,用正常的原料生產產品,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也可以冒用名牌商品進行銷售,因為名牌商品相對於一般的商品的價格要高,例如,一家生產白酒的廠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正常的原料進行生產,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以在市場上影響較大、售價較高的的名牌白酒的名義進行生產和銷售,說「只要能在競爭的市場矇混過關,便會把沙子摻進食糖里去」 。?
其次,從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假品能夠存在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面:第一,消費者相關的商品知識缺乏,受到生產者欺騙,被動地購買假品。任何一個消費者的知識都是有限的,而市場上的商品是大量的,加上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者總是盡最大可能去掩蓋生產過程中的真實信息,更加增加了消費者識別假品的難度。例如,一個擁有化妝品豐富知識的消費者可能很容易識別假冒化妝品,但如果他的白酒知識方面的知識非常少,就有可能購買到白酒假品。第二,消費者同樣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動購買假品,這也是市場假品能夠存在的重要原因。
例如,一套真品名牌服裝在市場的價格很高,如果某生產廠商生產出和這套真品名牌服裝在款式、功能、外觀等各方面相似的假品服裝,但價格低廉,即使消費者在購買時,廠商非常明確地告訴消費者這是假品,也有可能促使消費者購買,同樣的道理可以解釋在軟體市場、音像市場上為什麼大量存在盜版軟體和盜版光碟。第三,消費者處理假品糾紛成本過高。消費者被動購買到假品後,事後發現,如果處理假品糾紛過程中障礙過多,處理假品成本過高,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也只好自認倒霉,使得假品更加肆無忌憚。

例如,某消費者受廠商的欺騙,以真品皮鞋的價格購買到一雙假品,價格為一百元,消費者發現是假品後,找廠商索賠,廠商要求消費者提供相關證據,消費者只好找質檢部門進行檢驗,如果檢驗費用是三百元,而消費者即使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獲得最高賠償,也只有二百元,如果加上交通費用、時間等,更加得不償失了,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就會放棄索賠。?
再次,從政府的角度來分析。政府也是市場經濟中一個重要主體,根據經濟學的原理,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和生產者、消費者一樣,同樣是理性的經濟人,在對待假品問題上,具有二面性:一方面,從代表國家整體利益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說,假品的存在從整個國家的來說是不利的,它擾亂市場經濟的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破壞國家的聲譽、侵害正常生產商的合法利益,可以說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大公害,所以中央政府從總體上來說是不允許假品存在。另一方面,作為中央政府的下級也就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目標可能是不一致的,當假品存在如果有利於本地方局部利益時,則有可能縱容假品存在,從而使得假品有存在的空間,例如,某地有一家生產假品的食品廠,所生產的產品是銷往外地的,對於本地區來說則沒有任何壞處,相反還可得到許多利益,如可以增加地方稅收,增加就業等等。所以即使中央政府打擊假品的決心很大,地方政府往往受利益的驅使不為所動,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加上由於某種原因,我國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完善,對制假、造假的處罰相對來說較輕,制假、造假者即使被查處,總體上還是有利可圖。另處,打擊假品的成本太高也是政府打擊假品不力的重要原因,打擊假品的過程包括收集生產假品信息、處罰等過程,每一個過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打假的收益就是罰款等一些處罰所得,從政府打假成本和收益的關繫上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

Ⅱ 即是商標侵權案件又是假冒偽劣案件應該怎麼處理

商標侵權案件和假冒偽劣案件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案件,應該分別做出處理,各自按照相應的法律條款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Ⅲ 商標侵權及假冒訴訟

四川未知律師事務所答:商標侵權即商標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行為人銷售明知或應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商標專用權被侵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其業務范疇包括:
商標行政訴訟
商標侵權的民事訴訟
涉及商標權權屬糾紛的民事訴訟
商標權保護的行政查處
商標侵權相關調查取證

