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到問題種子怎樣依法維權
農民購買假種子,傷害是致命的,受害農民應懂得依法維權。買到假種子應怎麼維權呢?
八種情況可索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因種子質量問題而遭受損失的,不論這種損害是由誰造成的,農民都可以直接向出售種子的銷售者要求先行賠償,銷售者不得推諉。也就是說,遇到以下八種情況,都可以要求索賠:
種子質量不合格,比如種子純度不夠等;假冒種子;未經審定或審定未通過的種子;包裝標識不符合要求;過期種子;種子經營者承諾不兌現;短斤少兩、數量不足;無理拒絕賠償或者拖延賠償。
索賠損失的范圍
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購種價款,即種子使用者購買種子時所支付的款額。二是有關費用,既包括種子質量問題所帶來的歉收、絕收導致的其他投入(化肥、農葯、農膜、灌溉用水等)和農田閑置的浪費及應得利潤的損失,也包括為獲得賠償而發生的費用,如交通費、誤工費、鑒定費、訴訟費等。三是可得利益損失,即正常種植沒有質量問題的種子預計可以獲得的收入減去種植質量有問題的種子所實際獲得的收入之差。
一般情況下,可得利益損失按照所在鄉鎮前3年同種作物的單位平均年產值乘以實際種植面積減去其實際收入計算;無統計資料的,可以參照當地當年同種作物的單位平均年產值乘以實際種植面積減去其實際收入計算;無參照農作物的,按照資金投入和勞動力投入的1倍以上兩倍以下計算。
需收集保留證據
種子糾紛發生後,可以通過協商、調解、行政申訴、仲裁和訴訟五種途徑來解決。而種子使用者只有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證據,才能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因此,要注意保留和收集下列證據:
購種發票 發票是證明種子銷售方和購買方之間買賣關系成立和權益受損後因果關系存在的有效證據。發票要寫明具體的品種和數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發票中註明。
種子包裝袋 包裝袋內最好留有未種植完的種子樣品。在購種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最好留有未開袋的樣品。
證人證言 即了解情況的證人就自己知道的事實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
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 在田間可以鑒定的有效時限內,及時邀請種子管理、農業科技等專業部門進行鑒定,出具鑒定結論和現場勘驗筆錄。
申辦保全證據公證 當種子使用者發現有受損害的徵兆,應在證據滅失之前,向公證部門提出申請,由公證部門通過照相、錄像、取樣等方法保留證據。
其他證據 除上述幾種主要證據外,種子使用者還應注意收集一些有關的附屬證據,它對主要證據具有有效的補充作用。如種子作用說明書、警示標識、種子經營者的承諾書、廣告宣傳品等。
㈡ 因種子質量造成損失的賠償范圍是什麼
《種子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遭受損失的,出售種子的經營者應當予以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有關費用和可得利益損失。
購種價款是指林木種子使用者購買林木種子實際支付的價款金額,以購種票據記載的購種金額為准;有關費用是指在種子培育過程中必須付出的費用,即生產成本,主要包括林木種子使用者付出的人工、肥料、農葯、土地租金、生產用水用電等費用,還應當包括購買種子和索賠發生的費用,包括交通費、食宿費、誤工費、鑒定費等;可得利益損失即產值損失,是指正常種植沒有質量問題的林木種子預計可以獲得的收入減去種植質量有問題的種子實際所獲得的收入之差,即預期收益之損失部分。
㈢ 假種子給農民造成的損失由誰負責賠償
由出售假種子的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根據《種子法》第41 條第1 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 條規定,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遭受損失的,出售種子的經營者應當予以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有關費用和可得利益損失。經營者賠償後,屬於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責任的,經營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追償。
㈣ 種子質量不合格造成減產是合同糾紛還是損害賠償糾紛
這是賣假冒偽劣產品,觸犯行政法規或者刑法,連處罰帶賠償
㈤ 發生種子質量糾紛怎麼辦
根據《種子法》第46條的規定, 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或者因種子的標簽和使用說明內標注的內容不真實,遭受損失容的,種子使用者可以向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要求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可得利益損失和其他損失。屬於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責任的,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追償;屬於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責任的,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追償。
㈥ 未審先推的玉米種子有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
未審先推指經營者應該審定而未經審定的農作物新品種子的行為。農業部為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農業部啟動審定品種退出機制。加大執法力度,農業部以及工傷部的聯合執法。銷售假種子行政處罰令要求企業立即停止生產經營的行為,並對的種子進行沒收,經營者因銷售假種子得到的違法收入,行政部門對其進行沒收,同時對經營者行政罰款,一般都是二百元到兩千元之間的行政罰款。有合法經營資格的生產者、銷售者還是不具經營資格的非法生產者、銷售者,任何單位和個人只要實施了該商品的銷售行為就構成了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第七十二條 品種測試、試驗和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偽造測試、試驗、檢驗數據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給種子使用者和其他種子生產經營者造成損失的,與種子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情節嚴重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取消種子質量檢驗資格。
㈦ 種子問題怎麼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是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種子資源規范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維護品種選育者和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法律。本法種子的概念:是指農作物和林木種植粒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果實和根莖,苗,芽葉等。種子法第3條和第55條規定,縣級以上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的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種子法第59條規定:對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2000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買到假種子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可以通過政府官方網站、農業部官方網站發舉報信,也可以通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12315平台舉報。
㈧ 假種子給農民造成的損失由誰負責賠償
由出售假種子的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根據《種子法》第41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ll條規定,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問題遭受損失的,出售種子的經營者應當予以賠償,賠償額包括購種價款、有關費用和可得利益損失。 該問題涉及到的相關文件:《種子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㈨ 賣假種子觸犯什麼樣的法律
《種子法》第五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吊銷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生產假農葯、假獸葯、假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