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客體的擴張

侵權客體的擴張

發布時間:2022-03-18 18:37:49

❶ 什麼是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您好,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

(1)行為的違法性。即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強制性規定,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但執行職務的行為,正當防衛的行為,緊急避險的行為雖然造成了損害,因其不具有違法性,故不為侵權行為。

(2)損害事實。既包括對財產權利的損害,也包括對非財產權利的損害。對財產的損害可分為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害,直接損害是指現有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害是指可得利益的減。

(3)因果關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

(4)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

我國刑法規定諸多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傳統刑法理論認為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❷ 這個民事法律行為的主體,客體,內容分別是什麼

1、民事法律關系首先是一種人和人的關系,所以呢,比方說人和物、人和自然也能發生關系,但這不在民事法律關系調整之列。而人與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民法上就是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2、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民事法律關系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實際上是一種媒介,將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聯系起來。

民事法律關系,上面說了,就是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其客體就是物、行為、智力成果,就這三個,而人身關系就是身份權,如繼承,婚姻,這些,和人格權,如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隱私權、名譽權、榮譽權、名稱權、姓名權、肖像權、等等等等,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3、上面你說的是侵害了其健康權,我認為是對的,健康權就是本題中權利義務關系共同指向的對象。也就是客體。

4、法律事實就是侵權事實。

5.內容就是侵權之債,甲要賠償,乙有權要去賠償。

(2)侵權客體的擴張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行為特徵:

1、私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體作出的行為,與政府機關行使國家權力作出的國家行為、法院依審判權作出的裁判行為相區別。民事法律行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變動民事關系的行為,而不是利用公權力作出的行為。

2、合法行為

所謂合法,就是說它所追求的效果「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這說明自由是有邊界的,任何人的行為不得以損害他人的權利或破壞公共秩序為代價。這也是法律行為與違法行為的區別。

3、表示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謂意思表示,是當事人想要實現一定效果的內心意思對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為都必須具備意思表示這一要素,不具備意思表示,就不稱其為民事法律行為。

4、意思決定效果的行為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張人們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負責。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實現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聽任其依照內容發生法律效果,設定權利,負擔義務,或使權利義務變更、終止。

❸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客體是指什麼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客體是民事權益。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❹ 該民事侵權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各是什麼

主體是張三和李四,客體是張三家的狗咬了李四這一侵權行為引起的給付,內容是張三和李四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張三和李四各舉各的證啊 李四當然是要舉能支持自己訴求的證據,比如傷口的確是張三的狗咬的。

❺ 侵權行為的客體包括哪些

侵權行為的客體是民事主體合法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該法所稱的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

❻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法律對於著作權的保護是十分重視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出現,當然,這種行為是違法的,而具體的行為人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的。但在此之前,哪些行為構成侵犯著作權:1、直接侵權未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以任何方式復制、出版、發行、改編、翻譯、廣播、表演、展出、攝制電影等行為,均構成對著作權的直接侵權。這種侵權行為是主要打擊的對象。2、間接侵權是指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是他人侵權行為的繼續,從而構成間接侵權;或某人須對他人的行為負一定責任,而他自己並沒有直接從事任何侵權的行為。3、違約侵權這種侵權行為主要發生在著作權轉讓及著作權許可活動中,如著作權受讓人或被許可人違反合同約定,擅自超出轉讓協議或許可協議的約定使用著作權。這種行為既構成違約又構成侵權。這種情況在計算機軟體轉讓與許可使用中發生比較多。4、部分侵權侵權行為人不是全部復制、改編、翻譯或以其他方式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使用他人的作品,而是部分侵權使用他人的作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竊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❼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還是行為後果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行為是專指為滿足他人利益而進行的活動,而行為後果是指因行為而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的情況。法律關系的客體指的是行為而不是行為後果。