Ⅳ 打擊侵權假冒法律法規存在哪些問題

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的對策及建議

從立法和司法實踐出發,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

1、加緊立法的完善。對現行法律法規中的不便操作,不完善、不明確之處,立法機關應抓緊完善立法。當前要特別強化執法權力、完善執法規則、規范和制約執法行為。

我國的法律法規在有關打擊假冒、侵權不法行為方面,有關規定並不是不夠嚴,主要問題是在於執法上的不夠完善。突出的是涉及在執法上的立案標准問題,從司法實踐看,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立案標准。這包括刑事處罰標准和行政處罰標准。最高法院的標准主要是關於定罪量刑方面的,我們認為立案標准應當比定罪量刑的標准要寬泛,而且數額要低。經過偵查以後可以起訴的,移送檢察院送上法庭;不夠標準的則給予行政處理,包括治安行政方面的處理,這個介面恰恰是出問題的緊要之處。關於能夠定罪量刑的標准、情節方面也應該更為明確,應當從實際出發,從加大打擊力度出發,從市場經濟的規律出發,考慮到目前這類違法行為猖獗、泛濫的情況和趨勢,有些標准應相應降低。

2、綜合整治與打擊商標侵權大多涉及民事侵權問題,對此,應該走綜合處理、立體保護之路,努力做到多管齊下。只有這樣,才能使之在適用法律上區分得更加清晰,在司法實踐中才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來解決問題,彌補法律漏洞。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應當動用刑事、民事、行政還有其他手段,進行立體保護,偏重任何一個側面都是不完善的,這樣才能把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解決好。作為打擊商標侵權的司法部門應當研究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其他手段的綜合處理方式,做到打防並重。同時,建議實行「一把手」工程,各地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訂有力措施,明確具體目標,誰的轄區出現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就追究誰的責任,這是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打擊「保護傘」最為有效的方法。

3、及時注冊,確立商標所有權。取得商標權,是企業商標權益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取得商標權,一切權益保護無從談起。這本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道理,但實際上許多企業對此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取得商標所有權,就是要及時向商標管理機關申請注冊。各國商標法規定的對商標權原始取得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有的按使用在先原則,有的按注冊在先原則,有的按混合原則。無論哪種原則,及早申請注冊對一個企業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會贏得主動。因為注冊在先原則的含義是:不管你使用商標時間有多長,商標權只授予最先提出申請的企業和經營組織,如果一個企業不及時注冊,即便使用某商標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一旦被他人搶注,它都將失去該商標權。這個原則是非常明確的界限,便於查證,便於管理,有利於建立穩固的商標秩序,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原則,在國際公約和慣例中,也採用這一原則。我國商標法採用注冊在先的原則。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要及時注冊,才能確立商標所有權,才能受到法律保護。

4、加強商標知識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群眾的商標意識及法律知識水平。近日,國家工商總局通報了去年全國查處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情況,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51851件,其中商標侵權假冒案件40171件。在查處涉外商標侵權假冒案件方面,浙江被查涉外商標侵權量居全國第一(共1248件)。[9]在當今社會,各類商標侵權假冒案件、行為時有發生,所以,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非常有必要,因為在我國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對相關法律不熟悉或對違法所產生的後果還不很清楚。同時,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普通民眾對品牌的正確認識,雖然克服崇拜名牌心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有待時日,但中國消費者還是需要不斷地成熟。只有在消費者這一終端問題上得到控制,一些消費者青睞假名牌的思想得到糾正,才能在源頭上減少商標侵權現象的發生。

5、提高防偽技術,重視商標管理。擁有商標,特別是擁有著名商標的企業,一定要提高商標設計的科技含量,選擇信譽好、印刷質量高、管理嚴密、印刷品不會流失的印刷廠進行印製商標。此外,擁有了馳名商標後,平時要加強對商標的管理,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外,還必須有專人負責這項工作,資料檔案的保存也必須有專利商標部分;企業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專門法律人才,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有能力及時處置及起訴、應訴。外貿企業則要隨時研究自己的商標在國外的使用情況,防止境外對手的侵權行為及本國一些企業的假冒出口及多頭壓價競銷。企業通過對商標進行嚴密的管理,才能保證自己的商標信譽,使商標權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大限度地發揮商標的效益。

Ⅳ 知識產權糾紛

法律分析:知識產權糾紛是指知識產權人因行使知識產權或不特定第三人侵犯自己的知識產權與不特定第三人產生的爭議。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三、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

(八)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推動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針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並由侵權人承擔實際發生的合理開支。進一步推進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加強海關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加大國際展會、電子商務等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力度。開展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境外執法部門的聯合執法,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對外合作,推動我國成為知識產權國際糾紛的重要解決地,構建更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環境。

