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
(一)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愛國軍民英勇斗爭的事跡
鴉片戰爭: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在廣州期間緝拿煙販、整頓海防、學習外國技術,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第一次勝利。虎門炮台關天培奮勇殺敵,英勇獻身。廣州北郊三元里愛國紳民的反侵略戰爭,顯示了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戰役中,總兵葛雲飛拚死報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9年大沽炮台的愛國將士英勇抵抗英法聯軍,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甲午中日戰爭:平壤戰役中的清軍將領左寶貴;黃海大戰中的北洋艦隊「致遠號」管帶鄧世昌,英勇抵抗,壯烈殉國。
(二)義和團運動
性質:是一場農民反帝愛國運動。他們英勇抗擊了八國聯軍的侵略,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三)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意義
1、三元里一帶的愛國紳民,自發組織與英軍侵略軍作戰,顯示了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戰爭中,顯示出中國愛國軍民不畏強暴、堅決抵禦外侮的斗爭精神。
3、面對野蠻殘暴的侵略者,民眾也以各種形式進行抵抗。特別是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顯示出他們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補充:
義和團運動
1、口號:扶清滅洋(評價: 「扶清」有利於爭取軍官,但容易放鬆對清政府的警惕;「滅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籠統排外。「扶清滅洋」的口號反映了當時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2、義和團運動的發展使清政府態度產生變化:鎮壓——招撫——剿滅
3、評價義和團運動:性質:是一場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他們英勇抗擊了八國聯軍的侵略,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清王朝的改革運動。但它對清政府認識不清,盲目排外也體現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B. 你的周圍有哪些體現軍民魚水情深的事例
綜合執法大隊的隊員們熱情的幫路邊商販普及道路安全法,商販們出於感激將自己的全部商品包括運輸工具一起送給城管隊員們,雙方時不時的熱情擁抱在一起,所有商販都流出了激動的眼淚,人群中不停有人高呼「X你大爺」等振奮人心的口號,充分體現了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我黨我軍優秀傳統
C. 歷史上軍民融合的例子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這句話日後與淮海戰役一起名揚四海,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人民群眾軍民團結、魚水情深最為生動的寫照和代言。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中原、冀魯豫、華中四個解放區前後共出動民工543萬人,動用擔架20.6萬副,車輛88萬輛,挑子30.5萬副,牲畜76.7萬頭,共向前線運送1460多萬噸彈 葯、9.6億斤糧食等軍需物資。
當年淮海戰役的重要戰場濉溪縣臨渙鎮,幾十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支前故事:一名支前民工在給前線運物資的途中發現自己的鞋子破了,為了不影響任務,他就赤腳推著獨輪車上了前線,物資最終送到了陣地,而他的腳卻被凍掉了四個趾頭。戰士們看著民工凍壞的雙腳,心疼地把它們放到自己的懷中捂熱,戰士們並不知道,這位民工用小推車送來的其實就是給他們過冬的軍服和棉鞋!
在1948年的那個寒冬里,千千萬萬的支前民工就是這樣推著獨輪車,以「最後一把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的胸懷,迎著危險、冒著大雪,捨生忘死、沖向前線。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淮海戰役的勝利,正是這句話最深刻的注腳。
D. 軍民團結的事例
就是,樓上sb
E. 軍民團結事例
卡德爾老人39年堅持寫解放軍愛民日記
F. 基層如何正確處理軍民糾紛
基層部隊與駐地群眾利益相關面大,官兵與周圍百姓生活接觸廣泛,牙齒咬舌回頭的局部糾葛答難以徹底避免。處理軍民糾紛,是基層幹部雖不經常遇到但卻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得當,雙方誤解消除,皆大歡喜;處理不好,極易引起事態擴大,糾紛升級,不僅影響軍民關系,而且影響正常的教育訓練乃至部隊戰鬥力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正確處理軍民糾紛呢?糾紛初露端倪時,要「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基層官兵在與駐地群眾的廣泛接觸和交往中,難免發生磕磕碰碰。不是戰士感到委屈找領導「訴苦」,就是群眾覺得吃虧找領導「告狀」。面對這種情況,基層幹部要以首長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和姿態,首先說服和教育戰士,以人民子弟兵嚴於責己的精神,不計較群眾的小過小節,不與群眾爭我高你低,主動承擔責任,說上幾句消氣和道歉的話,大部分群眾是不會再過分地計較和糾纏的。基層幹部在處理此類問題的過程中,要特別講究方法和藝術。一是不要在具體細節的問、聽、評、判上過分仔細。「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在具體細節上仔細有餘,往往會因糾纏不清而使爭吵加劇。二是不要當著群眾的面過度地指責和訓斥戰士,以免戰士因委屈而窩火憋氣,釀成後患。
G. 急..請列舉中國共產黨領導愛國軍民在黃河流域進行抗日斗爭的三個典型事例
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進程中,十分重視我軍指揮員採用近戰、 夜戰,其謀略思想主要體現在柑背擊敵上。所謂拊背擊敵,就是突然、神速、 勇猛的行動,突然貼上敵背,使之無法回顧,陷於被動,然後將其擊潰和殲 滅。在戰場上,拊背擊敵的運用能否成功,首要的問題在於是否拊的上,即 部隊要突然出現在敵人的背後,近貼其背,使其意欲反身之時,就打他個措 手不及。其次。拊背擊敵,也是一種欺詐之術,需要示形、用假,使敵在無 備、不意中受到攻擊,這一點就需要指揮員有勇有謀,以驚人的膽略來取勝。 從戰機上講,拊背擊敵是主張近戰殲敵,近距離攻擊的;可隨著先進的科學 技術運用於武器、裝備、軍隊的機動性強,武器的射程遠,殺傷力大,從而 使拊背擊敵的謀略演變為在大的戰役上,抄敵後路,端掉其老巢,使遠離後 方之敵進退失據的一中原突圍戰
H. 軍民團結的事例有那哪些
九一八事變中,日軍炮火毀了青年劉 山的家,他帶著妻子和弟弟劉四,流 亡到南方小鎮洛店。經過夫妻倆六年 辛勤勞動,重建起家園,生活安定。 劉四剛獲飽暖就忘了毀家之痛,不聽 兄長規勸,酗酒賭博,不務正業。抗 戰爆發,洛店駐軍修建防禦工事,准 備固守,一些不明大勢的人,意欲逃 難遠避。劉山夫婦以自身經歷,宣傳 軍民合作共同抗敵,留住全村民眾支 援守軍。時劉四因受漢奸欺騙,賣國 投敵,為敵機指示轟炸目標。事為劉 山識破,曉以愛國大義,劉四不從, 劉山開槍誅之。劉四臨死悔悟,說出 漢奸匿居之處。在劉山帶領下,軍民 團結一致,肅清奸逆,向敵人發起猛 烈進攻
I. 軍警民糾紛看法
糾察,就等於在社會的警察。只是執法限制在部隊內。以監督違紀違法軍人為首要目標。要是老百姓假冒軍人,或者假軍車,糾察可以扣人。扣車。不過,要移交到地方的公安派出所、車可以扣部隊。要是遇到老百姓違法事件,有義務制止,並扣押到派出所
J. 中國近代軍民團結的事例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上,長期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制度。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對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這一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紀元。此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 2、維護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 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系,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