❽ 當對象是法人時,侵權的客體是

當對象是法人時,侵權的客體是法人的
人格權
(包括
名稱權

榮譽權

名譽權
等)、財產權以及對於
代位
管理的知情權。但是惟獨與自然人不同的是,法人沒有
健康權

❾ 侵權行為如何認定之簡析

行為人侵害人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
二、、概念界定
對侵權行為的構成, 有兩種立法例:一種是羅馬法和英美法國家所採取的對每種個別的侵權行為類型分別地規定要件、效果的方式, 另一種是像法國民法第1382條那樣, 對侵權行為的要 件、效果設置一般性規定的方式(使因faute 造成損害的人負擔賠償義務) .從中國學者的論著看, 一般熱心於後者, 即採取一般抽象概括定義的方式。依前者, 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給侵權行為下一個統一的概念是不可能的; 依後者, 似乎又難達到統一的認識。出路何在? 本文認為, 侵權行為作為一類社會現象, 必然具有其共同特性, 只要我們從各個特殊的具體的侵權行為中, 概括出其共同的東西, 給侵權行為下一個較為科學的概念, 還是可能的。
界定侵權行為概念的指導思想
一)、侵權行為概念要反映各種侵權行為的共同特徵
學者們希望能對侵權行為作出一個統一的定義。「這種定義的重心在於規范的可操作性。由於定義給出了侵權行為的識別標志及構成要件, 法官只要按照三段論的推理方法, 確定案件事實是否符合法定條件, 便可作出判決。這樣定義即成為法律實施的前提, 成了法律統一性和穩定性的化身。」 目前民法學界之所以對侵權行為構成認識不一, 形成三要件、四要件乃至五要件六要件, 正是由於他們忽視對從形形色色具體的侵權行為中去發現其普遍性的原因或根據。侵權行為盡管千差萬別, 但其共同的特點是, 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他人合法權益受到了某種行為的侵害。侵權行為人是主體, 被侵害的客體是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他人的合法權益, 主體通過各種侵權行為作用於客體之上, 成了聯系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中介。在主體、行為和客體的關系中, 客體是單一的, 主體和行為則是多重復雜的。客體的單一性為界定侵權行為的概念提供了基礎。

❿ 侵權法上的過失為什麼日益客觀化

從根本上說,侵權訴訟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侵權是否成立;其二,若侵權成立,則侵權責

任如何。故意首先對於侵權構成具有重要意義。

有些侵權行為,故意是其構成要件,只有故意才能成立侵權(純粹故意侵權)。這是故意過失區

分在侵權成立上之意義和價值。

首先,就純粹經濟損失而言,大多數國家均嚴格限制其責任賠償,其最重要的限制方法就是設置「故意」這個責任要件。如無信義義務的不實陳述、欺詐性隱匿、故意侵害契約關系、故意侵犯營業權、惡意訴訟等,其成立都必須以行為人的故意為成立要件。

其次,就各國法制而言,對「純粹故意侵權」多有專門條款規定。例如,德國法系的「惡意侵權條款」,典型的如《德國民法典》的第826條。在日本侵權法上,前田達明教授認定故意侵權和過失侵權,不僅在損害賠償額的算定方面有所不同,而且還存在著只有故意行為才能得到認定的侵權行為類型。
[8]106判例中也存在只有故意才構成侵權的侵權類型,如第三人妨害債權、妨害營業活動、通姦配偶對子女的侵權等等。在英美法上,前述欺詐、惡意訴訟等都是純粹故意侵權。

我國也有許多類似立法例。如《證券法》第202條規定:「為證券的發行、上市或者證券交易活動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就其所應負責的內容弄虛作假的……造成損失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里的弄虛作假,顯然含有一種明知和有意為之的意思。換言之,這里故意是構成要件。

這是侵權法因應現實發展需要,不斷擴張侵權法調整范圍的結果。這一點對於採取「小侵權、大合同」立法模式的德國侵權法,尤其真實。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逐漸涌現了許多諸如純粹經濟損失是否應當獲得救濟的疑難案件,侵權法必須對此作出回應。對於純粹經濟損失,在過失侵權時,由於「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也不高,則應當將損失留在原處;而在行為人的過錯表現為故意且與善良風俗相沖突時,損害轉由行為人承擔的處理方式就可以得到正當化。基於這樣的確定性價值判斷,比較法上出現了上述(故意)背俗侵權的類型。」
[9]74設定故意侵權條款,無疑是應對純粹經濟損失的較為理想的選擇,它是一個既不過分寬松、也不過分苛刻的責任過濾條件。另外,從過錯與侵權成立因果關系的關系來看,純粹故意侵權的存在實際上是這樣一類侵權:只有故意(至少為重大過失)才能成立侵權成立因果關系。

閱讀全文

與侵權客體的擴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