(九)加大知識產權犯罪打擊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重點打擊鏈條式、產業化知識產權犯罪網路。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工作力度。完善涉外知識產權執法機制,加強刑事執法國際合作,加大涉外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偵辦力度。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間打擊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司法協助,加大案情通報和情報信息交換力度。

(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預警防範機制。將故意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情況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推動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法律法規,加強人才交流和技術合作中的商業秘密保護。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建立收集假冒產品來源地相關信息的工作機制,發布年度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報告。加強大型專業化市場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發揮行業組織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積極作用。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在線創意、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升預警防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援助力度,構建公平競爭、公平監管的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

(十一)加強新業態新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植物新品種、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資料庫保護和國防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制度。適時做好地理標志立法工作。研究完善商業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實用藝術品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

(十二)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完善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法律制度,制定相關反壟斷執法指南。完善知識產權反壟斷監管機制,依法查處濫用知識產權排除和限制競爭等壟斷行為。完善標准必要專利的公平、合理、無歧視許可政策和停止侵權適用規則。

Ⅵ 假冒注冊商標侵權案件

假冒注冊商標案的維權方法:假冒商標涉及刑事犯罪,受害人可以向檢察院請求提起公訴來維護自身權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Ⅶ 怎樣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個系統工程,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改革創新 奮發有為 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摘要部分:著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提問者也可以參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知識產權局等單位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64號指出:
二、主要行動
(一)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更加註重知識產權質量和效益,優化產業布局,引導產業創新,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面向產業集聚區、行業和企業,實施專利導航試點項目,開展專利布局,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專利組合,構建支撐產業發展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專利儲備。加強專利協同運用,推動專利聯盟建設,建立具有產業特色的全國專利運營與產業化服務平台。建立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完善企業主導、多方參與的專利協同運用體系,形成資源集聚、流轉活躍的專利交易市場體系,促進專利運營業態健康發展。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發展態勢報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區域特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構建優勢互補的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建設一批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集聚區,在產業集聚區推行知識產權集群管理,構築產業競爭優勢。鼓勵文化領域商業模式創新,加強文化品牌開發和建設,建立一批版權交易平台,活躍文化創意產品傳播,增強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
——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加強植物新品種、農業技術專利、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創造運用,促進農業向技術裝備先進、綜合效益明顯的現代化方向發展。扶持新品種培育,推動育種創新成果轉化為植物新品種權。以知識產權利益分享為紐帶,加強種子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協作創新,建立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台,提高農產品知識產權附加值。增加農業科技評價中知識產權指標權重。提高農業機械研發水平,加強農業機械專利布局,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加快健全農業標准體系。建立地理標志聯合認定機制。推廣農戶、基地、龍頭企業、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緊密結合的農產品經營模式。
——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擴大服務規模、完善服務標准、提高服務質量,推動服務業向高端發展。培育知識產權服務市場,形成一批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服務標准規范,加強對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監管。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行業自律。支持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機構廣泛參與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鼓勵商業銀行開發知識產權融資服務產品。完善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平台,引導企業拓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范圍。引導和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提供重點支持。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給予風險補償。增加知識產權保險品種,擴大知識產權保險試點范圍,加快培育並規范知識產權保險市場。
(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信息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轉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關於依法公開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國發〔2014〕6號),扎實推進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震懾違法者,同時促進執法者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將案件信息公開情況納入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統計通報范圍並加強考核。探索建立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信用標准,將惡意侵權行為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向徵信機構公開相關信息,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社會信用水平。
