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冒注冊商標侵權案件
假冒注冊商標案的維權方法:假冒商標涉及刑事犯罪,受害人可以向檢察院請求提起公訴來維護自身權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❷ 韶關市商標侵權的罰款標准
你好,商標侵權是指: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假冒注冊商標罪的構成要件為:
1)該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任何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情節達到犯罪標準的即構成本罪。
2)該罪侵犯的客體為他人合法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以及國家商標管理秩序;
3)該罪主觀方面為故意,且以營利為目的。過失不構成本罪。
4)該罪的客觀方面為行為人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標行為,且情節嚴重。
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區別:
前罪侵犯的是國家商標管理制度,實施假冒商標情節嚴重的行為;
後罪侵犯國家對商品質量的管理制度,實施在產品中摻雜使假、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
對於採用假冒注冊商標的手段生產、銷售偽劣商品,且銷售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既觸犯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也觸犯了假冒商標罪。對於此種情況,應按照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以刑罰較重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定罪量刑。
根據:
1.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司法解釋: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附>「相同」商標的含義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將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客觀行為限制在「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這一范圍內。因此,在認定假冒注冊商標罪時,判斷行為人使用的商標是否與他人的注冊商標「相同」,就顯得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能否認定行為人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的基本定性問題。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❸ 之前職業打假人告我便利店賣的東西商標侵權,由於店不開了營業執照注銷了職業打假人告我個人怎麼辦
如商品有問題,你可以向供貨商索賠。
❹ 如何進行商標維權和打假
認為以下要點,是打擊侵權行為的關鍵所在:
第一,周密調查、全面搜集證據材料是打擊侵權行為並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需搜集的證據包括:
1、被侵權人在先權力證明(包括商標注冊證等)
2、被侵權人產品樣本
3、侵權產品樣本
4、購買侵權產品證明(如發票等)
第二,客觀分析調查情報、證據材料,並結合權利人的主觀傾向,選擇切實可行的維權途徑,這是打擊侵權行為的重要中間環節。
第三,製作投訴書、起訴書並向相應機關遞交,請求對侵權行為實施打擊。這是打擊侵權行為中最重要的步驟。
商標侵權是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經銷明知或者應知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
5、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並足以造成誤認的;
6、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的便利條件的;
7、將與他人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的商標使用在非類似的商品上且會暗示該商品與馳名商標注冊人存在某種聯系,從而可能使馳名商標注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的;
8、自馳名商標認定之日起,他人與該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名稱的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眾誤認的;
9、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的;
❺ 被職業打假人告侵犯商標權怎麼辦
被職業打假人告侵犯商標權可以從以下幾個策略來應對:
1、主體不適格策略,根據商標法根據《商標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商標侵權訴訟的原告應當是注冊商標的所有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因此,原告的主體應當符合上述規定,如果原告不符合上述規定,被告可以提出原告訴訟主體不適格的抗辯。
2、在先使用抗辯策略:《商標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注冊前,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於商標注冊人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該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適當區別標識。如能證明限於注冊權利人使用,則可成功抗辯。
3、撤三抗辯策略:《商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注冊商標成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如果發現商標權利人三年以上沒使用,可以據此抗辯。
參考資料:http://sbj.saic.gov.cn/flfg1/flfg/201309/t20130903_137807.html
❻ 職業打假與告商標侵權的區別
自從「王*」一戰成名之後,「打假」似乎成為了一種新興的職業,他們被稱為「職業打假人」。他們往往採取「知假買假」的手段從商家處獲得假冒產品,然後通過與商家協商、去工商行政機關舉報或到法院起訴等手段獲得一定賠償。法律上「知假買假」者是否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界定的消費者的范疇,現在爭議仍然不斷,有很多學者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目的在於保護受欺詐的消費者。「知假買假」者主觀上並沒有受到欺詐,本質上也成了一種營利行為。保護這種利益,不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藉此為己謀利。社會學家夏*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客觀來說,這些人對於市場的凈化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厘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法律的擦邊球,同樣要面臨不小的風險。
而在相似領域知識產權打假上,也有諸如 律師們在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益,打擊侵權人的各種非法侵權活動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而知識產權律師和「職業打假人」兩者有什麼區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其一,從法律依據上看,知識產權律師開展工作主要依據我國現行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而「職業打假人」只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使是非法企圖;其二,從打假的對象來看,知識產權律師的工作的打擊對象不限於打假人簡單的商標假冒,還有專利侵權、版權侵權、不正當競爭等;其三,知識產權律師的打假工作大部分是接受客戶委託進行的,主要是為了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而職業打假人的那般是為了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這點也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很多時候,知識產權律師和職業打假人的目標是不一致的,比如在對待一些盜版低價產品或者專利侵權產品的態度上,普通消費者或許會縱容忽視,而知識產權律師則必須全力對待,因為律師代表的是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
❼ 即是商標侵權案件又是假冒偽劣案件應該怎麼處理
商標侵權案件和假冒偽劣案件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案件,應該分別做出處理,各自按照相應的法律條款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