——加強重點領域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積極開展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辦跨區域、大規模和社會反響強烈的侵權案件,加大對民生、重大項目和優勢產業等領域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執法協作、侵權判定咨詢與糾紛快速調解工作。加強大型商業場所、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督促電子商務平台企業落實相關責任,督促郵政、快遞企業完善並執行收寄驗視制度,探索加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的知識產權監管。加強對視聽節目、文學、游戲網站和網路交易平台的版權監管,規范網路作品使用,嚴厲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優化網路監管技術手段。開展國內自由貿易區知識產權保護狀況調查,探索在貨物生產、加工、轉運中加強知識產權監管,創新並適時推廣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模式,依法加強國內自由貿易區知識產權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進出口貨物侵權行為。
——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體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13〕88號),鞏固政府機關軟體正版化工作成果,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軟體正版化。完善軟體正版化工作長效機制,推動軟體資產管理、經費預算、審計監督、年度檢查報告、考核和責任追究等制度落到實處,確保軟體正版化工作常態化、規范化。
——加強知識產權刑事執法和司法保護。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偵辦力度,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堅持打防結合,將專項打擊逐步納入常態化執法軌道。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工作力度。依法加強對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審判工作,加大罰金刑適用力度,剝奪侵權人再犯罪能力和條件。加強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審判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按照關於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為知識產權法院的組建與運行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推進知識產權糾紛社會預防與調解工作。探索以公證的方式保管知識產權證據及相關證明材料,加強對證明知識產權在先使用、侵權等行為的保全證據公證工作。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工作,依法規范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行業調解機制,培育一批社會調解組織,培養一批專業調解員。
(三)強化知識產權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強化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管理。加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轉移轉化。落實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部門、項目承擔單位等知識產權管理職責,明確責任主體。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全過程管理,建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完成後的知識產權目標評估制度。探索建立科技重大專項承擔單位和各參與單位知識產權利益分享機制。開展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規范,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機構。
——加強知識產權審查。完善審查制度、加強審查管理、優化審查方式,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完善知識產權申請與審查制度,完善專利審查快速通道,建立商標審查綠色通道和軟體著作權快速登記通道。在有關考核評價中突出專利質量導向,加大專利質量指標評價權重。加強專利審查質量管理,完善專利審查標准。加強專利申請質量監測,加大對低質量專利申請的查處力度。優化專利審查方式,穩步推進專利審查協作中心建設,提升專利審查能力。優化商標審查體系,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商標審查協作機制,完善商標審查標准,提高商標審查質量和效率。提高植物新品種測試能力,完善植物新品種權審查制度。
——實施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針對重大產業規劃、政府重大投資活動等開展知識產權評議。加強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和產業主管部門間的溝通協作,制定發布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指導手冊,提高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評議服務能力。推動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制度,明確評議內容,規范評議程序。引導企業自主開展知識產權評議工作,規避知識產權風險。
——引導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引導企業提高知識產權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知識產權資產管理,促進企業提升競爭力。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標准認證制度,引導企業貫徹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價值分析標准和評估方法,完善會計准則及其相關資產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在並購、股權流轉、對外投資等活動中加強知識產權資產管理。制定知識產權委託管理服務規范,引導和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委託管理服務。
——加強國防知識產權管理。強化國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組織管理,加快國防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推動知識產權管理融入國防科研生產和裝備采購各環節。規范國防知識產權權利歸屬與利益分配,促進形成軍民結合高新技術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完善國防知識產權解密制度,引導優勢民用知識產權進入軍品科研生產領域,促進知識產權軍民雙向轉化實施。
(四)拓展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競爭力提升。
——加強涉外知識產權工作。公平公正保護知識產權,對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鞏固和發展與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多雙邊知識產權交流。提高專利審查國際業務承接能力,建設專利審查高速路,加強專利審查國際合作,提升我國專利審查業務國際影響力。加強駐外使領館知識產權工作力度,跟蹤研究有關國家的知識產權法規政策,加強知識產權涉外信息交流,做好涉外知識產權應對工作。建立完善多雙邊執法合作機制,推進國際海關間知識產權執法合作。
——完善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規則。追蹤各類貿易區知識產權談判進程,推動形成有利於公平貿易的知識產權規則。落實對外貿易法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規定,研究針對進口貿易建立知識產權境內保護制度,對進口產品侵犯中國知識產權的行為和進口貿易中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開展調查。
——支持企業「走出去」。及時收集發布主要貿易目的地、對外投資目的地知識產權相關信息。加強知識產權培訓,支持企業在國外布局知識產權。加強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協作,在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場化運作的專利運營公司。加大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聯盟,幫助企業在當地及時獲得知識產權保護。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高海外知識產權事務處理能力,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服務。

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全文內容

(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80次會議通過,根據201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0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5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1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決定》第二次修正,該修正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為了正確審理專利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作如下規定: 人民法院受理下列專利糾紛案件:
1.專利申請權糾紛案件;
2.專利權權屬糾紛案件;
3.專利權、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
4.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
5.假冒他人專利糾紛案件;
6.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費糾紛案件;
7.職務發明創造發明人、設計人獎勵、報酬糾紛案件;
8.訴前申請停止侵權、財產保全案件;
9.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案件;
10.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維持駁回申請復審決定案件;
11.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決定案件;
12.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實施強制許可決定案件;
13.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實施強制許可使用費裁決案件;
14.不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行政復議決定案件;
15.不服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行政決定案件;
16.其他專利糾紛案件。 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指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專利糾紛案件。 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原告根據1993年1月1日以前提出的專利申請和根據該申請授予的方法發明專利權提起的侵權訴訟,參照本規定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人民法院在上述案件實體審理中依法適用方法發明專利權不延及產品的規定。 對申請日在2009年10月1日前(不含該日)的實用新型專利提起侵犯專利權訴訟,原告可以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對申請日在2009年10月1日以後的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提起侵犯專利權訴訟,原告可以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根據案件審理需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原告提交檢索報告或者專利權評價報告。原告無正當理由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訴訟或者判令原告承擔可能的不利後果。
侵犯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件的被告請求中止訴訟的,應當在答辯期內對原告的專利權提出宣告無效的請求。 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件,被告在答辯期間內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中止訴訟,但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中止訴訟:
(一)原告出具的檢索報告或者專利權評價報告未發現導致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權無效的事由的;
(二)被告提供的證據足以證明其使用的技術已經公知的;
(三)被告請求宣告該項專利權無效所提供的證據或者依據的理由明顯不充分的;
(四)人民法院認為不應當中止訴訟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對專利權進行財產保全,應當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載明要求協助執行的事項,以及對專利權保全的期限,並附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書。
對專利權保全的期限一次不得超過六個月,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協助執行通知書之日起計算。如果仍然需要對該專利權繼續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保全期限屆滿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另行送達繼續保全的協助執行通知書。保全期限屆滿前未送達的,視為自動解除對該專利權的財產保全。
人民法院對出質的專利權可以採取財產保全措施,質權人的優先受償權不受保全措施的影響;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已經簽訂的獨占實施許可合同,不影響人民法院對該專利權進行財產保全。
人民法院對已經進行保全的專利權,不得重復進行保全。 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所稱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是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所確定的范圍為准,也包括與該技術特徵相等同的特徵所確定的范圍。
等同特徵,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徵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並且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被訴侵權行為發生時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特徵。 專利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的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
專利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的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以前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

Ⅸ 未經他人同意私自轉載他人(公開)的消息並標注他人署名算侵權么

你所提出的問題其實是關於知識產權是否在互聯網時代同樣存在,是否是傳統知識產權有所更改在互聯網時代,這是大家所面臨的新的問題。

這種情況目前比較普遍。從行為性質上而言,任何未經許可的使用著作權人作品的行為都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不論其是否以盈利為目的或者是否盈利。因此,這些轉載行為,無論是網站的製作人將作品直接發表在網站中,還是網站的會員將作品發布在網站的論壇中,都是侵犯作品權利人著作權的行為。

其次,關於信息網路傳播方面的問題,目前已經由國務院於2006年5月18日頒布了《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以規定,該《條例》已於200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述在網路上轉載他人作品的行為,屬於《條例》所調整的法律關系,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根據《條例》來具體操作。根據《條例》的規定,如果你作為學術論文的作者,即權利人,認為網站侵犯了你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可以向該網站提交書面通知,要求其刪除該作品,或者斷開與該作品的鏈接。書面通知書應當包含:(一)你的姓名、聯系方式和地址;(二)要求刪除或者斷開鏈接的侵權作品的名稱和網路地址;(三)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明材料。網站在收到你的通知書後,應當立即刪除涉嫌侵權的作品,或者斷開與涉嫌侵權的作品的鏈接,並同時將通知書轉送提供作品的服務對象,也就是實際轉載你作品的人。如果網站在接到你的書面通知書後,根據規定刪除了涉嫌侵權的作品,或者斷開了與涉嫌侵權的作品的鏈接,那麼網站就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刑事侵權犯罪: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4.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8.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法院受理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
(一)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權屬、侵權、合同糾紛案件;
(二)申請訴前停止侵犯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行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
(三)其他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糾紛案件。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
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
權利: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
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紀錄影片中
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 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
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上述內容主要規定在了《條例》的第14至17條,以及第22至24條。其他有關信息網路傳播權方面的規定,也可以參考《條例》的有關規定。

閱讀全文

與侵權假冒案件信息公開全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